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常见的修辞手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汉语修辞 课件(共48张PPT).ppt

知识点击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 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她的母亲。 ②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社会主义的中国,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常用修辞
常
第一课
比喻 比拟
用
第二课
借代 夸张修辞 Nhomakorabea第三课对偶 排比
第 一 课
知识点击
一、比喻 1、定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 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 (作比喻的事物) 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例句:远远的街灯亮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3、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给人以感染力; (3)增强联想,营造气氛。
【当堂训练】
1、对下列古诗句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 运用比喻,以石灰的洁白来比喻作者完美无瑕的人生。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树 万树梨花开”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梨花”代雪花,形象生动,鲜明壮观。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用了借代手法。古代以竹简著书, 制作竹简先用火烤,把青竹的汗(水分)去掉,故以“汗青”代史册。 D、“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鸾鸟凤皇”和“燕雀乌鹊”用了 比喻手法。前者比喻忠臣贤士,后者比喻奸佞小人。
高考语文复习: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课件

(1)本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 ( 2 ) 结构相同 , 由 五 个偏正结构词组构成 ; 意思相关 , 每个词组都 是描写故都不同地方的秋景;语气一致,表现作者出对故都的神往。 (3)表达效果: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有助于凸显作 者对故都秋景的向往。
对偶
定 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 义 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使其具
有某物的动作或情态。
拟
人拟物: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女孩们四季如春地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着。
物 物拟物: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闪电的影子在水里蜿蜒游动。
抽象概念拟物:农民们把绵绵的情谊栽种在荷塘里。
将xx人格化/赋予xx人的情感动作、语言、情
态或心理,
作 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 用 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
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
反复
概
念
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 、句子或句群的修辞手法。
种 类 ①词语反复;②词组或句子反复;③语段反复
①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 的作用。 ②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引发读者思
作 用 考;
③抒情写景,感染力强。 ④使语句整齐有序、回环起伏,充满音韵美。
【对点微练】 蒌蒿在冬季就依偎在枯草里顽强地生长,一到春天,一些草芽不声不响地顶破泥土,呈
现出锐不可当的韧劲和气势。春风一亲吻,小草就长一截;春雨一滋润,又长一截。“草色 遥看近却无”的状况在不知不觉中变得绿草如茵。
反复即为有意重复,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反复进行简要分析。
对偶
定 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 义 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使其具
有某物的动作或情态。
拟
人拟物: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女孩们四季如春地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着。
物 物拟物: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闪电的影子在水里蜿蜒游动。
抽象概念拟物:农民们把绵绵的情谊栽种在荷塘里。
将xx人格化/赋予xx人的情感动作、语言、情
态或心理,
作 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 用 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
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
反复
概
念
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 、句子或句群的修辞手法。
种 类 ①词语反复;②词组或句子反复;③语段反复
①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 的作用。 ②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引发读者思
作 用 考;
③抒情写景,感染力强。 ④使语句整齐有序、回环起伏,充满音韵美。
【对点微练】 蒌蒿在冬季就依偎在枯草里顽强地生长,一到春天,一些草芽不声不响地顶破泥土,呈
现出锐不可当的韧劲和气势。春风一亲吻,小草就长一截;春雨一滋润,又长一截。“草色 遥看近却无”的状况在不知不觉中变得绿草如茵。
反复即为有意重复,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反复进行简要分析。
高考专题复习: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课件

2、种类:
连续反复 间隔反复
1.连续反复 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 当中没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 2.间隔反复 反复的词语或句子,不是连续出 现的,其间有别的词语或句子使其间隔开来。
例:①她嫁了,女婿是个清秀的人,我喜欢。她 生儿子了,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 ,我喜欢。他们俩 高高兴兴当教员,和和爱爱相互对待,我喜欢。
⑤西洋某些学者对儒学感兴趣,自有他们的道理与自 由,但想用孔夫子治爱滋病恐怕不能奏效。
修辞训练
1、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答案示例:看着你归来,我的心一 阵高兴,高兴。
修辞分析之比喻
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类似点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 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 出是火把 还是星星。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 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 面有类似点的 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反复、设问、反问
修辞分析之对偶
1、定义
正对
2、种类 反对
窜对
从内容上分
从情势上看,对偶有严对和宽对之别。 (1)严对 又称工对,即工整严格的对偶。要求相 对称的两项字数相等,词类相同,句式的语法结构相 同,相对应的字平仄相反或符合格律,相对应的字不 用同一个字。
……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 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和 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不超过26个字) (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 (不超过26个字)
连续反复 间隔反复
1.连续反复 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 当中没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 2.间隔反复 反复的词语或句子,不是连续出 现的,其间有别的词语或句子使其间隔开来。
例:①她嫁了,女婿是个清秀的人,我喜欢。她 生儿子了,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 ,我喜欢。他们俩 高高兴兴当教员,和和爱爱相互对待,我喜欢。
⑤西洋某些学者对儒学感兴趣,自有他们的道理与自 由,但想用孔夫子治爱滋病恐怕不能奏效。
修辞训练
1、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答案示例:看着你归来,我的心一 阵高兴,高兴。
修辞分析之比喻
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类似点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 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 出是火把 还是星星。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 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 面有类似点的 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反复、设问、反问
修辞分析之对偶
1、定义
正对
2、种类 反对
窜对
从内容上分
从情势上看,对偶有严对和宽对之别。 (1)严对 又称工对,即工整严格的对偶。要求相 对称的两项字数相等,词类相同,句式的语法结构相 同,相对应的字平仄相反或符合格律,相对应的字不 用同一个字。
……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 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和 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不超过26个字) (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 (不超过26个字)
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专题讲解课件

4.对偶 (1)对偶的定义:将字数相等、意义相关或相反、结构相同 或类似、用词互相对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 一种修辞手法。
(2)对偶的种类:
种类
释义
例句
正对
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 理,表示类似、相关的关系
羁鸟恋旧林,池 鱼思故渊
按内容
反对
上下句表示相反关系或矛盾对峙关 系
种类
释义
例句
复句排比
几个复句构成 排比
戴镇长喜欢发表演讲,怀宝就暗示镇 上的中学校长多请戴镇长去给学生们 讲话;戴镇长喜欢读史书,怀宝就去镇 上早先的几个富户家搜罗古书;戴镇 长喜欢让自己的讲话家喻户晓,怀宝 就常用粉笔把自己记录下的镇长讲话 抄在镇政府门前的黑板上
排比
构成要求:结构相同、类似;意义相关或相近;语气一致。 ①词组(主、谓、动、宾) ②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③段落并排(两段即可) 效果:“增文势”、“广文义” “广文义”:各排比项意义范畴相同,带有列举和强化性质, 可拓展和深化文意。 “增文势”:排比项排叠而出,语气一贯,节律强劲
(4)比喻的作用: 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具有类似点,且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 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 若”之类的词语。
例1:她的性情像母亲。 同类事物作比较 例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猜度 例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好像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
【真题分析1·拟人】【202X年高考全国甲卷】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
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 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10种常见修辞手法 课件

复修辞
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2022年高考 21.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 3 客观 例句与选项句子修辞手法比 借代
全国甲卷 ”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分
对 ,选项句为诗句,兼考
查古诗词表达技巧
2022年新高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 4
考Ⅰ卷
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分
高考 修辞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科素养必备注知识,也是高考高频考点,现代文阅 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都可能涉及。
从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再到2021、2022、2023、2024年高考全国 甲卷和全国新高考Ⅰ卷的语用题命题来分析,考虑到选择题的难度较低, 修辞用法在语言文字运用中以主观题型出现,分值有所增加,今年主观题5 分。
得分目标:保4争5。
修辞训练重点
基础是修辞手法的理解。这些知识点是固定的,可以在一轮复习有
意识地梳理和强化,如识记某一修辞手法作用的专业术语。这些可以称之
为非智力因素,老师可以教会。重点是审题能力,踩得分点意识,修 辞效果专业词语述评能力,结合文本分析能力,对文本内容的深 层阅读理解能力。
修辞答题能力点
将修辞手法具体到某一句话中进行考察,而不是对修辞手法的 客观认定,体现出新高考改革的方向——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与表 达能力。
语用修辞考点主观题答题“黄金三要素
修辞三要素 不管文句是什么,也不论题目如何问,回答语用修辞考点主观题离不开 三点:
一.是明确指出修辞用法是什么(修辞名称) 二.是解读修辞手法有什么(内容解读) 三.是分析修辞手法效果(效果分析)
指定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 对偶 析句子中的修辞表达效果
高考语常见的修辞手法ppt课件

借代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 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一时回首背西风。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 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拟人修辞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 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 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 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当堂检测: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设问: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的作用? 答: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做遮 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 象化、化虚为实,想象奇特、新颖。
江上看山(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 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 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试分析此诗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 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予动 态化了,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 写出了舟行之快。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常见的修辞手法ppt课件

⑤西洋某些学者对儒学感兴趣,自有他们的道理与自 由,但想用孔夫子治爱滋病恐怕不能奏效。
修辞训练
1、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 帘雾障里。
3,课文链接《大堰河,我的保姆》
排比的主要修辞效果是:
第一,结构相同或相似,具有相对的整齐美。
第二,往往重复某些词语(提示语)来把各项连成一 个整体,可以增强语言的旋律美。 第三,排比的各项 意义相关,语气一致,而且排比 的项数没有上限,可以尽情发挥,增强语言的气势。
因此,用这种方式来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 得淋漓尽致;用来说理,可以把道理说得深刻透 辟;用来叙事,可以把事情叙述得周密详尽;用 来状物,可以把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而且可以 收到节奏和谐、情绪激昂、语气通畅的效果,给 人以强烈的感染力量。
赤壁(杜牡)
折戟沉砂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析: “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分别 是孙策、周瑜的妻子,她们的命运代表了东吴 国家的命运。 “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 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 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 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修辞效果?
——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某个 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借 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启发读者联想, 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
▲ 通感并不是一种“独立”的修辞方法,它
总是“依附”于另一种修辞格而存在。请看例 句: ①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 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依附于比喻 将嗅觉移植为听觉,借远处高楼上渺茫 的歌声的隐隐约约,清幽淡雅来表现荷香的 若有若无,清幽淡雅,不仅揭示了事物的本 质特征,而且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意境。
修辞训练
1、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 帘雾障里。
3,课文链接《大堰河,我的保姆》
排比的主要修辞效果是:
第一,结构相同或相似,具有相对的整齐美。
第二,往往重复某些词语(提示语)来把各项连成一 个整体,可以增强语言的旋律美。 第三,排比的各项 意义相关,语气一致,而且排比 的项数没有上限,可以尽情发挥,增强语言的气势。
因此,用这种方式来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 得淋漓尽致;用来说理,可以把道理说得深刻透 辟;用来叙事,可以把事情叙述得周密详尽;用 来状物,可以把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而且可以 收到节奏和谐、情绪激昂、语气通畅的效果,给 人以强烈的感染力量。
赤壁(杜牡)
折戟沉砂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析: “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分别 是孙策、周瑜的妻子,她们的命运代表了东吴 国家的命运。 “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 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 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 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修辞效果?
——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某个 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借 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启发读者联想, 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
▲ 通感并不是一种“独立”的修辞方法,它
总是“依附”于另一种修辞格而存在。请看例 句: ①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 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依附于比喻 将嗅觉移植为听觉,借远处高楼上渺茫 的歌声的隐隐约约,清幽淡雅来表现荷香的 若有若无,清幽淡雅,不仅揭示了事物的本 质特征,而且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意境。
高考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运用--课件40张

比喻手法
⑵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典 型形式是:“甲变成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 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 现比喻关系。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 接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 开……
比喻手法
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再如: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
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 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比喻手法
比喻的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 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使文章文采出众,更有表现力。
反复手法
作用: 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 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
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 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父亲不认这个弟弟)
反复手法
(2)词组或句子反复。 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 例如:“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 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铁凝《哦,香雪》)这里连续三次反复使 用“原来是这样的”,表明了香雪此时的快乐心情。 又如: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先后让别里科夫四次说出“千万别闹出 什么乱子”,这种口头禅式的反复重复,突出了别里科夫顽固与保守的性格,塑 造出一个沙俄爪牙与帮凶形象,表达作者对这类人的讽刺和批判。 (3)语段反复。相同语段的反复,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 例如:鲁迅在小说《祝福》中,不惜笔墨,连续两次重复以“我真傻,真的”开 头的一大段,一方面表达祥林嫂丧夫失子后的痛苦心情,同时也反映鲁镇上的人 们对她的冷漠,有力地批判了摧残中国劳动妇女的封建礼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是四个意思连贯的比喻句。请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仿写 四个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祖国是一座花园, 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 小兴安岭是一朵花, 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参考答案: 湖北是一座书库,武汉就是书库里最厚重的一本
书;蛇山是一页纸,黄鹤楼就是纸上最神奇的文字。
地球好像一个部落,中国就是部落中的一个家庭; 沿海诸岛是一群可爱的孩子,台湾就是其中最俏皮的 一个。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 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 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试分析此诗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 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予动态 化了,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 写出了舟行之快。
该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情感。 雨伞 \ 你注定 \ 一生以乌云为伴,时时为别人
③大水一来,可真比老虎还厉害,庄稼、房子、家 俱一扫而光,今天,我们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和这只老 虎拼前一后拼不,一非致制,服前他面不把可大。水比作比老虎更厉害的其他事 物,后面又比作老虎,前后不一致
7、准确理解比喻句
例句:我猜他把那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 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
本体是“看信”,喻体是“咀嚼食物”, 相似点是:仔细、反复、回味。
江南是亭亭玉立的少女,杭州就是少女的脸庞; 西湖是水汪汪的眼睛,湖水就是眼中晶莹的泪。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以“爱心”和“机遇”开头, 各写一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话。(2004年重庆卷) 例句:
人生不发返程车票,一旦出发了,绝不能返回。
参考答案:
爱心不搞商业投资,一旦付出了,切莫求回报。 机遇不办终身保险,一旦失去了,真难以补偿。
9种修辞手法
: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 排 比、反复、设问、反问
题型及趋势: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修辞考
题主要是融在表达、阅读、鉴赏、写作中,具体体 现为对各种修辞效果的鉴赏和对修辞方法的作用和 修辞效果。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形式看,一般不单独 命题考查,而大多结合着仿写、扩写、变换句式等 命题进行考查。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 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备受 后人的称道,为什么?
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问的 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 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 力度。
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设问: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 的作用。
答: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做遮 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 象化、化虚为实,想象奇特、新颖。
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 出是火把 还是星星。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 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 面有相似点的 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4、种 类
本喻喻 体词体
例句
明
喻√
√
√
西沉的落日像一只金色的 圆盘。
①仿写或续写中修辞方法的运用 ②诗文鉴赏中修辞方法的运用 ③作文写作中修辞方法的运用
一、比喻
1、定义:又叫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 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作 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表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条件
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句:虽然这是些无关大局的小事,可是在 这位观察别人很精细的姑娘身上却投下了一个 不太好的阴影。
本体是“印象”;喻体是“阴影”;相 似点是“暗淡”。
学以致用
“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后面连接 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
暗 喻
√
√ 青春是盛开的鲜花。
借
√ 地上射起无数箭头,屋顶
喻
落下万千条瀑布。
5、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 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
6、比喻要贴切
①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似 的轻快。 没有相似点
②人民群众的工作干劲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 豪情奔放,势不可挡。 喻体不当
二、比拟
1、定义:把甲事物模拟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手法。
2、种类
拟人:把物当成人来写 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把甲物 当做乙物来写
3、作 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将人的情感移植到花鸟身上,把人的感情表 现得更深沉、曲折、凄苦、哀伤。
使形象更生动饱满,意境更灵动,富有画面感。
化平常为别致,更有情韵,有移情作用。
分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运用的修 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这两句写故乡水的“万里送行”,是拟人手法。 表达了诗人初次出峡的喜悦之情与离开生活已久的故 乡的缱绻之情,又与题目“送别”照应。“仍怜”, 语气极轻柔婉转,而分量厚重。
题目2003年高考(北京卷) 请另选一物仿写。要求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符合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
半缕轻烟柳影中。
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
荷花入暮犹愁热,
一时回首背西风。
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 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 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 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 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