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密度
《密度》

第五章第二节《密度》一、课标点拨:1、理解密度的定义;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关系;4、学习用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释疑解难:【提出问题】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思考猜想】【探究过程】【探究点拨】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一定要认真、仔细的测量。
尊重实验规律。
【发现规律】三、探究点与同步训练:【探究点一】密度的概念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一类东西共同具有的。
就像铁的密度是3/3kg,它不是针对于这个小铁钉或者那一大铁块,而是针对于铁这一9.7m10类东西所共有的。
我们可以通过测定小铁钉的质量和体积,进而计算出它的密度,但它代表的却不仅仅是铁钉的,而是铁这一类东西所共同的特征。
【例一】1、一支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还剩下半支,则()A、质量减半,密度减半B 、体积减半,密度加倍C 、质量减半,密度不变D 、质量、体积、密度都减半【同步训练一】1、冰的密度是33/109.0m kg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体积是31m 的冰融化成水后密度不变B 、体积是31m 的冰的质量是900kgC 、质量是1kg 的冰的体积是33109.0m ⨯D 、体积是345.0m 的冰的密度是3/450m kg2、下列关于物质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公式可知,物质的密度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B 、密度是物体的属性,物体不同,密度也不相同C 、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相同D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而变化【探究点二】对密度公式的理解 密度公式v m=ρ,只是物质密度的计算公式,而不是物质密度的决定公式,即物质的密度可由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进行计算,而不是由质量和体积决定的。
密度3

6、某液体的质量是110克,体积是100厘3, 它的密度是___1_._1__克/厘米3, 等于_1_._1_×_1_0_3_千克/米3.
7、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4∶1,体积之比为 2∶3,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6_:1__.
8、甲、乙两个同种金属制成的金属实心球, 甲球体积是乙球体积的4倍,那么甲球的 质量是乙球质量的 ( A)
2、把质量为lkg的冰块放在烧杯里,熔 化成水后,没有改变的是它的 ( B ) A、体积 B、质量 C、密度 D、无法确定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 变为原来的一半 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 于铝的质量 C、铜的密度是8.9 x 103kg/m3 ,表示lm3铜 的质量为8. 9 x 103kg 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
解:ρ=8.9×103kg/m3=8.9g/cm3 m=445g
由ρ= m/v,可得v= m/ρ
则 这捆铜丝的体积为:
V=
m ρ
=
445g 8.9g/cm3
= 50cm3
练习2、一块质量为9kg的冰,体积多少m3?
完全化成成水后,体积是多少m3
解:(1)由ρ= m/v,
可得v= m/ρ
V=
m ρ
=
A、4倍; B、1/4 ; C、缺少条件,无法判断
更上一层楼
1、体积为30cm3,质量是89g的铜球,(1)请 问是空心还是实心?如果是空心,则空心部 分体积多大?(2)若在空心部分灌上水, 则铜球的总质量是多少?
(ρ铜=8.9×103kg/m3)
2、能装500克水的瓶子,能够装某种液体 40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第五章 第二节 密度(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2节密度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的亮点在于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密度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同时,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让学生掌握密度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现象。
3.让学生学会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从而深入理解密度的内涵。
2.采用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鼓励学生分析问题,如分析影响密度的因素、密度公式的应用等。
3.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如运用密度公式计算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如共同测量物体的密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反思,如总结密度知识的学习过程、分享学习心得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掌握密度知识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影响密度的因素、密度公式的应用等,从而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四)总结归纳
在小组讨论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体系。学生可以总结密度的概念、影响因素、密度公式的应用等,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盐水浮冰、轮船等,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2节《密度:密度的概念和公式》精品课件

密度知识 的应用
计算物体的体积
鉴别物质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为 V=_____ρ___,m=____ρ_V____.
3.单位:m 的单位是___k_g___,V 的单位是____m_3____, ρ 的单位由 m 与 V 的单位组合导出是__k_g_/m__3__,读作 __千__克__每__立__方__米______,这是它的国际主单位;另一套常 用单位:m 用____g______、V 用___c_m__3__作单位,ρ 的单 位就是___g_/_c_m_3___,读成__克__每__立__方__厘__米____.它们的换 算关系是 1 g/cm3=__1_._0_×__1_0_3_ kg/m3.
A.ρ 甲>ρ 乙>ρ 丙,且 ρ 丙>ρ 水 B.ρ 甲>ρ 乙>ρ 丙,且 ρ 丙<ρ 水 C.ρ 丙>ρ 乙>ρ 甲,且 ρ 丙=ρ 水 D.ρ 乙>ρ 甲>ρ 丙,且 ρ 丙>ρ 水
知识点 密度 ☞ 例 3 电影《流浪地球》火爆 2019 年春节贺岁档, 木星是电影主角之一.木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气体行星, 质量为地球的 320 倍,体积为地球的 1280 倍.若把地球 和木星都看作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且地球的密度为 5.5 g/cm3,则木星的密度为_1_._3_7_5_×_1_0_3_ kg/m3.
知识点拨: 1.计算密度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1 g/cm3=1×103 kg/m3. 2.同一种物质(固体和液体),密度不变,根据这个 条件计算质量和体积. 3.气体是没有固定体积的,因此,密度容易发生改 变,要根据质量和体积来计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课件

LOGO
练习:1、请估计你身体的体积? (人的密度近似于水的密度) 练习2、请估计你教室内的空气的质量? (ρ空气=1.29 kg/m3)
LOGO
六、小结
1.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
=100 ——
公式中的数据要同时 国际单位制单位或常用
单位一定统一单位
=12.5×103kg/m3
∵ρ< ρ金
∴纪念币不是纯金的
LOGO
五、密度的应用
1. 密度的公式 ρ=m/ V 鉴别物质。 2.从密度的公式 ρ=m/ V可以得出 V=m/ρ。
对于形状不规则或不便测量的较大物体,利 用此种方法可以方便地求出它的体积。
第六章 第二节
密度
LOGO
LOGO
提出问题:
1.如果你是电影的剧务你将如何制作石头?为 什么这样做?
2.观察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 酒精、水体积相等吗?
LOGO
用天平比较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的体积
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质量相同的不
同物质体积不同。 LOGO
一、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猜想: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4.固体和液体密度用国际单位,数值都表示为
“×103 ”的形式,如ρ水=1.0×103 kg/m3 ; 气体密度用国际单位,数值没有“×103”, 如ρ空气=1.29 kg/m3
LOGO
水的密度:
ρ
水=1.0
10
3
千克/米
3
物理意义:表示每立方米水的质量
是1.0 10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节密度

04
密度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物体的密度与其 质量、体积的关系。
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 处理能力。
掌握密度的概念和计 算方法。
实验材料
天平
量筒
不同材质的物体
水或其他液体
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和 体积。
用于测量液体的体积。
如铜块、铝块、铁块等。
用于测量液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
01
02
03
04
05
1. 准备实验材料,确保天 2. 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 3. 将测量得到的物体放入 4.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物体
03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密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金属铸造
通过控制金属的密度,可以制造出不同质量和性能 的金属制品,如汽车发动机、飞机零部件等。
石油开采
密度是石油分离和提取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调整 密度可以分离油和水,提高石油采收率。
食品加工
在食品加工中,密度常常被用来检测食品的质量和 纯度,如牛奶、果汁等液态食品的密度检测。
05
密度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
密度与质量的关系
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其所占体积 的比值,即单位体积内的物质的
质量。
对于确定的物质,密度是一个常 数,不会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
改变而改变。
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质 量越大,密度对质量的贡献越大。
密度与体积的关系
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 体积越大,密度对体积的贡献 越小。
密度的大小还与物质所处的状态有关,例如水在固 态时密度最大,液态次之,气态最小。
密度与物质状态的关系
物质的状态不同,其密度也会发生变化。例如,水在固态时密度最大,为0.9克 每立方厘米;液态时密度稍小,为1克每立方厘米;气态时密度最小,接近于0。
第六章 第2节 密度 课件(共22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实验思路:
自变量:铝块的体积
因变量:铝块的质量
选取 6 个体积不同的铝块,用 刻度尺测量出每个铝块三条边 的长度,利用公式计算出体积。
用天平测出铝块的质量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被测物体
m/g
铝块 1
铝块 2
铝块 3
铝块 4 铝块 5
铝块 6
V/cm3
实验图像:
m/g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50
100
40
80
30
60
20
40
10
20
0
0
5
10
15
20 V/cm3
5
10
15
20 V/cm3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m/g
160
铁块
140
120
100
80
60
铝块
40
20
0
5
10
15
20 V/cm3
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二、密度
1. 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
铁
7.9×103
铝
2.7×103
花岗岩 (2.6~2.8)×103
冰(0 °C)
0.9×103
蜡
0.9×103
干松木
0.5×103
一些液体的密度 (常温常压)
物质 密度 ρ/(kg·m-3)
水银
13.6×103
硫酸
1.8×103
海水
1.03×103
纯水
1.0×103
酒精
0.8×10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案

第2节密度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由图象找规律。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图象法、讨论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长方体蜡块、木块、铁块、铝块)、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导入(一) 有两个外表涂有防护漆的立方体,已知其中一个是铁块,另一个是木块,你能在不损坏防护漆的前提下鉴别出它们吗?问题导入(二) 生活中常说“铁比棉花重”,这句话严密吗?情景导入新版《水浒传》第40集宋江征方腊,攻打城池,战斗异常惨烈。
方腊的守城士兵从城头扔下“巨石”,砸死梁山好汉矮脚虎王英。
你知道在拍摄这个镜头时,道具“巨石”是由什么特性的材料做成的吗?推进新课一、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学生实验调节好天平,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
看看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实验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
提出问题如果同种物质,体积不相等,质量还相等吗?将两个木块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中,这两个木块哪个质量大?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
这仅仅是质量跟体积的粗略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准确的数量关系呢?(渗透由粗略到精确,定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设计实验要研究质量跟体积的数量关系,首先要把质量、体积的数值测出来。
质量用天平测量;体积可以先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宽、高,然后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