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密 度 第2课时 密度的计算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

10.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严谨态度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哪些性质?这些性质是如何影响物质的状态变化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实验操作不规范、数据处理不准确等问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密度知识,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对物质的性质、状态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密度这一新概念,学生能够较为容易地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并将其与之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但在具体操作和计算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2)介绍密度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掌握密度计算的方法。
(3)讲解密度单位及换算,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密度特点。
3.实践活动:
(1)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密度与物质特性的关系。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记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对典型错误进行解析。
(五)总结归纳
6.2《密度》 第1课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第2节
密度
第1课时 密度
学 习 目 标
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会利用比值不
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3.会查密度表。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情 境 导 入
怎样鉴别黄
金的真伪呢?
自 主 探 究
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其物理意义为每立方米水
的质量为1.0×103千克。
铁的密度ρ铁=7.9×103 kg/m3,其物理意义又是什么呢?
一些固体的密度(常温常压下)
密度
密度
物质名称
/(kg m 3 )
物质名称
/(kg m 3 )
金
19.3 103
铝
2.7 103
A.把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铁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
C.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可能相同
D.密度相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相同
3.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C )
A.N/m2
B.m/s
C.kg/m3
D.kg
4.某大学开发了一系列仿生人工木材,该木材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和
5.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它跟质量、体积、
形状、位置等因素无关。
但密度跟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
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不同种物质密度一般是不
同的。(个别特殊物质密度相同,如冰和蜡、煤油
和酒精)
6.关于质量和密度两个概念的区别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而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如:一瓶水喝去一半,剩下一半水的质量是原来的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物质的密度》PPT精品课件

m
V
密度ρ与质量m、体积V有什么关系?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和质量、体积没有直接关系。
二、密度的应用 1.计算密度、鉴别物质
例1、小明学过密度知识后,想了解一把汤勺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他用天平测 出汤勺的质量为31.6克,当他将汤勺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时,量筒的读数从25毫 升增大为29毫升。试根据这些数据判断这把汤勺可能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7.9
103
kg
/
m3
7.9
103
kg m3
7.9
103
1000g 106 c m3
7.9g / cm3
2.7
c
g m3
2.7
10-3 kg 10-6 m3
2.7 103kg / m3
学习目标
1.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根据特性认识密度的概念 3.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及单位换算
例题讲解
学习目标
1.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及含义 2.能应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3.能用密度公式解释相关现象
一个空瓶的质量是0.2千克,装满水后总质量是1千克,这个瓶子最多能装下 多少千克酒精?(ρ酒=0.8×103kg/m3)
若这个瓶装满某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1.4千克,则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
解:m水
解:汤勺的质量m=31.6g,体积V=29cm3-25cm3=4cm3
根据密度公式可得,汤勺的密度为:
m V
31.6g 4c m3
7.9g
/
c m3
7.9
10 3 kg
/
m3
查密度表可知,汤勺的密度与铁的密度相同。
答:这把汤勺可能是用铁制成的。
2.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初中物理_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6.2《密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 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1. 经过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 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教具和媒体:天平、刻度尺、颜色相同、体积不同的铁块、铝块、塑料,实验卡、图像卡、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1、出示体积较小的苹果。
提问:同学们想要吗?2、出示体积较大的苹果。
提问:同学们想要哪一个?3、提问:为什么想要大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大的体积大、质量大。
二、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三、合作探究、进行实验.实验:探究不同体积相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1、为了验证你的的猜想,应如何选取器材?如何进行实验探究?(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确定组内实验方案。
)2、组织学生对组内确定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估1)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2)用刻度尺测出金属块的体积(V)3)分别计算出金属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M/V)。
3、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4、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m-v的关系图像,组内分析实验数据和图像,得出结论。
5、小组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
学生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小组代表到讲台,实物投影展示数据和图像,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图像,讲三个图像卡片在实物投影上合成一个,及时总结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也不同,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2课时 密度的简单计算 密度与温度

为什么在冷水中气球不膨胀,而在热水中气球膨胀?
原因:放入热水中时,瓶内的 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 气球会鼓起来;放入冰水中时, 瓶内气体遇冷收缩,体积变小, 使得气球不能膨胀。
结论: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质具有热 胀冷缩的性质,温度升高时物质的体积增大,所 以密度会减小。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非常明显, 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2)油罐车上所装油料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m=V =0.82103kg/m3 30m3 =2.46104kg
乒乓球不小心被压瘪了,但是没有裂口,你能让 它恢复原状吗?
1.为什么把乒乓球放到热水中,乒乓球能鼓起来? 2.乒乓球里的气体受热膨胀,质量是否改变? 3.乒乓球内气体的密度如何变化?
在室温下,将一个气球绑在烧瓶口上,并把 烧瓶分别放在热水和冷水中,会有什么现象?
=
m V
158g 20cm3
=7.9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cm3
例2 一辆油罐车中装了30m3的油料,小明想知道 所装油料的质量,但不知道其密度大小,便从车 上取出30cm3的油料,测得其质量为24.6g。求: (1)这种油料的密度是多少?
m = 24.6g =0.82g/cm3 =0.82103kg/m3
V 30cm3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2节 密度 第2课时 密度的简单计算 密度与温度
1.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知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1)密度的定义是什么? (2)密度的公式是什么? (3)密度的单位是什么?
已知铝棒的直径d为100mm,长l为2.5m,铝棒的质量是多少?
例1 一个实心金属块的质量m=158g,体积 V=20cm3,求该金属块的密度。
《测量物质的密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用等效替代法测量特殊密度

2015.11黑龙江教育·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是力学的基础,而密度的测量是中考的考点和热点,是对天平、量筒等仪器使用技能的考查,并且和浮力、压强等力学知识联系密切,特殊密度的测量更是其中的难点.考试标准中提到:要用多种方法和多种工具来进行密度的测量.教师应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问题中所提供的器材和特殊的物质巧妙地进行设计,完成测量,其中特别要注重物理方法的使用.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主要采取了等效替代法的思路进行分析、设计,帮助学生掌握特殊密度的测量.二、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常规密度的测量,对天平、量筒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有了一定掌握.本节课通过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会比较高涨.初中学生的逻辑运算能力虽有提高,但还不习惯于用符号进行抽象运算,而等量替换法要求应用者能灵活将所学的原理、定律进行迁移,因此学生在科学计算过程中会感到困难,为此,教师要多多启发、及时疏导、帮助解决.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等效替代法,并且学会利用等效替代法测量特殊密度.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体验科学方法的魅力.四、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利用等效替代法测量特殊密度,对等效替代法的认识、理解和使用;难点是利用等效替代法测量密度.等效替代法是一种科学方法,是把一个待求量用另一个已知量来代替,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作用很大,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五、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以案例为背景,渗透方法、理顺思路,用启发点拨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这种策略达到帮助学生攻克难点、掌握重点的目的.六、教学流程以复习→问题导入→学生尝试、探索→教师提出方法→学生再尝试、解决→师生总结的方式展开教学.复习:1.常规密度的测量实验的一般步骤:(1)根据测量需要选定相关物理公式;(2)由公式中待测的物理量选定测量工具;(3)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进行正确测量、读取数据,以及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和数据处理.2.怎样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ρ=m V来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因此,只要测出固体或液体的()和(),代入公式便可求得它们的密度.问题导入:若给定的物质特殊,比如:物体太小,不能直接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物体太大,超过天平的量程或不能放进量筒……此时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呢?若给定的器材特殊,比如:只有测量质量的天平,没有量筒;只有测量体积的量筒,没有测量质量的天平;给定的天平没有砝码……此时又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呢?学生思考、分组讨论,找到解决的办法,然后分组展示(略).教师针对学生的方法进行评析,引出等效替代法:师:同学们,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吗?哪位同学能讲一下?(学生讲述:三国时期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参观的人纷纷议论,这大象会有多重,曹操年仅6岁的儿子曹冲想出一个称象的办法:把大象牵到船上,《测量物质的密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用等效替代法测量特殊密度◎讷河市同心中学刘桂英19. All Rights Reserved.黑龙江教育·中学2015.11看船沉下去多少,在船舷上做个记号,之后牵走大象,再往船上装石头,使船沉到原来的记号处,然后分批称出船上石头的总重,便是象重.)师:其实,曹冲称象的方法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种科学方法———等效替代法.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的过程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的限制,不能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就是等效替代法.这种方法若运用恰当,可使问题简化,不仅能顺利得出结论,而且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它是把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转化为简单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来处理的一种科学思想方法,是物理实验的一种重要方法.在特殊密度测量实验中,主要体现在等量这个效果上,比如体积等量、密度等量或者质量等量等,抓住等量进行替代,选用别的实验器材和方法来替代等.在应用等效替代法时,一定要注意运用哪个量替代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师:如何设计实验来测量物质的密度是最近几年中考的热点.解题思路则是如何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题中一般会因缺少量筒而无法直接测出体积,此时往往要利用水来间接测出液体的体积,这是一种“等效替代”的思维方法,最后根据ρ=m V求出密度.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可操作性和最优化原则.因为自主设计实验方法可能有很多种,我们应该选择那些最简单同时实验误差又小的实验方案.案例1:某同学要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现有一架托盘天平(带有一盒砝码)、一个小烧杯和适量的水.(1)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2)根据实验中测得的物理量(用字母符号表示)写出液体密度的表达式.教师提示:不能直接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因此抓“体积”这个等量,可以用“水+天平”解决,可以让水和待测液体的体积相等,再用天平称出水的质量,即可得出V液=V水=m 水ρ水.学生分组讨论:要测定液体的密度,就要测出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本题液体的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由于没有量筒,液体体积不能直接测量.可运用“替代间接测量法”测出水的质量,再根据密度公式算出水的体积.实验时,让液体的液面与水面相平,这时液体体积就等于水体积.答案展示:(1)①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②烧杯中装满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 2,则水的质量为m 2-m 1;③倒掉烧杯中的水,装满液体,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3,则液体的质量为m 3-m 1;(2)液体的密度:ρ液=m 3-m 1m 2-m 1ρ水.评价:此方法是在没有量筒的条件下依据“体积”这个等量来设计实验方案,可以不必装满,只要保证两者体积相等即可,注意的是倒掉水时,一定要擦干、擦净,尽可能减小误差.案例2:小李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瓷片的密度,给定天平、量筒和一个大烧杯及足够量的水.但在操作中,小李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请同学们帮助小李同学测量瓷片的体积及密度.教师提示:用同一容器装一定量水,在水面处做标记,再用该容器装被测液体到标记处,则V 液=V 水=m 水ρ水;用同一容器装一定量水,将被测固体浸没在水中,在水面处做标记,再取出物体加水到标记处,则V 物=V 加水.学生分组讨论:先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瓷片的质量为m ;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标记,取出瓷片;往量筒装入V 1的水,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记下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为V 2,则瓷片的体积等于量筒中倒出的水的体积V 1-V 2,最后根据密度公式可得瓷片密度:ρ瓷=m V 2-V 1.评价:此实验思路是依据“体积”相等这个等量思想进行设计的,当把物体从水中取出时,物体上必然带出一部分水,导致测出的体积偏大,密度偏小.若实验中给定溢水杯,也可以利用溢水杯来测量物体的体积,即将适量的水倒入溢水杯中,让水面与溢水口相平,再将物体轻轻放入溢水杯中,浸没到水中后,物体所排开的水全部盛于空烧杯中,再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如右图所示.这种方案由于无法将烧杯中水倒净,因此测出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案例3:给你一架无砝码、无游码、已调好的等臂天平和一个量杯、细绳、一些细砂及适量的水(设水的密度已知).请你测出一块小矿石的密度,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及要测量的物理量;(2)推出用所测物理量表达矿石密度的表达式.提示问题:测小矿石的密度ρ=m V,须测出小矿石的()和(),用量筒可测出小矿石的().加水到标记取出瓷片再加水至标记20. All Rights Reserved.2015.11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师提示:小矿石的质量如何测得是本题的难点和重点.当不能直接利用天平称质量时,可以用“水+量筒”或“已知密度物体+水+量筒”的办法解决,通过“质量”这个等量来间接测量,从而达到“等效替代”的目的.学生分组讨论:根据m =ρV ,对已知密度的物体,如果其体积能够测得,则其质量可求得.在所提供的物体中,只有水的密度已知,其他密度未知,利用量筒和水以及天平,可以间接地测出其他物体的质量.为了使被测小矿石的质量与量杯中水的质量相等,测量小矿石质量前,需先用一些细砂平衡量杯的质量,即在一盘上放空量杯,在另一盘放细砂并调节细砂的量使天平平衡,再在装细砂的盘中加小矿石,并在量杯中加水,使天平再次平衡,此时m 石=m 水=ρ水V 水,读出水的体积即可求得m 水、m 石.答案展示:(1)实验步骤及要测量的物理量V 1:A.将空量杯放在天平的右盘,在天平左盘放适量的细砂,使天平平衡;B.在天平左盘放上小矿石,在右盘的空量杯中慢慢加水,直至天平再次平衡;C.记录下此时量杯中水的体积V 1;D.取下量杯,在杯中装适量的水,记录下此时量杯中水的体积V 2;E.将小矿石放入量杯中,记录下此时量杯中水面对应的示数V 3.(2)推导:m 石=m 水=ρ水V 1,V 石=V 3-V 2所以矿石的密度ρ石=m 石V 石=ρ水V 1V 3-V 2评价: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此类方法,通过水的质量来替代待测物的质量,达到“质量”相等的目的,从而解决有缺陷的天平、给定杠杆等类似问题.小结:对于常规以外的密度测量,要利用好等效替代法,根据特殊的条件进行实验设计,比如:只利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只利用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等.在以后的压强、浮力、杠杆等知识学习中,我们将遇到更多类似情况,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练习:1.给你一架已调好的天平(配有砝码)和一个盛满水的烧杯,只用这些器材(不使用任何其他辅助工具),测出一包金属颗粒的密度.要求:写出测量步骤和计算该金属颗粒密度的表达式.2.德化生产的瓷器举世闻名,瓷都中学的科学探究小组应用所学物理知识测量瓷器的密度,他们所用的器材有:若干小碎瓷片,足够的水,一个质量为m 、容积为V 0、有密封盖瓶子,问:(1)他们还需要选择,才能测出小碎瓷片的密度.(只限选一件仪器)(2)请简要写出测量过程,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所测量的物理量.3.现有天平一架、矿泉水瓶一个、足量的水,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一包“蒙牛”牌牛奶的密度,要求写出步骤和密度表达式.4.给你一把钥匙、溢水杯、足量的水、天平(带砝码)、细线,请测出钥匙的密度.(1)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出钥匙的质量m ;②在溢水杯中装水,使水面与溢水口相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m 1;③用细线拴住钥匙放入水中浸没,溢出部分水;④(请补充完整);(2)用上述物理量写出钥匙密度的表达式ρ=(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5.如图,矿石的质量已经用天平测出,从图A 到图B 是测量体积的情景,这样的操作会引起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A.偏大B.偏小C.相等D.无法确定七、设计反思本节课采用案例启发式教学,把等效替代法融入特殊密度的测量实验当中,先了解等效替代法,然后在案例中认识这种方法的优点和特点,通过教学使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设计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应用科学方法的能力等得到了一次较好的锻炼,同时也使学生对知识进一步升华,不光解决了实验问题,还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但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并且在设置问题的同时,充分体现等效替代法的作用,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要不失时机地启发、点拨,才不会使学生陷入困境当中,而是有思路、有兴趣、有目的地去思考和探究.本节课有难度、容量大,可以事先设置预习学案,以减轻课堂的压力.对于特殊的实验,还可以让学生用简图先描绘物理过程,配合适当的语言表述,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编制出相应的实验方案供其他学生分析、思考,以达到生生共同提高的目的.E-mail:***************笠编辑/王一鸣标记标记标记A.加水到标记(矿石浸没水中)B.取出矿石(准备补充水)C.将量筒中水倒入杯中至标记mlml20010020010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第六章 第2节 密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树立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测量密度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过程中,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水、金属块、细线等。
2. 多媒体课件:展示密度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3.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好笔和纸。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初中物理课程《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的第一课时,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首先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密度这个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密度是什么,为什么需要学习密度。
2.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密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 讲解密度单位:讲解密度的单位,让学生了解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4. 密度知识的应用:通过一些实际应用例子,让学生了解密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与密度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小组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
2.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教育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
第2节密度_1

拓展探究突破练
-4-
第六章
知识要点基础练
知识要点基础练
综合能力提升练
拓展探究突破练
5.小龙同学根据下表所提供的信息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C )
常温常压下几种物质的密度/( kg·m-3
0.9×103
纯水 1.0×103 冰
2.7×103
酒精 0.8×103 铝
8.9×103
煤油 0.8×103 铜
1
2
解:金属甲的体积 V 甲= =
合金的质量 m=m 甲+m 乙=2 kg+4 kg=6 kg
6 kg
合金的密度 ρ= = 2 kg
1
31 2
4 kg =
+
2
2 +21
A.该液体的密度为2 g/cm3
B.该液体的密度为1.25 g/cm3
C.量杯的质量为40 g
D.60 cm3该液体的质量为60 g
17.( 常州中考 )泡沫钢是含有丰富气孔的钢材料,可作为防弹服的内芯,孔隙度是指泡沫钢
中所有气孔的体积与泡沫钢总体积之比。已知钢的密度为 7.9×103 kg/m3,一块质量为0.79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2节 密 度
第六章
知识要点基础练
知识要点基础练
综合能力提升练
拓展探究突破练
知识点1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利用水和酒精进行实验探究,测得如下数据:
水
酒精
实验 体积 质量 实验 体积 质量
序号 V/cm3 m/g 序号 V/cm3 m/g
1
10
汞 13.6×103 干松木 0.5×1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二 计算质量
4.(6分)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 kg/m3,一间普通教室里的空气质量 与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 C ) A.一个苹果 B.一名中学生 C.一头牛 D.一辆家用轿车 5.(6分)一瓶标有“555mL”字样的纯净水,水的质量是___5_5_5__g; 小明喝了半瓶水,则剩余半瓶水的密度是___1_.0_×__1_0_3____kg/m3。
A.烧杯的质量为 m1 B.烧杯的质量为 m0 C.液体的密度为mV11 D.液体的密度为m1-V1m0
12.(5 分)(原创题)如图所示,当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1 的液体时,
把质量为 m1 实心物块放入杯中,物块漂浮,静止后溢出液体的质量为 m2;当溢水杯盛满密度为 ρ2 的液体时,把同一物块放入杯中,物块沉 底,静止后溢出的液体质量为 m3。则物块的密度为( D )
10.(5分)(广东中考)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 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乙物质的密度比水大 B.体积为50 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35 g C.质量为25 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30 cm3 D.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11.(5 分)(多选)在“探究某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 某小组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 测量结果作出了如图所示的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 m 与液体的体积 V 的 m -V 图象。由图象可知( BD )
知识点一 计算密度 1.(5分)如图所示,等臂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则左盘物块的密度是 ( C) A.1.4 g/cm3 B.2.0 g/cm3 C.3.5 g/cm3 D.7.0 g/cm3
2.(6 分)某钢瓶内装的氧气密度是 8 kg/m3,一次气焊用去其中的14, 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B )
解:(1)ρ=mV=24×18×2.69×kg10-6 m3≈0.67×103 kg/m3
(2)n=VV总=24×1188×6.92×4 m103 -6 m3≈4.79×104(块)。
16.(10分)某省富“硒”的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要将其开发为 瓶装矿泉水,且每瓶净装540 g矿泉水,则: (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多少毫升? (2)若将该矿泉水瓶放入冰箱中,水全部结成冰,冰的体积为多少? (ρ水=1.0×103 kg/m3,ρ冰=0.9×103 kg/m3) 解:(1)矿泉水瓶的容积等于水的体积,即V容=V水=m水/ρ水=540 g/(1.0×103 kg/m3)=0.54×10-3 m3=540 mL (2)冰的体积V冰=m冰/ρ 冰=540 g/(0.9×103 kg/m3)=600 mL。
A.mm12ρ1 B.mm31ρ1
C.mm12ρ2 D.mm31ρ2
13.(5分)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体积相 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D ) A.3:5 B.5:3 C.2:1 D.3:1
14.(4分)甲、乙两个金属块,甲的密度是乙的1/3,乙的质量是甲的 2倍,那么甲的体积是乙的_____1_._5倍。 15.(6分)据英国媒体报道,挪威海员奥维德·坦吉在南极一座冰山上 发现了奇特的大理石花纹,经测算这座小冰山的体积约为103 m3,全 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________9_×__1_0_5 __kg,体积减小了 __1_0_0____m3。(冰的密度为0.9×103 kg/m3)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2节 密 度 第2课时 密度的计算
1.由密度公式ρ=mV变形可得,m=_ρ_V_____,V=_mρ___。
2.两种不同的物质相混合时,混合物的质量等于两种物质的质量 __之__和____;不考虑体积变化时,混合物的体积等于两种物质的体积 ___之__和____;混合物的密度等于总质量与总体积___之__比___。
6.(4分)如图所示,绵延在厦门环岛路上的“永不止步”群雕,将马 拉松比赛的场景永远定格在这条世界上最美丽的赛道上。雕像的大 小跟真人差不多,其密度是8×103 kg/m3,则每一尊雕像的质量约为 ___4_8_0__kg。(成年人的体积约为60 dm3)
7.(6分)(探究创新题)咖啡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种子炒熟制成 粉,可以做成饮料,有使人兴奋和健胃的作用。根据最新研究,它 还有预防龋齿的功能。咖啡在西方国家的饮用很普及,在我国城市 里也能见到,一只咖啡杯的质量是304 g,装满水时,总质量是504 g,装满一杯咖啡时总质量是510 g(如图所示),那么这杯咖啡的密度 是多少kg/m3? 解:1.03×103 kg/m3
知识点三 计算体积 8.(6分)一个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 C) A.50 mm3 B.50 cm3 C.50 dm3 D.50 m3 9.(5分)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上,同学们想知道一个质量是14.4 kg 的课桌的体积。于是找来和课桌相同材质的木料作样本,测得其质 量是14.4 g,体积为20 cm3,则样本的密度为_____0_._7_2g/cm3;课桌的 体积为____0_._0_2m3。
A.4 kg/m3 B.6 kg/m3 C.8 kg/m3 D.无法确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6分)通过实验,得到了a、b、c三个实心体的m-V图象如图所 示,分析图象可知( C ) A.a物质的密度最小 B.a物质的密度是c的两倍 C.b物质的密度是1.0×103 kg/m3 D.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17.(10分)一种建筑用的环保空心砖(如图所示),是利用了城市建筑 垃圾、黄河泥沙以及工农业废料制成的,它能大量节约土地资源和 热资源,有保温、隔热和隔音功能。其中有一种规格为24 cm×18 cm×9 cm,质量为2.6 kg的空心砖。 (1)这种空心砖的平均密度是多少? (2)若用此砖修建体积为186.24 m3的墙,约需砖多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