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影视作品中蒙太奇和长镜头美学特征的区别
长镜头与蒙太奇的比较

• 3. 重复蒙太奇:《城南旧事》,《骊歌》 旋律的反复吟奏,传达出淡淡的挥之不去 的忧伤和诗意。
• 4. 对比蒙太奇:《我的父亲母亲》中,运 用了黑白与彩色的对比,影片的主体即过 去的回忆是彩色,现代反而是黑色,目的 是为了突现父亲母亲纯美的爱情和青春。 •
5. 心理蒙太奇:《美丽心灵》描写了因发现 博弈论而荣获诺贝尔奖的数学家纳什的生 活。他一度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影片 里相当的段落形象地表现了他的错乱的精 神世界。
(2) 一般认为,所谓“长镜头”, 就是指影片尺寸和延续时间都较长 的镜头。即在一个镜头内部通过演 员和场面调度以及镜头的运动在画 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景别和构图。
它以基本上等同于实际时空的 镜头画面来表现所摄对象的全过程, 单个镜头的时长多在30秒到10分钟 之间。它排除切换,是一个不经剪 辑的画面独立的片断,在一个较长 的镜头里往往包含一个完整的段落。
长镜头在同一银幕画面内保持了 空间、时间的连续性,统一性,能 给人一种亲切感、真实感;在节奏 上比较缓慢,故抒情气氛较浓。有 人把长镜头称作“镜头内部蒙太 奇”,可见蒙太奇与长镜头是一种 分与合的截然不同的创作理念。
按照长镜头(镜头—段落)和景 深镜头的原则构思拍摄影片,是一 种旨在展现完整现实景象的电影风 格和表现手法。它具体的实践要求 是:
一、长镜头与蒙太奇的比较
(1) “蒙太奇”:本来是建筑学 的一个术语,是组接装配的 意思。影视理论家将其引伸 到影视艺术领域,指影视作品 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
“蒙太奇”的含义有广狭之分: 1、狭义的蒙太奇专指对镜头画面、 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 即在后期制作中,将摄录的素材根 据文学剧本和导演的总体构思精心 排列,构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 其中最基本的意义是画面的组合。
蒙太奇与长镜头比较PPT

u 从镜头形态、镜头现象
4
从导演对待镜头、画面的心理看
5
在对镜头的技术和形式安排上
6
二、关于两大派的评价
蒙太奇派
蒙太奇对生活采取主观分析态度,重视也善于挖掘生活背后
的事理、人性;在镜头关系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丰富语义;组
合形式工巧而有冲击力,能够强有力地揭示理念,打动观众。它
源远流长,体系完整,内含丰富,是久经证明其魅力的电影语言
长镜头派与蒙太奇派的分析与 比较
1
一种重在反映对象的原始现实,一种 重在表现对对象的理解。
前者是长镜头派及其理论,后者就是蒙 太奇派及其理论
2
二三十年代电影美学思想主要是蒙太奇 理论,从梅里爱——格里菲斯——爱森 斯坦,趋于完善,得到公认和运用,占 统治地位。
从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以巴赞为首的 一批法国电影家开始提出长镜头和场面 调度观念与蒙太奇对抗,于是形成两大 派。具体地说,好莱坞和苏联电影为蒙 太奇派;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 潮为长镜头派(场面调度派)
7
长镜头派Biblioteka 长镜头理论强调对生活原型的尊重,让生活自己去呈现自己背后的
含义,在镜头上,重视对生活场面的直观、纪录、照相;重在镜头的完
整、自然和连续性;以朴素而切近生活的直观感动、吸引观众。它崛起
于50年代,体现了现代人观察世界的态度,是一种后起的但生命力极强
的电影语言。
从美学上看,它吸取了文学自然主义、现实主义中还原自然,不加修 饰,逼近现实生活原貌,客观如实反映现实生活图景的精神和方法,但 又超越这些,包含现代美学因素:克罗齐直觉主义,萨特的存在主义(存 在、人的处境等思想),有着感性和非理性的因素。导演的直觉、情感在 客观、自然的画面中流露出来。是一种客体对象化、感性化的纪实美学。
影视鉴赏蒙太奇与长镜头

1.3.3 蒙太奇与长镜头如果把影视的画面、声音比作文章的字词的话,那么将这些影视的字词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的“语法修辞规则”就是蒙太奇。
蒙太奇(长镜头也可视为蒙太奇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影视画面、声音实现其叙事功能的一种“语法修辞规则”,也可以说是电影和电视能够成为独立而富有魅力艺术的基本构成手段。
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蒙太奇,就没有影视艺术。
一、蒙太奇(一)概念蒙太奇:来自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义为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有剪辑、组合、构成之意,表示镜头的组接。
蒙太奇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着的艺术范畴,若要做全面准确的概括,它实际上包括了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
狭义的蒙太奇,是作为影视语言符号系统中的范畴出现的,专指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
即在后期制作中,将摄录的画面、声音等元素根据文学剧本和导演总体构思进行编排组合,形成一部影视作品。
其中最基本的意义是声画的组合。
广义的蒙太奇,不仅指画面、声音及色彩的组合方式,也指从剧本构思到整个作品完成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审美创造的思维方法。
(二)类别依据结构功能标准,参照几十年的电影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可将蒙太奇划分为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理性蒙太奇三大基本类别。
1.叙事蒙太奇叙事蒙太奇又叫叙述蒙太奇,是影视艺术中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叙事方法。
它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和人物为主旨,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和逻辑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引导帮助观众理解剧情。
这种蒙太奇组接要求时间构成脉络清楚,情节展开自然连贯。
主要有以下几种:(1)平行蒙太奇指将两条或两条以上不同时间或空间的情节线索并列出现,分别叙述,又最终统一在一个完整结构的蒙太奇技巧。
与我国古典小说中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结构手法颇为相似。
是影视作品中使用最早,也是使用最多的一种。
它应用广泛,首先是因为用它处理剧情可以删节过程以利于概括集中,节省篇幅,扩大影片的信息量。
蒙太奇与长镜头的比较

长镜头是“短镜头”的对称。指在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能包容较多所需内容或成为一个蒙太奇句子(而不同于由若干短镜头切换组接而成的蒙太奇句子)。其长度并无明确的、统一的规定。一般分为固定长镜头、变焦长镜头、景深长镜头、运动长镜头四种。其中运动长镜头包括摄影机的推拉摇移升降等运动。
蒙太奇与长镜头的比较
比较项目
蒙太奇
长镜头
概念
"蒙太奇"本来是建筑学的一个术语,源于montage,是组接装配的意思。大约在30年代被运用到电影中来,指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连接。因电影诞生乃至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电影只有一个、几个镜头完成,因而不存在着组接。那时的电影很简单。复杂以后,镜头的组接,提到创作上来,表面上只是个连接顺序,其实这种组接工作就是一种艺术方法。因为其中并不仅仅只是按照某种逻辑顺序来做,更多的是通过人的精神活动,体现艺术的技巧和感染力。
蒙太奇与长镜头比较

长镜头派
长镜头理论强调对生活原型的尊重,让生活自己去呈现自己背后的
含义,在镜头上,重视对生活场面的直观、纪录、照相;重在镜头的完
整、自然和连续性;以朴素而切近生活的直观感动、吸引观众。它崛起
于50年代,体现了现代人观察世界的态度,是一种后起的但生命力极强
的电影语言。
从美学上看,它吸取了文学自然主义、现实主义中还原自然,不加修 饰,逼近现实生活原貌,客观如实反映现实生活图景的精神和方法,但 又超越这些,包含现代美学因素:克罗齐直觉主义,萨特的存在主义(存 在、人的处境等思想),有着感性和非理性的因素。导演的直觉、情感在 客观、自然的画面中流露出来。是一种客体对象化、感性化的纪实美学。
的事理、人性;在镜头关系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丰富语义;组
合形式工巧而有冲击力,能够强有力地揭示理念,打动观众。它
源远流长,体系完整,内含丰富,是久经证明其魅力的电影语言
亦即电视语言。
从美学上看,它吸取了文学创作中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表
现主义等流派中典型概括、抒发主观情感和创造物质感形象表述
事理等方法和精神。有着明显的理性化特征,导演的理念和控制
突出作者立场观点。
之类),作者观点不强加给画面,不给现
实画面加灌主观理念。
③ 分散。蒙太奇讲究节奏,多是短镜 ③ 完整。画面完整,人与环境、人与人
头组接,故表现人、环境、人与人等上 一目了然,不是逐个分切表现。不割裂现
都是逐个表现,加以组接。
实景象。
从导演对待镜头、画面的心理看
蒙太奇派
长镜头派
① 强调导演主观观念、认识,在镜头 ① 强调导演客观态度,把现实真实展现在
② 同时呈现的。镜头讲究整体性,两人谈 话,人与环境,同时呈现。
长镜头和蒙太奇在叙事观念上的不同特征

长镜头和蒙太奇在叙事观念上的不同特征蒙太奇与长镜头的不同性蒙太奇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曾在电影领域掀起了极广泛的热潮。
到后来, 无论是创作者还是研究者都把它确定为电影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 更有甚者曾把蒙太奇作为电影的全部手段。
可是, 当时一些纪实主义流派的电影学者不以为然, 他们对把蒙太奇作为电影的本性提出了批评, 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安德烈·巴赞, 他在1953 年撰写的“被禁用的蒙太奇”一文中指出: “蒙太奇恰恰是反电影的文学性手段。
与此相反, 电影的特性, 暂就其纯粹状态而言, 在于从摄影上严守空间的统一。
”他倡导的“完整的写实主义”和“完整电影”理论, 作为一种空间现实主义的美学, 经过数十年的经营, 渐成气候, 甚至连把画面作为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的马赛尔·马尔丹也感到“景深和移动摄影已越来越趋向替代蒙太奇手法了。
”景深和移动摄影正是安德烈·巴赞倡导的长镜头理论的主要内涵。
长镜头是在一个镜头里不间断地表现一个事件的过程, 甚至一个段落。
它通过连续的时空运动把真实的现实, 自然地呈现在屏幕上, 形成一种独特的纪实风格。
这种以纪实性美学为特征的长镜头叙事方式与蒙太奇的叙事方式有许多的不同之处, 代表它们各自风格的影视作品在美学上也有明显的不同特征, 一个是纪实性的, 一个是分解性的。
它们在叙事观念上的不同特征可归纳为以下五点:第一, 蒙太奇的叙事具有创作者的主观性, 而长镜头则具有客观性。
在蒙太奇的叙事中, 创作者常常以事件参与者的姿态出现, 表现出对事件和人物的明显的主观反应。
主张通过直接的造型和剪辑手段来影响观众, 使他们接受创作者对事件的看法。
对事件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的变化往往采用人工化的艺术手段来处理, 以求得一种戏剧性的效果。
而长镜头则不同, 在长镜头的叙事中, 创作者往往以观察者的旁观姿态出现, 保持冷静、客观, 力求把创作者的主观倾向, 包括自己对美学的追求、对造型的那种欲望隐蔽在客观纪录的事实的影像后面, 采用一种间接的表现形态, 使创作更接近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 而且避免了叙事蒙太奇所惯用的对素材的浓缩与整合。
蒙太奇和长镜头的区别

长镜头与蒙太奇旳区别
• 1.长镜头不同于蒙太奇将镜头、画面、场景、离 散、分解,有意引导观众旳思维和感知。长镜头 确保了叙事动作旳连贯性,最大程度尊重观众对 时间本身旳价值判断。
• 2.长镜头和景深镜头旳利用,是一种“潜在旳表 意形式”凸显事物本身旳常态,确保了时间和空 间旳完整性和统一性。
• 3.长镜头是对老式电影观念和叙事措施一定程度 上旳颠覆,宣告了一种崭新旳电影叙事法则旳出 现。
子是藏在圣经中旳。
பைடு நூலகம்
隐喻蒙太奇
• 隐喻蒙太奇,是一种含蓄而形象地体现旳绘画风 格作品。
• 例如:一处是监狱长查房,查到安迪旳时候,监狱长 拿起安迪手中旳圣经,走旳时候说了一句拯救之道就 在其中。从后来旳剧情得知小锤子就放在书中,联络 到这两个画面,一语双关,又不由得对安迪旳镇定感 叹不已。另一处是监狱长旳遮住保险柜旳字绣,“审 判即将到来”,恰好说旳是监狱长即将得到审批,正 义得到伸张。
平行蒙太奇
• 平行蒙太奇称并列蒙太奇。两条以上旳情节线并 行体现,分别论述,最终统一在一种完整旳情节 构造中,或两个以上旳事件相互穿插体现,揭示 一种统一旳主题,或一种情节。
• 例如:电影刚开始是在法庭上,安迪一边受审一边回忆案 发当晚发生旳事情,这期间导演就利用了平行蒙太奇,不 断切换在案发觉场和法庭上两个时空旳镜头,截取了案发 当晚旳片段,既论述了安迪旳获罪,又留有悬念,让观众 产生疑问,为故事后来旳情节做铺垫。
颠倒蒙太奇
• 先表演成果再表演原因旳一种蒙太奇。原因与成 果倒置。能够设置悬念。
• 例如:安迪被发觉出狱旳那天早上,监狱长发觉墙里 旳洞之后,由瑞德旳旁白引出,镜头回到了安迪刚开 始挖洞旳时候,自此开始依次展示安迪旳越狱之路, 涉及挖洞、撒石头、换账本、爬下水道,以及他出狱 后监狱长和狱警获刑旳情景。涉及安迪用来挖洞旳小锤
长镜头与镜头内部蒙太奇的区别

长镜头与镜头内部蒙太奇的区别一.长镜头是电影的本体语言text镜头是电影的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元素。
text单镜头:指从摄影机快门开启到关闭的连续的不间断的胶片运动的成像。
text长镜头由一个镜头构成。
长镜头的概念一直存在着争论,有人认为“长镜头属于蒙太奇范畴”,有人认为“长镜头是未经剪辑的片断”,有人认为“长镜头是镜头一段落”。
作者把长镜头的美学概念归纳为:“在一个统一的时空里不间断的展现两个以上的动作或一个完整事件的镜头为长镜头。
”二.长镜头的类型1.景深长镜头text巴赞倡导的景深长镜头是长镜头的本源形态,即用广角的深焦距镜头拍摄的单镜头,除具有镜头内时空的完整性,在空间构成上因深焦距形成在立体时空里多层次动作同时存在复合运行。
2.内部蒙太奇式长镜头text镜头内部蒙太奇是苏联的库里肖夫提出的,是以导演的主观意图牵引观众的视听,有着明显的蒙太奇的强制性。
3.落镜头或镜头段落text是对景深镜头的扩展延伸。
段落镜头与景深镜头的区别:段落镜头必须表现一个完整事件,无须一定要用深焦距拍摄,镜头自身的纵深运动,场面调度也以人物的纵深调度为主,多视角。
4.主观长镜头text表达的是主人公或导演的主观感受或想象,不带纪实性,把表现客体主观化,是一种很具表现力的镜头方式。
5.静观长镜头text常出现在东方电影中,也称卷画式长镜头,观众的视觉感受始终处于客观审视的状态里,给观众留下一个思考的空间距离。
6.舞台记录式长镜头text将镜头固定在观众席正中机位上,拍下整场的舞台演出。
7.记录式长镜头(纪实性长镜头)text学用记录片的拍摄方法,如肩扛式跟拍、便携式偷拍等拍摄的长镜头。
三.镜头的风格1.诗化的塔尔科夫斯基2.自然化的安哲鲁普洛斯3.人文化的候孝贤text以固定的中、全景空间静观的展示镜头前发生的事物、人物行为与人物关系及其事件的完整过程。
text以转场中时空大幅度跳跃,冲淡了整体节奏的拖沓,于大开大合中,抒发了一种苍凉的历史咏叹,给观众以视觉上的振奋及思绪的回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影视作品中蒙太奇和长镜头美学特征的区别姓名:初才坪班级:新闻071 学号:5000107171
在各类影视摄制中,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将全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分别进行拍摄处理,后期根据节目构思,运用编辑技巧,将镜头、场面和段落重新组合在一起。
这种构成一部完整影视节目的表现方法称为蒙太奇。
长镜头则是指影视作品中时间值在30秒以上的镜头。
在长镜头中没有镜头之间的组接关系,但却存在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组接关系。
长镜头减少了镜头的组接工作,但剪辑工作已经融入到镜头拍摄时的设计中,摄影中根据主体动作和场面内各种关系,变化角度、景别进行拍摄,在一个镜头里展示人物关系、环境气氛的变化及事件的进展。
长镜头可在一个镜头中,不间断地表现一个事件的过程,其效果是利用时空运动的连续可以把真实的现实面貌(包括环境、气氛)自然呈现在屏幕上,能真正体现纪录片真实性的原则,具有独特的纪实魅力。
在美学特征上,蒙太奇遵循了艺术反映现实的美学原则蒙太奇是对现实生活素材的重新组织,通过选择、提炼、概括、加工等程序使之富于美感,符合创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态度和创作意图。
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被公认为苏联蒙太奇学派的最杰出代表,影响了无数的后来者,成为人类电影史上不可逾越的经典。
“敖德萨阶梯”是经典段落,在这段中间,可以清晰看到“杂耍蒙太奇”的效果。
这段落中,几个比较关键的人物的刻画相信大家不会忘记:第一个就是死去小孩的妈妈。
当妈妈发现身后的孩子被射倒,导演4次在孩子被踩,母亲张大嘴吃惊的镜头进行交叉剪辑,仅仅几步路的距离,导演在第五次切到妈妈身上才让妈妈走到孩子身边。
这样快频率的交叉剪辑,增加了镜头的表现力,可以看出,导演在选择踩孩子的镜头上也是加以选择的,先是绕过孩子,在是从腿间经过,最后将孩子替翻了个面,从肚子上踩过,配上音乐,层层递进,镜头的组接再不是叙事那么简单,情绪,气氛,都得以表现。
另一条线则是婴儿车的滚动,在下滚过程中,不断切人物特写,眼镜男,女教士,婴儿,可以看出爱森斯坦对蒙太奇理解的十分清楚,因为这些特写镜头单个来看,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或许眼镜男所看到的根本不是孩子的车在滑动,但是情绪配合了,画面配合了,交叉剪辑的帮助下,整体感觉就出来了。
整个段落只有7分钟,镜头数却高达155个,平均1分钟就有22个镜头,每个镜头时长不到3秒钟。
正因为如此快频率的切换,加上景别的变化,和机位的变化,才能让短时间无限扩展却让观众毫不觉察。
在好莱坞,公开向《战舰波将金号》致敬的则是著名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在他1987年所拍摄的代表作《铁面无私》(The Untouchables)中,就有一段完全模仿“敖德萨阶梯”的段落,这个段落也是全片的最高潮:在火车站的候车大厅里,凯文·科斯特纳所饰演的政府特别调查员与歹徒不期而遇,双方先是心照不宣,平静的走向台阶,继而又几乎是同时拔枪,互相射击,与此同时,有个推着婴儿车的路人正好路过此地,但由于受到惊吓,婴儿车不慎从台阶的顶端滑落下去。
科斯特纳扮演的银幕英雄自是了得,只见他边举枪射击边向下跑,最终在千钧一发之际击毙了歹徒,还接住了失控的婴儿车。
应该说,这个模仿还是很成功的,德·帕尔玛同样使用了阶梯、婴儿车、面部特写等元素,同时又有自
己的发挥。
通过机位的多角度切换、升格镜头的配合使用,将整个动作场面表现得美轮美奂。
虽然使用了慢镜头,但动作之间衔接得十分紧密,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联系也是丝丝入扣。
长镜头的出现,不仅是摄影技巧的发展,而且有着突出的电影美学价值。
长镜头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尽管早在巴赞之前就已经流行于电影创作之中,但巴赞并不仅仅把长镜头当作一种表现手段或技巧来对待,而是从其美学价值来进行理解。
巴赞长镜头电影理论美学体系的核心和实质,即强调电影特性是它的照相性,或者叫做纪实性、记录性。
巴赞提出了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的主张,意思是电影并不是让现实直接出现在屏幕上,而是“不断向现实接近,永远依附于现实”。
《公民凯恩》中长镜头的运用使人物之间的距离,表现出来的分离、异化和孤独的感觉恰如其分。
最经典的一幕的莫过于那场凯恩和父母还有第二个父亲的雪戏和屋内的场面调度。
屋里三个人,首先在一平面内,但是很快又站成了三角型,表现出他们之间的关系,此间凯恩母亲很多时间都处在中间,然后凯恩的父亲却站在了离凯恩母亲还有“那个男人”更远的地方。
凯恩在屋外很天真。
当他们准备去看窗外的凯恩时,凯恩的父亲却比所有人走的都快的到了窗口,这种父爱,不用多说!
凯恩母亲等三人从隔壁房间走出屋子,镜头跟着,又拉出(我觉得拉镜头在影片中用的相当多,但是很舒畅,印象十分深刻)。
屋外下着雪。
撒切尔在中间,右下角是凯恩,他脸上带着疑惑和压抑的怒气。
接着,凯恩走到后景父亲处,又转身,此时,母亲和撒切尔处于两旁,形成一个三角局面。
父亲走向前,所有眼光从左上角几乎一根直线望到右下角的小凯恩。
凯恩知道他将出远门,他很不喜欢撒切尔,父亲却嘴硬新软,整个的三角场面,让我们很清楚的看出了人物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