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肝吸虫病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肝吸虫病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农民、渔民及当地居民需特别注意。
肝吸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肝吸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早期症状
早期可能出现轻微的腹痛、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 。
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肝吸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晚期症状
严重感染可能导致黄疸、肝脏肿大和胆道阻塞。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肝硬化或胆管癌。
肝吸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并发症
可引发胆道炎、肝脓肿等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饮食注意
避免食用生或未熟的淡水鱼类,确保食物彻 底煮熟。
饮食卫生是预防的关键。
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健康教育
加强对肝吸虫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 防范意识。
特别是在高风险地区,进行定期的健康宣教 。
什么是肝吸虫病?
病原体
肝吸虫属于扁形虫门,主要通过感染宿主(如牛 、羊等)传播。
人类为意外宿主,通常通过摄入生或未熟的淡水 鱼感染。
什么是肝吸虫病?
流行地区
肝吸虫病在东南亚、南美洲及部分非洲国家较为 常见。
特别是在水稻种植区,因水田环境适合肝吸虫的 生活和繁殖。
肝吸虫病是如何传播的?
肝吸虫病是如何传播的?
及时就医可以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预后。
肝吸虫病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定期体检
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感染。
早期发现病情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谢谢观看
肝吸虫病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肝吸虫病? 2. 肝吸虫病是如何传播的? 3. 肝吸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4. 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5. 肝吸虫病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什么是肝吸虫病?
什么是肝吸虫病?

肝吸虫病科普讲座PPT课件

肝吸虫病科普讲座PPT课件

什么是肝吸虫病?
病原体
主要病原体是肝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属 于扁形虫门。
它们在宿主的肝脏内生长,导致多种健康问题。
什么是肝吸虫病?
传播途径
通过食用未熟的淡水鱼或水产品感染,肝吸虫在 鱼体内的幼虫阶段进入人体。
感染后,虫卵通过胆道排出体外,继续传播。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高风险群体
及早发现感染可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如何治疗肝吸虫病?
如何治疗肝吸虫病?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吡喹酮(Praziquantel),可有效杀 灭肝吸虫。
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如何治疗肝吸虫病?
定期随访
治疗后需定期复查,以确保虫体完全清除。
随访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复发情况。
如何治疗肝吸虫病?
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饮食卫生
避免食用生鱼和未煮熟的水产品,确保食品彻底 烹饪。
定期检查水源及水产品的卫生状况。
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公共卫生教育
加强对肝吸虫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防病意 识。
尤其是在高风险地区,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活动。
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定期体检
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肝吸虫病检查,早发现早 治疗。
肝吸虫病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肝吸虫病?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会出现症状? 4. 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5. 如何治疗肝吸虫病?
什么是肝吸虫病?
什么是肝吸虫病?
定义
肝吸虫病是由肝吸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主要影响肝脏及胆道系统。
肝吸虫主要通过食用生水产品或未煮熟的淡水鱼 传播。
主要影响生活在肝吸虫流行地区的人群,尤其是 食用生鱼的习惯。

肝吸虫.pptx

肝吸虫.pptx
化的治疗方案。
监测与评估体系建立
01
02
03
04
疫情监测
建立肝吸虫病疫情监测系统, 定期收集、分析疫情数据,评
估疫情发展趋势。
治疗效果评估
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定期随 访,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防控措施评估
定期对预防控制措施进行评估 ,了解其实施效果,为改进防
控策略提供依据。
信息共享与协作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
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华支睾吸虫DNA片段,从而检测患者样本中的病原体。PCR技术具有高度的敏 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等。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的探针,实时监测PCR产物的生成量,从而定量检测华支睾吸虫 DNA片段。这种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适用于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估。
3.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 能发现胆管扩张、胆管壁增厚等征象 ,有助于诊断肝吸虫病。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肝吸虫病的症状与其他一些肝胆疾病相似,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例如,胆囊 炎、胆管炎、胆结石等疾病也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症状和黄疸等。通过详细的病史 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以鉴别这些疾病。
肝吸虫生活史及传
02
播途径
肝吸虫生活史概述
肝吸虫,又称华支睾吸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肝胆管 内的吸虫。其生活史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 雷蚴和尾蚴等阶段。成虫体薄,前端尖细,后端较钝 ,表皮无棘。虫体大小相差颇大,口吸盘直径略大于 腹吸盘。消化道包括口、咽及很短的食道,肠支伸至 体之后端。肝吸虫的寿命长达20~30年,期间在宿主 体内不断繁殖,对宿主造成持续性的损害。

医学寄生虫肝吸虫PPT课件

医学寄生虫肝吸虫PPT课件

Symptoms
轻度感染无症状。 中度感染:消化不良,上腹不适,虚弱, 体重减轻. 重度感染:贫血, 肝肿大, 黄疸, 腹泻
四. 实验诊断 1.病原学 诊断
1)直接涂片法(50%)。 2)浓集法(90%以上) a.自然沉淀法、碘醛汞沉淀法: b.加腾法 3)十二指肠引流(100%)
2.免疫诊断
ID、IHA、 IFA、 ELISA
五. 流行与防治
1. 流行地区:流行于亚洲,我国有24 个省市, 广东、辽宁等地较严重。 2.流行因素 1)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多种哺乳 动物 2)中间宿主存在 3)不良的饮食习惯
六.防治原则
(1)治疗病人(病畜)。
吡喹酮、 阿苯哒唑。
(2)改变不良食鱼习惯,是预防的关键。 (3)加强粪管,防水污染。
二. 生活史
1.阶段:
水 100d 1月 1月
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
2.特点 1)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内.
2)终末宿主:人 保虫宿主:猫 犬 3)中间宿主:Ⅰ纹沼螺、赤豆螺、长角涵螺 Ⅱ淡水鱼虾 4)生食半生食含有囊蚴的鱼、虾而感染。
THANK
YOU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5
华支睾吸虫 (肝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一.形态
1.成虫
1)外形似葵瓜子仁,长1-2.5cm,背腹扁平, 半透明。 2)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 前1/5处。 3)两肠支沿虫体两侧至虫体后端。 4)睾丸两个,分支状,前后排列于虫体的 后1/3。 卵巢分叶,受精囊、劳氏管明显, 卵黄腺位于虫体的中段两侧。
SUCCESS
2019/4/15

肝吸虫病医学课件

肝吸虫病医学课件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实验室检查
03
血液检查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如IgG、IgM等 ,辅助诊断肝吸虫病。
粪便检查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通过粪便涂片或集卵法查找虫卵,是确诊 肝吸虫病的主要依据。
引流液中查找虫卵,适用于粪便检查阴性 的患者。
影像学检查
01
02
03
B超检查
可发现肝内胆管壁增厚、 回声增强等异常表现,有 助于诊断肝吸虫病。
需与其他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阿米巴肝病等)及肝胆疾病(如病毒性肝炎 、胆囊炎等)进行鉴别。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及进行相关检查,可明 确诊断并排除其他疾病。
03
治疗原则与措施
一般治疗原则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 重程度、并发症等因素,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
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营养支持等多种治疗手 段,全面改善患者症状。
预防措施建议
饮食卫生
避免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虾等 ,减少感染机会。
个人防护
在流行地区生活或旅行者应注意 个人卫生,避免饮用生水。
早期筛查
对疑似感染者进行早期筛查,及 时发现并治疗。
处理方法探讨
药物治疗
首选吡喹酮等药物进行驱虫治疗,同时辅以对症 治疗如消炎、止痛等。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胆道感染、肝硬化等并发症,可考虑手 术治疗,如胆囊切除术、肝移植等。
肝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01
介绍了肝吸虫病的分布、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等流行病学特点

临床表现与诊断
02
详细阐述了肝吸虫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诊断标准,包括
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肝吸虫病医学课件

肝吸虫病医学课件
水分补充
肝吸虫病患者常常伴有发热和腹泻,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以防止脱 水。
手术治疗
肝切除术
01
对于一些严重的肝吸虫感染,可能需要考虑肝切除术以清除病
变组织。
胆管切开取虫术
02
对于胆管内的肝吸虫感染,可能需要采取胆管切开取虫术以清
除虫体。
其他手术
0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采取其他的手术治疗措施。
分类
肝吸虫病属于蠕虫类寄生虫病, 通常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流行病学
传染源
肝吸虫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了 华支睾吸虫的病人和携带者,以 及被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动物,如
猫、狗、猪等。
传播途径
肝吸虫病主要通过摄入含有华支睾 吸虫囊蚴的水生动物,如淡水鱼、 虾等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以饮食和生活习 惯不良者为高发人群,如长期食用 生鱼、虾等水产品的人群。
04 肝吸虫病的预防
控制传病,首先要 控制传染源。传染源主要是淡
水鱼和淡水螺。
对于淡水鱼,应避免在淡水池 塘或河水中游泳、戏水,更不
要在水中捕鱼或捞鱼虫。
对于淡水螺,应避免在淡水池 塘或河水中赤足行走或拾取物
品。
在处理鱼、虾、蟹等水产品时 ,应注意洗手,避免直接接触
影像学诊断
B超
B超可以显示肝脏和其他器官的 情况,以及是否有虫卵。
CT和MRI
这些高级成像技术可以更详细地 显示肝脏和其他器官的情况,以
及是否有虫卵。
内镜诊断
通过内镜检查可以观察到胆管和 其他消化系统器官的情况,并获 取组织样本以进行进一步检查。
03 肝吸虫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吡喹酮
吡喹酮是一种广谱抗吸虫药物,对肝吸虫具有显 著的治疗效果。

肝吸虫病健康宣讲课件pptx

肝吸虫病健康宣讲课件pptx

鉴别诊断
应与华支睾吸虫病、姜片虫病、胆道蛔虫病 等相鉴别。华支睾吸虫病也有生食或半生食 淡水鱼史,但肝肿大不明显,黄疸少见,血 清学检查可资鉴别。姜片虫病有生食菱角、 荸荠等水生植物史,虫卵较大,形态与肝吸 虫卵不同。胆道蛔虫病有阵发性剑突下钻顶
样疼痛,X线或B超检查可见胆道蛔虫影。
03
肝吸虫病治疗方法及效果 评估
发病原因
主要因食用未经煮熟的含有肝吸 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或接触被 肝吸虫污染的生水、土壤等而感 染。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分布地区
肝吸虫病主要流行于亚洲 地区,如中国、日本、韩 国等,其中中国南方地区 尤为严重。
人群分布
各年龄段均可感染,但以 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 性,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
长期随访
治愈后患者应定期接受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复 发情况。
04
肝吸虫病预防措施及健康 教育策略
个人防护措施建议
01
02
03
04
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蟹 等水产品,保证食物煮熟煮透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 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
避免在流行区自然水体中游泳 、戏水或捕鱼等接触疫水的活
动。
加强个人防护,在流行区进行 生产劳动时,应穿戴防护衣裤 和胶靴,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疫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
可见肝内胆管扩张,胆管内虫体及虫 卵回声,可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和程 度。
CT检查
MRI检查
对肝吸虫病引起的胆道系统改变及并 发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可显示肝内胆管扩张和肝实质的病变 ,有助于了解病情及并发症情况。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有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史,出现消化道 症状或过敏反应,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中 查见肝吸虫卵,或血清免疫学检查阳性即可 确诊。

人体寄生虫学肝吸虫ppt课件

人体寄生虫学肝吸虫ppt课件

肝癌
肝吸虫感染是肝癌的危险因素之一,长 期感染可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03
诊断方法与标准
实验室检查
03
血液检查
粪便检查
十二指肠液检查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如肝吸虫抗体等 ,辅助诊断肝吸虫感染。
通过粪便涂片或集卵法查找肝吸虫卵,是 确诊肝吸虫感染的主要依据。
采集十二指肠液进行镜检,查找肝吸虫成 虫或虫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提高公众对肝吸虫认识重要性
加强宣传教育
01
强调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途径加强肝吸虫病的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肝吸虫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02
倡导加强国际间在肝吸虫病防治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
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推动科研创新
03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投入,推动肝吸虫病防治技术的创新
与发展,为公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防治手段。
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发热、腹痛、腹泻、肝肿 大等肝吸虫感染相关症状。
实验室检查
粪便检查找到肝吸虫卵或十二指肠 液检查找到肝吸虫成虫或虫卵。
影像学诊断
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肝 内胆管扩张、胆管壁增厚等肝吸虫 感染的征象。
04
治疗措施及药物选择
药物治疗方案
吡喹酮
首选药物,具有高效、低 毒、疗程短等优点,对成 虫有强大的杀灭作用。
表现为发热、黄疸、肝肿大、压痛等 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 。
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肝区不适等症 状。
并发症风险
胆道感染
肝吸虫可引起胆道感染,表现为右上腹 疼痛、寒战高热等症状。
胰腺炎
肝吸虫感染可累及胰腺,引发胰腺炎, 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继发性细菌感染:胆管炎、胆囊炎。
(4)胆结石。
28
(5)重度感染者早期症状:寒战、高热、肝肿大、 黄胆、嗜酸性粒细胞数升高等。 (6)晚期症状(严重感染者): 肝硬化,腹水, 贫血,低蛋白血症,甚至死亡。 (7)侏儒症(少见)。 (8)急性胰腺炎。
29
肝吸虫病患儿:肝肿大
30
肝吸虫病患者:腹水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1
概述 一、形 态 二、生活史 三、致 病 四、诊 断 五、流 行 六、防 治
主要内容
2
概述
华支睾吸虫的成虫主要寄生在终宿 主的肝胆管内,故俗称肝吸虫,是引起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即肝吸虫 病的病原体。该虫于1874年首次在印尼 一华侨尸体的胆管内被发现,而得名。 人感染本虫多由生吃或半生吃鱼肉所致。 在我国,除了青海、宁夏、内蒙古和西 藏等省区外,已有25个省、市和自治区 有本病流行。
17
18
淡水螺体内发育过程
19
20
淡水鱼、虾(第二中间宿主)
21
Life cycle
22
生活史示意图
23
三、致 病
致病虫期:成虫 致病原因:
虫体机械性刺激作用; 虫体阻塞作用; 虫体代谢产物和分泌物作用。
24
1)致病机理
虫体阻塞或
1、成虫 机械性管刺激腔变窄
化学性刺激
阻塞胆汁性滞黄留疸;
华枝睾吸虫毛蚴
11
华支睾吸虫
华枝睾吸虫胞蚴 12
雷蚴
长袋状,体前端有咽及原肠,虫体内有胚细胞 和正在发育的尾蚴。
13
华支睾吸虫
14
华支睾吸虫
15
二、生活史
生活史过程:
淡水螺
淡水鱼、虾 人
成 虫
水中

毛 蚴
胞 蚴
雷 蚴
尾 蚴
囊成 蚴虫
(肝胆管)
吃下囊蚴 1个月 成虫产卵
16
二、生活史
生活史要点:
皮内试验、ELISA、间接血凝(IHA)、间接 荧光抗体实验( IFA )。
35
3.影像学诊断 1)B型超声波检查:可见肝内光点粗密不均,有
团块状或小斑片回声等。 2)CT检查:可见肝内胆管从肝门向四周呈管状
扩张。
肝脏B超显示的虫体
肝脏CT影像下的虫体
36
五、流行
1.分布 主要分布在远东,以中国和日本最多 见。中国除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西 藏外,流行于27个省、市、自治区,以广东、 山东、河南、四川比较严重,广东以珠江三 角洲最为严重。据2001-2004年全国人体重要 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流行区感染率为2.4%。
7、肝吸虫感染引起胆管上皮细胞增生,与肝癌的 发生有一定关系。(诱发原发性肝癌、胆管上皮细 胞癌等)。
26
肝吸虫成虫的病理切片和肝硬化大体标本
27
三、致病
2)临床表现: (1)无症状带虫者(轻度感染者):可无明显的 临床症状,或症状较轻微。上腹饱胀,偶有腹 泻。 (2)消化系统的症状(中度感染者):消化不良、 食欲减退、疲劳乏力、肝隐痛、肝肿大、腹痛、 腹泻、消瘦等。
肝吸虫成虫
3
一、形态
㈠成虫
•虫体狭长,活体淡红色,死后 或固定后为灰白色;
•背腹扁平,前端较细,后端钝 圆,似葵花子状;
•大小为10~25×3~5mm;
•半透明,柔软,体表无棘;
•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
•雌雄同体 ,睾丸一对,分支状, 前后排列于虫体后1/3处,卵黄 腺位于虫体两侧。
4
5
(虫体前段)
31
类侏儒症型肝吸虫病
32
33
华支睾吸虫成虫从肝胆管内取出
34
四、诊断(diagnosis)
1.病原检查: (1)粪便查虫卵:
1)涂片法:直接涂片法检出率较低;改良加藤法 应用最为普遍。 2)集卵法:包括漂浮集卵法和沉淀集卵法(水洗 沉淀法和乙醚沉淀法)。 (2)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查虫卵:离心沉淀后镜检--检出率高。 2.免疫诊断
具,砧板,器皿卫生等。 2、加强粪便管理,不用新鲜粪便喂鱼,不在鱼塘 上建厕所,防止水源污染。 3、消灭中间宿主淡水螺。 4、治疗病人、带虫者。有条件、处理保虫宿主。 减少传染源。首选药物吡喹酮或阿苯达唑。
(虫体后段)
6
肝吸虫成虫(未染色)
肝吸虫成虫(卡红染色)
7
一、形态
㈡虫卵
•为人体寄生蠕虫卵中最小者; •黄褐色; •低倍镜下似芝麻,高倍镜下似灯泡; •卵壳较厚; •卵内含毛蚴; •顶端有卵盖,盖的两旁可见肩峰样小突起, 后端可有一个小疣。
8
华支睾吸虫
9
肝吸虫卵 10
毛蚴
纺锤形,体表被以密集的纤毛。
2、胆汁流通不畅 易合并细菌感染 胆管肝炎、胆管
炎、胆囊炎;
细菌性β葡萄糖醛酸苷酶
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难溶性的胆红素钙
3、虫卵、死亡虫体碎片、脱落胆管组织
胆管结石;
4、儿童严重感染 营养发不良育障碍, 侏儒症;
25
5、严重时,胆管周围结缔组织增生使其附近肝实 质萎缩、变性 肝硬化;
6、并发症和合并症很多(急性胆囊炎、慢性胆管 炎、胆结石、肝胆管梗阻等,偶寄生于胰腺管内 引起胰管炎和胰腺炎。)
37
2.流行因素
1、传染源的存在 : 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大 量
存在。 2、传播途径: 1)中间宿主广泛存在 (1)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广东主要有纹沼 螺,长角涵螺。 (2)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最重要有鲩 鱼、麦穗鱼。 2)新鲜粪便施肥或将厕所建在鱼塘上。
“吊楼次所”,“新鲜粪便喂鱼”,“塘边猪 圈”。

39
1、将厕所建在鱼塘上 2、用人粪喂鱼 3、动物粪便随水流流入鱼塘
40
将厕所建在鱼塘上
41
3)不良饮食习惯 (流行关键因素) (1)吃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 ①吃“鱼生”、“鱼生粥”、“烫鱼片”(打边炉); ②吃“烧鱼”、“烤鱼”、“腌鱼”; ③吃“生虾”; ④吃“未煮熟清蒸鱼”;
42
华支睾吸虫感染(吃生鱼片)
43
吃生鱼或未煮熟的鱼、虾
44
(2)吃进被囊蚴污染的食物 ①用切过生鱼、虾的刀、砧板切熟食物; ②用盛过生鱼、虾的容器盛熟食物; ③用污染囊蚴的手拿食物吃; ④苍蝇携带囊蚴; 3.易感人群:无性别、年龄差异。
45
六、防治
1、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避免吃进囊蚴。(最重要) 把好口关,不吃生鱼虾,改进烹调方式,注意刀
1)寄生部位:肝胆管内; 2)宿主:
(1)终宿主:人 ; (2)保虫宿主:常见猫、狗、猪; (3)第1中间宿主:淡水螺(纹沼螺、长角涵螺、赤豆螺); (4)第2中间宿主:淡水鱼、虾(鲩鱼、麦穗鱼); 3)感染阶段:囊蚴; 4)感染方式:人吃进生的或未熟的含有活囊蚴的淡水鱼、虾而
感染; 5)成虫寿命:20~3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