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病(ppt)
合集下载
预防肝吸虫病PPT

治疗与监测
定期检测:对易发地区人群进行定期检 测,及时发现潜在感染者。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预防肝吸虫病 PPT
目录 背景介绍 预防措施 个人防护 疗与监测背景介绍背景介绍
肝吸虫病概述:肝吸虫病是一种由 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 传播途径:肝吸虫病主要通过摄入 被感染的淡水生物(如螃蟹、鱼) 引起。
背景介绍
流行状况:肝吸虫病在一些地区具有一 定的流行性和地方性。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改善饮水条件:提高家庭和地 区的饮水卫生,减少感染源。 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经充分 加工煮熟的淡水生物,特别是 螃蟹和鱼。
预防措施
消灭中间宿主:控制和消灭淡水螃蟹和 鱼。
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
健康教育:加强对肝吸虫病的宣传 和普及,增加个人及家庭的防护意 识。 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清 洁,避免接触感染源。
个人防护
消灭蜗牛:扑灭蜗牛,减少传染源。
治疗与监测
治疗与监测
及早发现:提高对肝吸虫病的 监测和早期诊断。 疫情处置:对发现的病例进行 及时治疗,采取针对性的疫情 控制措施。
肝吸虫病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肝吸虫病的定义与病因 肝吸虫的传播途径
肝吸虫主要通过口服感染,食用含有虫卵的食物 或水。
常见的感染源包括生鱼片、腌制鱼类等。
肝吸虫病的定义与病因 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包括食用生鱼的地方居民和从事渔业的 人群。
了解自身风险,有助于做好预防工作。
肝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肝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腹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非 特异性症状。
注意饮水卫生,避免饮用不洁水源。
肝吸虫病的预防措施 健康教育
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宣传肝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知识,减少传播机会。
肝吸虫病的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对于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寄生 虫检测。
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并发症风险。
肝吸虫病的随访与康复
肝吸虫病的随访与康复 定期随访
谢谢观看
肝吸虫病患者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肝吸虫病的定义与病因 2. 肝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3. 肝吸虫病的护理措施 4. 肝吸虫病的预防措施 5. 肝吸虫病的随访与康复
肝吸虫病的定义与病因
肝吸虫病的定义与病因
什么是肝吸虫病
肝吸虫病是由肝吸虫引起的寄生虫疾病,主要影 响肝脏和胆道系统。
常见的肝吸虫包括华支睾吸虫和福建吸虫,主要 通过食用生或未熟的淡水鱼感染。
患者在治疗后需定期随访,评估肝功能及虫卵排 泄情况。
随访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复发或并发症。
肝吸虫病的随访与康复 生活方式调整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锻炼,增强 体质。
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
肝吸虫病的随访与康复 长期观察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新的症状,及时就医。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必要时提供心理支持。
肝吸虫病专题知识宣讲优质PPT课件

鼓励患者加入肝吸虫病自助小组,与病友交流经验,互相鼓励和支 持。
利用社区资源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如参加健康讲座、义诊等活动,提高患者对疾 病的认知和自我保健能力。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本次宣讲内容总结
肝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介绍了肝吸虫病的分布范围、感染人群特征 以及传播途径等相关知识。
治疗与预防
03
治疗原则与措施
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等抗寄生 虫药物,以消除体内的肝吸虫。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出现的发热、疼痛等症状 ,使用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进行 治疗。
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 素等营养支持,以改善身体状况。
中医治疗
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进行中医 辨证分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轻度感染者可无症状,重度感染者可出现发热、乏力、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 长期慢性感染者可导致肝硬化、胆管炎等并发症。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长短,肝吸虫病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主要表现为 发热、肝区疼痛和黄疸等;慢性型则以乏力、消瘦、肝脾肿大等为主要表现。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肝吸虫病专题知识宣讲优质 PPT课件
目 录
• 肝吸虫病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措施 •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 患者心理支持与生活质量改善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01
肝吸虫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 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 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03
对可能携带肝吸虫的动物宿主进行监测和管理,减少人群感染
利用社区资源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如参加健康讲座、义诊等活动,提高患者对疾 病的认知和自我保健能力。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本次宣讲内容总结
肝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介绍了肝吸虫病的分布范围、感染人群特征 以及传播途径等相关知识。
治疗与预防
03
治疗原则与措施
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等抗寄生 虫药物,以消除体内的肝吸虫。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出现的发热、疼痛等症状 ,使用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进行 治疗。
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 素等营养支持,以改善身体状况。
中医治疗
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进行中医 辨证分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轻度感染者可无症状,重度感染者可出现发热、乏力、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 长期慢性感染者可导致肝硬化、胆管炎等并发症。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长短,肝吸虫病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主要表现为 发热、肝区疼痛和黄疸等;慢性型则以乏力、消瘦、肝脾肿大等为主要表现。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肝吸虫病专题知识宣讲优质 PPT课件
目 录
• 肝吸虫病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措施 •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 患者心理支持与生活质量改善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01
肝吸虫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 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 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03
对可能携带肝吸虫的动物宿主进行监测和管理,减少人群感染
肝吸虫PPT参考课件

1874年 1908年 1975年 首次在加尔各答一华侨的胆管内发现; 在我国广东首次发现; 战国时期古尸粪内查见该虫卵,证实该病在我国至
少已有2300年以上。
11
一、形态
1.成虫: 长10~25 mm ,葵花
籽状,口吸盘略大于腹吸 盘),二肠支直达体后端。
口吸盘
肠管
腹吸盘 受精囊 卵黄腺
睾丸2个,珊瑚状分支,
急性华支睾吸虫病 慢性华支睾吸虫病:肝肿大,左叶明显,肝硬化;
临床类型 1、无症状带虫者 2、消化不良型 3、胆管、胆囊炎、胆结石 4、肝硬化、腹水 5、发育不良、侏儒型 6、肝癌
21
华支睾吸虫病肝脏病理标本
22
华支睾吸虫感染者—示肝脾肿大、肝硬化腹水
23
华支睾吸虫病肝硬化腹水病人治疗前后
24
行所造成的病变。 皮肤幼虫移行症 内脏幼虫移行症
3
第四十五章
一、形态特征:
吸虫纲
p265
1、背腹扁平,左右对称,叶状或舌状。 2、雌雄同体。 3、有口吸盘和腹吸盘。 4、消化道不完全,生殖系统发达。
4
☆
5
内部结构: 1、消化系统口--前咽--咽--食管--肠管(盲 端) 2、生殖系统 系统各一套。 每一虫体内有雄性和雌性生殖
前后排列于虫体后1/3处, 卵巢分叶,受精囊椭圆形,
子宫 卵巢
受精囊
子宫盘绕向前。
睾丸 华支睾吸虫成虫
12
2.虫卵 :
29μm×17μm 芝麻粒形 黄褐色 卵壳较厚 内含毛蚴 卵盖明显,有肩 峰、小疣。
卵盖
肩峰
毛蚴 卵壳 小疣
虫卵照片
模式图
13
扫描电镜照片
华支睾吸虫卵
少已有2300年以上。
11
一、形态
1.成虫: 长10~25 mm ,葵花
籽状,口吸盘略大于腹吸 盘),二肠支直达体后端。
口吸盘
肠管
腹吸盘 受精囊 卵黄腺
睾丸2个,珊瑚状分支,
急性华支睾吸虫病 慢性华支睾吸虫病:肝肿大,左叶明显,肝硬化;
临床类型 1、无症状带虫者 2、消化不良型 3、胆管、胆囊炎、胆结石 4、肝硬化、腹水 5、发育不良、侏儒型 6、肝癌
21
华支睾吸虫病肝脏病理标本
22
华支睾吸虫感染者—示肝脾肿大、肝硬化腹水
23
华支睾吸虫病肝硬化腹水病人治疗前后
24
行所造成的病变。 皮肤幼虫移行症 内脏幼虫移行症
3
第四十五章
一、形态特征:
吸虫纲
p265
1、背腹扁平,左右对称,叶状或舌状。 2、雌雄同体。 3、有口吸盘和腹吸盘。 4、消化道不完全,生殖系统发达。
4
☆
5
内部结构: 1、消化系统口--前咽--咽--食管--肠管(盲 端) 2、生殖系统 系统各一套。 每一虫体内有雄性和雌性生殖
前后排列于虫体后1/3处, 卵巢分叶,受精囊椭圆形,
子宫 卵巢
受精囊
子宫盘绕向前。
睾丸 华支睾吸虫成虫
12
2.虫卵 :
29μm×17μm 芝麻粒形 黄褐色 卵壳较厚 内含毛蚴 卵盖明显,有肩 峰、小疣。
卵盖
肩峰
毛蚴 卵壳 小疣
虫卵照片
模式图
13
扫描电镜照片
华支睾吸虫卵
肝吸虫PPT参考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肝吸虫PPT参考课件
目录
• 肝吸虫概述 • 肝吸虫感染途径与症状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及药物选择 • 预防策略与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肝吸虫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肝吸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肝脏和 胆道系统内的寄生虫,属于吸虫 纲。
分类
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肝吸虫可分为华支睾吸虫、猫后 睾吸虫等几种。
如硝氯酚、硫氯酚等,对肝吸虫也有一定疗效, 但因其副作用较大,现已较少使用。
用药注意事项
严格遵医嘱用药
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严格 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得随 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定期复查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肝功 能、血常规等指标,以评估治疗 效果及监测药物副作用。
01 02 03 04
观察药物副作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加强科研力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肝吸虫病的研究将更加深入,有望研发出更 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药物。
完善监测与防控体系
政府将加大对肝吸虫病监测与防控的投入,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 预警体系,提高防控能力。
推动健康教育与宣传
加强肝吸虫病的健康教育与宣传,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自我防护能力 。
状。长期感染可导致肝硬化、胆管癌等严重后果。
02
诊断方法
通过血液检测、粪便检测或胆汁检测等方法可确诊肝吸虫感染。
03
治疗措施
吡喹酮等药物是治疗肝吸虫感染的有效药物,同时应配合营养支持和对
症治疗等措施。预防肝吸虫感染的关键是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煮
熟的鱼肉或虾肉。
02
肝吸虫病科普讲座PPT课件

什么是肝吸虫病?
病原体
主要病原体是肝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属 于扁形虫门。
它们在宿主的肝脏内生长,导致多种健康问题。
什么是肝吸虫病?
传播途径
通过食用未熟的淡水鱼或水产品感染,肝吸虫在 鱼体内的幼虫阶段进入人体。
感染后,虫卵通过胆道排出体外,继续传播。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高风险群体
及早发现感染可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如何治疗肝吸虫病?
如何治疗肝吸虫病?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吡喹酮(Praziquantel),可有效杀 灭肝吸虫。
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如何治疗肝吸虫病?
定期随访
治疗后需定期复查,以确保虫体完全清除。
随访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复发情况。
如何治疗肝吸虫病?
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饮食卫生
避免食用生鱼和未煮熟的水产品,确保食品彻底 烹饪。
定期检查水源及水产品的卫生状况。
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公共卫生教育
加强对肝吸虫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防病意 识。
尤其是在高风险地区,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活动。
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定期体检
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肝吸虫病检查,早发现早 治疗。
肝吸虫病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肝吸虫病?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会出现症状? 4. 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5. 如何治疗肝吸虫病?
什么是肝吸虫病?
什么是肝吸虫病?
定义
肝吸虫病是由肝吸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主要影响肝脏及胆道系统。
肝吸虫主要通过食用生水产品或未煮熟的淡水鱼 传播。
主要影响生活在肝吸虫流行地区的人群,尤其是 食用生鱼的习惯。
肝吸虫.pptx

化的治疗方案。
监测与评估体系建立
01
02
03
04
疫情监测
建立肝吸虫病疫情监测系统, 定期收集、分析疫情数据,评
估疫情发展趋势。
治疗效果评估
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定期随 访,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防控措施评估
定期对预防控制措施进行评估 ,了解其实施效果,为改进防
控策略提供依据。
信息共享与协作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
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华支睾吸虫DNA片段,从而检测患者样本中的病原体。PCR技术具有高度的敏 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等。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的探针,实时监测PCR产物的生成量,从而定量检测华支睾吸虫 DNA片段。这种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适用于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估。
3.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 能发现胆管扩张、胆管壁增厚等征象 ,有助于诊断肝吸虫病。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肝吸虫病的症状与其他一些肝胆疾病相似,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例如,胆囊 炎、胆管炎、胆结石等疾病也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症状和黄疸等。通过详细的病史 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以鉴别这些疾病。
肝吸虫生活史及传
02
播途径
肝吸虫生活史概述
肝吸虫,又称华支睾吸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肝胆管 内的吸虫。其生活史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 雷蚴和尾蚴等阶段。成虫体薄,前端尖细,后端较钝 ,表皮无棘。虫体大小相差颇大,口吸盘直径略大于 腹吸盘。消化道包括口、咽及很短的食道,肠支伸至 体之后端。肝吸虫的寿命长达20~30年,期间在宿主 体内不断繁殖,对宿主造成持续性的损害。
监测与评估体系建立
01
02
03
04
疫情监测
建立肝吸虫病疫情监测系统, 定期收集、分析疫情数据,评
估疫情发展趋势。
治疗效果评估
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定期随 访,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防控措施评估
定期对预防控制措施进行评估 ,了解其实施效果,为改进防
控策略提供依据。
信息共享与协作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
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华支睾吸虫DNA片段,从而检测患者样本中的病原体。PCR技术具有高度的敏 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等。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的探针,实时监测PCR产物的生成量,从而定量检测华支睾吸虫 DNA片段。这种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适用于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估。
3.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 能发现胆管扩张、胆管壁增厚等征象 ,有助于诊断肝吸虫病。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肝吸虫病的症状与其他一些肝胆疾病相似,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例如,胆囊 炎、胆管炎、胆结石等疾病也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症状和黄疸等。通过详细的病史 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以鉴别这些疾病。
肝吸虫生活史及传
02
播途径
肝吸虫生活史概述
肝吸虫,又称华支睾吸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肝胆管 内的吸虫。其生活史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 雷蚴和尾蚴等阶段。成虫体薄,前端尖细,后端较钝 ,表皮无棘。虫体大小相差颇大,口吸盘直径略大于 腹吸盘。消化道包括口、咽及很短的食道,肠支伸至 体之后端。肝吸虫的寿命长达20~30年,期间在宿主 体内不断繁殖,对宿主造成持续性的损害。
2024年度肝吸虫病科普宣传课件pptx

12
实验室检查方法
粪便检查
通过粪便直接涂片法或集卵法找 到虫卵,是确诊肝吸虫病的直接
依据。
2024/3/24
血液检查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如IgG、 IgM等,有助于诊断。
肝功能检查
肝吸虫感染可引起肝功能异常,通 过检测肝功能指标可辅助诊断。
13
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
B超检查
可发现肝内胆管壁增厚、回声增强等 改变,有助于诊断。
2024/3/24
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宣传 教育,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22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2024/3/24
23
本次课件重点内容回顾
肝吸虫病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肝吸虫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饮食卫生、水源保护、健康教育等方面
肝吸虫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评估
2024/3/24
肝吸虫病科普宣传课 件pptx
2024/3/24
1
目录
• 肝吸虫病概述 • 肝吸虫生活史与传播途径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2024/3/24
2
01
肝吸虫病概述
2024/3/24
3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肝吸虫病是一种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 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人 类常因食用未经煮熟且含有华支睾吸 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感染。
2024/3/24
成熟尾蚴自螺尾逸出,在水中游动,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或虾,则侵入体内, 形成囊蚴,囊蚴具有感染性。
8
传播途径与感染方式
人类常因食用未经煮熟含有囊蚴 的淡水鱼,如麦穗鱼等或虾而受
实验室检查方法
粪便检查
通过粪便直接涂片法或集卵法找 到虫卵,是确诊肝吸虫病的直接
依据。
2024/3/24
血液检查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如IgG、 IgM等,有助于诊断。
肝功能检查
肝吸虫感染可引起肝功能异常,通 过检测肝功能指标可辅助诊断。
13
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
B超检查
可发现肝内胆管壁增厚、回声增强等 改变,有助于诊断。
2024/3/24
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宣传 教育,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22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2024/3/24
23
本次课件重点内容回顾
肝吸虫病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肝吸虫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饮食卫生、水源保护、健康教育等方面
肝吸虫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评估
2024/3/24
肝吸虫病科普宣传课 件pptx
2024/3/24
1
目录
• 肝吸虫病概述 • 肝吸虫生活史与传播途径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2024/3/24
2
01
肝吸虫病概述
2024/3/24
3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肝吸虫病是一种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 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人 类常因食用未经煮熟且含有华支睾吸 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感染。
2024/3/24
成熟尾蚴自螺尾逸出,在水中游动,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或虾,则侵入体内, 形成囊蚴,囊蚴具有感染性。
8
传播途径与感染方式
人类常因食用未经煮熟含有囊蚴 的淡水鱼,如麦穗鱼等或虾而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吸盘 肠支 腹吸盘
子宫 卵黄腺 卵巢
睾丸
肝吸虫的电镜 扫描图
上图:后尾蚴 (×600) 下图:口吸盘
(×2600)
肝吸虫成虫
2. 虫卵
形状:瓜子形
大小:比一般线虫卵小, (27~35)μm×(12~20) μm,芝麻大小(100×)
颜色:淡黄褐色
卵壳:壳厚,一端较窄且有盖, 卵盖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 另一端有小疣
县数
23 29 45 48 52 59 60
经费:中央转移支付、国家疾控中心下拨、广西 区本级财政下拨
今年广西建立23个食源性、土源性寄生虫病监测 点,其中肝吸虫病监测点17个。
➢ 固定监测(6个):横县、宾阳、灵山、田阳、 钦南、靖西
➢ 流动监测(12个):隆林、凌云、天峨、昭平、 阳朔、岑溪、藤县、合山、鹿寨、合浦、北流、 龙州
3.流动监测(12个):结合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工作一同开展,各省 每年抽取10-15%的县(市、区)开展肝吸虫病流动监测,监测点5 年内不重复。
1. 人群感染情况监测 2. 淡水鱼感染情况监测 3. 保虫宿主感染情况监测 4. 人群卫生常识与行为状况 5. 相关因素监测
1.人群感染情况监测
①内容:肝吸虫和其他肠道蠕虫。 ②对象:每年度在每个行政村(社区)整群抽
的排泄囊,囊内有黑色素颗粒位于囊内一侧。
从尾蚴侵入鱼体至囊蚴发育成熟,约需23天。
肝吸虫囊蚴(感染期)
腹吸盘
排泄囊 (黑色) 口吸盘 囊壁
肝吸虫囊蚴的电镜图
从生鱼片中分离的肝吸虫囊 蚴 (138×115 μm)
鱼肉吸虫囊蚴(显微镜下观察)
背景
广西肝吸虫病流行特点:
流行趋势:发病率 呈快速上升,流行 范围扩大。
分布不均,局部地 区流行严重。
感染率高,感染度 重。
各年龄组均有感染 ,以成人组感染为 主,男性多于女性 。
广西肝吸虫病感染率趋势
广西肝吸虫病流行情况
年度
1985 1991 1994 1999 2002 2004 2006
形态学:
➢ 成虫: ➢ 虫卵:人体寄生虫虫卵中最小的一种。
生活史:
➢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 ➢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 ➢ 寄生部位:肝内的中小胆管 ➢ 感染期:囊蚴 ➢ 寿命10-30年
生活史示意图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 鱼虾中的囊蚴
尾蚴
毛;胞;雷蚴 第一中间宿主沼螺、 豆螺、涵螺
虫卵
成虫
成虫:腹背扁平,呈褐色 或微黄色、半透明,体形 狭长,前端略窄,后端较 钝圆,类似葵瓜子状;大 小为10~25×3~5mm; 口吸盘在虫体前端,腹吸 盘在虫体前1/5线上,较口 吸盘略小。
(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全国监测 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于次年5月底前将监测 结果反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由省、市(地、州)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 组织对监测点实验室结果进行复检,对每个监 测点至少抽检10%的阳性样本(如阳性样本不 足10例则全部检查),阴性样本至少抽检5%, 并及时反馈监测点实验室质控结果。
每个行政村(社 区)采集5只猫、 犬或猪的粪便, 共25只,采用改 良加藤厚涂片法, 一粪两检检测肝 吸虫虫卵,结果 登记入附表3。
(5)人群卫生常识 与行为状况
每个行政村(社 区)在参加粪检 的人群中随机抽 取30人,共150 人进行问卷调查, 内容详见附表4。
(6)相关因素 监测
收集监测点的 地理环境、鱼 塘、经济水平、 卫生状况、防 治措施等自然 和社会因素信 息,结果登记 入附表5。
卵内容物:含毛蚴(400×)
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肩峰 卵壳 毛蚴
小疣
模 样 突 起
电镜下的肝吸虫卵
华支睾吸虫虫卵
肝吸虫虫卵
肝吸虫虫卵(加藤片)
气泡
灵芝 孢子
华支睾吸虫虫卵与灵芝孢子的区别
扇棘单睾吸虫卵
l 华支睾吸虫卵
近圆形或随圆形,大小为(121-150)×(85140)μm。
囊壁有两层,外层较厚,约3×4μm,内层较薄。 幼虫在囊内卷曲,可见吸盘和腹吸盘及一个大
二、肝吸虫病监测方案
--------选自《全国重点食源性寄生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
1.常规病例监测: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丙类法定传染病,在 “其他疾病一栏”直报。
2.固定监测(6个):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 中5个片区,每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的1个行政村(社区)开 展监测,村(社区)名须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备案,原则上5 年内不变动。
肝吸虫病(ppt)
优选肝吸虫病
目录
背景
肝吸虫包括华支睾吸虫、麝猫后睾吸虫和猫后 睾吸虫等,在我国流行的是华支睾吸虫(以下 简称肝吸虫)。
肝吸虫病是由肝吸虫寄生在人或哺乳动物(如 猫、狗、猪、鼠等)的肝胆管内所引起在以肝 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
2010年WHO发布了全球第一份被忽视的热带病报 告,肝吸虫病位列其中。
背景:流行概况
全球分布情况: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包 括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越南、印度及菲 律宾等国家和地区。
国内流行情况:国内流行非常广泛,全国已遍 及27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广东、广西、 黑龙江流行最为严重,估计全国感染人数达 1200~1500万。
广西流行情况:目前全区已发现61个县(市、 区)有肝吸虫病流行或此病存在。推算全区感 染人数达350万人以上。
取3周岁以上居民200人,共1 000人,必须覆 盖儿童、青年、中年和老年各年龄组人群。 ③方法:采集监测对象粪便样本(>30 g),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两检,结果登记 入附表2。 ④指标:肝吸虫和土源性线虫分别计算感染率 和感染度,其他肠道蠕虫计算感染率。
在监测点的自 然水体环境采 集小型野生鱼 类,侧重采集 麦穗鱼、餐条 鱼等,共计 100尾,用压 片法检测囊蚴, 结果登记入附 表3。
填表说明:①总人口数:指该村上一年度的户 籍人口数;②常住人口数:指实际经常居住在 该村半年和半年以上的人口数;③表中8、9项 均填写该村所属乡(镇)上一年度的数据;④ 肝吸虫病监测点必须填写第7项鱼塘情况。
(一)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监测数据的 收集,并于当年12月31日前通过“寄生虫病防 治信息管理系统”上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