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手术室护理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理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 术室 护理 职业 危 险因素及 防护 措施
张雪征 ’
摘 要: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 , 属于一个高风险的科 室, 护理人员更是第一线工作者。手术室护理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 害之中, 严重威胁护理人 员的身心健康 , 现代医院手术室的设备逐渐现代化, 高新技 术的应用、 新的化 学药物的不断推新应用, 在护理 操作的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 自我防护 , 容易造成身体上的伤 害, 工作繁重 , 节奏紧张, 生活缺乏规律容 易造成精神上的压力, 法律知识 的贫乏 、 少 自我保 护 意识 不但 造成 自我 伤 害 , 缺 同时也伤 害了患者 的利 益 , 因此应 充分- e K/ 到各种 危 害 因素 , 高 自 保护 意识 。我从 . 提 我 意外损 伤 、 电离辐射 及 手术 激光 、 消毒 灭 茵剂 、 醉 气体 、 麻 手术 烟雾 、 士生理 及 心理 疲 劳 方 面综 述 了手 术 室护 士 的职 业危 险 因素 , 护 并
6 0
1 麻 醉气体 的 不 良影 响 :目前 对长 期接 触 挥 发性 麻醉 气体 的危 . 3 险性 尚认 识 不足 , 是 , 业性 长 期 接 触微 量 浓 度 的挥发 性 麻醉 但 职 气 体包 括一 氧 化氮 、 氟 醚等 均 会影 响身 体健 康 , 其 是麻 醉废 氨 尤 气 对手术 室 工作人 员有 生育 方面 的不 良影 响 。 1 化学 消毒剂 的危 害 : . 4 各种灭 菌 剂在 手术 室 工作 中 的应 用较 多 。 长时 间接触 含氯 消毒液 对皮 肤有 损 害 , 痛甚 至 引起感 染 迟钝 或 灼 过敏 , 当皮肤 有伤 口时 , 暴露 处有 缓 慢 的损伤 。 则对 而挥发 的氯 也 可通 过呼 吸道进 人人 体造 成损 害 。 2 碱 性 戊二 醛可 引起皮 炎 、 如 % 过敏 、 结膜炎及鼻窦炎等;0 甲醛溶液, 4 %的 可刺激黏膜引起职业 性 哮喘 , 急性大 量接 触可 导致 肺水 肿 。 1 的影响: .X线 5 随着 医 学 的发 展 , 动式 x线 C型臂 机 在 骨科 移 手 术 中的使 用越 来越 广泛 , 多 手 术在 x线下 进 行 , 在 手术 很 护士 配合过程中, 常不可避免地遇到 x线照射 。有文献报道 , 如果每 周在 c臂机下操作 2 ,则每年受 x线照射总计量超过放射人员 h 年剂 量的 6 多 。 倍 1 燃爆因素 : . 6 手术室有多种易燃气体和化学制剂 , 一般都不标有 警示 标 记 , 易被 忽视 , 同时 使用 多 种 高频 电器也 是 导致 燃 爆 的危 险 因素 。 2 防护 措施 21 利仪 器使用 的 防护 : 医护 人员 不 安全 行 为 , 范 护士 的 .锐 改变 规 基 本操作 。术 中手术 刀 、 缝针 、 刀要 规范 摆放 和传 递 , 心不要 剪 小 刺 伤 自己或他 人 , 术后处 理必 须将 针 头 、 刀片 、 缝针 等锐 器 放在 指 定 的容 器 内。 新护 士上 岗时 , 格 带教 , 范每 名护士 的基 本 在 应严 规 操 作 。规范 手术 患者术前 生 化检 查项 目 , 准确 了解 其 肝炎 和艾 滋 病病毒携带情况 ,并重点做好此类手术围手术期的安全防护 , 对 术前 无法确 定 的患者 , 按 此类 患者处 理 术 中的用 物 。 一律 2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 当调整洗手和巡 回工 作的次数 , . 2 适 既要 保 证 工作 的 连续 性 , 又要 注 意 缓解 护 士 因工 作 姿 势 而 带 来 的 身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手术室是医院的关键部门,是整个外科的“心脏”,它不仅是对患者进行有创治疗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担负着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

随着新的医疗技术及手术方法的不断拓展,手术室护理出现各种意外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发生各类差错事故的几率也增加。

由于护士在工作中忽视不安全因素,可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及潜在的医疗纠纷,因此,为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现结合我院近年来存在的隐患与防范措施总结如下:1 护理安全隐患1.1医务人员少,工作量大,术中离岗(1)巡回护士兼台。

即一人兼两台或三台,不能同时完成两台或三台手术病人的护理工作,从而导致离岗忽视了术中可能随时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危及患者的生命;(2)术中寻找或添加物品材料。

由于术前准备不充分,临时离岗取物也可造成以上潜在危险;(3)术中取血。

因手术大、时间长或术中出血多,需要及时输血,由巡回护士外出取血造成术中离岗也可造成以上潜在危险。

1.2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导致接错病人,摆错体位,开错手术部位出现严重的事故。

1.3用错药或输错血因工作繁忙,未认真执行查对。

1.4物品及器械遗留体腔由于护士责任心不强,在术前、术中、术后未认真检查手术区和清点器械,有时术中添加物品未进行交班登记;最易遗留体腔内的物品有纱布、纱布垫、止血钳、缝针、螺丝钉及吸引器等,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1.5意外伤害如电刀灼伤、坠床,患者从推车上掉下,引流管拔出及体位不当所造成的压疮。

1.6标本丢失,或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报告以电话方式告知有时传达不准确。

1.7手术护理记录单不完善如记录中出现漏记、错记、涂改、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互相代为签名等。

当发生医疗纠纷时,对护理人员自己辩护过程中的被动举证导致不利。

2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2.1针对术中离岗问题我们采取了增加工作人员、采用弹性排班以解决一人兼多台手术所造成的隐患,同时加强业务学习。

要求巡回护士充分了解患者手术方法,将术中有可能用到的物品均备齐。

手术室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探讨手术室威胁医护人员健康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充分地重视和做好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提高护士职业生命质量,科学规避护理职业风险,营造轻松和谐工作氛围,保护护理人员的自身安全。

标签:手术室;危险因素;防护;职业风险手术室存在着许多威胁医护人员健康的危险因素,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时,经常受到这些危险因素的侵害[1]。

由于工作的需要,长时间的前屈位站立,处理重物;不规律的饮食,各种化学药物,有毒气体浓度较高的空气污染,经常参加重大手术及抢救,工作压力较大等,因此,应认真做好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确保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1 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1.1生物性因素的损伤包括细菌和病毒,即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通过体液、血液等感染。

1.2 化学性因素的损伤各种消毒灭菌剂在手术室工作应用较多,污染手术后器械、物品的初步处理均要使用各种化学消毒液。

2%碱性戊二醛会引起皮炎、过敏、结膜炎及鼻窦炎。

含氯消毒液对皮肤也有轻度损害[2]。

40%的甲醛溶液,可刺激黏膜引起职业性哮喘,职业性皮炎。

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有抑制作用,对骨髓产生抑制作用。

麻醉废气,主要是七氟醚、异氟醚、氨氟醚等,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生育能力有不良影响,较高浓度麻醉气体会引起流产。

1.3 物理性因素的损伤激光手术的不良影响,一些需采用激光的手术,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

高新技术的应用产生的电离辐射会对护士产生伤害,如白细胞减少,放射病,致癌等。

噪声主要来源于监护仪、呼吸机的机械声、报警声、电话铃声、患者的呻吟声、物品及机器移动的声音等。

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会引发多器官功能的改变,严重者可导致听力、神经系统等损害。

长期受放射性辐射影响,可导致染色体异常和畸变,影响白细胞功能和数量,引起抵抗力低下,影响女性生育能力,导致不孕,流产,死胎、胎儿畸形。

另外还有机械性损伤,在手术配合中常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钩,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内容摘要: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防护措施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是在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不仅使手术室护士的生活紧张、无规律,而且使手术室护士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若不注意防护或防护措施不当,会造成各种职业性损伤,直接影响到手术室护理质量。

现将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讨论如下。

1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1.1生物因素感染是手术室护士常见而严重的一种威胁。

手术室护士经常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如术中的出血、吸痰引起的呛咳、骨科手术中的敲打均可造成手术室护士眼睛、皮肤、黏膜的污染。

最具威胁的感染是乙型病毒性肝炎(HBV)、丙型病毒性肝炎(HCV)和艾滋病(HIV),它们是通过血液传播的,感染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1]。

1.2化学因素1.2.1化学消毒剂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84消毒液等是手术室常见的用于浸泡标本、消毒器械、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的挥发性化学制剂。

长时间吸入含有高浓度的戊二醛和含氯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和过氧乙酸、84消毒液可引起皮肤灼伤、头痛、头晕、胸闷、气促、咽喉干痒、色素沉着等症状[2]。

甲醛对人体的损坏更大,不仅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职业性哮喘,急性大量接触更可导致肺水肿,是护士职业性皮炎最常见的原因。

1.2.2废气的排放用于吸入麻醉的氨氟醚、异氟醚等可从麻醉机衔接管道处漏出,污染手术室的空气。

麻醉气体对手术室工作人员有不良的生育结局,还可引起头痛、脱发、抑郁、失眠、容易疲劳、记忆力减退等。

经常接触麻醉剂的医务人员中,肝脏病、肾脏病和维生素B12代谢紊乱的发生率较高。

另外电刀及氩气刀所产生的烟雾,骨水泥混合时产生的异味对呼吸系统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3物理因素1.3.1意外损伤手术配合中常使用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等传递频繁,极易误伤自己和他人。

有报道称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伤占80%[3]。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摘要:手术室护士是一群在特殊的工作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工作的人群。

手术室的特殊环境使得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在一些危险的因素当中,从而威胁手术室护士的自身健康。

因此,作为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手术室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强化自身的防护工作,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和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1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1.1物理性危害因1.1.1射线的危害:有资料证实:射线可激发空气中气体电离,产生氮化物、臭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质,少量多次接触射线可致癌或致畸。

1.1.2紫外线及臭氧的危害:紫外线是手术室空气消毒的常用消毒方法。

紫外线能将空气中的氧分子分解成臭氧,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对皮肤黏膜和肺组织都有强烈的刺激性,长期接触可引起角膜炎、结膜炎及皮肤红斑、肺气肿和肺组织纤维化等。

1.1.3噪声危害:噪音对人体的听觉有明显损害:听力下降;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增加。

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对内分泌系统也有影响:烦躁、判断能力和持续记忆力减退,降低灵活性,导致精力分散,工作易出错。

噪声超过50分贝可影响人的休息和睡眠,声级达到7090分贝,会使人感到厌烦,影响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噪音长期刺激可引起耳聋,机体植物神经紊乱和内分泌功能紊乱等。

手术室平均噪声应是60-65分贝,这是机体8h内允许的最高水平,但常达到90分贝。

所以,手术室属于噪声严重污染的科室。

手术室的噪音主要来自于监护仪、高频电刀、超声清洗机等的噪音等。

1.2化学性危害因素1.2.1各类化学消毒剂的危害:如甲醛、环氧乙烷、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等。

长期接触各种化学消毒剂,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等,急性大量接触可致肺水肿、同时能使细胞突变、致癌、致畸等。

1.2.2麻醉气体的危害:微量的麻醉废弃可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读数字能力及操作能力产生影响。

手术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楚雄州人民医院手术室胡兰花手术室是一个集手术、麻醉、抢救工作为一体的特殊科室,有别于门诊和病房。

而手术室护士又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工作的群体,在承受巨大工作压力的同时还要面对一些职业危险因素。

来源于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诸方面的不良因素时刻威胁着手术室护士姐妹们的健康。

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各种职业危险因素并正确的加强自身防护。

一、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1、意外伤害: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使得护士极易发生针、刀、剪等锐器伤。

例如器械护士传递器械频繁或方法不当容易刺伤别人或误伤自己。

巡回护士在抢救病人时由于时间紧、节奏快也极易发生针头刺伤和玻璃划伤。

这种伤害除了造成开放性伤口外,最严重的后果是直接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而造成感染。

2、感染手术的污染:随着现在疾病谱的改变,手术室接待的手术患者中时不时都会有一些传染病患者。

最常见的是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近年来也越来越多,我们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要直接或间接的接触病人的血液和分泌物,工作过度紧张时极易发生锐器伤而造成感染。

3、化学消毒剂、麻醉残余气体:手术室中不可避免要使用一些化学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在物体表面和空气中都有或多或少的残留,再者就是各种麻醉药品和麻醉气体在空气中也有一定的挥发性浓度。

手术室护士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会给呼吸道、皮肤、粘膜、眼睛、神经系统等带来不良的刺激。

4、易燃易爆因素:术中使用的氧气、酒精等都有可燃性,使用不当或大意疏忽都可能造成危险性后果。

5、电离辐射与x线损害:目前高科技在手术室中广泛应用,各种先进仪器不断引进。

给我们的手术带来了便捷,但是这些高科技产品对人体有一定的辐射,长期电离辐射与x线的蓄积可引起作业人员的疲劳、困倦、食欲不振甚至致癌。

6、心理因素:手术室护士工作量大,心理压力大。

长期处在快节奏、高效率、不间断的工作中。

容易造成身体疲劳,高度精神紧张。

遇到危重、复杂手术和抢救时表现更为明显。

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

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

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手术室是医院内最重要的有关病患生命健康的区域之一,手术室的卫生情况、无菌操作流程、医护人员的工作纪律等直接涉及到病人手术效果和安全,因此手术室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可能对病人和医护人员造成伤害,因此必须要采取防范措施。

一、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1. 医院感染控制不到位:手术室内部的细菌不宜有任何传播的可能,但实际上,医院感染控制存在巨大隐患,手术室易受到感染的威胁,因为病人在手术室内裸露的体表和内脏器官受到外来污染的机会很多。

2. 手术室内的设备不完善:手术室的医疗设备是手术的主要工具,但因为设备不完善,製作工艺不够精细,也会影响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3. 医护人员管理混乱:手术室护理需要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但一些医护人员工作纪律不严格,管理不严密,工作态度不认真,也是一个不安全因素。

1. 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医院要加强感染控制力度,提高手术室的无菌操作流程。

在手术室内要实施地面、空气、物体的无菌化控制,夢想尽量减少手术室内外细菌的传播。

2. 完善手术室的医疗设备:医院应该要及时更新手术室内的医疗设备,提高设备的质量和精度,要求医院提供的医疗器械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3. 严格管理医护人员:医院要进行严格的医师和护士的职业素质培训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医护人员要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提高工作纪律和责任心。

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涉及到医院感染控制水平、医疗设备的完善程度和医护人员管理,医院要提高手术室的无菌操作流程,加强手术室内的医疗器械设备,严格管理医护人员,这样才能减少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

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和对策3篇

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和对策3篇

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和对策3篇第一篇 1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1.1接错患者在接患者的时候,没有严格做好检查,尤其是当患者处于紧张或者是应用镇静剂之后,容易出现接错患者的情况。

另外容易出现碰伤、摔伤的患者,在将患者推入到手术室的时候,会出现房门将患者碰伤。

摔伤,一般是手术结束后,患者还没有完全的恢复到清醒的状况,巡回护士忙于整理手术室,而离开患者,从而出现患者摔伤的情况。

1.2手术体位放置不当也是手术室安全的隐患体位安置不当可能会使得患者出现压伤的情况;束带捆绑过紧则会导致患者出现血液循环不畅的情况;肢体过度外展可能会使得患者出现牵拉神经引起神经麻痹的情况;衬垫不当则会倒是患者出现呼吸及循环功能受影响的情况;当对患者进行固定出现不牢,则可能会使得污染手术区域;手术视野如果暴露不充分则会导致手术操作出现不方便的情况等。

1.3手术前物品准备不够充分或者是清点出现遗漏的情况手术用物准备不充分,在准备手术前物品时候护理人员优于忽略器械的完好性,性能不佳。

因此,使得术中增加的手术用物未能及时记录,术前、术中、关闭体腔前及关闭后,物品清点有误等。

1.4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仪器未能正确使用、术前未试机、临时出故障,电极板固定不牢,病人皮肤与手术升降台或金属直接接触灼伤病人,吸引器袋未能及时更换、堵塞中心管道,易燃易爆物品未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导致术中意外等。

1.5术中操作不严谨,护理记录不及时完整术中使用在病人身上的电刀、电钻、电动止血器等设备使用记录不完整,患者术前带入的伤口敷料未及时清理出手术间,与术中用品混淆,填入深部组织的手术物品遗留体腔未取出,抢救过程执行口头医嘱缺乏完整的记录等。

1.6查对有误,用错药物,输错血外用药物,内用药物标志不清,未能定位放置,使用时未能认真核对,执行口头医嘱有误,取血,输血时查对不仔细,特别是抢救时简化了查对流程。

1.7手术患者护送不当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送途中,由于各种引流不畅或者是由于出现各种管路脱落,手术车对接中用力过速或患者的燥动,没能对患者进行及时的保护导致患者坠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室护理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6-06-07T10:08:58.31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作者:王晓玲王文婧
[导读] 医院应当组织手术室护士定期接受健康体检并接种相关医疗,从心理和身体两个方面保障手术室护士权益。

王晓玲王文婧
莒南县人民医院 276600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临床护理预防措施。

方法:对手术室25名护士开展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加以总结,并据此提出可行性护理预防措施。

结果:手术室护理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损伤性危险因素、感染性危险因素和吸入性危险因素三种。

结论: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当引起医务工作者及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预防干预。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手术室护理中面临的危险因素也越来越多,手术室护理风险作为医疗卫生体系中的职业危险之一,也逐渐受到医务工作者及医院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因此,客观、科学的评估手术室护理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保障医务工作者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

为此,本文于2012年5月-2015年10月对手术室25名护士开展问卷调查,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及职业防护现状加以总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手术室共有护士25名,年龄在21-46岁之间,平均年龄(26.41±4.28)岁,工作时间在2-13年之间,平均工作时间(6.15±
2.40)年,职称:主管护师3名,护师7名,护士15名,学历:中专2名,大专10名,本科及以上13名。

1.2方法自制调查问卷对手术室25名护士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士一般资料(年龄、职称、文化程度、工作时间等)、认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职业危险认识、职业防护知晓情况等,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加以总结,并据此提出可行性护理预防措施。

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文中所涉及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分析①损伤性危险因素。

电离辐射损伤:手术室护理的特殊性使护士需要经常各种影像学检查设备,部分设备所释放的电离辐射会对护士身体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伤;锐利器械损伤:手术室护理中需要经常接触针头、手术刀等尖利器械,这些器械在装卸、传递、清洗过程中都有可能割伤护士或成为疾病传播途径,调查结果显示,手术室25名护士中参与锐利器械装卸的有11名,占44.0%,参与器械传递的有23名护士,占92.0%,参与器械清洗的有16名护士,占64.0%;②感染性危险因素。

接触患者体液、排泄物等:手术室护理操作中需要经常接触患者体液、排泄物等,调查结果显示,接触胃液(参与吸引胃液)的有25名护士,占100.0%,接触尿液(参与导尿)的护士有19名,占76.0%,接触排泄物(参与肠道手术或接触引流口)的护士有23名,占92.0%。

接触血液:手术室护士接触血液的机会较多,包括手术出血、穿刺操作、样本送检等,其中,手术切口敷料是护士最常接触血液的手术操作之一,25名护士均参与切口敷料操作,其次为针管拔出过程,有17名护士,占68.0%,其他接触血液的原因包括穿刺、样本送检等。

③吸入性危险因素。

器械消毒、环境消毒、标本浸泡等使手术室环境中经常存留甲醛、含氯消毒剂等物质,长时间吸入会对护士产生一定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手术室中的刺激气体主要包括消毒剂所释放的挥发性气体、麻醉废气、烧灼烟雾、粉尘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消毒剂所释放的挥发性气体,包括甲醛、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等,这些消毒剂在杀灭环境细菌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挥发性刺激气体,护士长时间驻留在含有刺激性气体的环境中会出现皮肤烧灼感、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甚至癌症。

2.2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现状在接触感染性危险因素时,经常戴手套的护士有17名,占68.0%,偶尔戴手套的护士有5名,占20.0%,其余3名护士无戴手套习惯,占12.0%,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较差,职业防护现状不容乐观。

3讨论
3.1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手术室护理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损伤性危险因素、感染性危险因素和吸入性危险因素三种,损伤性危险因素包括电离辐射损伤、锐利器械损伤;感染性危险因素包括接触患者体液、排泄物、血液等;吸入性危险因素包括消毒剂所释放的挥发性气体、麻醉废气、烧灼烟雾、粉尘等。

3.2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护理预防措施针对上述存在的危险因素,首先应当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安全防护意识,使其意识到职业危险的存在及职业防护的必要性。

其次,应当开展手术室护士的安全防护教育,通过职业技术教育规范护理操作流程,由资深护士定期组织护士进行进修培训,向其介绍手术室护理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处理措施,讲解常用器械的使用、传递、清洗方法,避免发生器械损伤。

在处理患者分泌物、血液时应当注意穿戴好隔离服,双手戴手套,必要时佩戴隔离眼镜,如果在紧急情况下因防护隔离措施而接触到污染物,需要立即用肥皂水冲洗接触部位,同时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2-3]。

对于手术室环境存在的各种吸入性危险因素,应当定期检查各种仪器设备防止气体泄露,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此外,应当尽量减少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如果必须接触应当做好防护措施防止损伤体表或皮肤。

最后,应当加强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避免超负荷工作,避免其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从而出现错误操作。

医院应当组织手术室护士定期接受健康体检并接种相关医疗,从心理和身体两个方面保障手术室护士权益。

参考文献:
[1] 许多.手术室护理相关危险因素的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0):56-57.
[2] 管恩玲.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733-2734.
[3] 王立新.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暴露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4):3480-34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