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地理知识

合集下载

地理国情普查

地理国情普查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1地理国情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地理国情是国情的一部分。

狭义来看,是指与地理空间紧密相连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基本情况和特点的总和;广义来看,是指通过地理空间属性将包括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科技教育状况、经济发展状况、政治状况、社会状况、文化传统、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等在内的各类国情进行关联与分析,从而得出能够深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演变和内在关系的综合国情。

[1]2地理国情普查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系统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

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

[2]3普查的对象和内容普查对象: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

普查内容:一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状况;二是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的类别、位置、范围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现状。

4普查的时间安排普查标准时点为2015年6月30日。

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为普查工作准备阶段,主要完成普查方案和技术规程制定,开展试点试验和技术培训,资料收集与获取等前期准备工作。

地理国情监测

地理国情监测

地理国情监测地理是重要的基本国情,是国土面积、地理区划、地形地貌、道路交通网络、江河湖海分布、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城市布局与城市化扩张、生产力空间布局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宏观、整体和综合体现。

地理态势监测是对地理态势进行动态测绘、统计、分析和研究,并及时发布地理态势监测报告。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

同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地表变化频繁。

充分利用先进测绘技术、数据资源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地理国情监测,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真实、可靠、准确、权威的地理国情信息,是测绘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未来测绘工作的重要使命。

一、地理国情是重要和基本的国情1、科学认识地理国情的丰富内涵国情涵盖了与地理空间位置相关的自然和人文地理信息,以及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形成的相关信息,是宏观的、整体的、综合的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可分为基础地理信息、地理统计信息和地理演化信息。

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是可以直观反映在地图、遥感影像等载体上的地理要素分布信息,主要包括地形地貌、道路交通、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等地理要素的分布信息,属于可以直接观测的对象信息,也是基础测绘最重要的表达内容。

地理信息是指以地理信息为基础,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数理统计等技术方法,通过统计分析获得的数据和信息,如土地面积、流域大小、道路长度以及各种地理实体的统计数据或数量信息;地理演变信息是在动态制图的基础上,获取时间序列的地理信息,通过统计和对比分析,揭示监测对象的变化和演变规律,分析预测监测对象未来的发展和演变方向,如城市化、草地退化、荒漠化等重要地理要素形成的趋势信息。

2、地理国情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决策依据国情地理信息覆盖面广,综合性强。

它不仅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地表特征和地理现象,而且能反映地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已成为制定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调整经济结构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依据。

国情地理信息反映了国家自然资源与其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关系,是科学规划自然资源消费空间布局的重要支撑。

中国地理 知识点

中国地理 知识点

中国地理知识点中国地理概况:中国,位于东亚,是世界第三大面积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它东临黄海和东海,南界南海,西连新疆、西藏、云南,北接蒙古和俄罗斯。

中国的国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丘陵和沙漠等地形地貌。

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

中国的边界线长达2.2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蒙古、俄罗斯、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

这些边界线跨越了高山、河流和湖泊等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多样化,主要分为东部沿海地带、华北平原、西南高原、青藏高原、新疆盆地和东北平原等。

东部沿海地带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包括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

华北平原位于华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地带,农业发展十分重要。

西南高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包括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

这个地区地势较高,山脉交错,气候多样。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也是亚洲的主要水源地之一。

新疆盆地位于中国的西北边疆,是亚洲内陆最大的盆地之一。

这个地区拥有广袤的沙漠和戈壁地貌,同时也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和能源生产区。

东北平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

这个地区也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

主要山脉和河流:中国拥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和河流。

其中,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除此之外,还有松花江、黑龙江、珠江等重要河流。

中国的主要山脉包括秦岭、太行山、华山、长白山、黄山和喜马拉雅山等。

喜马拉雅山位于中国西南边界,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也是珠穆朗玛峰所在地。

气候和自然资源: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北方和南方的气候差异很大。

北方气候干燥,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而南方气候湿润,四季温暖。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它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铝等矿产资源。

此外,中国还是世界重要的农业和渔业大国,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渔业资源。

地理时政知识点总结归纳

地理时政知识点总结归纳

地理时政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 世界地理概况:世界地理概况包括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地球的社会地理特征和地球的地缘政治特征。

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地壳构造和板块运动、地球的气候和气候带、地球的水资源和水系等。

地球的社会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城市分布和城市规模、交通通信和交通网络等。

地球的地缘政治特征包括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世界地缘政治组织、世界地缘政治热点等。

2. 中国地理概况:中国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中国的历史地理特征和中国的人文地理特征。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中国的地形地貌和地貌特征、中国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中国的水资源和水系特征等。

中国的历史地理特征包括中国的历史变迁和国土发展、中国的历史遗迹和历史文化遗产、中国的民族分布和民族特征等。

中国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中国的城市发展和城市特征、中国的农业发展和农业特征、中国的工业发展和工业特征等。

3. 地理知识点的教育意义:地理知识点的教育意义包括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等。

二、时政知识点总结1. 世界时政概况:世界时政概况包括世界政治形势、世界经济形势和世界社会形势。

世界政治形势包括世界政治格局、世界政治进程和世界政治事件等。

世界经济形势包括世界经济发展、世界贸易体系和世界金融体系等。

世界社会形势包括世界人权情况、世界环境状况和世界文化交流等。

2. 中国时政概况:中国时政概况包括中国政治形势、中国经济形势和中国社会形势。

中国政治形势包括中国政治改革、中国政治制度和中国政治决策等。

中国经济形势包括中国经济发展、中国产业结构和中国经济体制等。

中国社会形势包括中国社会保障、中国社会治安和中国社会福利等。

3. 时政知识点的教育意义:时政知识点的教育意义包括培养学生的时政观念和时政意识、培养学生的时政能力和时政素养、培养学生的时政知识和时政技能等。

我国的基本国情 (4)

我国的基本国情 (4)

我国的基本国情一、概述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复杂多样的国家,地处东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的基本国情包括了地理环境、人口分布、民族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角度对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讨论和分析。

二、地理环境我国地理上北接蒙古、俄罗斯等国家,东临东海、黄海、南中国海以及台湾海峡,南接越南、老挝等国家。

我国横跨亚洲东部,占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地理环境对国情有重要的影响。

我国的地形主要由高山、高原、平原以及河流构成。

西部地区以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为主,东部地区则以黄河和长江为主要河流。

这种多样的地形使得我国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等。

三、人口分布我国人口众多,居于全球第一位。

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较高,而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主要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

人口的多样性也是我国的一大特点。

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是最大的民族,其他少数民族包括藏族、回族、维吾尔族等。

不同民族之间保持着自己的语言、宗教和传统文化,形成了多元的民族文化景观。

四、民族文化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包括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在汉字、风俗习惯、艺术形式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展示了我国丰富的宗教信仰、传统习俗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

此外,我国的文化还以中国功夫、京剧、国画、茶道等为代表的传统艺术形式而闻名世界。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代表了我国的艺术水平,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经济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使得我国经济从一个封闭的农业国家转变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和服务业。

制造业领域的发展使得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生产的商品远销世界各地。

服务业的发展则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

(完整版)地理国情完美总结

(完整版)地理国情完美总结

目录地球中国地理国情世界地理地球一、天体1.天体系统:总星系包括河外星系、银河系,银河系包括其他恒星系和太阳系,太阳系包括其他行星系和地月系。

2.太阳系八大行星:类地行星:水、金(古称启明、长庚)、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

火星和木星之间存在小行星带。

3.天球:为研究天体的位置和运动而引进的一个假想的圆球,称为天球。

我们所看到的是天体在这个巨大的圆球的球面上的投影位置。

4.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

国际上把全天分成 88 个星座。

注:北斗七星为大熊星座的主要部分。

二、太阳1.气体球:主要成分氢、氦,能量来源于核聚变;外部大气分为光球层(肉眼可见,黑子)、色球层(耀斑)、日冕层(太阳风),厚度逐渐变大、温度变高、亮度变低。

2.太阳直射点(1)黄赤交角:地球自转平面为赤道平面、公转平面为黄道平面,两面夹角为黄赤夹角(23°26′)(2)直射点回归运动:夏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直射赤道,冬至直射南回归线,春分再次直射赤道。

注:昼夜变化:北半球自春分日至秋分日,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3.太阳风暴指太阳向太阳系连续地以很高的速度和不稳定的强度释放的电离气体流。

会干扰地球的磁场,破坏地球电离层的结构,造成无线电通信中断,还会影响大气臭氧层的化学变化。

4.极光极光是由于太阳粒子流轰击高层大气气体使其激发或电离的彩色发光现象。

太阳喷射出高能带电粒子“太阳风”,撞击地球磁场,进入地球的两极地区,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太阳风的轰击后会发出光芒,形成极光。

三、地球1.两极扁赤道鼓的扁球体(源于自转);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

2.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

地球外圈划分为水圈、生物圈、大气圈3.在地壳中最多的化学元素是氧,其次是硅,以下是铝、铁、钙、钠、钾、镁。

地幔、地核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

公务员国情与地理常识

公务员国情与地理常识

公务员国情与地理常识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

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有9个,分别是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土家族、藏族和蒙古族。

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有1690万人左右。

2.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

五种基本类型为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气候分界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4.我国河流的基本特点:河流众多、水量丰富、水能蕴藏量极大。

我国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

长江:长江发源于青海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全长约6300千米,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世界第三长河。

它流经中国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河:黄河发源于青海省中部,巴颜喀拉山北麓,全长约5500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

它流经中国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珠江:珠江的干流西江发源于云南省东部,全长约210千来,主要有西江、北江、东江三大支流水系北江与东江基本上都在广东省境内,三江水系在珠江三角洲汇集。

5.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居世界第位。

其中70%分布在西南四省、市和西藏自治区,以长江水系为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

目前,已开发利用的地区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上游。

6.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①矿产资源总量大、种类多。

②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例如,煤铁石油产区以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则南方居多。

③伴生矿多,某些重要矿种(例如铁矿)贫矿多、富矿少。

我国三大伴生矿为四川攀枝花钒钛铁矿、甘肃金昌的镍铜矿、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铁矿。

④矿产资源形势严峻,一方面,人均占有量少: 另。

方面,采富弃贫,滥采滥挖,破坏环境,破坏矿山,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中国地理国情

中国地理国情

A. 我国陆地面积 96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
B. 我国目前共有 4 个直辖市,5 个民族自治区
C.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D.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是南多北少,耕地的分布是南少北多
5.(单选)从资源占有情况看,我国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人均水资源占有
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
B. 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
C. 四川盆地被称为“紫色盆地”
22
第一篇 非法律部分
D. 东北平原黄土广布
9.(单选)“大学生联谊会”上,四位同学介绍了自己的家乡,来自西藏自治区
的是( )。
A. 我们用青稞酒和糌粑招待远方的客人
B. 我的家乡群山环绕,是“天府之国”
C. 我的家乡草原辽阔,是牧人的天堂
三、社会经济结构
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劳动对象的加工程度)可以对产业结构进行 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 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即为服务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 况,第三产业可分为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
第二章 中国地理国情
第一节 我国人文概况
一、疆域
(一)地理位置 1. 位置 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 邻国 陆地接壤邻国 14 个: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 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和朝鲜。 隔海相望邻国 6 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 3. 边界四至点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附近。 4. 领土及领海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陆上国界线长达 2.2 万多 千米。 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 1.8 万多千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带的三大林区。被称为中国最大天然林区的东 北林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和
长白山地; 种类最多的西南林区,主要分布在横断山
脉、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喜马拉雅上南坡;以 人工为主的南方林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
的丘陵山地。
例6、【真题-单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兴安岭在我国黑龙江省境内,是我国 面积最大的林区
例10、【真题-单选】目前,我国有 ( )个省(不包括特别行政区、直辖市、
B.内蒙古是中国发现岩画最丰富的地区 C.松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是世界知名的玉米带 D.辽宁省在“中华民国”时期被称为奉天

【答案】A
2.水资源 陆地上的地表水、地下水、冰川和永
久积雪所蕴藏的水资源工5亿立方米,可被 利用的水资源约2.8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五 位。人均水之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
2、邻国 例1、【真题-单选】下列国家中不与
我国接壤的是( )
A.巴基斯坦 B.阿富汗
C.哈萨克斯坦 D.柬埔寨
2、邻国 我国的陆地边界全长2.28万千米。有14个陆
上邻国。 东邻朝鲜,南临越南、老挝、缅甸、西南
和西部与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 汗接壤
东北与北部与俄罗斯、蒙古为邻。 西北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
例5、【真题-单选】关于我国的湖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拔最低的湖在四川 B.海拔最高的湖在新疆 C.最大的淡水湖在江西 D.最大的咸水湖在西藏
【答案】C
四、资源概况 1.土地资源
耕地数量居世界第四位。平均每人土地资 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品的1/4左右。
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南方的丘陵
例2、【真题-单选】我国最大的平原 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西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A
例3、【真题-单选】青藏高原有“世 界屋脊”之称,它的形成是有哪两个板块
碰撞引起的( ) A.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 C.太平洋板块和南美板块 D.太平洋板块和欧阳板块
尼泊尔交界处。
例4、【真题-单选】珠穆朗玛峰位于 ( )。 A.中、缅边境 B.中、尼边境 C.中、巴边境 D.中、印边境
【答案】B
三、河流湖泊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 山西、山西、河南、山东等9省、自治区,
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 长江干流流经青、藏、滇、川、渝、
A.纬度低、高阳角度大的海南岛 B.降水少、晴天多、气温高的吐鲁番盆地
C.海拔高、空气相对稀薄的青藏高原 D.纬度高、太阳角度小的东北地区
【答案】C
例9、【真题-单选】地热资源、太阳 能、水资源均丰富的地区是( )
A.海南岛 B.青藏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四川盆地
【答案】B
国情 一、行政区划
第一部分 国情、地理知识
地理 一、地理位置
1、领土四至: 最北点位于黑龙江省北部漠河以北黑
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处(53N) 最南点位于南海南部的曾母暗沙(4N)
最东点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
中心线的交汇处(135E) 最西段位于帕米尔高原上(73E) 东西横跨62个经度,约5000千米。南北纵 跨49个纬度,约5500千米。
克斯坦为邻; 注:中蒙边境最长(4670Km)。中阿边界
最短,只有90Km。 有9个陆疆临边省区:辽、吉、黑、蒙、甘、
新、藏、滇、桂。
3、临海(从北到南):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岸线长
18000多千米 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以及文莱的隔海相望。
例1、【真题-单选】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家中不与 我国接壤的是( ) A.巴基斯坦 B.阿富汗 C.哈萨克斯坦 D.柬埔寨
【答案】D
二、地形
1、特点 五种地形: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
19%,平原12%,丘陵10%。 (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盆 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的内
陆大盆地)、四川盆地。
(3)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 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B
2.地势西高东低
三大阶梯: 第一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
米以上。 昆仑、祁连、横断山脉为分界线。 第二阶梯分布为三大高原、三大盆地,
平均海拔1000-2000米 雪峰山、巫山、太行山脉、大兴安岭
为分界线 第三阶梯分布为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平均海拔500米以下
山脉
(1)东西走向 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是昆仑山-秦岭;
鄂、湘、赣、皖、苏、沪等是一个省,注 入东海。
五大淡水湖泊 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苏)
洪泽湖(苏)、巢湖(皖) 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青海湖(青)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属咸水
湖), 纳木错(藏)为海拔最高的大湖。 察尔汗盐湖(青海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
盐湖。 艾丁湖是海拔最低的湖(新疆吐鲁番盆地)
例10、【真题-单选】目前,我国有 ( )个省(不包括特别行政区、直辖市、
自治区等) A.23个 B.25个 C.22个 D.28个
一、行政区划
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 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
两个特别行政区。
注:88年海南建省 97年重庆市升为直辖市 97年7月1日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 99年12月20日澳门成立特别行政区
最南列是南岭。
(2)东北-东南走向 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间一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 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
山峰。
(3)西北-东南走向 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
(4)南北走向 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
(5)弧形山系 东西走向转南北走向与横断山脉相连,著 名的为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 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
的1/4。
3.矿产资源 能源矿产的缝补:我国能源的储量和
产量居第一位的是煤,其次为石油、天然 气。
例7、【真题-单选】我国的能源条件 可以概括为( )。 A.缺煤、富油、少气 B.富煤、缺油、少气 C.缺煤、缺油、多气 D.富煤、富油、多气
【答案】B
例8、【真题-单选】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 地区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