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行星的运动 (2)
人教版 物理必修2 第六章第一节 行星的运动Planets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B ) A、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有一个共同 的轨道焦点 B、行星的运动方向总是沿着轨道的 切线方向 C、行星的运动方向总是与它和太阳 的连线垂直 D、日心说的说法是正确的
2、关于行星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关于行星的运动, 行星的运动 ( BD ) 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 A、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自转的周期就 越大 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 B、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公转的周期就 越大 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短, C、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短,公转的周期就 越大 海王星”离太阳最远, D、“海王星”离太阳最远,绕太阳运动的 公转周期最长
3.36×1018 3.35×1018 3.36×1018 1.02×1013 1.02×1013
K是一个只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的物理量 是一个只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的物理量 是一个只与中心天体
小结
日心说” 一、“地心说”与 “日心说” 地心说”
地球是中心→太阳是中心 宇宙无限 地球是中心 太阳是中心→宇宙无限 太阳是中心 (科学精神推动了认识发展) 科学精神推动了认识发展)
“日心说”为什么能战胜“地心说”? 日心说”为什么能战胜“地心说”
“日心说”所以能够战胜“地心说”是因为好多“地心 说”不能解释的现象“日心说”则能说明,就是说“日 心说”比“地心说”更科学、更接近事实。例如:若地 球不运动,昼夜交替是太阳绕地球运动形成的,那么每 天的情况就应是相同,事实上,每天白天的长短不同, 冷暖不同,而“日心说”则能说明这种情况;白昼是地 球自转形成的,而四季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的。
总体来说,就是把行星的运动看作为匀速圆周运 总体来说,就是把行星的运动看作为匀速圆周运 动处理,对应的半长轴即为圆的半径。 动处理,对应的半长轴即为圆的半径。
《行星的运动》参考教案

《⾏星的运动》参考教案6.1 ⾏星的运动⼀、知识⽬标1.了解“地⼼说”和“⽇⼼说”两种不同的观点及发展过程.2.知道开普勒对⾏星运动的描述.⼆、教学重点1.“⽇⼼说”的建⽴过程.2.⾏星运动的规律.三、教学难点1.学⽣对天体运动缺乏感性认识.2.开普勒如何确定⾏星运动规律的.四、教学⽅法1.“⽇⼼说”的建⽴的教学——采⽤对⽐、反证及讲授法.2.⾏星运动规律的建⽴——采⽤挂图、放录像资料或⽤CAI课件模拟⾏星的运动情况.五、教学步骤导⼊新课我们与⽆数⽣灵⽣活在地球上,⽩天我们沐浴着太阳的光辉.夜晚,仰望苍穹,繁星闪烁,美丽的⽉亮把我们带⼊了⽆限的遐想之中,这浩瀚⽆垠的宇宙中有着⽆数的⼤⼩不⼀、形态各异的天体,它们的神秘始终让我们渴望了解,并不断地去探索.⽽伟⼤的天⽂学家、物理学家已为我们的探索开了头,让我们对宇宙来⼀个初步的了解.⾸先,我们来了解⾏星的运动情况.板书:⾏星的运动.新课教学(⼀)⽤投影⽚出⽰本节课的学习⽬标1.了解“地⼼说”和“⽇⼼说”两种不同的观点及发展过程.2.知道开普勒对⾏星运动的描述.(⼆)学习⽬标完成过程1.“地⼼说”和“⽇⼼说”的发展过程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数⼤⼩不⼀、形态各异的星球,⽽这些天体是如何运动的呢?在古代,⼈类最初通过直接的感性认识,建⽴了“地⼼说”的观点,认为地球是静⽌不动的,⽽太阳和⽉亮绕地球⽽转动.因为“地⼼说”⽐较符合⼈们的⽇常经验,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好像太阳绕地球转动.正好,“地⼼说”的观点也符合宗教神学关于地球是宇宙中⼼的说法,所以“地⼼说”统治了⼈们很长时间.但是随着⼈们对天体运动的不断研究,发现“地⼼说”所描述的天体的运动不仅复杂⽽且问题很多.如果把地球从天体运动的中⼼位置移到⼀个普通的、绕太阳运动的⾏星的位置,换⼀个⾓度来考虑天体的运动,许多问题都可以解决,⾏星运动的描述也变得简单了.随着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们希望借助星星的位置为船队导航,因⽽对⾏星的运动观测越来越精确.再加上第⾕等科学家经过长期观测及记录的⼤量的观测数据,⽤托勒密的“地⼼说”模型很难得出完美的解答.当时,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航⾏已经使不少⼈相信地球并不是⼀个平台,⽽是⼀个球体,哥⽩尼就开始推测是不是地球每天围绕⾃⼰的轴线旋转⼀周呢?他假设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它与其他⾏星都是围绕着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这就是“⽇⼼说”的模型.⽤“⽇⼼说”能较好地和观测的数据相符合,但它的思想⼏乎在⼀个世纪中被忽略,很晚才被⼈们接受.原因有:(1)“⽇⼼说”只是⼀个假设.利⽤这个“假设”,⾏星运动的计算⽐“地⼼说”容易得多.但著作中有很不精确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得出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跟⾏星位置的观测结果相符合.(2)当时的欧洲的统治者还是教会,把哥⽩尼的学说称为“异端学说”,因为它不符合教会的利益.致使这个正确的观点被推迟⼀个世纪才被⼈们所接受.德国的物理学家开普勒继承和总结了他的导师第⾕的全部观测资料及观测数据,也是以⾏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来思考和计算的,但结果总是与第⾕的观测数据有8′的⾓度误差.当时公认的第⾕的观测误差不超过2′.开普勒想,很可能不是匀速圆周运动.在这个⼤胆思路下,开普勒⼜经过四年多的刻苦计算,先后否定了19种设想,最后终于计算出⾏星是绕太阳运动的,并且运动轨迹为椭圆,证明了哥⽩尼的“⽇⼼说”是正确的.并总结为⾏星运动三定律.同学们,前⼈的这种对问题的⼀丝不苟、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家学习.我们对待学习更应该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不放过⼀点疑问,要有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热情及坚强的品质,来实现你的⼈⽣价值.2.开普勒⾏星运动规律(1)出⽰⾏星运动的挂图边看边介绍,让学⽣对⾏星运动有⼀个简单的感性认识.(2)放有关⾏星运动的录像录像的效果很好,很直观,让同学能看到三维的⽴体画⾯,让同学们的感性认识⼜提⾼⼀步.(3)开普勒⾏星运动的规律开普勒关于⾏星运动的描述可表述为三定律.我们主要介绍开普勒第⼀定律和第三定律.(4)所有的⾏星围绕太阳运⾏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个焦点上.这就是开普勒第⼀定律.⾏星运动的轨道不是正圆,⾏星与太阳的距离⼀直在变.有时远离太阳,有时靠近太阳.它的速度的⼤⼩、⽅向时刻在改变.⽰意图如下:板书:开普勒第⼀定律:所有⾏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个焦点上.(5)所有⾏星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跟公转周期的⼆次⽅的⽐值都相等.这是开普勒第三定律.每个⾏星的椭圆轨道只有⼀个,但是它们运动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与公转周期的平⽅的⽐值是相等的.我们⽤R表⽰椭圆的半长轴,T代表公转周期,表达式可为:显然K是⼀个与⾏星本⾝⽆关的量,同学们想⼀想,K有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同学们开始讨论、猜想.都围绕太阳运转,只与中⼼体有关的⼀个值了.板书: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与公转周期的三次⽅的⽐值都是相同的.表达式:(R表⽰椭圆的半长轴,T表⽰公转周期)(6)同学们知道现在我们已经发现太阳周围有⼏颗⾏星了吗?分别是什么?学⽣回答:⾦、⽊、⽔、⽕、⼟、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评价:(回答的很好),那同学们知道哪颗⾏星离太阳最近?同学回答:⽔星.⽼师提问:⽔星绕太阳运转的周期多⼤?⼀般学⽣不知道.⽼师告诉学⽣:⽔星绕太阳⼀周需88天.⽼师提问:我们⽣活的地球呢?同学们踊跃回答:约365天.3.补充说明(1)开普勒第三定律对所有⾏星都适合.(2)对于同⼀颗⾏星的卫星,也符合这个运动规律.⽐如绕地球运⾏的⽉球与⼈造卫星,就符合这⼀定律(K′与⾏星绕太阳的K值不同,中⼼体变,K值改变)六、⼩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和知道了:1.“地⼼说”和“⽇⼼说”两种不同的观点及发展过程.2.⾏星运动的轨迹及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K是与⾏星⽆关的量).3.⾏星绕太阳的椭圆的半长轴R3与周期T2的⽐值为K,还知道对⼀个⾏星的不同卫星,它们也符合这个运⾏规律,即(K与K′是不同的).七、板书设计⾏星的运动1.“地⼼说”与“⽇⼼说”的发展过程.2.。
7.1行星的运动-高一物理精品讲义(人教)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第1课 行星的运动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了解地心说与日心说的主要内容.2.理解开普勒定律,知道开普勒第三定律中k 值的大小只与中心天体有关.3.知道行星运动在中学阶段的研究中的近似处理. 1、物理观念:开普勒定律。
2、科学思维:椭圆轨道与圆轨道类比分析。
3、科学探究:开普勒对行星的运动数据的分析。
4、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人类对行星动数据的分析。
知识点01 两种对立的学说1.地心说地心说认为 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球以及其他星体都绕 运动. 2.日心说日心说认为 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 运动. 【即学即练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球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B .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C .地球是绕太阳运动的一颗行星D .日心说和地心说都不完善知识点02 开普勒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 ,太阳处在 .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轨道的 跟它的 的比都相等.其表达式为a 3T 2=k ,其中a 代表椭圆轨道的半长轴,T 代表公转周期,比值k 是一个对所有行星 的常量.【即学即练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24节气倒计时惊艳全球,如图是地球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所处不同位置对应的节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夏至时地球与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最大B .从冬至到春分的运行时间等于从春分到夏至的运行时间C .太阳既在地球公转轨道的焦点上,也在火星公转轨道的焦点上D .若用a 代表椭圆轨道的半长轴,T 代表公转周期,32a k T=,则地球和火星对应的k 值不同知识点03 行星运动的近似处理行星的轨道与圆十分接近,在中学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可按圆轨道处理.这样就可以说: 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 . 2.行星绕太阳做 运动.3.所有行星 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T 的二次方的 ,即r 3T2=k .【即学即练3】如图所示,两卫星A 、B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用R 、T 、k E 、S 分别表示卫星的轨道半径、周期、动能、与地心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练习及答案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第1节 行星的运动1.将冥王星和土星绕太阳的运动都看做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冥王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约是土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8倍。
那么冥王星和土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之比约为 A .2∶1 B .4∶1C .8∶1D .16∶1【答案】B【解析】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33122212R R T T =,已知12:8T T =得到313264R R =,整理得到124R R =,答案B 正确。
2.火星探测器沿火星近地圆轨道飞行,其周期和相应的轨道半径分别为T 0和R 0,火星的一颗卫星在其圆轨道上的周期和相应的轨道半径分别为T 和R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003lg()lg()2T RT R = B .00lg()2lg()R TT R = C .003lg()lg()2RT T R= D .00lg()2lg()R TT R= 【答案】A【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330220 R R K T T== ,则:323200 R T R T =,所以它们的对数关系可以表达为:0032T Rlg lg T R =()().故A 正确,BCD 错误,故选A 。
3.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 B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处 C .离太阳越近的行星的运动周期越长D .所有行星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答案】D【解析】A .所有行星都沿着不同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选项A 错误; B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椭圆轨道的焦点处,选项B 错误;C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离太阳越近的行星的运动周期越短,选项C 错误;D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所有行星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选项D 正确.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不可能是曲线运动B .物体做圆周运动,所受的合力一定指向圆心C .平抛运动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的夹角一定越来越小D .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32r k T=,这个关系式是开普勒第三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的 【答案】C【解析】A 、平抛运动只受重力,加速度恒定,但是曲线运动,故A 错误;B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受的合力才一定指向圆心,故B 错误;C 、加速度方向或恒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设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根据0tan v gt θ=,因为竖直分速度逐渐增大,则θ逐渐减小,故C 正确;D 、32rk T=是开普勒在观察太阳系行星运动时得到的规律,在实验中不能验证,故D 错误.故选C 。
八年级上册宇宙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宇宙知识点归纳总结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和认知从古至今一直未曾停歇。
在八年级上册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对宇宙的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以下是对本学期宇宙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第一节:行星与行星运动1.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等。
2. 行星的分类:内行星和外行星。
内行星包括水金火木,外行星包括土星和天王星。
3. 行星的运动:公转和自转。
公转是行星围绕太阳旋转,自转是行星自身的旋转。
4. 行星的轨道:行星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动,行星的轨道直径称为半长轴。
第二节:月球与月亮现象1. 月球的形成:巨大的天体撞击地球,碎片聚集形成了月球。
2. 月相变化:由于月球不断公转,观察者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月球形状会有所变化,形成了月相变化。
3. 日食与月食:日食是地球被月球挡住太阳的现象,月食是月球进入地球阴影的现象。
第三节:恒星与星座1. 恒星的特点:恒星是宇宙中燃烧着的巨大气体球体,具有巨大质量和高温。
2. 星座的形成:人们将天空划分成许多区域,每个区域中有一组相近的恒星,这些恒星形成了星座。
3. 主要星座:北斗七星、仙王座、天琴座等,它们在夜空中组成了不同的形状和图案。
第四节:银河系与星系1. 银河系的概念:银河系是由数十亿颗恒星、行星、尘埃等物质组成的一个巨大系统。
2. 银河系的形状:银河系呈螺旋状,中心有一个类似于巨大黑洞的物体,被称为银河系的中心黑洞。
3. 星系的多样性:宇宙中存在众多的星系,有螺旋星系、椭圆星系、不规则星系等等。
第五节:宇宙观测与探索1. 望远镜的作用:望远镜可以帮助人类观测遥远的宇宙,加深对宇宙的认知。
2. 人造卫星的运用:人类利用人造卫星进行宇宙的探索和观测,获取更多关于宇宙的数据。
3. 太空探索的意义:太空探索有助于人们了解宇宙的起源、演化和未来的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通过八年级上册的学习,我们对宇宙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宇宙是一个广阔而神秘的领域,仍然有许多未知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七章第1节行星的运动

答案:B
二、开普勒定律 [微探究]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如图所示,观察并思考下列
问题:
(1)行星的轨道是什么样的? (2)太阳在行星轨道的什么位置? (3)行星在运行轨道上不同位置速率是否相同? (4)不同的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是否相同? 提示:(1)椭圆。(2)一个焦点上。(3)不相同。(4)不相同。
“课时检测 素养评价”见“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确;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必须
是对同一行星而言,D错误。
答案:C
开普勒定律的理解
描述 定律
角度
理解
(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严格
开普
来说不是圆而是椭圆,不同行
勒第 轨迹 星的轨道是不同的。
一定 空间 (2)太阳不在椭圆的中心,而是
B.两者运行速度大小始终保持不变 “课时检测 素养评价”见“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课时检测 素养评价”见“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课时检测 素养评价”见“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C.太阳位于两者椭圆轨道的公共焦点上 “课时检测 素养评价”见“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课时检测 素养评价”见“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说
_地__球__运动
最和谐的_匀__速__圆__周_运
日 (1)_太__阳__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 动,但计算所得的数
心 动的
据和丹麦天文学家第
说 (2)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_太__阳__运动 谷的观测数据不符
[试小题] 1.判断正误。
(1)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2)日心说认为太阳是静止不动的。 (3)地心说是错误的而日心说是正确的。 (4)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说明太阳围着地球转。
第1部分 第六章 第1节 行星的运动

图6-1-2
二定律又叫面积定律,如图 6-1-2 所示。
返回
a3 (3)对 2=k 的认识:第三定律反映了行 T 星公转周期跟轨道半长轴之间的依赖关 系。椭圆轨道半长轴越长的行星,其公转 周期越大;反之,其公转周期越小。在 图 6-1-3 中,半长轴是 AB 间距的一半, T 是公转周期。其中常数 k 与行星无关,只与太阳有关。
返回
[借题发挥] 有些同学往往会将行星绕太阳的椭圆运动当作圆周 运动来处理, 认为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在近日点和远日 vA a 点的角速度相等,从而得出v =b的错误结论。 B
返回
1.图6-1-5是行星m绕恒星M运行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6-1-5
A.速率最大点是B点 B.速率最小点是C点 C.m从A点运动到B点做减速运动 D.m从A点运动到B点做加速运动
图6-1-6
数值,从而使飞船沿着以地心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椭圆 与地球表面在B点相切,飞船由A点到B点所需要的时间。 [思路点拨] 分别确定圆形轨道和椭圆轨道的半长轴大
小,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求解。
返回
[解析]
飞船沿半径为 R 的圆周绕地球运动时,“半长轴”
R+R0 大小为 R,沿椭圆轨道运动时的半长轴大小为 R′= , 2 设飞船沿椭圆轨道运动时周期为 T′, R3 R′3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 2 = 2, T T′ R+R0T R+R0 联立解得 T′= , 2R 2R 飞船由 A 点到 B 点所需要的时间为 T′ R+R0T t= = 2 4R R+R0 。 2R
地球 是宇宙的中心,而且是 都把天体的运动看得很神圣,
认为天体的运动必然是最完
美、最和谐的 匀速圆周 运
动,但计算所得的数据和丹 麦天文学家 第谷 的观测数 据不符 返回
行星的运动 课件2

按照匀速圆周运动进行 尝试性计算. 与第谷的观测数据有8’的 角度偏差. “完美”的匀速圆周运动 第一次受到了怀疑.
开普勒
三、开普勒行星运动定 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
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 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太阳
●
焦点
焦点
行星轨道
椭圆上某点到两个焦 点的距离之和与椭圆 上另一点到两焦点的 距离之和有什么关系?
焦点
焦点
o
半长轴a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 一个行星来说,它和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 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离 太 阳 近 时 速 度 快 离 太 阳 远 时 速 度 慢
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
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 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 等.
地球 F F
a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一、行星的运动
地心说
“地心说”认为:地球是 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 太阳,月亮以及其它行星都 绕地球运动。
日心说
“日心说”认为:太 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 和其它行星都绕太阳运 动。
地心说的代表:
火星运动路径
地球 均轮
本轮 火星
托勒密
托勒密的天体模型的主要特点是:
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
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 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 等.
a k 2 T
3
(k 的大小与行星无关,只与太阳质量有关。)
注意:
不过此时比值 k 是由行星质量所决定的另一恒
1.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也适用于卫星,只
量.
星是做匀速圆周运动.
2.行星的轨道都跟圆近似,因此计算时可以认为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节、万有引力定律
一、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即:
3
2a k T
比值k 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
二.万有引力定律(牛顿提出)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 1和m 2的______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 的______成反比.
2、表达式:___________.
3、引力常量
(1)大小:G =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在实验室里准确地测出了G 值
4、距离r :公式中的r 是两个质点间的距离,对于均匀球体,就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5、万有引力定律适用的条件
(1)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两个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2)一个均匀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可用公式计算,r 为球心到质点间的距离.
6.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三、重力加速度
1、地球上物体的重力
mg =G Mm R 2,方向指向地心 (此公式同样适用于某星球)
2、在高空处的重力
假如说物体距地面的高度为h ,
mg h =G Mm (R +h )2,而gR 2=GM .解得:g h =(R R +h
)2g .
例1、关于行星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自转周期就越长
B .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公转周期就越长
C .水星轨道的半长轴最短,公转周期就最长
D .冥王星离太阳“最远”,公转周期就最长
例2、已知木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的12倍。
则木星绕太阳公转轨道的半长轴为地球公转轨道半长轴的 倍。
例3.对于公式F =G m 1m 2r 2理解正确的是( ) A .m 1与m 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B .m 1与m 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 .当r 趋近于零时,F 趋向无穷大
D .当r 趋近于零时,公式不成立
例4:卡文迪许测出万有引力常量后,人们就能计算出地球的质量。
现公认的引力常量G =6.67×10-11Nm 2/kg 2,请你利用引力常量、地球半径R 和地面重力加速度g ,估算地球的质量。
(R =6371km ,g =9.8m/s 2)
例5、地球表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为g 0,物体在距离地心4R (R 是地球的半径)处,由于地球的作用而产生的加速度为g ,则g /g 0为( )
)
A .1
B .1/9
C .1/4
D .1/16
例6、星和地球都是球体.火星的质量为M 火,地球的质量为M 地,两者质量之比为p ;火星的半径为R 火,地球的半径为R 地,两者半径之比为q .它们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 ) A.p q B.q p C.p q 2 D.q 2p
课后作业
1.关于太阳系中行星运动的轨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圆
B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
C .不同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是不同的
D .不同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是相同的
2.把太阳系各行星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比较各行星周期,则离太阳越远的行星( )
A .周期越小
B .周期越大
C .周期都一样
D .无法确定
3.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神圣和永恒的天体的匀速圆周运动无需要原因,因为圆周运动是最美的。
B .行星绕太阳旋转的向心力来自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C .牛顿认为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受到力的作用。
行星围绕太阳运动,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D .牛顿把地面上的动力学关系应用到天体间的相互作用,推导出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关系
4.列关于陨石坠向地球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陨石对地球的吸引力远小于地球对陨石的吸引力
B .陨石对地球的吸引力和地球对陨石的吸引力大小相等,但陨石的质量小,加速度大,所以改变运动方向落向地面
C .太阳不再吸引陨石,所以陨石落向地球
D .陨石受到其它星球的斥力而落向地球
5.地球表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为g 0,某卫星在距离地心3R (R 是地球的半径)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则卫星的加速度为( )
A .g 0
B .g 0/9
C .g 0/4
D .g 0/16
6.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在登月飞船通过月、地之间的某一位置时,月球和地球对它的引力大小相等,该位置到月球中心和地球中心的距离之比为( )
A .1:27
B . 1:9
C . 1:3
D . 9:1
7设想把一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地球的中心,这时它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是()A. 0 B. mg (g=9.8m/s2) C.∞ D.无法确定
8、员在地球表面以一定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经过时间t物体落回原处;若他在某星球表面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同一物体,需经过时间5t物体落回原处.(取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0 m/s2,空气阻力不计)
(1)求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
(2)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R星∶R地=1∶4,求该星球的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M星∶M地.
9.某星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9倍,半径约为地球的一半。
若从地球上高h 处平抛一物体,射程为15m,则在该星球上从同样的高度,以同样的初速度平抛该物体,其射程为多少?
10、知地球与火星的质量之比M地∶M火=8∶1.半径之比R地∶R火=2∶1,现用一根绳子水平拖动放在地球表面木板上的箱子,设箱子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在地球上拖动时,能获得10 m/s2的最大加速度,将箱子、木板、绳子送到火星上,仍用同样的力和方式拖动木箱,求此木箱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g=10 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