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君子风范98000031
先秦君子风范

先秦君子风范一、构建于贵族时代的人格理想1.1课程目的和内容1.以下哪一项是《诗经》中的篇章:(关雎)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先秦时期的著作:(论衡)3.司马迁对先秦君子的评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出自于《史记》哪一篇:(《史记·孔子世家》)4.“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的周公是先秦时期鲁国的祖先。
5.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君子文化人格与战国时期的士大夫文化人格相同。
(某)1.2君子的含义及要求1.广义的先秦君子的含义不包括(必须是贵族男子)。
2.根据先秦时期的话语体系,“君子”与以下哪一项是对立关系:小人3.以下哪一项不符合先秦君子的要求:(刻薄寡恩的心胸)4.根据先秦君子的要求,一个人不用学习也能够成为君子。
(某)1.3追求君子精神的渊源1.从现代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周朝取代殷商的主要是依靠以下哪一项:(武力争夺)2.通过对比殷周二朝对各自兴国历史的阐述,周朝建立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项中:精神文明素质的提升3.以下《尚书》的篇章中哪一篇与周公制作和颁布诰命有关:(《周书.大诰》)4.根据《诗经》中对周朝祖先后稷歌颂的内容,周朝特别重视的行业是(农业)。
5.根据先秦诸多文献的描述,周文王和周公的事迹为先秦君子树立了武力征服的典范。
(某)1.4君子风范的形成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先秦君子风范产生的历史背景:(科举选才制)2.从某种程度而言,以下哪一朝代的人首次将自我个体的道德完善作为人生第一目的:(周人)3.出自于《左传》的“三不朽”不包括(立武)。
4.根据先秦文献的描述,周人必然是无意识和无目的地塑造了周代君王的正面形象。
(某)5.根据周朝历史进程的内在逻辑,先秦君子风范起源于周人对理想世界和人格的追求过程中。
二、风度翩翩的一代2.1君子的形象要求1.“文质彬彬”是以下哪一位先秦思想家对君子的描述:(孔子)2.根据《礼记·玉藻》的记载,西周贵族的外在服饰具有以下哪一种特征:(等级性)3.根据《诗经》的记载,西周贵族君子只注重内心品德的高尚而不注重外表的优雅得体。
先秦君子风范——自省与借鉴

1.周公旦鉴殷亡鉴的意义为镜子。
因为镜子可以用来照人,故取义为照。
再引而申之,因为镜子可以照出人的美丑脏净,故又取义为傲戒,借鉴。
《诗经·大雅·荡》说:“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韩诗外传》说:“昔者禹以夏王,莱以夏亡,汤以殷王,封以殷亡。
故无常安之国,宜治之民。
得贤则昌,不肖则亡。
夫明镜所以照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
鄙语曰,不知为吏,视已成事。
前车覆,后车诫。
”这说明,中国古人早已明白了鉴戒的道理。
周初的统治者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特别深刻。
他们知道,周王朝的江山一半是由自己打下来的,另一半则是由于殷人拱手相送的。
如果没有商封王的奢侈淫乱,贪残暴虐,没有民心的叛商归周,起义造反,他们要想夺取天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正因为如此,周初的统治者自从打下天下的那天起,就知道如何敬慎鉴戒。
这其中,周公又是最杰出的代表。
历史也许真是不容易说清楚的。
当周王朝刚刚在华夏大地的西北角上崛起的时候,殷王朝的文明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
据近年的考古发掘证明,周初的文化和殷末的文化相比,无论从规模还是从质量上看都要逊色。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物质文明相对落后的民族,却打败了一个比它先进的国家。
因此,思考殷商所以灭亡的原因,如何保住自己这个刚刚建立的新王朝,就成为周初统治者在建国初期最重要也是最艰苦的工作。
周武王刚刚打下天下就不幸早亡,继位的成王年龄又小,这一治.国的重担自然就压到了周公旦的肩上。
周公的确不愧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建设典章制度,确立治国方略,平定了管蔡之乱,再一次分封藩国,营建洛邑,使周王朝的政权终于稳定下来。
与此同时,他也提出了一整套治国思想,建构了一个以“敬德保民”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他取鉴于殷商的灭亡,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诫成王以及卫康叔等王室亲属重臣,要他们戒骄、戒奢、戒逸、戒淫、戒酒……,要他们知道百姓劳苦、勤政安民、立德、立志周公的这些深刻思想,在早周的文献《尚书》和(诗经》中的部分篇章中被保存下来,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思想财富。
先秦君子风范论文

还有正人君子么?——《先秦君子风范》思考与认识之前对于,先秦的君子是没有什么概念的,可能是因为作为理科生吧,这方面的知识严重欠缺,真的很感谢这次选了这个课,自己可以认认真真的来欣赏。
不仅增添了历史知识,确实也使自己的灵魂得到稍微的净化。
但面对着这个现实社会,我一直有一个疑问,现实社会还有君子么?我个人的回答是没有或很少。
何为君子?君子者,权重者不媚之,势盛者不附之;倾城者不奉之,貌恶者不讳之;强者不畏之,弱者不欺之;从善者友之,好恶者弃之;长则尊之,幼则庇之;为民者安其居,为官者司其职;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此君子行事之准。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又云:君子有“四不”,即:第一、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第二、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第四、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一句话,君子是有学问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或者说君子就是圣贤。
而实现社会是没有圣贤可言的。
圣贤、君子从不争功、争名、争利,安于自身修养,清静而无为,藏于山而不见其身,隐于市而不见其影,避于人而不见其踪。
到哪里去找君子呢?君子最可能藏身于那些从没有成功过、太过于老实而且经常吃亏的人中,凡人是看不到、找不到他们的。
自称为君子者,多不过是伪君子而已。
举个例子吧,在社会上纷纷议论“打工皇帝”唐骏学历是否造假、是否真伪的时候,唐骏是否应该道歉、人们是否应该宽容原谅唐骏的时候,齐鲁电视台的开讲天下栏目就以《精英人物学历造假》讲起了这个话题,以两位八零后学生为一方的认为情有可原,应该宽容,是善意的谎言,造假学历是为了取得成功发展的敲门砖,无可厚非等。
以两位教师为一方的则认为这涉及诚信的大原则,无论如何绝对不能造假,假学历就是对别人利益的侵犯,善意的谎言也是绝对不允许的等。
看着两位老师的表现,我觉得就像真正的正人君子一样,品行如此的端正,道德如此的高尚,思想如此的纯洁,所说所做所论所议可以教化一方,真是让人感动,顿起敬佩之心、敬仰之意,视之为榜样、楷模而不为过。
先秦君子风范论文

君子的样子先秦时期是我国悠久历史长河中思想文化最为璀璨的时期,这个时期不仅诸侯割据,处处南征北伐,文化上更有著名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盛大局面,而当时的贵族社会的主体,先秦君子又内外兼修,在外温文尔雅,在内博学多识,慎思明辨,名人典故层出不穷。
但对于我们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先秦时代的大思想家,因此,本人将从几个先秦思想家为切入点论述自己对君子的想法。
庄子——无有一次,和一个朋友聊天,她在抱怨一场活动中的不公平。
她非常看不惯,她为那些人抱不平。
印象中,她不是这样的人。
总是不想引起冲突。
这是怎么了?我说:“这个结果又不是很重要,何必让你自己这么烦恼?”她说:“我觉得自己以前一直在逃避,我要改变自己。
我觉得我不能再对一切都保持沉默了。
”原来,她觉得自己一直会逃避问题,她想改变。
对于庄子而言,我朋友的所为就是一种“自寻烦恼”,对于她的朋友而言,她真的是对的吗?就算是对的,要去改变自己也是对的?我相信庄子的精神多多少少已经深深的进入了我们炎黄子孙的骨髓里,刻在我们的DNA 结构上,随着我们的基因,一代代的往下传。
在我失败的时候,我总是会想:其实每个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现在的结果不是那么重要了,有这个过程就好。
然后这个安慰的话总是显得那么消极,以至于曾几何时,总觉得自己是个有些悲观的人。
直到看到庄子说:生死是最大的“厉害”,在生死的面前,一切都显得不重要了。
“齐物齐物”,外物同一,就是种“无”。
我突然觉得仿佛遇到了知己。
但是我又怀疑起来。
我觉得庄子的“无”是一种逃避。
我难道不是在逃避什么么?我选择不直面这堵墙,我选择绕个弯。
在整个社会都鼓励“冲吧,把这堵墙撞破的”时候,我是他们眼中“逃避的人”么?我这样做真的是“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吗?庄子生活在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没有保障的时代,所以消极的躲避一切是他最好的处事方法。
是不是极度的期待也会变成极度的失望呢?庄子的抉择是无奈的?是对于身边周遭世界的无奈,失望,甚至绝望而给自己穿上的一件件厚厚的外壳,在一个个壳里建造起他自己的逍遥世界?他把一切都变得不真实起来,梦里的蝴蝶,梦醒的自己,到底哪个才是梦?这可不可以认为是一种自我欺骗,自我安慰,自我解脱?这可不可以看成庄子把他自己赶到了一个他自己营造的极端的“无”中?庄子的“无”亦是种极端,让一切都“不真实”起来。
南开19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先秦君子风范(尔雅)》在线作业-2答案

南开19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先秦君子风范(尔雅)》在线作业-24、B一、单选题共35题,70分1、孙叔敖是哪个国家的A楚国B晋国C齐国D鲁国【南开大学】答案:?2、《诗经周颂小毖》是谁写的A文王B武王C周公D成王【南开大学】答案:?3、屠岸贾搜查过谁的宫殿A晋灵公B晋文公C楚庄王D晋成公【南开大学】答案:?4、先秦君子尚俭的榜样A孔子B晏婴C管仲D鲍叔牙【南开大学】答案:?5、哪篇文章是周公所做说明戒酒重要性的A康诰B梓材C酒诰D无逸【南开大学】答案:?6、不属于艰苦的创业者的是A文王仁政B周公C晋文公D成王【南开大学】答案:?7、晏子是哪国的政治家A鲁国B齐国C韩国D卫国【南开大学】答案:?8、下列文章讽刺一个人没有仪态的是A《论语乡党》B《诗经邶风静女》C《诗经大雅文王》D《诗经鄘风相鼠》【南开大学】答案:?9、为义而战的内涵是A战争的形式B作战的方式C敌对时要谦让D战争的性质【南开大学】答案:?10、三皇五帝的根本是什么A重情义B孝顺C禅让D知贤【南开大学】答案:?11、下面哪个人不曾谏过纣王?A箕子B比干C微子D文种【南开大学】答案:?12、《诗经闵域小子》是谁做的A文王B武王C周公D成王【南开大学】答案:?13、在春秋的行人当中,最杰出的人物是谁A晏子B苏秦C子产D烛之武【南开大学】答案:?14、周人把什么当做人生最终价值A个人六艺学习情况B个体的道德完善C个体礼乐修养D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南开大学】答案:?15、谁辅佐齐桓公称霸B鲍叔牙C管仲D子产【南开大学】答案:?16、谦虚的做法不包括A劳谦B鸣谦C撝谦D自谦【南开大学】答案:?17、子产是哪国人A楚国B晋国C郑国D魏国【南开大学】答案:?18、子产所作所为体现了什么美德A孝顺B重情义C忠D谦恭【南开大学】答案:?19、“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谁说的A老子B墨子C孔子D韩非子【南开大学】答案:?20、西伯是谁A文王B武王C周公D纣王【南开大学】答案:?21、周代贵族教育小学主要学习什么A识字B唱歌C画画D射箭【南开大学】答案:?22、养由基是哪国的A晋B宋D卫国【南开大学】答案:?23、宫之奇是哪个国家的A卫B宋国C秦D虞国【南开大学】答案:?24、赋诗通常不表达下列哪一项A抒情B言志C讽谏D歌颂【南开大学】答案:?25、申生是哪个国家的A秦国B宋国C晋国D魏国【南开大学】答案:?26、先秦作品中哪篇描写孝的文章最感人A诗经大雅文王B诗经郑风子衿C诗经小雅蓼莪D诗经大雅文王【南开大学】答案:?27、春秋时期北方大国是A晋国B楚国C郑国D魏国【南开大学】答案:?28、宜民宜人受禄于天说的是谁A尧B舜C周王D周公【南开大学】答案:?29、分辨是非曲直,然后决定是否谦让的是A劳谦B鸣谦C撝谦D自谦【南开大学】答案:?30、谁听到子产去世的消息后泣曰:“古之遗爱也。
先秦君子风范

1
根据孔子的观点,先秦以德治国的关键是以下哪一项:()
∙A、经济表率
∙B、战法表率
∙C、道德表率
∙D、农耕表率
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
2
根据孔子的观点,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贵族统治者的理想:()
∙A、称为仁人君子
∙B、使他的亲戚朋友们幸福
∙C、使天下百姓们安乐
∙D、使敌国彻底灭亡
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
3
先秦君子的“义”代表了以下哪种封建社会人伦关系:()
∙A、家族血缘伦理关系
∙B、封建君主政治伦理关系
∙C、社会普通的人际关系
∙D、邦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我的答案:C得分:0.0分
4
先秦君子忠、孝、义三种风度都能完美实现的史例在先秦时期是极为常见的。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从先秦君子风范的角度而言,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和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相同的。
()
我的答案:√。
先秦君子风范答案(最全的)

从相关记载来看,文王时期实行的井田制是存在的? 是
春秋时期战争以什么形式为主 车站
城濮之战发生在哪两个国家之间? 晋楚
城濮之战的胜利国是楚国 否
长勺之战发生在哪两个国家之间? 齐鲁
穿着狐裘的都人士是作者赞美的一个真君子 是
顾炎武关心天下兴亡 是
季武子立公弥为适长子,因而公弥恪尽职守? 否
季武子把公弥推荐给谁做了左宰? 鲁襄公
据近年的考古发掘证明,周初的文化和殷末的文化相比,无论从规模还是质量上看都要逊色。 是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语出《论语》? 是
“举其仇,不是谄媚;立其子,不是营私;立其偏,也不是结党。不偏不倚,公公正正”赞的是谁? 祁奚
春秋武士的起码要求是什么 勇敢杀敌
《春秋》里的叙事作者都尽量把自己的主观思想屏蔽在外 是
第一章D
《大雅?抑》传说是谁所作? 卫武公
杜甫被称为“人民诗人”的原因是用诗歌来表现民生疾苦 是
对召公忠谏一事加以赞扬的是 荡
《大雅?崧高》的作者是卫武公? 否
《大武》是什么时代的音乐 周武王
都人士之所以受到世人赞美,因为他们是 万民所望
高山流水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钟子期
跟伍奢一起被楚王害死的他的儿子的名字是 伍尚
古代以玉比作君子哪方面 品德
管仲辅佐谁取得霸业 齐桓公
管仲征讨楚国的理由之一是周成王溺死在楚国 否
管仲改革内容之一是军政分开 否
管仲改革不包括 制定礼乐
管仲在公子纠失败以后逃到了哪里 鲁国
宫之奇谏假道体现了才子对时势分析的透彻性 是
孔子的学生中安贫乐道的是 颜回
先秦君子风范

第七章 逝者如斯,风范长存——先秦君子文化人格的民族意义 第一节 先秦君子的理想追求 本节重点:乱世中君子的理想追求;知罃对楚共王,子路临卫乱,一般武士的崇高人生价值; 先秦典籍中寄蕴的文化理想,孔子作《春秋》的目的 第二节 先秦君子的人格特征
第三章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立身行事中的道德追求 第一节 孝子不匮 一、孝子深情
本节重点:孝在先秦伦理中的地位;《小雅·蓼莪》释意;周文中的孝文化 二、父命不可违 本节重点:孝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地位;申生待烹的典故与孝子观念 三、春秋多孝子
本节重点:春秋时期的孝子事迹;孝文化中的父权观念 第二节 忠烈人生 一、忠字释义
本节重点:线索 一:尊王和 攘夷,郑庄公 之正示例; 齐桓、晋文 之尊王攘夷 ,齐桓称 霸抑制戎狄诸夷,晋文称霸阻住楚国北上;线索二:讲信与修礼,对内对外两层内容;战争 要取信于民,曹刿论战,晋惠公背信弃义而战败;楚王伐陈,申包胥求秦援军 第三节 太上以德来服人 一、无德何以主盟
本节重点:晋国伐卫还卫地,示威示德;《左传·昭公十五年》,荀吴取鼓城,以德服 人 二、有德方能致胜
第六章 戎马生涯中的武士精神 第一节 男儿以尚武为荣 一、先秦君子的武士特征
本节重点:《周礼·夏官司马》的军制与《国语·齐语》记载的管仲军事改革;顾颉 刚《武士与文士之蜕化》论贵族习武传统,文士与武士的分化 二、《诗经》中的武士形象
本节重点:徐吾犯之妹择夫;《诗经》中对武 士的赞美或思念的篇章;《郑风 ·羔裘》、 《郑风·叔于田》和《大叔于田》、《诗经·秦风·小戎》、《邶风·简兮》示例;君子有 勇武的一面 第二节 君子应为义而战 一、为“义”而战的宋襄公 本节重点:鲁僖公十九年宋楚之战,宋襄公之误用“义” 二、为义而战的文化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君子风范98000031
任课教师:赵敏俐(教授)
课程简介:
该课程从典籍、史书缅怀先人的言行事迹,对他们的文化人格进行一番历史的追怀。
寻根以振叶,沿波而讨源,其叙述时间范围大体上自周初到春秋时期结束,而不包括战国时期,相关的文献取材,也以《尚书》、《诗经》、《左传》、《国语》为主,再附之以战国秦汉间其他著作。
教师简介:
赵敏俐,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今年来的主攻方向是运用艺术生产的理论进行中国古代歌诗研究,在学术界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科研主要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中国古代诗歌、中国现代学术史。
出版过《两汉诗歌研究》、《汉代诗歌史论》等学术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