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9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丰富的文字,展示了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亚非拉国家的崛起和发展,认识到新兴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知识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亚非拉国家发展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掌握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非拉国家的尊重和理解,认识到新兴国家在世界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
2.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教材中的插图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亚非拉国家的发展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非拉国家,分析其发展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2.课件: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的课件。
3.视频资料:关于亚非拉国家发展的相关视频。
4.作业材料:相关的历史案例和问题时答案。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初中历史图册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图册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B.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C.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答案】A【解析】【详解】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非洲17个国家获得独立以及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
都体现出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故A符合题意;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是指美苏争霸等事件,排除B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属于经济政策的调整等,排除C;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会涉及苏联解体,排除D项。
故选A。
A.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B.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C.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D.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大事年表中的“玻利瓦尔领导拉美独立运动”“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坦桑尼亚等17个非洲国家独立”“非洲最后一个殖民地国家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区主权”信息可知,这反映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故C 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故AB错误;材料没有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A.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B.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C.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D.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成立了埃及共和国;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1959年古巴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1960年非洲17国获得独立;1999年巴拿马宣布将巴拿马运河收归国有。
这些属于二战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属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故选C;材料中不全部是社会主义国家,A 错误;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是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D错误。
4 .下表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制作的卡片,你判断研究的主题A.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统治政策后的经济新发展B.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与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C.社会主义国家系列改革建设后的社会新剧变D.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新趋势【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玻利瓦尔领导民族独立运动、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万隆会议、非州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这些均体现了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的特征,故B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统治政策后的经济新发展,东欧剧变体现了社会主义剧变,世界贸易组织和多极化趋势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新趋势,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19《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19《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本册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了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政治独立运动和经济文化建设。
本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亚非拉国家的奋斗历程,认识到新兴国家的发展道路选择的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是对亚非拉地区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国家的发展情况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历史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史料了解历史,形成自己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政治独立运动和经济文化建设的主要史实,认识新兴国家的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亚非拉国家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的过程中的奋斗和艰辛,理解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选择的合理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亚非拉地区的政治独立运动和经济文化建设的主要史实。
2.教学难点:亚非拉国家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及其选择的合理性。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史料的展示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实,形成自己的认识。
2.问题驱动法: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史料: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史料文本和图片。
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史料和播放相关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亚非拉国家在二战后的政治独立运动和经济文化建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史料,包括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史料了解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道路为什么会出现多样性?这些发展道路的选择是否合理?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19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1955年,中国政府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彻底消除了与会国之间的矛盾
C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美国放弃了冷战政策
D
二战后,巴拿马人民多次掀起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直到1999年,巴拿马才收回运河区全部的主权
体现了巴拿马人民维护主权斗争的艰难曲折
B
A. 提出和平共存五项原则 B. 倡导“求同存异”方针C.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D. 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8. (历史解释) 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 716人,比1954年增加64%。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
B
A.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周恩来提出“求同与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2.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创造性地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范例。这直接推动了( )
B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广泛交往C. 中国同欧洲国家关系的改善 D. 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建立
利比亚
1960
非洲年
纳米比亚
殖民主义
社会主义
1.图1是万隆会议,召开于______年,中国代表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的方针,从此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__________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图1
1955
周恩来
求同存异
知识点二: “非洲年”
3. (2022·广东模拟)右图中1958—1963年间联合国会员国数目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D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振兴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以及这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取舍和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复杂多样,学生对其了解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对全球治理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掌握其主要发展历程和成就;认识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非拉国家的尊重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全球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及其发展历程。
2.难点: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非拉国家,分析其发展特点和经验。
3.讨论法:学生就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总结亚非拉国家的发展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等相关资料的查阅。
2.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
3.课件的制作。
4.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亚非拉国家发展的了解程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亚非拉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然后提问:“你们对亚非拉地区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哪些内容?”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以及其主要发展历程。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程预习一、万隆会议1.时间/地点: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2.与会人员: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
3.内容: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4.“万隆精神”: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5.“中国声音”: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为会议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6.影响(意义):①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②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③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二、“非洲年”1.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始及发展:(1)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
(2)1951年年底,利比亚宣布独立。
(3)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
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
(3)1962年,阿尔及利亚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2.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
3.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最终胜利:1990年,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古巴革命:1959年等人领导的古巴革命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
古巴走上了发展道路。
2.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1999年年底,人民成功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课堂探究阅读课本第89页《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1990年)》,以图示形式梳理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过程。
◆难易解读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1)使整个非洲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
(2)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3)众多非洲独立国家形成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2. [家国情怀]下面的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A )
A.加速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B.发展中国家加强了经济合作 C.非洲反帝斗争赢得胜利 史的理解和认识。阅读材料,选择材料中
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
人教 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基础巩固 02 2星题 能力提升
1星题 基础巩固
1. [2024·苏州期末]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第一次在没有 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万隆
精神”。这次会议( B )
1960年 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1990年 纳米比亚独立 1999年年底 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123
【示例】观点:只有不懈斗争,才能捍卫国家主权。 论述: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会议体现了亚非国家和地区团 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 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万隆精神”;1999年年底,巴 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巴拿马人民取得了反对美国控 制,维护民族独立,争取国家主权的巨大胜利。 结论:综上所述,亚非拉国家和人民在获得民族独立后,为巩 固政权、捍卫国家主权而继续斗争。
12345
2星题 能力提升
1. [历史解释][2024·长沙二模]20世纪80年代中期,彭树智教授提出,应 当用“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来代替在我国沿用苏联模式而叫了 30余年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一提法在1987年被教育部采纳,
取代了原有学科目录中的提法。这一名称的更换,更能体现( A )
A.民族、民主的双重任务是亚非拉国家共同的时代使命 B.这一时期亚非拉国家基本都处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之下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 D.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具有社会广泛参与的突出特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件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 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 枷锁。
. 纳米比亚的独立
时间:1990年3月 意义: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 了殖民主义的枷锁,帝国主义在非 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2.一个年份--非洲独立年
利比亚独立 1951年
埃及独立
1952年
埃及收回苏伊 士运河主权
意大利 法兰西
非洲独立运动首先在 哪一地区兴起?
比利时
欧洲人在非洲的势力(1913年)
北非
埃及的独立” (1)埃及共和国是哪年建立的?埃及是如何实现独立的? 纳赛尔宣布从哪国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纳赛尔
1952年7月23日,以穆罕默 德·纳吉布和迦玛尔·阿卜杜 勒·纳赛尔为首的89名中下层 青年军官——埃及“自由军官组 织”发动反帝反封建的“七月革 命”。赶跑法鲁克国王,推翻英 国庇护的埃及君主统治,成立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
1952年7月23日“七月革命”, 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 独立时间:1953年
领导人:纳赛尔
首都:开罗(Cairo) 国庆日:7月23日
1956年纳赛尔从英国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尔
阅读教材《非洲独立进程图 (截至1990年)》,指出17个非洲 国家获得独立之年被称作什么。 20世纪90年代前期,非洲独立运 动取得了怎样的突出成果?
运河全长175公里,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是沟 通欧、亚、非三洲的主要国际水道。1859年法国开凿,1869年建成通 航。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到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水上航程。1882年,英 国武装占领埃及,完全控制苏伊士运河。1956年,英国对埃及长达70 多年的殖民占领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二、“非洲年”
开始:
1951年底,利比亚宣布独立; 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
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成立了埃及共和
国;
高潮: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独立运动进入高潮, 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了独立。1960年,
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
③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长期斗争
④帝国主义国家放弃殖民政策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湖北世纪华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一、万隆会议 二、“非洲年”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万隆会议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
卷全球。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 独立。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独立、发展经济的共同问 题。它们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2、时间:1955年4月 3、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4、结果: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5、万隆会议的意义:
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 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 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万隆会议提高 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 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 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家舞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非洲年”。
1962年,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
结束: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 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古巴在政治和经济上长期被美国控制。古巴
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经过数年的武装 斗争,最终在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 后来,古巴又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入侵,走 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沟通两洋的巴拿巴马运拿河马
课后练习
1、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标志着所有非
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的是( )
A.埃及独立
B.“非洲年”
C.纳米比亚独立
D.阿尔及利亚独立
2、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独立运动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 )
①二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
②在反法lic of Cuba)
首都:哈瓦那 (La Habana) 国庆日:1月1日(1959年)
卡斯特罗
2、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运动
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连接大西洋和太 平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巴拿马运河开通后, 美国在运河沿岸划出运河区,一直由美国控制。20世纪六 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 运河区主权。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收回了运 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 运。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