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9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丰富的文字,展示了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亚非拉国家的崛起和发展,认识到新兴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知识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亚非拉国家发展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掌握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非拉国家的尊重和理解,认识到新兴国家在世界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

2.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教材中的插图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亚非拉国家的发展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非拉国家,分析其发展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2.课件: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的课件。

3.视频资料:关于亚非拉国家发展的相关视频。

4.作业材料:相关的历史案例和问题时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堂笔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堂笔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堂笔记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在这一话题下,我们学习了第三世界国家和北非的历史,探究了这些国家经济和政治上的变革。

一、第三世界国家1. 第三世界国家的概念第三世界国家指的是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发展中国家。

2. 第三世界国家的历史第三世界国家在历史上经历了殖民统治、民族独立、社会主义运动等阶段。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大多数都取得了民族独立,但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仍然面临着困难。

3. 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碍,例如外债问题、自然灾害、内战等。

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既有宏观政策支持,也需要个人主动努力。

二、北非的历史1. 北非的地理北非是指由北非国家联盟成员组成的沿地中海的非洲地区。

2. 北非的历史古代,埃及、突尼斯、摩洛哥等地的文化和经济发展相当。

中世纪时期,伊斯兰教的传播使得北非逐渐形成了阿拉伯文化圈。

殖民主义时期,欧洲国家在北非进行了殖民统治,但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北非各国相继取得了独立。

3. 北非的经济和政治目前,北非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较为成熟。

虽然这些国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收入不平等、经济依赖等,但整体上北非国家的发展成就仍然非常显著。

三、思考题1. 以历史的角度看待第三世界国家,你认为其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2. 北非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是怎样的?你对此有何看法?3. 应该通过哪些途径来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实现经济和政治发展?。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初中历史图册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初中历史图册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图册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B.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C.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答案】A【解析】【详解】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非洲17个国家获得独立以及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

都体现出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故A符合题意;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是指美苏争霸等事件,排除B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属于经济政策的调整等,排除C;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会涉及苏联解体,排除D项。

故选A。

A.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B.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C.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D.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大事年表中的“玻利瓦尔领导拉美独立运动”“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坦桑尼亚等17个非洲国家独立”“非洲最后一个殖民地国家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区主权”信息可知,这反映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故C 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故AB错误;材料没有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A.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B.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C.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D.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成立了埃及共和国;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1959年古巴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1960年非洲17国获得独立;1999年巴拿马宣布将巴拿马运河收归国有。

这些属于二战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属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故选C;材料中不全部是社会主义国家,A 错误;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是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D错误。

4 .下表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制作的卡片,你判断研究的主题A.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统治政策后的经济新发展B.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与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C.社会主义国家系列改革建设后的社会新剧变D.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新趋势【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玻利瓦尔领导民族独立运动、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万隆会议、非州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这些均体现了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的特征,故B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统治政策后的经济新发展,东欧剧变体现了社会主义剧变,世界贸易组织和多极化趋势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新趋势,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件(23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件(23张)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一、万隆会议
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席卷全球。 (2)殖民帝国纷纷瓦解,亚非独立国家面临巩固独立、发展 经济的共同问题。 (3)亚非独立国家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时间: 1955年4月。 地点: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参加国: 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 成果: (1)十项原则。 (2)“万隆精神”:
沟通两洋的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是世界上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两条人工 水道之一,另一条为苏伊士运河。行驶于美国东 西海岸之间的船只,原先不得不绕道南美洲的合 恩角(Cape Horn),使用巴拿马运河后可缩 短航程约15,000公里(8,000英里)。由北 美洲的一侧海岸至另一侧的南美洲港口也可节省 航程多达6,500公里(3,500浬)。航行于欧 洲与东亚或澳大利亚之间的船只经由该运河也可 减少航程3,700公里(2,000浬)。 巴拿马 运河全长81.3千米,水深13米~15米不等,河 宽150米至304米。整个运河的水位高出两大洋 26米,设有6座船闸。船舶通过运河一般需要9 个小时,可以通航76000吨级的轮船。巴拿马运 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 际舞台。 中国贡献:
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逐渐推行开来。
二、非洲年
非洲国家独 立前的情况: 多是欧洲国 家的殖民地
独立概况: 1951年,利比亚独立。 1952年,埃及爆发独立革命,1953年独立。 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高潮:20世纪六七十年代。 非洲年:1960年。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马运河(英语:Panama Canal;西班牙语:Canal de Panama)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 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 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由巴拿马拥有和管理, 属于水闸式运河。从一侧的海岸线到另一侧海岸线长度约为 65千米(40英里),而由加勒比海的深水处至太平洋一侧的 深水处约82千米(50英里),宽的地方达304米,最窄的地方 也有152米。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精品课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 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的民族 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为了捍 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亚非拉 国家作出了哪些努力呢?
知识梳理
和平相处 万隆精神
政权
经济 亚非
独立
团结合作
纳赛尔 阿尔及利亚
纳米比亚 卡斯特罗
社会主义 美国
非洲年 殖民主义
<重点句子>
1. 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 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 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 国际舞台。 2.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 被称为“非洲年”。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 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A. 纳米比亚的独立 B. 埃及的独立 C. 南非的独立 D.“非洲年”的出现
7. 据统计,1960—1976年,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
区,共有628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
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B )
A. 国际政治格局变更
B. 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C.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D. 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崩溃
A. 1952年 B. 1956年 C. 1960年 D. 1990年
4. 伯纳德·戴迪的诗:“非洲,擦干你的眼泪,……
从狂风暴雨中走出。”非洲完成“从狂风暴雨中走出”
的标志性事件是
(D )
A. 埃及独立
B.“非洲年”
C. 阿尔及利亚独立
D. 纳米比亚独立
5. 某校九年级同学正在学习“尼赫鲁”“纳赛尔” “卡斯特罗”的相关内容。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 )
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振兴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以及这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取舍和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复杂多样,学生对其了解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对全球治理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掌握其主要发展历程和成就;认识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非拉国家的尊重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全球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及其发展历程。

2.难点: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非拉国家,分析其发展特点和经验。

3.讨论法:学生就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总结亚非拉国家的发展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等相关资料的查阅。

2.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

3.课件的制作。

4.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亚非拉国家发展的了解程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亚非拉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然后提问:“你们对亚非拉地区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哪些内容?”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以及其主要发展历程。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程预习一、万隆会议1.时间/地点: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2.与会人员: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

3.内容: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4.“万隆精神”: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5.“中国声音”: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为会议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6.影响(意义):①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②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③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二、“非洲年”1.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始及发展:(1)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

(2)1951年年底,利比亚宣布独立。

(3)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

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

(3)1962年,阿尔及利亚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2.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

3.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最终胜利:1990年,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古巴革命:1959年等人领导的古巴革命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

古巴走上了发展道路。

2.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1999年年底,人民成功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课堂探究阅读课本第89页《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1990年)》,以图示形式梳理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过程。

◆难易解读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1)使整个非洲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

(2)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3)众多非洲独立国家形成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说课稿)

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说课稿)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的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的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亚非拉国家做出了努力。

(二)课标要求1、知识与能力:(1)知道亚非国家取得国家独立后面临的共同问题,万隆会议体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精神。

(2)了解“非洲年”和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意义。

(3)简述战后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渲染课堂氛围,开展师生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会学习的方法。

(1)通过分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运动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2)亚非拉各国在独立后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才是摆脱殖民统治,真正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万隆会议;非洲独立浪潮教学难点:殖民体系的崩溃二、教法学法(一)学情分析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九年级的学生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正在逐步形成,在这一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有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解析史料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为学习本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法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注重情境创设,实践探索、归纳总结、情感升华,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辅之阅读指导法、观察法等。

(三)学法我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1.知道亚非国家取得国家独立后的共同问题,万隆会议 体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精神;了解“非洲年”和非 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 2.简述战后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 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3.认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运动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亚非拉各国在独立后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才是摆脱 殖民统治,真正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非洲独立的进程和胜利的意义,拉美为维护 国家主权的斗争。 教学难点:万隆会议和万隆精神。
一、万隆会议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 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殖民帝国纷纷 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 独立。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独 立、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它们反对冷 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思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了什么方针?有
什么意义?
求同存异 改变了外界对中国的偏见,促进了会议朝 积极的方向发展,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意义
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 区的民族自信,鼓舞 了亚非人民争取民族 独立的斗争。发展中 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 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 国际舞台。
二、“非洲年”
意大利
法兰西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洲、 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 非会议,也就是万隆会议。
万隆精神
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 十项原则。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 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 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 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 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阿尔及利 亚
利比 亚
埃 及
1952年7月,纳赛尔领导埃及“七月革命”,埃及 成立共和国。图为纳赛尔受到市民热烈欢迎的情形。
? 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式运河收 归国有大多数殖民地国 家先后获得了独立。1960年,非 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 因此被称为“非洲年”。
2.收回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连接大西洋 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巴拿马 运河开通后,美国在运河沿岸划出运河区,一直 由美国控制。
找一找:巴拿马人民为了收回运河 主权, 先后进行了哪些斗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 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 1977年,巴拿马 与美国签订条约,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 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 1999年 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纳米比亚
此后,非洲民 族独立运动继 续发展。1990
年纳米比亚独 立,标志着所 有非洲国家都 摆脱了殖民主 义的枷锁。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维护主权
古巴在政治和经济上长期被 美国控制。古巴人民在卡斯 特罗等人的领导下,经过数 年的武装斗争,最终在1959 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 权。后来,古巴又挫败了美 国支持的雇佣军入侵,走上 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万隆会议
非洲年 纳米比亚独立 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它们 是:喀麦隆、多哥、马达加斯加、刚果、 索马里、贝宁、尼日尔、布基纳法索、 科特迪瓦、乍得、中非、刚果(布)、加 蓬、塞内加尔、马里、毛里塔尼亚和尼 日利亚。
●相关史事: 埃及境内的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 海,是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东西方海运 航道。为了控制这一通道,英国在运河 地区驻有大量军队。埃及新政权建立后, 坚决要求收回运河,最终迫使英国撤走 了占领军。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 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极大地维护 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
比利时 欧洲人在非洲的势力(1913年)
(1)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 (2)1951年底,利比亚宣布独立。 (3)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以纳赛尔
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 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成立了 埃及共和国。 (4)1962年,阿尔及利亚人民经过长期
的民族解放战争,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 治,获得独立。
●相关史事: 中国虽然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但与亚 非国家有着共同的遭遇。在万隆会议的 前两天的发言中,有些国家的代表攻击 共产主义,别有用心地提出“颠覆活 动”“宗教信仰自由”等问题,把矛头 指向中国。周恩来临时发表了18分钟的 演讲,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获得 与会代表的一致赞同,保证了会议的顺 利进行,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