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婚姻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婚姻文化

中国传统婚姻文化
这类婚姻因具体操作的不同,又分 作以下几类:
(1)选婚
所谓的选婚,是古代帝王的 婚配形式。 “汉法常因八月算人,遣中大 夫与掖庭丞及相工,于洛阳 乡中阅视良家童女,年十三 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 合法相者,载还后宫,择视 可否,乃用登御。”
——《后汉书.后纪》
(1)选婚 晋武帝“博选良家以充后宫,先下书禁天下嫁娶,使宦者使使 车,给驺骑,驰传州郡。……名家盛族子女多败衣瘁貌以避 之。”
拓展阅读:
婚后二十年左右这时候,男女双方身体状况逐渐发生变化。 妻子进入更年期往往烦躁不安,担心自己魅力全失,丈夫 则为日渐衰老而忧心忡忡———精力不再充沛,才思不再 敏捷,打篮球打不过儿子,提升全然无望。此时他正需要 理解和安慰,而妻子也恰恰有同样要求。如果夫妻不能彼 此给予,那他(她)就可能到其他异性那里去寻觅。
四、中国传统婚姻类型
婚姻类型,指的是男女双方选择 配偶到嫁娶成婚等一系列过程中 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其中包括了 很多制度、地方习俗、伦理准则 及审美取向。中国历史悠久,人 口众多,民间婚姻形式多种多样 ,多到不好分类的地步。有人总 结,到明清时期,中国民间的婚 姻形式足有15种之多。
1、政治联婚
一度是中国王朝安邦定国的一大 外交政策。具体措施是,把皇家 宗室女嫁给少数民族首领。 (1)政治结盟而联姻 (2)施美人计为报仇雪耻而联 姻 (3)为民族关系而嫁女和亲
如何化解危机
每个人为自己的态度负责。力求从正面去思考问题的解决 之道,要相信自己,一定有方法可以把不良的婚姻转变到 正确的方向,并作出行动的选择。 2.真爱无敌 真爱是改变世界最强有力的武器。要有耐心和信心去付出 真爱,帮助配偶和自己一起找到好的婚姻节奏。
如何化解危机
3.影响他人 坚信我无法改变别人,但我可以影响别人。越是亲密的人 之间越容易互相影响,配偶之间好的影响和坏的影响一样 容易生效。

中国传统文化婚姻

中国传统文化婚姻

中国传统文化婚姻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婚姻的形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门当户对和上下联姻。

门当户对是指婚姻双方的社会地位、财富状况以及家庭背景相当,以确保婚姻的平等和稳定。

上下联姻则是指父母之间在相互结婚时也会考虑双方的地位差距,父亲的辈份一般高于妻子,在社会等级制度中保持辈份关系的传承。

其次,中国传统婚姻仪式十分庄重,包括了订婚、婚礼和婚后的一系列仪式。

在订婚时,双方父母互赠贺礼,表示双方家族的认可和祝福。

而在婚礼中,主要是以严肃认真的传统习俗进行。

例如,接亲时男方要戴红花、挑起丧膜或降妆、上坟敬祖等,体现了对祖先的尊敬和传统婚姻道德的遵循。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婚姻观念反映了尊重传统、注重家族和睦、追求婚姻稳定的价值观念。

传统文化中婚姻被视为一种家族的延续,因此,婚姻必须经过父母的同意和安排。

并且,传统文化中婚姻被看作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要求夫妻双方相互尊重、互相包容,维护婚姻的和谐稳定。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婚姻也有一套严格的规范。

传统文化中要求婚姻是一种合法且道德的行为,而且应该与父母、家庭的意愿相符合。

此外,婚姻还必须是一种真实、忠诚的关系,夫妻双方应该忠于对方,忠于家庭,积极履行婚姻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传统文化婚姻在今天的社会中仍然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虽然现代社会婚姻形式多样,但许多人仍然看重传统文化中婚姻的价值观念和规范。

因此,传统文化婚姻的基本原则和仪式仍然被尊重和遵循,以保证婚姻的稳定和家庭的和睦。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文化婚姻是中国古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社会制度之一,它体现了门当户对、上下联姻的形式,而婚姻仪式庄重且多样,婚姻观念看重家族和婚姻稳定,婚姻规范明确要求尊重和忠诚。

传统文化婚姻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它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中国传统婚姻文化

中国传统婚姻文化
——唐太宗在贞观六年下诏规定 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
——《礼记》
处女无媒,老且不嫁,舍媒而自衒,敝
而不售。
——《战国策》
(1)非媒不娶 声伯之母不聘,生声伯而出之。 ——《左传·昭公十一年》
齐泯王遇杀,其子法章变姓名,为莒太史敫家庸, 太史敫女,与私通焉…莒人共立法章,是为襄王。襄 王既立,立太史氏为王后。云:女不娶媒,因自嫁, 非吾种也,污吾世,终身不睹。
商朝早期,大都是兄终弟及,无弟 传子,汤至南庚,弟死后传兄之子。 商朝中期,阳甲至于祖甲,兄终弟及, 弟死后传弟之子。商朝晚期,祖甲之 后,父死子继完全代替兄终弟及。
——商朝王位继承变迁
二、中国婚姻礼制源头的两大创始人
1、中国婚姻礼制的始祖母-女娲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 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 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 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 淫水。苍天立,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 死,颛民生。
凡将妻妾受财典雇于人为妻妾,杖八十。 ——《明律•户婚•婚姻》
六、鬼婚
禁迁葬者,与嫁殇者 。 ——《周礼 》
4、族外婚
(5)丈夫民,殷帝大戊使王英采药于 西王母,至此绝粮,不能进,乃食木 实,衣以木皮,终身无妻,产子二人, 从背肋间出,产子二人,其父则死, 是为丈夫民,去玉门二万里。
——《太平御览》
5、对偶婚 两种形式:
(1)望门居制,即男子定期去看妻子。 (2)居妇家制,即男子在女方氏族居住。
6、专偶婚
(4) 七出三不出之礼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 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
——《礼记·大戴礼》 ▲一出:不顺父母。

论中国古代的婚姻文化

论中国古代的婚姻文化

论中国古代的婚姻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而婚姻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古代的婚姻文化与现代的婚姻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从婚姻制度、婚姻习俗、婚姻观念三方面来论述中国古代的婚姻文化。

一、婚姻制度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有明显的父权制特征,男性在婚姻中拥有绝对的优势地位。

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女性应当服从男性的支配。

因此,在婚姻制度中,女性只有在丈夫和家庭前途上做出最大的牺牲。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还存在着早婚、晚婚以及门当户对等等约束因素。

婚龄、资产、身份等都成为影响婚姻匹配的因素。

在古代,婚姻往往是由父母之间进行商议,女性没有选择自己伴侣的权利。

相亲是传统的婚姻方式,而且是由家人带着介绍人来完成的,女性在婚姻中处于弱势地位,男性则几乎拥有所有权。

这种婚姻制度并不平等,严重影响了妇女的人格尊严和社会地位,同时,也不利于两性平等。

二、婚姻习俗中国的婚姻习俗极为繁多,传统的习俗有“嫁妆”、“梳头”、“入洞房”等等。

其中,“嫁妆”是指女方嫁娶时出的财产或物品,这是家族传承和父母教育女儿的体现。

除此之外,婚礼流程也应有尽有。

“请红娘”是婚礼中的重要一环,红娘一般是媒婆或熟悉家庭情况的人,她在婚礼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又如,婚礼上的拜堂、过门、喜酒等细节在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婚姻观念中国古代的婚姻观念处于父权制和家族观念的笼罩下。

对于女性来说,婚姻既是一种传宗接代、延续家族的责任,也是女性必须完成的人生使命。

因此,女性在婚姻中的举动必须遵循的是家庭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意愿和个性。

同时,中国古代的婚姻观念也是一种大众意识,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也代表着特定的价值和思想观念。

由于这些价值观念的狭隘性,导致了妇女的权利受到严重压迫,且长期受到不平等待遇和歧视。

综上,中国古代的婚姻文化是一个多样性、复杂性的文化现象。

在长期的文化传承过程中,中国古代的婚姻文化不断发展并逐渐形成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传统婚俗的文化内涵婚姻制度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反映

传统婚俗的文化内涵婚姻制度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反映

传统婚俗的文化内涵婚姻制度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反映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婚姻制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更是涉及到家族、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环节。

传统婚俗作为婚姻制度的具体实践,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婚姻的认知和态度,也反映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和地位。

一、传统婚俗的文化内涵传统婚俗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久经岁月洗礼,代代相传的婚姻仪式和习俗。

这些婚俗不仅仅是一场婚礼,更是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传统婚俗代表了家族的传承和延续。

在传统婚姻制度中,婚礼是一种严肃的仪式,旨在将两个家族联为一体。

婚姻的发生不仅意味着两个人的结合,也象征着两个家族的联姻。

传统婚俗中,往往有走亲戚、交换礼物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可以加强亲友之间的联系,使家族关系更加紧密。

其次,传统婚俗反映了婚姻的庄重和尊重。

传统婚礼通常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礼仪程序,如过堂、拜堂、交杯酒等。

这些礼仪不仅在形式上表达了双方家庭的尊重和认可,也体现了对婚姻的严肃态度。

婚礼的举行一方面彰显了婚姻的庄重性,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两个家族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和期望。

最后,传统婚俗传递了对婚姻的期望和价值观。

在传统观念中,婚姻被视为一种人生的责任和担当,需要双方共同承担和呵护。

传统婚俗中,往往包含有新婚夫妇的房屋布置、婚车的选定、婚庆队伍等细节,这些都体现了社会对于婚姻美好生活的期望和向往。

二、婚姻制度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反映婚姻制度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无疑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首先,婚姻制度的长久延续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传统婚姻制度中的习俗和仪式代代相传,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和特点。

婚姻制度的延续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不断影响和塑造着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其次,婚姻制度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家族观念和社会秩序。

在传统观念中,家族是人们生活的核心。

婚姻制度将婚姻纳入家族系统,通过婚礼的仪式和程序,强调了家族的地位和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 婚姻

中国传统文化 婚姻

(1)“不顺父母” 亦即妻子不孝顺丈夫的父母,理 由是“逆德”。
(2)无子
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理由是绝后。 (3)谣僻
亦妻子与丈夫之外的男性发生性 关系,理由“乱族”。
(4)嫉妒
★ ★ ★ ★ ★
指妻子好嫉妒。 ★ 理由是“乱家”亦即认为妻子的凶悍 嫉妒会造成家庭不和。
(5)恶疾 指妻子患了严重的疾病 理由是,不能一起参加祭祀。
和离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 允许夫妻通过协议自愿离异的 法律制度行为。
2.政治联姻 政治联姻,即统治阶层利用婚姻血 缘关系来调节政治关系,扩大政治 势力。 (1)有为政治上的结盟而联姻的。 (2)有施美人计,以图报雪耻而联 姻的。 (3)也有为民族关系而嫁女和即 某一部落的男子可以到另一部落中 间去抢掠女子为妻。 “娶”字由“取”和“女”构成,《 解字》中定义为“取”捕取也,就是 抢,占有的意思。
(2)赐婚 是指帝王将相或匪头贼手把自己手 中的女人当奖品送给自己喜欢的人
7、指腹婚
又称“胎婚”一般是两家夫人同时 怀孕,又是至交,便指腹相约, 如生一男一女则结为夫妻。
8、交换婚 是中国历史上很典型的一种婚姻形 式,它是指两个不同的姓的家族通 过协议,互换异性子女互为配偶的 婚姻方法,一家男子去另一家女子 ,必须以一女嫁到对方家作为交换 条件。
传统婚礼程式 1.纳采 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之义婚 男方再准备礼去女方家求婚,礼物 是“雁”
2.问名 求婚后托请媒人问女方姓名,八字 准备合婚的仪式
3.结吉
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结果通知女方 的仪式,后世也叫“订盟”现称“订婚
4.纳征
又称“纳币”是订盟之后男方将聘礼 送往女方家,请入成婚阶段的重要 礼仪。
《说文解字》中对“姻”字的解释为,“姻,婿家 也,女之所因,故曰姻。“姻”字在古代代表“席 ”引申为凭靠之意,意思是女方嫁到婿家,就有依 靠了。

中国传统婚姻文化

中国传统婚姻文化

三书六礼
传 所谓“六札”则是娶妻必须办妥的六项手续,即 统
婚 姻
是:纳采(提亲);问名(夹八字);纳吉(过 文定);纳征(过大礼);请期(择日);提亲 (迎亲)每段婚姻均须完成这六个步骤才算得到 正式承认,
三书六礼
传 统
纳采 问名
相亲 定亲 成亲
婚 姻
纳吉
纳征 请期 亲迎
赠赐婚有三项:赠婚、赐婚、指腹婚。 统 1、赠婚 婚 是指家长、族长或权势者,把自己手中控制的 姻 女人作为礼物赠给自己所亲近的人。 2、赐婚 是指帝王将相或匪头贼首把自己手中的女人当作 奖品送给自己喜欢的人。

3、赠赐婚
传 3、指腹婚 统
又称“胎婚”,一般是两家夫人同时怀孕,又
婚 是至交,便指腹相约,如生一男一女则结为夫妻。 姻
成婚第一餐
传 统 稷 黍 湆 腊俎 妇
醢 夫
菹 豚 俎 鱼 俎
婚 姻
酱 菹

酱 湆 黍

醢 稷


拜见父母
传 统
婚 姻
中国婚礼服的发展
传 统
婚礼服是特指新郎新娘在婚礼上穿着的服
婚 姻
装,包括服装、服饰品及配饰等。 婚礼服的制式主要有三种: 其一为“爵弁玄端——纯衣纁袡”, 其二为“梁冠礼服——钗钿礼衣”, 其三为“九品官服——凤冠霞帔”。
婚礼仪式
传 统
“抱上轿”是指新娘由其兄长抱上轿,
坐定后臀部不可随便移动,寓意平安稳 当之意。 “倒火熜灰”,即新娘脚下放一只焚着 炭火香料的火熜,花轿的后轿杠上系一 条席子,俗称“轿内火熜,轿后席子”。
婚 姻
婚礼仪式
传 跨火盆和射箭:古礼中 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姻嫁娶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姻嫁娶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姻嫁娶习俗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拥有许多独特的传统婚姻嫁娶习俗。

这些习俗承载着人们对爱情、婚姻和家庭的美好愿景,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

本文将探讨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姻嫁娶习俗,希望能够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一、婚礼仪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礼仪式是婚姻嫁娶习俗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一般来说,传统的婚礼分为三个阶段:订婚、迎亲和婚宴。

在订婚阶段,双方家长会商订婚事宜,包括彩礼的交付和婚礼日期的确定。

迎亲阶段是新娘入赘新郎家的过程,通常伴随着一系列的仪式,如接亲、婚礼车队等。

最后,婚宴是一场盛大的宴会,用以庆祝新婚夫妇的幸福和团聚。

二、婚礼道具在传统的婚姻嫁娶习俗中,许多特定的道具被用于象征婚姻的祝福和意义。

例如,燕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幸福和忠诚的动物,被广泛用于婚礼装饰和图案设计中。

红色的包装纸和金色的龙凤图案也常见于中国婚礼中,代表着繁荣和好运。

此外,双喜字、龙凤灯等传统的婚礼道具也被用于增添婚礼的喜庆氛围。

三、婚俗习惯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嫁娶习俗还包括一系列的习惯和规矩。

例如,在结婚当天,新娘通常要进行三次拜天地、拜祖先和拜丈夫的仪式,以示对先人和丈夫的尊敬。

新娘还会在婚礼中穿着华丽的婚纱和戴上配饰,象征着美丽和幸福。

四、传统婚礼饮食婚礼中的饮食习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嫁娶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喜酒是中国婚礼中不可或缺的一道菜品,象征着新婚夫妇的喜悦和幸福。

在一些地区,送餐的菜肴数量也有特定的讲究,如必须送满"六六大顺"(顺利顺利)或"九九如意"(如意如意),以取吉利的寓意。

此外,一些地区也有特定的婚礼过程中要吃的特殊食品,如在湖南地区,新娘婚礼前要吃辣椒酱,以展示勇气和坚韧。

五、新婚夫妇的住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新婚夫妇的住房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般来说,新婚夫妇会选择一个新的居所,以开始他们的婚姻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南子》
二、中国婚姻礼制源头的两大创始人
1、中国婚姻礼制的始祖母-女娲
天地初开,女娲抟黄土为人,剧务,力 不暇供,乃引绳横泥中,举以为人。
——《淮南子》
二、中国婚姻礼制源头的两大创始人
2、中国婚姻礼制的父亲-月下老人
• 小爱神 • 顽童一个 • 活泼调皮可爱 • 类仙 • 一箭定情 • 爱情
凡婚姻无不以财币为事,争多竞少,聒 不为怪也。
——赵冀《二十二史劄记·财货》
受财者则易其名曰聘礼,实为价钱…与 估卖牲口无异。
——元代郑介夫
(四)转房婚 转房婚是指父亲死后某一特定的儿子收
娶其后母,或者兄长死后弟弟收娶其嫂,或 者弟弟死后兄长收娶其弟媳的婚俗习惯。
二嫂使治朕栖 。
——《孟子·万章》
凡将妻妾受财典雇于人为妻妾,杖八十。 ——《明律•户婚•婚姻》
六、鬼婚
禁迁葬者,与嫁殇者 。 ——《周礼 》
月下老人 顽固老头一个 腐迂糟老酸儒 似鬼 绳索伺候 婚姻
三、传统婚姻中的诸多内涵
1、婚姻的社会内涵
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 下以继后世。
——《礼记·婚义》
2、婚姻中的宇宙秩序
天地合,而后万物生焉,夫昏礼, 万世之始也 。
——《礼记》
3、婚姻中的道德学
●礼
(1)非媒不娶 媒者,通二姓之言,定人家室之道。
2、血缘婚
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 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 以为夫妻,以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 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 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 即合,其妹即来就兄,妹以扇蔽面。
——《独异志》
3、抢亲婚
(1)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易经》
(2)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易经》
“比中国与夷狄婚,皆宗室子。今宁国 乃帝玉女,有德容,万里来降”。
2、强权干涉婚
(1)、选婚
汉法常因八月算人,遣中大夫与掖庭 丞及相工,于洛阳乡中阅视良家童女,年十 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合法相者,载 还后宫,择视可否,乃用登御。
——《后汉书·后纪》
(1)、选婚
“密诏江淮诸郡,阅视民音童女姿质端 丽者,每岁贡之。”
第四步:纳征。
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 ——《仪礼·士昏礼 》
(2)明媒正娶
第五步:请期。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媒人下床去,诺诺复 尔尔。……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
第六步:亲迎。 大婚既至,冕而亲迎。
——《孔雀东南飞 》
——《礼记·哀公问》 男子亲迎,男先于女,刚柔之义也。天先乎地,
4、族外婚
(5)丈夫民,殷帝大戊使王英采药于 西王母,至此绝粮,不能进,乃食木 实,衣以木皮,终身无妻,产子二人, 从背肋间出,产子二人,其父则死, 是为丈夫民,去玉门二万里。
——《太平御览》
5、对偶婚 两种形式:
(1)望门居制,即男子定期去看妻子。 (2)居妇家制,即男子在女方氏族居住。
6、专偶婚
——《礼记·曲礼》
媒氏,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掌万民
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
令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
者,皆书之。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
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
无夫家者而会之…
——《周礼》
(1)非媒不娶
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 县以礼聘娶。
——唐太宗在贞观六年下诏规定 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
——《礼记》
处女无媒,老且不嫁,舍媒而自衒,敝
而不售。
——《战国策》
(1)非媒不娶 声伯之母不聘,生声伯而出之。 ——《左传·昭公十一年》
齐泯王遇杀,其子法章变姓名,为莒太史敫家庸, 太史敫女,与私通焉…莒人共立法章,是为襄王。襄 王既立,立太史氏为王后。云:女不娶媒,因自嫁, 非吾种也,污吾世,终身不睹。
3、典妻婚
贫苦之家蓄妻不得温饱,可以租之于 人,共订合同,半载或一年、三年,以本夫 之需索,以定时期之长短。期满则退回而已。
——《全国风俗大观》
3、典妻婚
“或有急需,典卖其妻,不以为讳。或赁 与他人生子。岁仅一金,三周而满,满则归 迎。典夫之宽限更券酬直如初。亦有久假不 归遂书卖券者”。
——冯梦龙《寿宁待志》
——班婕妤《怨诗》
▲四出:妒。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 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 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 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管道升《我侬词》
▲五出:多言。 是非休习,长短休争,从来家丑,不出外传,莫
学愚妇,不问根源,秽言污语,触突尊贤。 ——《女论语》
4、族外婚
(1) “附宝感北斗而生黄帝”、“庆都与赤龙合 婚生尧”、“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等,被学 者认为是族外婚的一种折射。
(2)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
——《山海经·海外西经 》 (3)大荒之中…有女子之国。
——《大荒西经》 (4)海中有女国,无男人。或传其国有神井,窥之
辄生子云。
——《三国志》
商朝早期,大都是兄终弟及,无弟 传子,汤至南庚,弟死后传兄之子。 商朝中期,阳甲至于祖甲,兄终弟及, 弟死后传弟之子。商朝晚期,祖甲之 后,父死子继完全代替兄终弟及。
——商朝王位继承变迁
二、中国婚姻礼制源头的两大创始人
1、中国婚姻礼制的始祖母-女娲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 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 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 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 淫水。苍天立,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 死,颛民生。
旧俗,妇女寡居,宗族接续之,父死, 则妻其母,兄死,则妻其嫂,叔伯死则侄也 如此,故无论贵贱,人有数妻。
——《金史》
(五) 经济实用型婚姻
1、交换婚。 2、入赘婚
类型:1)养老型; 2)年限型; 3)出舍型; 4)归宗型。
3、童养媳
该诅国女,至10岁,婚家即迎之长养为媳。 ——《三国志 》
“十八岁大姐九岁郎,晚上睡觉抱上床,不是公婆 还双在,你做儿来我做娘” 。 “十八岁大姐周岁郎,高矮个子一般长,白天喂 吃又喂喝,晚上帮他脱衣裳,来尿糊屎我侍候, 说是老婆象他娘”。
君先乎臣,其义一也。
——《礼记·郊特牲》
(3) 三从四德之礼
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 ——《礼记 》
女子顺男子之教,而长其礼者也,是故无专制之义而有
三从之道。
——《孔子家语》
妇德:不需要才能出众,幽娴贞静,守节整齐, 行已有耻,动静有法。妇言:不必利言善辩。择词而 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妇容:不必颜 色美丽,洗净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 妇功:不必功巧过人,专心纺织,不好嬉笑,洁齐酒 食,而奉宾客。
中国传统婚姻文化
一、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演进
1、原始群婚阶段
(1)男女群居杂处无二别。 ——《淮南子·本经训》
(2)男女杂游,不聘不媒。 ——《列子·汤问》
(3)昔太古无尝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 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 ——《吕氏春秋》
(4)古者未有夫妻匹配之道。 ——《管子· 君巨篇》
——《隋书·炀帝纪 》
“遣散大夫、谒者各四十五人,分行天 下,博采乡里所高有淑女者上名。”
——《汉书·王莽传 》
(1)、选婚
“博选良家以充后宫,先下书禁天下嫁娶, 使宦者使使车,给驺骑,驰传州郡。……名 家盛族子女多败衣瘁貌以避之。”
——《晋书·武元杨皇后传 》
(2)、罚婚
方式: 一、罚配给别人,比如边关军卒。 二、把犯人家属及其后代纳入贱民之列。
(4) 七出三不出之礼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 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
——《礼记·大戴礼》 ▲一出:不顺父母。
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子不宜其妻,父母 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没身不衰 。
——《礼记·内则》
▲二出:无子。
▲三出:淫。
新裂齐纨素,蛟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团似 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 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3)、赠赐婚
赠婚:指家长、族长或权势者,把自己手中 控制的女人作为礼物赠给自己所亲近的人。
赐婚:指帝王将相或匪头贼首把自己手中的聘娶婚
非受币,不交不亲。 ——《礼记·曲礼 》
特征: (1)聘娶婚的实质乃是父母包办婚姻。 (2)聘娶婚 即是商品买卖婚。
(三)聘娶婚
▲六出:有恶疾。
▲七出:盗窃。
三不出之礼: 妇有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
年丧,不去;前贫后富,不去。 ——《大戴礼记》
●义 (1)妻之死亡与夫之再娶 (2)夫之死亡与妻之再嫁 (3)夫死无再嫁之礼
有子改嫁,倍死不贞。 ——《史记·秦始皇本纪》
(4)离婚与恩断义绝
四、中国传统婚姻类型
1、政治和亲婚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陈陶《陇西行》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
(2)明媒正娶 第一步:纳采。
贽用雁者,取其随时而南北,不失其节… 又是随阳之鸟,妻从夫之意也,又取飞成行, 止成列,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
——《白虎通·嫁娶 》
(2)明媒正娶 第二步:问名。 第三步:纳吉。
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 ——《仪礼·士昏礼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