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油田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完整版

油田安全生产事故案例
分析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油田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摘要: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关键是要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
安全生产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前提、基础和保障。
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
要把安全生产纳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总体战略布局,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安全发展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安全生产控制指标。
关键词:油田安全事故原因解决措施
1.1事故地震勘探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简介
1988年10月30日早晨,某物探公司268地震队,民工余某从充电房领取两块充好电的爆炸机电池放在1015号汽车的驾驶室内(其中一块电源接头无安全盖),接着又带到炸药、雷管库领取炸药876kg,电雷管216发。
将炸药全部装在车厢内,散雷管放进帆布工具包带入驾驶室。
驾驶室内右边为民工余某、左边为司机吴某、中间为爆炸工张某,车箱上面坐有15名施工人员。
当汽车行至距离县城关6km处,由于汽车颠簸,致使雷管脚线。
中石油四起典型事故案例分析PPT课件

换。
案例二 西南“1.20”爆炸着火事故案例分析
Ⅱ.对储存、集输、生产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的装置、管线等必须采取 防化学腐蚀措施,并按要求定期进行检测。
Ⅲ.在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的管线、场站安全距离内禁止修建房屋、宿 舍、必须合理选择应急逃生通道。
现场得不到应有的技术支持。
案例一 塔里木塔中823井井喷事故案例分析
4、经验教训 (1)施工前必须将变扣接头与钻杆旋塞连接好。, (2)起管柱前,必须要压稳地层。 (3)起管柱过程中,必须要按规定灌满压井液。 (4)拆装井口前,必须要按规定时间静止观察。 (5)在“三高”地区作业,必须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配备气 体检测仪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Ⅳ.对于投产、大修改造等关键施工必须要有领导干部和现场安全监督 进行严格把关。
SUCCESS
THANK YOU
2019/4/24
提纲
案例一 塔里木塔中井喷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二 西南“1.20”爆炸着火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三 长庆“3.30”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四 大庆“2.20”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一 塔里木塔中823井井喷事故案例分析
(3)管理原因: Ⅰ.甲方现场监督人员在夜间进行换装井口高风险作业时,没有到达现
场。 Ⅱ.乙方没有按照规定,在进行换装井口高风险作业时,通知甲方监督
和技术部人员。 Ⅲ.现场没有制定硫化氢安全防护和应急措施,没有配备检测仪和呼吸
器,在井喷时人员被迫逃离。 Ⅳ.60130钻井队的技术人员现场经验严重缺乏,导致出现复杂情况后,
案例二 西南“1.20”爆炸着火事故案例分析
2、事故经过
石油钻井典型事故案例(钻井培训)

第二部分 近几年钻井作业系统 有关的典型事故案例
一、中原油田物体打击死亡事故
事故经过
2001年2月14日18时30分,中原石油 勘探局井下作业五处技术员夏韩峰等3 人在文95-94井作业。在拆卸井口软管 时,管内余压将软管甩起,夏的头部 被击中,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
作业无章可循,拆卸软管时没有先 泄压。
四、3291队奚х 真1井触电死亡事故
事故经过
1989年8月16日6时45分,3291队钻井三 班接班后发现潜水泵不上水,约6时司钻奚х 和付司钻陈х 去换新领到的潜水泵,因电缆 线到2#泥浆罐闸刀盒长度不够,井场没有更 长的电源线,就自己擅自加长电源线,并用 旧的黑胶布代替包扎接头,拉线过程中接头 处在水中浸泡过,接好后将接头处放在小土 埂中间,奚х 在跳过1.4m的水沟时滑倒,扒 在电缆接头处,触电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
1、二层操作台前、后台绞链支座的耳板 采用A3热轧钢板强度不够适应低周、大应力 载荷下的工况要求,留下了事故隐患。 2、二层操作台前、后台绞链支座的耳板 制作工艺粗糙,整块耳板用手工气割而成, 从而诱发了疲劳裂纹。 3、二层操作台前、后台绞链支座的耳板 结构设计不合理。 4、操作台前、后台绞链支座采用单耳板 结构不合理。 5、二层台前台无任何防坠落保险装置。
3、管理原因
一是钻井处生产管理部现场调度陈 х 作为现场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没 有对现场的安全生产情况做出正确分 析、判断,组织、协调,指挥吊车出 井场工作不到位。拖拉机、推土机移 位到靠近井场出口处后,对拖拉机、 推土机进一步拖拉吊车出井场的作业 没有进行具体指挥,也未明确其他人 具体指挥。
二是搬运班班长段х 对本班作业人 员的管理不到位,人员分工不明确, 与其他作业人员配合协作不到位。 三是钻井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到 位,放松了对生产辅助单位的安全管 理,致使钻井处管具公司、钻井处钻 前公司机械化施工队对“三违”现象 查处力度不够,没有有效地消除施工 现场职工的违章行为。
中国石油七起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井喷事故案例分析
二、事故经过
该井进行裸眼试油射孔后,坐 封隔器不成功,油、套管相互连 通,压力上升。决定进行压井, 压井之后静止观察时,套压回升。 再次压井后10分钟拆井口采油树。
当吊开采油树约2分钟左右,井 口有轻微外溢。于是抢接油管变
扣接头及旋塞,此时泥浆喷出高 度已达2m左右,抢接失败。试油 监督到现场后指挥重新抢装采油 树,再次失败,这时井口泥浆已 喷出钻台面以上,最终导致井喷 失控。
井喷事故案例分析
应汲取的教训:
施工前必须将变扣接头与钻杆旋塞连接好。 起管柱前,必须要压稳地层。 起管柱过程中,必须要按规定灌满压井液。 拆装井口前,必须要按规定时间静止观察。 拆装井口过程中,必须快速连续作业。 在“三高”地区作业,必须制定安全防护措 施和应急预案,配备气体检测仪和正压呼吸器。
被拖倒的大罐
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三、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计量罐内因射 孔、高能气体压 裂产生的高浓度 CO气体,造成 违章进入计量罐 内的三人中毒死 亡。
由此进入大罐
大量CO气 体
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2、 间接原因
罐内管线连接由壬丢失,人员进入罐内进行捆绑作 业。 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未经许可,在没有对 罐内的气体进行检测的情况下,擅自进入罐内进行作 业。 现场没有配备气体检测仪和
第6套脱水脱烃装置
火灾爆炸事故分析
二 、事故经过
2019年6月3日, 克拉2中央处理厂爆炸示意图
该 厂 组 织 投 运 第 六 损毁点
凝析 油罐
脱水脱 烃装置 。10 时 50 分 对 装 置 区 开 爆炸点
始进气建压,运行
正常。15时10分,
首站 装置
某油田钻井工程公司物体打击事故案例分析

某油田钻井工程公司物体打击事故案例分析2004年9月17日22时59分左右,某油田钻井工程公司第二钻井公司50648钻井队在进行下套管作业中,发生一起物体打击事故,造成1人死亡。
一、事故经过2004年钻井工程公司通过议标的方式获取某油田公司官69-46井的施工权,官69-46井位于河北省沧县王官屯乡何官屯村东。
承钻该井的50648队于7月22日搬迁,7月28日开钻。
该井于9月10日完钻,完钻井深3368米,2004年9月17日10时30分起钻完,之后作下套管准备工作,至13时15分开始下油层套管(?139.7mm)作业。
下套管前由对队长谢某主持召开了特殊作业安全会,并对班组人员进行了分工,即当班人员分成两组,由司钻孙某和副司钻李某各带一组,大班、队部人员插入到两个小组当中,轮流下套管。
司钻一组由孙某操作刹把,副司钻一组由副队长董某操作刹把。
当副司钻一组下套管作业进行到22时35分左右时,开始向套管内灌泥浆(套管下深1859.04m,入井套管189根)。
这时,副队长葛某、技术员刘某、司钻孙某、大班司钻赵某等6人上钻台接替副司钻一组人员。
副司钻李某走到钻台前端左侧小绞车处与操作小绞车的钻台大班赵某闲聊了几句,便走下钻台。
此时,已灌满泥浆,时间在22时50分左右,钻台人员继续下套管作业,由司钻孙某操作刹把,技术员刘某和井架工张某负责井口操作,副队长葛某和钻工康某负责卸护丝和小鼠洞操作。
在游车将第190根套管提出小鼠洞后,赵某操作小绞车将第191根套管放入小鼠洞内。
此时因游车摆动较大,井口操作人员感觉第190根套管越来越倾斜,这时就听到有人喊了一声“吊卡开了”,葛某急忙抬头看,发现第190根套管向钻台坡道口方向倒下,随即喊了一声“快跑”,井口操作人员马上向钻台两侧躲开。
第190根套管在倾倒的过程中,先砸在左侧钻台盒的钻杆立柱上,又砸在坡道左边防护链桩的左侧,在侧向力和惯性力的作用下套管改变了下落方向,以左侧防护链桩和钻台护栏端面为支点,迅速滑向钻台左侧的梯子,在向前滑落的过程中,套管的前端冲击到梯子的外侧挡板,在梯子挡板的作用下,套管又改变方向,顺着钻台梯子向下滑落,直至套管的母扣戳在地面。
青海油田7.11高空坠落事故案例2

三、事故原因分析
中国石油
而现场3#铁塔实 际仅有三组拉线安 装在塔基的外角一 侧1800范围内固 定,缺少1组内角 拉线固定;如图所 示:
三、事故原因分析
中国石油
所以,3#铁塔靠三组拉线与5#门型水 泥杆架的避雷线以及与2#直角锥形铁 塔之间的避雷线、导线保持平衡,当3 #铁塔与5#门型水泥杆架的避雷线拆 除断开瞬间,就造成3#铁塔失去平衡 倾倒落地。这是导致此起事故发生的直 接原因。
汇报结束
中国石油
谢谢各位领导!
一、事故经过
中国石油
陈伟携带工具及保险带到达3#铁塔检查拉线后, 在现场监护人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随即登塔,当登 到3#铁塔一半时,张庆华到达3#铁塔处进行监护 陈伟登到塔顶系好保险带即开始作业,在拆除断 开3#铁塔避雷线的瞬间,铁塔失去平衡倾倒落地, 陈伟随铁塔一起坠落至地面 其他同事见状迅速跑到倾倒落地铁塔前,用电工 刀割开陈伟所系的保险带,对陈伟进行抢救并用 车辆送往油田花土沟职工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中国石油
华北油田公司“安全经验分享”活动
宣讲报告
2009年2月
(案例分析之2:青海油田公司“7.11”高处坠落事故案例)
前
中国石油
言
2008年,青海油田公司供水供电公司花土沟 35KV线路出线改造项目,主要是将原老六仟
电站的35KV馈出线改由新六仟和燃机电站馈
出,待电力负荷调整到位后停用原老六仟电
四、事故责任认定及处理
中国石油
供电车间主任、教导员李某,作为施工现场总负责人,作业
前制定的《施工作业计划书》不具体,施工组织、安排及协调 不到位,对现场作业风险识别要求不严,重视程度不够,只做 了一般性安全要求。对此起事故的发生负直接领导责任,给予 撒职处分,并扣减年度业绩兑现奖金。 供水供电公司分管生产并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经理、安全 总监薛某,对此起事故负主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并扣减年度业绩兑现奖金; 供水供电公司经理李某、党委书记付某,作为公司安全生产 第一责任人,对此起事故负重要领导责任。分别给予行政记过 处分,并扣减年度业绩兑现奖金。
大庆油田9.4事故案例

中国石油
六、“9.4”事故对我们的启示
二是,要严格动火、吊装、有限空间等特种作业 的现场监督。加强对重点项目和外埠作业项目的 派驻监督,通过科学制定监督工作方案,合理分 配资源,加大对高风险作业项目的巡检力度,降 低安全风险。按照“不安全就不建设”,“不安 全就不投产”的原则,注重施工过程中突发事件 或作业环境改变等情况的应急应对,发现任何不 满足安全施工条件立即停止施工,重新进行风险 评估,重新制定落实风险削减措施。
2008年,该公司第三工程处承担了大庆采油二厂 新南II-2含油污水处理站改造工程施工任务,新 南II-2含油污水处理站改造工程,是大庆油田公 司采油二厂2007年建设工程项目,主要工程量为 新增外输泵、升压泵、改造700m3回收水罐工艺 管线等。其中,改造700m3回收水罐罐间阀室内 工艺管线主要工作量包括: 1、将1#、2#两罐φ219mm排泥管在阀门外侧切 头后用φ219mm管线连接; 2、用φ219mm管线通过弯头与φ630mm回收水罐 溢流管相连(A10动火点),施工连头共 计11道焊口。
往复锯将溢流管汇管上方切割开一个50×50cm的天
窗,采取黄油拌黄土的方法,将开口处两侧的管线
内分别打上防火墙,以阻止动火点与回收水罐之间
的空气连通。9月3日,施工单位第三工程处办理了
二级动火报告。
中国石油
2008年9月4日6时,建设单位相关专业部门和 人员对现场进行检查核实,确定相关流程已经倒完, 消防车和相应的措施、人员已经全部落实到位。上 午9时,在接到建设单位的施工命令后,建设集团 安装公司第三工程处开始组织施工在封堵完成后要 进行焊接作业之前,以及天窗焊口打底焊缝还差 5cm就要完成的时候,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有关人 员两次对焊缝缝隙处进行可燃气体浓度检测, 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
青海油田闪爆事故案例分析

压缩机在保持少量进气的情况下运行约8分钟后,2#压 缩机主要运行参数出现异常:三级排出压力0.9MPa(正常 0.3MPa)、温度117℃(正常90℃),二级排出压力2.9 MPa,
安全阀起跳(正常不大于2.0MPa),温度仍有继续上升趋势。 张海科检查发现换热器百叶窗未完全打开,进行相应的处理 后返回压缩机房。16时45分,张海科在机房内听到爆炸声, 立即按下了紧急停车按钮后迅速跑到现场,发现陈刚仰面躺 在地上,已经死亡(经分析,陈刚在梯子上检查封头泄漏情 况)。
后管束箱
压缩机 换热器
机组主要技术参数 进气压力Mpa(G):0.2-0.3 排气压力 Mpa(G):5.0 进气温度 ℃:30 排气温度 ℃:≤50 排量 ×104Nm3/d: 8.18-11.42 发动机功率 KW:652 转速 rpm:1000
二、事故经过
2011年12月31日11时,冷湖油田管理处南八仙试采作业 区 2# 压 缩 机 三 级 排 气 压 力 升 高 至 5.76MPa ( 报 警 高 限 值 5.8MPa),同时出现三级换热器后管束箱封头渗漏(水)现 象。作业区组织停机并拆下1只三级换热器后管束箱封头丝堵 进行检查,发现存在冰堵现象,拆除其余丝堵进行解堵作业, 至2012年1月1日16时20分左右完成。进行空气置换并经启动 前检查后,进行闭路(小)循环。第一次启机,因注油器断 流(润滑油中断)自动停机。经排除故障,再次启动压缩机 进行闭路(小)循环。
经分析,三级换热器后 管束箱发生爆炸后,炸飞的 管束箱挡板击中正在检查的 陈刚头部,造成陈刚死亡。 死者:陈刚,男,40岁 1990年参加工作,现岗位为 天然气压缩机岗,操作证号
TS6CQES06587。死亡时仰
面躺在爆炸点15.9 方位 6.05m处,脚朝正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田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姓名:翟艳艳学号:2010444696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关键是要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
安全生产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前提、基础和保障。
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
要把安全生产纳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总体战略布局,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安全发展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安全生产控制指标。
关键词:油田安全事故原因解决措施
1.1事故地震勘探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简介
1988年10月30日早晨,某物探公司268地震队,民工余某从充电房领取两块充好电的爆炸机电池放在1015号汽车的驾驶室内(其中一块电源接头无安全盖),接着又带到炸药、雷管库领取炸药876kg,电雷管216发。
将炸药全部装在车厢内,散雷管放进帆布工具包带入驾驶室。
驾驶室内右边为民工余某、左边为司机吴某、中间为爆炸工张某,车箱上面坐有15名施工人员。
当汽车行至距离县城关6km处,由于汽车颠簸,致使雷管脚线接触到座位下的爆炸机电极,导致216发雷管全部爆炸,当场将余某炸死,将吴某、张某两人炸伤。
1.2原因分析:
①违反爆炸物品运输规定,未将雷管放入专用的雷管箱内;
②违反雷管不准与电池和炸药、人混装运输的规定。
1.3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
测量员在登高或经过河流、沟渠、陡坡等危险地段时,测量工作应在监护下进行;钻机在搬运途中,应先装大件,后装小件,要摆放整齐,固定牢靠,防止坐在钻机平台上的人员受伤;钻机起升、下放时,前后及井架和平台上不准站人,非操作人员退出5米以外;钻机运转期间严禁离人,不得保养运转部分;爆炸人员除认真执行自己的任务外,不得乱岗操作;要加强对临时工、民工的管理,不得乱跑,乱动仪器或工具;放线人员在作业中要阻止闲杂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工作间歇不能躺在车下或庄稼地里、草丛中或其他地方,以防被汽车撞伤。
二、钻井生产安全事故分析
2.1 事故简介
1996年12月22日10:00钻至井深4303米准备接单根,因井下掉块多,故循环至11:00方上提钻具,当提至4301米时悬重由原悬重145吨上升至155吨,随即下放至100吨、80吨、60吨无效,后逐渐上提145吨、160吨、170吨、180-260吨均下压至60吨反复活动无效,转动转盘蹩也无效,至12:00钻具卡死,上击器工作,下击器失灵。
2.2 原因分析
现场分析认为是掉块卡钻;因为在井段4099-4126米出现27米火成岩,与岩灰胶结处很破碎,此处取芯一筒,刚刚钻过该段时曾划眼多次,现返出的掉块中有灰岩也有火成岩。
2.3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
1.对卡钻的原因分析要正确的.
2.对掉块卡钻在活动钻具时,要以下压为主.
3.在泡解卡剂时要对症下药.
4.在钻塞过程中对套管附件处理的不够彻底,导致硬卡。
5.对于硬卡,处理起来的难度非常大,完井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往往都是大事故,严重的可能导致一口井的报废,尤其对于总包井来说,更应该注意。
三、采油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1984年12月10日11时44分,某石油管理局采油三场发生油气爆炸事故、死亡7人,直接经济损失5.19万元。
当日上午,该场油泵房1、2、4、6号泵照常运行,当班两名工人坚守岗位。
大约在11时42分,化验工谭某跑到会议室(距油泵房40米远)喊叫“油泵房出事了,快去。
”正在午休的4人闻讯后立即向泵房跑去。
大约过了二、三分钟,油泵房突然爆炸起火,将6名工人当场炸死,另一名工人受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油站泵房全部摧毁,机水、汽油泵10台全被烧毁,还造成174口油井和9座中转计量泵站不同程度地中断生产,影响原油产量4930吨。
2.2 原因分析
1.这起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大量油气在油压作用下自球型扫线阀门的阀体裂纹喷出,在短时间内形成达到爆炸极限的爆炸混合物,通明火而爆炸。
2.明火火源的问题,经调查分析有3种可能性:
①电气火花。
油站泵房属于一级防火防爆单位,但泵房内电器除启动开关是防爆型外,电机、磁力开关(交流接触器)都是非防爆型,当泵房有大量油、气,电器设备产生电弧,引爆混合物。
.
②金属撞击火花。
扫线阀阀芯在系统中油区作用下(有17—21公斤压力),阀芯从有裂纹的阀体内飞出,撞击到泵体或金属管线上产生撞击火花。
③静电放电、扫线阀与输油管线之间没有安装静电泄漏设施。
3.3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
1.改进油站泵房的电气防爆措施,改进泵站建筑设计结构,使其符合Q—Z级危险场所对建筑物结构设计的要求,要有足够世压面积,以避免因爆炸事故造成的严重伤害。
2.设计、施工、验收要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在整个输油系统的管线和机泵部件之间,要采取有效的防静电措施,在所有油泵房、液化气罐库、加油站等易燃易爆场所配备可燃气体报警器。
并派专人负责。
五、结论
从2000年到2006年12月底,无论是事故次数,还是事故经济损失,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率基本上已降为零,这一成绩反映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
广大职工珍惜生命,追求健康文明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已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共识,安全生产责任制、教育培训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投入和隐患治理的力度逐年加大、同时,在管理方法上已逐步从经验型或事后型管理进入到理性的预防型管理阶段。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存在的种种问题:
1、生产现场不同程度的存在“三违”现象;
2、安全责任制在个别岗位落实不到位;
3、设备设施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的整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