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现场常见用电安全隐患图片1
漫画图解16种作业常见隐患,打印出来贴到现场!

漫画图解16种作业常见隐患,打印出来贴到现场!1车间吊运①吊钩无防滑落措施② 吊物不平衡③ 作业人员扶吊物④ 通道不良⑤ 捆束方式不当,改用两头捆束方式⑥ 吊物高度不足⑦ 无特种设备作业警示标志2易燃液体仓库① 危险品仓库缺少强制通风② 贮存场所无泄爆面积设计③ 缺少物料识别卡④ 危险品储存未分类⑤ 没有安全周知卡⑥ 缺少消防器材⑦ 地面有泄漏,未清除⑧ 无关人员进库,穿化纤衣服、高跟鞋⑨ 库内缺少防流淌措施⑩ 贮存桶没有墙距,行距不足3油漆喷涂① 油漆喷涂中,使用普通白炽灯,不防爆② 吸风管未引至有害气体散发点③ 空压机安放位置不当,易滑落入容器内④ 喷涂场所无易燃气体探测器⑤ 封闭场所内作用,洞口处缺少监护人⑥ 空压机无安全泄压装置⑦ 个体防护面具选用不当,应使用长管送风面罩⑧ 无可靠的作业上下疏散通道⑨ 送风管未引至作业人员上方⑩ 作业人员缺乏救生索,并引到局限空间外侧⑪作业人员建议穿防化服4手动工具使用① 手扶工件加工,方法不对,易倒塌② 手持砂轮打磨,作业人员未采取个体措施(眼镜、口罩)③ 移动电气无触电保安器④ 电源线从地上拖过来,未采用保护措施⑤ 砂轮片无防护⑥ 手持砂轮打磨机未见电源控制开关5危险品罐区作业① 液氨贮槽液位计为玻璃管,且无气、液相根部阀② 氨气排放管未引至吸收槽③ 氨与酸存放于同一围堰中④ 作业场所无冲淋器⑤ 未见有毒气体报警探头⑥ 硫酸储槽根部阀为单只⑦ 液氨操作阀门在防夜堰中⑧ 缺少危险品安全告知卡6电杆防腐作业① 油漆作业人员,未使用安全带② 梯子摆放不正确,斜靠在电杆上,应使用升降平台或脚手架③ 梯子脚无防滑措施,梯子上部未与电杆固定④ 作业人员作业方式不对,两手同时使用(一手提桶,一手刷漆),无法攀附⑤ 高处作业无人监护⑥ 从事油漆作业,未戴防毒面具或口罩⑦ 梯子下方的档距过宽7铆接作业① 作业人员站立于人字梯顶上作业,违规② 作业人员作业姿势不安全,一脚踏在螺杆上,一脚踏在梯子上③ 高处作业未系安全带④ 工具袋中的螺栓过长超过了工具袋口,易滑落⑤ 工件无斜撑8苯罐动火作业① 主管检修未与生产系统(有存物)隔绝② 检修割炬停用时,不能防在密闭容器内③ 氧、乙炔瓶使用时距离太近④ 氧、乙炔瓶未与贮存罐距离太近⑤ 登高梯未采取防滑措施⑥ 检修人员在现场吃食物⑦ 施工现场缺消防器材⑧ 与生产罐间无范火花飞溅措施⑨ 罐内无检测仪(有毒或易燃)⑩ 储槽围堰距离槽体距离不符合规范要求⑪未见施工罐内有强制通风设施⑫底部人孔未打开,不利疏散、通风9工件清洗作业① 在贮存有机溶剂的场所进行清洗作业② 使用溶剂清洗工具,未采取个体防护③ 场所照明灯不防爆④ 通风不畅⑤ 泄爆面积不够⑥ 作业场所(贮存场所)的门向内开启⑦ 物品堆放无墙距、灯距⑧ 无安全告知卡⑨ 作业场所无消防器材10燃气阀门泄漏① 作业人员安全带使用不当② 对使用中的阀门进行带压维修,违反规定③ 作业工具放置于管道上,未采取防落措施④ 使用中的工具随意放置于阀体上,随时可掉落⑤ 作业人员作业姿势不当⑥ 对散发有害气体的设备检修时未采取个体防毒措施⑦ 危险作业缺专人监护⑧ 管道未标明介质和流向11易燃液体储罐检修① 焊接人员高处作业没有安全措施② 上下贮罐的梯子摆放不规范,无防滑措施③ 现场缺少监护人④ 焊接中的贮槽出口阀门未断离或封盲⑤ 作业人员防护面具选用错误,缺防尘口罩⑥ 动火罐底部人孔未见打开,缺少空气对流⑦ 作业场所缺移动灭火器⑧ 缺少定期检测工具⑨ 焊接回路通过整个槽体,应与焊接点尽量靠近12金属加工作业① 电焊作业未采取遮挡屏护等防护措施② 电焊机二次把线端头太多,且绕在导电性钢管上③ 打磨、搬运人员在孤光照射下工作④ 电焊、打磨人员未采取个体防护措施⑤ 作业场所无畅通的搬运通道⑥ 作业场所无通风设施,窗户关闭⑦ 动火现场无灭火器⑧ 人员跪站在导电性钢板作业,易触电13输气管道检修① 在高处管道上作业,未系安全带② 气焊作业未戴防护眼镜③ 登高用梯搭接在正在割的管道上④ 维修用工具未保管好⑤ 氧、乙炔管未采用固定措施,防止自重拉脱⑥ 高处作业无专人监护⑦ 没有防火星肥家遮盖措施⑧ 作业地点没有消防设施14吊运钢瓶① 采用行车吊运钢瓶,违规② 使用中的钢瓶运输,不符合要求③吊钩无防滑落装置④ 吊物作业时,未取重心⑤ 钢瓶无标色、标志,安全附件不全⑥ 吊运中用手扶,易砸伤⑦ 地面地沟盖板未盖好,盖板有碎裂迹象⑧ 作业人员聊天,注意力不集中15塔器检查① 设备未标明名称、物料② 巡查人员在未辨识罐内物质时,未采取个体防毒措施③ 缺少监护人④ 平台的栏杆高度不足⑤ 缺少防坠落措施⑥ 没有可靠的上、下塔措施⑦ 横杆缺档与上、下构件的净间距过大⑧ 人孔打开处未设立警示标志或防止人员进入的锁具16叉车搬运① 直接站在平台上,向叉车装物,不安全② 搬运人员高处作业缺少防护③ 叉车停放在台阶上,无防滑措施④ 叉车驾驶员不在作业现场⑤ 平台无栏杆⑥ 货物堆放在平台边⑦ 作业人员上平台未见合适的登高器材来源:EHS之家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
作业现场常见用电安全隐患图片1

电焊机二次侧无防护罩。
8
电焊机防护罩处于非防护状态,电源线随意拖拉在操作层。
9
机器保护零线缺少
10
Ⅰ类手持电动工具没有进行保护接零,电源线为塑料线并有接头。
11
施工现场I类手持电动工具电源线为两芯线缺少保护接零线。
1存在破损情况
14
电焊工绝缘手套破损未及时更换
作业现场 常见用电安全隐患
0
电箱出线从箱门位置出,容易夹断电缆发生事故.
1
电源线进配电箱时漏接保护接零线,带电明露,电器之间距离偏小等。
2
流动配电箱内存在火线接线端子板,带电明露等。
3
配电箱内插座破损形成带电明露
4
违章从总空开下口接线
5
动力设备缺少保护接零、带电明露等。
6
总空开下口出现多余回路,一闸多机等。
15
存在带电明露现象
16
加工区布置不合理
17
电源线随意拖拉,接头处理过于简单。
18
铅丝绑扎电源线
19
违章接线
20
手持电动工具操作者未带绝缘手套
21
工人手持220V手把灯
22
配电箱内存放大量杂物,箱体无门,电器之间距离偏小,带电明露等。
23
配电箱附近堆积大量金属杂物,电缆缺少保护措施,缺少防触电标志、负责人等。
24
八大高危作业常见隐患附图集

常见隐患:未设 置保护开关或保 护开关不符合规 范要求
原因分析:操作 人员对安全用电 知识了解不足, 未按规定设置保 护开关
预防措施:加强 操作人员的安全 用电知识培训, 确保保护开关符 合规范要求
案例分析:某施 工现场因未设置 保护开关导致触 电事故的发生
未设置漏电保护器或漏电保护器不符合规范要求
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信息传递不畅,影响施工进度和安全。
建议建立统一的协调指挥机制,明确各方的职责和权限,加强沟通与协作,确保施工 安全顺利进行。
Part Seven
爆破作业
爆破器材存在缺陷或故障
炸药本身存在质量问题
爆破器材过期或老化
爆破器材保管不当,受潮 或损坏
爆破器材运输过程中发生 意外
爆破作业人员无证操作或操作不规范
隐患原因:乙炔瓶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由于颠簸、碰撞等原因,可能导致瓶体松动,进而引 发危险。
防范措施:在使用乙炔瓶前,应检查瓶体是否配备有防震圈,确保瓶体牢固可靠。同时,在运 输和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颠簸和碰撞。
应急处理:一旦发现乙炔瓶无防震圈或出现泄漏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联系专业人 员进行处置。
乙炔瓶无防倾倒措施
隐患描述:乙炔 瓶在使用过程中, 如果没有采取防 倾倒措施,容易 导致瓶体倾斜、 气体泄漏等危险
情况。
隐患危害:乙炔 瓶一旦发生倾倒, 不仅会损坏设备, 还可能引发火灾、 爆炸等严重事故, 对人员和财产安
全造成威胁。
防范措施:在使 用乙炔瓶时,必 须采取有效的防 倾倒措施,如使 用支架、固定瓶 体等,确保瓶体 稳定、不倾斜。
八大高危作业常见隐患 附图集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钻井作业现场常见安全风险及隐患图集

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缺乏安全培训和教育
操作不规范,违规操作
缺乏应急处理能力
忽视安全警示标识
应急救援措施不完善
现场应急救援预 案不健全,缺乏 针对性和可操作 性
应急救援人员培 训不足,缺乏专 业知识和技能
应急救援装备不 完善,缺乏必要 的救援设备和物 资
应急救援通信设 施不畅通,影响 救援指挥和协调
04
钻井作业现场安全风险及隐患图解
机械伤害图解
钻机设备运转时, 禁止靠近和触碰 运转部位
操作钻机时,必 须佩戴安全帽、 防护眼镜等防护 用品
钻机设备应定期 进行检查和维护 ,确保设备安全 可靠
钻机设备运转时 ,应保持安全距 离,避免发生意 外事故
高处坠落图解
定义:高处作 业人员不慎从 高处坠落的事
高处坠落
添加标题
风险描述:钻井作业现场中,由于安全措施不到位或操作失误等原因,可能导致人 员从高处坠落。
添加标题
预防措施:加强安全培训,确保员工熟悉安全规程;定期检查设备设施,确保其完 好有效;合理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网、防护栏等。
添加标题
应急处理:一旦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将伤员送往医院救 治;同时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钻井作业现场常见安全风险及隐患 图集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钻井作业现场常见安全风险
03
钻井作业现场常见安全隐患
04 钻 井 作 业 现 场 安 全 风 险 及 隐 患 图 解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钻井作业现场常见安全风险
机械伤害
安全隐患图册

安全隐患图册例1机械作业场1、吊钩缺少防脱钩;2、操纵开关悬空放置,未固定;3、控制开关与吊物距离太近,起吊时已刮碰;4、各种线管凌乱,现场物品未分类放置;5、吊装作业区域内有物品放置;6、起重作业停放处没有设置隔离防护栏;7、图中作业现场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8、吊钩使用完毕应放置在规定区间,不应放置在作业场所内;9、现场放置的竹梯不牢固,且该作业场所内不适合使用竹梯。
例2危险品生产场所1、转动设备的电机皮带无防护罩;2、作业人员未佩戴安全帽,着装不符合要求;3、配电箱电线裸露易爆炸;4、作业员工坐在物料桶上,不符合职业卫生要求;5、蓝色物料桶无标识、乱堆放;6、图中作业现场没有任何消防措施;7、作业现场没有任何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标志和操作规程应张贴于墙面显眼处;8、现场6S管理较差,电机周围有油污,易发生火灾;9、水杯不能放在电气操作柜上。
例3危险化学品堆放1、氧气瓶、乙炔瓶未用专用小专车搬运;2、氧气瓶、乙炔瓶同车混放,间距不足,而且未用非燃隔板隔开;3、气瓶搬运捆绑不牢,未设置防滑、防碰措施;4、气瓶没有防震圈,没有瓶帽;5、推车无防滑、防倾倒措施,无人看护;6、图片中堆场处未设置周知卡,无相应的防火、防爆警示标志;7、危化品包装上没有加贴安全标识;8、危化品堆放处没有设置适量的干粉灭火器;9、液态危化品堆场处没有设置防液体流畅的围堤和斜坡;10、危化品堆场处没有设置警戒隔离围栏,没有划定对方区域;11、气瓶在运输时候应该拆除气管。
例4易燃易爆化学品厂房部分区域1、临时用电的电缆裸露,而且有部分电缆被压在物料桶下方,未架空或使用套管;2、物料桶上没有张贴安全警示标志;3、插入物料桶内的油管随意套接,没有采用关卡抱紧;4、抽送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塑料管不是防静电塑料管,没有采用相应的静电导除措施;5、现场无人看护;6、现场缺少防止碰撞之类的安全警示标志。
例5危险化工企业动火作业现场1、作业人员的安全帽没有系紧帽带;2、作业人员没有佩戴安全带;3、动火作业下方没有设置安全隔离,容易造成火星飞溅;4、手脚板没有固定措施,搭设简单,中间有空隙;5、作业平台支撑全部集中在两根水平槽钢上,间距较大,应再有垂直支撑,平衡力量;6、作业现场没有监护人;7、作业现场的气瓶管、电缆线、绳子等混放在一起;8、管道上没有流向标志;9、防护栏没有踢脚板;10、图中作业现场没有消防设施。
500张施工隐患、违章图集(261页)

气瓶暴晒,氧气乙炔瓶间距太近,存放 数量过多,无防护帽
×
×
×
×
气瓶放置未配戴好瓶帽
气瓶存放不当
气瓶存放不当
电缆线沿乙炔气瓶临时储存间房顶敷设
气瓶存放不当,且无防护帽、防撞圈
气瓶运输方式不当
氧气、乙炔气瓶混装储存
乙炔瓶无固定、无胶圈、无安全帽
使用电焊作为割炬使用
氧气和乙炔带子混用
焊接回路的电缆外皮破损、有接头
窑井洞口未设盖板及警戒标志
窨井缺盖板,无警戒隔离和警示标志
窨井盖板已掀开,无警戒隔离和警示标志
零散物放置在钢结构上
1米5以上孔洞未设置安全网及挡脚板
高处作业物件随处堆放未固定
易燃易爆物品未分类存放
材料设备堆场有积水
焊接作业为佩戴防护眼镜或面屏
未使用防护面屏
喷涂作业未使用防护眼镜和口罩
焊接作业为佩戴防护眼镜或面屏
施工人员作业时未佩戴安全帽
打磨作业未戴防护眼镜
未戴防护眼镜 在转动的无齿剧片上直接研磨物件
焊接未戴绝缘手套
切割作业未戴安全帽、未戴防护面罩
开挖作业人员太近未戴防护镜
未不戴安全帽
操作机床、电钻等转动设备时带手套
高处有未绑扎固定的脚手板
不合格的脚手架、危险的吊装
作业平台无护栏
不合格的脚手架
脚手板未铺满,探头板超长
满堂脚手架未设扫地杆
脚手架连墙件设置不足
移动脚手架无护栏
简易脚手架,场面未处理,无横杆
脚手架跨度大,不符合规定要求
使用木条当作业跳板,且未绑扎
吊脚手两端未封闭,且吊杆未加止滑扣件
作业层未设双道栏杆
电源箱未闭锁
带电移动电焊机
现场安全隐患看图找错(63页)

抛物 31
安全带
30
护 32
栏
33
安全网
监护人
29
高处作业:
梯子使用的相关要求
I、直梯和延伸梯应伸出搭接点1米; II、直梯或延伸梯的立梯坡度以60-70度为宜。梯脚应有防滑套,并放置牢固、
水平,尤其是在地面较滑情况下; III、在梯子上工作且双手离梯、双脚距地面高度超过2米时,应系安全带; IV、在容易滑偏的构件上靠梯时,梯子上端应用绳绑在上方牢固构件上,如果
61、气瓶瓶身无检测、提示、危险品等标识 62、气瓶放置点不正确(放在了通道 尽头并且是转弯的地方,容易被撞倒) 63、气瓶放置点无危险品安全标识 64、气瓶放置点无消防器材 65、气瓶放置区域未划警示线 66、窗台上放置物品易掉落 67、临时电源线未按规范架设 68、临时电源线随意穿过通道、 无保护措施 69、登高作业人员无登高工具或登高途径 70、跳板架设不牢靠
37
移至隔离区域
38
40
41
42
36 39
临时用电:
43、移动工具、手持工具等用电设备应有各自的电源开关, 必须实行“一机一闸”制,严禁用同一开关电器直接控制 二台或二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44、在必须横跨道路或有重物挤压危险的路段,需将相应线 路穿硬管保护,硬管必须固定;当位于交通繁忙区域或重 型设备经过的区域时,应用混凝土件对其进行保护,并设 置安全警示标志;
71、登高作业人员安全带穿戴不规范 72、登高作业人员未穿防滑软底鞋 73、登高作业人员未穿工作服(穿短裤) 74、登高作业人员安全帽带子未系上 75、瓦材堆放不安全(易坠落) 76、登高作业临边无防护装置 77、登高作业现场无人监护 78、作业现场无紧急疏散标识 79、作业现场无逃生门标识 80、现场人员站立于正对门的位置(开门时容易被撞到)
100张安全隐患图片及隐患描述

1/51100张安全隐患图片及隐患描述序号隐患图片图片简述隐患描述1.机械作业场所 1.吊钩上缺少防脱钩;2.操纵开关悬空放置;没有固定;3.控制开关且与吊物距离太近,在起吊时易刮碰。
3.现场电缆线等各种线管凌乱;现场物品未分类、分区放置;4.有物品放置在吊装作业区内;5.起重机械停放处应设置护栏隔离,防止人员在下方走动;6.图中现场缺少各种安全警示标志;和现场操作说明~7.吊钩使用完成后应停放在规定的区间,不应停放在工作场地内8.现场放置竹梯是不合理的且不牢固。
2.危险品生产场所1.转动设备电机皮带无防护罩;不符合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标准;2.作业人员未佩带安全帽;作业人员衣着不符合安全要求,需纯棉衣服,不能穿短裤。
3.危险化学品生产场所配电箱及电线裸露不防爆;;4.职工坐在物料桶上,不符合GBZ1-2010有关职业卫生要求;5.物料桶蓝色桶无标识,乱堆放,不符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6.现场未发现任何消防设施;7.现场无警示标示和安全操作规程(应贴墙上);8.现场6S 管理很差,电机周围有油污,易发生火灾;9.水杯不应放在电气操作柜上;2/51序号隐患图片图片简述隐患描述3.临时危险化学品堆场,气瓶分别为氧气瓶、乙炔气瓶1.氧气瓶、乙炔瓶未采用专用小车搬运,同车混放,间距不足,且未用非燃隔板隔开;氧气瓶、乙炔瓶同车混放时捆绑不牢靠,不能有效的防滑、碰;2.氧气瓶、乙炔瓶上没有防震圈、没有瓶帽;3.推车无防滑动、防倾倒措施,且无人员看护;4.堆场处未装设周知卡,也没有相应的防火、防爆等安全警示标识;5.危化品包装上没有加贴或拴挂安全标签;6.危化品堆场处没有配备适量的干粉灭火器(图外边上设有室外消火栓);7.液相危化品堆场处没有设置防液体流畅的围堤或斜坡;8.危化品堆场没有设置警戒隔离用的围栏,没有划定堆放区;9.气瓶在运输的时候气管应该拆除。
4.易燃易爆性危险化学品生产厂房内的局部 1.临时用电电缆裸露,还有一段压在物料桶下,且未架空或套管使用;2.物料桶上没有黏贴安全标签;3.插入物料桶内的的抽料管随意套接,没有采用关卡抱紧;4.抽送易燃易爆性危化品的塑料管线不是防静电塑料管,也没有采用相应的静电导除措施;5.现场操作人员擅离职守,无人看护;6.现场缺少一些防止碰撞之类的警示牌和标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0
电箱出线从箱门位置出,容易夹断电缆发生事故.
..
1
电源线进配电箱时漏接保护接零线,带电明露,电器之间距离偏小等。
..
2
流动配电箱内存在火线接线端子板,带电明露等。
..
3
配电箱内插座破损形成带电明露
..
4
违章从总空开下口接线
..
5
动力设备缺少保护接零、带电明露等。
..13Βιβλιοθήκη 电缆插头附近存在破损情况..
14
电焊工绝缘手套破损未及时更换
..
15
存在带电明露现象
..
16
加工区布置不合理
..
17
电源线随意拖拉,接头处理过于简单。
..
18
铅丝绑扎电源线
..
19
违章接线
..
20
手持电动工具操作者未带绝缘手套
..
21
工人手持220V手把灯
..
22
配电箱内存放大量杂物,箱体无门,电器之间距离偏小,带电明露等。
..
6
总空开下口出现多余回路,一闸多机等。
..
7
电焊机二次侧无防护罩。
..
8
电焊机防护罩处于非防护状态,电源线随意拖拉在操作层。
..
9
机器保护零线缺少
..
10
Ⅰ类手持电动工具没有进行保护接零,电源线为塑料线并有接头。
..
11
施工现场I类手持电动工具电源线为两芯线缺少保护接零线。
..
12
焊把线破损
..
23
配电箱附近堆积大量金属杂物,电缆缺少保护措施,缺少防触电标志、负责人等。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