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比较与网状Meta分析
Meta分析系列之十五:Meta分析的进展与思考

•循证理论与实践 •Meta分析系列之十五:Meta分析的进展与思考曾宪涛,田国祥,张超,魏万林【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4-4055(2013)06-0561-03自Karl Pearson于1904年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将不同研究的相关系数进行合并以来[1,2],Meta分析方法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应用,特别是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Meta 分析已成为循证决策的良好依据[3]。
Meta分析的结果为循证决策提供了重要证据,Meta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学也随着需求而不断发展。
1 Meta分析相关术语与Meta分析相关的英文术语有多个,其中文翻译也有多个(表1)。
随着对Meta分析本质理解的不断深入,现中文建议使用“Meta分析”,英文为“meta-analysis”。
其中,Meta人种学分析(meta-ethnography)与Meta整合(meta-synthesis)用于质性研究,在医学领域中的护理学科中常用[4]。
2 Meta分析的类型Meta分析从开始的合并P值至今,根据实践需求及统计学方法的突破,已经有了多种类型[2]。
从统计学派来讲,有基于经典统计学派的Meta分析方法和基于贝叶斯统计学派的Meta分析方法[5]。
在此阐述的Meta分析的类型不按统计学派来划分,可将其划分为表2所示类型。
3 Meta分析的方法每一种类型的出现,都离不开相应的方法学支持。
除了传统Meta分析[2]之外,当前还存在的Meta分析方法有:①间接证据比较的Meta分析[2,6];②合并了直接与间接证据比较的网状Meta分析[2,6];③IPD(individual patient data)的Meta分析[2];④前瞻性Meta分析(prospective meta-analysis,PMA)[2];表1 Meta分析的术语及其中文翻译(非左右一一对应关系)英文中文meta-analysis Meta分析meta analysis 荟萃分析pooling analysis 元分析pooled analysisMeta-分析meta-analytic review 统分/集成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 定量分析/评价meta-synthesis 梅塔分析meta-ethnographyMeta人种学Meta整合表2 Meta分析的类型分类基点Meta分析类型数据类型二分类数据、有序数据、连续型数据、效应量(或其对数)及其CI/SE/Variance、P值、相关系数数据来源个体患者资料、处理数据证据比较方式直接比较、间接比较、网状研究目的诊断、筛查、治疗、病因、预后、不良反应研究领域临床、基础(动物实验、基因遗传研究及细胞研究)、卫生经济学、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类型随机对照试验(包括比较诊断)、非随机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队列、病例-对照、横断面)、其他特殊类型的设计与人体关系在体研究、体外研究⑤序贯Meta分析(sequential meta-analysis)或试验序贯分析(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TSA)[7-10]。
间接比较与网状Meta分析

A
5
调整间接比较的计算方法
多采用相对比(OR,RR,HR) 先计算各组分析结果ORa/c和ORb/c,再计算
ORa/c除以ORb/c就可以得出A和B的间接比 较的ORA-B 。统计上习惯先取对数后相减 对于二分类变量,效应采用LogOR或LogRR 表示,对于连续型变量,效应采用均数来表 示,对于时间序列变量,效应采用LogHR表 示
过度刺激率和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7分率。
A
22
入选标准
(1)引产方法为以上7种引产方法任意两者或多 者用于妊娠晚期引产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的RCT;
(2)任一组的样本量≥100例;
(3)有可行的效果及安全性的数据;
(4)孕妇引产孕周>36周且<42周;
(5)孕妇Bishop宫颈成熟度评分<6分;
根据耐受性来选择最佳治疗药物的累积可能性分别为:艾司西酞 普兰(27.6%)、舍曲林(21.3%)、安非他酮(19.3%)、西酞普兰 (18.7%)、米那普仑(7.1%),米氮平(4.4%)、氟西汀(3.4%)、文拉 法辛(0.9%)、度洛西汀(0.7%)、氟伏沙明(0.4%)、帕罗西汀(0.2) 、瑞波西汀(0.1%)。
A
8
网状Meta分析
是指将传统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同时合并起来 进行Meta分析,构成了一个网的形状,其主 要功用是对处于同一个证据体的所有干预措施 同时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序。
A
9
基本假设
同质性假设: 相似性假设: 一致性假设: (用于直接与间接证据的合并)
A
10
合并直接和间接比较的方法
经典的频率学方法
间接比较和网状Meta分析
A
1
最常见几大类型的Meta分析

最常见几大类型的Meta分析系统综述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分析方法:用统计学方法对资料的定量综合即Meta分析(Meta analysis);有些资料不适合Meta分析时,可以进行定性综合。
Meta分析有很多种类型,常见的几种如下:1、常规Meta分析这种Meta分析以合并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的效应量为主。
这类Meta分析的方法最成熟,发文量也最多。
举例:钠-葡萄糖协同转运体2(SGLT-2)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结局的影响。
From: Wu JH,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6;4:411-9.2、个体数据Meta分析个体数据Meta分析被称为系统综述的金标准。
它不是利用已经发表的研究结果的总结数据进行Meta分析,而是从原始研究的作者处获取每个研究对象的原始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Meta分析。
然而此类文章非一般研究者可以完成,适合于学科带头人领衔操作。
举例:BMI和全死因死亡的关系。
From: Global BMI Mortality Collaboration. Lancet. 2016;388:776-86.3、单组率的Meta分析Meta分析还可以对单组率进行合并。
这类Meta分析的结局指标多为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检出率、知晓率、感染率等,原始研究多为横断面研究。
对单组率的Meta分析而言,难点在于控制异质性。
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分析是处理异质性的重要方法。
举例:在残疾儿童中,有多大比例的人遭受过性暴力?From:Jones L, et al. Lancet 2012;380:899-907.4、诊断试验Meta分析评价某项措施对疾病的诊断价值,主要评价灵敏度、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等。
举例:选择性结直肠手术的患者中,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早期腹腔感染的诊断价值。
From: Cousin F, et al. Ann Surg. 2016;264:252-6.5、累积Meta分析累积Meta分析是将各个纳入的研究按照一定的次序(如发表时间、样本量、研究质量评分等),序贯地添加到一起,进行多次的Meta分析。
Meta分析系列之六:间接比较及网状Meta分析

Meta分析系列之六:间接比较及网状Meta分析
曾宪涛;曹世义;孙凤;田国祥
【期刊名称】《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2(4)5
【摘要】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会碰到没有直接比较的证据或者需要从众多干预措施中选择对患者最佳措施的情况,此时,研究者往往会从随机对照试验(RCT)中寻找间接证据,这就形成了间接比较的Meta分析或多种干预措施比较的Meta分析(网状Meta分析)[1]。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软件、相关问题、争议及实例剖析等方面对间接比较及网状Meta分析做一个简介。
【总页数】4页(P399-402)
【作者】曾宪涛;曹世义;孙凤;田国祥
【作者单位】442000,十堰,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口腔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军区总医院第二门诊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生存资料的二次研究系列之七:R软件gemtc程序包实现生存数据网状Meta 分析 [J], 刘小平;孟详喻;尹晓红;李胜;翁鸿;曾宪涛
2.生存资料的二次研究系列之八:使用R软件netmeta程序包实现生存资料的网
状Meta分析 [J], 刘小平;黄静宇;李胜;翁鸿;孟详喻;曾宪涛
3.腋臭不同治疗措施复发率比较的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J], 洪旭东;金剑;沈盛县;吴近芳;丁寅佳;周媛媛;张旭东;陆海山
4.比较不同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对院外心跳骤停患者复苏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J], 尹新博;黄也
5.比较不同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对院外心跳骤停患者复苏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J], 尹新博;黄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图说meta三:meta分析的类型

图说meta三:meta分析的类型证据是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 Medcine,EBM) 的核心,基于随机对照试验( RCT) 的系统评价/Meta 分析是当前公认的最高级别证据。
meta分析是指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定量综合的统计学方法。
近些年来,随着meta分析方法学的发展,其类型也多种多样,本文将对meta分析的类型作简单介绍。
定义:只提供一组人群的总人数和时间发生人数,多为患病率,检出率,知晓率,病死率,感染率。
一般基于的研究为横断面研究。
缺点:异质性很难控制方法:①加权计算: 即根据每个独立研究的样本量大小,给予不同的权重,对各独立样本的效应量率进行合并; ②直接等权相加: 即把各独立的结果事件直接等权相加,然后直接计算合并率,再用近似正态法计算其可信区间; ③调整后再等权相加: 即对各个独立研究资料的率进行调整后再行等权相加,计算出合并率的大小。
例如:Jones L, Bellis M A, Wood S,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of violence against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 The Lancet, 2012, 380(9845): 899-907.定义:即将多个研究的P值进行合并缺点:不同研究未能根据研究特点进行加权;无法获知事件的发生信息,故无法得出有任何临床意义的信息;无法分析两个结论相反的研究;无法进一步评价研究之间的差异。
一般不推荐。
方法:当纳入研究仅给出了P 值,且按照Cochrane 系统评价员手册给出计算方法也不能计算出需要的数据,且临床实践需要合并,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单纯对P 值进行合并。
定义:主要通过对多因素的效应量进行联合分析,主要评价研究间异质性的大小及来源,是亚组分析的一种扩大。
《2024年Meta分析系列之六_间接比较及网状分析》范文

《Meta分析系列之六_间接比较及网状分析》篇一Meta分析系列之六_间接比较及网状分析Meta分析系列之六:间接比较及网状分析一、引言随着科研领域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前瞻性实验已经难以满足越来越多的科研需求。
于是,通过文献检索和汇总信息进行的Meta分析成为重要的辅助手段。
Meta分析中除了直接的同质实验结果对比,还有一种常见的策略,即间接比较和网状分析。
本文旨在介绍如何高质量地进行间接比较及网状分析。
二、方法论1. 间接比较间接比较是通过综合多个独立研究的多个变量来估计研究效应,通过将各个研究的直接效应进行比较和转换,再进一步比较间接效应。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扩展到复杂的研究设计,并可以整合那些无法直接比较的异质性研究。
2. 网状分析网状分析是一种综合多种不同类型证据的统计方法,用于评估不同干预措施的相对效果。
它通过构建一个复杂的网络图来展示不同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使用贝叶斯模型或多元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三、间接比较与网状分析的应用本文以一个药物研究的Meta分析为例,通过将多篇药物干预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和对比,评估其效果。
我们采用间接比较和网状分析的方法,对不同药物干预的疗效进行综合评估。
首先,我们收集了多篇关于该药物研究的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筛选和评估。
然后,我们使用间接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研究中的药物剂量、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人群等因素进行综合比较,得出各研究的直接效应。
接下来,我们利用这些直接效应构建了一个复杂的网络图,进行网状分析。
在网状分析中,我们采用了贝叶斯模型来评估不同药物干预之间的相对效果。
四、结果与讨论通过综合分析和比较各研究的直接效应,我们得出了各种药物干预的相对效果排序。
在网状分析中,我们发现某些药物在特定情况下具有较好的疗效,而其他药物在另一些情况下可能更有效。
此外,我们还发现某些因素(如药物剂量、研究人群等)对药物疗效的影响较大。
这些结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流行病学和询证医学:网状Meta分析

16
(三)检验假设图形绘制 证据图中可以看出网状Meta分析的闭合环个数,但是这
些闭合环中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的一致性就需要用ifplot命 令实现, 不一致性因子IF越接近0,说明一致性越好!它的 95%的可信区间的起点是否为0,如果为0并且P值大于0.5说 明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是一致的。
11
第三节 Stata软件实现网状 Meta分析
12
1. 原理:运用频率学法,频率学法目前主要应用的有倒方差 法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倒方差法即将各研究的方差倒 数作为权重,对各研究效应进行加权平均,总体效应的方差 为权重之和的倒数。广义效应模型则考虑了随机效应,但应 用的前提是需要获得受试者个体数据。 2. 具体分析
5
间接比较类型
单组间接比较:直接从两组试验中提取出A和B的结果进行比 较,即假设他们来自RCT的两个组别,由于此方法破坏了随 机特性( 不符合随机原则),忽略各试验的内在差别,故可 能增加偏倚和评估效应错误
调整间接比较:利用一个或多个公共对照组对各研究的直接 比较结果进行调控,一个很大的优势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 留随机特性,偏倚较小
17
18
(四)预测区间图:通过intervalplot 命令实现,主要是各 种干预措施的相对效应量的预测区间
19
(五)干预措施排序图:基于SUCRA命令实现:SUCRA越 大说明干预措施是最好的干预手段。
20
(六)发表偏倚图:通过netfunnel命令实现,主要看纳入 研究是否存在小样本效应。
入选标准
(1)随机对照试验( RCT) (2)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 版( CCMD -3) 抑郁发作
诊断标准 (3)中国大陆 18 岁以上的单相抑郁症患者 (4)包含以下任意两种( 或以上) 措施: 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米氮平、
STATA玩转网状META,谁学谁会!

STATA玩转网状META,谁学谁会!空格一直以来,以Meta分析为代表的二次研究备受研究者们的热捧。
针对不同的疾病,其病情的多样性意味着可以存在多种的治疗方式。
如果单纯的想知道某种治疗方式是否有效,可采用传统的Meta分析,纳入既往所有的报道。
但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往往需要比较不同治疗手段之间的疗效,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排序,在这时采用传统的Meta分析则显得捉襟见肘。
面对这样的需求,网状Meta分析应运而生,基于间接比较的思想,将不同的干预通过相同或不同的对照进行比较。
目前,许多循证医学中心致力于推广使用不同的软件来实现网状Meta分析的过程,如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循证医学中心的曾宪涛老师就曾在丁香园网站推出一系列的简介,有兴趣者可作深入了解。
空格面对这么好玩的分析方法,小编也心痒难耐,特地根据网上的教程,以中医非药物治疗面瘫为例,作了一次实践,希望对大家有借鉴作用。
前期准备•纳入标准空格中国人群;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凡文献中提及“随机分组”的均纳入);干预为面瘫的中医非药物治疗研究;对照为常规头针针刺或面瘫常规药物治疗。
•排除标准空格研究对象为多种疾病类型(如包括其他类型疼痛、疾病)的研究、多种方式联合治疗(如针药联合、针推联合)的研究、涉及中药治疗的研究、无法获得干预和对照组数量数据的研究。
•信息来源数据库空格中国知网(CNKI,期刊和学位论文)、万方数据(期刊和学位论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
•检索策略略。
•文献筛选空格首先,用文献管理软件将初检文献归类、整理,排除重复收录文献。
其次,通过阅读每篇研究的题目和摘要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不相关研究。
第三,对于任何一篇潜在的相关研究都要求进一步阅读全文以判断是否符合纳入排除标准。
第四,对于信息不全者进行筛选排除。
最后,确定最终纳入研究,进入数据提取阶段。
•数据提取空格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
制定相应的表格对各研究的基本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12种抗抑郁药物作疗效排序分析
结果:米氮平、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和舍曲林是最有效的治 疗药物,而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安非他酮和西酞普兰是耐受 性最好的药物。
根据疗效来选择最有效治疗药物的累积可能性分别为:米氮平 (24.4%)、艾司西酞普兰(23.7%)、文拉法辛(22.3%)、舍曲林 (20.3%)、西酞普兰(3.4%)、米那普仑(2.7%)、安非他酮(2.0%)、 度洛西汀(0.9%)、氟伏沙明(0.7%)、帕罗西汀(0.1%)、氟西汀(0.0 %)、瑞波西汀(0.0%)。
网状Meta分析
是指将传统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同时合并起来 进行Meta分析,构成了一个网的形状,其主 要功用是对处于同一个证据体的所有干预措施 同时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序。
基本假设
同质性假设: 相似性假设: 一致性假设: (用于直接与间接证据的合并)
合并直接和间接比较的方法
经典的频率学方法
倒方差法:将各研究的方差倒数作为权重,对各研究效 应进行加权平均,总体效应的方差为权重之和的倒数。
贝叶斯方法
优势在于可以利用后验概率对所有分析的干预措施 进行排序,且克服了频率学法在参数估计时通过不 断的迭代去估计最大似然函数、易出现不稳定而得 到有偏倚的结果的缺陷,故估计值更为准确,且建 模更灵活,为当前所推荐的方法。
间接比较和网状Meta分析
1
间接比较的概述
2
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
3
网状Meta分析实例
4
网状Meta分析的软件
间接比较的定义
基于严格设计随机对照试验( RCT)的直接比较的 系统评价,已被公认为是评价干预措施疗效的最高 级别证据,称之为传统系统评价。
但是,如果想进行一个系统评价,目的是比较两种 干预措施A&B的效果,但目前A&B没有两者的直接 比较研究,却都有同干预措施C的比较(即A&C和 B&C),可以将C作为公共比较组,借助间接比较 方法得出A&B的效果。
间接比较与直接比较的差异
相比直接比较,间接比较的统计检验效能低, 可信区间范围较宽。
当直接比较的试验数目或样本例数过少,不能 综合得出比较结果,而间接比较能获得相对多 的试验数目时,可以考虑间接比较或综合直接 比较和间接比较结果。
间接比较与直接比较的差异
2003年,Song等人分析了44项发表的Meta分 析来判定间接比较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44 项中有3项间接比较和直接比较结果有差异, 指出间接比较的可靠性依赖纳入试验的内部真 实性和试验集的相似性,即间接比较的统计学 方法本身是无偏倚的,但所纳入的研究证据需 要满足相应的假设。
网状Meta分析实例
《12种新一代抗抑郁药的疗效与耐受性比较: 来自多药治疗荟萃分析的证据》
-------Cipriani等人在《柳叶刀》杂 志于2009年发表了一篇系统综述
背景
近20余年来,随着神经生物学与精神药理学研 究的不断深入,抗抑郁药的研发取得了长足发 展,10余种新一代抗抑郁药应用于临床,大大 改变了过去三环类抗抑郁药一统天下的局面。 作者选取了目前临床常用的12种新一代抗抑郁 药。评价其在成人抑郁症急性期治疗中相互间 对照研究的疗效
安非他酮、西酞普兰、度洛西汀、艾司西酞普 兰、氟西汀、氟伏沙明、米那普仑、米氮平、 帕罗西汀、瑞波西汀、舍曲林和文拉法辛
排除标准
安慰剂的对照研究 产后抑郁症的研究
入选
共检索到117项随机对照研究(RCT)
疗效评估标准
①8周治疗为限,如无8周资料,则以原始研究资料中6 ~12周期间的评估作为本研究急性期疗效的最终评估;
②有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评分和蒙哥马利一 奥斯伯格抑郁量表(MADRS)评分均较基线改善至少50 %,或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评分明显改善;如果上 述3个量表评分均有改善,仅选HDRS评分作为研究指 标;
③治疗中断(耐受性):患者在最初8周治疗期间因任何原 因而中断研究(脱落或失访)的人数;
间接比较的类型
单组间接比较:直接从两组试验中提取
出A和B的结果进行比较,即假设他们来自 RCT的两个组别,由于此方法破坏了随机 特性( 即A和B的人群并不符合随机原则) ,忽略各试验的内在差别,故可能增加偏倚 和评估效应错误。
调整间接比较:利用一个或多个公共对
照组对各研究的直接比较结果进行调控,一 个很大的优势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随机 特性,偏倚较小。
根据耐受性来选择最佳治疗药物的累积可能性分别为:艾司西酞 普兰(27.6%)、舍曲林(21.3%)、安非他酮(19.3%)、西酞普兰 (18.7%)、米那普仑(7.1%),米氮平(4.4%)、氟西汀(3.4%)、文拉 法辛(0.9%)、度洛西汀(0.7%)、氟伏沙明(0.4%)、帕罗西汀(0.2) 、瑞波西汀(0.1%)。
多治疗比较的荟萃分析,不但能整合直接比较的RCT 研究,而且能整合间接比较的RCT研究,也就是整合 了所有药物比较的RCT研究,并且运用特定的统计方 法,将不同药物的疗效和耐受性排出次序,得出最适
合临床运用的证据。值得说明的是,虽然所比较的最 新几种抗抑郁药(如米氮平、艾司西酞普兰、安非他 酮和度洛西汀)的绝大多数研究是由制药公司资助的 上市产品研究,但该项荟萃分析进行了敏感度分析和 偏倚校正,保证了数据及结论的客观和可信。
调整间接比较的计算方法
多采用相对比(OR,RR,HR) 先计算各组分析结果ORa/c和ORb/c,再计算
ORa/c除以ORb/c就可以得出A和B的间接比 较的ORA-B 。统计上习惯先取对数后相减 对于二分类变量,效应采用LogOR或LogRR 表示,对于连续型变量,效应采用均数来表 示,对于时间序列变量,效应采用Log些研究 数量较少或质量较低,此时也可以用间接比 较证据进行补充。
另外,在面对一个具体临床问题时,临床医 生或决策者通常需要在众多的干预措施中选 择对具体患者最安全有效的措施,此时传统 Meta分析就显得无能为力,而需要多种干预 措施比较,多种干预措施比较既可以同时比 较多种干预措施,也可以合并直接比较和间 接比较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