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中医护理汇总
中医咳嗽护理问题及措施

中医咳嗽护理问题及措施中医咳嗽护理问题及措施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冒、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
中医认为,咳嗽是由外感风邪、内伤情志、饮食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因此,中医咳嗽护理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病情、患者体质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中医咳嗽的分类1. 外感风寒咳嗽:表现为咳嗽声重,痰白清稀,伴有流清涕、头痛、恶寒、发热等症状。
2. 外感风热咳嗽:表现为咳嗽声轻,痰黄稠粘,伴有口渴、喉痛、头痛、发热等症状。
3. 内伤痰湿咳嗽:表现为咳嗽声重,痰白稠厚,伴有胸闷、气促、倦怠等症状。
4. 内伤肺虚咳嗽:表现为咳嗽声轻微,痰白清稀,伴有气促、乏力、心悸等症状。
二、中医咳嗽的护理措施1. 调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粥等。
2. 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积尘和异味。
3.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
4. 中药调理:根据不同类型的咳嗽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调理,如外感风寒咳嗽可用桂枝汤加减;外感风热咳嗽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减;内伤痰湿咳嗽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内伤肺虚咳嗽可用补肺汤加减。
5. 中医养生:适当进行中医养生,如按摩穴位、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等。
三、中医咳嗽的预防措施1.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通风、避免接触有传染性的人或物品。
2. 饮食调理: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粥等。
3. 锻炼身体: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4. 中医养生:适当进行中医养生,如按摩穴位、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等。
总之,中医对于咳嗽的护理和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调理,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和中医养生。
如果出现咳嗽等不适,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咳嗽的中医辨证护理

咳嗽的中医辨证护理
1、风寒咳嗽:①忌食生冷瓜果,及肥甘滋腻之品。
②咳嗽较重时,
可临时服咳嗽合剂10ml,或复方甘草合剂,或通宣理肺丸。
忌服梨膏冰糖蒸汁或冰糖蒸梨汁,以免滋润过早,邪不外达。
2、风热咳嗽:①痰粘难出,除翻身拍背排痰等,可用鱼腥草或黄
芩注射液配液雾化吸入,消炎止咳稀化痰液,便于排出。
②咳
嗽时可服止咳楷杷露10~20ml,或服用桔红丸。
③平时可食
梨、枇杷等水果。
忌辛辣、肥甘、厚味,戒烟慎酒。
3、燥热伤肺:①干咳痰中带血时,密切观察出血量,出血多时报
告医生。
②鼻干咽痒干咳,可服用止咳枇杷露、养阴清肺膏,
亦可梨膏加川贝粉调服。
③平时可食用川贝炖梨、百合银耳羹。
4、痰湿蕴肺证:①病室温度不宜太高。
②注意饮食调护,食饮有
节,配食健脾利湿化痰食品,如薏米、赤豆、山药,忌食糯米
等粘甜食品,及肥厚油腻之品,以防碍脾助湿生痰。
5、痰热壅肺证:
a)肺热咳嗽可配食枇杷叶粥、鲜芦根粥等。
6、肺气虚证:①咳痰无力时,要协助排痰。
②肺气虚易感外邪,
慎起居,防感冒,勿汗出当风。
③注意休息,勿过劳,以免劳
倦更伤正气。
7、肺阴虚证:①可配补养肺阴之食品,如玉竹粥、沙参粥、糯米
阿胶粥等。
②干咳痰难咯出时,可予雾化吸入稀化痰液,湿润咽喉。
③观察有无痰中带血,血量多少,必要时报告医生予以止血治疗。
【VIP专享】咳嗽的中医护理

咳嗽的中医护理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出痰液的病证。
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疾病。
中医将“有声无物”谓之咳,“有物无声”谓之嗽。
而临床常为二者并见,故为咳嗽。
其病因病机,外感六淫之邪:风、寒、热、燥和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导致脏腑功能失常,肺失宣发肃降则肺气上逆作咳。
中医分型:外感咳嗽(风寒袭肺型、风热犯肺型、燥热伤肺型)和内伤咳嗽(痰湿蕴肺型、痰热壅肺型、肝火犯肺型、肺阴亏虚型)。
对于咳嗽如何作好中医辨证施护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具体如下:1.一般护理: ①观察咳嗽的时间、性质、咳声大小,有无吐痰,咳嗽时呼吸状况,以及伴随的全身症状。
②观察咯痰多少,咯痰最多的时间,观察痰液性状、颜色、咯出难易,有无带血等。
③痰液检查及时留取标本送验。
④咳嗽患者最需要新鲜空气,病室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禁止吸烟,防止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
⑤外出时戴口罩,避免外邪侵袭。
注意保暖,戒烟酒。
⑥准备好有刻度的痰具,及时清理痰液和消毒痰具。
⑦咳痰无力,咯痰困难者要协助排痰,定时翻身拍背,体位引流排痰。
必要时吸痰。
⑧痰液粘稠难咯出者,可用超声雾化稀化痰液,便于排出。
⑨咳嗽有痰者不能使用麻醉止咳剂,可予以化痰止咳剂,消炎化痰剂,痰出炎消咳自止。
⑩针刺止咳:针肺俞、列缺、天突、丰隆穴。
2.辨证护理(1)风寒咳嗽:①忌食生冷瓜果,及肥甘滋腻之品。
②咳嗽较重时,可临时服咳嗽合剂10ml,或复方甘草合剂,或通宣理肺丸。
忌服梨膏冰糖蒸汁或冰糖蒸梨汁,以免滋润过早,邪不外达。
(2)风热咳嗽:①痰粘难出,除翻身拍背排痰等,可用鱼腥草或黄芩注射液配液雾化吸入,消炎止咳稀化痰液,便于排出。
②咳嗽时可服止咳枇杷露10~20ml。
③平时可食梨、枇杷等水果。
忌辛辣、肥甘、厚味,戒烟慎酒。
(3)燥热伤肺:①干咳痰中带血时,密切观察出血量,出血多时报告医生。
②鼻干咽痒干咳,可服用止咳枇杷露、养阴清肺膏,亦可梨膏加川贝粉调服③平时可食用川贝炖梨、百合银耳羹。
中医护理-咳嗽的护理

❖ ⑶、风燥伤肺 ❖ ①病室内湿度宜稍高。 ❖ ②饮食宜清凉润肺之品,可食梨粥、玉竹粥、
藕粥等。 ❖ ③中药汤剂宜少量多次服用,也可将汤药雾
化吸入。 ❖ ④痰中带血者,可用鲜小蓟或白茅根煎汤代
茶;干咳无痰,或痰少难咯出者,可用梨炖 白蜜服用。 ❖ ⑤咳嗽较剧者可遵医嘱给川贝枇杷露或养阴 清肺膏。
精品课件
❖ ⑶、肝火犯肺 ❖ ①加强情志护理,避免不良刺激,使病人保
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防止忧郁伤肺,加重咳 嗽。
❖ ②病室温度宜偏低,相对湿度宜偏高。 ❖③可用天冬炖梨汁或 三百皮、山栀子煎
水服,以泻肝火滋肺阴,减轻咳嗽,忌 辛辣动火之品。
❖ ④中药汤剂宜凉服。
精品课件
❖ ⑷、肺阴亏损 ❖ ①病室温度略低,相对湿度可偏高,病人应
精品课件
❖ (二)内伤咳嗽
❖ ⑴、痰湿蕴肺 ❖ ①病室内相对湿度宜偏低,注意休息,
避免受凉,适时保暖。 ❖ ②中药汤剂宜温服。 ❖ ③饮食宜清淡,忌生冷、油腻、糯米甜
食等滞脾碍胃之品,可配食薏米粥、山 药粥、橘红糕等以助健脾化痰。
精品课件
❖ ⑵、痰热郁肺
❖ ①病室温度宜偏低,衣服不宜过暖,汗多者应及时擦汗更衣。 ❖ ②中药汤剂宜凉服。 ❖ ③痰多者应注意排痰,可服用竹沥水、川贝粉等以化痰清热;
精品课件
(二)、内伤
❖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 干肺所致。可分其他脏 腑累及肺和肺脏自病两 端。
精品课件
内伤
肝火犯肺 脾虚生痰 肺脏虚损
精品课件
(1)、肝火犯肺
❖ 肝与肺以经络相连,肝经循行,“其支 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肝气升发, 肺气肃降,升发与肃降相互制约,相互 协调,则人体气机升降正常。若情志不 舒,肝失条达,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 逆犯肺,致肺失肃降而发生咳嗽者,此 所谓“木火刑金”
咳嗽(咳嗽综合症)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咳嗽综合症)中医护理方案咳嗽(咳嗽综合症)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婴点(一)风年表肺吱嗽声重,夜白稀薄,件有头病、春密流消诺,恶赛发热无汗,骨节酸痛喉癉或賅时胸窪,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二)风热犯肺:咳嗽气粗,预明而黄,咳痪不变,口渴咽痛,伴发热恶风、头痛鼻流黄涕、开出,舌苔薄黄,脉浮数。
(三)提炼伤肺,咳嗽演少成于咳无姨,扶點难咨,咳甚则胸痛,鼻烦咽干,或有痰中带血丝、初期可伴微寒身热、鼻寨头痛等症,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四)变湿獲缽,咳嗽痰多,夜白面粘,在易略出,胸院满闷,有时呕恶:或神疲纳呆,舌苔白腻,脉灑滑。
(五)痰热鰉肺;咳嗽气促,疚黄粘稠难咯,或面泰口海喜饮,喘促鼻煽,便秘溲赤,舌红苔黄少津,脉滑數。
(六)肺气虚损:咳嗽气嫗,咳市低微,略爽清稀,自许提冷,面色无华,易感外邪,舌质淡嫩,脉象虚弱,(七)肺阴亏耗:千暖无费。
痰少雨粘,痰中带血、咽律声哑,手足心热、或午后潮热、口干颧红,苦红少津,脉細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1、咳嗽①观察咳嗽的时间、性质、喷声大小,有无吐痰,咳嗽时呼吸状況,以及伴随的全身症状。
②观察痍液性状、颜色、量、略出难易,有无带血等。
③剧烈咳嗽时,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告知患者有效咳嗽及咳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④機液點稠难咳时,可遵医囑给予药物男化吸入,算化后用空等心自下向上轻叩思者背部协助拌痰。
⑤遵医嘱耳穴埋杆主穴:肺、气管、平喻等:配六:交感、神门、大肠等。
⑧遵医嘱穴位按揉重按风门、肺俞、中府、演中等穴位3^5分钟。
⑦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
2、胸痛①观察终痛的性质、程度、部位。
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②保持环境安静,为惠者取舒适体位。
③频繁咳礅引起胸痛时,可以手按住陶部痛处,减轻胸廓活动度,减轻胸痛,③指导采用放松术,如谡慢呼吸、全身肌肉依松、听音乐等、⑤遵医嘱耳穴贴压神门、皮质下、肺、交感。
3、发热①表着柔软、透气,便于穿脱:汗出时及时檫干开液、更衣,避免纤出当风。
咳嗽的中医护理

咳嗽的中医护理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
以咳嗽、咯痰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涉及脾、肾。
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辩证: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
一、临床表现:(1)风寒咳嗽(风寒束肺):咳嗽频作、声重,咽痒,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本证以起病急,咳嗽声重浊,咽痒,痰白清稀为辨证要点)(2)风热咳嗽(风热犯肺)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有发热恶风,头痛,微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本证以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为特征)(3)痰热咳嗽(肝火犯肺证)咳嗽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咯出,甚则喉间痰鸣,发热口渴。
烦躁不宁,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
(本证以咯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咯出为辨证要点)(4)痰湿咳嗽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咳嗽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喉间痰声漉漉,胸闷纳呆,神乏困倦,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本证以痰多壅盛,色白而稀为辨证要点)(5)气虚咳嗽肺气亏虚证。
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自汗畏寒,舌淡嫩,边有齿痕,脉细无力。
(痰白清稀,气短懒言为辨证要点,常由痰湿咳嗽转化而来)(6)阴虚咳嗽肺阴亏虚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音嘶哑,午后潮热或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本证以干咳无痰,喉痒声嘶为辨证要点。
常由痰热咳嗽转化而来)二、临证护理(1)一般护理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3)病情观察,作好护理记录。
4)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咯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在中医理论中属于外感病症的范畴。
中医认为,咳嗽是由于外界的寒邪或热邪侵袭,或是由于肺气失调所引起的。
因此,治疗咳嗽的关键在于调整肺脏的功能,清除体内的邪气,从而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
中医护理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理饮食:咳嗽患者应注意饮食,忌食辛辣、油腻、生冷、煎炸等刺激性食物。
可以选择些柔软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汤、煮熟的蔬菜等。
同时,可适当多喝水,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有助于痰液的排除。
2.起居调摄:咳嗽患者在起居方面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尤其是脚部和背部要特别保暖,可使用**艾叶袋热敷法**来增加局部的温度。
此外,咳嗽患者要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平稳,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对肺脏的刺激。
3.草药疗法:中药是中医治疗咳嗽的重要方法,常用的中药有川贝、百部、桑白皮等。
这些草药有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排出体内的热邪和痰液。
通常采用煎煮的方法服用,具体剂量和用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4.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对咳嗽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肺经**上的**尺泽、太渊、鱼际、商阳穴**等。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改善肺脏的功能,从而改变咳嗽的症状。
5.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的常用疗法之一,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和经络,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肺脏的功能。
例如,可以用手掌轻轻拍打背部的**肺经**,或是用手指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足三里穴**等。
以上是中医护理咳嗽的方案,咳嗽患者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护理是一种温和、缓慢的治疗方法,效果会因人而异,因此需要患者坚持一定的时间和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同时,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都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对健康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咳嗽中医护理的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的方案一、寒咳方案寒咳多由外感风寒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声低、痰多而稀白、舌苔白腻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1.中药治疗:可选用桂枝汤加减、麻黄汤加减、小青龙汤等方剂,用于驱散寒邪、祛除湿气。
2.针灸:可选用风池、肺俞、卧蚕等经络穴位进行刺激,起到散寒、化痰的效果。
3.推拿按摩:可在肺俞、肺腧、风池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促进气血运行,舒缓咳嗽症状。
4.穴位贴敷:可选择桂枝汤配穴贴敷,常用的穴位有子午、肺俞、大椎等,贴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二、热咳方案热咳多由外感风热或内伤热毒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声重、痰黄而稠、口干咽燥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1.中药治疗:可选用清燥化痰汤加减、连翘败毒散等方剂,用于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2.针灸:可选用肺俞、翳风、鱼际等穴位进行刺激,起到清热利咽、化痰止咳的作用。
3.推拿按摩:可在合谷、太渊、肺俞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舒缓痰热症状。
4.穴位贴敷:可选择清肺煎配穴贴敷,常用的穴位有肺俞、支沟、阳陵泉等,贴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三、风咳方案风咳多由外感风邪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声喘、咳嗽时有鼻塞流涕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1.中药治疗:可选用麻杏石甘汤、银翘散等方剂,用于平喘开窍、解表散风。
2.针灸:可选用百会、风池、肺俞等穴位进行刺激,起到祛风开窍、平喘止咳的效果。
3.推拿按摩:可在百会、风池、肺俞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舒缓喘咳症状。
4.穴位贴敷:可选择银翘散配穴贴敷,常用的穴位有百会、风池、翳风等,贴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四、虚咳方案虚咳多由脾肺虚弱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声轻、痰白而稀、气短懒言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1.中药治疗:可选用补肺汤、小青龙汤等方剂,用于补益脾肺、化痰止咳。
2.针灸:可选用肺俞、脾俞、中府等穴位进行刺激,起到补肺健脾、化痰止咳的作用。
3.推拿按摩:可在肺俞、脾俞、中府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促进气血运行,舒缓咳嗽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病机
外
感
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袭肺系,四时 主气不同,故感邪亦有区别,“风 为六淫之首”,故外感咳嗽以风为 先,夹有寒、热、湿、燥之邪。
病因病机
♠ ♠ ♠ ♠
内 伤
肺脏虚弱 痰湿蕴肺 肝火犯肺 肾脏亏虚
病症与鉴别
1.哮病与喘证:气短喘病与气短同为呼吸异常,但喘病以呼吸困难,张口抬 肩,甚至不能平卧为特征;气短亦即少气,呼吸微弱而浅促,或短气不足以 息,似喘而无声,亦不抬肩撷肚,不象喘病呼吸困难之甚。但气短进一步加 重,可呈虚喘表现.哮病哮指声响言,为喉中有哮鸣音,是一种反复发作的 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一般 说来,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 2.肺胀:以胸中胀闷、咳嗽咳痰、气短而喘为主要表现的肺系疾病。多种慢 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气 道不畅,肺气壅滞,胸膺胀满为病理改变,以喘息气促,咳嗽咳痰,胸部膨 满,胸闷如塞,或唇甲发绀,心悸浮肿,甚至出现昏迷,喘脱为临床特征的 病证。 3.肺痨: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与咳嗽发病机制不同。 4.肺痈:伴有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咯吐脓血痰为主要 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与咳嗽不同。
辩证施护
辨证要点:
辨外感内伤,主要依据病史的新久,起病的缓急, 是否兼有表证。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 程短,常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内伤咳嗽, 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它脏见证。
辨证候虚实,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 一般均属邪实。内伤咳嗽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 其中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肺阴亏耗则 属正虚,或虚中夹实。
概
念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是因邪 犯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肺失宣肃,指肺 气上逆作声,以咳嗽、咯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病证。中医咳嗽病名最早见于《内经》:“五 气所病……肺为咳”。明代张介宾执简驭繁, 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以余观之, 则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 一曰内伤而尽之矣。……但于二者之中当辨阴 阳,当分虚实耳。”内伤咳嗽是因脏腑功能失 调、内邪干肺所致。有肺脏自病,也有他脏先 伤而病及于肺者,最终均导致肺的宣发肃降功 能失调而引起咳嗽,内伤咳嗽尤以肺、肝、脾 三脏的失调最为常见。病程一般较长,起病缓 慢,病势緾绵,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
证施护
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
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
风燥伤肺 疏风清热,润燥止咳 桑杏汤 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 ,理气止咳 二陈 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 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 清热泄肺,顺气降火 黛蛤散合黄芩泄白散
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化痰 止咳 沙参麦冬汤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一般护理
①观察咳嗽的时间、性质、咳声大小,有无吐痰,咳嗽时呼吸状况, 以及伴随的全身症状。 ②观察咯痰多少,咯痰最多的时间,观察痰液性状、颜色、咯出难 易,有无带血等。 ③痰液检查及时留取标本送验。 ④咳嗽患者最需要新鲜空气,病室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禁止吸烟, 防止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 ⑤外出时戴口罩,避免外邪侵袭。注意保暖,戒烟酒。 ⑥准备好有刻度的痰具,及时清理痰液和消毒痰具。 ⑦咳痰无力,咯痰困难者要协助排痰,定时翻身拍背,体位引 流排痰。必要时吸痰。 ⑧痰液粘稠难咯出者,可用超声雾化稀化痰液,便于排出。 ⑨咳嗽有痰者不能使用麻醉止咳剂,可予以化痰止咳剂,消炎 化痰剂,痰出炎消咳自止。 ⑩针刺止咳:针肺俞、列缺、天突、丰隆穴。
辩证护理
(1)风寒咳嗽:①忌食生冷瓜果,及肥甘滋腻之品。②咳嗽较重时,可临
时服咳嗽合剂10ml,或复方甘草合剂,或通宣理肺丸。忌服梨膏冰糖蒸汁或 冰糖蒸梨汁,以免滋润过早,邪不外达。 (2)风热咳嗽:①痰粘难出,除翻身拍背排痰等,可用鱼腥草或黄芩注射 液配液雾化吸入,消炎止咳稀化痰液,便于排出。②咳嗽时可服止咳枇杷露 10~20ml。③平时可食梨、枇杷等水果。忌辛辣、肥甘、厚味,戒烟慎酒 (3)燥热伤肺:①干咳痰中带血时,密切观察出血量,出血多时报告医生。 ②鼻干咽痒干咳,可服用止咳枇杷露、养阴清肺膏,亦可梨膏加川贝粉调服 ③平时可食用川贝炖梨、百合银耳羹。 (4)痰湿蕴肺证:①病室温度不宜太高。②注意饮食调护,饮食有节,配 食健脾利湿化痰食品,如薏米、赤豆、山药,忌食糯米等粘甜食品,及肥厚 油腻之品,以防碍脾助湿生痰。 (5)痰热壅肺证:肺热咳嗽可配食枇杷叶粥、鲜芦根粥等。6)肺气虚证: ①咳痰无力时,要协助排痰。②肺气虚易感外邪,慎起居,防感冒,勿汗出 当风。③注意休息,勿过劳,以免劳倦更伤正气。 (7)肺阴虚证:①可配补养肺阴之食品,如玉竹粥、沙参粥、糯米阿胶粥 等。②干咳痰难咯出时,可雾化吸入稀化痰液,湿润咽喉。③观察有无痰中 带血,血量多少,必要时报告医生予以止血治疗。
证候特征
1 主要特征 肺气不清,失于宣肃,上逆作声而致咳嗽。 2 主要症状 咳嗽,咳痰。 3 伴随症状 风寒犯肺伴风寒证; 风热犯肺多伴风热证; 风燥伤肺伴燥热证; 痰湿壅肺伴痰湿证; 痰热郁肺伴痰热证; 肝火犯肺伴肝火证; 肺阴亏虚伴肺阴亏虚证。
内伤咳嗽总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可分其 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身两类。《素问》书:五脏 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它脏及肺由于饮食不调者,可 因嗜食烟酒,烟酒辛温燥烈,熏灼肺胃;或因过食肥甘辛 辣,酿湿生痰;或因平素脾运不健,饮食精微不归正化, 变生痰浊,肺脉连胃,饮邪上干,乃生咳嗽;或因情志不 遂,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日久气郁化火,因 肝脉布胁而上注于肺,故气火循经犯肺,发为咳嗽。肺脏 自病者,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肺耗,肺的主气功 能失常,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而为咳。《医学心悟》: “咳嗽属金,譬如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之邪, 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鸣。” 内伤咳嗽的病理因素多为“痰”、“火”,而痰有寒热之 别,火有虚实之分。因咳嗽反复发作,迁延日久,正气不 足,脏气多虚,故病机上又有虚实夹杂,正虚与邪实并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