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1、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病)患者。
2、观察要点、风寒袭肺:咳嗽声重,痰清稀色白。
舌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犯肺:咳嗽频剧,咳痰不爽,痰黄粘稠。
舌苔薄黄,脉浮数。
、风燥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或痰中带血。
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痰湿蕴肺:咳嗽痰多,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白而粘。
舌苔白腻,脉濡滑。
、痰热郁肺:咳嗽、痰多质稠色黄,咳吐不爽,甚或痰中带血。
舌苔黄腻,脉滑数。
、肝火犯肺:气逆作咳阵作,咳时面赤,量少质粘或如絮条。
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肺阴亏耗: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夹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3、临症施护、咳嗽3.1.1、观察咳嗽的性质,咳嗽的时间与规律,咳嗽的声音,痰的颜色、性质、量,是否易咳出。
3.1.2 、剧烈咳嗽时,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告知患者有效咳嗽及咳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1.3 、痰液黏稠难咳时,可遵医嘱给予药物雾化吸入,雾化后用空掌心自下向上轻叩患者背部协助排痰。
3.1.4 、咳痰多、呼吸有浊气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3.1.5 、耳穴埋籽主穴:肺、气管、平喘等;配穴:交感、神门、大肠等。
3.1.6 、穴位按揉重按风门、肺俞、中府、膻中等穴位3~5分钟。
3.1.7、年老久病,痰不易咳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晕、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表现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胸痛3.2.1 、频繁咳嗽引起胸痛时,可以手按住胸部痛处,减轻胸廓活动度,减轻胸痛。
3.2.2 、指导采用放松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发热3.3.1 、病室凉爽通风,光线明亮,湿度适宜。
3.3.2 、卧床休息,避免劳累,注意保暖。
3.3.3、协助多饮温开水,漱口液漱口。
3.3.4 、及时擦干汗液,温水清洗皮肤,勤换内衣。
4、中医用药护理、口服中药:口服中药时,应与西药间隔30min左右。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呼吸道感染、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护理评估1、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
2、咯痰的性状、颜色和气味。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寒束肺症、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
护理要点一、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咯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2、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症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2、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出汗。
四、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2、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宜食清热、润肺化痰之品。
3、肺肾阴虚咳嗽宜食生津、润肺、止咳之品。
五、情志护理保持精神愉快,对久咳不愈和肝火犯肺咳嗽的患者,做好六、临证(症)施护一、1、风寒束肺咳甚者,遵医嘱给予背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绪过激而易使疾病再度复发。
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
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3、饮食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食品,戒烟酒。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
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
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
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部拔管或镇咳药。
咳嗽(咳嗽综合症)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咳嗽综合症)中医护理方案咳嗽(咳嗽综合症)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婴点(一)风年表肺吱嗽声重,夜白稀薄,件有头病、春密流消诺,恶赛发热无汗,骨节酸痛喉癉或賅时胸窪,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二)风热犯肺:咳嗽气粗,预明而黄,咳痪不变,口渴咽痛,伴发热恶风、头痛鼻流黄涕、开出,舌苔薄黄,脉浮数。
(三)提炼伤肺,咳嗽演少成于咳无姨,扶點难咨,咳甚则胸痛,鼻烦咽干,或有痰中带血丝、初期可伴微寒身热、鼻寨头痛等症,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四)变湿獲缽,咳嗽痰多,夜白面粘,在易略出,胸院满闷,有时呕恶:或神疲纳呆,舌苔白腻,脉灑滑。
(五)痰热鰉肺;咳嗽气促,疚黄粘稠难咯,或面泰口海喜饮,喘促鼻煽,便秘溲赤,舌红苔黄少津,脉滑數。
(六)肺气虚损:咳嗽气嫗,咳市低微,略爽清稀,自许提冷,面色无华,易感外邪,舌质淡嫩,脉象虚弱,(七)肺阴亏耗:千暖无费。
痰少雨粘,痰中带血、咽律声哑,手足心热、或午后潮热、口干颧红,苦红少津,脉細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1、咳嗽①观察咳嗽的时间、性质、喷声大小,有无吐痰,咳嗽时呼吸状況,以及伴随的全身症状。
②观察痍液性状、颜色、量、略出难易,有无带血等。
③剧烈咳嗽时,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告知患者有效咳嗽及咳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④機液點稠难咳时,可遵医囑给予药物男化吸入,算化后用空等心自下向上轻叩思者背部协助拌痰。
⑤遵医嘱耳穴埋杆主穴:肺、气管、平喻等:配六:交感、神门、大肠等。
⑧遵医嘱穴位按揉重按风门、肺俞、中府、演中等穴位3^5分钟。
⑦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
2、胸痛①观察终痛的性质、程度、部位。
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②保持环境安静,为惠者取舒适体位。
③频繁咳礅引起胸痛时,可以手按住陶部痛处,减轻胸廓活动度,减轻胸痛,③指导采用放松术,如谡慢呼吸、全身肌肉依松、听音乐等、⑤遵医嘱耳穴贴压神门、皮质下、肺、交感。
3、发热①表着柔软、透气,便于穿脱:汗出时及时檫干开液、更衣,避免纤出当风。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在中医理论中属于外感病症的范畴。
中医认为,咳嗽是由于外界的寒邪或热邪侵袭,或是由于肺气失调所引起的。
因此,治疗咳嗽的关键在于调整肺脏的功能,清除体内的邪气,从而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
中医护理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理饮食:咳嗽患者应注意饮食,忌食辛辣、油腻、生冷、煎炸等刺激性食物。
可以选择些柔软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汤、煮熟的蔬菜等。
同时,可适当多喝水,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有助于痰液的排除。
2.起居调摄:咳嗽患者在起居方面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尤其是脚部和背部要特别保暖,可使用**艾叶袋热敷法**来增加局部的温度。
此外,咳嗽患者要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平稳,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对肺脏的刺激。
3.草药疗法:中药是中医治疗咳嗽的重要方法,常用的中药有川贝、百部、桑白皮等。
这些草药有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排出体内的热邪和痰液。
通常采用煎煮的方法服用,具体剂量和用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4.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对咳嗽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肺经**上的**尺泽、太渊、鱼际、商阳穴**等。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改善肺脏的功能,从而改变咳嗽的症状。
5.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的常用疗法之一,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和经络,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肺脏的功能。
例如,可以用手掌轻轻拍打背部的**肺经**,或是用手指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足三里穴**等。
以上是中医护理咳嗽的方案,咳嗽患者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护理是一种温和、缓慢的治疗方法,效果会因人而异,因此需要患者坚持一定的时间和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同时,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都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对健康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咳嗽中医护理的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的方案一、寒咳方案寒咳多由外感风寒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声低、痰多而稀白、舌苔白腻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1.中药治疗:可选用桂枝汤加减、麻黄汤加减、小青龙汤等方剂,用于驱散寒邪、祛除湿气。
2.针灸:可选用风池、肺俞、卧蚕等经络穴位进行刺激,起到散寒、化痰的效果。
3.推拿按摩:可在肺俞、肺腧、风池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促进气血运行,舒缓咳嗽症状。
4.穴位贴敷:可选择桂枝汤配穴贴敷,常用的穴位有子午、肺俞、大椎等,贴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二、热咳方案热咳多由外感风热或内伤热毒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声重、痰黄而稠、口干咽燥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1.中药治疗:可选用清燥化痰汤加减、连翘败毒散等方剂,用于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2.针灸:可选用肺俞、翳风、鱼际等穴位进行刺激,起到清热利咽、化痰止咳的作用。
3.推拿按摩:可在合谷、太渊、肺俞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舒缓痰热症状。
4.穴位贴敷:可选择清肺煎配穴贴敷,常用的穴位有肺俞、支沟、阳陵泉等,贴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三、风咳方案风咳多由外感风邪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声喘、咳嗽时有鼻塞流涕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1.中药治疗:可选用麻杏石甘汤、银翘散等方剂,用于平喘开窍、解表散风。
2.针灸:可选用百会、风池、肺俞等穴位进行刺激,起到祛风开窍、平喘止咳的效果。
3.推拿按摩:可在百会、风池、肺俞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舒缓喘咳症状。
4.穴位贴敷:可选择银翘散配穴贴敷,常用的穴位有百会、风池、翳风等,贴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四、虚咳方案虚咳多由脾肺虚弱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声轻、痰白而稀、气短懒言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1.中药治疗:可选用补肺汤、小青龙汤等方剂,用于补益脾肺、化痰止咳。
2.针灸:可选用肺俞、脾俞、中府等穴位进行刺激,起到补肺健脾、化痰止咳的作用。
3.推拿按摩:可在肺俞、脾俞、中府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促进气血运行,舒缓咳嗽症状。
咳嗽的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的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冒、过
敏和呼吸道感染等。
中医护理常规可以有效缓解咳嗽症状,并促进
身体恢复健康。
以下是咳嗽的中医护理常规:
1.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室内通风,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
入房间,有助于排除空气中的湿气和污染物,减少咳嗽症状。
2. 保持身体温暖:保持适宜的室温,避免受凉。
穿暖和的衣物,尤其是头部和脖子部位,可帮助保持血液循环,并减少咳嗽的发作。
3.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姜和葱蒜等。
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和猕猴桃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缓解咳嗽。
4. 适当休息:咳嗽时应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
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康复。
5. 温水漱口:用温水漱口可以缓解喉咙不适和咳嗽症状,可将
1杯温水搭配适量食盐进行漱口。
6. 中药调理:根据中医诊断,可以采用一些中药调理,如川贝、枇杷叶、浙贝母等,具有祛痰止咳、润肺定喘的作用。
但使用中药
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合理用药。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咳嗽症状严重或持续,请及时就
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中医护理——咳嗽的护理

中医护理——咳嗽的护理咳嗽是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冒、支气管炎、过敏反应等。
中医护理始终注重整体调理,将治疗疾病与增强机体抵抗力相结合,下面是中医护理咳嗽的相关措施:1.中医诊断:中医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以及病因进行辨证施治。
常见的辨证包括寒热虚实、痰湿瘀热等。
辨证旨在找出疾病的根源,从而进行有效的治疗。
2.食疗调理:中医注重通过食物来调理身体。
在咳嗽患者中,可采用适当的食疗方法来帮助缓解咳嗽症状。
例如,对于寒咳,可食用温热的食物,如姜汤、生姜糖水等;对于热咳,可食用清凉的食物,如薏米粥、绿豆汤等。
3.草药调理:中草药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疏风散寒、祛湿化痰、清热解毒等功效。
根据中医辨证原理,患者可服用相关的中药方剂来改善咳嗽症状。
例如,桔梗汤可以清肺热、利喉咽,降低咳嗽的频率和程度。
4.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常用的物理疗法,可以帮助改善气血循环、促进气虚或痰湿的排出。
患者可以通过按摩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四胸椎棘突下的凹陷处)来缓解咳嗽症状。
5.刮痧疗法:刮痧疗法是中医常用的一种疗法,可以刺激皮肤,促进经络气血流通,消除痰瘀。
患者可以利用刮痧板或硬币,在背部的肺经、风门穴、大椎穴等部位进行刮痧。
6.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一种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达到治疗咳嗽的效果。
根据辨证判断,针灸师会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针刺,如肺经的经穴、脾胃经的相关穴位等。
7.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护理咳嗽还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适当锻炼身体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加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咳嗽的发生。
总之,中医护理咳嗽强调整体调理,综合运用草药、食疗、推拿按摩、刮痧疗法、针灸等方法,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体质和抵抗力。
在护理过程中,中医医师会结合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也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配合,改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地减轻咳嗽的症状。
(完整版)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1.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病)患者。
2.观察要点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痰清稀色白。
舌苔薄白,脉浮紧。
2.2风热犯肺:咳嗽频剧,咳痰不爽,痰黄粘稠。
舌苔薄黄,脉浮数。
2.3风燥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或痰中带血。
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2.4痰湿蕴肺:咳嗽痰多,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白而粘。
舌苔白腻,脉濡滑。
2.5痰热郁肺:咳嗽、痰多质稠色黄,咳吐不爽,甚或痰中带血。
舌苔黄腻,脉滑数。
2.6肝火犯肺:气逆作咳阵作,咳时面赤,量少质粘或如絮条。
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2.7肺阴亏耗: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夹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3.临症施护3.1咳嗽3.1.1观察咳嗽的性质,咳嗽的时间与规律,咳嗽的声音,痰的颜色、性质、量,是否易咳出。
3.1.2剧烈咳嗽时,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告知患者有效咳嗽及咳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1.3痰液黏稠难咳时,可遵医嘱给予药物雾化吸入,雾化后用空掌心自下向上轻叩患者背部协助排痰。
3.1.4咳痰多、呼吸有浊气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3.1.5耳穴埋籽主穴:肺、气管、平喘等;配穴:交感、神门、大肠等。
3.1.6穴位按揉重按风门、肺俞、中府、膻中等穴位3~5分钟。
3.1.7年老久病,痰不易咳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晕、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表现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2胸痛3.2.1频繁咳嗽引起胸痛时,可以手按住胸部痛处,减轻胸廓活动度,减轻胸痛。
3.2.2指导采用放松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3.3发热3.3.1病室凉爽通风,光线明亮,湿度适宜。
3.3.2卧床休息,避免劳累,注意保暖。
3.3.3协助多饮温开水,漱口液漱口。
3.3.4及时擦干汗液,温水清洗皮肤,勤换内衣。
4.中医用药护理4.1口服中药:口服中药时,应与西药间隔30min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1、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病)患者。
2、观察要点
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痰清稀色白。
舌苔薄白,脉浮紧。
2.2、风热犯肺:咳嗽频剧,咳痰不爽,痰黄粘稠。
舌苔薄黄,脉浮数。
2.3、风燥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或痰中带血。
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2.4、痰湿蕴肺:咳嗽痰多,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白而粘。
舌苔白腻,脉濡滑。
2.5、痰热郁肺:咳嗽、痰多质稠色黄,咳吐不爽,甚或痰中带血。
舌苔黄腻,脉滑数。
2.6、肝火犯肺:气逆作咳阵作,咳时面赤,量少质粘或如絮条。
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2.7、肺阴亏耗: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夹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3、临症施护
3.1、咳嗽
3.1.1、观察咳嗽的性质,咳嗽的时间与规律,咳嗽的声音,痰的颜
色、性质、量,是否易咳出。
3.1.2、剧烈咳嗽时,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告知患者有效咳嗽及咳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1.3、痰液黏稠难咳时,可遵医嘱给予药物雾化吸入,雾化后用空掌心自下向上轻叩患者背部协助排痰。
3.1.4、咳痰多、呼吸有浊气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3.1.5、耳穴埋籽
主穴:肺、气管、平喘等;配穴:交感、神门、大肠等。
3.1.6、穴位按揉
重按风门、肺俞、中府、膻中等穴位3~5分钟。
3.1.7、年老久病,痰不易咳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晕、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表现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2、胸痛
3.2.1、频繁咳嗽引起胸痛时,可以手按住胸部痛处,减轻胸廓活动度,减轻胸痛。
3.2.2、指导采用放松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3.3、发热
3.3.1、病室凉爽通风,光线明亮,湿度适宜。
3.3.2、卧床休息,避免劳累,注意保暖。
3.3.3、协助多饮温开水,漱口液漱口。
3.3.4、及时擦干汗液,温水清洗皮肤,勤换内衣。
4、中医用药护理
4.1、口服中药:口服中药时,应与西药间隔30min左右。
4.2、静脉用药: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前后须有间隔液,注意配伍禁忌。
5、健康教育
5.1、用药:祛痰、止咳药饭后服,服药后勿立即进食水。
5.2、饮食:饮食宜清淡。
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鼓励多饮水,忌辛辣刺激、过咸、过甜、油腻食物。
5.2.1、风寒袭肺:进食辛温、清淡、宣肺止咳之品,如葱白、生姜、蒜等。
食疗法:姜汁冲白蜜。
5.2.2、风热犯肺:进食清凉润肺之品,如梨、枇杷、萝卜、海蜇、荸荠等。
食疗
法:冰糖炖川贝母。
5.2.3、风燥伤肺:进食清凉润肺之品,如梨、荸荠等。
食疗方:冰糖梨粥。
5.2.4、痰湿蕴肺:进食健脾化痰之品,如山药、赤小豆等。
食疗方:苡米粥。
5.2.5、痰热郁肺:进食清热化痰之品,如梨、柚子、苦瓜、川贝母等。
食疗法:
枇杷粥。
5.2.6、肝火犯肺:进食清凉疏利之品,如菊花茶、梨、柑橘、芹菜等。
食疗方:麦冬芍药粥。
5.2.7、肺阴亏耗:进食滋补肺阴、富有营养之品,如:黑芝麻、甲
鱼、银耳等。
食疗方:沙参山药粥。
5.3、运动:缓解期鼓励患者坚持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改善卫外功能。
5.4、生活起居:保持空气清新,戒烟,消除烟尘及有害气体的污染,慎起居、避风寒、防止外感时邪。
5.5、情志:指导患者选择聊天、听音乐、散步等方法自我调理。
特别是久病体虚的患者要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
5.6、定期复诊:遵医嘱复诊,对于持续时间长于2周的咳嗽,干咳无痰、痰中带血的患者,宜尽早就诊,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