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美术 -6《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

合集下载

6中国画的形式美

6中国画的形式美
(3)自学新知
欣赏作品,感受什么是中国画的形式美。
1、中国画形式美的定义是什么?
指在大小横竖不同的画幅中通过构图将点、线、形、色等形式因素,按表现需要有规律地组合起来呈现的多样统一的美感。
2、中国画的形式美概括起来大致有那些?
形神之美、笔墨之美、色彩之美、形制之美四个因素。
(4)检测新学
欣赏名作,师生共同探讨中国画形式因素和法则。
播放课件,展示著名画家的题款、书法、篆刻作品,引出中国画家大都是诗人、书法家、画家、篆刻家 的综合体人物。
(1)生:观看图片,分组讨论题诗画的美感,感受中国画家全面的修养和内涵。
(2)师:进一步展示图片,使学生感受形式美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加深对中国画形式美的理解。提出思考与讨论(同学们畅所欲言,想一想中国画的形式美的综合艺术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科 目【美术】 年 级【八年级】
课 时【1课时】 授课教师【马丽梅】
主备人【马丽梅】 参 备 人【 】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中国画是通过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2、能力目标: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初步尝试体验中国画的形式美。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
三、教学方法:“五步、双重教学法”
四、教具准备:笔、墨、纸、砚、等国画用具。
多媒体使用: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二)新课导学
播放:水墨动《牧笛》
在欣赏了一些片断之后,请学生回答水墨动画的一些特点。引入本课内容《中国画的形式美》。

人美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美术第十五册《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

人美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美术第十五册《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

人美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美术第十五册《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

能力目标:运用形式美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教学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及相互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丰富、典型的各种风格的名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许多方面都有独特的魅力,绘画也不例外。

以前我们就学习了一些关于中国画的知识,下面就让我们再一起欣赏几张中国画作品,请同学们欣赏,然后说一说这些作品在哪些方面给了你美的愉悦?(课件展示作品)生:中国画色彩很艳丽,笔墨很有趣,很特别,形象不是很准确但很美等等。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设)师:同学们的看法很独特,其实大家刚才所说的这些都是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所产生的美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画的形式美》。

二、探究新知1、接下来让我们去感受中国画的形式美。

首先让我们走进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课件展示)提问:顾闳中笔下的人物形象上与现实生活中的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讨论并回答)师: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画中人物眉目清秀。

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这就是中国画形式美的第一美——形象之美。

师:欣赏了顾闳中的大作后,接下来再让我们到中国画的色彩海洋中去畅游!2、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中国画多数用色简单,想一想,画中国画的工具是什么?生:毛笔、宣纸。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设)师:对,一只毛笔、一张纸、一碟墨,如何表现出物象的生动形象呢?看看下面这幅作品。

(课件出示潘天寿的《露气》)这是一幅墨色作品,但无论是莲叶、莲花都十分灵动,你觉得他是如何做到的呢?(生观察讨论并回答)生:墨色的浓淡。

部编版2020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6课《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2 人美版

部编版2020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6课《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2 人美版

中国画的形式美1教学目标应知 :认识绘画中形式美感与内容的协调统一,是构成作品艺术美感的重要的两个方面。

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

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

应会: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2学情分析教材选用的图片均为现代中国画作品。

从这些作品中可以发现,作者的艺术生命之树的根须,深植于祖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体现了形式美探索的多样性,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变革和升华。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3重点难点重点: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

承接上节课的内容,从内容到形式的过渡导入。

二.新授内容。

1、比较下面三幅中国画作品,你认为具有哪些美感?捣练图(局部 )唐代张萱富春山居图局部(山水画) 元代黄公望荷花翠鸟图清朱耷以上三幅作品,两位画家分别用不同的形象、酣畅笔墨、丰富色彩和灵活的章法等手段,表现出中国画所特有的形式美感。

欣赏以下作品,说一说你对中国画中形象美的理解?韩熙载夜宴图 (局部 )五代顾闳中捣练图 (局部)张萱八十七神仙卷 (局部)形神之美:(板书)形的目的是为了“写神”神的基础是“外形”。

无论工笔画或写意画,必须以一定的形象为基础。

中国画历来讲究“以形写神”,表现任何形象,形似仅仅是手段,神似才是目的。

古代为人画像,称作“传神”。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你是如何理解的?2、笔墨之美:充分运用毛笔的性能、驾驭墨与色在宣纸上的渗化效果,表现不同物体的形状、质感、量感,塑造出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这种综合性技巧在中国画中统称笔墨。

中国画以线造型,墨分五色,以行笔的快慢、顿挫、提按与墨色的干、湿、浓、淡、枯、焦等,干湿、巧拙、涩畅互相交替使用,虚实相生。

《中国画的形式美》教学设计

《中国画的形式美》教学设计

《中国画的形式美》教学设计《中国画的形式美》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画的形式美》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绘画中形式美感与内容的协调统一,是构成作品艺术美感的重要的两个方面。

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

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

学会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2.教学重点: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3.教学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

4.教具、学具:课本、挂图、毛笔、国画颜料、宣纸、铅笔等5.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二次备课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安排学生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出示预习提纲并让学生预习本课内容。

搜集有关中国画不同形式的作品、资料、图片等,预习本课内容,做好笔记。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自然导入展示预习成果教师先出示中国画各种形式的图片,然后出示思考题:a.这些中国画作品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们表现的外在形式语言是否一样,为什么?b.什么是中国画的形式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也可小组讨论,然后点评,引出主题:1.学生欣赏图片,并对作品逐一观察、分析、比较。

2.学生可根据课本文字或收集的资料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3.学生自由讨论,并谈感受或观点。

通过大量图片欣赏,分析并回答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积累审美经验,并认识和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感”。

探求新知合作学习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及思考题:a.让学生自读课文文字和赏析图片。

b.中国画的形式美:①概念;②形象美;③笔墨美;④色彩美;⑤章法美;c.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国画的形式美感?中国画的形制有哪些?d.看课本、学习建议,及思考讨论。

人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2

人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2

《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大量丰富、典型的各种风格的名作欣赏,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语言来表达画者的思想情感。

了解中国画将绘画、诗歌、篆刻等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

2、学生在老师有序的引导下,学会运用形式美的因素和法则,大胆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进行思考分析及绘画体验,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感悟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师生共同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学生学会运用形式美的因素和法则创作表现中国画诗、书、画、印结合的特征。

教程设计:1、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画册、中国画(教师原作)、国画工具及材料学具:毛笔3枝、墨汁1瓶、国画颜料1盒、调色盘1个、生宣纸5张、笔洗瓶子(装水)、抹布1块。

二、导入新课。

1、引导欣赏教师画作《菊花》,学生感受思考其美感。

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的这句脍炙人口的菊花诗词我想同学们一定非常的熟悉,请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的这幅《菊花》美不美?它的美又具体体现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边赏画边探究中国画的形式美。

2、学生举手抢答(花形象、字工整、颜色鲜艳自然、章方正)。

3、教师鼓励评价后,小结阐述中国画形式美的定义(指在大小横竖不同的画幅中通过构图将点、线、形、色等形式因素,按表现需要有规律地组合起来呈现的多样统一的美感。

)三、欣赏名作,师生共同探讨中国画形式因素和法则。

1、教师播放课件,展示著名画家的题款、书法、篆刻作品,引出中国画家大都是诗人、书法家、画家、篆刻家的综合体人物。

2、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分组讨论题诗画的美感,感受中国画家全面的修养和内涵。

3、教师进一步展示图片,使学生感受形式美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加深对中国画形式美的理解。

提出思考与讨论。

4、学生分组讨论后,举手抢答。

(中国画是诗、书、画、印完美有机结合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5、教师适时鼓励型点评后结合课件图例欣赏分析,师生问、思、看、答、讲结合共同来探讨学习中国画形式美的知识要点。

《中国画的形式美》

《中国画的形式美》

李 白 行 吟 图 局 部
宋 代 梁 楷
簪 花 仕 女 图 局 部
唐 代 周 昉
中 国 画 的 形 式 美
线条粗细变化丰富
线如游丝工整细腻
这两幅都是人物画,风格有何不同?你发现绘画中用的 线条有怎样的变化?
笔墨之美
充分运用毛笔的性能、驾驭墨与色在宣纸上的渗化效
果,表现不同物体的形状、质感、量感,塑造出生动完 美的艺术形象,这种综合性技巧在中国画中统称笔墨。
3.色彩之美
这两幅都是花卉,中国画的色彩和西方绘画相比美 在何处?
中 国 画 的 形 式 美
花篮图 宋代 李嵩
静物花卉 17世纪 荷兰
中国画的色彩不像西方绘画那么写实但更加富有 平面的装饰美感,更能表达出画家的主观意趣。
芙 蓉 锦 鸡 图 宋 代 赵 佶
中国画的色 彩气象万千,看 看画面的色彩表 现了怎样的美感?
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材·美术 八年级上册
第六课
中国画的形式美
一、导入:
中国画是祖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想一 想在哪些地方见过中国画?
中 国 画 的 形 式 美
展览厅
中 国 画 的 形 式 美
博物馆
厅堂
中 国 画 的 形 式 美
现代家居
观察以下中国画作品,你能谈谈它们 有怎样的特点?你认为中国画的美表现在 哪些方面?
形象之美
“形”的目的是为了“神”,“神”的
基础是“形”。
无论工笔画或写意画,必须以一定的 形象为基础。 中国画历来讲究“以形写神”, 表 现任何形象, 形似仅仅是手段, 神似才 是目的。古代为人画像,称作“传神”。
2.笔墨之美
找找这幅墨荷图中墨色有怎样的变化?
中 国 画 的 形 式 美

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

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

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画的形式美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画的起源、发展和特点;2. 掌握中国画的基本形式和技法;3. 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对中国画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画的形式美;2. 基本形式和技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中国画的形式美的理解和表达;2. 学生对中国画的基本形式和技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中国画作品图片;3. 画笔、墨汁、宣纸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幅中国画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问:你对中国画有什么了解?你认为中国画的形式美是什么?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国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解释中国画的形式美,包括线条、构图、色彩等方面;3. 展示不同类型的中国画作品,让学生感受形式美的表现。

三、学习基本形式和技法(20分钟)1. 分发绘画工具,让学生亲自体验中国画的绘制过程;2. 教授基本线条的绘制技法,如点画、勾勒、描绘等;3. 演示中国画的构图技法,如平面构图、透视构图等;4.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中国画的基本色彩,如水墨、淡彩等。

四、实践练习(3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的基本形式和技法,选择一幅中国画作品进行模仿练习;2. 老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中的问题;3. 学生互相展示作品,分享绘画心得。

五、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学生回顾所学的中国画的形式美和基本形式技法;2.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讲解自己的创作过程和体会;3.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创作。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中国画展览,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2.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组织中国画作品展示活动。

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2. 学生的绘画作品和表现;3. 学生对中国画形式美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在讲解中是否清晰明了,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2. 学生对基本形式和技法的掌握情况;3. 学生对中国画形式美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是否有提升。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6课中国画的形式美 课件 (共24张PPT)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6课中国画的形式美 课件 (共24张PPT)

,被喻为空谷幽香的世上贤达;张九龄在《感遇》中写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表达了兰花本心不变,芬芳不改 自由自在、不求人知的品质,用不用人折、美人自来,比喻君子的品德是出于天然、出于自身修养,不求伯乐而伯乐自至的“慎独”的高贵品质。

,被喻为清雅淡泊的谦谦君子;深受许多文人墨客的喜爱,比如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郑板桥,他一生艰难,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自己的画中,画作《竹石》就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画中碎石、韧竹是人的历经艰难万苦,不低头,不苟且的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通过此画表达了竹子的坚韧、顽强与潇洒的精神,与自己的人格、品质完美契合。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师生座谈会的讲话中也引用了画中的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将竹子精神传递给世人。
感谢您的聆听!
中国画的形式美
八年级上册 第六课
中国画与西方传统绘画比较的 关键词 写实——写意 形——神 像——似与不似间 再现——表现 客观——主观 科学性——艺术性
通过欣赏以上短片你了解到完成一幅完整的中国画要经过哪些步骤?
你知道中国画有哪些形式美么?
1、形神之美2、笔墨之美3、色彩之美4、 形制之美

,被喻为恬淡悠然的世外隐士。关于菊花,我们既可以感受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的诗人和悠然的南山,物我两忘,彼此共鸣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亦可以体会“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的坚守。正是菊花的这种恬淡和节操的统一,深受我国众多画家的喜爱,齐白石、徐悲鸿、吴昌硕、潘天寿等著名画家都将菊花融入自己的画中。
中国画中的人文情怀
拓展:
中国画的人文情怀
中国画不仅有形神之美、色彩之美、形制之美,它更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作为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中国画中也蕴含着我校“宇商”教育研究的“天、地、人,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有责任去研究并传承它。自宋朝起我国理学兴盛、士君子非常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他们认为花草树木不能只有美貌的颜色,应该体现世人的精神和风骨,于是裁冰剪雪的梅花、孤芳自赏的兰花、净洁潇洒的翠竹、以及冷艳淡泊的菊花便纷纷进入世人的法眼,合称“四君子”,成为艺人字画中常见的题材,也成为中国精神的象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构成中国画形式美的内容,对中国画的形神、色彩、笔墨、形制有基本的了解。

体会中国画的形式美感,感受其蕴含的精神内涵。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分析经典的中国画作品,感受中国画在美术语言方面所呈现出的形式美感。

与西方绘画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中国画的民族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国画的形式之美,提高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

能初步感悟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画在形神、色彩、笔墨、形制方面的表现特点和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了解蕴含在中国画形式美中深层次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国画作品的意境与情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笔、笔洗、中国画颜料、调色碟、生宣纸、墨汁、胶布、中国画图片、书画毡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组织学生观看动画片《牧笛》片段,提出问题:我们所看到的动画片有什么特点?
生:是水墨动画,画面优美,意境深远,节奏流畅,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师小结:中国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这不仅因其历史深厚久远,大师巨匠其众如林,传世名作好似烟海,更重要的是它异常独特,且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

中国画的美深入人心,但它美在何处?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领略它的美?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中国画的形式美》。

(板书:中国画的形式美)
2.出示实物国画,引导学生欣赏、讨论中国画作品美在哪儿,引出形神、色彩、笔墨、形制等关键词。

(设计意图:在尝试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进一步分析中国画的形式美做铺垫。


二、感受形神之美
1.分析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问题1:画面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问题2:她们的形象与神态美在何处?
(提示可以从动态、服饰、色彩、面部、发型、饰物等方面欣赏)
生答,师总结:(1)发髻高绾,面孔白皙,眉清目秀,姿态优雅得体,衣物刻画舒展自然。

(2)动作——顾盼生姿神态——专注传神
2.结合作品徐悲鸿的《马》,进一步引导学生领略“形神之美”。

问题1:请用一个恰当的词形容徐悲鸿的《马》。

问题2:徐悲鸿要借奔马抒发什么思想感情?
徐悲鸿笔下的《马》画中的马匹正竖起耳朵凝视前方,似乎在期待着什么,它们就像即将要奔赴杀场的战士,英勇而肃穆……国难当头,徐悲鸿借此画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鼓舞同胞士气,团结抗日。

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中国画自它诞生之日始,就不以模仿自然形态为能事,而把表现物象的精神作为目的。

在形与神的关系上,哪怕所画的形态在“似与不似之间”,也要把内在的精神表现出来。

其实早在南朝谢赫六法论中,就把“气韵生动”作为评判标准之一。

(板书:形神之美)
三、认识笔墨之美
同学们想一想,画中国画的工具是什么?(笔墨纸砚)
一支笔、一张纸、一碟墨,如何表现出物象的生动形象呢?看看下面这幅作品。

1.分析作品《露气》的笔法。

提问1:画面中分别使用了哪几种笔法?
提问2:这些笔法可以互换使用吗?
(国画中的用笔要依据事物的造型、肌理特征而创造的,具有各自的表现语言与特色。


提问3:作品中能不能只用一种笔法?
画家凭借深厚的功力驾驭毛笔,使笔法不但有中锋、侧锋、顿挫、提按等,还有畅、涩、疾、徐、顺、逆、拖等诸多变化。

2.分析作品《露气》的墨法。

出示没有墨色变化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墨色变化,提出“墨分五色”。

3.体验笔墨之美。

播放写意荷花视频。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作品,启发学生深入学习本课知识点。


在中国画中,整体的布局、形态与结构,用笔的的疾缓、刚柔、巧拙、藏露,用墨的枯润、饱渴、轻重、浓淡无不充盈着形式感。

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与思绪。

(板书:笔墨之美)
四、欣赏色彩之美
师生欣赏作品:《春山积翠》谢稚柳
1.看了这件作品,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作品主要运用了那些颜色呢?
(使用了中国画家常用的石青石绿和赭石色,属于典型的青绿山水。

几种色彩的和谐搭配既表现了山水生机盎然的意境,同时又给人清新自然,稳重大方的感觉。


3.什么是随类赋彩?
(“随类赋彩”是把画中物象分为数类,一类施一种颜色,比如人物画,可以把人物的面部、手等分为一类,山水画草本、木本等分为一类,每类物象可以按同种色调处理,也可以按季节分类,按季节处理物象的色彩,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客观物象的色彩,按主观意愿用色。


4.比较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在色彩表现上有什么区别?
中国画重笔墨,色彩概括,随类赋彩,装饰性强。

强调意境,抒发主观情绪,是表现性艺术。

西方油画重光色变化,追求真实,像照片一样,是再现性艺术。

欣赏。

5.简单介绍其他色彩的表现风格。

白描水墨,净素别致。

《竹》郑板桥
石青石绿,极富装饰。

《千里江山图》王希孟
浅绛山水,山水画的一种。

钱贡
泼墨泼彩,如梦如幻。

《一水菰蒲绿半天云雨青》张大千
浓墨重彩,艳而不俗。

《层林尽染,万山红遍》李可染
(板书:色彩之美)
五、探究形制之美
播放视频,了解中国画的主要形制:立轴、镜心、册页、手卷、扇面等,分组讨论中国画的各形制特点并回答。

立轴:中国画最常见的装裱形式,特点是上下装有木质“天杆”和“轴杆”,以使作品在悬挂时始终保持平展,立轴适合远看,先看整体,后看局部。

立轴可以连续成条屏。

镜心:是托裱后的画心,适用于放在镜框内,其形式横竖皆可,是一种简便的装裱方式。

册页:可以左右或者上下翻阅,收叠时成一部书状。

尺幅不大,易于创作,易于保存。

扇面:现在多指书画作品的一种形式,分为折扇和团扇。

(板书:形制之美)
六、学以致用
1.全面赏析王冕《墨梅图》。

2.练一练。

以小组为单位从课本或者手头资料中任选一幅中国画进行评述,通过作品欣赏体验中国画的内容和形式美感。

思考中国画的美体现在哪里?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七、课堂小结
通过体验中国画的形神、笔墨、色彩和形制的美感,使我们能够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感悟到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中国画精髓。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知识核心内容,强化本课的知识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