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人口与人口迁移

中国古代的人口与人口迁移

中国古代的人口与人口迁移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对人口与人口迁移的问题一直具有极高的重要性。

在古代,中国人口数量的变迁以及人口的迁移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国家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面貌。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的人口与人口迁移现象,回顾历史沿革,并分析其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人口数量的变迁中国古代人口数量的变迁可谓是波澜壮阔。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有人类聚居的痕迹。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中国古代初期的人口数量并不多,大约在数百万到一千万之间。

随着农业的兴起和生产力的提高,人口逐渐增加。

到了商周时期,中国的人口规模已经达到了几千万人。

在秦汉时期,中国人口数量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国家的统一以及科技的进步,人口数量迅速膨胀。

据史书记载,秦代全国人口估计在2000万人以上,相比之下,汉武帝时期的人口据说已超过4000多万。

这一切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人口的过剩。

人口过剩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如资源短缺、土地不足以养活众多人口等。

这些问题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也促使了人口的迁移。

二、人口的迁移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现象多种多样,可以分为内迁和外迁两种类型。

内迁主要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移往另一个地区,而外迁则是指人口离开中国境内迁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1. 内迁内迁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首先是农民的迁徙。

由于人口过剩和土地资源的不均衡分布,许多农民被迫离开家乡寻找更好的生活条件。

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北方的战乱和自然灾害常常导致大量农民南迁,南方成为他们的首选目的地。

其次是官员和士人的流动。

古代中国的统治者实行科举制度,才子出身的士人和优秀的官员通过考试可以得到晋升和升迁的机会。

他们为了争取更好的官职机会,常常迁徙到希望有更多机会的地方,如首都洛阳、长安等地。

此外,商人和手工业者的流动也对人口迁移起到了重要作用。

商业活动的发展和经济交流加强使得商人和手工业者经常需求新市场,他们也因此迁往人口稠密的大城市。

3-1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

3-1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

高原、山地、丘陵、 气候干旱、淡水缺乏、 土壤盐渍化
国家政策 战争 政治变革 经济落后 收入低 农业成本高, 劳动力过剩 文化教育落后、 家庭、婚姻
地形、气候、 交通通达度
国家政策 战争 政治变革
( )
专题三
人口与城市
2.人口迁移的影响
有利影响 迁入 地 不利影响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地 理 新 课 标 版
( )
专题三
人口与城市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 地 理 新 课 标 版
专题三
人口与城市
(1)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
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地 理 新 课 标 版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
)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地 理 新 课 标 版
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
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解析】 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第(1)题, A点表现的人口迁移特点是迁出率远大于迁入率,其原因 最可能是当地经济落后。而当地经济收入高、远离东部发 达区、人口数量少都是不利于人口外迁的因素。第(2)题, 首先根据题干信息导出B省区为西藏,然后确定其代表性 农作物。第(3)题,本题考查读图能力,认真将各个选项与 图示信息比对,即可得出各选项的正误。
)
专题三
人口与城市
【解析】 考查人口增长及人口迁移。第(1)题,图中 显示:2000~2010年,该省总人口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说该省人口密度大幅减少显然太过夸 张。城市人口比重的提高主要是农村人口迁入到城市(机械 增 长 ) 造 成 的 。 2000 年 的 城 市 人 口 数 量 为 8235 万 ×27%,2010年的城市人口数量为8042万×40%,城市人口 数量十年来增长不到45%。故选项A正确。第(2)题,该省 自然增长率大于0,总人口应该增长,而实际上总人口减 少,这只能是人口外迁造成的。结合这几年西部地区的水 利建设情况以及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不难得出该省十年 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中国古代的人口与人口迁移

中国古代的人口与人口迁移

中国古代的人口与人口迁移中国古代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其中人口数量的变化和迁移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的人口数量变化、人口迁移的原因和方式,并对其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人口数量变化中国古代的人口数量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巨大的波动。

最早的人口统计数据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当时中国的总人口约为6000万。

随着时代的演变,人口数量经历了多轮的增长、衰退和再增长。

1.1 增长阶段在古代,农业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支柱,农民是社会的主体。

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使得每单位土地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这促进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在唐宋时期,中国的人口数量达到了顶峰,据统计,唐朝时人口已超过5000万,而宋朝时人口更是接近1亿。

1.2 衰退阶段然而,除了增长阶段,中国古代也经历了一些导致人口减少的因素。

例如,在战乱频繁的年代,人口的死亡率会大幅上升,导致人口数量减少。

同时,自然灾害如洪水、旱灾和瘟疫也是人口减少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明清时期的长江流域,由于洪水和瘟疫的影响,人口减少了大约1/3。

二、人口迁移的原因和方式人口迁移在中国古代非常普遍,其原因主要有经济、政治、战争等多个方面,而迁移的方式也有多样性。

2.1 经济原因经济发展不均衡常造成人口迁移。

在中国古代,一些地区因为自然资源的丰富、商业贸易发达等因素,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徙至此。

比如,唐朝的长安和宋朝的汴京(今河南开封),都成为了当时繁荣的都城,吸引着大量人口涌入。

2.2 政治原因政治因素也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古代中国,朝廷的政策和统治者的行为经常会影响到人口分布和流动。

例如,在唐朝时期,唐玄宗的“擢贤任能”政策吸引了大批人才移民至长安,推动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2.3 战争原因战争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中国古代,战乱频繁,人口常常被迫逃离战区或邻近地区。

例如,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地区频繁战乱,许多人口迁移到了南方,使得南方地区的人口大幅增加。

中国古代的人口和人口迁移

中国古代的人口和人口迁移

中国古代的人口和人口迁移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众多民族的融合,使得人口和人口迁移成为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现象。

本文将从人口数量、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的人口和人口迁移。

一、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中国古代的人口数量之巨大令人瞩目。

根据史书记载,中国古代人口常常呈现出“亿万”这样的数量级。

例如,在汉朝的鼎盛时期,中国人口已经达到6,000万左右。

这样的人口规模对其时来说是相当巨大的,也是其他古代国家难以比拟的。

二、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是指人们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活动。

在中国古代,人口迁移背后有着多种原因。

1. 经济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富庶的地区往往吸引着外来人口的涌入。

例如,江南地区因其肥沃的土地和发达的农业经济,成为了古代中国的重要经济中心。

无数来自其它地区的人们迁移到江南谋求生计,进一步促进了该地区的发展。

2. 战争和灾害战争和灾害经常成为人们迁移的催化剂。

在中国古代,战争频繁发生,导致大量人口迁移。

例如,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时,许多居民迁移到南方以躲避战乱。

此外,天灾也是人口迁移的原因之一。

例如,著名的黄河洪水频发,许多人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迁移到其他地区。

三、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对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社会影响人口迁移增加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和交流,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多元发展。

各地区的人们相互交流,带来了不同文化、传统和思想的碰撞与融合,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 经济影响人口迁移也产生了重要的经济影响。

通过人口迁徙,资源和劳动力得以更为合理地配置。

人们从贫瘠的地区迁移到富庶的地方,带来了新的生产力和经济活力,进一步推动了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3. 文化影响不同地区的人口迁移还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与传播。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与人口迁移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与人口迁移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与人口迁移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口资源。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的人口数量经历了繁荣与衰退、迁徙与定居的变迁。

人口与人口迁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议题,它不仅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塑造了中国的文化面貌。

古代中国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个谜。

尽管历史上有一些记载,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数据往往不够准确。

然而,从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中可以得知,中国的人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明显的波动。

在一些繁荣的时期,人口数量可能达到了数千万甚至上亿,而在战乱、自然灾害等困扰下,人口数量也会大幅减少。

人口迁移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现象。

古代中国的人口迁移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内迁和外迁。

内迁指的是人口在国内的迁徙,而外迁则是指人口跨越国境线的迁徙。

这两种迁徙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所体现。

在古代中国,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自然灾害、战乱、政治迫害等原因所引起的。

例如,黄河流域的洪水经常发生,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因此不少人口选择迁往其他地区。

同时,战乱和政治迫害也迫使大量的人口离开家园,寻求安全和生计。

人口迁移不仅改变了中国各地的人口分布,也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隋唐时期,大量的人口从北方迁移到了南方,这导致了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

南方的繁荣又吸引了更多的人口迁徙,形成了南方的经济中心。

同样地,宋代时期,人口迁移到了长江流域,使得这个地区成为了中国的农业重镇和文化中心。

除了内迁,中国历史上也有大量的人口外迁。

早在古代,中国就有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往来。

例如,汉代的丝绸之路就是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和人口迁移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外来文化和宗教的影响。

近代以来,中国的人口迁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大量的农民工涌向了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种人口迁移不仅改变了中国城市的面貌,也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人口分布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所分布的居民数量和分布范围的情况,而人口迁移则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现象。

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是一个地区或国家人口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发展不均衡、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全球和中国两个层面对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进行探讨。

一、全球范围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在全球范围内,人口分布呈现明显的不均衡状态。

欧洲、亚洲和北美洲是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而非洲大部分地区和南美洲的人口相对较少。

这主要是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分布以及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近年来,由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人口迁移现象逐渐增多。

一方面,发达国家吸引了大量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移民,主要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一些较为贫困的国家和地区出现大规模的人口流失,这也是经济差距和社会不稳定等因素的结果。

二、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在中国,人口分布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是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而西部地区和一些农村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

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分布的影响所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也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现象。

一方面,许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寻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地区的人口也向欠发达地区迁移,主要是为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经济机会。

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对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合理的人口分布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但也可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城市过度拥挤,社会福利压力增大等。

人口迁移则可以改变地区的人口结构和劳动力配置,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但也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资源不平衡等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带来的挑战,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同时,加强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人口素质和生活水平,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减少人口迁移的动因。

中国古代的人口与人口迁移

中国古代的人口与人口迁移

中国古代的人口与人口迁移中国古代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其人口数量和迁移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古代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人口数量的变化以及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一、人口数量的变化中国古代的人口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早期的中国社会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形态,人口规模相对较小。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对外战争的结束,中国的人口逐渐增加。

尤其是在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人口数量迅速增长,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

然而,人口数量的增长也常常伴随着战乱、自然灾害和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历史上一些重大的战争、起义和自然灾害,如三国时期的战乱、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动荡局势,都导致了大量人口的减少。

到了唐宋时期,人口数量出现了下降趋势,尽管在元明时期又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整体上人口规模要远低于南北朝时期。

二、人口迁移的原因古代中国的人口迁移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因素影响: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

从经济角度来看,人口迁移往往受到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的驱动。

例如,古代中国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和丝绸生产相对发达,因此吸引了许多北方人口向南方迁徙,以谋求更好的生计。

此外,古代中国的城市也是人口迁移的热点。

大城市通常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吸引了来自各地的人口。

政治因素也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历史上的朝代更迭、战争和迁徙政策等都对人口迁移产生了巨大影响。

例如,北方民族的入侵导致了大量人口向南方迁徙,而唐朝的都城长安的建立则吸引了大量人口向西迁徙。

三、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对中国古代的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人口迁移促进了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

不同地区的人口流动带来了不同的生产技术、经济模式和文化传统,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其次,人口迁移对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使原本稀缺的劳动力变得充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此外,人口迁移也对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的人口与人口迁移状况

中国的人口与人口迁移状况

中国的人口与人口迁移状况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同时也伴随着人口的迁移。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人口状况以及人口迁移的情况。

中国人口总量庞大,截至目前已经超过13亿。

这个庞大的人口数量给中国带来了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庞大的人口规模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劳动力资源。

另一方面,人口过多也对国家的资源分配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压力。

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由于长期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面临着老龄化问题。

近年来,中国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这给社会养老、医疗等方面带来了压力。

同时,中国的劳动力人口也在减少,这可能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人口迁移是中国人口状况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地区迁往城市。

这种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被称为“农民工潮”。

农民工潮给中国的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

然而,人口迁移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管理带来了挑战。

城市的住房、交通等资源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此外,人口迁移还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户籍制度不公平,农民工的权益难以保障等。

除了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外,中国还存在着一些内部人口迁移的现象。

一些人口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迁移,这被视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另外,一些年轻人和人才也选择去海外发展,这种国际人口流动也为中国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面对人口状况和人口迁移的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政府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工的待遇和权益保障。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投资,提高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鼓励一部分人口留在农村发展。

总体来说,中国的人口与人口迁移状况是一个复杂而又丰富多样的话题。

人口数量庞大、人口结构改变以及人口迁移都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是( B )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Hale Waihona Puke A.①②B.②③C.①③
D.③④
16
第(1)题,由表格可知,苏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 例的变化幅度最大,A项错误;苏中人口占全省人 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B项正确;由于还需 要考虑省际人口迁移,故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并不 一定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C项错误; 由于人口自然增长,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大于从 省 外 迁 入 的 人 口 数 量 , D 项 错 误 。 第 (2) 题 , 分 析 2000年和201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图,发现从2000年 到2010年,0~14岁人口比例下降,15~64岁和65 岁以上人口比例均上升,故选②③。
7
8
(1)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 B )
A.①③④②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
9
【题眼】人口自然增长率;30~39人口数量
第(1)题,考查提取统计图表信息能力,自然增 长率看该国人口结构“金字塔”统计图底座(0~4) 相对(其他年龄段)长短。第(2)题,考查提取资料信 息能力,看30~39岁人口数量大小,注意人口数量 单位及“从少到多”的排序。
4
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1) 我国的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农村 人口比重大;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 老龄化问题出现);人口素质较低,地区分布不平衡。 本世纪,我国将迎来劳动年龄人口,老龄人口,总 人口三大高峰。在人口问题现状中,五大难点相互 叠加:人口总体素质不高;流动人口规模庞大;出 生性别比持续攀升;艾滋病呈蔓延趋势;贫困人口 脱贫难度增大。
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
1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结合不同 时期经济、文化、医疗卫生等因素,进一步分析不 同人口增长模式形成的原因及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 口增长模式存在差异的原因及规律。针对不同地区
2
人口增长模式存在差异的原因及规律,引出人口问 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影响及解决措施。 影响人口增长模式地区差异的因素有: (1)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归根结底是生产力 发展水平的差异,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形成 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根本原因。 (2)年龄构成因素:人口年龄结构包括:年轻型、成 年型、老年型。它对人口增长模式影响很大。现在 的人口年龄结构是由过去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状况形 成的,而现在的人口年龄结构又将影响以后的人口
利 缓解人地矛盾,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

人才或劳动力外流

迁 有 对边疆地区,有利于开发自然资源,改变经济
响入
落后状况;对城市地区,提供大量劳动力,推 利 动城市经济发展
地 不 可能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给城市环境带来压力

20
例2:(2011·海南卷)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 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 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 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 (1)~(3)题。
12
13
14
(1)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
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B )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 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15
(2)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
18
一般以是否有户籍变更为标准。(3)时间限度。一般 以是否一年以上为参照。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综合评价:(1)经济因素往 往起主导作用;(2)特定条件下其他因素亦可成为决 定性因素,如:自然环境、生态变化、政治因素、 社会因素。
19
人口迁移的影响

出 影

有 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有 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可
(1)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 )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21
(2)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C)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
3
出生率和死亡率。因此,它对分析人口增长状况至 关重要。 (3)人口性别结构: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 地区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它通常由性别比这 个指标加以度量;性别比为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 应的男性人口的数量。常用年龄性别结构图来表示, 图中底部横坐标标出各年龄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 的百分比,纵坐标是各年龄组年龄,一般按男左女 右绘图。性别失衡对人口增长会产生不良影响。
17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其中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但在某 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 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当今人口迁移活动频 繁,是造成区域人口增长,尤其是机械增长的主要 原因。
判断人口迁移的基本方法:(1)空间位移。一般以 是否跨越特定的行政边界为标准。(2)居住地的变更。
10
【思路点拨】 人口年龄金字塔通过年轻人口比重判断人口自 然增长率。30~39岁人口数量需结合题图阅读数 值。
11
(2011·江苏卷)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 据统计的江苏省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 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 回答(1)~(2)题。
5
(2)我国的人口政策:一方面要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发挥人们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合理地利用自然 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为可持续发 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6
例1:(2010·海南卷)下图示意4个国家人口的性别— 年龄构成。读下图,完成(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