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院的设计规范标准

合集下载

医院设计规范

医院设计规范

医院设计规范一、引言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其设计规范对于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医院设计规范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建筑设计、空间布局、设备配置、安全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二、建筑设计1. 建筑风格:医院建筑应以功能性和实用性为主导,同时体现现代化、人性化的设计风格。

2. 建筑材料:选用符合卫生要求的环保材料,具有防火、防水、防震等特性。

3. 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医院内部空间,包括医疗区、行政区、公共区域等,确保各区域之间的流线顺畅。

三、空间布局1. 医疗区:按照科室分类布局,确保不同科室之间的联系紧密,方便医护人员协作。

2. 行政区:包括医院办公区、会议室、培训室等,为医院管理提供便利。

3. 公共区域:包括候诊区、手术等候区、餐厅、卫生间等,为患者和家属提供舒适的环境。

四、设备配置1. 医疗设备:根据医院的专科特点,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

2. 通信设备:配置高速网络和通信设备,方便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流。

3. 安全设备:包括监控系统、消防设备等,确保医院的安全运行。

五、安全要求1. 防火安全:医院建筑应符合消防安全标准,设置灭火器、疏散通道等消防设施。

2. 安全出口:合理设置安全出口,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疏散。

3. 感染控制: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制度,包括洗手设施、消毒设备等,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六、环境保护1. 噪音控制:医院应采取措施减少噪音污染,保持安静的医疗环境。

2. 照明设计:合理设计照明系统,确保医院内部光线明亮、舒适。

3. 空气质量:医院应定期检测室内空气质量,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空气清新。

七、总结医院设计规范对于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至关重要。

建筑设计、空间布局、设备配置、安全要求等方面的规范都需要严格遵循,以确保医院的功能性、实用性和安全性。

在设计过程中,还应考虑环境保护和舒适性,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医院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提升医疗质量,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医院装饰设计规范最新标准

医院装饰设计规范最新标准

医院装饰设计规范最新标准医院装饰设计规范是确保医院环境安全、卫生、舒适并符合医疗功能需求的重要指导原则。

以下是最新的医院装饰设计规范标准:1. 安全性:医院装饰设计必须遵守国家建筑安全规范,确保结构稳固,使用防火材料,确保紧急疏散通道畅通无阻。

2. 卫生性:所有装饰材料应易于清洁和消毒,避免使用易积尘、滋生细菌的材料。

墙面、地面应使用抗菌、易清洁的材料。

3. 舒适性:医院环境应提供舒适的氛围,使用柔和的照明,合理的色彩搭配,以及适宜的温湿度控制。

4. 功能性:设计应满足不同医疗功能区域的需求,如手术室、病房、诊疗室等,确保空间布局合理,便于医护人员工作和患者就诊。

5. 隐私保护:病房设计应充分考虑患者的隐私,使用隔断或屏风等措施,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或休息时不受干扰。

6. 无障碍设计:医院应提供无障碍通道,方便行动不便的患者和残疾人士使用,包括宽敞的门道、无障碍卫生间等。

7. 环保性:在装饰材料的选择上,应优先考虑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降低医院运营成本。

8. 标识系统:医院应有清晰、易懂的标识系统,帮助患者和访客快速找到目的地。

9. 声学设计:医院内应控制噪音水平,使用吸音材料减少回声,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的治疗和休息环境。

10. 照明设计:医院照明应满足医疗操作的需要,同时考虑患者的舒适度,使用自然光和人工光的合理搭配。

11. 色彩运用:色彩设计应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情绪,使用温馨、柔和的色调,避免使用过于刺激的颜色。

12. 智能化系统:医院装饰设计应考虑智能化系统的集成,如智能监控、智能照明控制等,提高医院管理效率。

13. 维护与更新:医院装饰设计应便于日常维护和未来的更新改造,以适应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患者需求的变化。

结尾:医院装饰设计规范的最新标准旨在创造一个安全、卫生、舒适且功能齐全的医疗环境,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满足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需求。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环境要求的提高,这些规范将不断更新和完善。

医院设计规范

医院设计规范

医院设计规范引言概述:医院是为了提供医疗服务而建立的重要场所,其设计规范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医院设计规范,包括建造布局、空间规划、设备配置、环境要求和安全措施。

一、建造布局:1.1 医院建造布局应合理,包括主楼、附属楼和辅助设施等,以满足不同科室的需求。

1.2 主楼应设在中心位置,便于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流动,同时附近应有充足的停车位。

1.3 辅助设施如餐厅、药房等应布置在便利的位置,方便患者和家属的使用。

二、空间规划:2.1 医院的空间规划应充分考虑不同科室的功能需求,包括诊室、手术室、病房等。

2.2 每一个科室的面积应合理,以满足医疗设备和人员的工作需要,同时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2.3 医院内的走廊和楼梯应宽敞,以便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流动,同时考虑到轮椅患者的需求。

三、设备配置:3.1 医院的设备配置应根据不同科室的需求进行合理安排,包括医疗设备和家具等。

3.2 医疗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安全和质量标准,且易于操作和维护。

3.3 家具的选择应舒适、耐用,并考虑到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需求。

四、环境要求:4.1 医院的环境要求包括室内空气质量、照明、噪音控制等方面。

4.2 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保持通风良好,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4.3 照明应充足、均匀,以提供良好的工作和治疗环境,同时考虑到患者的舒适感。

4.4 噪音控制应合理,避免过高的噪音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影响。

五、安全措施:5.1 医院的安全措施应包括消防设施、安全通道、紧急救援等方面。

5.2 消防设施应符合相关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5.3 安全通道应保持畅通,以便患者和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

5.4 医院应建立紧急救援机制,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结论:医院设计规范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建造布局、空间规划、设备配置、环境要求和安全措施是医院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

惟独合理规划和设计,才干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高效的医疗环境,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最新中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最新中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最新中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中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是指在中医医院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对于建筑的功能、布局、空间、设备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和指导,旨在确保中医医院建筑满足医疗服务的需求,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和舒适的就诊体验。

最新的中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功能布局:中医院建筑应根据中医医疗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划分各个功能区域,满足就诊、诊断、治疗、养护等环节的需要。

例如,门诊区域应分为中药、针灸、推拿等不同门类的诊疗区域,以方便患者就诊;医技区域应设置合适的检查、检验、影像等设备和设施,以支持医疗服务的进行。

二、病房设计:中医院病房应考虑患者的舒适性和治疗需求,合理设置床位和储物空间,并提供适当的面积和通风条件。

病房应合理布置医疗设备,确保医护人员能够顺利进行治疗操作。

三、环境要求:中医医院应尽量减少噪音干扰和空气污染,建筑应具备隔音、保温、通风等功能。

中医院的室内布局应合理分隔,避免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

此外,中医院的建筑还应具备良好的自然光照条件,以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

四、设备设施:中医院应配置适宜的中医医疗设备和设施,包括中药制剂室、针灸推拿诊疗区、中医影像检查设备、中医特有的诊疗设备等。

此外,还应配备适当的器械和家具,满足患者治疗和休息的需要。

五、卫生与安全:中医院的建筑应保证卫生与安全的要求,包括灭火设施的设置、卫生间的合理布局、医疗废物的处理等。

医院的楼梯、通道、门窗等设施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规定,中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能够保证中医医院的建筑能够满足医疗服务需求,提供优质的就医环境和服务品质。

中医院的建筑设计规范也会随着医疗技术和服务模式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进步。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最新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最新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最新一、总则1.规范适用范围:适用于综合医院的新建、扩建、改建和装修工程设计。

2.规划原则:医疗服务连续性原则、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原则、功能分区原则、建筑外观协调原则。

3.设计要求:满足患者、医护人员和访客的需求,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4.设计审查:设计单位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审查申报,并经过专业审查机构审核。

二、建筑规划布局1.医疗院区:按照功能和特殊要求进行划分,如住院区、门急诊区、手术区、检查区、药品储存区等。

2.公共区域:包括大厅、走廊、电梯厅等。

3.功能区划分:根据功能需求划分治疗区、病房区、医技区和辅助设施区。

三、建筑设计要求1.建筑安全:确保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和防火安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特殊区域设计:如手术室、无菌室、放射治疗室等特殊要求的区域,应按相关规定进行设计。

3.楼层布局:合理安排不同功能区域的楼层布局,满足医疗服务的需要。

4.门窗设计:门窗材料应具有防火、防盗、防腐蚀等性能,并满足节能要求。

5.环境设计:提供舒适的室内外环境,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和舒适。

6.消防安全:根据相关规定设置消防通道、灭火器材,保障医院的消防安全。

7.照明设计: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配置合理的照明设备,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装修设计要求1.墙面装饰:采用易清洁、抗菌、防火材料进行装修,以确保医院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2.地面装饰:使用耐磨、防滑、易清洁的材料,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3.天花板装饰:采用光滑易清洁的材料,并设置合适的照明和通风设施。

4.室内家具和设备:选择符合卫生要求、易清洁和耐用的家具和设备。

5.声学设计:采用合适的材料和结构设计,降低噪音传播,提供静谧的医疗环境。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2024报批稿)对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供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

设计单位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确保医院建筑的安全、高效运行。

医院设计规范

医院设计规范

医院设计规范引言概述:医院作为人们生病时的庇护所,其设计规范至关重要。

合理的医院设计可以提高医疗效率,改善患者体验,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医院设计规范的要点。

正文内容:1. 建筑布局设计规范1.1 医院建筑布局应符合功能分区原则,将不同科室合理分布,便于患者就医和医生工作。

1.2 医院建筑应考虑到不同科室之间的联系,便于患者流动和医疗资源的调配。

1.3 医院建筑布局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降低能耗。

2. 医疗设备配置规范2.1 不同科室的医疗设备应根据需要进行合理配置,满足医疗需求。

2.2 医疗设备的摆放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方便医生操作和患者使用。

2.3 医疗设备的选择要考虑技术先进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确保医疗质量。

3. 病房设计规范3.1 病房的布局要合理,保证每个病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护理。

3.2 病房的通风、采光和隔音要符合相关标准,创造舒适的住院环境。

3.3 病房的设施设备要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如床位、卫生间等。

4. 医院门诊区域规范4.1 门诊区域的布局要合理,便于患者就医和医生工作。

4.2 门诊区域要有足够的候诊区和就诊区,避免拥挤和交叉感染。

4.3 门诊区域要考虑到患者的隐私和便利,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

5. 医院安全设计规范5.1 医院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要符合相关规定,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5.2 医院要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安全管理和防范。

5.3 医院要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总结:医院设计规范对于医疗质量和患者体验至关重要。

建筑布局、医疗设备配置、病房设计、门诊区域规范和安全设计都是医院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只有遵循规范并不断提升设计水平,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院设计规范

医院设计规范

医院设计规范一、引言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其设计规范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制定医院设计规范,确保医院建造的功能性、舒适性和安全性,以满足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需求。

二、总体要求1. 医院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确保医疗服务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医院建造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和隔音效果,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3. 医院内部应设置合理的空间布局,便于患者、医务人员和设备的流动和操作。

4. 医院建造应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和建材。

三、功能分区规划1. 门诊区域:包括挂号处、候诊区、诊室、化验室等。

- 挂号处应设有明确的导诊标识,方便患者就诊。

- 候诊区应提供舒适的座椅、空调和良好的照明设施。

- 诊室应具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隐私保护措施。

2. 住院区域:包括病房、护士站、洗手间等。

- 病房应根据不同病种设置,并配备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医疗设备。

- 护士站应设在病房区域附近,方便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

- 洗手间应设置在每一个病房附近,便于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卫生需求。

3. 手术区域:包括手术室、麻醉室、消毒室等。

- 手术室应具备严格的洁净环境和先进的手术设备。

- 麻醉室应配备专业的麻醉设备和监护设备。

- 消毒室应满足消毒材料的存放、清洗和处理的要求。

4. 辅助区域:包括办公室、会议室、库房等。

- 办公室应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办公设备。

- 会议室应具备良好的视听设备和会议记录设备。

- 库房应满足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物资的储存和管理需求。

四、安全要求1. 医院建造应符合消防安全的要求,设置合适的消防设施和疏散通道。

2. 医院内部应设置监控系统,确保患者和财产的安全。

3. 医院应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4. 医院应设置合适的防护设施,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五、设备设施要求1. 医院应根据不同科室的需求,配备适当的医疗设备和器械。

202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202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202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202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是为了规范医院建筑设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提升医院形象而制定的一项标准。

以下是对该规范的详细介绍,共计1200字。

一、总则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是根据国家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医疗设施建设的需要而制定的,旨在规范医院建筑设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提升医院形象,确保医院建筑满足功能需求、安全需求和病人需求。

二、建筑布局1.医院建筑应根据功能需求进行布局,包括门诊部、急诊科、住院楼、手术楼、医技楼、行政楼等功能区域,并要合理划分区域界限。

2.运营效益和人员流动性应是布局考虑的因素,以便能更好地满足病人和医护人员的需求。

三、建筑设计1.医院建筑设计应考虑人们的感知需求,确保医院建筑外观大方得体、干净整洁,并能提供良好的照明和通风条件。

2.建筑结构应符合耐火、耐震的要求,确保医院在突发情况下的安全。

3.医院应提供适当的楼梯和出口,以保证人员疏散的畅通和安全。

四、各功能区域的设计要点1.门诊部:门诊部应根据不同科室的需要进行设计,包括候诊区、诊室、检验室等。

候诊区应提供舒适的座位和良好的通风设施。

2.急诊科:急诊科应紧靠门诊部设计,急诊室应根据不同急诊医疗活动进行划分。

3.住院楼:住院楼应提供宽敞明亮的病房,每个病房应配备足够的病床、卫生间和储物柜。

同时,要有足够的护士站和医护人员工作区域。

4.手术楼:手术楼应提供洁净室和无菌室,并配备先进的手术设备和设施。

5.医技楼:医技楼应根据不同医技科室的需求进行设计,包括放射科、超声科、病理科等。

放射科和核医学科应具备防护设施,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6.行政楼:行政楼应提供办公区和会议室等,同时考虑到医院形象的展示,提供前台接待区和展示墙。

五、绿化和环保要求1.医院应进行绿化,提供舒适的环境和休闲空间,同时具备遮阳和缓冲扬尘的作用。

2.医院应推广环保措施,如太阳能热水器和LED照明灯具,以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六、通风和空调要求医院应提供清洁、新鲜和适宜的室内空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符合安全、卫生、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其它专科医院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为“综合医院”∶一、设置包括大内科、大外科等三科以上;二、设置门诊和服务24小时的急诊;三、设置正规病床。

第1.0.4条医院规模、标准的确定,医技科室和专科病房的设置,应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执行。

第1.0.5条兼供残疾人使用的综合医院设计,应符合有关专业规范的规定。

第1.0.6条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与总平面第一节基地第2.1.1条综合医院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和医疗卫生网点的布局要求。

第2.1.2条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交通方便,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二、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三、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四、地形力求规整;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六、不应邻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扬所。

第二节总平面第2.2.1条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感粱;二、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三、应保证住院部、手术部、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献血室、教学科研用房等处的环境安静;四、病房楼应获得最佳朝向;五、应留有发展或改、扩建余地;六、应有完整的绿化规划;七、对废弃物的处理,应作出妥善的安排,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

第2.2.2条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二处,人员出人口不应兼作尸体和废弃物出口。

第2.2.3条在门诊部、急诊部入口附近应设车辆停放扬地。

第2.2.4条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应设于医院隐蔽处,并应与主体建筑有适当隔离。

尸体运送路线应避免与出入院路线交叉。

第2.2.5条环境设计一、应充分利用地形、防护间距和其它空地布置绿化,并应有供病人康复活动的专用绿地。

二、应对绿化、装饰、建筑内外空间和色彩等作综合性处理。

三、在儿科用房及其入口附近,宜采取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环境设计。

第2.2.6条病房的前后间距应满足日照要求,且不宜小于12m。

第2.2.7条职工住宅不得建在医院基地内;如用地毗连时,必须分隔,另设出人口。

第三章建筑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3.1.1条主体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结构形式,应为今后发展、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

第3.1.2条建筑物出人口一、门诊、急诊、住院应分别设置出入口。

二、在门诊、急诊和住院主要入口处,必须有机动车停靠的平台及雨棚。

如设坡道时,坡度不得大于l/l0。

第3.1.3条医院的分区和医疗用房应设置明显的导向图标。

第3.1.4条电梯,一、四层及四层以上的门诊楼或病房楼应设电梯,且不得少于二台;当病房楼高度超过24m 时,应设污物梯。

二、供病人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病床梯”。

三、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

第3.1.5条楼梯一、楼梯的位置,应同时符合防火疏散和功能分区的要求。

二、主楼梯宽度不得小于l.65m,踏步宽度不得小于0.28m,高度不应大于0.l6m。

三、主楼梯和疏散楼梯的平台深度,不宜小于2m。

第3.1.6条三层及三层以下无电梯的病房楼以及观察室与抢救室不在同一层又无电梯的急诊部,均应设置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l0,并应有防滑措施。

第3.1.7条通行推床的室内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l0m;有高差者必须用坡道相接,其坡度不宜大于1/l0。

第3.1.8条半数以上的病房,应获得良好日照。

第3.1.9条门诊、急诊和病房,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第3.1.10条主要用房的采光窗洞口面积与该用房地板面积之比,不宜小于表3.l.l0的规定。

主要用房采光表表3.1.10名称比值诊查室、病人活动室、检验室、医生办公室 I/6候诊室、病房、配餐室、医护人员休息室 l/7更衣室、浴室、厕所 l/8第3.1.11条室内净高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不应低于下列规定∶一、诊查室2.60m,病房2.80m;二、医技科室根据需要而定。

第3.1.12条护理单元的配餐室。

浴厕、盥洗室等辅助用房的位置,应力求减少噪声对病房的影响。

第3.1.13条室内装修和一般防护要求一、一般医疗用房的地面、墙裙、墙面、预棚,应便于清扫、冲洗,其阴阳角宜做成圆角。

二、手术室、无菌室、灼饬病房等洁净度要求高的用房,其室内装修应满足易清洁、耐腐蚀的要求;放射科、脑电图等用房的地面应防潮、绝缘。

三、生化检验室和中心实验室的部分化验台台面,通风柜台面,采血与血库的灌液室和洗涤室的操作台台面,病理科的染色台台面,均应采用耐腐蚀、易冲冼、耐燃烧的面层;相关的洗涤池和排水管亦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四、药剂科的配方室、贮药室、中心药房、药库,均应采取防潮、防鼠等措施。

五、太平间、病埋解剖室,均应采取防蚊、防蝇、防雀、防鼠以及防止其它动物侵人的揩施。

第3.1.14条厕所一、病人使用的厕所隔间的平面尺寸,不应小于l.l0m×l.40m,门朝外开,门闩应能里外开启。

二、病人使用的坐式大便器的坐圈宜采用“马蹄式,蹲式大便器宜采用“下卧式”,大便器旁应装置“助立拉手”。

三、厕所应设前室,并应设非手动开关的洗手盆。

四、如采用室外厕所,宜用连廊与门诊、病房楼相接。

第二节门诊用房第3.2.1条门诊部的出入口或门厅,应处理好挂号问讯、预检分诊、记帐收费、取药等相互关系,使流程清楚,交通便捷,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第3.2.2条侯诊处一、门诊宜分科侯诊,门诊量小的可合科侯诊。

0二、利用走道单侧侯诊者,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l0m,两侧侯诊者,净宽不应小于2.70m。

第3.2.3条诊查室的开间净尺寸不应小于2.40m,进深净尺寸不应小于3.60m。

第3.2.4条妇、产科和计划生育一、应自成一区,设单独出入口。

二、妇科和产科的检查室和厕所,应分别设置。

三、计划生育可与产科合用检查室,并应增设手术室和休息室。

各室应有阻隔外界视线的措施。

第3.2.5条儿科一、应自成一区,宜设在首层出入方便之处,并应设单独出入口。

二、入口应设预检处,并宜设挂号处和配药处。

三、候诊处面积每病儿不宜少于l.50m2。

四、应设置仅供一病儿使用的隔离诊查室,并宜有单独对外出口。

五、应分设一般厕所和隔离厕所。

第3.2.6条肠道科应自成一区,应单独设置出入口、观察室、小化验室和厕所。

宜设专用挂号、收费、取药处和医护人员更衣换鞋处。

第3.3.7条外科换药室宜分无茵室和一般换药室。

第3.2.8条门诊手术用房由手术室、准备室和更衣室组成;手术室平面尺寸不应小于3.30m ×4.80m。

第3.2.9条厕所按日门诊量计算,男女病人比冽-般为6:4,男厕每l20人设大便器1个,小便器2个;女厕每75人设大便器l个。

设置要求见第3.l.l4条。

第三节急诊用房第3.3.1条急诊部应设在门诊部之近旁,并应有直通医院内部的联系通路。

第3.3.2条用房组成一、必须配备的用房∶抢救室、诊查室、治疗室、观察室;护士室、值班更衣室;污冼室、杂物贮藏室。

二、可单独设置或利用门诊部、医技科室的用房及设施:挂号室、病历室、药房、收费处;常规检验室、x线诊断室、功能检查室、手术室;厕所。

第3.3.3条门厅兼作分诊时,其面积不宜小于24m2。

第3.3.4条抢救室宜直通门厅,面积不应小于24 m2;门的净宽不应小于l.l0m。

第3.3.5条观察室一、宜设抢救监护室。

二、平行排列的观察床净距不应小于1.20m,有吊帘分隔者不应小于1.40m,床沿与墙面净距不应小于1m。

第四节住院用房第3.4.1条出人院一、住院部应设出入院处,并宜设置卫生处理等设施。

二、卫生处理包括接诊处、理发室、浴室、洁衣室(柜)、污衣室(桶)等,其相互关系应按流程布置。

三、浴室应设大便器、洗脸盆、淋浴器、浴盆各1个;浴盆仅应一端靠墙。

四、传染病科和病床较多的儿科;宜设置专用卫生处理设施,其设施同前款。

传染病科不得设浴盆。

五、应设探望病人管理处;宜设小卖部。

第3.4.2条护理单元的规模一、一般为30~50床、专科病房或因教学科研需要者可少于30床。

二、一个护理单元宜为同一病科;性质相近的、病床数较少的可合并为一个护理单元。

三、传染病科应单独设置护理单元。

第3.4.3条护理单元用房的配备一、必须配备的∶病房、重病房;病人厕所、盥洗室、浴室;配餐室、库房、污洗室;护士室、医生办公室、治疗室、男女更衣值班室、医护人员厕所。

二、根据需要配备的∶重点护理病房、病人餐室兼活动室;主任医生办公室、换药室、处置室;勤杂人员更衣休息室;教学医院的示教室、小化验室。

第3.4.4条病房一、病床的排列应平行于采光窗墙面。

单排一般不超过3床,特殊情况不得超过4床;双排一般不超过6床,特殊情况不得超过8床。

二、平行二床的净距不应小于0.80m,靠墙病床床沿同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6m。

三、单排病床通道净宽不应小于l.10m,双排病床(床端)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40m。

四、病房门应直接开向走道,不应通过其它用房进人病房。

五、重点护理病房宜靠近护士室,不宜超过4床;儿童病房宜近护士室,不得超过2床。

六、病房门净宽不得小于l.l0m,门扇应设观察窗。

第3.4.5条护士室宜以开敞空间与护理单元走道连通,到最远病房门口不应超过30m,并宜与治疗室以门相连。

第3.4.6条配餐室应近餐车入口处,并宜有烧开水和热饭莱的设施。

第3.4.7条护理单元的盥洗室和浴厕。

一、设置集中使用厕所的护理单元,男女病人比例一般为6∶4,男厕每l6床设1个大便器和1个小便器;女厕每l2床设l个大便器。

二、医护人员厕所应单独设置。

三、设置集中使用盥洗室和浴室的护理单元,每12~15床各设l个盥洗水嘴和淋浴器,但每一护理单元均不应少于各2个。

盥洗室和淋浴室应设前室。

四、附设于病房中的浴厕面积和卫生洁具的数量。

根据使用要求确定。

讲宜有紧急呼叫设施。

第3.4.8条污洗室应近污物出口处,并应有倒便设施和便盆、痰杯的洗涤消毒设施。

第3.4.9条病房楼不宜设置垃圾管道;护理单元内不得设置垃圾管道。

第3.4.10条监护病房一、监护病房可分别设在护理单元内,亦可若干护理单元集中建立监护中心。

二、监护控制室的位置应便于观察病人。

三、监护病床的床间净距不应小于1m。

第3.4.11条儿科病房一、宜设在四层或四层以下。

二、应设配奶室和奶具消毒设施。

宜设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儿童活动室、母亲陪住室。

三、应设隔离病房和专用厕所,每病房不得多于2床。

四、病房的分隔墙应采用玻璃隔断。

五、儿童用房的窗和散热器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六、浴厨设施应适合儿童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