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医院设计规范

医院设计规范

医院设计规范一、引言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其设计规范对于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医院设计规范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建筑设计、空间布局、设备配置、安全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二、建筑设计1. 建筑风格:医院建筑应以功能性和实用性为主导,同时体现现代化、人性化的设计风格。

2. 建筑材料:选用符合卫生要求的环保材料,具有防火、防水、防震等特性。

3. 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医院内部空间,包括医疗区、行政区、公共区域等,确保各区域之间的流线顺畅。

三、空间布局1. 医疗区:按照科室分类布局,确保不同科室之间的联系紧密,方便医护人员协作。

2. 行政区:包括医院办公区、会议室、培训室等,为医院管理提供便利。

3. 公共区域:包括候诊区、手术等候区、餐厅、卫生间等,为患者和家属提供舒适的环境。

四、设备配置1. 医疗设备:根据医院的专科特点,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

2. 通信设备:配置高速网络和通信设备,方便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流。

3. 安全设备:包括监控系统、消防设备等,确保医院的安全运行。

五、安全要求1. 防火安全:医院建筑应符合消防安全标准,设置灭火器、疏散通道等消防设施。

2. 安全出口:合理设置安全出口,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疏散。

3. 感染控制: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制度,包括洗手设施、消毒设备等,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六、环境保护1. 噪音控制:医院应采取措施减少噪音污染,保持安静的医疗环境。

2. 照明设计:合理设计照明系统,确保医院内部光线明亮、舒适。

3. 空气质量:医院应定期检测室内空气质量,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空气清新。

七、总结医院设计规范对于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至关重要。

建筑设计、空间布局、设备配置、安全要求等方面的规范都需要严格遵循,以确保医院的功能性、实用性和安全性。

在设计过程中,还应考虑环境保护和舒适性,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医院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提升医疗质量,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医院设计规范

医院设计规范

医院设计规范引言概述:医院是为了提供医疗服务而建立的重要场所,其设计规范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医院设计规范,包括建造布局、空间规划、设备配置、环境要求和安全措施。

一、建造布局:1.1 医院建造布局应合理,包括主楼、附属楼和辅助设施等,以满足不同科室的需求。

1.2 主楼应设在中心位置,便于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流动,同时附近应有充足的停车位。

1.3 辅助设施如餐厅、药房等应布置在便利的位置,方便患者和家属的使用。

二、空间规划:2.1 医院的空间规划应充分考虑不同科室的功能需求,包括诊室、手术室、病房等。

2.2 每一个科室的面积应合理,以满足医疗设备和人员的工作需要,同时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2.3 医院内的走廊和楼梯应宽敞,以便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流动,同时考虑到轮椅患者的需求。

三、设备配置:3.1 医院的设备配置应根据不同科室的需求进行合理安排,包括医疗设备和家具等。

3.2 医疗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安全和质量标准,且易于操作和维护。

3.3 家具的选择应舒适、耐用,并考虑到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需求。

四、环境要求:4.1 医院的环境要求包括室内空气质量、照明、噪音控制等方面。

4.2 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保持通风良好,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4.3 照明应充足、均匀,以提供良好的工作和治疗环境,同时考虑到患者的舒适感。

4.4 噪音控制应合理,避免过高的噪音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影响。

五、安全措施:5.1 医院的安全措施应包括消防设施、安全通道、紧急救援等方面。

5.2 消防设施应符合相关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5.3 安全通道应保持畅通,以便患者和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

5.4 医院应建立紧急救援机制,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结论:医院设计规范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建造布局、空间规划、设备配置、环境要求和安全措施是医院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

惟独合理规划和设计,才干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高效的医疗环境,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院设计规范

医院设计规范

医院设计规范引言概述: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其设计规范至关重要。

良好的医院设计规范可以提高医疗效率、改善患者体验、保障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从而提升医疗质量。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医院设计规范的要点。

正文内容:1. 功能布局1.1 医疗区域的合理划分:医院应根据不同科室的功能需求,合理划分医疗区域,如门诊区、住院区、手术区等,以提高医疗效率。

1.2 医疗区域的交通流线:医院设计应考虑医护人员、患者和物资的交通流线,确保顺畅、高效的工作流程,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1.3 医疗区域的空间布局:医院设计应合理利用空间,确保每一个区域的大小、高度、通风等满足医疗需求,提供舒适的环境。

2. 设备设施2.1 医疗设备的合理配置:医院设计应根据不同科室的需求,合理配置医疗设备,确保设备能够满足医疗操作的要求。

2.2 舒适的病房设计:医院设计应考虑病人的舒适度,病房的大小、采光、通风等要符合标准,同时提供必要的隔音设施,保障患者的歇息和隐私。

2.3 安全设施的设置:医院设计应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设备、安全出口、防护设备等,确保医院的安全性。

3. 环境设计3.1 绿化和景观设计:医院设计应注重绿化和景观设计,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和医护人员的放松。

3.2 自然采光和通风:医院设计应充分考虑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

3.3 噪音控制:医院设计应采取措施减少噪音,如使用隔音材料、合理设置机械设备等,提供肃静的治疗环境。

4. 卫生与清洁4.1 感染控制措施:医院设计应考虑感染控制措施,如合理设置洗手间、消毒间、垃圾处理区等,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2 易清洁的设计:医院设计应采用易清洁的材料和设计,如抗菌地板、无缝墙面等,方便清洁人员进行卫生消毒工作。

4.3 垃圾处理系统:医院设计应合理设置垃圾处理系统,确保垃圾的分类、存放和处理符合卫生标准。

5. 可持续发展5.1 节能设计:医院设计应采用节能设计,如合理利用自然光照、使用节能设备等,降低能源消耗。

医院设计规范

医院设计规范

医院设计规范一、引言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其设计规范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医院设计规范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建造布局、功能区划、环境要求、设备配置等方面的内容。

二、建造布局1. 总体布局:医院建造应合理布局,便于患者流动和医疗服务的高效运作。

建造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并考虑到未来扩建的可能性。

2. 门诊部:门诊部应位于医院主入口附近,方便患者就诊。

门诊部的布局应包括候诊区、挂号处、诊室、化验室等功能区域。

3. 住院部:住院部应考虑到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需求,合理划分病房区域、护理站、医护人员歇息区等。

4. 手术室:手术室的布局应符合无菌要求,包括手术室、消毒室、洗手间等功能区域。

三、功能区划1. 患者服务区:包括门诊部、住院部、急诊科等,应提供舒适的候诊区、诊室、病房等。

2. 医疗服务区:包括手术室、ICU、放射科等,应符合医疗操作流程和安全要求。

3. 行政办公区:包括医院行政办公室、财务科室、人事科室等,应提供便利的办公环境。

4. 辅助服务区:包括餐厅、咖啡厅、药房等,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便利的服务。

四、环境要求1. 通风与空气质量:医院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新鲜、无异味。

特殊是手术室和病房区域,应配备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

2. 照明设计:医院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合理设计照明系统。

手术室和检查室等需要充足的光线,而病房和候诊区则需要柔和舒适的照明。

3. 噪音控制:医院应采取措施减少噪音污染,特殊是手术室和病房区域,应采用隔音材料和隔音设备,确保患者的歇息和治疗环境肃静。

4. 消防安全:医院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包括设置灭火器、疏散通道、烟雾报警器等,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五、设备配置1. 医疗设备:医院应根据不同科室的需求,配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手术器械、监护设备、影像设备等。

2. 信息化系统:医院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包括电子病历、医疗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等,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医院设计规范

医院设计规范

医院设计规范引言概述:医院作为人们生病时的庇护所,其设计规范至关重要。

合理的医院设计可以提高医疗效率,改善患者体验,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医院设计规范的要点。

正文内容:1. 建筑布局设计规范1.1 医院建筑布局应符合功能分区原则,将不同科室合理分布,便于患者就医和医生工作。

1.2 医院建筑应考虑到不同科室之间的联系,便于患者流动和医疗资源的调配。

1.3 医院建筑布局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降低能耗。

2. 医疗设备配置规范2.1 不同科室的医疗设备应根据需要进行合理配置,满足医疗需求。

2.2 医疗设备的摆放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方便医生操作和患者使用。

2.3 医疗设备的选择要考虑技术先进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确保医疗质量。

3. 病房设计规范3.1 病房的布局要合理,保证每个病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护理。

3.2 病房的通风、采光和隔音要符合相关标准,创造舒适的住院环境。

3.3 病房的设施设备要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如床位、卫生间等。

4. 医院门诊区域规范4.1 门诊区域的布局要合理,便于患者就医和医生工作。

4.2 门诊区域要有足够的候诊区和就诊区,避免拥挤和交叉感染。

4.3 门诊区域要考虑到患者的隐私和便利,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

5. 医院安全设计规范5.1 医院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要符合相关规定,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5.2 医院要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安全管理和防范。

5.3 医院要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总结:医院设计规范对于医疗质量和患者体验至关重要。

建筑布局、医疗设备配置、病房设计、门诊区域规范和安全设计都是医院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只有遵循规范并不断提升设计水平,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院设计规范

医院设计规范

医院设计规范一、引言医院是为了提供医疗服务而建立的专业机构,其设计规范的制定旨在确保医院的功能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介绍医院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包括建造布局、空间规划、设备设施、安全要求等方面。

二、建造布局1. 建造位置:医院应选址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远离噪音和污染源。

2. 建造面积:医院的建造面积应根据医疗服务的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包括诊疗区、行政区、后勤区等。

3. 建造高度:医院建造的高度应符合相关建造规范,确保建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空间规划1. 诊疗区:医院的诊疗区应包括门诊部、住院部、手术室、检查室等功能区域,各功能区域之间应合理布局,方便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流动。

2. 行政区:医院的行政区应包括办公区、会议室、档案室等功能区域,各功能区域之间应合理划分,确保行政工作的高效进行。

3. 后勤区:医院的后勤区应包括餐厅、洗衣房、库房等功能区域,各功能区域之间应合理布局,方便后勤工作的开展。

四、设备设施1. 医疗设备:医院应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CT、MRI、X光机等,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 医疗器具:医院应配备必要的医疗器具,如手术台、呼吸机、输液器等,以满足各类医疗操作的需求。

3. 通风系统:医院应配备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风险。

4. 消防设施:医院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消防栓、疏散通道等,以确保医院的火灾安全。

五、安全要求1. 安全出口:医院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并确保其畅通无阻,方便人员疏散。

2. 防护措施:医院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包括防护栏杆、防滑地板、防火墙等,以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3. 灭菌措施:医院应建立科学的灭菌制度,确保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和灭菌工作,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4. 应急预案:医院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以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医院设计规范

医院设计规范

医院设计规范一、引言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其设计规范对于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和舒适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医院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布局、空间设计、设备配置等进行详细的规范说明。

二、建筑布局1. 入口设计- 主入口应设置在医院正面,方便患者和访客进出。

- 入口处应设有明显的标识,包括医院名称、标志等。

- 入口处应设有足够的遮阳设施和防雨设施,确保患者和访客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舒适度。

2. 医疗区域划分- 医院应根据不同科室的功能需求,合理划分医疗区域。

- 不同科室之间应设有明确的分隔,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 医疗区域应设有足够的通道和紧急出口,确保疏散和逃生的安全性。

3. 病房设计- 病房的布局应合理,确保每个病床都有足够的空间和隐私。

- 病房应设有足够的洗手间和卫生间,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使用。

- 病房内应设有适当的照明和通风设施,保证良好的环境质量。

三、空间设计1. 走廊和门厅- 走廊和门厅应宽敞明亮,确保人员流动的顺畅。

- 走廊和门厅的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避免意外摔倒。

- 走廊和门厅的墙面应易于清洁和消毒。

2. 候诊区- 候诊区应设有舒适的座椅和合理的座位布局,方便患者等候。

- 候诊区应设有足够的娱乐设施,如电视、书籍等,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无聊感。

- 候诊区应设有充足的插座和充电设施,满足患者和访客的电力需求。

3. 医疗设施区- 医疗设施区应设有清洁、消毒和储存设备,确保医疗用品的安全和卫生。

- 医疗设施区应设有足够的工作台和储物柜,方便医护人员进行工作和存放物品。

- 医疗设施区应设有适当的通风和排气系统,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四、设备配置1. 医疗设备- 医院应根据不同科室的需求,配备适当的医疗设备,如X光机、心电图仪等。

- 医疗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 医疗设备应设有明确的标识和使用说明,方便医护人员正确操作。

2. 照明设备- 医院应采用光线柔和、色温适宜的照明设备,避免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造成视觉疲劳。

医院设计规范

医院设计规范

医院设计规范医院是人们生病时就医治疗的地方,其设计规范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医院设计规范的角度出发,分析医院设计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功能分区合理1.1 门诊部和住院部分区门诊部和住院部是医院的两个主要区域,应该分区设计,互相独立。

门诊部应该方便患者就医,住院部应该保证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1.2 医疗设备区和护理区分离医疗设备区和护理区应该分开设计,以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作,同时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工作。

1.3 医疗废物处理区域规划医院应该合理规划医疗废物处理区域,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和环境保护。

二、舒适宜人的环境2.1 采光和通风设计医院的建筑设计应该考虑采光和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清新,有利于患者康复。

2.2 噪音控制医院是一个需要安静的地方,应该采取措施控制噪音,保证患者的休息和治疗环境。

2.3 舒适的室内装修医院的室内装修应该简洁、清洁,同时要考虑患者的舒适感,避免过于刺眼的颜色和过多的装饰。

三、安全设施完备3.1 紧急疏散通道设计医院应该设计合理的紧急疏散通道,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疏散。

3.2 防火设施配置医院应该配置完备的防火设施,包括火灾报警系统、灭火器等,以保证医院的安全。

3.3 安全出口设置医院的安全出口应该设置合理,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顺利逃生。

四、无障碍设计4.1 无障碍通道设置医院应该设置无障碍通道,方便行动不便的患者和老年人进出医院。

4.2 无障碍设施配置医院的公共区域应该配置无障碍设施,包括无障碍厕所、无障碍电梯等,方便行动不便的人士使用。

4.3 无障碍标识设置医院应该设置清晰的无障碍标识,指引行动不便的人士使用无障碍设施。

五、绿色环保设计5.1 绿色植被规划医院应该规划绿色植被,提供舒适的环境,净化空气,促进患者的康复。

5.2 节能环保设备配置医院应该配置节能环保设备,包括太阳能热水器、LED照明等,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3.1.1条主体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结构形式,应为今后发展、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

第3.1.2条建筑物出入口
一、门诊、急诊,住院应分别设置出入口。

二、在门诊、急诊和住院主要入口处,必须有机动车停靠的平台及雨棚。

如设坡道时,坡度不得大于1/10。

第3.1.3条医院的分区和医疗用房应设置明显的导向图标。

第3.1.4条电梯
一、四层及四层以上的门诊楼或病房楼应设电梯,且不得少于二台;当病房楼高度超过24m时,应设污物梯。

二、供病人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病床梯”。

三、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

第3.1.5条楼梯
一、楼梯的位置,应同时符合防火疏散和功能分区的要求。

二、主楼梯宽度不得小于 1.65m,踏步宽度不得小于0.28m,高度不应大于
0.16m.
三、主楼梯和疏散楼梯的平台深度,不宜小于2m.
第3.1.6条三层及三层以下无电梯的病房楼以及观察室与抢救室不在同一层又无电梯的急诊部,均应设置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10,并应有防滑措施。

第3.1.7条通行推床的室内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10m;有高差者必须用坡道相接,其坡度不宜大于1/10。

第3.1.5条楼梯
一、楼梯的位置,应同时符合防火疏散和功能分区的要求。

二、主楼梯宽度不得小于 1.65m,踏步宽度不得小于0.28m,高度不应大于
0.16m.
三、主楼梯和疏散楼梯的平台深度,不宜小于2m.
第3.1.6条三层及三层以下无电梯的病房楼以及观察室与抢救室不在同一层又无电梯的急诊部,均应设置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10,并应有防滑措施。

第3.1.7条通行推床的室内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10m;有高差者必须用坡道相接,其坡度不宜大于1/10。

第3.1.8条半数以上的病房,应获得良好日照。

第3.1.9条门诊、急诊和病房,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第3.1.10条主要用房的采光窗洞口面积与该用房地板面积之比,不宜小于表3.1.10的规定。

第3.1.11条室内净高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不应低于下列规定:
一、诊查室2.60m,病房2.80m;
二、医技科室根据需要而定。

第3.1.12条护理单元的备餐室、浴厕、盥洗室等辅助用房的位置,应力求减少噪声对病房的影响。

第3.1.13条室内装修和一般防护要求
一、一般医疗用房的地面、墙裙、墙面、顶棚,应便于清扫、冲洗,其阴阳角宜做成圆角。

二、手术室、无菌室、灼伤病房等洁净度要求高的用房,其室内装修应满足易清洁、耐腐蚀的要求;放射科,脑电图等用房的地面应防潮、绝缘。

三、生化检验室和中心实验室的部分化验台台面,通风柜台面,采血与血库的灌液室和洗涤室的操作台台面,病理科的染色台台面,均应采用耐腐蚀、易冲洗、耐燃烧的面层;相关的洗涤池和排水管亦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四、药剂科的配方室、贮药室、中心药房、药库,均应采取防潮、防鼠等措施。

五、太平间、病理解剖室,均应采取防蚊、防蝇、防雀、防鼠以及防止其它动物侵入的措施。

第3.1.14条厕所
一、病人使用的厕所隔间的平面尺寸,不应小于1.10m×1.40m,门朝外开,门闩应能里外开启。

二、病人使用的坐式大便器的坐圈宜采用“马蹄式”,蹲式大便器官采用“下卧式”,大便器旁应装置“助立拉手”。

三、厕所应设前室,并应设非手动开关的洗手盆。

四、如采用室外厕所,宜用连廊与门诊、病房楼相接.
第二节门诊用房
第3.2.1条门诊部的出入口或门厅,应处理好挂号问讯、预检分诊、记帐收费、取药等相互关系,使流程清楚,交通便捷,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第3.2.2条候诊处
一、门诊应分科候诊,门诊量小的可合科候诊。

二、利用走道单侧候诊者,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10m,两侧候诊者,净宽不应小于2.70m。

第 3.2.3条诊查室的开间净尺寸不应小于 2.40m,进深净尺寸不应小于3.60m。

第3.2.4条妇、产科和计划生育
一、应自成一区,设单独出入口。

二、妇科和产科的检查室和厕所,应分别设置。

三、计划生育可与产科合用检查室,并应增设手术室和休息室。

各室应有阻隔外界视线的措施。

第3.2.5条儿科
一、应自成一区,宜设在首层出入方便之处,并应设单独出入口。

二、入口应设预检处、并宜设挂号处和配药处。

三、候诊处面积每病儿不宜小于1.50㎡。

四、应设置仅供一病儿使用的隔离诊查室,并宜有单独对外出口。

五、应分设一般厕所和隔离厕所。

第3.2.6条肠道科应自成一区,应设单独出入口、观察室、小化验室和厕所。

宜设专用挂号、收费、取药处和医护人员更衣换鞋处。

第3.2.7条处科换药室宜分无菌室和一般换药室。

第3.2.8条门诊手术用房由手术室、准备室和更衣室组成;手术室平面尺寸不应小于3.30m×4.80m。

第3.2.9条厕所按日门诊量计算,男女病人比例一般为6∶4,男厕每120人设大便器1个,小便器2个;女厕每75人设大便器1个。

设置要求见第3.1.14条。

第三节急诊用房
第3.3.1条急诊应部应设在门诊部之近旁,并应有直通医院内部的联系通路。

第3.3.2条用房组成
一、必须配备的用房:抢救室、诊查室、治疗室、观察室;护士室、值班更衣室;污洗室、杂物贮藏室。

二、可单独设置或利用门诊部、医技科室的用房及设施:挂号室、病历室、药房、收费处:常规检验室、X线诊断室、功能检查室、手术:厕所。

第3.3.3条门厅兼作分诊时,其面积不宜小于24㎡。

第3.3.4条抢救室宜直通门厅,面积不应汴于24㎡;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10m。

第3.3.5条观察室
一、宜设抢救监护室。

二、平行排列的观察床净距不应小于1.20m,有吊帘分隔者不应小于1.40m,床沿与墙面净距不应小于1m。

第七节放射科
第3.7.1条 X线诊断
一、X线诊断部分,由透视室、摄片室、暗室、观片室、登记存片室等组成;透视、摄片室前宜设候诊处。

二、摄片室应设控制室。

三、设有肠胃检查室者,应设调钡处和专用厕所。

四、悬挂式球管天轨的装置,应力求保持水平。

五、暗室宜与摄片室贴邻,并应有严密遮光措施;室内装修和设施,均应采用深色面层。

六、一般诊断室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10M;CT诊断室的
门,不应小于1.20m;控制室门净宽宜为0.70m。

第3.7.2条 X线治疗
一、治疗室应自成一区。

二、室内允许噪声不应超过50dB(A)。

三、钴60、加速器治疗室的出入口,应设“迷路”。

四、防护门和“迷路”的净宽不应小于1.2m,转弯处净宽不应小于2.10m。

第3.7.3条防护
对诊断室、治疗室的墙身、楼地面、门窗、防护屏障、洞口、嵌入体和缝隙等所采用的材料厚度、构造均应按设备要求和防护专门规定有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

第十五节药剂科
第3.15.1条药房设置
一、医院规模较大者,门急诊药房与中心药房宜分别设置;医院规模较小者,可集中设一药房。

二、药库和中药煎药处均应单独设置。

第3.15.2条门诊、急诊药房
一、中、西药房宜分开设置。

二儿科和各传染病科门诊宜设单独发药处。

三、服务窗口中距不应小于1.20m。

四、中药贮药室应通中药配方室。

五、西药调剂室可与西药配方室合用,普通制剂室、分装室应贴邻调剂室。

六、无急诊药房应设急诊专用发药处。

第3.15.3条药库
一、贵重药、剧毒药、限量药,以及易燃、易爆药物的贮藏处应有安全设施。

二、门的宽度应适应运输车的出入和冰箱的搬运。

三、中药加工整理处和晒药场应近中药库。

第四章防火与疏散
第4.0.1条综合医院的防火设计除应遵守国家现行建筑设
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本章的要求。

第4.0.2条医院建筑耐火等级一般不应低于二级,当为三级时,不应超过三层。

第4.0.3条防火分区
一、医院建筑的防火分区应结合建筑布局和功能分区划分。

二、防火分区的面积除按建筑耐火等级和建筑物高度确定外;病房部分每层防火分区内,尚应根据面积大小和疏散路线进行防火再分隔;同层有二个及二个以上护理单元时,通向公共走道的单元入口处,应设乙级防火门。

三、防火分区内的病房、产房、手术部、精密贵重医疗装备用房等,均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的非燃烧体与其他部分隔开。

第4.0.4条楼梯、电梯
一、病人使用的疏散楼梯至少应有一座为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楼梯。

二、病房楼的疏散楼梯间,不论层数多少,均应为封闭式楼梯间;高层病房楼应为防烟楼梯间。

三、每层电梯间应设前室,由走道通向前室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第4.0.5条安全出口
一、在一般情况下,每个护理单元应有二个不同方向的安全出口。

二、尽端式护理单元,或“自成一区”的治疗用房,其最远一个房间门至外部安全出口的距离和房间内最远一点到房门的距离,如均未超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时,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第4.0.6条医疗用房应设疏散指示图标;疏散走道及楼梯间均应设事故照明。

第4.0.7条供氧房宜布置在主体建筑的墙外;并应远离热源、火源和易燃、易爆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