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港自然条件
黄骅港(煤炭港区)5万吨级双向航道回淤分析

从航道里程分析,回淤量主要集中在航道W9+000-W27+000区段,占全航道回淤量的68%。防波堤掩护段(N1+000-W10+500)总里程为12.98km,回淤量占比为32%;非掩护段(W10+500-W41+000)总里程为30.5km,回淤量占比为68%。
图3黄骅港(煤炭港区)航道各区段淤积量占比统计
通过分析黄骅港(煤炭港区)航道淤积分布及特征,能够有针对性的为航道疏浚计划安排、水深测量等提供基础数据参考,提高恶劣气候条件下航道的安全通航保障能力。
1 工程概况
黄骅港(煤炭港区)航道位于冀鲁交界环渤海经济圈中部的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是国内最具有典型的、复杂的狭长人工航道,开辟了淤泥粉砂质海岸建港的历史,具有港口建设里程碑意义。连续3年煤炭下水量超2亿吨,是我国北煤南运的重要出海口,也是国内最大的煤炭下水港。
3 历年航道淤积统计
黄骅港航道滩浅坡缓,航道周边存在大片-5.0m以上的浅滩,航道回淤受风浪影响很大,在风浪作用下,水流挟带细颗粒泥砂流向航槽,无风不淤,小风小淤,大风大淤,强风强淤,狂风骤淤。且大风天的出现次数存在明显的年际不等现象,呈波浪状,变化幅度较大,春、秋季容易发生大风引起骤淤。
3.1 回淤量统计及淤积特征
4 周边航道建设影响
4.1 综合港区航道建设影响
综合港区航道位于黄骅港航道北侧,两个航道轴线间距为3.6km。2017年基本建设完成20万吨级航道,全长60.5km,设计底宽250m,设计底标高-19.2m。
综合港北堤完成延伸整治,对于偏北向风的淤积有掩护作用;南防波堤建成以后,其航道淤积重心向外移动,开始对黄骅港航道的维护施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受综合港区航道施工溢流的影响也加重了黄骅港(煤炭港区)航道外航道的淤积。另外抛泥区扩散泥沙对黄骅港航道淤积的影响基本消除,被综合港区航道所掩护。
黄骅港自然条件

黄骅港自然条件气象黄骅新村气象站位于大口河河口三千吨级码头,117°51ˊE ,38°16ˊN。
风速风向观测采用EL电接自记仪,24小时连续观测,风速感应器离地高度9m。
气温年平均气温:12.2年平均最高气温:17.3年平均最低气温:7.8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7.7℃(1981年6月7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9.5℃(1983年12月30日年日平均气温低于-5℃的天数为71天,低于-10℃的天数为23.8降水年平均降水量:501mm历年最大年降水量:719.4mm(1984历年最小年降水量:336.8mm(1982历年最大一日降水量:136.8mm(1981年7月4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日降水量大于25.0mm的年日数为5天,最多7风根据黄骅新村气象站2002年风的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得出,该区常风向为E向,次常风向为SW,其出现频率分别为10.5%和9.8%;强风向为E向和ENE,该向≥6级风的频率均为1.2%。
详见风频率统计表2-1和风玫瑰图。
黄骅港2002年风频率统计表表2-1图2-1 黄骅港风玫瑰图雾雾日多出现在秋、冬两季。
年平均雾日数为12.2天,最多20天。
灾害性天气影响本区大风的天气系统主要为寒潮和台风、龙卷风。
多年资料统计,寒潮大风居多。
应特别说明的是:2003年10月10日~13日黄骅港海域出现一次偏NE向的大风过程,据中央气象台报告,这次偏NE向大风为历史罕见,自有记录以来,46年内首次出现如此大风。
黄骅港区气象站观测资料,10月10日~13日≥7级风连续出现40小时,≥8级风连续出现27小时,≥9级风连续出现8小时,瞬时最大风速达31.9m/s,风向为ENE。
1991年~2002年各向各级大风频率统计表表2-2相对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64%水文潮位(1)基准面及其换算关系平均海面0.04m1985国家高程系2.40m 2.03m黄骅零点0.37m黄骅港理论最低潮面(2)潮汐性质及潮型工程海域的潮汐性质属于不规则半日潮型,其(HK1+HO1)/HM2=0.64。
黄骅港自然条件

精心整理黄骅港历史,地位,优势,发展趋势,细节(场区,设备,功能区)历史沿革1、建港历程????黄骅港工程自1985年开始;????1992????1996????1997????1997????2001????2002????2003????2004????2????3月由????3????1997录。
????????2002年9????????4????力,港口生产呈跨跃式发展态势。
????2002年,黄骅港投入使用第一年,仅用了9个月时间,吞吐量突破1 000万吨,跻身国内大港行列。
当年完成吞吐量1653万吨,达到设计能力55%。
????2003年,黄骅港投入使用第二年,吞吐量即超过设计能力,达到3116万吨。
创造了国内港口达产最快纪录,比秦皇岛港煤二期、煤四期的达产时间分别提前11年和5年。
????2004年,黄骅港完成吞吐量4543万吨,比上年增长45%,连续第二年实现吞吐量千万吨跨跃,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成为全国第三大输煤大港.黄骅港综合港区地处渤海湾,毗邻京津,背靠大西北,是河北省南部沿海的地区性重要港口,是环渤海的新兴港口,是冀中南地区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口,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合港区位于河北省与山东省交界处、沧州市区以东约90公里的渤海之滨,陆上距黄骅市区约45公里,水上北距天津60海里、东距山东龙口149海里。
???? 黄骅港综合港区起步工程于2009年3月19日正式奠基开工。
工程概算总投资127亿元,包括4个5万吨级通用散杂货泊位、4个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总长2074米,水工结构均具备靠泊10万吨级船舶条件,设计年通过能力1800万吨。
该工程以散杂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承担腹地综合物资中转运输、临港工业服务和物流服务功能,为腹地经济发展和沧州市临港产业开发服务。
???? 目前,黄骅港综合港区起步工程的4个通用散杂货泊位已于2010年8月投入生产, 2011年,通用散杂货泊位完成吞吐量1127万吨,创造了国内新建港口首年吞吐量的最高记录。
黄骅港自然条件

3.1.4 自然环境概况1、地形、地貌、地质厂址底层地表以下至70m深度范围内为第四纪全新统海相、海路交汇相、陆相、湖沼相沉积层。
场地原为虾塘及潮间带前缘,近期内采用素土堆填、整平,场地地势平坦。
场地地表下65m范围内地层为:上部为人工填土(Q4ml),1.0-4.0m为第四季全新统陆相冲击(Q4al)层,4.0-35.0米为海相沉积(Q4m)层,35.0m以下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3al)陆相冲击形成的粉砂、粉土、粉质粘土及粘土层。
场地地貌单元位于华北平原东缘,渤海滨海与潮间带的过度带,系厚度巨大,达数百米,基底构造单元属埕宁隆起。
第四纪以来,本区无大的构造活动发生,属构造稳定地块,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
2、气象条件渤海湾是深入陆地的内陆湾,海洋对其影响相对较弱,其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干冷,降水量少;春季天气多变,干旱多风;夏季气温高,雨量多集中在7、8两月;秋季天气凉爽,气候宜人。
大风天气类型为寒潮、台风、龙卷风、、气旋、雷暴等,其中以寒潮大风为主。
当地气象条件详见表3-1-1:表3-1-1 黄骅港开发区气象条件表3.1.5 社会环境条件黄骅港开发区位于渤海湾弓顶处,是河北省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
1998年以来相继建设黄骅港、朔黄铁路、黄骅电厂等国家重大工程。
港口一期输煤能力为3000万吨/年,二期吞吐能力达到7000万吨/年,远期将达到1亿吨/年。
开发区城市总体规划面积73.62平方公里。
规划有城市中心区、仓储区、神华万亩工业区、旅游休闲园区等。
其中城市中心区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已有行政、教育、金融、通信、商贸、宾馆等数十家单位进入;神华万亩工业园2003年开始建设,先期投入15亿元进行基础设施配套,重点摆放大型基础工业项目;仓储区开发正在积极进行,随着杂货码头的投入使用,该园区建设将快速发展。
河北黄骅水流域特点及污染情况,谈谈水流域的治理启示

河北黄骅水流域特点及污染情况,谈谈水流域的治理
启示
黄骅市位于河北省南运河以东地区,东临渤海,北与天津市接壤,西部、南部、东部分别与沧县、盐山、孟村、海兴县、南大港管理区临港经济开发区为邻,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433km'。
黄骅市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部位置和“环渤海,环京津"”的纽带区,现已成为华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 -.
黄骅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不仅是河北省东南部的门户,也是晋煤南运的主要港口通道之一。
按照河北省的渤海新区发展战略,黄骅市占据了全部渤海新区面积60%,人口规模的78%。
按照渤海新区的发展战略,该地区将在港口、电力、化工、冶金等领城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潜力。
随着上述行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将大量增加,因此该地区水资源条件将成为制约区域经常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黄骅市地处海河流域黑龙港水系,水资源分区属海河南系运东平原区。
平原河道有10余条,其中子牙新河、捷地减河等以行洪功能为主;南排河、北排河.瘳家洼排干、沧浪渠等河道以排除当地涝水功能为主。
黄骅市20世纪50-60年代地表水资源较为丰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的加剧,致使流域下垫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区域内年径流量呈逐步减少趋势。
按年代划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比多年(1956年一2005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分别偏多105. 1%和43.
2%;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期地表水资源量分别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少38.6%、53.7%和62.9%。
黄骅港自然条件审核稿

黄骅港自然条件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黄骅港历史,地位,优势,发展趋势,细节(场区,设备,功能区)历史沿革1、建港历程黄骅港工程自1985年开始;1992年9月由国务院批准项目立项;1996年9月经国家计委报请国务院批准工可研;1997年2月经国家计委批准初步设计;1997年11月25日正式开工;2001年底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2002年9月,一期完善项目和二期工程开工建设;2003年5月,一期完善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2004年10月,二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
2、公司的成立神华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是黄骅港的项目法人,负责黄骅港的开发、建设和经营。
公司于1997年3月由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其中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占股比70%,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占股比30%。
3、基建管理的历史性突破一期工程,新建2个5万吨级泊位和1个万吨级泊位,年吞吐量3000万吨,总投资亿元人民币。
1997年底开工到2001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仅用了4年时间,比设计工期提前3年,创造了国内建港史的新纪录。
一期工程完善项目,新建1个万吨级泊位,年吞吐量500万吨。
2002年9月开工至2003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仅用了8个月时间。
二期工程,新建1个10万吨级和2个5万吨级泊位,年吞吐量3000万吨,总投资亿元人民币。
2002年9月开工,2004年10月投入使用,工期仅两年时间,再创建港新纪录。
黄骅港用了一期工程建设的时间(计划的7年工期),完成了一、二期工程的建设任务,使黄骅港煤炭设计吞吐能力在短短的时间内迅猛增至6500万吨,此发展速度开了国内港口建设的先河。
4、生产经营取得长足进展黄骅港投入运营后,充分发挥了神华煤矿、铁路、港口、电厂一体化经营的独特优势,呈现了强劲的竞争能力,港口生产呈跨跃式发展态势。
2002年,黄骅港投入使用第一年,仅用了9个月时间,吞吐量突破1 000万吨,跻身国内大港行列。
塑料排水板施工方案

塑料排水板专项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1.1工程名称黄骅港南疏港路改造工程.1.2建设地点该工程位于河北省沧州市区以东约100km的黄骅港生产区。
1.3厂区自然条件(一) 地质条件该场地原为海域,经人工吹填形成陆地,吹填厚度约6米,场地15.5米深范围内地层主要为冲填土沉积形成的粉土、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层,未进行真空预压处理。
(二) 气象条件多年平均气压: 1014.0 hPa多年平均气温: 13℃多年平均最高气温: 25.7℃多年平均最低气温: 2.67℃极端最高气温: 40.8℃极端最低气温: -19℃平均相对湿度: 62%多年年平均降水量: 580.8 mm年最大降水量: 1040.2 mm年最小降水量: 171.6 mm多年1日最大降水量: 225.2 mm三十年一遇10m高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 23.41 m/s多年平均风速: 3.5 m/s主导风向:夏季: ESE;冬季: NNW;全年: SW;基本风压: 50年一遇0.40 kN/㎡基本雪压: 50年一遇0.30 kN/㎡土壤冻结深度: 52cm最大积雪厚度: l5cm1.4 工程规模黄骅港南疏港路改造工程其施工范围包括:堆载预压、基层、面层、排水管线、道路照明等,道路长度2476.82米,宽24米,道路面层为高强混凝土连锁块。
1.5 编制依据(1)黄骅港南疏港路改造工程招标文件(2)黄骅港南疏港路改造工程施工图(3)施工及验收规范及规程①《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②《塑料排水板施工规程》(JTJ/T256-96);③《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④《塑料排水板质量检验标准》(JTJ/T257-96);○5《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6《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7《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4)结构工程施工遵循的规范、规程、图集:①《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②JGJ79-2002 地基与基础施工及验收规范③JTS205-1-2008 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防护技术规范④JGJ46-88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1.6塑料排水板施工简介本施工段路基主要为软基,设计根据软弱土层厚度及其特理力学指标等设计参数,对于软弱地基层厚度大于3米,填土高度大于5米的一般软弱路基地段(涵洞基底段除外),均采用插设塑料排水板进行处治。
黄骅靠泊计划

黄骅靠泊计划
黄骅港位于河北省黄骅市,是渤海湾沿岸最大的港口之一,也
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沿海港口之一。
黄骅港靠泊计划是指对港口
进行有效的靠泊管理和规划,以确保船舶安全、提高港口吞吐量和
效率。
首先,黄骅靠泊计划需要充分考虑港口的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
黄骅港位于渤海湾,受季风影响较大,风浪较大,需要根据季节和
天气变化进行靠泊计划的调整。
同时,港口的地理位置也需要考虑,包括航道、水深、潮汐等因素,以便安排船舶的靠泊和离港。
其次,黄骅靠泊计划需要充分考虑港口的吞吐量和船舶类型。
根据不同的货物类型和船舶尺寸,合理安排靠泊位置和时间,以最
大限度地提高港口的吞吐效率。
同时,需要考虑船舶的装卸作业时间,避免因靠泊计划不合理而造成船舶等待和拥堵。
再次,黄骅靠泊计划需要充分考虑港口设施和设备的状况。
包
括码头、系泊设施、船舶装卸设备等,需要确保设施和设备的正常
运行和维护,以保障船舶的安全靠泊和离港。
最后,黄骅靠泊计划需要充分考虑港口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
包括船舶交通管理、港口安全规定、应急预案等,以及对港口周边
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确保港口运营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黄骅靠泊计划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充
分考虑各种因素,合理安排船舶的靠泊和离港,确保港口运营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管理和规划,不断
优化靠泊计划,提升港口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骅港历史,地位,优势,发展趋势,细节(场区,设备,功能区)
历史沿革
1、建港历程
黄骅港工程自1985年开始;
1992年9月由国务院批准项目立项;
1996年9月经国家计委报请国务院批准工可研;
1997年2月经国家计委批准初步设计;
1997年11月25日正式开工;
2001年底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2年9月,一期完善项目和二期工程开工建设;
2003年5月,一期完善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4年10月,二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
2、公司的成立
神华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是黄骅港的项目法人,负责黄骅港的开发、建设和经营。
公司于1997年3月由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其中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占股比70%,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占股比30%。
3、基建管理的历史性突破
一期工程,新建2个5万吨级泊位和1个万吨级泊位,年吞吐量3000万吨,总投资亿元人民币。
1997年底开工到2001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仅用了4年时间,比设计工期提前3年,创造了国内建港史的新纪录。
一期工程完善项目,新建1个万吨级泊位,年吞吐量500万吨。
2002年9月开工至2003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仅用了8个月时间。
二期工程,新建1个10万吨级和2个5万吨级泊位,年吞吐量3000万吨,总投资亿元人民币。
2002年9月开工,2004年10月投入使用,工期仅两年时间,再创建港新纪录。
黄骅港用了一期工程建设的时间(计划的7年工期),完成了一、二期工程的建设任务,使黄骅港煤炭设计吞吐能力在短短的时间内迅猛增至6500万吨,此发展速度开了国内港口建设的先河。
4、生产经营取得长足进展
黄骅港投入运营后,充分发挥了神华煤矿、铁路、港口、电厂一体化经营的独特优势,呈现了强劲的竞争能力,港口生产呈跨跃式发展态势。
2002年,黄骅港投入使用第一年,仅用了9个月时间,吞吐量突破1 000万吨,跻身国内大港行列。
当年完成吞吐量1653万吨,达到设计能力55%。
2003年,黄骅港投入使用第二年,吞吐量即超过设计能力,达到3116万吨。
创造了国内港口达产最快纪录,比秦皇岛港煤二期、煤四期的达产时间分别提前11年和5年。
2004年,黄骅港完成吞吐量4543万吨,比上年增长45%,连续第二年实现吞吐量千万吨跨跃,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成为全国第三大输煤大港.
黄骅港综合港区地处渤海湾,毗邻京津,背靠大西北,是河北省南部沿海的地区性
重要港口,是环渤海的新兴港口,是冀中南地区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口,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合港区位于河北省与山东省交界处、沧州市区以东约90公里的渤海之滨,陆上距黄骅市区约45公里,水上北距天津60海里、东距山东龙口149海里。
?
黄骅港综合港区起步工程于2009年3月19日正式奠基开工。
工程概算总投资127亿元,包括4个5万吨级通用散杂货泊位、4个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总长2074米,水工结构均具备靠泊10万吨级船舶条件,设计年通过能力1800万吨。
该工程以散杂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承担腹地综合物资中转运输、临港工业服务和物流服务功能,为腹地经济发展和沧州市临港产业开发服务。
?
目前,黄骅港综合港区起步工程的4个通用散杂货泊位已于2010年8月投入生产,2011年,通用散杂货泊位完成吞吐量1127万吨,创造了国内新建港口首年吞吐量的最高记录。
?
年通过能力40万标箱的多用途码头两个集装箱泊位于2011年12月29日投入运营,配有4台65吨-55米岸桥、4台41吨-30米场桥等装卸设备,并配备1台集装箱正面吊、2台空箱堆高机等辅助机械,均属国内同类设备先进水平。
集装箱泊位实现了当年筹建当年运营,在结束沧州市有海无港、有港没有综合港之后,正式开启了综合大港拥有集装箱的历史,标志着黄骅港向现代化、多功能综合大港迈出了历史性步伐。
?
黄骅港综合港区交通运输条件便利,京沪、京九、朔黄、沧州地方铁路以及在建的邯黄铁路组成铁路网直通港区,津汕、京沪、京福、大广、石黄、沿海高速公路和104、205、307国道等为骨架的公路网构成港口连接京、津及腹地各省的公路运输大通道。
黄骅综合港区不断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为客户提供通达便捷的集疏运服务。
发展趋势
在建的黄骅港
港口是发展的引擎,是战略的龙头。
黄骅港将建设煤炭、散货、综合和河口四个港区。
随着黄骅综合大港的通航和河北沿海区域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黄骅市、中捷产业园区、南大港产业园区和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的“一市三园”,正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在建的黄骅港
“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主要任务就是“建设大港口、聚集大产业、发展大城市”。
近两年来,黄骅港推进了综合港区起步工程一期和二期建设。
主要包括8个10万吨级泊位和一条10万吨航道。
从2009年3
月19日开工建设,到2010年8月18日开航运营,仅用17个月,黄骅港整体吞吐量突破亿吨,达到了亿吨,一举跻身亿吨大港之列。
正式开启了综合大港拥有集装箱的历史,标志着黄骅港向现代化、多功能综合大港迈出了历史性步伐。
另外综合港区二期建设列入《河北沿海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总投资303亿元,2011年3月底正式开工,主要任务是开挖一条20万吨级航道和建设煤炭、矿石、原油、集装箱、杂货、液体化工等系列码头。
目前,防波堤工程进展顺利,一、二号港池开始建设,各项基础配套工程有序铺开,20万吨级航道工程已经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入开发时序。
这创造了中国建港史上的“黄骅港速度”。
截至目前,黄骅新城已累计完成投资62亿元,其中今年一季度完成投资2
亿元。
2012年,黄骅新城在建项目7个,投资20亿元。
主要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博海公园、博海大桥、中捷技校、海润星城小区、企业总部一期。
1、地形、地貌、地质
厂址底层地表以下至70m深度范围内为第四纪全新统海相、海路交汇相、陆相、湖沼相沉积层。
场地原为虾塘及潮间带前缘,近期内采用素土堆填、整平,场地地势平坦。
场地地表下65m范围内地层为:上部为人工填土(Q4ml),-4.0m为第四季全新统陆相冲击(Q4al)层,-35.0米为海相沉积(Q4m)层,35.0m以下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3al)陆相冲击形成的粉砂、粉土、粉质粘土及粘土层。
场地地貌单元位于华北平原东缘,渤海滨海与潮间带的过度带,系厚度巨大,达数百米,基底构造单元属埕宁隆起。
第四纪以来,本区无大的构造活动发生,属构造稳定地块,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
2、气象条件
渤海湾是深入陆地的内陆湾,海洋对其影响相对较弱,其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干冷,降水量少;春季天气多变,干旱多风;夏季气温高,雨量多集中在7、8两月;秋季天气凉爽,气候宜人。
大风天气类型为寒潮、台风、龙卷风、、气旋、雷暴等,其中以寒潮大风为主。
当地气象条件详见表3-1-1:
表3-1-1 黄骅港开发区气象条件表
3.1.5 社会环境条件
黄骅港开发区位于渤海湾弓顶处,是河北省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
1998年以来相继建设黄骅港、朔黄铁路、黄骅电厂等国家重大工程。
港口一期输煤能力为3000万吨/年,二期吞吐能力达到7000万吨/年,远期将达到1亿吨/年。
开发区城市总体规划面积平方公里。
规划有城市中心区、仓储区、神华万亩工业区、旅游休闲园区等。
其中城市中心区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已有行政、教育、金融、通信、商贸、宾馆等数十家单位进入;神华万亩工业园2003年开始建设,先期投入15亿元进行基础设施配套,重点摆放大型基础工业项目;仓储区开发正在积极进行,随着杂货码头的投入使用,该园区建设将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