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重点总结笔记归纳 内科学高频考点
内科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内科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内科学关注的是人体内部的各种疾病和疾病管理。
以下是内科学基础知识的重点笔记:
1. 解剖学:内科学研究人体各个系统的解剖结构,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
了解人体解剖学有助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和症状的产生。
2. 生理学: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消化功能、泌尿功能等。
了解正常生理功能是判断异常的重要依据。
3. 病理学:研究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如细胞的异常、组织的损伤和器官的功能障碍。
了解病理学有助于理解疾病的机制和进展。
4. 临床表现:了解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
了解疾病的典型表现有助于初步诊断和治疗。
5. 诊断方法:学习不同疾病的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了解不同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
6. 治疗原则:了解常见疾病的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方案。
了解不同药物的用途、剂量和不良反应,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7. 预防措施: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如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生活方式风险因素和接种疫苗等。
预防是内科学的关键,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减少健康风险。
8. 慢性疾病管理:学习管理慢性疾病的方法,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良好的疾病管理可以减轻症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
以上是内科学基础知识的重点笔记。
深入学习内科学,需要结合临床实践和不断更新的医学知识。
(完整word版)(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

内科学整理呼吸系统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与COPD可1、简述慢性支气管炎的定义及临床表现①、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②、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有喘息。
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2年③、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可2、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根据咳嗽,咳痰,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排除其他有类似症状的疾病不可3、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不可4、可以导致持续气流受限的疾病有哪些①、支扩②、肺结核纤维化病变③、严重的间质性肺疾病④、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⑤、闭塞性细支气管炎⑥、哮喘不可5、证明气流受限的金指标为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EFV1/FVC<0.70,表明存在持续气流受限可6、COPD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炎症机制尚可7、COPD的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症状:慢性咳嗽(晨间明显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痰气短或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是标志性症状喘息和胸闷体征:视诊: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称为桶状胸,呼吸浅快触诊:双侧语颤减弱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期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罗音和干性啰音不可8、COPD的诊断①、根据吸烟等高危因素史②、临床症状(咳嗽,咳痰,气短等,及体征③、肺功能检查④、排除可以引起类似症状和肺功能改变的其他疾病(见4题可9、COPD的肺功能分级 P24不可10、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综合估计及其主要治疗药物 P25不可11、COPD的并发症有哪些①、慢性呼吸衰竭:慢阻肺急性加重,发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②、自发性气胸:多因肺大疱破裂导致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尚可12、COPD的稳定期及急性期治疗稳定期①、劝导患者戒烟,脱离不良环境②、支气管扩张剂:长效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茶碱类药③、糖皮质激素④、祛痰药⑤、长期家庭氧疗急性期: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比平时严重,咳黄痰)或者是需要改变基础的常规用药①、确定加重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②、支气管扩张剂:同稳定期③、糖皮质激素④、祛痰剂⑤、低流量吸氧⑥、抗生素:呼吸困难加重,咳嗽伴痰量增加,有脓性痰时应加用尚可13、COPD氧疗的指征、方法、目的目的:使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达到PaO2≥60mmHg和使SaO2升至90%以上,提高慢阻肺并发呼吸衰竭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指征:①、PaO2≤55mmHg,或SaO2≤88%,有或没有高碳酸血症②、PaO2 55~60mmHg,或SaO2<89%,并有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或红细胞增多症方法:一般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1.0~2.0L/min,吸氧时间为10~15h/d第四章支气管哮喘不可1、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
内科学复习重点总结

内科学复习重点总结目录一、内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2)1.1 呼吸系统疾病 (3)1.2 心血管系统疾病 (4)1.3 消化系统疾病 (6)1.4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7)1.5 血液系统疾病 (8)1.6 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 (10)1.7 神经系统疾病 (11)1.8 免疫系统疾病 (12)1.9 感染性疾病 (14)1.10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14)二、内科常用药物及作用机制 (15)2.1 抗生素 (17)2.2 抗菌药 (18)2.3 抗病毒药 (19)2.4 抗寄生虫药 (21)2.5 抗肿瘤药 (22)2.6 利尿剂 (24)2.7 β受体阻滞剂 (24)2.8 钙通道阻滞剂 (26)2.9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28)2.10 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 (29)三、临床病例分析 (30)3.1 呼吸系统病例分析 (31)3.2 心血管系统病例分析 (33)3.3 消化系统病例分析 (34)3.4 泌尿生殖系统病例分析 (35)3.5 血液系统病例分析 (37)3.6 内分泌代谢系统病例分析 (38)3.7 神经系统病例分析 (39)3.8 免疫系统病例分析 (40)3.9 感染性疾病病例分析 (41)3.10 理化因素所致病例分析 (42)一、内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需根据患者的吸烟史、慢性咳嗽及咳痰症状,结合肺功能检查进行诊断。
治疗重点是改善通气,并预防并发症。
哮喘:通过典型的症状如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结合支气管激发试验等诊断。
治疗需个体化,包括抗炎药物和快速缓解药物的使用。
冠心病:依据典型症状如胸痛、胸闷等,结合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进行诊断。
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可能的介入或手术治疗。
高血压:通过血压测量值进行诊断,针对不同级别的血压和患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慢性胃炎:依据症状如胃痛、胃胀等,结合胃镜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内科学复习重点总结(全)精编版

内科学(第7版)一、呼吸系统疾病1.肺炎概述肺炎(pneumonia)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一)解剖分类1.大叶性(肺泡性)肺炎2.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3.间质性肺炎(二)病因分类1.细菌性肺炎2.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3.病毒性肺炎4.肺真菌病5.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6.理化因素所致的肺炎。
诊断程序:(一)确定肺炎诊断(二)评估严重程度肺炎严重性决定于三个主要因素:局部炎症程度,肺部炎症的播散和全身炎症反应程度。
(三)确定病原体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表、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临表(1)症状:①病前常有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病毒感染史,大多有数日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起病多急骤、高热、寒战、体温通常在数小时内升至39~40℃,高峰在下午或傍晚,或呈稽留热,脉率随之增速。
②患者感全身肌肉酸痛,患侧胸部疼痛,可放射到肩部或腹部,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
痰少,可带血或呈铁锈色,胃纳锐减,偶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
可被误诊为急腹症。
(2)体征:患者呈急性热病容,面颊绯红,鼻翼扇动,皮肤灼热、干燥,口角及鼻周有单纯疱疹;病变广泛时可出现发绀;有败血症者,可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点、巩膜黄染;累及脑膜时,可有颈抵抗及出现病理性反射。
心率增快,有时心律不齐。
早期肺部体征无明显异常,仅有胸廓呼吸运动幅度减小,轻度叩浊,呼吸音减低及胸膜摩擦音。
肺实变时有叩诊呈浊音、触觉语颤增强及支气管呼吸音等典型体征。
消散期可闻及湿啰音,重症患者有肠充气,感染严重时可伴发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神经症状,表现为神志模糊、烦躁、呼吸困难、嗜睡、谵妄、昏迷等。
(考生牢记:典型病变有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诊断、鉴别诊断根据典型症状与体征,结合胸部X线检查,易作出初步诊断。
早期仅见肺纹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叶稍模糊。
随着病情进展,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表现为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肋膈角可有少量胸腔积液。
内科学总结完整版笔记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资料

名解CAP的定义、病原体: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HAP的定义、病原体:是指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
病原体有:无感染高危因素: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葡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不动杆菌等。
有感染高危因素:金葡菌、绿脓杆菌;肠杆菌属;肺炎克雷白杆菌、白色念珠菌、不动杆菌属等结核结节:淋巴,上皮样,郎汉斯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组成。
直径约为0.1mm。
COPD:是指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为特征,可防可治的疾病。
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主要是烟草的异常炎症有关。
主要累及肺部,但也致肺外各器官的损害。
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是评价气流受限的一项敏感指标。
FEV1%预计值: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是评价COPD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其变异性小,易于操作。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反复发作导致气道结构重构或重塑。
Ⅰ型呼吸衰竭:缺氧性呼吸衰竭,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60mmHg,主要见于肺换气障碍。
如严重感染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
Ⅱ型呼吸衰竭:高碳酸性呼吸衰竭,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60mmHg伴有二氧化碳分压>50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引起,如COPD.肺性脑病:慢性肺胸疾患伴呼吸功能衰竭,出现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而引起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的综合症。
内科学复习重点总结(全)

内科学(第7版)一、呼吸系统疾病1.肺炎概述肺炎(pneumonia)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一)解剖分类1.大叶性(肺泡性)肺炎2.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3.间质性肺炎 (二)病因分类1.细菌性肺炎2.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3.病毒性肺炎4.肺真菌病5.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6.理化因素所致的肺炎。
诊断程序:(一)确定肺炎诊断 (二)评估严重程度肺炎严重性决定于三个主要因素:局部炎症程度,肺部炎症的播散和全身炎症反应程度。
(三)确定病原体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表、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临表(1)症状:①病前常有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病毒感染史,大多有数日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起病多急骤、高热、寒战、体温通常在数小时内升至39~40℃,高峰在下午或傍晚,或呈稽留热,脉率随之增速。
②患者感全身肌肉酸痛,患侧胸部疼痛,可放射到肩部或腹部,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
痰少,可带血或呈铁锈色,胃纳锐减,偶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
可被误诊为急腹症。
(2)体征:患者呈急性热病容,面颊绯红,鼻翼扇动,皮肤灼热、干燥,口角及鼻周有单纯疱疹;病变广泛时可出现发绀;有败血症者,可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点、巩膜黄染;累及脑膜时,可有颈抵抗及出现病理性反射。
心率增快,有时心律不齐。
早期肺部体征无明显异常,仅有胸廓呼吸运动幅度减小,轻度叩浊,呼吸音减低及胸膜摩擦音。
肺实变时有叩诊呈浊音、触觉语颤增强及支气管呼吸音等典型体征。
消散期可闻及湿啰音,重症患者有肠充气,感染严重时可伴发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神经症状,表现为神志模糊、烦躁、呼吸困难、嗜睡、谵妄、昏迷等。
(考生牢记:典型病变有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诊断、鉴别诊断根据典型症状与体征,结合胸部X线检查,易作出初步诊断。
早期仅见肺纹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叶稍模糊。
随着病情进展,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表现为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肋膈角可有少量胸腔积液。
内科学笔记整理(全)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加,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发病多在40岁以上。
发病机制先决条件是肺的功能和结构的不可逆性改变,发生反复的气道感染和低氧血症。
导致一系列的体液因子和肺血管的变化,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血管的结构重构,产生肺动脉高压。
1.肺动脉高压的形成2.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3.其他重要器官的损害临床表现1.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主要是慢阻肺的表现。
①症状:慢性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可感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
②体征:体检可有明显肺气肿征,听诊多有呼吸音减弱,偶有干、湿性啰音,次晨消失。
心浊音界常因肺气肿而不易叩出。
心音遥远,但肺动脉瓣区可有第二心音亢进,提示有肺动脉高压。
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示心脏搏动,多提示有右心室肥厚,扩张。
部分病例因胸腔内压升高,影响静脉回流,可见颈静脉充盈,肝上界及下缘明显地下移。
肺心病患者常有营养不良的表现。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临床主要以呼吸衰竭为主,有或无心力衰竭。
①呼吸衰竭急性呼吸道感染为常见诱因。
②心力衰竭以右心衰竭为主,也可出现心律失常。
诊断患者有慢支、肺气肿、其他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因而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或右心功能不全表现,并有心电图、X线表现,再参考心电向量图、超声心动图、肺阻抗血流图、肺功能或其他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X 线表现和ECG表现考生要牢记,非常重要的考点,多为论述大题和病例分析题)。
鉴别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典型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的病史或心电图表现,假设有左心衰竭的发作史、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史更有助鉴别。
体检、X线及心电图检查呈左心室肥大为主的征象,可资鉴别。
但当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时鉴别困难,常需综合分析。
2.风湿性心瓣膜病有风湿性关节炎和心肌炎的病史,风心病三尖瓣病变和肺心病相对三尖瓣关闭不全鉴别。
中医内科学重点笔记

中医内科学必背重点笔记上篇总论1.西周时期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分科,其中疾医可谓最早的内科医师。
2.《黄帝内经》最显著的特点是体现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
4.葛洪《肘后方》,记载了许多简便有效的方药,如用海藻、昆布治疗瘿病,用槟榔祛寸白虫,用青蒿治疗疟疾。
5.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一部世人公认的最早的中医病因病理学专著,指出瘿病的发生与水土和情志有关。
6.《千金要方》提出了苦参治疗痢疾。
7.金元四大家:刘完素---火热论;张从正---攻邪派;李杲---脾胃内伤学说;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8.薛己《内科摘要》首先用内科命名的医书。
第一章肺系疾病第一节感冒一、定义:由于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
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以春冬两季为多。
二、源流:1、《内经》提出病因和主证。
2、《伤寒论》认识到风寒感冒有轻重之别。
3、《诸病源候论》提示其属于时行病,具有较强传染病。
4、《仁斋直指方●诸风》首提感冒病名。
5、《丹溪心法》认为病位在肺,提出辛温、辛凉治疗大法。
6、《类证治裁●伤风》提出时行感冒之名。
7、从温病学说兴起之后,把风热感冒纳入温病的卫分证,创立了银翘散、桑菊饮等著名方剂。
三、病因病机:(一)病因:六淫、时行邪毒病位:肺、肌表(二)病机:邪犯卫表,肺卫失和。
外邪侵袭人体是否发病,关键在于卫气之强弱,同时与感邪的轻重有关。
(三)病理性质有寒热两类:(四)预后良好,少有传变。
四、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临证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可见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恶风或恶寒、或发热等。
2.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病证相似,多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多为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支气管扩张最有意义的体征是:固定的局限性湿罗音。
常见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
2. 肺结核最严重的类型是:血行散播型肺结核
3. 肺结核最常见的类型是:侵润性肺结核
4.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最早的功能改变是:流量—容积曲线降低
5. 支气管哮喘重症最可能的是呼吸性酸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
6.检查继发性癫痫病因最有效方法之一是:MRI
7. 预防及治疗支气管哮喘最有效的要药物是糖皮质激素
8. 预防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首选药物是色甘酸二钠
9. 肺心病的首要死因:肺性脑病。
最常见的酸碱失衡是:呼吸性酸中毒
10. 急性呼衰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保持呼吸道通畅
(以下标错了)
21. 二尖瓣关闭不全检查最可靠的方法:多普勒
22. 主动脉狭窄最重要的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
23. 主动脉狭窄最主要的体征:主动脉区第二心音减弱甚至消失
24.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多见病原菌:草绿色链球菌。
急性为金葡
25. 心包积液最突出症状:呼吸困难
26. 最易发生梗阻的为幽门管溃疡
27. 抑酸作用最强的药物是:奥美拉唑
28. 肠结核最好发部位:回盲部。
伤寒:回肠下端
29. 克罗恩病最好发部位:回肠末端
30. 最易引起低钾低氯性碱中毒为幽门梗阻
31. 溃疡性结肠炎首选柳氮糊磺吡啶
32. 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间最重要的表现是粘液脓血便
33. 原发性肝癌最常见分型:块状型
34. 原发性肝癌血行转移(肝外)最常见于肺。
首发症状:肝区疼痛
35. 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大肠埃希菌
36. 尿毒症最常见的死因:心衰
37. 最能说明体内储备铁缺乏的只表示血清铁蛋白降低
38. 白血病最常见的死因为颅内出血
3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最常见表现:低热、贫血、巨脾。
化疗首选羟基脲
40. 无合并症的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降压宜首选: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4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首选治疗:糖皮质激素
42. 甲亢最早出现异常的是TSH
43. 甲危首选:丙硫氧嘧啶
44. 类风湿性关节炎首选甲氮蝶呤
45. SLE最佳筛选试验:抗核抗体ANA。
特异性最高细胞标记性抗体:抗Sm抗体
46. 确诊急性脊髓炎最可靠的辅助检查:MRI
47. 脑出血最好发部位:内囊
48. 最易导致脑栓塞的是房颤
49. 精神病急性期首选药物:氯丙嗪
50. 心功能不全最早的体征是:舒张期奔马律
(以下序号标错了)
61. 肥厚型心肌病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是心室肥大和继发性ST-T改变
62. 渗液性心包炎最突出的症状是呼吸困难
63.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最多见的是室性心律失常
64. 原发性肝癌肝内转移最常见的途径为门静脉
65. 最能提示是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两侧腹部出现皮下出血
66. 结核性腹膜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肠梗阻
67. 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首选药杨酸偶氮磺胺嘧啶
68. 体内缺铁初期的最早,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骨髓储存铁减少或缺乏
69. 最易导致再障的抗生素是氯霉素
70.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最常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