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认知过程(感觉与知觉)

合集下载

第四章认知心理——感知觉

第四章认知心理——感知觉

3、错觉
(1)内涵: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 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 (2)意义:

理论:有助于揭示人们正常知觉客观世界的规律。 现实:消除错觉对人类实践活动的不利影响;利 用错觉为人类服务。

(3)错觉种类:
• (一)对人的错觉: • 1、首因效应。首应效应是指在对人的知觉中,最早获得 的第一印象产生的影响最大。 • 2、近因效应。对一个人近期的印象影响人们对他人长期 形成的看法的现象叫近因效应。 • 3、光环效应。在人际知觉中,人们常以对所具有的某个 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的特性上,也就是以所知 觉到的特征推及到未知觉到的特征,以局部信息形成完整 印象。 • 4、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某一类人 所持的固定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 (二)对物的错觉:视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形重 错觉、颜色错觉、方位错觉等。
你相信中间是一个圆吗?
月亮错觉
這是一個螺旋嗎?
錯,這只是一些各自獨立的同心圓而已。
你看到的是誰?
看起來像是美國總統克林頓及副總統柯爾對不對? 那您就錯了... 這只是將克林頓總統的臉複製二次,只有髮 型不同罷了。
左邊圖中心的圓比較大嗎?
不..他們是一樣大的喔!
注視著中央的黑點。過一段時間後黑點周圍 的灰色薄暈就會漸漸縮小。
不可能图形——三齿叉、两齿叉?
感觉与知觉关系:
共同之处:感知觉同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对感觉的深入。 不同之处: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一 种最简单、低级的心理过程,而知觉是对事物各 种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 即对事物整体的反映,要借助过去经验对感觉信 息进行解释,有记忆和思维的参与,是较为复杂 的认识过程。

第四章 认知过程

第四章 认知过程

第四章 认知过程1.简述认知过程与信息加工观点,并将计算机与人脑在信息加工上的异同进行比较。

(1)认知过程与信息加工观点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现代心理学对认知过程的研究主要是在信息加工观点指导下进行的。

所谓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但这种比较是在人脑与计算机的行为水平上的类比,而非其物质构成上的比较。

(2)计算机与人脑在信息加工上的异同计算机与人脑在信息加工上的相同之处:人脑和计算机都是一个智能系统,都具有输入信息、输出信息、储存信息、复制信息、建立符号结构和条件性迁移的功能,同样,具有这些功能的系统一定会表现出智能的行为。

人脑和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

感受器接受外界信息,效应器做出反应,记忆可以存储和提取各种信息,加工器则进行信息的各种处理活动,包括进行辨别、比较、整合信息等。

计算机与人脑在信息加工上的不同之处:计算机对输入的信息,只能按照全或无的规律进行保存或处理,而人脑则可以对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计算机加工信息基本上不依赖于过去的经验,而人脑的信息加工则要大量地依赖于过去的经验;计算机的操作要从具体指令发出,人脑则更多地从整体角度出发。

2.分别用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解释人的注意机制,并分别举实例来说明。

(1)过滤器模型过滤器模型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出现瓶颈。

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

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被识别和存储。

这种过滤器类似波段开关,可以接通一个通道,使该通道的信息通过,而其余的通道的信息则不能通过。

例如,在鸡尾酒会上,当你专注于和某人谈话时,你对周围人们的交谈是不能识别的。

(2)衰减模型特瑞斯曼对过滤器模型进行改进,提出衰减模型。

《心理学》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第二讲 感觉和知觉
本章主要内容:
1、感觉 2、知觉 3、感知觉在教学上的应用
第一节 感觉
➢ 什么不是感觉?
• 我对这个女孩有感觉。 这里的“感觉”指的一种 情绪,一种爱慕。
• 我感觉这件事要这样 发展……
这里的“感觉”指的是一 种意识,是对感觉的认识。
➢ 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 客观事物某一个别属性的反映。
范围内,人们对1000—4000赫兹之间的声音 最敏感。 听分析器也是人重要的信息通道,接收10% 以上的信息。 听觉具有音调、音响、音高三种特性。
你站对位置了吗?
在对另一半说情话前,得先搞清楚自己 是不是站对了位置。美国最近一项研究显示 ,人类的左耳接收诸如“我爱你”等甜言蜜 语,比右耳来得敏锐,因此如果想对情人示 爱,最好站在对方的左边。
基本味觉:酸甜苦咸
5、肤觉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为 肤觉。
包括触觉、压觉、冷觉、温觉、痛觉。皮 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和生理零度相 同的温度刺激皮肤,不会引起冷和热的感 觉。
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压力敏感性不同,如 指尖对刺激位置感觉的精确度是后背的10 倍。
肤觉在人类的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一个方 面是:触摸。通过触摸,你可以和他进行交 流,这个人是你渴望给予或接受安慰、支持 、爱和热情的人。
某种感觉能力有缺陷的人,可以通过发展另外一 些感觉能力而得到补偿。例如盲人一般具有较好 的听觉和触觉能力,可以通过脚步声或拐杖击地 的回响来辨别附近障碍物、房屋、河流、旷野等 地形,也可以通过触摸觉“阅读”盲文。
➢ 感觉的现象
1、感觉适应
定义: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所 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闪光融合现象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感觉的含义
要点: ❖ 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 ❖ 个别属性 ❖ 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知觉的含义
要点: ❖ 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 ❖ 整体反映 ❖ 不仅有赖于知觉对象,而且有赖于知觉的主体,具
有一定倾向性,受到主体已有知识经验和各种心理 特点如兴趣、需要、动机、情绪等等的影响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Saturday, December 12, 2020
12-Dec-2020.12.12
• 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 己眷恋了。20.12.1213:57:3812 December 202013:57
• 第一节 注意 • 第二节 感知觉 • 第三节 记忆 • 第四节 思维
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对事物的主观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拟定目标计划并执行的意志行动
心理现象
个性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三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角度
基于信息加工观点 人脑和计算机都是一个智能系统 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认知过程,用信息加
2020 1:57:38 PM13:57:382020/12/12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2/12/
谢 谢 大 家 2020 1:57 PM12/12/2020 1:57 PM20.12.1220.12.12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12-Dec-2012 December 202020.12.12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213:57: 3813:5 7Dec-20 12-Dec-20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复习稿练习与答案)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复习稿练习与答案)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教学要求:1.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

2.了解感觉、知觉种类;感觉的一般规律、知觉的基本特征、直观教学的形式和特点、正确进行直观教学的措施。

3. 掌握青少年感知能力的培养方法。

教学重点:1.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 知觉的特性;教学重难点:感觉、知觉的特性,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教学过程:导学提示感觉与知觉是最初级,也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通过感觉, 我们从内外环境中获取信息, 通过知觉, 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从环境中输入的信息加以整合和识别, 使杂乱无章的刺激具有了意义。

现实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是不存在的,感觉总是与知觉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也称感知觉。

心理学对感知觉的研究有着最长的历史和最为丰富的内容。

(一)、什么是感觉。

1 、感觉的概念。

(1 )导入:课堂小实验(2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区别于日常概念“感觉”。

)【研究实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的剥夺感觉的实验。

【心理点评】感觉虽然试一种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十分重要。

首先,感觉向大脑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通过感觉的人可以了解外界事物的各种属性,保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感觉是认识的开端,知识的源泉。

而以上实验可以证明刺激和感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二)感觉的特点1 、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的事物。

(不是过去的事物或间接的事物)2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不是事物的整体)3 、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以客观事物为根源,以主观解释为形式)(三)感觉的分类:根据感觉器官的不同,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2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略作解释)三、知觉的含义及其分类(一)什么是知觉,1 、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公修心理学: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公修心理学: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二、知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局部及其相互 关系〔整体〕的综合的反映。 〔识记〕
知觉的特点: 反映的是当前直接影响感觉器官的事物 反映的是事物的各种属性与各局部之间的
相互联系和关系〔整体属性〕 与社会实践有密切的联系
想一想:
感觉的特点:
反映的是当前直接影响感觉器官的事物 反映的是事物某一具体的特性〔个别属性〕 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感觉是认识世界的开端;是维持正 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感觉剥夺实验〕
被关半小时就变得焦虑
37岁的喜剧演员亚当·布鲁姆是6名志愿者之一,他同 意承受“单独监禁〞,并同意观察者们使用监视器监视 他的活动并制作成电视纪录片。在整整两天两夜的时间 里,他坐在完全黑暗、绝对安静的屋子中,研究人员使 用夜视摄像机观察他的行为。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么? 人如何感知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人如何知道了物体的大小远近? 错觉的产生由哪些原因? ……
乔纳森的故事
乔纳森是一名画家,65岁时由于脑受伤而 丧失颜色知觉,变为色盲。这能看到灰色、 白色和黑色。
后来尝试只用黑白作画。 “尽管桥纳森不能否认他的损失,甚至在
充分利用错觉为人类生活实践效劳; 注意防止和消除错觉的不利影响。 小短片:你的感官欺骗了你
社 会 知 觉 与 行 为
社会知觉
1、概念:1947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提出“社会知觉〞的概念,其含义是知 觉过程受社会因素所制约。
知觉对象:对物的知觉和对人的知觉
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对人和社会 群体的知觉,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深度与距离知觉
深度与距离知觉
实验设计及 距离错觉的 形成的原因

心理学第四章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心理学第四章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等因素的影响。
05
思维
思维的定义
总结词
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高级过程,它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等认知活动。
详细描述
思维是人类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反映,它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通过概念、判断和推 理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高级过程,它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帮助人们更 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情境。
听到一首歌。
记忆
个体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回忆 ,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思维
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关系 和规律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如
分析和推理。
语言
个体运用语言符号进行交流和 表达思想的过程,是人类特有
的认知功能。
02
感知
感知的定义
感知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 信息的过程,包括视觉、听觉、 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活动的总和。
认知的过程
信息获取
信息处理
信息储存
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 信息,如听觉、视觉、
触觉等。
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分析和整合,形成有意
义的信息单元。
将处理后的信息储存于 大脑中,以便日后回忆
和应用。
信息应用
将储存的信息应用于实 际情境中,解决问题或
完成任务。
认知的功能
01
02
03
04
知觉
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和属性 的直接反映,如看到一幅画或
记忆的种类
陈述性记忆
指对事实、事件、概念等信息 的记忆,可以通过语言和文字
来表达。
非陈述性记忆
指对技能、习惯、直觉等非语 言信息的记忆,通常需要通过 实践和经验来获得。
情景记忆
指对个人亲身经历的特定事件 或场景的记忆。

消费者的认知过程—感觉与知觉

消费者的认知过程—感觉与知觉

消费者的认知过程—感觉与知觉消费者的认知过程是指他们在购买产品或服务之前,经历的对待购买对象的感觉与知觉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感知、解释和决策三个阶段。

首先是感知阶段。

感知是指消费者对待购买对象的感官接收与感觉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消费者通过五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获取关于商品或服务的信息。

例如,消费者通过观察产品外观、听取他人的意见、闻到特殊的气味、尝试样品和触摸产品等,从而形成对产品的感知。

这些感知信息对于消费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们会直接影响他们对产品的态度和行为。

其次是解释阶段。

解释是指消费者在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对商品或服务进行理解和认知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消费者会将感知到的信息与自己的过往经验、知识和价值观进行匹配,从而形成一种对商品或服务的理解。

例如,消费者可能会将某个产品与其他类似产品进行比较,以便决定它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和期望。

解释阶段的结果直接决定着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和行为。

最后是决策阶段。

决策是指消费者在解释阶段的基础上,做出购买或不购买的决策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消费者会评估不同选项之间的利益和成本,并权衡它们对自己的诉求和目标的符合程度。

最终,消费者会选择那个对他们来说最有价值和满足需求的选项。

决策阶段的结果是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直接反映。

总而言之,消费者的认知过程经历了感知、解释和决策三个阶段。

通过感知阶段,消费者获取与商品或服务有关的感官信息;通过解释阶段,消费者对这些信息进行理解和认知;最后,通过决策阶段,消费者做出购买或不购买的决策。

这个过程对于消费者来说是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产品的态度和行为。

继续写:消费者的认知过程不仅仅局限于感知、解释和决策三个阶段,还包括购买后的评价和反馈。

这一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消费者会根据购买后的实际体验和满意度来评价他们的购买决策。

如果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感到满意,他们很可能会回归并继续购买类似的产品或服务,还有可能会分享他们的正面经验给予其他潜在消费者积极的口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感觉的韦伯分数(Schiffman,1982)
◇对于不同的刺激, 韦伯常数不同。例 如感觉重量的变化 与感觉光的强度的 变化不同,其韦伯 常数也不同。 某种感觉的K值越小 ,说明该感觉越敏 锐。
感觉
视觉(亮度差异辨别) 动觉(重量差异辨别) 痛觉(皮肤灼痛刺激强度差异 辨别) 听觉(声音高低差异辨别)
身体运动和姿势的变化(机械刺激) 肌体内部器官的活动和变化(机械 刺激、化学刺激)
远距离感觉
远距离感觉:视觉和听觉,它们提供位于身
体以外的,具有一定距离的事物的信息,对 于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得最好。
1 .视觉 (视觉是个体对光波刺激的觉察。是个体辨别 外界事物的明暗、颜色等特性的感觉。)
额头、眼皮、舌尖、指尖比较敏感,手臂、
腿次之,胸腹部、躯干的敏感性较低。
江姐的爱情:“假夫妻”生情愫
温度觉
温度觉指皮肤对冷、温刺激的感觉。温度觉
包括冷觉和温觉两种。
生理零点
由于皮肤表面温度是32℃左右,故32℃左右
的温度刺激不产生冷或热的感觉,这个温度 叫做生理零点。
为什么气温超过28度人体感到热,体温超过37 度人可能发烧?
行降低,这时的绝对阈限和差异阈限,都将 随之变大,必须提高刺激强度,才能产生感 觉经验。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二)缺乏刺激,敏锐度提高
长期缺乏刺激,感官的敏锐度会自行提高,
这时的绝对阈限和差异阈限,将随之变小, 只需一点刺激,就可产生感觉经验。
饥饿的肯尼亚儿童
2 .听觉
听觉刺激
声音所发出的频率。
接受声波刺激的感受器
内耳耳蜗柯蒂氏器官中的毛细胞。
听觉的产生
当声音刺激经过耳朵传达到内耳的柯蒂氏器
官内的毛细胞时,引起毛细胞兴奋,毛细胞 的兴奋,沿听神经传达到脑的听觉中枢,这 就产生了听觉。
耳的结构
中耳炎化脓期
掩耳盗铃
声波
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种机械波,其传导的实
信号检测论(SDT)将感觉觉察看作是两个独 立的过程:最初的感觉过程(感受能力)、决 策过程(反应标准)。
信号判断的四种情况
信号 有
有(击中) 反应 无(漏报)

有(虚报)
无(正确 否定)
现场还原 干涸血迹几十米长
肺癌正面胸部X光检查 (注意右肺中部白色的团块)
(三)差别阈限
定义:刚刚能辨别出的两个刺激的最小差
(一)绝对阈限
测量方法:对个体施加一系列由弱变强的刺激,
使被试从完全不能察觉到刺激存在到明确报告刺 激存在为止。多次测试时有一半次数能够觉察到 感觉信号的刺激强度为绝对阈限。
刺激量(hz)
test1
2
-
4
-
6
-
8
-
10
+
test2
test3 test4
-
+
+ +
+
+ +
+
+ +
“有感觉”概率
0
25%
50 %
75 %
100%
实际上,绝对阈限只是一个统计值
个体在每次的刺激觉察过程中会发生微小
的变化(由于注意、疲劳等因素) 个体没有觉察到刺激也进行反应(期望的 作用)
(二)信号检测论
反应偏差:对信号出现的期望较高,反应标准 降低,测量的绝对阈限偏低;反之,对信号出 现的期望较低,反应标准提高,测量的绝对阈 限偏高。
触摸可以唤起情绪和生理上的反应
对早产婴儿的经常抚摸,不但可以使他们 生长得更快,而且智力发展也得到促进。
阿米利娅-泰勒是世界上出生时体型最小的婴儿,她在 母亲大约怀孕22周时来到人间。在加护病房呆了4个 月后,终于渡过危险期。
触压觉
由非均匀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叫做
触压觉。
相同的机械刺激,在皮肤不同部位引起的 触压觉的敏感性不同
拿在手里 的时候!
一、感觉的定义
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体五官
两种说法: 一指眼、耳、鼻、口、身,
一指眼、耳、鼻、口、舌。
感觉是如何发生的?
感觉是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并将信息传输到
中枢神经系统完成信息属性分辨的过程。
人类感觉根据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 分为三类:
近距离感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提供位
于身体表面或者是接近身体的有关信息。
嗅觉
嗅觉
引起嗅觉的适宜刺激是气体,接受气体刺激
的感受器是鼻腔上部粘膜中的嗅细胞。
北京16对男女嗅觉配亲成功
女士们与男士们攀谈
一位女士得到一位男士手中的糖
“一见钟情”是化学反应
嗅觉是对他人的第一印象,也是记住一个人
质是介质分子的节律性振动运动。
光波只能在空气和真空中传导,不能通过 固体物质
传导声波的介质
声波可以在气体,液体以及固体中传导,但
在真空中由于没有引起振动传导的空气分子 ,无法产生或传导声音。
声波的物理属性及心理属性
物理属性
频率
心理属性
音高(音调)
振幅
波形
响度(音强)
音色(音质)
近距离感觉
也就是客观环境中没有相应的现实刺激作用 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
常见的幻觉
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等。
视幻觉
听幻觉
触幻觉
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感觉剥夺严重影响了人的认识
活动,特别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过程。 丰富的、多变的环境刺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为身体不同部位的生理零度不同,外露部
位的生理零度是28度,体内是37度,所以气 温超过28度人体会感到热,体温超过37度人 可能发烧。
痛觉
痛觉是对伤害有机体的刺激所产生的感觉。
痛觉会引起人的厌恶情绪体验,是我们免受 伤害的预警机制,具有保护机体的作用。
内部感觉
内部感觉:它的信息来自身体内部,包括平
衡觉,肌动觉,机体觉。
平衡觉
对身体和头部空间中所处方向和位置的一种
感觉。引起平衡觉的适宜刺激是身体运动时 速度和方向的变化,以及旋转、震颤等,接 受平衡觉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 官,即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
人为什么会晕眩?
内耳中互为垂直的三个半规管里充满淋巴液
,维持人在空间三个维度的平衡。这种感觉 在正常情况下意识不到,当身体在水平或垂 直方向上进行加速或减速的直线运动或旋转 运动以及突然改变方向时,都会使淋巴液冲 击半规管或前庭器官的毛细胞而发生兴奋, 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纤维传入中枢神经 系统控制身体平衡的小脑,我们就会产生失 去平衡或晕眩的感觉。
K
1/60 1/50 1/30 1/10
触觉(皮肤表面对压力大小差 异的辨别)
嗅觉(对天然橡胶气味差异辨 别)
1/7
1/4
味觉(对盐量咸度差异辨别)
1/3
不同感觉的差别感觉阈限
感觉 音高 亮度 重量 响度 皮肤压觉 K(韦伯比率) 0.003 0.017 0.020 0.100 0.140
咸味
0.300
“有差别”概率(%) 100
75
50
25
0
25
50
75
100
韦伯,E.H.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1795年6月24 日生于维腾贝格,1878年1月26日卒于莱比锡。

韦伯定律
I K I
概念: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的比例是一个常数。
I为原有刺激量,△I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K为 常数,即韦伯常数。 例如:对重量进行判断,100克为标准刺激,102 克时恰能辨别两者的差异,故2克为差别阈限。 K=2/100=4/200=8/400=16/800=20/1000=1/50
第四章 认知过程
第五章 认知过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感觉 Nhomakorabea知觉 注意 记忆 思维
抽象画
黑色的橄榄
白色的米饭
有颜色的食物
黑白抽象画
凡高作品
李宇春
西瓜
春天的野花
感觉:生理与心理的交汇
定义 种类 测量(心理物理学) 特征(基本感觉现象)
一杯水什么时候 最重?
人体内部器官
机体觉的表现形式
饥饿、口渴、胸口闷、恶心、窒息、便意、
性、胀、痛等。
唐纳德· 赫布 [Donald Olding Hebb 1904.07.22 -1985.08.20],加拿大心理学家,认知心理生 理学的开创者。
“感觉剥夺”实验
幻觉
外界不存在某种事物而病人感知到这种事物,
中国姑娘应试空军女飞行员,坐上最具招飞特色的转椅。
肌动觉
反映身体各部分运动和位置的感觉叫肌动觉。
引起肌动觉的适宜刺激,是身体运动和姿势 的变化,接受运动觉刺激的感受器位于肌肉、 韧带、关节等的神经末梢。
刘翔[受伤部位]示意图
肌体觉(内脏感觉)
机体内部器官受到刺激时产生的感觉叫机体
觉。引起机体觉的适宜刺激是机体内部器官 的活动和变化,接受机体觉刺激的感受器, 分布于人体各脏器的内壁神经末梢。
(二)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不同的刺激作用某一感觉器官,
使感觉体验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对比。 1.同时对比 2.连续对比
1.同时对比
两种不同的刺激同时作用同一感官而产生的
感觉对比。
视觉的明度对比
视觉对比
(无彩色对比的结果是引起明度感觉的变化)
三.基本感觉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