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常识
体育锻炼卫生常识

1.1 注意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2.整理活动
整理活动是指在体育锻炼后所采用的一系列放松练习和按摩等恢复手段,其目的
体 是消除疲劳,恢复体能,提高锻炼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运动后易产生饥饿感,因此用餐时不要狼吞虎咽,更不能
5 暴饮暴食。另外,在比赛前或疲劳时,也不宜吃太油腻的食物。
1.3 运动衣着与环境卫生
体 育 锻 炼 卫 生 常 识
6
1.运动衣着卫生 运动服装和鞋子要符合运动项目要求,必须有利于健康和身体自由活动。 运动服装要质地柔软,通气性和吸水性能良好; 运动鞋应大小适宜,具有一定的弹性及良好的通气性能,鞋跟的高低必须适宜。 另外,穿着的袜子应当通气良好,吸汗性强,而且干净、柔软、有弹性。
1.2 运动饮水和饮食卫生
2.运动饮食卫生
体 育 锻 炼 卫
因剧烈运动的需要必须补充 能量时,应采用易吸收的流质或 半流质食物,以食量小、热量高 为原则,基本维持机体在失去生 理平衡后所需的能量。
生
常 识
运动中或运动前不宜大量进食。一般体育锻炼应在饭前0.5~1 h 结束,饭后 1.5 h 开始。
计划,防止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以利于提高健康水平。经常进行自我监督,对
体
于增强信心,坚持科学锻炼,防止运动过量或不足,提高锻炼效果和养成良好的
育
运动卫生习惯等都有重要意义。
锻
炼
卫
生
常
识
8
1.4 运动时的自我监督
体育锻炼自我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查两个方面。
小学体育与健康基础常识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
一、指导思想: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体育不只是体育活动,同时还要学习理论知识,因此,对于提高学生认识身体健康的意义,增进锻炼身体的社会责任感,激发锻炼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增强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等都很重要。
二、教学目标:
水平一:使学生了解做操的好处以及简单的安全知识,初步懂得一些个人卫生与健康的常识和方法,逐步养成正确的身体姿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培养互相关心的优良品质。
水平二:使学生初步认识体育锻炼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作用,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懂得一些饮食卫生和安全常识,培养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树立科学锻炼身体的态度。
水平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体育锻炼对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心理养成的作用,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了解青春期营养、卫生常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和集体意识。
三、教学思路: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锻炼为基本特征,基础常识主要用于指导学生的自身锻炼,并使学生了解一些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具有初步的体育文化素养。
这部分教学内容重点讲授有关人体的生长发育一体育锻炼的关系,体育、卫生保健与健康的关系。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注重体现出题目具体、语言通俗,独立成文,侧重于讲清道理、方法。
使其真正成为学生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行动指南。
四:课时计划(详见各课次教学详案)
1。
体育健康小常识

体育健康小常识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知道一些小知识可以事半功倍,也可以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还能降低事故发生的伤害程度。
下面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体育健康小知识,供您参考。
体育与健康小常识一、同学们在运动后为什么要进行整理放松活动?整理活动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
及时使血液流回心脏,从而消除疲劳。
如果激烈运动后立即静止不动,能造成肌肉僵硬,所以,在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坐下休息。
二、在跑步锻炼时同学们经常问是用鼻子还是用口还是口鼻同时呼吸?刚开始跑步时,速度较慢,用鼻子呼吸就可以。
跑步距离越长,速度越快,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增加,就需要嘴与鼻子协同配合,以此来增加氧气的供应。
同时在跑步过程中不要讲话打闹,因为跑步时要保持一个平稳的呼吸频率,而交谈则会打乱呼吸节奏,影响健身效果。
此外,讲话、打闹还会转移注意力,造成运动伤害。
三、为什么饭后不宜做剧烈运动?饭后半小时不宜做激烈运动,因为餐后血液流向四肢,妨碍胃肠的消化,时间一长就会导致疾病。
如果长期餐后运动,容易得阑尾炎。
所以养成饭后不立即做剧烈运动的习惯。
四、同学们节假日在家进行自主体育锻炼在什么时间进行锻炼较好?根据人体生物钟规律,最佳时间是下午5点钟和接近黄昏的时间。
其次,晚上锻炼只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也会收效甚佳。
如选择:慢跑、仰卧起坐、俯卧撑等。
五、什么是运动性腹痛?它是如何造成的?在锻炼中如何提前进行预防?如何进行处理?1、什么是运动性腹痛?运动中腹痛是指在体育运动产生的腹部疼痛。
它不是疾病,随着运动停止,症状可以逐渐缓解。
2、运动性腹痛产生的原因:(1)主要是在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2)呼吸节奏紊乱:a.主要是同学们没有按呼吸的要领进行,一般是两步一吸两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
b同学们在跑步中讲话,因讲话打乱呼吸节奏,还容易肚子里灌风,导致岔气。
(3)运动前吃的太饱、饮水过多。
3、预防运动性腹痛的措施(1)运动前要认真做准备活动,注意运动要循序渐进。
(2)讲话、打闹破坏了呼吸节奏,是造成同学们在跑步中腹痛的一个重要原因。
《体育与健康》第1章

健康教育的目的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提高学生健康知识水平 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的差异,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有高有低。还有不少学生缺乏 基本的健康知识,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保持学生心理健康 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就业问题、恋爱婚姻等问题给学生带来很大 的心理压力。 远离疾病,珍爱生命 很多学生没有经常运动的习惯,一直保持着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导 致其体质和心理素质得不到足够的锻炼,出现肥胖、运动能力低下、心理脆弱等不健康 的状况。 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 学校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若不注意卫生,很容易导致传染病在校园内流行。
10 走路轻松,肌肉、皮肤富有弹性。
1.1.3 影响健康的因素
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学者从预防医学的角度提出 了影响健康的四大主要因素,即行为与生活方式、生活 环境、生物学和医疗卫生服务。
1.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是指由人们自身的行为和生活 方式给个人、群体乃至社会的健康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 响,这种影响具有潜伏性、累积性和广泛性。
例如,城市交通、通信联络工具的现代化减少了人们走路锻炼的 机会;高盐、高糖、高脂的加工食品使得人们摄入的能量越来越多; 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之中,承受着巨大的 精神压力。这些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使人的机体和机能与生活 环境之间产生了诸多不平衡。
3.生物学因素
生物学因素包括基因遗传因素及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因素。 遗传是指自然生物通过一定的生殖方式,将遗传物质从上一代传给下 一代的生物现象。 在把遗传因子传给后代的同时,上一代也把许多隐性或显性的疾病传 给了后代。生物遗传因素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它对人类诸多疾病的发生、 发展及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体育健康小常识3篇

体育健康小常识篇一:身体排毒小常识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饮食习惯不规律,加上空气污染严重、压力大等因素,导致很多人的身体内部积累了大量的有害物质,容易引起各种健康问题,如疲劳、失眠、头疼、皮肤粗糙等。
因此,如何排除身体内部的毒素,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变得非常重要。
下面介绍一些身体排毒的小常识,帮助你拥有更健康的身体。
1、多喝水水是身体排除毒素的有效方式之一,它可以带走身体内部的毒素、废物,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改善身体新陈代谢。
建议每天喝2-3升水,平时可以适量饮用茶水、果汁等其他饮品,但要注意减少含糖饮料等的摄入量。
2、多吃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是身体排毒的重要食物,其中所含的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等,不仅能够帮助清除体内垃圾和毒素,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缓解身体的疲劳和压力。
建议每天食用5种不同颜色的水果蔬菜,以保证身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素。
3、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身体排毒,而长时间不运动会导致身体排汗减少,毒素容易在体内积累。
建议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每周至少进行3次有氧运动,以促进身体的循环和代谢。
4、减少烟酒的摄入量烟酒不仅容易导致身体内毒素的积累,还会破坏身体的健康状态。
建议减少烟酒的吸食量,甚至最好不要吸食烟酒。
5、保证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可以帮助身体进行有效的代谢和排毒,每天保证7小时的睡眠质量非常重要。
建议建立好的睡眠习惯,如固定的睡觉时间、舒适的睡眠环境等。
总之,身体内部的毒素对于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因此需要掌握一些身体排毒的小常识,帮助身体保持健康和活力。
篇二:锻炼减压小常识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种种压力,如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经济压力等,压力不仅会造成心理上的不适,还会直接影响身体的健康,导致各种健康问题。
因此,如何减轻压力,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成为现代人生活必须面对的问题。
下面介绍一些锻炼减压的小常识,帮助你拥有更健康的身体。
1、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减轻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这些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和肺部的功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身体的循环系统。
体 育 与 健 康 常 识 课(修订稿)

3、体育锻炼可增强骨骼肌功能,延缓骨骼的衰 老。体育锻炼可以通过运动刺激肌肉,达到增强 肌肉的力量和耐力的目的。体育锻炼过程中,由 于肌肉反复用力做功,可以刺激肌肉细胞中有关 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等酶活性的增加,因而提 高肌肉细胞中能量代谢的能力,促进肌肉蛋白质 的合成,达到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目的.在运动 过程中直接参与活动部位的骨受益最大,如多走 可以使腿骨增粗,常举重物可以使臀骨增粗,且骨 质密度增高。这是因为在肌肉收缩期间,所连接 的骨就会受力,其对钙等矿物质的吸收就会相应 增加,对预防骨质疏松就会有一定的作用。
体育与健康常识课 水平一
龙狮中心小学
刘宏鹏
一、体育锻炼是怎样增强体质的; 二、科学锻炼的方法; 三、锻炼身体的几种主要手段; 四、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
一、体育锻炼是怎样增强体质的 1、体育锻炼对人体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体育锻 炼的刺激首先可直接作用于骨、关节和肌肉等运动器官, 并因而使之产生适应性的变化。用以评价生长发育的指标 主要包括体格指标,如:身高、坐高,上、下肢长度,肩 宽、骨盆宽、髋宽,胸围、上臂围、大腿围和体重等指标。 其中,身高代表人体骨骼纵向发育的程度;肩宽等代表人 体横向发育的程度;胸围等代表人体软组织(肌组织)的 发育程度。 体育锻炼可以通过对骨骼的刺激,增加骨矿 物质的吸收,促使人体长高;可以通过对骨骼肌的刺激, 增加肌肉蛋白质的合成,改善肌肉细胞代谢,促使肌肉发 达,增强人体的各个宽度和围度,因而是一种有效的促进 人体生长发育的手段。但是,应该指出,在试图通过体育 锻炼促进生长发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合理的营养,否则, 身体锻炼不但起不到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反而会因消耗 增加而造成营养不良,阻碍生长发育的正常进行。
4、体育锻炼可阻碍、减少、避免疾病的发 生。体育锻炼对人体疾病的预防、治疗、 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体育锻炼对 疾病的抵御作用是有条件的,有许多疾病 是不可能通过体育锻炼治愈的,如遗传病。 有许多疾病的某些阶段也是不宜从事体育 锻炼的,如炎症、高烧等。因此,应该正 确地认识和使用体育锻炼的手段来和疾病 作斗争。
小学体育与健康常识题集2024及答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常识题集2024及答案1. 什么是健康?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交等方面的良好状态。
它不仅包括身体的健康状况,还包括心理的和社交的健康。
2. 运动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运动有许多益处,包括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心血管功能和增强骨骼健康。
同时,运动还有助于控制体重、提高免疫系统功能和改善心理健康。
3. 为什么需要暖身?暖身是进行任何体育活动之前必须做的准备活动。
它可以提高肌肉温度,增加关节灵活性,减少受伤的风险,并为身体做好准备,适应即将进行的运动。
4. 如何正确进行跑步?跑步是一项简单而又有效的有氧运动。
开始跑步前,你应该选择合适的鞋子和跑步地点,确保安全。
跑步时,保持挺胸抬头的姿势,踏实地迈步,保持均匀的呼吸。
5. 乒乓球比赛中的规则是什么?乒乓球是一项流行的球类运动。
乒乓球比赛的规则包括:球必须跨越网线,击球不能超出边界线,每个人轮流发球,每个人轮流击球,球碰到网后可以继续比赛,直到有人得到11分为止。
6. 游泳有哪些健康益处?游泳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
游泳还可以提高心血管功能,增强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健康,同时对关节的冲击较小,减少受伤的风险。
7. 怎样保护眼睛健康?保护眼睛健康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阅读和学习姿势,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定期休息眼睛,远离有害光线和刺激物质,均衡饮食,摄取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
8. 什么是平衡饮食?平衡饮食指的是摄取适量的各类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的健康和正常功能。
它包括五大类食物:谷物、蔬菜、水果、蛋白质食物和奶制品。
9. 为什么需要参加体育锻炼?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保持健康的体重,改善心理健康,并培养合作和团队合作精神。
10. 为什么需要休息?休息是身体恢复和修复的重要方式。
适当的休息可以缓解肌肉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总结:体育与健康常识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它不仅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还对他们的整体发展和学习成绩有积极的影响。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水平一)室内讲义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水平一)室内讲
义
本讲义旨在介绍《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帮助研究者快速
了解与体育和健康相关的重要概念和原则。
以下是讲义的主要内容:
1. 体育的定义和重要性
- 体育是指通过各种身体活动和运动来提高身体素质和增强体
能的活动。
- 体育对个人和社会的益处:提高心肺功能、促进健康、增强
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等。
2. 健康的概念和维持健康的原则
-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福祉的完美状态。
- 维持健康的原则: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良好休息、保持心
理平衡、避免不健康的行为等。
3. 锻炼的分类和方法
- 锻炼的分类: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 锻炼的方法:有氧运动可包括跑步、骑自行车等;无氧运动
可包括举重、俯卧撑等。
4. 饮食与健康
- 健康饮食的原则: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素、适量摄取热量、保
持饮食多样化等。
-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不良饮食惯可能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
等健康问题。
5.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状态良好,能够适应生活压力和应
对不同情绪的能力。
-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生活满意度、改善人际关系、增强抵抗力等。
以上是《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水平一)室内讲义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帮助学习者理解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并提供实践指导和知
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与健康常识
——膳食平衡与运动卫生
教材分析
我所工作的学校有近一半寄宿生。
他们小小年纪就离开父母,独立生活。
在膳食平衡与运动卫生方面难免有误区。
有的只吃零食、不吃主餐;有的偏食;有的学生一吃完饭就打篮球。
作为体育老师的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所以安排这两类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人类自身的生活方式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尤其随着08年奥运会的临近,全民健身运动的氛围日益形成,“生命在于运动”深入人心。
但快节奏的生活以及多方面的压力,使得人们没有更多时间去熟悉健康的锻炼知识。
成人是这样,小学生更是由于保健知识和良好习惯的缺乏,不懂得怎样适宜地进行体育锻炼。
本节课以一日三餐为主线,把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嵌入其中,将原本枯燥的保健知识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授予学生。
安排这两个内容,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饭后或空腹时不适宜运动的道理,知道不良运动引起的后果,认识到合理的一日三餐是很重要的,并通过本课学习能联系自身实际,提高健身意识,从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教学目标
1、了解饭后或空腹时不宜运动的道理,明确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2、联系自身情况,提高健康运动意识,促进良好的运动与饮食习惯。
3、主动参与学习,对养成良好习惯有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饭后或空腹不宜运动的道理,了解良好饮食卫生习惯的意义。
难点:懂得不良运动习惯对健康的影响,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
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
为什么有的同学长得高高大大,十分健壮,而有的同学长得瘦瘦小小,经常生病。
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跟他们的饮食与运动卫生习惯。
你们想知道里面的知识吗?就让我们一起在这节课中共同研究它吧。
二、多种形式,学习新知
1、出示图片,导入“定时定量”
问:小朋友正在干什么?什么时候吃早餐、午餐、晚餐?
师:这就是要求同学们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
(1)图片展示
(2)师生共勉
2、介绍早餐,引入空腹不宜剧烈运动
(1)师提问“早上时间太紧张,可以不吃早餐。
”对吗?为什么?
(2)请学生谈不吃早饭来学校上学的感受
师:经过一夜的消化,早上起来肚子已空空的,如果不吃早餐,挨饿上课。
而上午课时多,活动多,体力消耗大,热量一下子供应不上,就会头晕眼花。
长期如此会引起贫血等疾病
(3)引入空腹不宜剧烈运动
[出示媒体]
血糖供给不足
空腹时体内血糖降低,加上运动时肌肉需要大量的血糖来供能,这样体内的血糖就供不应求,这会导致运动能力下降,严重时还会发生晕倒现象。
造成肌肉痉挛
夏季进行激烈运动,大量出汗将使体内盐份丧失,如再加上空腹,将会造成肌肉痉挛,引起疼痛。
(4)小结
所以早餐不但要吃,还要吃的好,要吃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牛奶加面包或者鸡蛋更好。
3、了解饮食营养及构成,引入饭后不宜运动
(1)介绍中饭“菜谱”合理搭配,强调要吃饱。
(2)简单介绍“晚饭”
(3)引入饭后不宜立即运动
[出示媒体]
影响营养吸收
饭后胃肠道血管扩张,血流量大大增加,以保证消化液的分泌和营养充分吸
收。
此时运动,血液会转移到运动器官,就会使营养吸收受到影响。
震动至腹痛
饭后胃肠里充满食物,由于重力的影响,运动时震动较大,会牵扯胃肠系膜而发生腹痛。
饭后四十分钟之后,方可做些轻微活动,剧烈运动应在一个半小时之后。
三、学以致用
分组制作一日三餐食谱
四、回答问题,拓展知识
1、星期一,丁丁吃完早饭,放下饭碗一路小跑来到学校。
2、暑假,小凯和朋友吃了一点中饭就去踢足球直到傍晚才回家。
3、周末,小华吃完中饭在家休息了四十分钟,然后和小奇步行半小时到了学校,
休息二十分钟之后又与几位同学一起篮球比赛。
4、体育活动课上,彬彬有点头晕,他却不以为然,继续和同学们一起跳绳。
5、经贮存过的食品食前不需再加热。
()
6、小明早晨起床后,感觉肚子不饿,于是带了一些食物到学校准备下了第一节
课再食用.
五、总结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