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折纸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折纸》教学设计范本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折纸》教学设计范本三篇《折纸》是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折纸》教学设计范本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数学《折纸》教学设计范本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分数的认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将为后面的分数的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原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引导学生从现实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学会合作,与人分享收获,并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原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法学法: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制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学法上谈一谈。
教学教法:我会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参与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让学生探究体验、参与合作、互动讨论。
教学学法:引导学生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小明和小红在手工课上折纸鹤)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结合学生提问,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引出算式1/2+1/4(板书算式)此环节抓住切入点生成本节课的问题,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相加怎样计算?让学生体会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必要性,在生活中确实需要。
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因猜想而紧张的沉思,从而达到风起云生的效果。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解决异分母分数加法1、独立思考——投石问路在提出1/2+1/4得多少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全体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己的通过画图、折纸、探索计算的算法。
小学数学教案折纸

小学数学教案折纸
教学目标:
1. 了解折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制作简单的折纸作品。
3.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1. 折纸纸张
2. 折纸工具(如折纸尺、折纸折痕器等)
3. 教学PPT或视频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折纸作品引导学生对折纸感兴趣)
2. 讲解(介绍折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示范如何折纸)
3. 练习(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折纸,制作简单的折纸作品)
4. 制作(让学生自由发挥,制作自己喜欢的折纸作品)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评价并指导提升)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否简单明了?
2. 学生对折纸是否感兴趣?
3. 学生的制作作品是否符合要求?
扩展活动:
1. 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制作更复杂的折纸作品。
2. 组织折纸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
3. 将折纸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如折纸拼音字母等。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折纸

折纸教材分析:教育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告诉〞。
学生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水平和认知系统。
当他们遇到一个新的待解决的问题情境时,他们会自觉而主动地从自己已有的知识架构和认知经验中摸索、收集、调动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册教材中,学生又学习了倍数与因数以及分数的再认识等,这些知识为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与整数加减法相比,分数加减法是一种较为抽象的运算,学生在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的方法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教材上安排了“折纸〞活动,通过折纸,提出两个小朋友所用材料是几分之几的问题。
随后,教材又安排了一组对两局部进行拼图的活动,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两局部是如何拼合起来的,从而借助直观形象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异分母加减法的意义。
学生分析:在三年级时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有关知识,在本册又学习了分数的再认识。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由于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很有困难的。
他们需要借助更多的直观形象才能更好地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必要性。
2.通过动手操作折纸,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3.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交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4.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1/5教学准备:PPT课件、同样大的长方形纸片假设干张。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找出以下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7和1411和92.将以下各级分数通分。
和和3.抢答:——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
PPT出示:同学们在手工课上折纸。
淘气用一张纸的折一只小船,笑笑用同一张纸的折一只小鸟。
五年级数学教案——折纸

五年级数学教案——折纸一、教学目标1.掌握折纸的基本操作,包括折痕的画法和折纸的基本术语;2.能够通过折纸实际活动,理解几何形体变换的基本概念;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创造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数学教学PPT;2.折纸材料,如纸张、剪刀、彩笔等;3.学生课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几何形体的基本概念。
2.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折纸作品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折纸的兴趣,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其中的规律。
3. 实际操作1.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正方形的纸张,要求学生向左上和右下两个角分别将纸张折叠,画出折痕,并标记“折线”和“折点”。
2.引导学生观察折纸前后的变化,提问:–折纸前后图形有何变化?–原来的纸张和折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折线和折点对于图形的变换有何作用?4. 实际应用1.要求学生将折纸展开,观察图形的变化,并将展开后的折痕用彩笔标出。
2.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举例子总结出折纸的基本原则,例如对称性、相等性等。
3.提供一些简单折纸的题目,让学生自己操作折纸,并回答相关问题。
例如:将正方形纸张折叠两次,再剪出什么图形?5.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尝试将折纸的原理应用到其他几何形体上,例如长方形、三角形等。
2.给学生一些挑战性的折纸题目,让学生动手解决。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强调折纸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折纸作业,让学生在家里继续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知识。
以上是关于五年级数学教案——折纸的教学过程和内容安排。
通过这节课,学生将掌握折纸的基本操作和基本原则,能够通过折纸实际活动理解几何形体的变换原理。
同时,通过观察、推理和创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
五年级数学上册折纸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折纸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特征。
2. 学会用折纸方法制作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1. 轴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创新设计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各种轴对称图形的折纸作品。
2. 学生准备折纸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各种轴对称图形的折纸作品,引导学生观察。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特征。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操作,学习折纸方法。
3.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折纸过程中的轴对称性。
三、课堂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折纸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作品展示(5分钟)1. 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折纸作品。
2. 学生相互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延伸:1. 课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尝试用折纸方法制作。
2. 开展轴对称图形创意设计比赛,鼓励学生创新。
六、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
八、总结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折纸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教师给予评价。
九、课后作业(回家作业)1. 学生在家尝试用折纸方法制作一个创新的轴对称图形。
2. 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记录下来。
十、教学反思(教师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五年级数学上册折纸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折纸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观。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及特点。
2. 学习简单的折纸技巧,创作出各种折纸作品。
3. 通过折纸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及特点,学会基本的折纸技巧。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折纸作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折纸过程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折纸材料和工具,如彩纸、剪刀、尺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记录工具。
3. 教学课件和折纸作品示例。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折纸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轴对称图形: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3. 折纸技巧学习:教师演示简单的折纸技巧,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基本的折纸方法。
4. 创作折纸作品: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所学折纸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折纸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折纸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互相学习、交流。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幅轴对称图形的折纸作品,要求作品具有一定的创意。
2. 选出一幅优秀的折纸作品,分析其创作过程和所用折纸技巧。
八、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折纸活动中的应用了哪些数学知识?2. 学生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折纸技巧?3.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折纸艺术,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
五年级数学上册折纸优秀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折纸优秀教案.doc》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折纸(小学数学五年级)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jiaoan/1855322.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7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折纸》教案(精选17篇)

《折纸》教案(精选17篇)《折纸》教案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66—67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让学生主动参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
3、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知识转化的数学思想。
4、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
教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
2、学具:每人准备正方形纸片、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出示主题图)小红要用一张正方形纸的1/2折小船,小明用它的1/4来折小鸟。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学生相互提问并列出算式。
如:他两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列式:1/2+1/4小红比小明多用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列式:1/2–1/4还剩下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列式:1–(1/2+1/4)或1–1/2–1/4师: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师:这节课就来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1、动手操作。
请大家以1/2+1/4这个加法算式为例进行研究。
师:谁能估算等于多少?实际上又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自己动脑先想想、算算。
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出示操作要求:请大家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将这两个分数折出来并涂上颜色。
通过拼一拼,折一折尝试解决。
现在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开始研究。
2、小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汇报结果。
师: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组的操作过程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1:老师,我们发现“1/4+1/2”在图上可以看到,它的结果应该是3/4。
生2:我发现1/4与1/2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他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每份都相同时,才可以相加。
生3:我有一个补充,刚才这个同学说的每份不同,也就是他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时,才可以相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上册折纸教
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五年级数学教案
主备人:薛敏
折纸(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66—6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让学生主动参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
3、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知识转化的数学思想。
4、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
教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人准备正方形纸片、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主题图)小红要用一张正方形纸的1/2折小船,小明用它的1/4来折小鸟。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学生相互提问并列出算式。
如:他两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列式:1/2+1/4
小红比小明多用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列式:1/2–1/4
还剩下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列式:1–(1/2+1/4)或1–1/2–1/4
师: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
师:这节课就来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
)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1、动手操作。
请大家以1/2+1/4这个加法算式为例进行研究。
师:谁能估算等于多少实际上又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自己动脑先想想、算算。
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出示操作要求:
请大家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将这两个分数折出来并涂上颜色。
通过拼一拼,折一折尝试解决。
现在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开始研究。
2、小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汇报结果。
师: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组的操作过程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1:老师,我们发现“1/4+1/2”在图上可以看到,它的结果应该是3/4。
生2:我发现1/4与1/2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他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每份都相同时,才可以相加。
生3:我有一个补充,刚才这个同学说的每份不同,也就是他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时,才可以相加。
师:这个3/4怎样得出的呢生4:把两个分数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相加。
1/4+1/2=1/4+2/4=3/4
即1个1/4加上2个1/4是3个1/4
4、教师小结
三、深入探讨,总结方法
1、根据涂出的分数,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那里两个问题吗
1/2–1/4 1–(1/2+1/4) 1–1/2–1/4
师:应该怎样计算呢
生:把这两个分数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相减。
学生自己计算,并请同学上黑板板书。
2、试一试
9/10—1/6等于多少
(9/10—1/6=27/30—5/30=22/30=11/15)
师:你还发现什么
生: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归纳算法
指导学生讨论课本第66页“说一说”中的讨论题。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谁能说一说:怎样计算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两点
(1)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
(2)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尝试应用,巩固提高
1、练一练第1题,看图填一填。
2、计算2/3+3/4时,要先通分变成()/()+()/(),表示()个1/()加上()个1/(),一共是()个1/(),所以
2/3+3/4的和是()/(),化成带分数是()。
3、数学小医生。
3/4+1/6=4/10=2/5??? 4/9-2/5=2/4=1/2
五、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你认为进行分母不同的分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六、作业:
课本 P67第3、4、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