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程度副词_名词_的认知分析
_程度副词_名词_语法结构探析

2007年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 Jul.2007第27卷第三期 总第47期236“程度副词+名词”语法结构探析 谢建防 (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干部培训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摘 要]“程度副词+名词”这种有悖于传统语法学的语法现象,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给予合理的阐释:从语义来说,它是名词性状特征的显化;从语法来说,这种结构中的程度副词没有限制,而名词则必须要有明显的性状特征;从语用来说,既适应了语言表达准确经济的需要,又给人一种新奇形象、含蓄蕴藉的感觉。
[关键词]程度副词+名词;语法结构“程度副词+名词”是一种新生的不断发展的语法现象,尽管有悖于传统的语法学观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发展,这种新生的语法结构逐渐从后台走向前台,从潜性变为显性,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如“很德国”、“非常男女”。
面对这种结构,有人认为是名词临时活用作形容词,有人认为是名词性状特征的外化,有人认为是名词前动词的脱落或弱化。
如何正确看待这种语法结构,笔者试图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来进行考察探析,并给以合理的解释。
一、语义阐释一般来说,当一个名词接受程度副词修饰限制时,如果按照名词的意义讲是无法讲通的。
因为名词是指称人和事物的词,是无法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限制的。
但我们又知道,大多名词,除了具有反映、概括客观事物本质的理性义(亦称显性义)之外,还有隐含在理性义之中、区别于其他名词的根本属性,我们称之为名词的“性状特征(亦称潜性义)。
例如:(1)农民:理性义: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者。
性状特征:朴实、憨厚、土气、保守、落后等。
(2)根本:理性义: 事物的根源或最主要的部分。
性状特征:主要的、重要的。
一个名词,在日常的语境中,我们使用的是其显性存在的理性义。
但是,“当这些名词处于程度副词之后时,它们所包含的形容词性典型特征被激活,这时,它们所表现的意义不再是它的理性义或概念义,而是一种形容词性的意义。
”[1]例如:(3)雷锋是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深层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
深层语义分析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是一种表示程度的句式。
它为表达思想
提供了更加简明、直接的方式,用以描述事物的程度,明确强调事物的加减。
在政务民生的比较环境下,“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是极其常见的一种表述形式,可以
大大方便了表达观点、说明解释、提出建议等等。
在民生环境下,“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用处就显现得更加强烈,譬如
大力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早期教育和引入持续教育等,都能使用这种句式来进一步强调事物的特定程度,以达到进一步促进民生改善的效果。
比如,我们可以用“务实促进、积极推进”来描述民生教育、医保、安居等方面的工作,使工作更加顺利。
此外,我们也能用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来表达各项政策改革和规范制度对
于贯彻民生搞建设、改善民生的影响。
比如,我们可以用“切实加大、积极完善”来描述政府加大资金开支在各项民生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政府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社会环境,改善和规范社会风气,加强安全体系和维护公序良俗的重要性。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有着极大的用处,它不仅可以有效彰显政策转变,更能有效推进民生工作,具有实践性。
通过运用“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我们能
够更加清晰、精准地表达所要表述的思想,使得民生政务改善得到更大程度的体现与发挥,用实际行动来促进民生改善,谋求更加良性稳定的发展。
_程度副词_名词_三个平面的研究与思考

语言理论研究632006.11“副+名”现象是时下语言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学者们近半个世纪以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这一语言现象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使用。
“程度副词+名词”的用法是当中最常见的,本文运用三个平面即语法、语义、语用理论,结合前辈的研究成果对其进一步讨论,以求获得更系统、全面的认识。
1.“程度副词+名词”的语法研究副词名词能否组合牵扯到词类的划分,而词类划分的主要依据在于词的语法功能,因此,伴随着这一组合的出现,针对它的语法研究就开始了。
权威工具书历来视副词和名词为“陌路词”,它们之间不可能存在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丰富,这种认识似乎显得过于保守。
老一辈语言学者都不同程度地注意到并论及了这一现象。
如邢福义在《关于副词修饰名词》中指出副词修饰名词是事实,但“只能算是特殊现象”①,并归纳出四种副名组合形式;陆志韦从构词法角度对“仅、最、顶”与方位名词组合进行了分析;丁声树认为有几个副词可以修饰体词,大都与数量和范围有关;朱德熙更直接地阐述了之所以不把副词修饰数量结构或数量名结构看作副词修饰名词现象,因为“这与我们说的副词不能修饰名词有矛盾”②;后来,马真通过考察发现,能够出现在数量名前的副词竟达40多个,并进而归纳出这些副词的七种表达意义。
黄、廖版《现代汉语》中的程度副词大致如下:很、最、极、顶、挺、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加)、越(发)、太、有点儿、稍(微)、略微、几乎、过于、尤其等。
③这些词,都有副词的基本语法特征,可修饰、限定形容词或动词,作状语,如“太好了”“极其感动”等,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与名词走到一起。
1.1 词类活用即在副名组合中词语改变了原来的词性。
先前的研究或认为这里是副词转化为语气词、连接词(方华,1986),或认为是把名词当形容词来用(吕叔湘等)。
持名词活用论的人占多数,如“很青春”:青春原本指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此用作形容词,指年轻、有活力、有朝气。
_程度副词_名词_现象透析

333第25卷第5期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10月 V ol.25 N o.5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Oct.2005“程度副词+名词”现象透析①②单玉成(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广西桂林 541004)摘 要:“程度副词+名词”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学者都试图对其产生的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释。
这篇文章通过对“程度副词+名词”类别的探讨,指出“程度副词+名词”的大量出现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象众多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由某种原因单独作用造成的。
关键字:程度副词+名词;主观感受;形容词中图分类号:H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99(2005)05-0110-03 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并且许多现代汉语教材也都把能否受副词修饰作为判定名词词性的一个标准。
但近些年来,“程度副词+名词”这种组合却越来越多,有着似乎要流行开来的趋势。
这种现象不但在口语中大量使用,而且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一些报刊杂志上。
这种组合日渐增多的趋势,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相关的论述很多。
如邹韶华的《名词性状特征的外化问题》、于根元《副+名》、卢福波《汉语名词功能转换的可能性及语义特点》、胡明扬《“很激情”“很青春”等》、桂诗春《从“这个地方很郊区”谈起》、张谊生《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邢福义《“很淑女”之类说法语言文化背景的思考》、储泽祥、刘街生《“细节显现”与“副+名”》、谭景春《名形词类转变的语义基础及相关问题》、王小莘、张舸《“程度副词+名词”是当前汉语运用中值得注意的一种现象》、施宏春《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与副名组合的可能性》、杨亦鸣、徐以中《“副+名”现象研究之研究》、刁宴斌《新时期语法变异现象研究述评》等。
对于这种形式,人们最关注的是其形成的原因。
大多数文章也都是探讨“程度副词+名词”产生的原因的。
谭景春(1998)是从词性转变的角度来加以探讨的;邹韶华(1990)是从名词性状特征外化的角度来探讨的;张谊生(1997)则是从名词功能的性状化的角度来探讨的;施宏春(2001)通过对名词语义特征的分析,指出,副词与名词的组合实际上是副词的语义特征与名词的语义特征的组合;储泽祥、刘街生(1997)从细节显现的角度指出,副名组合是名词的性质细节显现的方式;邢福义(1997)指出,“很X ”结构槽只是有限地接纳名词,因为要受到特定语义条件的制约,即该名词能够从气质、作风、式样、气味、势态等方面反映说话人的某种特异感受。
_程度副词_名词_是当前汉语运用中值得注意的一种现象

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第2期(总第26期)“程度副词+名词”是当前汉语运用中值得注意的一种现象王小莘 张 舸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以前不常见的言语现象似乎有要流行开来的趋势,这种现象不但在人们口语中大量使用,而且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一些报刊杂志上,这就是“程度副词+名词”结构。
对于这种结构,语言学界和语文教学工作者们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认为这种句子不符合汉语语法规范,是病句;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语言的变异,而且正在变异过程中,对这种现象要审慎看待,既不能断言其不合法,也不能肯定它就已经是一种合乎规范的新的语言现象了;有的人又认为这是一种修辞上的转类,是名词活用为形容词;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这种现象有可能是间接受了英语语法的影响,把名词当形容词用,如“香港是一个很魅力的地方”是受了“very char m ing”的影响,而“他很中国”可能就是这种句子类推的结果……本文拟对这种现象做一些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口语语法》中提到了这种结构:“作为消极的标准,名词不受单音副词的修饰。
有两种似乎是[但不是真正是]例外的情况:(1)一个名词可能跨类为别种词,如‘光’N,‘很光’A;‘鼓’N,‘太鼓了’A;‘土’N,‘真土’A。
(2)名词作谓语,以谓语的身分受副词的修饰:‘这个人太君子人了。
’”(第233页,商务,1979)赵先生论述的第二小点就是我们所说的“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但是赵先生的论述却又不能涵盖我们目前所能接触到的这种言语现象,如: 11在含有“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句子中,名词不一定是以谓语的身分受副词的修饰,它还可以作定语和补语。
21“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不仅出现在口语中,而且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书面语中。
31至于“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不仅可以受单音副词的修饰,还可以受双音副词的修饰,这点赵先生只不过是没有明言罢了。
仔细考察“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可以发现它们的功用相当于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它们可以承担多种句子成分。
_程度副词_名词_结构的语法化分析

2009年第6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 16,2009(总第118期) J OU RNAL OF MUDANJ IAN G COLL EGE OF EDUCA TION Serial No 1118[收稿日期]2009-04-24[作者简介]雷雪梅(1984-),女,河北三河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用学与修辞学;董晗旭(1984-),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用学与修辞学。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法化分析雷雪梅 董晗旭(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摘 要]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正处在一个语法化的过程之中,表现为:这一结构中的程度副词和名词,其句法功能得到扩展,其语义逐渐虚化。
从新语法结构出现的四个典型特征亦可以判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法化趋势。
这一结构至少符合认同、隐喻、类推三种语法化机制。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将在人们的心理和语言中进一步凝固化、合法化,最终成为一个稳定的句法格式。
[关键词]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语法化;语法化机制[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2009)06-0028-02 多年来,语法学界普遍认为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但是近一二十年来,作为一种独特的句法结构形式,“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以其独特的表义功能和语用特点在口语色彩较浓的实际的语言材料和语言交际中被广泛使用,取得了特殊的效果。
这一新兴的语法现象有违传统语法,因此,对其进行细致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有很高的语言学价值。
有关这一问题,语言学家们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就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相关研究涉及的方面包括:语言学的三个平面(句法、语义、语用),社会语言学,社会文化心理,修辞学(涉及到偏离搭配,语言的陌生化,语言的潜显转化)等。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语法现象分析
程度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但是茅盾笔下的“很感情”、曲波笔下的“很军阀”,以及港台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作品、报刊中出现的“很淑女”、“很绅士”等,都是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言语事实。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近20年来,在大陆作家的笔下和广告媒体中,“很西藏”、“非常现代”、“很女性”这样的副名组合也频频出现,似有流行开来的趋势。
为此针对这一特殊的语言组合,我将做如下分析并分类:一、名形兼类词(1)他穿上这身服装,多气派。
(现代汉语词典)→他穿上这身服装,多有气派。
(2)从前我也跟过一个人,人倒是很规矩,又不赌不嫖,就是一肚皮恶水……(范小青《大家闺秀》1992年第6期155页)→从前我也跟过一个人,人倒是很有规矩,又不赌不嫖,就是一肚皮恶水,……解析:“气派、规矩”受“很”修饰是形容词,它们还能受其它副词修饰,如:非常/比较/不气派(规矩);在“程度副词+有+名词”结构中作名词。
常见的这类词还有:权威、礼貌、理智、气魄、可能、精神、必要、规律、系统、耐心、矛盾、光彩、讲究、热情等。
二、活用词(3)刘喜好福气。
(芮灿庭《芦林街》,《花城》1995年第6期156页)→刘喜好有福气。
(4)痛的原因,一是张力比较出息,三十二岁就副团了、再就是……(段平<<林木乡长>>,<<中篇小说选刊>>1997年6期41页)→痛的原因,一是张力比较有出息,三十二岁就副团了、再就是……(5)姜碧柳十分把握:不可能。
(何继青《从夏天到冬天》,《中篇小说选刊》1998年第4期134页)→姜碧柳十分有把握:不可能。
(6)我今天请几个很名望的教授吃饭,可这个跑堂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么长时间了,连饮料都没拿。
(白帆《那方方的博士帽》)→我今天请几个很有名望的教授吃饭,可这个跑堂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么长时间了,连饮料都没拿。
“福气、出息、把握”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但是它们不能受副词“不”的修饰,与一般形容词不同,所以,不是典型的形容词。
程度副词+名词
“程度副词+名词”浅析摘要:程度副词的语法功能是修饰形容词以及少数动词和述宾结构,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曾被视为是违反语法规则的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促使了语言文字应用的活跃,引发语言的不断演变。
诸如“很阳光”、“相当孔雀”之类程度副词+名词的说法逐渐得到认可并广泛使用。
关键词:程度副词修饰名词语言副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但不能修饰作主宾语的名词。
以前,大多数人都认为副词只能修饰谓语,不能和名词组合。
并且许多现代汉语教材也都把能否受副词修饰作为判定名词词性的一个标准。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交际的需要,“程度副词+名词”这种组合有着似乎要流行开来的趋势。
一、“程度副词+名词”的构成。
这类结构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程度副词,包括“很、太、更、够、真”等,后一部分是名词。
但充当谓语的句法形式很复杂,有谓同性的,也有体词性的。
当体词性的句法形式充当谓语或谓语的组成部分时,如所谓的名词谓语句,我们会很自然地得出副词修饰体词性成分,也就是名词性成分的结论。
于是,能修饰名词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副词的语法功能之一。
二、“程度副词+名词”的类别及性质。
第一,程度副词+具体名词。
这些名词可分为指人或指物。
人们关注利用的一般是理性意义,具体名词涉及的与众不同的联想义往往会被忽略,只潜藏在理性意义中。
程度副词只好充当了引异开发的角色,具体名词的象征意义在其干预下被强化和显性化,从而满足表达的需要。
例如,现在的房地产经济很泡沫。
副词“很”修饰的不是名词本身,而是名词之外的联想意义:表面繁华内里空虚的性质。
第二,程度副词+专有名词。
主要包括人名和地名,一般是知名度较高,具有鲜明个性特点和地方特色的名词。
这类名词的性质意义最弱。
例如,张国荣:以前我是很阿Q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能生存到现在? 例子中的“阿Q”是专有名词,“很阿Q”让人联想起鲁迅笔下经典人物形象,就是阿Q的自嘲、自解,自我陶醉等种种表现。
简言之,是不敢正视现实,而使用虚假的胜利来在精神上实行自我安慰,或者即刻忘却。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法化分析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法化分析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法化分析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正处在一个语法化的过程之中,表现为:这一结构中的程度副词和名词,其句法功能得到扩展,其语义逐渐虚化.从新语法结构出现的四个典型特征亦可以判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法化趋势.这一结构至少符合认同、隐喻、类推三种语法化机制."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将在人们的心理和语言中进一步凝固化、合法化,最终成为一个稳定的句法格式.
作者:雷雪梅董晗旭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刊名: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6) 分类号:H146 关键词:"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语法化语法化机制。
_程度副词_名词_结构社会性探究
2010.02文学教育
淘 研 金 究 者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社会性探究
李杰
“程度副词+名词”这种语言结构在现代汉语语法中是不被 承认的,但是这种现象依然不能阻挡地出现并且扩大化,对于 这一现象,20世纪60年代起部分学者就对此给予关注,直到近 20年学术界才有了从语法、语义、语用各个层面真正的较为全 面的讨论,本文就此种结构存在的社会背景和人文心理角度对 “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结构进行分析。
比如说:“她是个很淑女的 人 ”, 按 照 语 法 规 则 , 表 达 应 为 “她是个很有淑女气质的人”,然 而当人们省略掉“有”、“气质” 这些具有语法补充和修饰限定功 能的成分后,句式变得简洁,却 依然容易令人理解。
另外也有些人是追求一种特 别的艺术效果,作家常会出于这 种心态,而如今诸多青少年作 家,更是将观念上的自主个性和 张扬个性体现在了语言运用上。
参考文献: [1]邢福义.“很淑女”之类说法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时空 Education space
“程度副词+名词”的认知分析
赵慧尔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250100)
【摘 要】“程度副词+名词”这一有悖于传统语法的现象,已被广泛使用,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法对这一结构作了分析和探讨。
本文主要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这一结构。
【关键词】程度副词+名词;认知心理
1 关于“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结构的研究
语法界很少关注程度副词的性质。
本文要讨论的“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的程度副词一般是表示程度深的,黄、廖版《现代汉语》中的程度副词大致如下:很、最、极、顶、挺、非常等。
这些词1,都有副词的基本语法特征,可修饰形容词或动词,作状语,如“太好了”“极其感动”等,但有时也可与名词搭配。
主要有:很、挺、十分、非常、太、最、顶、更等.这一结构中的名词按前人研究主要有三种类型:抽象名词:现代、当代、新潮、传统等;普通名词:男人、汉子、女人、淑女等;专有名词:雷锋、阿Q、葛朗台、祥林嫂等等。
2 程度副词+名词的认知基础
程度副词+名词的格式,过去曾接触过,但例子不多,如著名的“我长得很中国,中国五千年的沧桑就写在我脸上。
”(语出台湾主持人凌峰)以如:
A1.爸,你也太老古董了!(电视剧《老娘舅》)
A2.我喜欢比较阳光的男生。
(《相约星期六》)
我们知道,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获得较为复杂的认识常需深入观察、细致分析比较等抽象思维活动。
此过程对人对事物和人内部的分类起很重要作用。
通过分类,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更深入。
这些分类有些需要深入观察分析后综合多方面的形状特征。
能进入“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结构的名词多具有性状意义,这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深化的结果。
从以上例子发现,“副词+名词”结构是整体用来修饰句中另一个名词性成分的,广义地看,可说是以名来修饰名,将一个对象与另一个对象联系在一起,将一个对象的特性施加于另一个对象,使两个对象由于对举而互相发生影响。
也就是两个认知域之间,通过一个认知域向另一个认知域投射从而发生联系。
这就是隐喻的机制。
若是一种喻,那就可以将它们都以喻的形式表现出来,简单说,我们尝试将其转换生成为喻的常规格式,即明喻。
B1:爸,你也太[像老古董一样]()了!
B2:我喜欢比较[像阳光一样]()的男生
从心理学角度看,在语言理解过程中,有时某些功能性的词语会影响对邻近的一些实词的理解。
程度副词具有表示程度好差的作用,因此跟程度副词组合的词大多具有量性特征,如表性质程度强弱的形容词、表心理活动程度强弱的动词。
那程度副词+名词似乎就不合规范。
为什么还会被广泛使用呢?名词的意义一般不会与量性特征意义联系起来。
但在该结构中,因受前面程度副词的影响,常让人联想到后面名词的量性特征意义,此外,大多名词,除了有反映、概括客观事物本质的理性义之外,还有隐含在理性义之中、区别于其他名词的根本属性,我们称之为名词的“性状特征(亦称潜性义),程度副词后面的名词本身内含有性状意义,这样前面的程度副词激活了名词的性状义成分,并使该意义凸现出来,也就是说词内的部分意义与该凸现意义相似,名词词义的凸现建立在一定社会认知的基础上。
显然,例子中名词所具有的性状义是社会普遍熟知的。
B系列转换句中都留了一括号,这个括号可凸显其相似性,即名词的性状特征。
将其填上:B1:落后守旧,B2:有活力。
这些补足
部分恰恰都可进入被副词修饰的结构中,因为它们都是形容词。
而且,若将[像??一样]去掉就会发现,余下的部分是一个“A TJ+形”的合法结构。
这个结构正是“程度副词+名词”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
明喻的方式是将相似性直接以语言形式表露出来,但是“很+名词”的句式并没有直接显示其相似性,要理解这个句式的意义必须从名词中提取其特征,并判断其是否可以与被修饰的名词之间形成相似性。
但副词修饰的名词本身具有多种特征,而相似性提取的只是其中之一。
例如:
C1:古董:落后守旧//值钱、有历史价值、可以增值
C2:阳光:有活力//温暖、明亮、灿烂
当然,所有特征都具有成为相似性特征的可能性。
已用作相似性根据的特征(简称“已用特征”),未用作依据的特征(简称“未用特征”)在入选为依据时有两种情况:相似性稳定是未用特征基本被排除成为依据的可能如C1的意义不是说明他不值钱;相似性不稳定指未用特征和已用特征会因隐喻主旨的不同而一起被选取为依据。
如说草根阶级,既可以是为了说明对象的不起眼、普通,也可以是为了说明对象坚定、生命力强,或者更可能是将所有特征都入选为依据,这取决于说话者对被修饰对象的说明的重点。
从隐喻的共时角度看,所有的喻都是在两个对象的并置过程中产生张力,这种张力的体现因喻的方式不同而不同,明喻因有喻词所以张力减弱;而程度副词+名词,喻的形式被隐藏得很深,那张力就增强。
明喻是出于说明主旨特征而借助喻,是一种思维和认知的需要,那在“程度副词+名词可能更多的是一种为情感审美需要而采取的策略。
从隐喻的历史角度看,任何隐喻必然经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虽然隐喻是语言生命的根据和逻辑创造力的动力,但随着语言隐喻化为‘纯符号’,隐喻就否定了自身与话语-思维本来的联系而工具化为修辞学的形态”“这种修辞化的形态甚至还会进一步蜕化为普通语言”(张沛2004)当“程度副词+名词”的短语被广泛使用后,也会失去陌生感变为普通语言,并且延伸了作为载体的名词意义,成为比喻义,最后成为了该词的一个义项。
与此同时,名词的能指可兼任修饰性的形容词。
如“阳光”不仅可被所有的程度副词修饰,也可说“阳光少年”“阳光笑容”“阳光心情”“阳光生活”。
总之,“程度副词+名词”的短语结构,是在该短语修饰的对象和短语中的名词间建立一种隐喻关系。
4 结语
本文从心理学及隐喻的认知方式探讨了人们对“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过程,今后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可从认知角度多给留学生举真实鲜活的例子,减少他们对程度副词理解的偏误,使之对“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储泽祥,刘街生.“细节显现”与“副+名’[J].语文建设,1997,(6):21.
[2]桂诗春.从“这个地方很郊区”谈起[J].语言文字应用,1995,(3).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P24.
[4]邢福义.关于副词修饰名词[J].中国语文,1962,(5).
[5]邢福义.“很淑女”之类说法语言文化背景的思考[J].语言研究,
1997,(2):1.
[6]张沛.隐喻的生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82-83.
[8]张谊生.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J].语言教学
与研究,1996,(4);67.
—
6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