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治疗应用
无创呼吸机应用及护理要点

无创呼吸机应用及护理要点无创呼吸机(Non-invasive ventilation, NIV)是一种针对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手段,通过面罩或鼻罩与患者呼吸接触,提供呼吸支持和改善气体交换,而不需要气管插管。
无创呼吸机在重症监护、急诊科、呼吸科和内科等领域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介绍无创呼吸机的应用及护理要点。
无创呼吸机的应用1. 临床适应症:a.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b. 心源性肺水肿c. 复杂性肺炎d. 危及生命的气道狭窄或堵塞e. 哮喘急性发作f.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CSA)g. 重度肌无力等2. 临床效果:a. 减少气管插管的需求,避免相关并发症b. 改善氧合和通气,缩短住院时间c. 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和呼吸频率d. 缓解呼吸肌疲劳,促进患者康复无创呼吸机的护理要点1. 患者评估:a. 疾病病情评估,包括发病时间、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结果等b. 呼吸机适应性评估,包括患者的合作意识、自主呼吸能力、咳嗽反射等c. 面罩或鼻罩的适配性评估,确保合适的尺寸和密封度2. 呼吸机设置:a. 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血气分析结果,设置适当的通气参数和模式b. 呼吸机的压力和流量要与患者的需求相匹配,避免过度或不足的通气支持c. 定期检查呼吸机的管路和面罩/鼻罩的密封性,防止漏气和感染3. 监测和观察:a.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b. 定期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吞咽功能,防止误吸等并发症c. 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道分泌物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变化4. 氧气治疗和湿化:a. 根据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调整适当的吸氧浓度和流量b. 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导致氧中毒或二氧化碳潴留c. 保持呼吸机管路和面罩/鼻罩通畅,避免氧气流量不足或积聚湿气造成湿化不良5. 患者安全:a. 定期检查呼吸机的气路压力和报警设置,确保其正常运行b. 及时清洗和更换呼吸机和面罩/鼻罩的滤网和辅助元件,防止交叉感染c. 注重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告知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处理突发情况的方法无创呼吸机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护士需要全面掌握无创呼吸机的原理、应用和护理技巧,并注重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无创呼吸机临床应用

无创呼吸机临床应用无创呼吸机是一种可以通过口鼻进行的呼吸机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
它与传统的有创呼吸机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
下面将介绍无创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1.COPD患者:COPD是慢性气道阻塞疾病的统称,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由于气道阻塞,COPD患者常常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发生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可以通过调节气道压力和呼气末正压,改善患者的通气情况,减少呼吸困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室功能减退,导致身体组织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常常出现呼吸困难。
无创呼吸机可以通过呼气末正压和辅助通气的方式,改善氧供需平衡,纠正二氧化碳潴留,减轻呼吸困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SAS是指在睡眠时,患者出现反复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现象,从而引起多次醒来和呼吸困难。
无创呼吸机可以通过给予患者正压通气,减少呼吸暂停事件,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睡眠效果和生活质量。
4.其他疾病患者:无创呼吸机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如肺间质纤维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在这些疾病中,由于肺功能受损或炎症反应过度,患者常常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
无创呼吸机可以通过调节通气参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氧合情况,减轻呼吸困难,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总的来说,无创呼吸机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传统的有创呼吸机相比,无创呼吸机没有创伤性的气管插管,更加安全和舒适,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发生率。
同时,无创呼吸机具有操作简便、实时监测和调整等优势,方便了医护人员的使用和管理。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扩大,无创呼吸机的临床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无创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肺功能检查
通过肺功能检查,了解患者 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评估的生命体征,如心 率、血压、呼吸频率等,评 估患者的生理状况和病情变 化。
患者症状评估
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和症状 变化,如呼吸困难、咳嗽、 胸闷等,评估无创呼吸机的 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
无创呼吸机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趋势- 智能化发展 面临的挑战- 技术难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无创呼吸机将更 加智能化,能够实现远程监控、数据分析和预测 等功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舒适度。- 个性化 治疗
无创呼吸机的技术难度较高,需要不断进行技术 研发和创新,以提高治疗效果和舒适度。- 成本 问题
无创呼吸机是一种通过鼻面罩连 接患者与呼吸机的设备,能够提 供正压通气支持,帮助患者改善 通气和氧合。
工作原理
无创呼吸机通过产生正压或负压 ,使患者能够正常呼吸,同时减 少呼吸肌的负荷,改善通气功能 。
临床应用的重要性
改善通气功能
无创呼吸机能够提供有效的通 气支持,帮助患者改善通气功
能,缓解呼吸困难。
注意事项
适应症与禁忌症
使用无创呼吸机前需确认患者是否适合使用无创 呼吸机,如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等。同时需注意禁忌症,如严重低血压、严重心 律失常等。
保持管道通畅
呼吸管道应保持通畅,避免扭曲或折叠,以确保 通气效果。
预防并发症
使用无创呼吸机过程中需预防并发症,如皮肤压 迫损伤、胃肠道胀气等。
定期消毒
呼吸机管道及面罩需定期消毒,以预防交叉感染 。
04
无创呼吸机在临床中 的应用效果与评估
应用效果
降低并发症
无创呼吸机避免了气管插管等有创操作, 降低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减轻了
无创呼吸机的使用

根据患者面型、病情及舒适度 选择合适的面罩,确保面罩与 患者面部贴合紧密,无漏气。
调整面罩头带松紧度,以能伸 入1-2指为宜,避免过紧或过松 。
连接管路与开启设备
01
02
03
04
将呼吸机管路与面罩连接,确 保连接紧密,无漏气。
开启无创呼吸机,观察设备运 转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及时处
理。
根据患者病情及医嘱设置合适 的呼吸机参数,包括呼吸模式 、呼吸频率、吸气压、呼气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参数调节
选择适当的呼气末正压 (PEEP),以减少呼吸 肌做功;调整吸气压力 (IPAP)和呼气压力( EPAP),以改善通气和 氧合。
注意事项
避免过高的压力导致肺 泡破裂或气胸等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 体征和呼吸状况,及时 调整
由各种肺内和肺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弥漫性肺损伤,进而
评估呼吸同步性
观察患者的呼吸是否与无创呼吸机的 送气节奏保持一致,以评估患者的舒 适度和治疗效果。
无创呼吸机常用的参数有
吸气相气道正压(IPAP) 呼气相气道正压(EPAP) 压力上升时间(Rise Time) 吸气时间(Ti) 后备呼吸频率(f,亦称BPM、RR) 氧浓度(FiO2) 另有压力延迟上升时间,但不常用。
E PA P 的 调 节 原 则 : 一 般 从 4cmH2O开始调起,常用范围为: 4~8 cmH2O,I型呼吸衰竭时可 适当上调,可达4~12 cmH2O。
呼吸频率(RR、BPM、f):在S/T模式下,设定的呼吸频率 为后备频率,一般设置10~20次/分。 吸气时间(Ti):呼吸机的吸气时间一般设置0.8~1.2秒 压力上升时间(Rise Time):一般设置2~3档(或0.05~0.3s)。
无创呼吸机的使用

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无创呼吸机是一种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医疗设备,它能够通过对气流进行积极干预,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与传统的有创呼吸机相比,无创呼吸机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并提高治疗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无创呼吸机的使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研发者开始探索提供无创呼吸支持的方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无创呼吸机已经成为呼吸科医生的主要工具之一。
无创呼吸机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和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
CPAP是一种固定的正压通气模式,通过持续地向患者的呼吸道提供正压气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性。
CPAP主要适用于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的治疗。
BiPAP是一种可调节的正压通气模式,它能够根据患者的呼吸情况提供不同的压力支持。
BiPAP适用于更广泛的患者群体,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源性肺水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无创呼吸机的使用需要医生的指导和监控,患者在使用前需要接受相应的培训和评估。
在正式使用无创呼吸机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血氧饱和度监测和睡眠检测等,以确定最适合的治疗参数。
在使用无创呼吸机时,患者需要正确佩戴面罩或鼻罩,使气流能够顺利进入呼吸道。
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现代无创呼吸机设计了多种型号和尺寸的面罩,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
使用无创呼吸机的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合作,保持正常的呼吸模式。
在开始使用时可能会感到一定的不适,如胸闷、气促等,但这些不适感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轻。
除了治疗呼吸道疾病外,无创呼吸机还被广泛应用于危重病房、急诊科、康复科等各个医疗领域。
它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气道支持,预防和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无创呼吸机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和并发症。
然而,使用无创呼吸机需要专业的指导和监控,患者在使用前需要接受相应的评估和培训。
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密切合作十分关键,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无创呼吸机,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医院呼吸科无创呼吸机的应用及操作规范

医院呼吸科无创呼吸机的应用及操作规范无创呼吸机的应用范围: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
2.急性呼吸衰竭:由于心源性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引起的急性呼吸困难。
3.所有需要进行气道支持治疗的机会指征:例如呼吸窘迫、低氧血症、呼吸频率增快等。
无创呼吸机的操作规范:1.患者选择:适合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应符合以下条件:有急性或慢性呼吸衰竭的症状;没有清晰意识障碍、无严重脑积水、严重脑皮质损伤等;在救治条件下,具有与机器匹配的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监测参数。
2.设备准备:(1)无创呼吸机的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需要,选择合适的无创呼吸机模式和设备型号。
(2)面罩和鼻咽导管的选用: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面罩或鼻咽导管以保证良好的密封和舒适度。
(3)气路准备:连接气袋和气压表,检查气密性。
3.操作流程:(1)患者的初始评估:包括疾病状况、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呼吸模式评估等。
(2)设置合适的模式和参数:选择合适的无创呼吸机模式(如CPAP、BIPAP等)和相应的参数(如呼吸频率、PEEP、压力支持等)。
(3)调整面罩或鼻咽导管:将面罩或鼻咽导管正确放置,保证良好的密封度并减少不适感。
(4)设定预设值:根据患者的需要,设定合适的预设值,如最低通气量、最高吸气压力等。
(5)开始治疗:逐渐增加气道压力,观察患者的耐受性和病情变化。
(6)持续监测:定期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呼吸模式、压力曲线等参数,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应的调整。
(7)定期评估和调整: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4.治疗效果评估:(1)临床观察:包括患者的症状改善、呼吸频率、呼吸模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改善情况。
(2)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如胸部X 线、血气分析等。
(3)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观察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包括调整呼吸机模式和参数。
无创呼吸机临床应用

无创呼吸机临床应用无创呼吸机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呼吸解决方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无创呼吸机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创呼吸机的原理、应用场景、优势以及具体案例,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无创呼吸机的临床应用价值。
一、无创呼吸机原理及应用场景无创呼吸机是一种通过口、鼻等自然通道,不经过气管插管或切开,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的呼吸支持设备。
其原理是通过正压通气,帮助患者改善通气功能,增加肺泡通气量,从而改善氧合和通气比例,缓解呼吸肌疲劳。
无创呼吸机主要应用于以下场景:1、急性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呼吸支持手段,用于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无创呼吸机可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频率,提高生活质量。
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无创呼吸机通过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有效治疗SAS,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4、神经肌肉疾病:如脊髓损伤、重症肌无力等,无创呼吸机可提供呼吸支持,减轻呼吸肌疲劳。
二、无创呼吸机优势相较于传统有创通气方法,无创呼吸机具有以下优势:1、安全性高:由于无需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等操作,无创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对喉部、气管的损伤风险较低。
2、舒适性高:无创呼吸机使用自然通道,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且不影响正常吞咽、说话等功能。
3、操作简便:无创呼吸机操作简便,医护人员容易掌握,且易携带、移动。
4、疗效显著:无创呼吸机可快速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提高肺功能,对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三、具体病例分析病例一:一位45岁的男性患者,因急性呼吸衰竭入住ICU。
患者双侧肺部分布着大片的阴影,血氧饱和度仅为80%。
在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后,患者血氧饱和度迅速上升至95%,肺部分阴影逐渐吸收,最终成功脱离机械通气。
病例二:一位68岁的女性患者,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患者在活动后出现气促,血氧饱和度下降。
无创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无创呼吸机的临床应用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肺部疾病,主要由吸烟和空气污染引起。
无创呼吸机可用于COPD患者的急性加重期治疗,以减轻呼吸困难、改善血氧饱和度、减少碳酸血症和降低住院率。
2.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心脏无法足够有效地泵血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无创呼吸机可通过以下机制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提供正压通气支持,减轻心脏负荷;增加肺部排水,减少肺水肿;改善通气/血流比例。
3.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卒中和其他血管性疾病。
无创呼吸机可用于脑卒中后的呼吸衰竭患者,以便提供呼吸支持,并降低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水平。
此外,它还可以通过改善通气/血流比例来改善脑血管病变。
4.神经肌肉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是一组影响神经和肌肉的疾病,如肌无力、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
无创呼吸机可用于这些患者的呼吸衰竭治疗,以减轻呼吸肌的负荷,并提供呼吸支持。
5.低氧血症:低氧血症是指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范围。
无创呼吸机可通过提供高浓度氧气或通过正压通气增加肺泡通气换气,改善低氧血症。
6.保护性通气策略:无创呼吸机在重症监护中心的机械通气管理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可以用于避免或延迟气管插管的需要,减少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的风险。
7.中暑和烧伤:中暑和烧伤会引起循环和呼吸功能受损。
无创呼吸机可以通过呼吸补偿和通气支持来辅助这些患者的适当通气。
尽管无创呼吸机在多个疾病中都具备重要的临床应用,但它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患者。
对于一些情况下,如无法耐受面罩、严重意识障碍、无法维持自主呼吸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气管插管和有创通气。
此外,无创呼吸机的适应症和治疗策略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制定。
只有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创呼吸机治疗应用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在
国内又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
infecˉtiousatypicalpneumonia,AP),是一种传染性强、病死率高
的新型传染病。
当前经病理学检查,认为SARS的主要病原体是新型变
异的冠状病毒,衣原体样颗粒也是致病病原体之一。
SARS病毒主要是经患者的呼吸道飞沫及气体的传播,亲密接触也可发病。
它对全身多个脏器可产生损伤,其中肺是受侵害最明显的靶器官。
肺脏病变呈实行性发展,可分4期,(1)病毒复制阶段摘要:此期表
现以发热为主;(2)免疫亢进阶段摘要:过度免疫应答造成组织损伤,出现咳嗽、喘憋、呼吸困难,胸片出现浸润性改变且进展很快,动脉
血氧饱和度(SaO2)下降。
此期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并配合氧疗,
可降低肺部损害,大约80%的患者在这个阶段恢复,而约20%的患者则
进入免疫麻痹期。
(3)免疫麻痹期摘要:在这个阶段出现了SARS的
严重后果,即肺实变,部分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肺
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渗透性肺水肿及随后的透
明膜形成,随病变进展,出现肺泡内渗出物的机化及肺泡间隔的纤维
母细胞增生,导致肺泡的实变和萎缩,部分病例最终形成纤维化。
致
使患者发生严重的通/换气功能障碍,最终出现呼吸衰竭,这是非典的
主要致死原因。
多为Ⅰ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型),因为肺弥散功能
障碍、肺内分流和死腔样通气均使动脉氧分压(PaO2)降低,其中以
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主要发病机制。
少数重症SARS患者因为肺
部病变广泛肺通气量减少,可发生Ⅱ型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型)。
(4)恢复期摘要:病情的发展一方面和病毒株毒力、浓度、接触时间
的长短等相关,另一方面就是和被感染者的呼吸功能、氧合水平及呼
吸储备潜能相关。
进入免疫麻痹期后激素治疗效果差,而呼吸机成为患者的“救命机”,它应用有创或无创方式,通过机械辅助呼吸,增加呼吸频率和潮气量
提升肺泡内氧分压(PaO2),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改善通气/血流
比例,同时防止肺泡萎陷,来提升肺摄入氧的功能,增加肺排除CO2
的水平。
及早使用呼吸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和氧合情况,大大
提升救治效果和治愈率。
现就我科在治疗SARS过程中无创呼吸机的应用,谈一些心得。
1应用指征
当出现下列情况中的一种时,应立即使用摘要:呼吸频率每分
钟%26gt;30次,吸氧3~5L/min时血氧饱和度低于93%,胸片呈实行
性恶化,或者患者自觉有明显的呼吸困难也能够使用。
因为非典重症
患者病情起伏大,变化快,而且症状有时和体征不一致,患者常胸闷、憋气很明显,甚至氧饱和度明显下降,但胸片一般在2~4天后才会明
显表现出来,可能是因为肺泡的气体弥散交换功能已明显受到影响,
但渗出和实变尚未严重到影像学能够发现的水准。
有的患者出现低热4天~2周后,忽然出现呼吸衰竭的现象。
另一种情况就是,有轻度的呼吸功能障碍,加之过度精神焦虑、紧张,甚至过度换气,合并呼吸性
碱中毒,这时应注重观察血气的变化。
所以对病情的观察要非凡细心,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各项临床指标。
还有一些能够目测,
出现气促现象往往是病情转重的一个重要信号,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
是判定患者是否转危的重要指征。
所以对于病情的判定和应用指征的
把握很重要,并不是越早越好,而是合理地、即时地处理。
还要注重到,多数患者的通气功能受损一般不重,而他们的气体交换功能严重
受损。
所以,改善患者的氧合新问题为首要任务,唯一办法就是增加
吸入气氧浓度。
而无创呼吸机所能提供的正向气流就是空气,虽然能
够通过面罩加入较大量的氧气流量,但在呼吸机设定的正向气流较大
的情况下,氧浓度已被很大水准稀释,使得患者实际吸入气氧浓度上
升并不明显。
虽然能够有效改善通气,但氧合的改善并不理想,所以
有时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效果还不如单纯使用面罩吸氧。
所以对于一般
患者,要尽量先使用面罩吸氧,注重增大氧气流量,只有患者的通气
功能也出现障碍时,才考虑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
2无创通气的操作要点
可总结为参数调节循序渐进,同时增强床旁监测。
应用时要注重以下
几点。
2.1设定的呼吸机吸入气压力(IPAP)要合适设定过高,吸入气氧浓
度被稀释而下降,影响患者的氧合,而且会使气流对患者耳膜的冲击
力增加,降低患者的耐受性。
设定太小,一方面不能有效改善通气,
另一方面可能导致患者呼出气的重复吸入,增加死腔量,也会影响患
者的氧合。
所以,参数调节要由低到高地逐步调节,吸气压力初始8~12cmH2O,经过5~20min逐步增加至合适的水平。
2.2设定合适的呼出气压力(EPAP)相当于给患者增加一个PEEP,对
患者的氧合有利。
过高会造成气压伤的发生和对循环的影响,一般呼
气末正压值%26lt;15cmH2O为宜,通常可定为4cmH2O。
机械通气时还
应该把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答应存有高碳酸血症,可减少潮气量和每
分钟氧供,通常在出现大面积实变、顺应性差、易发生气胸时使用。
结合患者自主呼吸的实际情况设定呼吸频率、吸入/呼出气时间、压力
上升延迟时间等相关参数。
设定的原则就是摘要:尽量使患者耐受。
另外,因为患者始终处于清醒状态,所以在通气过程中,通气的压力
能够通过咽鼓管来压迫耳膜,进而产生明显的痛感,使患者很不轻易
耐受。
这也是患者不耐受无创呼吸机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医护人员要定时(约1次/0.5h)询问患者感受,比如舒适水准,
呼吸困难有无改善等。
一定要争取患者的配合,并给予患者必要的心
理支持。
必要时能够使用棉球塞住患者的双侧外耳道,能够有效减轻
患者的耳痛症状,提升耐受性。
准确地用固定鼻/面罩,勿使漏气,也
不宜固定过紧,以免压迫患者面部三角区,造成溃烂。
强调无创呼吸
机需要持续应用,中间暂停的时间不能超过15min,至少天天6h以上,最好能达到16h。
当前无创呼吸机的平均治疗时间是3~7天。
不能因
应用呼吸机而影响排痰,仍要鼓励多排痰。
3判定通气有效的指标
判定通气有效的指标有(1)呼吸困难症状缓解;(2)辅助呼吸肌动
用减少;(3)可见较明显的胸廓起伏、呼吸音清楚;(4)呼吸频率及
心率减慢;(5)SpO2及其他血气指标改善。
应指出的是,血氧饱和度
监测是判定病情轻重和预后,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参数,在治疗中有
重要的地位。
4不适用无创通气的情况
不适用无创通气的情况有(1)意识不清;(2)排痰不畅者,轻易造
成误吸;(3)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基础心肺功能过差。
5终止无创通气的标准
应用2h后(1)呼吸困难,氧分压没有得到改善,肺部病灶仍增加;(2)不能耐受鼻/面罩;(3)出现呕吐、消化道出血;(4)气道分泌
物增多,引流困难;(5)出现神志障碍,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者。
此时
要果断上有创呼吸机。
6消毒新问题
虽然使用呼吸机是公认的治疗非典的有效方法,但当前传统呼吸机输
出管道不能过滤消毒患者呼出气,这样患者呼出的部分气心得返回其
体内造成二次感染,同时呼吸机重复应用可能导致病原体扩散,造成
交叉感染。
所以还要高度重视呼吸机消毒管理新问题,采取有效办法,避免医护人员感染和SARS患者二次感染。
应严格按照个人防护规范操作,病房内必须良好通风,定时空气消毒。
摘戴面罩、吸痰操作要迅速,以减少医护人员的受感染机会。
注重呼吸机内部的清洁,滤网定
期清洗、更换。
当前,我国已经研发成功一次性使用密闭呼吸机管路,大大提升了平安性。
在工作过程中医生们发明了一些消毒的简易方法摘要:利用防毒面具
的活性过滤器作为呼气管道的过滤消毒器安装在呼吸机的呼气出口管
道处;或者实行呼吸机废气处理摘要:做一个Y型管道系统,通过连接
头和各种不同呼吸机排泄孔相连接(一次性麻醉呼吸管道即可),将
气体排到室外,再经过含有强消毒液的自制纱布层反复消毒,达到消
灭病原颗粒的目的。
新研制的呼吸机专用SARS病毒消杀仪,可通过呼
吸机排出的患者的含有病毒的气体经过氧乙酸及高温二级灭毒系统,彻底消杀病毒后,再排出到空气中,从而切断病房内传播途径。
当前对SARS尚无非凡治疗办法,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抗感染、支持治疗,还要依靠患者自身的免疫力。
在不同的病程制定最佳方案,机械通气作为最高级治疗只在必要的情况下应用,而对于肺实变严重的患者即便是应用有创呼吸机效果也有限,那时我们也许只能寄希望于“人工肺”了。
无创呼吸机治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