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简介
张海迪等残疾人

邰丽华
•
邰丽华是位聋哑姑娘, 邰丽华是位聋哑姑娘,她靠不懈的拼搏 和奋斗,逐渐成长为中国 中国舞坛上的一名新 和奋斗,逐渐成长为中国舞坛上的一名新 她勤奋敬业、勇于攀登、 秀,她勤奋敬业、勇于攀登、从不言弃的 拼搏精神, 拼搏精神,见证了残疾人敢于超越常人的 奋斗轨迹。她在2005年的央视春晚上“千 年的央视春晚上“ 奋斗轨迹。她在 年的央视春晚上 手观音” 手观音”的舞姿至今还感动着每一个中国 人。
性腺发育不良( 性腺发育不良(特 纳氏综合症) 纳氏综合症)
先天性愚型 21三体综合症 三体综合症) (21三体综合症)
黄阳光
•
黄阳光, 黄阳光,男,瑶族,1977年出生于广西桂林 瑶族, 年出生于广西桂林 平乐县二塘镇启立村, 岁因触摸高压电而失去双 平乐县二塘镇启立村,5岁因触摸高压电而失去双 凭着惊人的毅力, 臂。凭着惊人的毅力,黄阳光不仅学会了用脚自 理生活,而且学会了用脚写字和绘画。 理生活,而且学会了用脚写字和绘画。在2001年 年 第五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中,黄阳光崭露头角, 第五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中,黄阳光崭露头角, 获得了艺术汇演特别奖, 获得了艺术汇演特别奖,他的艺术天赋和潜质被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看中,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看中,黄阳光从此进入了中国 残疾人艺术团,成为一名专业的舞蹈演员, 残疾人艺术团,成为一名专业的舞蹈演员,随团 出访了40多个国家 他的代表作《秧苗青青》 多个国家, 出访了 多个国家,他的代表作《秧苗青青》在 全世界演出千余场,受到各国人民的广泛好评。 全世界演出千余场,受到各国人民的广泛好评。
■姓名/胡一舟 姓名/ 年龄: ■年龄:27 岁 出生/ ■出生/1978年4月1日 年 月 日 智商: 正常人的最低70) ■智商:30 重度弱智 (正常人的最低 ) 演出/ ■演出/自1999年1月在保利剧场进行第一场指挥表演 年 月在保利剧场进行第一场指挥表演 以来,至今已演出20场 以来,至今已演出 场,与国内外十余家交响乐团进行 过合作。 过合作。
张海迪的简介资料及名言

张海迪的简介资料及名言张海迪的简介资料及名言张海迪,你认识吗?听说过这个人的事迹么?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张海迪的简介资料及名言,欢迎阅读!张海迪的简介资料:张海迪,汉族,山东省文登人,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
1983年3月7日,团中央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光荣称号,并作出向她学习的决定。
1960年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习,并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
1982年7月23日同王佐良结婚。
1983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张海迪树立为宣传偶像。
张海迪得到了两个赞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历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8年11月当选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人物轶事张海迪小时候因患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
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
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莘县,给孩子当起了老师。
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
后来,张海迪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以及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2002年,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问世。
《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并连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和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其一是“八十年代新雷锋”,其二是"“当代保尔”。
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事迹

张海迪事迹张海迪,男,1964年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
张海迪因其崭新的商业模式、创新的经营理念,在中国商业领域乃至全球商业领域展开了一场革命般的运动。
本文旨在对他的事迹进行探究。
一、青年时代1985年,张海迪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
和许多家庭相似,父母希望他考录公务员,成为一个踏实稳定的人。
他们提供了一切支持和帮助,他在教育上尽管很努力,但在考试上也一直不如意,他的大学梦想也没有实现。
和许多寻求改变的人一样,张海迪在求职过程中发现了用“交换促销”来进行推销的巨大潜力。
因此,他开始自学知识来开发这一商业模式。
在最初的几年里,张海迪在寻找优秀团队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妨碍。
他的朋友和家人们都对其商业计划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孤注一掷的投资,它并不会成功。
但张海迪并没有放弃,他一心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终于,他在10年后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二、创建妙点1995年,张海迪和李华(妻子)共同创办了妙点牛奶。
他们设想了一种促销方式,妙点是一种新型的牛奶加工企业,以健康为主题,走轻快餐店的路线,依托健康和促销的双重卖点赢得市场。
他们迅速打入市场,这种促销方式可以让顾客在妙点喝一杯牛奶之后,可以获得兑换下一杯牛奶的券,抓住了顾客最感兴趣的点。
这项活动成功过后,他布局了爱奇艺、C.M.W.S等企业。
其中,爱奇艺是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在此之前没有人做过类似的东西。
爱奇艺是一个全新的、没有模板的商业模式。
张海迪真正想做的是建立一个致力于数字娱乐的大型平台,让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用爱奇艺来享受数字娱乐的世界。
在发展过程中,张海迪以企业文化为驱动,通过贴近社会、抓住市场、创新商业模式三个方面的努力,最终实现了爱奇艺的大规模发展。
前前后后,他不断地考虑怎样让爱奇艺达到最佳的运营状态,并始终保持着创新性的思考和表现。
张海迪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理念日渐成熟,公司规模不断扩大。
三、成功经验张海迪成功的经验绝不是胡子,相反,他的成功经验是拥有自己的商业创新思想,不断探究市场的真正需要,创造性进行运营,注重高品质、创新情怀、高信任度和自动化流程四个方面的发展。
【名人故事】名人成长故事:张海迪_2000字

【名人故事】名人成长故事:张海迪_2000字张海迪,是中国新村运动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者。
他的成长历程饱含着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海迪1898年生于江苏宜兴一个贫困且封建的农民家庭中。
在那个时代,教育资源极度匮乏,大部分农民子弟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
张海迪并没有被这样的困境所打败,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驱使着他一直在寻求学习的机会。
在15岁那年,他终于有了上学的机会,进入了一个乡村小学求学。
尽管在农村学校,教书育人条件极差,但张海迪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成为了全校的尖子生。
学校里的老师看到了他的聪明才智,对他的才能和潜力非常器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海迪逐渐得到了更高的教育机会。
他考入了苏州府维新中学,成为学校的学风楷模和状元。
在这所学校里,他获得了更为广泛的知识和更好的教育,但同时也意识到了中国教育的薄弱之处。
后来,张海迪考入了北京的北大预科,成为北大第一期预科学生。
预科期间,他接触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了解到各地教育状况的差异。
这让他更加坚定了改革中国教育的决心。
1919年,张海迪考入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成为北大的一名学生。
当时,北大是中国最高学府,有着最优秀的教师和最先进的教学设施。
在北大的学习生活中,张海迪接触到了西方的先进教育理念和知识体系,他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理念应用到中国的教育实践中。
1924年,张海迪从北大毕业后,他决定回到江苏老家宜兴,投身于教育事业。
他创建了一所以乡村为基础的现代化农村学校,“新村农民教育社”。
他致力于改革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
这所学校以其先进的教学模式和丰富的实践课程而闻名遐迩,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前来学习。
在这所学校中,张海迪提倡“学以致用”,强调实践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用技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海迪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他相继创建了农村教育整顿委员会、苏北农村发展社、苏州华东化学纺织学校等组织和学校。
作家张海迪

张海迪,女,山东济南人,1955年9月生,自幼患病,靠自学读书。
1993年获吉林大学哲学系硕士学位。
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文学创作一级,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张海迪是中国文坛上独特的女作家,长期以来,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文学创作,现已出版长篇小说、散文集、文学和哲学翻译著作近200万字,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达尔文的蚯蚓》等。
张海迪,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 当代保尔"。
《生命的追问》内容简介讲述了:至今我还记得有一次去医院的情景。
妈妈抱着我坐在医院的长椅上,听医生说我的病情,我靠在妈妈胸前,能感到她在微微发抖。
妈妈后来说,那天她不是害怕,而是心疼我,她怕我动手术。
可我还是做了手术。
妈妈每天去医院照看我,都带一个竹子壳暖水瓶,里面是小米地瓜稀饭,这是那个年代家里最好的营养品了。
为了给我治病,爸爸妈妈借了他们同志的很多钱。
为了还债,妈妈把她的手表都卖了。
我知道了就忍不住难过,就忍不住流泪。
可妈妈却说,你的病好了,我和爸爸就高兴了。
口哨我会吹口哨。
是妈妈教我吹口哨的。
那时我大约六七岁。
那时我整天躺在病床上,我的脊背上重叠着很长的刀口,我的腿不能动,我的胳膊不能动,我的脖子更动不得,假如我不小心活动一下,就会引起脊背伤口的剧痛。
我长时间地躺着,我无可奈何地躺着,我终日孤独地躺着。
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能比躺在这种疼痛里更难过的事了。
我不知道我要躺多久,我不知道我的快乐是什么。
我的眼睛一次次转向窗外,我也没有更多的玩具,我只有几本翻烂了的小人书,一盒旧积木,还有一个傻乎乎的布娃娃。
我唯一的快乐就是听小鸟唱歌,它们叽叽啾啾很是热闹。
张海迪、霍金简介

张海迪(1955年9月16日-),生于济南,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
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1960年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1970年又随父母下放至山东聊城莘县,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习,并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
1982年7月23日同王佐良结婚。
1983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张海迪树立为宣传偶像。
张海迪得到了两个赞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历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8年11月当选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斯蒂芬•威廉•霍金,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当今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
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起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即随着时间的增加黑洞的面积不减。
这很自然使人将黑洞的面积和热力学的熵联系在一起。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
1942年1月8日生于英国牛津的霍金刚好出生于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纪念日之时。
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张海迪以残疾之躯

张海迪以残疾之躯,完成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因此她成为一代中国青年的楷模,被誉为“中国的…保尔‟”。
张海迪:女。
1955年出生在济南,成长于莘县。
中共党员。
硕士研究生学历。
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肢体残疾人协会主席。
5岁时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
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历程。
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又自学了大学英语,还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另外还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书籍和医科院校的部分教材,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
为了对社会能有所贡献贡献,她曾给农村的孩子当过老师,还曾用学到的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她还用学过的无线电技术,在山东省莘县广播局做无线电修理工。
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
1983年2月1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她的长篇自述《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并配发社论《让理想的光芒照亮生活之路》。
1983年3月7日,团中央召开了“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命名表彰大会,宣传了她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的感人事迹。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向张海迪学习,邓小平、叶剑英等老一代革命家为张海迪题词。
此后,张海迪的名字传遍全国各地,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全国典型。
张海迪是***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表彰的青年英雄之一。
近日举行的“美国数学竞赛”是北美地区最重要的数学赛事之一,也是美国奥林匹克数学队角逐世界杯的首轮比赛。
温哥华年仅18岁的华裔学生杨浦今年参加了这个大赛,并获得罕见的满分150分,在加拿大居第一名。
随后,加拿大再次举办更高水平的数学邀请赛,旨在优中选优。
10道题中能答对两道的人已属凤毛麟角,而杨浦竟然答对9道。
谁也想不到,这个被当地媒体称之为“霍金式”神童的杨浦却身患重病,曾被医生断定终身要坐轮椅、智力不会超过三五岁的孩子!《环球华报》记者近日赶往温哥华,见到了这位自强不息的华裔孩子。
张海迪名言张海迪简介资料

张海迪名言1. 关于学习•学习一天,长一智。
•学海无涯,不进则退。
•学习不是取得文凭,而是在进步。
•学习要学会思考,不能只是死记硬背。
2. 关于工作•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最基本的职业素质。
•工作中要勤奋踏实,不断进取。
•工作就像种田,只有认真耕耘,才能有丰收。
•工作中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有所成就。
3. 关于人生•人生短暂,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
•人生的路上,面临很多选择,要有勇气选择自己想要的。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成功者不是速度最快的,而是坚持到最后的人。
•人生中最重要的是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而不是迎合别人的期望。
张海迪简介资料1. 个人简介张海迪,男,1963年出生于北京市。
自幼喜爱体育运动,曾经是国家集训队的射击运动员。
1985年开始担任中国射击队教练,先后在多项国际赛事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2010年被任命为中国轮椅运动协会主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2. 教练生涯1985年开始担任中国射击队教练,其间带领学生多次参加国际性比赛,所获奖项数不胜数,被誉为“射击教练界的奇才”。
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独特的教学方法,让众多射击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佳绩,成为中国射击队的重要力量。
3. 轮椅运动协会主席2010年,张海迪被任命为中国轮椅运动协会主席。
自此,他开始致力于推广轮椅运动,在中国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响。
他在轮椅运动领域表现出的决心和毅力,赢得了众多轮椅运动员的敬重和支持。
4. 荣誉奖项•199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8年,被评为“国家体育总局卓越教练员”。
•2010年,荣获“人民教练员”称号。
•2018年,入选“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知名科学家”。
5. 社会贡献张海迪不仅在体育界有着卓越的成就,在社会公益事业中也是一位积极的志愿者。
他一直活跃在“希望工程”和“特奥会”等公益组织中,为残疾人和贫困学生捐助爱心,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他的行动展现了一位体育工作者的担当和责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海迪
张海迪,女, 1955 年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创作协会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 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
张海迪15 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
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
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
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
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2 年中国作协庄重文学奖;
1994 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 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 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 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 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 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 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了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 年 12 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
2003 年 10 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1 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
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
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
”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
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
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
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
1995 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1997 年被日本 NHK 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张海迪先后被授于各种荣誉称号:
1981 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
1982 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2 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 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3 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3 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 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 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 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
1990 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1 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2 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1993 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1995 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 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 年被日本 NHK 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 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 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力的世纪女性”。
1983 年 5 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
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
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