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4

合集下载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法治、法与社会)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法治、法与社会)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法治、法与社会)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关于法制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法制只关注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要求严格的依法办事B.法制一般只包括了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和制度C.法制也要建立在民主宪政的基础上D.专制时代只可能有法制,而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试分析》第十三章第一节中的法制概念。

相对于法治而言,法制更关注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但不是“只关注”,普遍性、公开性、乃至一定意义上的公正性,法制都可能关注,A选项错误。

法制包括两种意义:一种是静态意义上的法制,即法律和制度;另一种是动态意义上的法制,即指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活动和过程。

故而不只是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和制度,B选项错误。

法制不一定建立在民主宪政的基础上,专制社会照样可以建立起法制,甚至为了维护统治,专制社会的法制更加森严,C选项错误。

“专制”与“法治”是有着内在的矛盾的,要么专制,要么法治,不能并存。

因此专制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法治。

注意从法制与法治的对比中去理解法治的意义。

知识模块:法治2.在古希腊,人治强调的是A.君主专制或代表少数人意志的贵族政治B.圣贤的智慧及其解决问题的个别指引作用C.通过对社会成员的道德教化来治国D.为政在人基础上的严刑峻法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三章第一节中的人治和法治的区别。

一般而言,相对于法治而言,人治是一种落后的不可取的治国方略,但是必须辩证地看待问题:人治也有它的积极一面,即法律作用的局限性,如抽象性和社会现实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之类的,在人治这里刚好可以得到解决,这也是古希腊柏拉图等人主张贤人治国,以圣贤的智慧及其解决问题的个别指引作用的原因。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下列哪一选项最能全面涵盖法学的研究对象( )A.法律现象B.法律现象及其规律C.法律规律D.社会生活正确答案:B解析: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门以法(或者法律)这一社会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社会科学。

由此可知,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现象及其规律。

A、C选项描述的不全面,D选项过于宽泛,因此选择B。

知识模块:法理学2.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可以将法学分为( )A.立法学、法律解释学、法律社会学B.理论法学、应用法学C.法学本科、法学边缘学科D.以上均不正确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考试分析的观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划分法学的分支学科。

比如从法律的制定到法律的实施这一角度,法学可以分为立法学、法律解释学和法律社会学;从认识论角度看,法学可以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从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这一角度,法学可以分为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

因此,题干要求选出从认识论角度的划分,应该选择B选项。

知识模块:法理学3.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于以下哪个年代( )A.19世纪40年代B.20世纪初期C.19世纪50年代D.18世纪40年代正确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研究法律现象的学科的总称。

本题为记忆性知识,送分题,但是由于很多考生在备考中很容易忽略这样细小的数字知识,反倒很容易丢掉分数。

在此提醒考生,需要认真背诵考试分析综合课部分的知识点,切勿“抓大放小”。

知识模块:法理学4.比较于以往的法学,马克思主义法学最鲜明的特点在于( )A.认为法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B.否定了新法对旧法的继承性C.承认经济以外的因素对法会产生影响D.对法的最终决定者认识不同正确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法学相比较,根本区别在于对法的最终决定者的认识不同,以往法学否认经济对法的最终决定作用;而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决定于统治阶级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归根结底决定于在该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经济条件。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5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5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5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以下哪一项不是法律制定的原则( )A.合法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合理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正确答案:C解析:法律制定的原则有:合法性原则(法律制定的依据、权限、程序必须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科学性原则(法律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总结借鉴与科学预见相结合)和民主性原则(法律制定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出发,立发过程和立法程序具有民主性)。

综上,本题选C。

知识模块:法律制定2.法律的制定方式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A.创制B.认可C.修改D.停止正确答案:D解析:法律制定是指有法律制定权的国家机关创制、认可、修改或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有此概念界定可以表现出法律制定的方式包括创制、认可、修改、废止四种方式,停止不是法律的制定方式。

综上,本题选D。

知识模块:法律制定3.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 )以上的多数通过A.1/2B.2/3C.全部D.3/4正确答案:B解析: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综上,本题选B。

知识模块:法律制定4.在我国南方航空航班上,美国人艾里巴巴和同行的阿拉伯商人麦克有仇,在其水中投入足够量有毒物质,导致麦克在飞机降落在米兰机场后身亡。

关于这起案件,倘若适用我国的法律,依据是( )A.属人主义B.属地主义C.保护主义D.普遍管辖正确答案:B解析:中国法律对外国公民的适用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对在中国境内的外国公民的适用问题,二是对中国境外的外国公民的适用问题。

外国公民在中国境内,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一般适用中国法律。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课试题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课试题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课试题真题及答案【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毎小题1分,第1~20小題共20分。

下列毎题绐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法系的说法正确的是()法律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划分法系的核心标准B大陆法系是在维承罗马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C通过法律移植实现区域法律高度统一是形成法系的必要条件D在法律全球化时代,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区分已没有现实意义2.我国《行政处罚法》第5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规定对行政执法有约束力B该规定主要发挥社会作用而非规范作用C该规定直接体现了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可预测性D该条文规定了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3.下列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情形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是A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引发保验理赔B某国爆发战争导致投资合同无法如期履行C小李与小张依法进行婚姻登记结成夫妻关系D大刘死亡致其与所在单位的劳动关系消灭4.在划分法律部门时不能频繁地变动法律部门的内容和结构,也不能只考虑法律规范的现状,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该观点体现的法律部门划分原则是()A主次标准原则B相对稳定原则C合目的性原则D适当平衡原则5.下列关于我国立法程序的表述正确的是A立法程序包含了立法的步骤与方法B立法程序只能由《立法法》予以规定C立法程序在实际立法环节中可以调整甚至省略D法律的公布实行“谁制定谁公布”原则6.某法官在一份赡养纠纷案的判决书中不仅援引了相关法律条文,还引用了中国古代《孝经》中的孝道原则进行说理。

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法官援引的相关法律条文是裁判的大前提B法官在适用相关法律条文时需对其进行解释C.《孝经》中的孝道原则对该案具有法律约束力D法官运用孝道原则说理是在进行法律论证7.关法律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法律决定科学技术的发展B科学技术不仅影响法律的内容,也影响法律调整的领域C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会引起传统法律概念和原则的变化D防范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危書,要靠科技手段而非法律机制8.《共同纲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其制定主体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9.下列有关我国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荒地属于国家所有B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C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所有权可以转让D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10.下列有关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体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一切国家权力C各级人民代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相互监督关系11.下列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的表述正确的是A立法会议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B行政长官有权任命部分立法会议员C立法会主席由立法会议员互选产生,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D立法会议员只能由香港特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12根据现行宪法下列关于平等保护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A国家机关拒绝录用“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不构成歧视B政府优先采购残疾人福利企业的产品,违反了平等保护原则C为保护妇女的就业权,在任何工种或岗位上都不得设置性别限制D国家对少数民族给子某些适当的照顾,不违反平等保护原则13某镇镇长甲涉嫌贪污公款被调查,后被起诉至县人民法院。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分析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下列关于各主要法学流派基本观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自然法学派强调永恒不变自然理性是法的来源,法律应当与之相符B.注释法学派主张通过对古罗马法的研究、注释和恢复来打造新的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法律C.分析实证法学派强调对现实的法律文本以及法律实践进行实证分析来认识法律D.社会法学派认为法是社会控制的手段,凡是社会控制的手段都是法的具体表现形式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点为主要法学流派基本观点,以及第二章中关于法学本质的不同观点。

《考试分析》虽然没有专门对各法学流派进行具体的介绍,但是在涉及法的本质问题时有基本的介绍,因为对法的本质的看法是划分法学流派的基本标准之一,因此,可以以此类题目对相关法学流派以及法的本质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考查。

本题前三个选项就是以选项的方式对几个基本的法学流派观点进行介绍,D选项关于社会法学派的说法前半部分是没错的,但是社会法学派认为法是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社会控制手段,其特殊就在于其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所以并非所有的社会控制手段都是法,例如道德规范也是社会控制手段,但是它并不是法。

知识模块:绪论2.关于法的本质,下列选项中主张理性论的是A.托马斯一阿奎那B.格老秀斯C.约翰一奥斯丁D.罗斯科一庞德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点为非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

关于各种学说及其代表人物的识记,可以采用复杂理解记忆法,即将代表人物的时代背景、生平等与其主张的观点等系统地理解记忆,而不是简单记忆谁谁主张什么。

尤其可以结合法学家的时代背景及其生平、身份来理解和答题,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各自对法的本质有不同的理解:托马斯一阿奎那是以宗教神学家的身份研究法学的,因此其关于法的本质的主张必然是神意论。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根据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可以将法律分为( )。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实体法和程序法C.国内法和国际法D.一般法和特别法正确答案:B解析:A选项,根据法律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的不同,可以把法律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选项,根据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可以把法律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选项正确;C选项,根据创制和适用主体的不同,可以把法律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D选项,根据法律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把法律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知识模块:法理学2.以下属于我国立法体制类型的是( )。

A.一元立法体制B.二元立法体制C.一元多层次体制D.二元多层次体制正确答案:C解析:我国实行“一元多层次”立法体制,一元是指统一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多层次是指有中央立法也有地方立法、有立法机关立法也有行政机关立法,C选项正确。

知识模块:法理学3.以下不符合执法特点和原则的情形是( )。

A.执法活动必须由有执法权的国家机关进行B.执法行为要选择较小侵害相对人权益的方式进行C.执法程序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则D.执法的决定应当充分告知.不能朝令夕改正确答案:C解析:A选项,执法主体法定性,必须是由有执法权的国家机关进行,选项正确;B选项,执法要遵循比例原则,要选择较小侵害相对人权益的方式,选项正确;C选项,执法有主动性,司法才有被动性,即不告不理,选项错误;D选项,执法要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能朝令夕改,选项正确。

知识模块:法理学4.我国在司法裁判中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体现的司法原则是( )。

A.司法法治原则B.司法责任原则C.司法平等原则D.两审终审原则正确答案:A解析:“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体现的是司法法治原则,白话讲就是遵循“游戏规则”办事,A选项正确。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2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2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2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分析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整体,在法学上称为( )。

A.法学体系B.法理学体系C.法系D.法律体系正确答案:A解析:法学体系是由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所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法理学体系指法理学的各分支学科(主要指狭义法理学、法哲学、法社会学等)构成的整体。

法系是按历史渊源之不同,对某些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所作的分类。

法律体系是由一国现行的部门法所构成的体系。

知识模块:法理学2.从法律的制定到实施进行分类,法学可分为( )。

A.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B.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等C.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D.立法学、法律解释学、法律社会学正确答案:D解析:以法律的部门进行划分,法学可分为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等。

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是从认识论的角度划分的。

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是从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划分的。

立法学、法律解释学、法律社会学是从法的制定到实施这一动态过程来划分法学的,故D项正确。

知识模块:法理学3.法学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其分类角度是( )。

A.各种类别的法律B.认识论C.法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D.法律的制定到实施正确答案:B解析:法学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进行划分的。

知识模块:法理学4.普通法法系中的普通法是指( )。

A.欧洲封建割据时期作为统一象征的教会法B.在欧洲大陆通行的罗马法C.英格兰各地的习惯法D.适用于英格兰全境的判例法正确答案:D解析:普通法法系的普通法具有特指性,专指英国于11世纪后逐渐形成的适用于英格兰全境的判例法。

知识模块:法理学5.世界上迄今为止基本完整保留下来的成文法典是( )。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3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3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3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这一规定属于( )。

A.法律概念B.法律原则C.法律规则D.法律技术性规定正确答案:B解析:从该条规则所提供的行为模式看,未给行为者以具体指引,只是原则性指引,故属法律原则。

知识模块:法理学2.法律规则分为授权性规则、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其分类标准是( )。

A.特定行为以前是否有调整规则B.法律规范内容是否确定C.行为模式的不同D.调整方式的不同正确答案:C解析:按行为模式法律规则可分为授权性规则(法律规定了可为模式)和义务性规则,若规定须为模式则为命令性规则,勿为模式则为禁止性规则。

知识模块:法理学3.我国《教师法》规定:本法的实施细则,由国务院具体制定。

这一规定属于( )。

A.确定性规则B.委任性规则C.准用性规则D.构成性规则正确答案:B解析:“由国务院具体规定”表明这是一条委任性规则。

这里要注意区分委任性规则与准用性规则。

二者都是非确定性规则,因此它们的区分在于对规则的确定方式不同。

准用性规则是依靠特定其他法律、法规来确定,而委任性规则是由一个有权制定法律、法规的立法机关去确定。

知识模块:法理学4.法律上规定的用以进行法律推理的准则,称为( )。

A.准用性规则B.法律概念C.法律原则D.确定性规则正确答案:C解析:作为法的要素之一的法律原则既是法律规则的来源和基础又是法律推理的准则。

知识模块:法理学5.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裁定的上诉或者抗诉,经过审查后,应当参照本法第225条、第227条和第228条的规定,分别情形加以处理。

这一规定属于( )。

A.义务性规则B.确定性规则C.委任性规则D.准用性规则正确答案:D解析:凡法律规则的内容不具确定性,又规定依其他法者为准用性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4(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以下列举的法律渊源属于非正式法律渊源的是( )(分数:2.00)A.判例√B.制定法C.判例法D.国际条约解析:解析:法律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这些准则和观念尚未在正式的法律中得到权威性的明文体现,例如:习惯、判例、宗教规则、法律学说、道德规范等。

3.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此法条反映了我国法律渊源的哪一形式( )(分数:2.00)A.法律B.国际条约C.国际惯例√D.国际法解析:解析:国际惯例是在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一些习惯做法和先例,通常是不成文的,最初被某些国家长期反复使用,后来为各国所接受并承认其法律效力,并成为国际法的主要来源之一。

民法通则的这一条款明确表示了可以适用国际惯例,即肯定了国际惯例可以作为我国的法律渊源。

4.按照法律的创制主体和适用主体的不同,法律可以分为( )(分数:2.00)A.成文法和不成为法B.实体法和程序法C.根本法和普通法D.国内法和国际法√解析:解析:国内法和国际法是按照法律的创制主体和适用主体的不同而作的分类。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是以法律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的不同为标准对法律进行的分类。

实体法和程序法是以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为标准对法律进行的分类。

根本法和普通法是根据法律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主体、程序的不同而对法律进行的分类。

此外,按照法律适用范围的不同,法律还可以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5.关于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最早是由( )提出的。

(分数:2.00)A.马克思B.黑格尔C.乌尔比安√D.奥古斯丁解析:解析:公法和私法的分类源于古罗马法,它是在民法法系中适用的一种法律分类。

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提出,公法是关于罗马国家的法律.私法是关于个人利益的法律。

6.关于法律渊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渊源可以分为实质意义上的法律渊源和形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B.法的实质渊源是指法的真正来源,是法产生的一定生产方式下的物质生活条件C.法的形式渊源指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D.不同的法律渊源效力不存在差别√解析:解析:某一行为规则之所以被认为具有法律规范的效力,就是因为它是以特定方式创制出来的,具有特定的表现形式。

因此,不同种类的法律规范因其创制主体、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

7.下面列举的各项中,属于我国正式的法律渊源的有( )(分数:2.00)A.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B.延边地区少数民族的交易习惯C.某县发布的关于当地疾病防控的管理办法D.国际条约√解析:解析:我国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及法律、军事法规和规章以及有关国际条约和惯例,D选项正确。

某县制定的法律文件不属于规章,C项错误。

判例和习惯都不是我国正式法律渊源,AB项错误。

故本题选择D。

8.关于公法和私法的表述,下列错误的是( )(分数:2.00)A.公法和私法的分类源于古罗马法B.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是英美法系的传统√C.在当代,公法和私法的界限日益模糊D.私法主要调整国家的公民个人之间的关系解析:解析:公法和私法的分类源于古罗马,它是在民法法系中适用的一种法律分类,而不是英美法系的传统。

故A正确,B错误。

现代西方法学著作认为,公法主要是调整国家与普通个人之间关系的法律,私法主要是调整国家的公民个人之间的关系。

在当代,公法和私法的界限日益模糊,出现了兼备公法和私法特征的法律,如经济法。

9.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以下哪一个国家机关有权制定基本法律( )(分数:2.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解析:解析:在我国,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

因此,本题选择A。

10.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组成部分( )(分数:2.00)A.《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B.《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D.《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决定》√解析:解析:D选项属于司法解释,不是我国法律渊源的组成部分。

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行政规章、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11.我国×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省食品卫生管理条例》。

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该法规性质上属于行政法部门B.该法规制定后,不必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C.该法规虽在该省范围内适用,但仍具有效力上的普遍性D.该法规属于我国法律的正式渊源,该省法院审理相关案件时可直接适用解析:解析:《立法法》规定,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地方性法规,它在制定后应该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B错误。

A选项“行政法部门”是法律体系的分类。

行政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是规范和调整行政法律关系的法律的总称,是由众多的单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的,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的规定属于行政法部门,A正确;该法规作为地方性法规,在该省范围内普遍适用,仍具有效力上的普遍约束力,C正确;该法规属于我国法律的正式法律渊源,作为地方性法规当然可以被省法院所适用,D正确。

12.在我国北方航空航班上,美国人艾里巴巴和同行的阿拉伯商人麦克有仇,在其水中投入足够量的有毒物质,导致麦克在飞机降落在米兰机场后身亡。

关于这起案件,倘若适用我国的法律,依据是( )(分数:2.00)A.属人主义B.属地主义√C.保护主义D.普遍管辖解析:解析:中国法律对外国公民的适用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对在中国境内的外国公民的适用问题,二是对中国境外的外国公民的适用问题。

外国公民在中国境内,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一般适用中国法律。

中国法律既保护他们在中国的合法权益,又依法处理其违法问题。

若外国公民在中国境外对中国国家或中国公民犯罪,按中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刑法不构成犯罪的除外。

在本题中,美国人的犯罪行为实施在中国的飞机上,按照属地主义的原则,应该追究其刑事责任。

因而适用我国法律的原因是属地主义。

13.关于法律的时间效力,下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研究新的法律颁布后,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B.我国法律原则上不具有溯及力,但也存在例外C.法律效力的终止是指通过明令废止或默示废止的形式而终止某一法律的效力D.法律的生效时间即指法律制定的时间√解析:解析:法律的生效是指法从何时开始起发生法律效力,它生效的时间主要有三种形式:自法律颁布之日起生效;由法律规定具体的生效时间;规定法律公布后符合一定条件时生效。

D选项仅仅指出了一种法律的生效时间。

14.以默示方式终止法律效力适用以下哪一项原则( )(分数:2.00)A.上位法优于下位法B.新法优于旧法√C.国际法优于国内法D.特别法优于一般法解析:解析:法律效力的终止是指通过明令废止或默示废止的形式而终止某一法律的效力。

我国法律终止效力的形式有明示废止和默示废止。

明示废止是指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规定废止旧法。

默示废止是指在适用法律上出现新法和旧法冲突时,适用新法而使旧法在事实上废止。

15.我国《刑法》第6条第2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

”该法条体现了法的效力的哪项原则( )(分数:2.00)A.属地主义√B.属人主义C.折中主义D.保护主义解析:解析:我国的船舶和航空器属于我国的领土(旗国主义),按照属地主义原则,其发生的法律争端应该适用我国的法律。

16.我国法律在对人的效力方面,采用的原则是以下哪一项( )(分数:2.00)A.以属地主义为主,以属入主义为补充B.以属人主义为主,以属地主义为补充C.以保护主义为主,以属人主义和属地主义为补充D.以属地主义为主,以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为补充√解析:解析:我国法律对人的效力遵循以属地主义为主、以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为补充的原则。

此题为送分题,不再详细分析,望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对考试分析中的知识点进行熟练掌握。

答案选D。

17.1997年3月14日公布,同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以上条文,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该法律条文中的行为模式为“勿为”B.该法律条文所载内容属于确定性规则C.1997年3月14日以后发生的故意杀人案,应当依此条文裁判√D.该法律条文中刑罚的排序意在对故意杀人行为依法优先适用较重刑罚解析:解析:《刑法》在1997年10月1日开始施行,因此10月1日以后发生的故意杀人案应当依此条文裁判。

法律的生效时间,未规定的按照法律的公布日期为生效日期,法律明文规定生效时间的,按照规定,即本法生效时间为10月1日而非3月14日。

因此C项错误,应选。

二、多选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8.多项选择题第46-63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9.法律一般通过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来确认和保障平等的实现。

其基本方式有哪些( )(分数:2.00)A.法律把平等宣布为一项基本原则√B.法律确认和保障主体法律地位的平等√C.法律确认和保障社会财富、资源、机会与社会负担的平等分配√D.法律公开地分配法律责任√解析:解析:本题考察的为课本原文的知识,考生在备考中要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熟读背诵。

20.关于法的指引作用中,确定性的指引是( )(分数:2.00)A.我国刑法规定禁止对累犯实行缓刑或者假释√B.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对自己的发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权申请领取荣誉证书、奖金或者其他奖励C.合同法规定,采用欺诈、胁迫或者趁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进行民事行为,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D.我国宪法规定,未经有关机关批准,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犯√解析:解析:法对人们行为的指引有两种方式: (1)确定的指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