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合集下载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研究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研究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研究一、引言地球温度的上升引起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使得碳排放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碳排放从源头上控制已经成为了国际大势所趋。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就是由此派生出来的技术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展望,旨在为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推广提供有益参考。

二、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定义和分类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是指从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中分离出大量的碳,并将其存储在地下,以减缓温室效应的发展。

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通过气相传输或化学吸收来捕获二氧化碳的技术;第二类是将CO2压缩输送到沉淀可能存储二氧化碳的地下岩层或地质盆地;第三类是通过生物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有用的物质来减少CO2的排放量。

三、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1.技术成熟度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目前,该技术已经实现了可度量的大规模demo项目,能够进行大规模工程开发,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2.实际应用迄今为止,全球已经有31个碳捕集与封存项目正在进行中,其中26个正在建设或者规划中,而另外5个已经开始了营运。

最大规模的项目是位于挪威的Sleipner项目,可以将每年约一百万吨二氧化碳存储在地下岩石中。

3.国际合作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碳排放解决方案,许多国际合作组织已确立,如加拿大的Saskatchewan区域和中国的城市和工业区域、阿拉伯国家等。

同时,还组织了一些国际研究计划,例如欧盟开展的“网络总结碳的战略研究”和美国“大西部碳捕集与地质封存研究联合计划”。

四、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发展趋势1.技术进步尽管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已经成熟,但是目前仍然缺乏低成本,大规模应用于实际环境中的可行性。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这些问题。

2.政策营造尽管政策环境的利好,但是能否实现大规模应用还有很大的挑战。

政府需要为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因此政策的优惠和支持至关重要。

碳捕集 利用和封存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展望

碳捕集 利用和封存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展望

在吸收剂研发方面,研究者们致力于寻找高效、稳定的吸收剂,以实现二氧化 碳的高效吸收和低能耗分离。例如,氨基甲酸盐、碳酸钾等碱性吸收剂在低浓 度二氧化碳环境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吸收效率。此外,一些新型吸收剂如金属有 机骨架(MOFs)材料也展现出了良好的性能。
在吸附剂性能优化方面,活性炭、沸石等吸附剂因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选择 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二氧化碳的吸附分离。通过改进吸附剂的孔结构、表面性 质等,可进一步提高其吸附性能。此外,研究者们还探索了复合吸附剂、负载 型吸附剂等新型吸附剂体系。
三、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的 应用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渐降低,CCUS技术在未来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 景。
1、电力行业:在电力行业中,CCUS技术可以用于提高发电效率并降低温室气 体排放。特别是在燃煤电厂中,CCUS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CO2排放。
2、工业部门:工业部门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CCUS技术可以用于 处理工业排放的废气,尤其是钢铁、化工、石油等重工业领域。通过使用CCUS 技术,这些企业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其产品的竞争力。
在地质封存方面,研究者们通过评估不同地质构造的封存潜力及安全性,实现 二氧化碳的高效注入和长久封存。例如,利用枯竭油气田或煤层作为封存场所, 可实现大量二氧化碳的长期封存。
在海洋封存方面,研究者们通过研究海洋环境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实现 二氧化碳的高效溶解和海底封存。例如,将二氧化碳注入深海底部或海山区域, 可实现二氧化碳的长久封存和海洋环境修复。
在分离工艺改进方面,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高效、节能的分离工艺,以满足不 同工业过程的需求。例如,膜分离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被广 泛应用于二氧化碳的分离过程中。此外,新型分离工艺如化学循环汽化吸收法 主要是将捕获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或燃料,以实现碳 资源的循环利用。目前,碳利用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光催化、电催化、生物 催化等领域。

碳捕集及封存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碳捕集及封存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碳捕集及封存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分析目前,碳捕集及封存技术的应用还相对较低,主要原因包括高成本、技术不成熟和缺乏全球合作等。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长,碳捕集及封存技术正逐渐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领域。

在碳捕集技术方面,目前主要有三种主要方法:化学吸附、物理吸附和膜分离。

化学吸附是通过吸附剂与CO2反应而去除其高浓度的技术,物理吸附则是利用吸附剂的微孔结构在低浓度CO2中去除CO2、而膜分离则是利用膜材料的特性在CO2和其他气体分子之间进行分离。

这些技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吸附剂寿命短、能量消耗高和选择性不高等。

在碳封存技术方面,有两种主要方法:地下封存和利用CO2作为资源。

地下封存是将CO2永久储存在地下盖层中,例如深海水域或盐水层。

该方法已在一些实际项目中得到应用,但存在地质不稳定性和渗漏风险等问题。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CO2作为资源,包括用于工业生产、石油采收和培养水生物等。

这些方法虽然可以减少CO2的排放,但仍面临技术难题和经济可行性的挑战。

尽管碳捕集及封存技术仍面临很多挑战,但目前已经在一些实际项目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

例如,挪威的Sleipner油田项目利用地下封存技术将产生的CO2注入地下,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

此外,一些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项目也开始尝试利用CO2作为资源,例如将CO2注入油藏以增加采收率。

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一种选择,还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未来,碳捕集及封存技术的发展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需要降低成本,使技术更具商业可行性。

目前,能源转型的高成本是碳捕集及封存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其次,需要解决地质封存的安全性和渗漏问题,以保证长期封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还需要加强研究和开发,以提高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的效率和选择性。

最后,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碳捕集及封存技术的发展,分享经验和技术知识,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碳捕集与储存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展望

碳捕集与储存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展望

碳捕集与储存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展望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许多政府机构都认同,减缓气候变化的最佳方法之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个全球性挑战中,碳捕集与储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解决方案之一。

CCS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即通过从工业排放来源以及天然气和煤矿等能源生产来源中“捕集”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在地下。

本文将介绍碳捕集和储存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展望。

一、碳捕集技术的现状CCS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步骤:捕集、输送和储存。

捕集是将从发电站、工业过程、化工生产和天然气处理设施等排放二氧化碳的来源中捕集二氧化碳的过程。

实施的方法包括后燃燃气脱碳、前燃燃气脱碳、溶剂密度法、膜分离法和生物质能捕集,等等。

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采用碳捕集技术。

在美国,约有25个CCS项目正在实施或规划中。

在加拿大,CCS技术正在Petro-Canada Upgrader的实际应用中试验,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在欧洲,多个国家正在推动碳捕集技术的实施。

例如,挪威已经在斯塔扬格工厂和Snøhvit勘探场实施了适当的CO2捕集技术,并将其尝试放入地下。

在该地区,目前尚未出现与密度、水合物以及地震等问题有关的明显问题。

二、碳储存技术的现状储存是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地下或利用海底地质层等地方的过程。

有三种方法可以储存二氧化碳:常规的油气意义上的气藏储存、地质封存和海底储存。

常规油气意义上的气藏储存是将二氧化碳封存在现有气藏中,其中二氧化碳替代天然气或油的存在。

地质封存是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岩石层中,其中岩石层是沉积层和火山岩等。

海底储存是将二氧化碳封存在海底,其中,二氧化碳能够封存在水体下部的沉积物中。

在全球,地质封存技术的应用是最广泛的二氧化碳储存方法。

目前,美国、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在积极推进这项技术。

三、碳捕集与储存技术的前景碳捕集与储存技术的前景非常广阔。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引言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其中,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的浓度不断增加是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并降低CO2排放,碳捕集与封存技术被提出并逐渐发展。

本文将对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进行分析。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概述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大气中捕集并将其封存在地下或其他储存介质中的技术。

这项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碳捕集、运输和封存。

•碳捕集:碳捕集是通过使用各种技术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排放源或直接从大气中捕集。

目前,常用的碳捕集技术包括物理吸收、气体分离和化学吸收等。

•运输:捕集到的二氧化碳需要进行运输到封存地点。

运输方式有多种选择,包括管道输送、铁路运输和船运等。

•封存:封存是将二氧化碳储存到地下地层或其他介质中,以防止其再次释放到大气中。

目前,封存技术主要包括地下注入、海洋存储和矿物碳化等。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目前,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正在逐步发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碳捕集技术的成本依然较高。

目前大部分商业化的碳捕集项目都需要高昂的资金投入,使得这些项目难以在经济上可行的情况下进行。

此外,捕集二氧化碳所需要的能源消耗也是一个问题,会增加项目的运营成本。

其次,二氧化碳的长期储存安全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地下封存地点的选择和监测是关键因素,以确保储存的稳定性和防止泄漏。

此外,还需要解决封存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地质地震等问题。

再次,社会和政治因素也对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发展产生影响。

公众对于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有限,相关政策和法规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发展前景尽管碳捕集与封存技术面临一些挑战,但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关注,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投入的资金和支持不断增加。

这将促进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

其次,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为工业和能源行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与挑战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与挑战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与挑战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当务之急。

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 CCS)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减排手段,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

一、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原理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碳捕集、碳运输和碳封存。

碳捕集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排放源(如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等)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目前主要的碳捕集技术有燃烧后捕集、燃烧前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

燃烧后捕集是在燃烧过程完成后,从烟道气中捕集二氧化碳;燃烧前捕集则是在燃料燃烧前将其转化为氢气和二氧化碳,然后分离出二氧化碳;富氧燃烧捕集是采用高浓度氧气进行燃烧,从而产生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便于捕集。

碳运输是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通过管道、船舶或公路槽车等方式输送到封存地点。

碳封存则是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深处的地质构造中,如枯竭的油气田、深部盐水层等,使其长期与大气隔离。

二、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一)技术进展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燃烧后捕集技术中的化学吸收法不断优化,提高了二氧化碳的捕集效率和降低了成本。

同时,新型的吸附材料和膜分离技术也在研发中,有望进一步提高捕集效果。

在碳运输方面,管道运输技术相对成熟,但对于长距离和大规模的运输,还需要解决一些工程和安全问题。

碳封存的地质评估和监测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以确保二氧化碳的安全封存。

(二)示范项目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了一些碳捕集与封存的示范项目。

例如,挪威的 Sleipner 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的二氧化碳封存项目,自 1996 年以来,已经成功将超过 1000 万吨的二氧化碳封存在北海的海底盐水层中。

美国的 Petra Nova 项目采用燃烧后捕集技术,每年可捕集约 140 万吨二氧化碳,并将其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

中国也在积极推进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示范项目,如神华集团在鄂尔多斯的 10 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示范项目。

全球碳捕集技术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

全球碳捕集技术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

全球碳捕集技术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和碳排放问题日益突出,碳捕集技术成为了解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

碳捕集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捕获并储存或利用,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目前,全球各国纷纷加大碳捕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度,积极寻求更加高效、经济、环保的碳捕集技术。

本文将对全球碳捕集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碳捕集技术的研究现状1. 化学吸收技术化学吸收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碳捕集技术之一。

其原理是通过将二氧化碳溶解在溶剂中来进行捕集,然后再通过升温或减压的方式将二氧化碳和溶剂分离。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化学吸收技术包括胺法和氧化钙法。

胺法是指利用胺类物质与二氧化碳进行反应,形成胺盐或胺碱溶液,再通过升温或减压将二氧化碳和溶剂进行分离。

氧化钙法则是通过氧化钙与二氧化碳进行反应,形成碳酸钙并在升温后释放出二氧化碳。

这两种化学吸收技术在煤电厂、钢铁工厂等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生物固定技术生物固定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碳捕集技术之一。

其原理是通过利用微生物或植物等生物体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质,从而将二氧化碳进行固定。

此技术不仅具有较高的捕集效率,而且对环境友好,被认为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碳捕集技术。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开展生物固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3. 天然气水合物技术天然气水合物技术是一种利用水合物吸附和分离二氧化碳的技术。

水合物是一种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形成的物质,具有较高的二氧化碳吸附能力。

通过将水合物与二氧化碳接触,可以将二氧化碳吸附并进行固定,从而实现碳捕集的目的。

这种技术在海底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碳捕集技术的未来展望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和碳排放问题日益突出,碳捕集技术将会成为未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的重要手段。

在未来,碳捕集技术有望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 提高效率目前碳捕集技术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效率不高,成本较高。

碳捕获与储存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碳捕获与储存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碳捕获与储存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问题的日益严重,对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的需求日益迫切。

碳捕获与储存技术因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潜力,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碳捕获与储存技术的当前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一、碳捕获技术的发展现状碳捕获技术指的是在工业过程中将二氧化碳从燃料气体中分离出来,以减少其排放至大气中的技术。

目前,碳捕获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和膜分离三种主要方式。

物理吸收是利用溶剂吸收二氧化碳,常用的溶剂有醇胺类和氨溶液。

这种技术在工业应用中已经相对成熟,但是溶剂的再生和能耗问题仍然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较大难题。

化学吸收则是利用特定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化合物而实现分离。

例如,利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可以高效地吸附二氧化碳。

这种技术具有高效吸附、容易再生的优势,但是制备成本较高,仍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开发。

膜分离则是利用特制的膜材料将二氧化碳分离出来。

这种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简单的优点,但是由于目前可用的膜材料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问题,使得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二、碳储存技术的发展现状碳储存技术是将CO2捕获后,将其稳定储存在地下或其他地质储存介质中,以避免其排放至大气中。

目前,主要的碳储存技术包括地下储存、海洋储存和岩石矿化储存。

地下储存是将CO2储存在地下地层中,例如油气田或盐水层等。

这种技术相对成熟,已经有一些商业化项目实施,但是目前还面临着地层选择、监测和长期安全性等方面的挑战。

海洋储存是将CO2储存于海洋中,例如将其溶解在深海水或将其压缩为液态后储存在海底。

这种技术在理论上具有较大的容量,但是目前还存在生态环境和应对海洋酸化的问题需要解决。

岩石矿化储存是将CO2与岩石中的矿物反应,形成稳定的碳酸盐,以达到碳储存的目的。

这种技术相对较新,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验证。

三、碳捕获与储存技术的未来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应用,碳捕获与储存技术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王虎齐中国电能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市安德里北街15号100011The Status of Carbon Capture & Storage and development analysisWANG Hu-qiNo.15 Andelibei Street Beijing,ChinaABSTRACT:Global warming has been more and more serious,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technology in future years will be to solve the greenhouse effect of the main means. Although CCS technology has made good progress, CO2 capture, transportation, storage three link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is very rapid, but still faces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high cost, CO2leaks problems, lack of awareness. At present CCS technology is still in the early stages of development, whether can be expected as CCS to cope with climate change in the important transitional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and be large scale application will depend on various factors.KEY WORD: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High Cost;CO2 Leaks Program;Lack of Awareness摘要: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在未来的若干年后将成为解决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手段之一。

虽然CCS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CO2捕集、运输、封存三大环节的各种技术发展都很迅猛,但仍面临着很多问题,如成本高昂、CO2泄露问题、认识不足等。

目前CCS 技术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CCS 是否能如预期成为应对气候变化中重要的过渡性减排技术并被大规模应用,将取决于多种因素。

关键词:碳捕集与封存;成本高昂;CO2泄露;认识不足1前言1896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S.Arrhenius)提出气候变化的科学假设,认为“化石燃料燃烧将会增加大气中的CO2 浓度,从而导致全球变暖”。

2007 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四次评估报告,认为气候变化归因于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的可能性超过了90%。

2009年12 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 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落幕,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作为全球共识写入《哥本哈根协定》(Copenhagen Accord),至此,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任务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于如何快速推广应对气候变化新技术的讨论也趋于白热化。

提高能效、发展替代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和CCS 技术是最为重要的三种减排手段。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研究,在2℃温升情景下,2020 年、2030 年和2050 年由提高能效带来的减排量将分别占当年能源相关减排量的65%、57% 和54%。

但随着提高能效技术的“天花板效应”逐渐显现、替代能源资源由易开发逐渐转为难开发等原因,CCS 的减排贡献将从2020 年占总减排量的3% 上升至2030年的10%,并在2050 年将达到19%,详见表1。

表1 各技术减排量占当年能源相关减排量的百分比年份技术 2020 2030 2050 提高能效 65 57 54 替代能源 19 23 21 核电 13 106 CCS31019不仅如此,IEA 在综合分析了各类减排技术的长期减排成本后认为,CCS 技术的使用可降低总减排成本——如果在不采用CCS 技术的情况下实现温度控制目标,那么到2050 年总减排成本将比使用CCS 技术增加70%。

2 世界各国CCS 项目情况世界著名工程咨询公司WorleyParsons 在一份全球CCS 项目现状的分析报告中提到:从世界范围499个CCS 相关项目中遴选出275个符合评定标准的项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中已完成项目34个,计划实施或正在实施的项目213个,取消或推迟项目26个,当地各种原因阻碍未进行的项目2个。

这些项目分布在世界各国,其中美国最多,占37%(104个项目),其次是欧盟24%(66个项目),之后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中国,具体情况见图1。

图1 CCS 项目在世界范围内分布情况不同研究机构和企业对CCS 的类型的定义不同,在这份报告里,WorleyParsons 根据捕集CO 2的规模将CCS 项目类型划分为四种,分别是实验室研究项目、试点项目、示范项目、商业运行项目,详见表2。

表3指出了213个计划实施或正在实施的CCS 项目的情况,其中商业类项目达到了101个,示范类项目63个,试点类项目35个,研究类项目12个,未分类项目2个。

表2 CCS 项目类型划分项目分类 最小规模 备 注 商业 100% 产品完全商业应用 示范10%~100%(含10%) 产品部分商业应用或出售 试点 5%~10%(含5%) 产品没有商业应用,在小型工厂进行实际烟气处理流程研究 研究<5%产品没有商业应用,进行系统设计并模拟烟气处理流程研究表3 CCS 项目分类未分类 研究 项目 试点 项目 示范 项目 商业 项目计划中 2 7 24 29 73 正在实施5113428由于进行CCS 整个技术链的研究在技术上存在着很大难度,而且投资巨大,因此大多数项目都选择捕集、运输和封存三个环节中的部分技术进行研究,其中59个项目进行了CCS 整个技术链的研究,约占28%,而只进行CO 2捕集的项目占比最大,约39%(83个项目)。

详细情况见图2。

图2 计划或正在实施的CCS 项目技术分类情况目前,国际社会对CCS都显示出了巨大的兴趣,正在开展的CCS项目也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是:(1)美国未来发电计划(FutureGen)项目原打算在一个260MW的IGCC电厂测试碳捕集技术和CCS系统,目标是将电厂废气减少到近零排放的水平。

2008年6月30日美国能源局宣布将重新整合未来煤电计划。

美国能源局将只赞助CCS系统,而不再向IGCC电厂投资。

(2)挪威Sleipner 项目Sleipner 项目开始于1996 年,是世界上首个将CO2封存在地下咸水深层的商业实例,由挪威国家石油公司运营。

该项目每年可封存100万吨CO2。

(3)加拿大Weyburn项目Weyburn项目始于2000年,位于加拿大Saskatchewan省东南部的Weyburn油田。

封存的CO2是从约200英里之外的北达科他州Beulah的大型煤气化装置中捕集并输送过来的,用于提高油田采收率,目前每年注入的CO2约150万吨。

(4)德国黑泵电厂项目这是世界上首个能捕集和封存自身所产生的CO2的燃煤电厂,于2008年9月9日由瑞典瀑布电力公司在德国东北部的施普伦贝格动工建设,电厂装机容量为30MW。

(5)华能-CSIRO燃烧后捕集示范项目该示范项目由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以及西安热工研究院(TPRI)联合建设。

该项目是对华能北京高碑店热电厂进行碳捕集改造,设计CO2回收率大于85%,年回收CO2能力为3000吨。

该示范项目已于2008年7月16日正式投产。

(6)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碳捕集项目是在其二期新建的两台66万千瓦的超超临界机组上安装碳捕集装置,该装置总投资约1亿元,由西安热工研究院设计制造,处理烟气量为66000Nm3/h,约占单台机组额定工况总烟气量的4%,设计年运行时间为8000小时,年生产食品级CO2 10万吨。

该项目已于2009年12月30日投入运营。

(7)中电投重庆合川双槐电厂中电投重庆合川双槐电厂是在一期两台30 万千瓦的机组上建造碳捕集装置,总投资约1235万元,由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年处理烟气量为5000万标准立方米,年生产工业级CO2 1万吨。

该碳捕集项目于2010年1 月20日投入运营。

(8)中英碳捕集与封存合作项目(NZEC)中英煤炭利用近零排放合作项目(Near Zero Emissions Coal)旨在应对中国日益增加的燃煤能源生产和二氧化碳(CO2)排放。

英国计划通过三个阶段实现NZEC示范的目标。

第一阶段,研究在中国示范和发展CCS技术的可行性方案;第二阶段,进一步开展CCS技术的开发工作;第三阶段,在2014 年之前建成CCS技术示范电厂。

(9)中英煤炭利用近零排放项目(COACH)中英煤炭利用近零排放项目(CooperationAction within CCS China-EU)旨在促进中欧碳捕集与封存(CCS)领域的合作。

目前中国计划在2010 年之前建造一座具备CO2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燃煤电厂,COACH 项目将为这一计划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10)绿色煤电计划(Greengen)绿色煤电计划是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于2004 年提出的,计划的总体目标是研究开发、示范推广以煤气化制氢、氢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和燃料电池发电为主、并对污染物和CO2进行高效处置的煤基能源系统;大幅度提高煤炭发电效率,使煤炭发电达到污染物和CO2的近零排放。

2009年7 月6日,绿色煤电天津IGCC示范电站开工建设,总投资21亿元,采用华能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每天2000吨级两段式干煤粉气化炉,首台机组将于2011年建成。

3 CCS技术发展现状CCS 技术主要包括捕集、运输和封存三大环节,各环节技术发展水平不一,其中以运输技术最为成熟,封存技术最为薄弱。

CCS的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参见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捕集、运输和封存都有成熟的技术已在应用,但是还不具备大规模完整进行CO2捕集、运输并封存的技术条件。

完备的CCS系统可通过利用成熟的或在特定条件下经济可行的现有技术组合而成,虽然整体系统的发展状态可能慢于其中某些单独部分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