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R模型及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
基于PSR模型的成都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发展路径 , 集 成 示 范 的 效 应 正 在 各 地 步 显现 然 , 统筹城 乡 发 腱 的 父 键 在 下 实 现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因此 , 探 究 成 都 市 十地 利 川 现 状 并 向 伞 推 广 是 有 意 义
『 I . 必 的 一
此文 借鉴“ 力一 状 态 一响 应” ( P S R) 框 架 建 立科 学 、 个 面 的
的 管 理 者 和 政 策 制 订者 捉 ¨ {r挑 战 , 他 们 对 此 所 做 的响应 ( R ) ( 包 括 制度 建 没 、 政策制订、 经 济 结 构 调整 、 管 理 了 技 术 改进 等 ) 、 响J 、 的科 学 性 干 I I 力 度
接影 响 _ r今 后 城 市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的 程 度 力一 状 态一 响应模 型 ( P S R ) 通过作 用一 反馈一 作』 H的循 环 过程逐 步达 到城 市 l : 地 集 约 利 用 的 同标 因 而 城 市 土 地 利 用 在 没计 城 市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评 价 指 标 体
析一 构 建 可 持 续 的上 地 利 用 发展 战略 ” 研 究 框 架 第 一 , 研 究 手 段 口趋 智 能 , 评 价方 法 多样 , 研
究 尺 度 拿 面 一 研 究 技 术 已从 事
济 等 视 角 探 讨 效 利 H j _ 城 镇 土 地方 式 , 如“ 紧 凑 式 发腮 ” 、 “ 精 明 增 长 ”、 “ 『 人 J 填 式 开 发” 、 “ 集 约 式 发展” 等 念 成 为 新 的 发 展 力‘
率, 合 婵 满 足 城 镇 化 地 需 求 ,
这 表 明 政 府 在 战 略 层 面 史 加 重
i I 雨 ■ l
基于PSR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绥化市为例

基于PSR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绥化市为例陈胜男黄辉玲*黑龙江科技大学研究生学院(150022)摘要:文章以绥化市为研究对象,运用PSR模型,选取17项指标,构建了绥化市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赋权,分析出制约绥化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
结果表明:2010-2019年绥化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数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从各个子系统来看,状态系统逐年增长,压力系统与响应系统整体趋于稳定,但有轻微下滑。
关键词:PSR模型;熵权法;土地集约利用城市是现代化人类活动的重要载体之一,由工商业、教育医疗、交通等多种经济系统构成了城市的血脉,而承接经济系统运作的基础是土地。
土地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而其有效的供给又是保证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
近几年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日趋严重,人多地少成为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因此调整土地结构、转变土地使用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努力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外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主要从从投入与产出指标,成本和收益的角度进行研究,针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建立了一系列综合模型,如CLU E模型、CA模型、CE LLU LA R模型和G E O M O D模型[1]。
从研究尺度方面,我国一些学者从城市、城市群等宏观尺度[2-3]、城市功能区等中观尺度[4]和城市宗地等微观尺度[5]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从评价方法角度,我国的学者们大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6]、灰色关联度[7]、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8]等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从利用模型角度,我国的一些学者通过建立TO PSI S[9]、D PSI R[10]、PSR[11]等模型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本研究结合绥化市土地利用现状,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之后运用熵权法赋权并进行评估。
为进一步提升绥化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基于PSR模型的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概念模 型 , 最初 被应用 于世界环 境报 告 . 其 体 现 了 可 持 续 发 展
Y = x 7 x
i—l
式 中, U ( ) ( 0 为 指标 的功效值 , x 为指标 状态 值 , b 为 指 标 平
均值 , a . 为 指 标 目标 值 。
1 . 3 确 定 各 指 标 与 子 系统 的 权重
熵值法是一 种客观赋权方 法 。 它 通 过 计 算 指 标 的 信 息 熵 来 决 定 指 标 的 权 重 。信 息熵 越 小 , 系统越有 序 , 携 带的信 息越多 ,
问题 探 讨
农 村 经 济 与 科 技2 0 1 3 年 第2 4 卷 第1 0 期( 总 第3 2 7 期)
基于 P S R模型的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以 成 都 市 为 例
彭 朝 霞 ( 四川 农 业 大 学 , 四川 成都 6 1 0 0 0 0 )
[ 摘 要 ] 基于 P S R 模型 , 对 区域 土 地 可持 续 利 用评 价 进 行 了详 尽 阐 述 , 并 以成 都 市 为 研 究 区域 进 行 了深 入 的 实
( 2 ) 计算第 j 项指标下第 i 年份指标值 的比 U( x = ( x i — b b / (  ̄ J ; 当x ; 为负 向指 标
时: U ( ) ( 0 = ( b 一 / ( b 广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9 — 0 6
PSR模型及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

(..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 卷
图#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动态评价
><?1# @69 ABCD4<E DFF9FF49CG HI FJFGD<CDK<:<GB HI L9?<HCD: :DCA JF9
#
案例研究
以余江县为例,应用 $%& 模型评价区内 !’’()*+++ 年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 北纬 *0-+./)*0-#"/ 余江县位于中国东南丘陵区江西省东北部, 东经 !!,-.!/)!!"-+’/ 、 之间。区内地貌以丘陵为主,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 "01*2 ,平原占 *!102 。气候属亚热带 湿润季风区,光、热、水资源充足。全县土地总面积 ’#*10. 34*,耕地面积 *1*5!+. 64*。 *+++ 年人口 ##1*.5!+.,农业人口占 0.1,2。全县 78$ "105!+0 元,其中农业产值占 (!2。 !"# 评价方法与技术路线 首先,通过详细调查研究与统计分析,获取 !’’()*+++ 年余江县土地持续利用指标参 数值,建立评价数据库。 其次,确定评价各指标及子系统对余江县土地可持续利用总目标的贡献率,即权重。 依据对余江县自然、社会与经济状况有着长期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有关专家、江西省 余江县农业局、统计局、计划经济委员会等部门专业管理人员的评判,采用 89:;6< 法予以 确定。如现状评价中求得各子系统权重分别为 !!=+1*’"、 !*=+1#0! 、 !#=+1#** ,因子权重见 表 #。
基于PSR的沁源县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基于PSR的沁源县土地生态安全评价PSR模型(Pressure-State-Response Model)是一种常用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压力、土地生态状态以及社会经济政策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评价土地生态系统的安全状况。
沁源县作为山西省的一个县级行政区,面临着土地生态安全的压力和挑战。
本文将基于PSR模型,对沁源县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
一、压力分析1.土地利用压力:沁源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耕地占比较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部分农用地被用于城市建设或者工业开发,耕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效率降低。
2.生态环境压力:沁源县地处山西省山区,山区生态脆弱,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扩张,农草地逐渐被开垦,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
3.人为压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对土地资源的超度开发和利用,也对土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二、状态分析1.土地利用状态:沁源县的土地利用以农业为主,种植业和畜牧业占据了大部分土地资源。
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加速,部分农用地受到了侵蚀,土地利用状况出现了改变。
2.生态环境状态:沁源县的生态环境虽然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总体上还比较良好。
县内有许多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保护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较为良好,植被覆盖率较高,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
3.社会经济政策状态:沁源县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大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全社会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
三、响应分析1.政策响应:沁源县出台了《关于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方针》,《沁源县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环保政策,积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政府更是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完善相关政策,确保政策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基于PSR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的甘肃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基于PSR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的甘肃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蒋玲;蒲春玲;梁文靖;苏丽丽;马文娟【摘要】According to the Gansu Province from 2008 to 2011 years of sustainable land use, based on PSR model of sustainable land use evaluation system,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 AHP ) to determine the index weight, the introduction of secondary comprehensive function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sustainable land u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ce 2008, Gansu Province in the land of initial stage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land use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根据甘肃省2008-2011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构建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确定指标权重,引入二次综合函数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以来,甘肃省处于土地可持续利用初始阶段,土地利用状态和环境都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与措施。
【期刊名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年(卷),期】2016(041)004【总页数】3页(P182-184)【关键词】PSR模型;层次分析法;土地可持续利用;甘肃省【作者】蒋玲;蒲春玲;梁文靖;苏丽丽;马文娟【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11.1土地是人类社会和物质生产的基础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和人口的协调发展息息相关,尤其在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干旱地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PSR模型下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生存和发展 的宝贵 资源 。 目前 , 地质量 评价 多体 耕 现在土壤营养元素丰缺状况和单位 面积粮食 产量高 低的耕地 自然 生产 力等级 评价 上 , 忽略耕 地资 源质 量和生 态间的相互 平衡 , 出现 了耕 地数量 稳定 与耕 地质量下 降错 位口 。联合 国环境 与 发 展 委员 会 在 ] 《 我们共 同的未来 》 书 中提出可 持续发 展观 念 , 一 我 国是个农业大国 , 农业可持续是发 展的前提 , 而耕地 可持续是农业 良性发展 的基础条件 。耕 地是个动态 平衡 的生态系统 , 的质量 演变 受多方 面 因素影 响 它 和控制 , 既有 自然条件 的制约 , 又有社会 、 经济 、 历史 和地理环境 的牵制 , 自然 社会共 同作用 的综合体 。 是 随着城 市化 和工业 化进程 的加 快 , 提高耕 地生态 效 益 , 进 我 国粮 食 安 全 , 目前 所 面 临 的艰 巨 任 促 是 务口 。该文综合分析影响耕地可 持续利用 的 自然社 ] 会经济 因素 , 在人地 协调理 论 的指导下 , P R 压 以 S ( 力一 状态一 响应) 型为理论 框架 , 模 构建耕 地 可持续 利 用评价 的指标体 系 , 为耕地 保护 和耕地 生态 质量综 合评价提供参考 。
摘要: 解析了“ 一 一 压力 状态 响应”PR k 的结构和运行原理, (S )  ̄ 结合影响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自 社会、 然、 经济因
素 以及 各 个 因素 问相 互 影响 、 互 制约 的 内部 系统规 律 , 相 构建 了耕地 资源 可持 续利 用 评 价 的指 标 体 系, 为城 市化 和 工 业化进 程 中耕 地 资源保 护和 可持 续利 用提 供 参考 , 以便 为 下一 步开展 耕 地 资源 生态质 量 综合评 价 奠定 基础 。
基于PSR模型下的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阿勒泰市为例

耕 地 可 持 续 利 用 是 指 一 定 区域 内对 耕 地 合 理 的 开 发 利 用 、 治理 、 保 护 和 管 理 来 达 到 耕 地 利 用 系统 中社 会 、 经济 、 自然 三 者 的协 调 发展 , 使 耕 地 能 够 在 良性 循 环 中 无 限 向 上 的 永 远 发 展 下
量 2 2 4 . 0 8 m m。市 内地 形 东 高 西 低 . 具 有 典 型 的山 麓 地 貌 特 征 。
2 . 1 . 1 数 据 采 集 。研究 数 据来 源 于新 疆 年 鉴 、 新疆统计年鉴 、 阿
勒泰市统计年鉴。 2 . 1 . 2 数 据处 理 。 ( 1 ) 指 标 的 标 准 化 。由 于各 个 指 标 的量 纲 、 数 量
要] 根 据 阿勒 泰 市 的 具体 情 况 , 从压 力、 状 态、 响 应 3方 面 选 取 了 2 4个指 标 , 建 立 了 阿勒 泰 市 耕 地 可 持 续 利
用评价指标体 系, 采用熵值法、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评价 2 0 0 5  ̄ 2 0 1 1年 耕 地 可持 续 利 用 状 况 , 并 对 限 制 耕 地 可 持 续 利 用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2 — 1 6
= / xi j , j = l , 2 , 3 … 一, n
[ 作者简介 ] 曾荣 艳 ( 1 9 8 7 一) , 女, 新疆 石 河 子 人 , 硕士 , 研究方向 : 城 乡规 划 与 土 地 规 划 。 [ 通讯作者 ] 刘新平( 1 9 5 9 一) , 男, 重庆人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博士 , 主要 研 究 方 向为 土 地 利 用 与 管 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