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ppt课件

合集下载

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课件

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课件

05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一: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
总结词
通过科学手段恢复受损土地,实现土地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
详细描述
某地区因采矿、工业等导致大量土地受损, 通过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措施,成功将废 弃土地转变为可耕作土地,既增加了耕地面 积,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成功案例二:农业现代化与土地利用优化
总结词
生态平衡维护
耕地资源在维护生态平衡 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 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社会经济发展支撑
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 护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和农民增收,对整个社会 经济发展具有支撑作用。
02
耕地资源的保护
保护的意义与原则
意义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石,为人类提供食物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维,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 样性。
原则
可持续利用,确保粮食安全;合理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绿色发展。
保护的措施与方法
法律保障
制定严格的土地管理法 律法规,严惩违法占用
和破坏耕地行为。
规划先行
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和专项规划,合理 安排农业、生态、建设
用地。
技术支撑
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 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减 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课件
目录
• 耕地资源概述 • 耕地资源的保护 • 耕地资源的利用 • 耕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 案例分析
01
耕地资源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耕地资源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直 接用于或间接用于农业的土地, 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 应的基础。
特点
耕地资源具有有限性、不可再生 性、空间分布不均等性、多功能 性和生态敏感性等特点。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7. 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 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8. 我国在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进我国绿色 经济的发展。 9.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可持续消费旨在通过每个人负 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 费。 10. 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可持续消费倡导“减量、重复使用、回 收、 再生”的原则。
(2)鱼菜共生模式的优势有 ( C )
① 解决鱼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② 蔬菜可从鱼塘中
汲取养分 ③ 鱼类主要以蔬菜的根系为食 ④ 丰富
农产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该农业模式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 D )
A. 市场 B. 地形C. 水源 D. 技术
课堂检测
等大型建筑 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④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以保护繁育期的鸟、兽、
鱼、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
,设计了 3 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
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 )
解析:理解并掌握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的内涵,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答案:(1)该发电厂在生产全过程中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所有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废弃物”都进入到 新的生产环节,成为新的资源,污染物充分利用,排放量减到最小。 (2)清洁生产是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体现了循环经济 理念;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对环境影响大。 (3)该发电厂的清洁生产工艺,实现了煤炭发电的良性循环,向环境的排废降到了最低程度,同时废 物综合利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兼顾的可持续发展。 (4)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调整产业结构。以循环经济为模式,实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以清洁生产 为目的,开发新能源。 (5)降低了污染,净化了环境;改变农田施肥结构,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 (6)发展生态农业,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力,而且可以维持自然界良好的生态平衡,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

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

1、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一)土地报酬规律 2、土地报酬递减的规律性 1、土地报酬规律发展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出由来已久,首先提出的是18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在一定 世纪法国重农学派的杜尔阁,但其只是对这一规律的现象的描 的土地面积上,一个可变的生产因素同其他投入量 述,没有明确定义。19世纪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学 者们从五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不变的固定生产因素相配合进行生产时,如果可变 (1)西尼尔(N.W.Senior)添加了“农业生产技术不变”这 生产因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则产量的变化先是递 一重要条件; 增然后转变为递减。 (2)克拉克(J.B.Clark)引入了“若干生产要素投入量保持 不变”作为重要的前提条件; (3)克拉克和马歇尔(A.Marshall)引进生产函数,重新把 生产单位是做研究报酬变化的基点; (4)布莱克(J.D.Black)在《生产经济学导论》中,提出了 第Ⅰ阶段:在OQ中的OF段,由于可变因素X投入量不足或过少, 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特别是编辑产量曲线的概念和图 第Ⅲ阶段:T点之后,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和平均产 配合比例过小,所以产量Y等于零;随着可变生产因素X的增加, 解,突出了变动要素生产率曲线,使报酬运动曲线趋于完整, 第Ⅱ阶段:此阶段为QR,总产量曲线继续以递减率增 量都因而表现出递减。 产量Y开始递增,初始时产量增加率大于X的增加率,表现出总 为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加,增加的幅度继续小于可变因素X的增加幅度,直到 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一齐上升。当总产量以递增率 (5)现代西方经济学已把“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扩大到一切 TR为止。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都继续下降,直到边际产 增加到S点后,总产量的增加了开始递减,故S点成为转向点。 生产事业和消费活动的几乎无所不包的领域,统称“报酬(收 量达到零,总产量达到T点为止; 此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点G,即边际产量曲线MP的顶点,此后, 益)递减规律”。 总产量以递减率增加,边际产量下降直到N点;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土地资源与农业》课件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土地资源与农业》课件

防止土地退化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 会导致土地退化,保护土 地资源有助于防止土地退 化,保持土地的生产力。
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与方法
制定法律法规
加强土地管理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土地资源 的开发利用进行规范和管理,防止非 法占用和破坏。
加强土地管理,包括用地审批、用地 监管、用地评估等环节,确保土地资 源的合理利用。
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用于旅游和观光。
自然保护区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 动植物的区域。
军事用地
用于军事设施和国防建设 。
03
土地资源保护
土地资源保护的意义
保障粮食安全
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 础,保护土地资源有助于 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 粮食安全。
维护生态平衡
土地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保护土地资 源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 保持生物多样性。
分类
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可 分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未利 用土地等。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粮食生产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为农作 物生长提供必要的土壤、水分、 阳光等条件,保障了人类的粮食
供应。
经济价值
土地作为一种资源,具有很高的经 济价值,可用于各类建设、开发及 工业生产等活动。
生态环境
土地承载了多种生态环境功能,如 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 样性等。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土地资源与农业》 ppt课件
2023-12-11
目 录
• 土地资源概述 • 土地资源利用 • 土地资源保护 • 农业发展与土地资源 • 案例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与实践 • 总结与展望
土地资源概述
01
土地资源的定义与分类

土地的誓言ppt课件优质

土地的誓言ppt课件优质

实施土地保护措施
采取有效的土地保护措施 ,防止土地退化、水土流 失等环境问题,维护土地 生态系统的健康。
个人与集体在土地誓言中的责任与担当
个人责任
共同担当
个人在土地誓言中应树立正确的土地 观念,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积极 参与土地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个人和集体应共同担当起保护土地的 责任,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维护生态平衡
土地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 成部分,保护土地资源有助于 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保障粮食安全
肥沃的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保护土地资源有利于保障粮 食生产和食品安全。
促进可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是实 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前提。
措施
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 理制度,加强土地执法和监管 ,推广生态农业和绿色发展等
土地的定义
土地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单元 ,包括陆地、水域、空域及其上 的自然资源。
土地的特性
土地具有位置固定性、有限性、 差异性和多功能性等特性,是人 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土地的功能与价值
土地的功能
土地具有生产功能、生态功能、景观 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等多重功能,支 撑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的价值
土地誓言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土地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人们对土地的热爱和责任 感,促进人与土地的和谐共生。
土地誓言的实践与行动
01
02
03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根据土地誓言的内涵,制 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 划,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
推广绿色发展理念
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动 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

《土地管理》课件

《土地管理》课件

03
CATALOGUE
土地权属与产权管理
土地权属的概念与类型
土地权属的概念
土地权属是指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归属。
土地权属的类型
国有土地、集体土地、私有土地等。
土地权属的登记与变更
土地权属登记
是指国家依法对土地权利归属进行审查、确认并登记造册的 过程。
土地权属变更
是指因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转移而引起的权利关系的变更 。
土地整治的方法
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修复等。
土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法律法规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
VS
政策
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护政策、 土地征收政策等。
THANKS
感谢观看
02
CATALOGUE
土地资源类型与利用
土地资源类型
耕地
用于种植农作物,是我 国最重要的土地资源类
型之一。
林地
主要用于森林植被的种 植和保护,具有保持水 土、调节气候等功能。
草地
用于畜牧业发展,是重 要的生态和经济资源。
水域
包括湖泊、河流、水库 等,具有调节水资源、
发展渔业等功能。
Hale Waihona Puke 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社会可持续性
土地利用应考虑社会效益 ,保障人民的生存和发展 权利。
土地利用的法律法规
土地管理法
是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法 律,规定了土地所有权、 使用权、流转权等权利和 义务。
土地利用规划法
规定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制 定、实施和监督等方面的 内容。
土地征收与补偿法
规定了国家征收土地的条 件、程序和补偿标准等方 面的内容。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土地资源学绪论ppt课件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土地资源学绪论ppt课件
土地退化与恢复机理 土建地立资起源全可国持统续一利的用集评成价GI指S与标R体S的系土地管理与 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国土资源数据库和监测预 土报地模资型源。资产化研究 土地利用规模研究 新技术 新方法
第二节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土地资源(自然经济综合体)
调查与评价
类型与特征 数量与质量
开发与利用
类利用的土地 2.与土地的关系
土地
土地资源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图
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1.土地的资源特性 2.土地的资产特性
1.土地的资源特性
(1)生产性:生物生产能力 自然生产力,劳动生产力(经济生产力); 现实生产力,潜在生产力(土地潜力) (2)区域型 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导致 (3)动态性 土地的时间变化:季相变化——动植物的生
第三节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类 型
依据







与 评 价
土 资 调 查
定量化依据
区 域 土 地
土土

地地

人生

口 产 定量化依据 发
承潜

载力

力与



土地可持续 利用的保证

的 保




基础理论研究
土地、土地资源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
二、研究方法
1.系统分析法 综合评价法; 视土地为一系统,利用系统论观点。 2.景观生态分析法 综合的生态系统研究方法,综合分析 3.现代技术应用方法 3S 4.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利用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土地资源调查》课件

《土地资源调查》课件

城乡建设用地
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频繁,但土地利用强 度高,环境压力大。
林地
森林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丰富,但生长 周期长,采伐需严格管理。
水域
水体清澈,生态功能强大,但易受污染和 环境变化影响。
草地
草本植物生长快,放牧效率高,但易受过 度放牧和气候变化影响。
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耕地
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是我国 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基础。
土地资源调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01
02
03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通过土地资源调查,优化 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 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
招商引资
土地资源调查为投资者提 供了详细的土地信息和数 据,有助于吸引投资。
土地市场监管
土地资源调查的数据支持 土地市场监管,维护市场 秩序,防止土地投机。
土地资源调查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林地
覆盖着森林、灌木和 草地,是生态保护和 木材生产的重要资源 。
草地
用于放牧和草本植物 的生长,是畜牧业的 基础。
水域
包括湖泊、河流、水 库等水体,具有生态 、景观和资源价值。
城乡建设用地
包括城市、乡镇和农 村居民点,是人类生 活和生产的场所。
各类土地资源的特点
耕地
肥沃的土壤,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但易 受自然灾害影响。
土地资源调查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资源调查为土地利用规划提 供了基础数据和信息,有助于合 理规划城市、农业、生态等各类
用地。
土地权属管理
通过土地资源调查,确定土地权属 关系,为土地登记、发证等工作提 供依据。
土地征收与补偿
土地资源调查的数据支持土地征收 和补偿工作,保障被征收者的合法 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之,极限增长论提醒人类社会,自然资源(尤 以不可再生资源)与环境不能支撑现代技术条件 下用现有的生产方式的无限经济增长。
.
17
( 四 ) 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论
1 能力建设论
能力建设是指人类有能力使经济持续发展 下去。这里的能力涉及科学、技术、管理和专 业技能等方面。能力建设途径是可持续发展的 理论。 缺乏技术、科学与管理的能力,对自然 资掠、环境与发展的后果是综合性的,其主要表 现为:
“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 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 限度”。
皮尔斯(D . Pearce)认为:“可持续发展 是今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 “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 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
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
.
4
综合性定义
《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将“可持续发展” 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 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资源替代率 问题。即不可更新的资源——化石燃料、高品位 矿石等其可持续的利用律应低于可更新资源在持 续条件下对不可更新资 源的替代率。关于资源 替代问题观点:如果只有二种或 者几种资源储量 下降而其他资掘储量趋于稳定或增加,则寄希望 于资源之间的相互替代,使资源可持续, 经济增 长可持续。若众多资源均下降,则资源不可持续。
土地资源存在自然肥力的差异。
.
15
(二)效率利用论
使稀缺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的收益,资源利 用边际水平上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实现 市场优化配置。
( 三 )极限增长论
极限论认为:物理量限的根本在于地球的有限 特征:
一是总量;二是通量。总量是指地球上环境与自 然资源的总存量; 通量是指社会经济体系中的资 掘流通量,即自然资摘的开采、利用量应受到自 然恢复、更新速率的极限制约。
.
7
(2)在资源的质量组合上与资源禀赋相适应。不同 生产项目对土地资源的品质要求不同,而丰度高、 品位高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因而应把优质的土地 资源安排到对资源品质要求高的生产项目上。
(3)在资源的时间安排上与资源的时序性完全相当。 土地资源虽然不可再生, 但后备资源的开发可以适 当增加延续性 , 避免资源集中过量消耗,导致资源 供给断档。
3 大力填海造地以弥补土 地资源的短缺。
4 筑塘蓄水以弥补淡水资 源的紧张。
5 农业用地大量减少,并严
重荒弃。
.
9
当前和今后香港地区土地 利用问题的一些基本措施:
1城市土地利用仍将是香港地 区土地利用的主导因素。
2填海造地不仅耗资巨大,而 且还会对香港的生态环境产生 严重的负面影响。
3应当非常重视保护农用土地 和解决荒弃土地的问题。
第7章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及其评价、管理
.
1
§7.1 土地可持续利用概念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 所谓“生态持续性”(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意在说明自然资源与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
1991年11月,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 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联合举行了关于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的成果 发展并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 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 和更新能力。
(4)土地资源配置应当考虑各地区差异 , 反映各地 区特点,激发各地区发展活力。要考虑构造有序的 区域配置机制 , 建立区际间资源流动的规则。这 在我国当前西部大开发中应认真考虑。
.
8
案例:香港的土地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问题和对策
1 香港海湾、岬角、半岛 和离岛众多,具有良好的港 湾条件。
2 城市土地集约开发利用 程度高;工商业占地比例都 不大,交通用地面积多。
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 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 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 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
5
可持续发展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以经济增长为前提。 (2)以保护自然为基础。 (3)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 的。
.
6
三、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含义
.
19
( 五 ) 绿色发展论
绿色发展是相对于蓝色(资本主义)和红 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或 者是一种社会体制的转型。绿色发展的核心 是生态平衡原则。
.
2
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NCN)、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 生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保护地 球——可持续生存战略》(Caring for the Earth: A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Living),将 可持续发展定义。
.
3
爱德华·B·巴比尔(Edivard B. Barbier)在 其著作《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 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
土地可持续利用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土地资 源本身的高效持续利用;二是土地资源与社会其 他资源相配合共同支撑经济、社会持久发展。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内容 :
(1) 在资源数量配置上与资源的总量稀缺性高 度一致。土地具有稀缺性 要求对有限的资源必 须分配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高 的项目上,并要安排好组合 比例关系。
.
10
香港黄金海岸大酒店内外环境
.
11
香港紫荆广场
.
12
香港岛凤凰山顶看维多利亚湾
.
13
中银大厦
.
星光大道
14
§7.2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 一 ) 资源稀缺论
1. 绝对稀缺论
无论是资源物理数量的有限还是经济上的稀缺, 都是必然存在的,而且是绝对的。它不会因技术进 步和社会发展而有所改变。而资源在经济上的稀缺 和土地资源地租的上升与土地的肥力。 2. 相对稀缺论
(1)资源垠费与滥用。
(2)贫困。
(3)难以逆转的环境恶化。
.
18
2.容量与发展论
资源与环境有一定的容量。人类社会持续发 展必须局限于资源与环境的一定承载容量之内。 对许多不可更新的资源,如矿产资源消耗速率的控 制,应以替代速度为限。
可持续发展可以从财富角度来理解,发展是为 了财富增加,发展必然消耗资源, 但社会总财富 不能降低,即人造财富或资本和自然财富之和是恒 定的,则认为是可持续的,即自然资源没有浪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