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处理
生活饮用水处理专业技术标准

三、污染的饮用水引起的疾病
水经口引起的疾病 接触水引起的疾病
㈠ 水经口引起的疾病
介水肠道传染病 介水传染病是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
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其主要原因是水源受 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 或处理后的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重新被病原 体污染。地面水和浅井水都极易受病原体污染而导致 介水传染病的发生。 可经水传播的8种法定传染病:即甲类传染病中的 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病毒性肝炎(指甲型肝炎和戊 型肝炎),脊髓灰质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 和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丙类传染病中 的感染性腹泻病。介水传播疾病中又以其他感染性腹 泻和细菌性及阿米巴性痢疾的发病人数最多。
㈡ 人体维持生理功能所需的水的平衡量
体内水的来源包括饮水、食物中的水及内生水三大部 分。通常每人每日饮水约1200mL,食物中含水约 1000mL,内生水约300mL。内生水主要来源于蛋白 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时产生的水。每克蛋自质 产生的代谢水为0.41克,脂肪为1.07克,碳水化合物 为0.6克。体内水的排出以经肾脏为主,约占60%, 其次是经皮肤、肺和粪便。成年人一日水的来源和排 出量维持在2500mL左右。
水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所必须,是生命之源。水的存 在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保证了人类获得所需的食 物。
人类生活中除了饮用水外,在保障个人卫生,改善环 境卫生,绿化和改良环境气候等方面都需要水,工农 业生产需水量更大,水成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 性的经济资源。
饮用水的需要量由于地区气候、卫生设施状况和科学 水平等有较大差异;饮用水的水质、用量、水资源的 科学合理利用和保护,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生活质量高低,卫生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
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

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内部资料饮用水处理工艺流程一、排灌处置工艺流程详述给水处理的任务是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杂质,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或工业使用所要求的水质。
水处理方法应根据水源水质和用水对象对水质的要求胡定。
在给水处理中,有的处理方法除了具有某一特定的处理效果外,往往也直接或间接地兼收其它处理效果。
为了达到某一处理目的,往往几种方法结合使用。
本节仅列出几种主要给水处理方法,以便于读者对给水处理有一概括的了解。
1.结晶和消毒这是以地表水为水源的生活饮用水的常用处理工艺。
但工业用水也常需沉淀工艺。
沉淀工艺通常包括混凝、沉淀和过滤。
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
原水加药后,经混凝使水中悬浮物和胶体形成大颗粒絮凝体,而后通过沉淀池进行重力分离。
过滤是利用粒状滤料截留水中杂质的构筑物,常置于混凝和沉淀构筑物之后,用以进一步降低水的浑浊度。
完善而有效的混凝、沉淀和过滤,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水的浊度,对水中某些有机物、细菌及病毒等的去除也是有一定效果的。
根据原水水质不同,在上述沉淀工艺系统中还可适当增加或减少某些处理构筑物。
例如,处理高浊度原水时,往往需设置泥沙预沉池或沉沙池;原水浊度很低时,可以省去沉淀构筑物而进行原水加药后的直接过滤。
但在生活饮用水处理中,过滤是必不可少的。
大多数工业用水也往往采用沉淀工艺作为预处理过程。
如果工业用水对沉淀要求不高,可以省去过滤而仅需混凝、沉淀即可。
消毒就是灭活水中病原体微生物,通常在过滤器以后展开。
主要消毒方法就是在水中投加消毒剂以攻灭病原体微生物。
当前我国广泛使用的消毒剂就是氯,也存有使用漂白粉、二氧化氯及次氯酸钠等。
臭氧消毒也就是一种消毒方法。
-1-第-1-页共18页内部资料“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可称之为生活饮用水的常规处理工艺。
我国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厂主要采用这种工艺流程。
如前所述,根据水源水质不同,尚可增加或减少某些处理构筑物。
2.杀虫、保温这是饮用水净化中所需的特殊处理方法。
饮用水无害化处理措施有哪些

饮用水无害化处理措施有哪些饮用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然而,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原因,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必须对污染的饮用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本文将介绍饮用水无害化处理的措施,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方面。
一、物理处理。
物理处理是指利用物理方法对水质进行处理的过程。
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过滤、沉淀、膜分离和紫外线消毒等。
1. 过滤。
过滤是指通过过滤介质将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去除的方法。
常见的过滤介质包括砂、活性炭和陶瓷等。
通过过滤,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和有机物质,提高水质的透明度和卫生水平。
2. 沉淀。
沉淀是指利用重力作用使悬浮在水中的固体颗粒沉降到底部的方法。
通过沉淀,可以去除水中的泥沙、铁锈和重金属等物质,净化水质。
3. 膜分离。
膜分离是利用特殊的膜过滤器将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截留在膜上,从而得到清洁的水的方法。
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生物、胶体和溶解性有机物质,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4. 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照射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方法。
紫外线消毒技术可以在不改变水质化学成分的情况下,有效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性。
二、化学处理。
化学处理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对水质进行处理的过程。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混凝、絮凝、消毒和调节水质等。
1. 混凝。
混凝是指向水中加入混凝剂,使悬浮在水中的微小颗粒凝聚成较大的团聚体,便于后续的沉淀和过滤处理的方法。
通过混凝,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浑浊物质和胶体颗粒,提高水质的澄清度。
2. 絮凝。
絮凝是指向水中加入絮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凝聚成较大的絮凝体,便于后续的沉淀和过滤处理的方法。
通过絮凝,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浑浊物质和胶体颗粒,净化水质。
3. 消毒。
消毒是指向水中加入消毒剂,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方法。
常见的消毒剂包括氯气、次氯酸钠和臭氧等。
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

饮用水处理工艺流程一、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概述给水处理的任务是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杂质,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或工业使用所要求的水质。
水处理方法应根据水源水质和用水对象对水质的要求胡定。
在给水处理中,有的处理方法除了具有某一特定的处理效果外,往往也直接或间接地兼收其它处理效果。
为了达到某一处理目的,往往几种方法结合使用。
本节仅列出几种主要给水处理方法,以便于读者对给水处理有一概括的了解。
1.沉淀和消毒这是以地表水为水源的生活饮用水的常用处理工艺。
但工业用水也常需沉淀工艺。
沉淀工艺通常包括混凝、沉淀和过滤。
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
原水加药后,经混凝使水中悬浮物和胶体形成大颗粒絮凝体,而后通过沉淀池进行重力分离。
过滤是利用粒状滤料截留水中杂质的构筑物,常置于混凝和沉淀构筑物之后,用以进一步降低水的浑浊度。
完善而有效的混凝、沉淀和过滤,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水的浊度,对水中某些有机物、细菌及病毒等的去除也是有一定效果的。
根据原水水质不同,在上述沉淀工艺系统中还可适当增加或减少某些处理构筑物。
例如,处理高浊度原水时,往往需设置泥沙预沉池或沉沙池;原水浊度很低时,可以省去沉淀构筑物而进行原水加药后的直接过滤。
但在生活饮用水处理中,过滤是必不可少的。
大多数工业用水也往往采用沉淀工艺作为预处理过程。
如果工业用水对沉淀要求不高,可以省去过滤而仅需混凝、沉淀即可。
消毒是灭活水中致病微生物,通常在过滤以后进行。
主要消毒方法是在水中投加消毒剂以灭致病微生物。
当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消毒剂是氯,也有采用漂白粉、二氧化氯及次氯酸钠等。
臭氧消毒也是一种消毒方法。
“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可称之为生活饮用水的常规处理工艺。
我国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厂主要采用这种工艺流程。
如前所述,根据水源水质不同,尚可增加或减少某些处理构筑物。
2.除臭、除味这是饮用水净化中所需的特殊处理方法。
当原水中臭和味严重而采用沉淀和消毒工艺系统不能达到水质要求时方才采用。
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

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生活饮用水的处理工艺流程是确保水源安全、提高水质的重要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包括原水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和水质监测等环节。
1. 原水处理原水处理是将自然水源(如河水、湖水、地下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其中的悬浮物、浑浊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等。
常用的原水处理方法包括:1.1 水源筛选:通过格栅和滤网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杂质。
1.2 沉淀:将水源放置在沉淀池中,利用重力使悬浮物沉淀到底部。
1.3 调节pH值:根据原水的pH值进行调节,使其适合后续处理工艺。
1.4 混凝剂投加:投加混凝剂(如聚合氯化铝)使悬浮物凝结成较大颗粒。
2. 混凝沉淀混凝沉淀是将原水中的细小颗粒物和胶体物质会萃成较大颗粒,以便后续过滤处理。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2.1 混凝剂投加:在混凝池中投加适量的混凝剂,使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凝结成较大颗粒。
2.2 混凝搅拌:通过搅拌设备将混凝剂充分混合,促进颗粒的会萃。
2.3 沉淀:将混凝后的水体放置在沉淀池中,利用重力使颗粒沉淀到底部。
2.4 澄清水采集:从沉淀池的上层取出澄清水,即混凝沉淀后的水体。
3. 过滤过滤是将混凝沉淀后的水体通过过滤介质,去除残存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微生物等。
常用的过滤介质包括砂滤器、活性炭滤器和微滤器等。
过滤的步骤如下:3.1 砂滤:将混凝沉淀后的水体通过砂滤器,去除较大颗粒物和胶体物质。
3.2 活性炭吸附:将经过砂滤的水体通过活性炭滤器,去除有机物和异味。
3.3 微滤:将经过活性炭滤器的水体通过微滤器,去除微生物和细菌等。
4. 消毒消毒是为了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等。
消毒的步骤如下:4.1 氯消毒:在水体中投加适量的氯化物(如氯气、次氯酸钠),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4.2 紫外线消毒:将水体通过紫外线灯照射,破坏细菌和病毒的DNA结构,使其失去繁殖能力。
生活饮用水处理

生活饮用水处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饮用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和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我们对生活饮用水的安全和质量也越来越关注。
因此,对生活饮用水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净化显得尤为重要。
生活饮用水处理是指将自然界中的水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处理和净化,使其符合人体健康饮用的标准。
首先,水源的选择非常重要,应该选择来自清洁、无污染的水源。
其次,通过过滤、沉淀、消毒等工艺,去除水中的杂质、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保证水的清洁和安全。
生活饮用水处理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常见的自来水厂处理、家庭自行净水设备等。
自来水厂处理是指通过工业化的设备和工艺对自然水进行处理,再通过管道输送到家庭和企业。
而家庭自行净水设备则是指家庭自行购买净水设备,如滤水壶、净水器等,对自来水进行二次净化和过滤,确保家庭饮用水的安全和健康。
除了以上的处理方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保证饮用水的安全。
比如,煮沸水可以有效地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使用过滤器可以去除水中的杂质和异味;定期清洁水壶和水管等。
总的来说,生活饮用水处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饮用水的安全和质量,选择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和净化,保证我们每天饮用的水都是清洁、安全的。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未来我们可以享受更加清洁、健康的饮用水。
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

水处理设备与技术
水处理设备
沉淀池: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杂质 过滤池:通过过滤介质进一步去除杂质和提高水质 消毒设备:如氯气、臭氧等,用于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膜分离设备:如超滤、纳滤、反渗透等,用于高效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有机物等
水处理技术
沉淀: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杂质 过滤:通过滤料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杂质 消毒: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软化:降低水中的硬度,改善水质
废水回收:将生活 和工业废水处理后 再次利用,减少对 新鲜水源的依赖
节水技术:推广节 水型器具和节水技 术,提高水资源利 用效率
水资源管理与政策
制定水资源保护与 利用的相关法律法 规
建立水资源管理机 构,负责水资源的 规划、管理、保护 和利用
推广节水技术和节 水意识,提高水资 源的利用效率
实施水权制度,明 确水资源的使用权 和收益权
添加副标题
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 流程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原水处理
02 水处理工艺流程
03 水质监测与控制
04 水处理设备与技术
05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原水处理
沉淀
沉淀的原理:利用 颗粒的沉降速度差, 将悬浮物与水分离
沉淀的方法:自然 沉淀、混凝沉淀、 加药沉淀等
沉淀池的种类:平 流式沉淀池、竖流 式沉淀池、斜板式 沉淀池等
沉淀在原水处理中 的作用:去除大颗 粒杂质、降低浊度 、提高水质
过滤
过滤原理:利用过滤介质去除水中悬浮物、细菌、病毒等杂质 过滤方式:包括机械过滤和活性炭过滤等 过滤介质:常用的过滤介质包括石英砂、活性炭、陶瓷等 过滤效果:过滤后水质可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消毒
消毒的目的是杀死 水中的细菌、病毒 等微生物,保证饮 用水安全。
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

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概述生活饮用水的处理工艺流程是指将自然水源经过一系列处理和净化步骤,以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安全饮用。
在生活饮用水处理过程中,主要包括预处理、净化和消毒三个主要步骤。
预处理预处理是指对原水进行初步处理,以去除杂质、悬浮物和颜色等。
预处理的主要工艺包括:1.筛选:通过物理方式去除原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和悬浮物,通常使用网状过滤器或格栅过滤器进行筛选。
2.絮凝:通过加入絮凝剂,使原水中的细小颗粒结合成较大的絮凝物,以便后续的沉淀和过滤。
常用的絮凝剂包括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等。
3.沉淀:将絮凝后的水体静置一段时间,使较重的颗粒沉淀到底部,去除浑浊物质。
通常,使用沉淀池或沉淀池来进行沉淀。
4.过滤:将沉淀后的水体通过过滤介质进行过滤,以去除残留的悬浮物和杂质。
过滤介质可以使用沙、石英砂、活性炭等。
净化净化是指对经过预处理的水进行深度净化,以去除溶解性物质、有机物和微生物等。
净化的主要工艺包括:1.活性炭吸附:将水通过一层活性炭,去除水中的有机化合物、异味和颜色。
活性炭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方式去除杂质。
2.离子交换: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水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去除水中的硬度物质、重金属离子以及其他溶解性物质。
3.反渗透:通过半透膜,将水压力驱动水分子通过膜孔,去除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和微生物等。
反渗透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4.臭氧氧化:利用臭氧氧化的方式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
臭氧具有强氧化能力,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
消毒消毒是为了杀灭水中潜在的病原体,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性。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1.氯消毒:通过加入氯化物或次氯酸钠等含氯化合物,使其在水中生成次氯酸,从而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氯消毒是目前最常用的消毒方法之一。
2.紫外线消毒: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水体,通过紫外线的辐射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紫外线消毒不会产生副产物,是一种比较环保的消毒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滤料种类: (1)均质滤料:并非指滤料粒径完全相同,而是指沿
整个滤层深度方向的任意横断面上滤料组成和平均粒径均 匀一致。(石英砂滤料)
(2)双层滤料或多层滤料:滤层上部装入轻质、大粒 径滤料,下部装入重质、小粒径滤料。 (石英砂+无烟煤 、 石榴石+石英砂+无烟煤)
双层滤料
多层滤料
均质滤料
第五章 消毒
1.3 絮凝
絮凝池的作用是:使混凝剂加入原水中后,与水体充分 混合,水中的大部分胶体杂质失去稳定,脱稳的胶体颗粒 在絮凝池中相互碰撞、凝聚,最后形成可以用沉淀方法去 除的絮体。
絮凝中必须控制一定的流速,创造适宜的水力条件。 絮凝池的种类较多,常用的有隔板絮凝池、旋流式絮凝 池等。
往复式反应池
饮用水氯化物消毒而残留于水中,会对动物和人的肝和肾 造成损伤与破坏,包括坏死和硬化 。
限值:三氯甲烷标准限值为0.06mg/L。
3.2.3 感官性质和一般化学指标 (1)浊度
概念及意义:浑浊度是由于水中存在泥沙、胶体物、有 机物、微生物等造成的,它与河岸的性质、水流速度、工 业废水的污染有关,是衡量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限值:标准限值为1.0mg/L。
(5)总硬度
概念及意义:水的硬度是由溶解于水中的多种金属离子 产生的,主要是钙,其次是镁。人饮用高硬度的水可引起 胃肠功能的暂时性紊乱。此外,锅炉用水硬度过高,经过 长期烧煮后,水里的钙和镁会在锅炉内结成锅垢,使锅炉 内的金属管道的导热能力大大降低,这不但浪费燃料,而 且会使局部管道过热,当超过金属允许的温度时,锅炉管 道将变形损毁,严重时会引起锅炉爆炸事故。
青岛浒苔
太湖蓝藻
3.2 我国水质标准发展历程
1954 年我国卫生部拟订了一个自来水水质暂行标准 草案,共有 16 项指标,于 1955 年5月在北京、天津、 上海等 12 个大城市试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一部 管理生活饮用水的技术法规。1959年经建设部和卫生部 批准,定名为《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
70年代,美国及荷兰的研究人员发现,水加氯后产生一 系列氯的副产物;
进入80 年代,已在水中发现2221种微量有机物,其中 有的是致癌或可疑致癌物质;
当前,国际上对水质较关注的主要是激素、抗生素和藻 毒素,而微生物已成为当前对健康风险更大的污染物。 (青岛浒苔,太湖蓝藻爆发)
藻毒素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1g/L,化学性质相当稳定。 在水中藻毒素自然降解过程是十分缓慢的。藻毒素有很高 的耐热性,加热煮沸都不能将毒素破坏,也不能将其去除 ;自来水常规处理工艺不能完全消除水体中的藻毒素。它 是一种肝毒素,这种毒素是肝癌的强烈促癌剂。家畜及野 生动物饮用了含藻毒素的水后,会出现腹泻、乏力、厌食 、呕吐、嗜睡、口眼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甚至死亡。病理 病变有肝脏肿大、充血或坏死,肠炎出血、肺水肿等。
限值:我国现行标准限值为1度。
(2)pH 值
概念及意义:天然水的pH值在6.5~8.5之间,在水的净 化处理过程中,由于投加处理剂、液氯等,可使pH值发 生变化,碱性水有倾向沉淀作用,但对氯化消毒的效果有 所降低,酸性水有侵蚀作用,影响水质。
限值:我国规定饮用水的标准限值为6.5~8.5。
(3)铁 概念及意义: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天然水中广
泛存在,饮用水含铁量增高可能来自铁管道以及含铁的各 种水处理剂。含铁量过高的水在管道内易生长铁细菌,增 加水的浑浊度,会使衣服、器具染色。
限值:铁的标准限值为0.3mg/L。
(4)铜 概念及意义:水中铜多数来自工业废水污染,或用以控
制水中藻类繁殖的铜盐。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铜的 毒性小,但过量的铜是有害的,如口服100mg/L可引起 恶心、腹痛,长期摄入可引起肝硬变和神经系统失常病状。
优点:沉淀面积增大;沉淀效率高,产水量大。 缺点:由于停留时间短,其缓冲能力差;对混凝要求高; 维护管理较难,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斜板(管)。
斜板(管)的材料要求轻质、坚固,无毒而价廉,使用较多的有薄 塑板,玻璃钢等。
第四章 过滤
过滤是指用石英砂等粒状材料滤料层截留去除水中颗 粒杂质的处理技术,相应的处理构筑物称为滤池。目前水 厂中最常用的滤池为”V型滤池”。过滤的功效,不仅在于 进一步降低水的浊度,而且水中有机物、细菌乃至病毒等 将随水的浊度降低而被部分去除。至于残留于滤后水中的 细菌、病毒等在失去浑浊物的保护或依附时,在滤后消毒 过程中也将容易被杀灭,这就为滤后消毒创造良好条件。
1.2 地下水 地下水是指埋藏和运动于地表以下不同深度的土层和
岩石空隙中的水。 地下水的特点水在地层渗滤过程中,杂质已基本或大
部分去除,水质清澈,不易受外界或气温影响,因而水质、 水温较稳定。
第二节 水源中的杂质
水中杂质主要有两种来源: 一是自然过程,例如,地层矿物质在水的溶解,水中
微生物的繁殖及其死亡残骸。水流对地表及河床冲刷所带 入的泥沙和腐殖质等。
生活饮用水处理
•一 生活饮用水处理概论
主
要
•二
混凝
内
•三
沉淀
•四
过滤
容
•五
消毒
第一章 生活饮用水处理概论
第一节 水源种类及特点
生活饮用水水源主要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1.1 地表水
地表水是指降水在地表径流和汇集后形成的水体,包括 江河水、湖水、水库水等。
地表水的特点水量和水质受流经地区地质状况、气候、 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烃,而氯代烃已被确认为是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的,同时处 理过的水会有一些令人不快的气味。
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消毒的 效果,经过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的出水细菌总数和总大肠 菌群等微生物指标可以达到要求,但他们的缺点是瞬时反应 ,无法保持效果,抵抗管道内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
水厂常用:液氯
限值 :不得检出
3.2.2 毒理性指标 (1)铅
概念及意义:工业废水、粉尘、废渣中都含有铅及其化合 物,进入饮用水造成污染。铅可与体内的一系列蛋白质、酶 、氨基酸的官能团结合,干扰机体许多方面的生化和生理活 动。
限值:我国规定饮用水中铅含量不得超过0.01mg/L。
(2)砷
概念及意义:一种化学元素,砷化合物有剧毒,容易在 人体内积累 ,造成慢性砷中毒。饮水除砷是防治地方性 砷中毒的关键措施。如慢性中毒可导致黑脚病和皮肤癌, 严重时因脑麻痹而死亡。饮水除砷是防治地方性砷中毒的 关键措施。
• The End • 谢谢!
主要是O2、N2 、CO2,有时也含有少量硫化氢。 2)离子
主要阳离子有Ca2+、Mg2+、Na+。 主要阴离子有HCO3-、SO42-、Cl-。 此外还含有少量K+、Fe2+、Mn2+、Cu2+等阳离子 CO32-、NO3-等阴离子。 3)溶解性有机物:三氯甲烷,三溴甲烷、四氯化碳等。
第三节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章 沉淀
沉淀就是水中的悬浮颗粒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 的过程。完成沉淀过程的构筑物称为沉淀池。 目前水厂常 用的沉淀池有两种,即平流式沉淀池和斜板斜管沉淀池。 (1)平流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的池型呈长方形,水从池的一端流入,水 平方向流过池子,从池的另一端流出。在池的进口处底部
设贮泥斗,其它部位池底有坡度,倾向贮泥斗。 平流式沉淀池特点:具有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
浮状态,在静水中,密度大的下沉,密度小的上浮。因此, 容易被去除。 (2)胶体
主要成分:细小的泥沙、矿物质等无机物、腐殖质及蛋白 质等有机物、细菌和病毒。
特点:在水中的状态取决于颗粒本身质量和表面性能。 一般情况下,胶体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吸附性很强, 常吸附水中离子而带电,在水中相当稳定,长期静置也不会 下沉。
能力较强,施工简单,造价低的优点;但操作工作量大,采 用机械排泥时,机件设备和驱动件均浸于水中,易生锈,易 腐蚀的缺点。
平流沉淀池
(2)斜板斜管沉淀池 斜板斜管沉淀池是指在沉淀区内设有斜板斜管的沉淀池。
在沉淀池的沉淀区内利用倾斜的平行板或平行管分割成一系列 浅层沉淀层,被处理的和沉降的沉泥在各沉淀浅层中相互运动 并分离。
限值:国内标准限值为450 mg/L(以碳酸钙计)。
3.2.4 放射性指标
概念及意义:水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岩石、土壤及空气中的 放射性物质。正常情况下,生活饮用水中放射性浓度很低 。放射性的有害作用为:增加肿瘤发生率、死亡及发育中 的变态。
限值: 参照WHO的推荐值,标准限值为总α放射性不超 过0.5Bq/L、总β放射性不超过1Bq/L。
3.2.1 微生物指标
(1)总大肠杆菌
概念:总大肠菌群是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在37℃生 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h内产酸产气的革氏阴性无芽孢菌, 总大肠菌群是指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总大肠菌群的数目。
意义:粪便污染指示菌,总数越多污染越重。
限值:不得检出
(2)耐热大肠菌
概念及意义 : 一种卫生指标菌,耐热大肠菌群中很可能 含有粪源微生物,因此耐热大肠菌群的存在表明可能受到 了粪便污染,可能存在大肠杆菌。但是,耐热大肠菌群的 存在并不代表对人有什么直接的危害。
悬浮物和胶体是使水产生浑浊现象的根源。其中有机物, 如腐殖质及藻类等,往往会造成水的色、臭、味,另外,病原 菌附着在悬浮物与胶体上生存,并通过水传播。因此,悬浮物 和胶体是给水处理去除主要对象。
(3)溶解杂质
特点:它们与水构成均相体系,外观透明,属于真溶液 。
主要成分:溶解性气体、离子、溶解性有机物。 1)溶解气体
第二章 混凝
1.1 混凝概述 定义:混凝是向原水中投加混凝剂,使水中难于自然沉
淀分离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相互聚合,形成大颗粒絮体( 俗称矾花)。
混凝过程由投药、混合、絮凝几个阶段完成。 常用的混凝剂有铝盐、铁盐(硫酸铝、聚合氯化铝、三 氯化铁、硫酸亚铁、聚合硫酸铁、明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