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对超现实主义画派影响
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说在当代油画艺术中的体现

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说在当代油画艺术中的体现
弗洛伊德是心理学泰斗之一,他的心理学观点对当代艺术家影响深远,其中最为重要
的就是关于“自我”的理论。
在油画艺术中,艺术家们通过自我的探索和表达,展现了自
己的个性和情感,呈现出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的许多特征。
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是由不同的部分组成,其中最基本的三个部分
是“自我”、“超我”和“本我”。
自我负责每个人日常的生存和行为控制,超我代表社
会和文化对每个人的内在要求,本我则代表了人的原始本性。
在当代油画中,艺术家们更
倾向于表现自我这一部分,通过自我意识的表达来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在油画中,艺术家们通过自我意识的反思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们通过创作表现
出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和认知,这些都源于他们对自我内心的探索和表述。
比如,
蓝色时期的毕加索通过自我画像中的线条和色彩表现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绝望;卢梭的
《自画像》则通过镜子里舒展的身影和肃穆的面容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灵魂力量。
油画艺术中的自我表现还常常表现出艺术家的个性特征。
廉江年的《鱼缸》中,艺术
家的个性显现在他对光的运用上,将光线灵动地展现出来。
通过使用色彩和线条的透明度,艺术家将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表达了出来,自我意识的内涵在其中得到了呈现。
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说也启示了艺术家们从内心深处来创作艺术。
艺术家不仅仅是
艺术工作者,更是思想观念的创新者,是精神领域的开拓者。
自我内心的探索和表达使艺
术家们的创作更加具有深度和内涵,同时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艺术作品的含
义。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对超现实主义的影响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对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张笑笑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
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
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
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
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
或简称为超现实。
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
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
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
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
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
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
1936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侵占,赴英国避难,次年于伦敦逝世。
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1.精神三种层次理论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思维,幻想、欲望、判断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
意识层次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2.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
自我,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主要在监督、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3.梦的解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欲望的满足。
超现实主义综述

超现实主义思潮综述摘要:本文用客观的语言,论述了脱胎于达达主义的超现实主义的历史背景和深受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影响的哲学背景,并简要谈论了其成立的过程及艺术的纲领。
通过对其代表人物达利、米罗画作的分析浅论了超现实主义抽象和具象两种不同风格的特征。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潜意识象征性超现实主义是现代艺术的一项运动与流派,它脱胎于瑞士的达达主义,由达达主义在法国同象征主义相结合后逐渐演变而成。
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直觉主义和弗洛依德的梦幻心理理论及精神分析学,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者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所谓彼岸世界,即无意识或潜意识的世界。
超现实主义者致力于探索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同时致力于突破合于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揉合,而达到一种绝对的真实,超越的真实。
例如,超现实主义画家与过去画家描写梦境有显著不同,这在于他们能重现梦境,并将逻辑上不相干的事物加以喻示性地并列,由此传达出梦境特有的感性气氛。
一、超现实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达达说起1914年8月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四百多年来形成的“美的艺术”体系出现了巨大的裂痕。
尽管博物馆继续开放,展览会照常举办,但欧洲稳定、统一的艺术体系已经开始瓦解。
许多艺术家在战争中身心遭到重创。
在这段时期内艺术家继续从事传统的艺术活动似乎不合时宜,更不愿在官方举办的画展上展出自己的作品。
那个时代需要另一种艺术--一种全新的批判性艺术--达达主义产生了。
“达达”一词主要表达的是一种玩世不恭的象征意义。
达达主义者将他的攻击目标指向所有以前的艺术运动和形式,无论是传统的还是二十世纪初期的实验性艺术。
他们对既有的体制、道德和一切美学等传统价值观念一律加以破坏和颠覆。
达达主义者抨击伪善没落的旧世界,与其说是一场艺术运动还不如说是对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反抗,从本质上看他代表了对艺术的否定--但它否定一切时最终不得不否定自己,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总是不破不立,在对旧事物摧枯拉朽的无情涤荡后,新事物的兴起也就为时不远了!二、超现实主义产生的哲学背景--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在达达主义衰落的同时,有两种学说广为流传--一是法国哲学家柏克森的生命哲学,二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绘画论文:对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梦和无意识探究

绘画论文:对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梦和无意识探究摘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西方超现实主义绘画影响深远,超现实主义绘画特别是受到弗洛伊德梦与无意识理论的影响,艺术家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艺术创作,他们强烈关注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强调无意识的发现和梦境的真实再现。
文章以达利为代表对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梦和无意识表达进行分析,并从达利对童年经历的回忆中发现了弗洛伊德所强调的俄狄浦斯情结,这种对童年记忆的无意识表达和现实社会的压抑就形成了艺术创作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梦; 无意识; 精神分析; 超现实主义绘画;超现实主义绘画受到弗洛伊德梦与无意识的影响,其强调的是不受任何理性和逻辑控制,在无意识甚至癫狂状态下进行创作,常把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梦中的东西与现实拼凑在一起,呈现出一种荒诞的画面。
超现实主义绘画以达利为代表,他有意识地将梦带入绘画中,在他的绘画中强烈的表现了梦的意象和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概念。
一、超现实主义绘画概述超现实主义在两次世界大战的社会背景下产生,艺术家在动荡不安、硝烟不断的社会局势下逐渐对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失去兴趣。
不少艺术家将自己的兴趣转向了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说,并热衷于无逻辑和非理性的表现手法表达梦幻世界,以求脱离现实的残酷。
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首次提出“超现实主义”一词,最初是用于写作技法,主张思想不受理性和逻辑控制。
法国理论家安德烈·布勒东认为战争是导致超现实主义产生的直接原因,他表示十分厌恶现实主义态度,主张以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态度突破合乎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他认为超现实主义态度是纯精神性、非理性、无逻辑的,并且想要寻求人们的想象力得到解封,肯定想象力的作用。
并且布勒东还认为超现实主义崇尚梦幻和无意识,认为只有在无意识状态中才可能避免思想在清醒时所受到的限制,从而使语言不加修饰的方式展示出来。
他说:“实际上,所有的幻觉,所有的幻想都是不可忽略的快乐的源泉。
最清晰的感官享受就源于幻觉或幻想。
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说在当代油画艺术中的体现

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说在当代油画艺术中的体现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说是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主要关注人类内在的心理过程和人格的发展。
这一理论也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的艺术创作中,特别是在油画艺术中。
首先,弗洛伊德的“自我”理论提出了人格结构的概念,即人的心理结构是由自我、超我和本我三部分组成。
在油画中,艺术家可以通过绘画元素和符号来表现这些不同层次的内在结构。
例如,艺术家可以用颜色和线条来描绘自我所表示的感觉和需求,用符号或者图案来代表超我(代表人类的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用形象来表现本我(代表人的本性和欲望)。
这种绘画方式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画家对人类心灵结构的描绘。
其次,弗洛伊德的“自我”理论提出了“压抑”的概念,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抑制一些本能的欲望和情感。
在油画中,艺术家可以运用一些具象化的手法来表现这种“压抑”的状态。
例如,艺术家可以用暗淡的色调和压抑的线条来表现主体的内在冲突和抑制的欲望。
这种艺术形式不仅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画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能够引起观众自身的共鸣。
最后,弗洛伊德的“自我”理论提出了“潜意识”这一概念,即人们的行为和思维受到潜在的压抑和欲望的影响。
在油画中,艺术家可以用意象的形式和色调来表达这种潜意识的存在,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思考。
例如,艺术家可以用飘忽不定的笔触和模糊的形象来描绘潜意识在人类行为和思想中的影响。
总之,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说在当代油画艺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艺术家通过绘画元素和符号的运用,表现了人类内在的心理结构和潜在的欲望,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思考人的内心世界,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说在当代油画艺术中的体现

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说在当代油画艺术中的体现1. 引言1.1 背景介绍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其中包括自我心理学说。
自我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是个体的核心,是个体意识和自我认知的基础。
自我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个体的情感、行为和人际关系。
本文将探讨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说在当代油画艺术中的体现,分析当代艺术家们如何通过作品表达自我意识,展示自我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油画艺术与心理学理论之间的关系,探索艺术对个体内心世界的表达方式。
到此结束。
1.2 目的和意义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说作为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对当代油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探讨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说在油画艺术中的应用,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家作品背后的心理诉求和表达方式,还可以更好地欣赏和解读当代油画作品。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代油画艺术中对自我心理学说的应用,揭示艺术家如何通过作品表现自我意识,以及作品中自我意识的表现方式。
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心理层面,同时也能够为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说在当代油画艺术中的体现,以及对当代艺术发展的意义和启示。
2. 正文2.1 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说的概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说中,自我是个体意识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在人的心理结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帮助个体认识自己的需要和欲望,并且调节内在冲突和外部压力,帮助个体获得平衡。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个体的中介者,负责平衡个体的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并处理外部现实和内部冲突之间的关系。
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说在当代油画艺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自我意识。
超现实主义风格

超现实主义风格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法国,是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潜意识心理学理论的影响而发展出来的。
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们主张"精神的自动性",提倡不接受任何逻辑的束缚,非自然合理的存在,梦境与现实的混乱,甚至是一种矛盾冲突的组合。
他们主张写作要绝对真实,是纯粹的无意识的活动过程,不需有艺术加工和任何逻辑思维的形式。
这种任由想象的模式深深影响到服装领域,带动出一种史无前例、强调创意性的设计理念。
超现实主义画家们最关注的是人体和它的局部。
时装也是表现人体,只不过时装遮盖人体多一点而已。
作为遮盖人体艺术的时装,设计师们寻找各种方法再现人体的美。
作为遮盖人体艺术的时装,设计师们寻找各种方法再现人体的美。
圣洛朗推出的金黄胸铠圆满地表达了人体的惊人效果。
于是在服装设计中,有用骷髅纹等惊世骇俗图案的,有用刺目鲜艳的色调的,有高跟鞋式的帽子的,由内衣外穿的款式等等。
很多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也参与了设计。
20世纪30年代的设计师夏帕瑞丽是把超现实主义用到时装上最成功的设计师。
她的超现实主义饰品,各种装饰性极强的纽扣,幽默的风格,形成一种丑陋的雅致。
她和云集巴黎的艺术家们都保持着深厚的友谊.贾图为她画效果图和设计晚装图案.达里和她过往甚密,常为她设计刺绣花样和印花图案,这使服装更具有趣味性. 1936年她带给人们“骇人的粉红”。
北非风格的设计,蝴蝶、龙等图案的应用成为她的标志。
她的很多作品都成为后来者眼里的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典范。
80年代中期,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一度成为服装设计中的潮流。
在1983、1984年间,超现实主义时装获得了全面复兴;卡尔.拉格菲尔德、戈尔捷等设计师均有精彩作品,他们的作品如一幅超现实的绘画一样,它的构成元素来自于现实世界,但是呈现出来的却几乎令现实不敢接受的超现实主义风格。
在今天的服装艺术中,超现实主义已经成为较常用的对于某种风格的形容词,很多摆脱设计常规的服装均可以归类于该风格。
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 弗洛伊德与超现实主义绘画 .doc

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弗洛伊德与超现实主义绘画[摘要]本文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为理论支撑, 从艺术心理学角度对超现实主义绘画进行了回顾,尝试论述潜意识、梦对超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的影响,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颇具影响力的画派。
[关键词]弗洛伊德;超现实主义绘画;西方现代艺术[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0-0070-0220世纪初以来,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具有时代特色、颠覆传统艺术的各种艺术流派纷纷出现。
其中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一些法国前卫艺术家们开始一反以往对技法形式的追求,转向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反映人们的内心世界,尤其是自身潜意识、梦在创作中的表现,产生了一个对整个欧美艺术影响深远的画派――超现实主义。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简述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医生、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其精神分析派艺术心理学关注艺术创造的原动力、美感起源等问题,主要理论观念有五部分,即潜意识、泛性论、本能说、人格结构和论梦。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由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组成,其中潜意识是基础,指导着人的行为,意识作为心理表层的体现只占冰山一角。
潜意识不被个体察觉,包括不容于社会的各种人类原始冲动和本能欲望,却犹如人类精神之山的主体,渗透在心理活动之中,时刻影响着每个人的思想。
其中性本能又称“力比多”,存在于潜意识之中,是人一切行为的根本动力。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所谓本我,它是原始的、生来就有的潜意识部分,遵循顺应本能冲动的愉快原则。
自我则受理智支配,以社会现实、习俗道德等因素抑制性冲动。
超我是伦理化的自我,代表着道德良心和理想的意识。
而梦境作为潜意识内容的显现方式,再加以自由联想,就为艺术提供了形象的宝库,这些形象成为人类最隐秘体验的具有象征性的符号内容。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家在选择和提炼题材时也是为把潜意识中的力比多加以伪装和变形,绘画的灵感闪现于理智对潜意识的控制力放松之时;画家按照自己的心声创作,本我、自我、超我随环境而变,均有可能作为主导的心理状态指导其创作,从而使艺术作品感染愿望同样被抑制的人们,并使观众从中体会到艺术家真实的个人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对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影响摘要在弗洛伊德等人对个体存在的价值意义阐述的影响下,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创作的作品充满了对命运、人类生命的关注。
而超现实主义作为西方现代艺术史上极其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值得我们去探讨它的精神层面。
本文主要阐述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以及它对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并对超现实主义画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进行了分析。
并进一步阐明,从超现实主义画派的画面中,我们看到的是莫名其妙的、极其真实的“荒诞”,是精神世界的内容。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潜意识弗洛伊德精神世界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超现主义(surrealism)作为西方现代艺术中横跨门类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时间最长、影响最广泛的艺术流派之一,它包括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几乎所有的文艺领域,尤其以造型艺术所受的影响最深。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受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影响,追求极端的非理性,执着于对幻想的描绘。
超现实主义画派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当时的战争背景、达达主义与其他一些画派、西方哲学思想关于非理性的认识,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是密切相关的。
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及其对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65-1939),是现代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精神分析学发端于1895年由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合著出版的《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一书,至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释梦》一书而开始建立”,是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
潜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础,在弗洛伊德主义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是精神分析学的基石和核心。
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活动或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个层次,后来又进一步分为本我(it)、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种:代表本能冲动的“本我”是与生俱来的、原始冲动的、前意识的结构部分;“自我”,它的任务是在最合适的时机让“本我”得到最大的满足,代表着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包括感性、意志和思想等精神活动,是属于理性的认识部分。
而潜意识则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是潜伏在人的心理深处的、人们意识不到的、在正常情况下也体验不到的一种精神活动,属于非理性的。
前意识是意识同潜意识之间的过渡领域,属于暂时退出意识的部分,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前意识和意识共同构成了意识的岛屿,是人类精神非常有限的部分。
弗洛伊德认为相对于潜意识而言,意识仅是无意识茫茫大海中的几座孤岛。
”在由人类文明伦理道德和法制习俗制约的社会中,人的原欲和冲动是不能任意流泻的,而是被压抑或排斥,它只能借助合法的渠道来宣泄,以此得到满足。
所以,“本我”经常被前者压抑并隐藏在潜意识之中。
弗洛伊德将其对潜意识的发现告诉世人:“人的心理底层存在着不为理性、道德所容纳的本能与欲求。
这些潜在的力量才是个体生命最实在的‘本我’。
其中最强烈的就是性欲。
而人内心的‘本我’,实际上是支配人类行为与思想的最根本原动力。
虽然它受到现实规范的压抑,但常以梦的方式表现出来。
梦就是潜意识‘化装’的满足,代表着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由此可以看出,弗洛伊德主张“本我”不应该压抑,应该为它寻找可行的发泄方式,梦为人类找到了释放本我的出口。
而艺术创作和梦一样,是潜意识的“本我”超越现实逻辑和规范的升华表现。
2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对超现实主义画家的影响超现实主义画家也着力描绘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性欲望”。
在寻找精神病人的病因时,弗洛伊德突然发现,性冲动被压抑在潜意识中无法畅通地实现,是精神失常者的病源。
性力是构成潜意识的最主要内容。
因此,他在精神分析学中大谈特谈“性”的压抑和发泄问题,并以很多艺术家及其创作为论证的论据。
他在《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童年的一个记忆》的专著中,联系画家生平及其名画《岩间圣母》论证说:在达芬奇身上,一方面是那些相当特别压抑的本能;另一方面是升华本能的非凡能力。
这就是说,在画家那里,性欲的原始本能已经升华为艺术创作的冲动,并以白日梦的无意识方式使欲流在合乎社会规范的绘画创作中得到宣泄与满足。
另外,他在医疗实践中找到了性具与事物的对应关系,比如:锤子、雨伞、木棍、步枪等工具,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房间、炉子、出轨、箱子等中空的用具则是女性性器的代表。
而超现实主义画家则力图在绘画中表现弗洛伊德所启示的内容。
信奉弗洛伊德学说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十分注重梦境景象的描绘。
在他们看来,人在潜意识中所期待的东西在梦中同样能得到,生活中碰到的基本问题在梦中一样可以解决。
拿人的原欲来说,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道德规范的限制,只能通过合法的途径才能释放。
在梦境中则不受法律、道德的约束,不受理性和逻辑的制约。
梦的本质就是满足被压抑的各种原欲。
布列东的断言传达了超现实主义画家的心声:“梦境和现实这两种状态似若互不相干,我却相信这两者必会融为一体,形成一种绝对的现实,亦即超现实。
”超现实主义画派所表现的梦境,不仅十分强调梦境的重要性,还大胆地把逻辑上毫无联系的物象加以谕示性的组合,以创造梦境所特有的怪异趣味。
超现实主义画家在创作时,善于从不同性质的物体中分离出某些部分,并丧失其特定的功能性,然后再将这些在逻辑上并没有必然联系的部分,加以寓意性的并列或组合,造成只有在梦境中才会出现的物体现象,从而引发出隐晦的、潜意识的联想。
如玛格丽特《红模特儿》大胆地运用奇特的创作性想象,从人体中分解出脚的各种表象,又从鞋中分解出鞋子的象征表象,并将二者毫无逻辑的部分对撞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更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梦境中的现实。
因此,超现实主义画家们把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潜意识领域、梦境幻觉、本能作为创作的源泉,即艺术是用一种“非逻辑性”来调剂现实,这种“无意识”、“非理性”、“非逻辑性”是一种扑朔迷离的境界或梦中“升华”而来的。
在他们看来,艺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一个“超越的现实”。
三超现实主义画派代表人物达利及其作品1 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 dali,1904-1989)是超现实主义画家中影响最为广泛、持续时间最长的。
1921年,达利进入美术学校学习,遵从学院派的训练,对19世纪学院派和浪漫主义者极为敬仰,并且在现代绘画中发现了借里柯、卡拉和意大利的形而上学派。
而对他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他发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这与他本身的个性有关。
他的个性含有妄想症,又称偏执狂,偏执狂会把某一客体看成这一客体的幻觉。
所以在达利的绘画作品中,女人的头会变成煎鸡蛋、狮子的头等等。
由这些离奇怪诞的幻觉衍化出的许多夸张、变形、肢解和错位的形象,几乎都是潜意识本能冲动和欲望受压抑和折磨的暗示和化身。
他将自己的创作方式称为“偏执狂批判法”,它可以说是超现实主义和新“自动书写”的延伸。
自超现实主义运动于1924年发端以来,它的特点便在于把自动作用和偶然性的发现作为对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的贡献。
而达利的到来,使超现实主义具有了新的内容,“既要是产生于梦幻状态的无意识发挥其最大的潜力,就必须以完全有意识的方式来表达它们。
如果说超现实主义画派前期主要人物恩斯特的‘自动精神’是被动的话,则达利对此提倡的是积极能动的方法。
”他的这种偏执狂批判法不是机械的自动书写,他并不是在潜意识中消极地等待结果,而是要求自己积极地激发潜意识下的创作本能。
虽然他的作品是以幻想或梦境为基础,但在作画过程中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他利用学院主义或古典主义的手法描绘潜意识中变形、荒谬的现实生活。
他在作画之前往往会精心地打稿,他就是以他的“偏执狂批判法”来创造出画中的幻想世界,从而达到幻想的影像与现实世界的结合。
在他所描绘的谜一般的意象中,他总是把平平常常的物象描绘得像非理性的,或者是扭曲变形的,或者是怪诞的样子;但是与此同时,他又把这些物象加以精细的描绘。
从他的一些系列画作《记忆的永恒》、《威廉·泰尔的晚年》、《以玫瑰花为头颅的妇女》等,我们不难看出,达利是以假乱真的非常细腻的描绘方法来完成他的画作的。
2 达利作品分析在《威廉·泰尔的晚年》这幅画中,达利的画面上出现了作为男人的欲望和恐怖的象征——狮子的形象。
画面中一头巨大的狮子从画外投影在画内的布幕上,令人产生一种不安的情绪。
这幅作品的画面上如同搭了一个舞台,布幕后面露出三对男女的上身,中间的是泰尔和他的女儿,正扮演着一场被抑制的爱情之举;布幕上的狮子阴影是暗示不安的男性欲望;右边岩石边的藤本植物是象征男女爱恋的纠葛。
在达利这里,威廉·泰尔的传说被篡改成为残缺不全的乱伦罪。
这是达利早期表现弗洛伊德涵义的画作。
1931年,达利创作的《记忆的永恒》是达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典型地体现了他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画风。
在这幅画中,达利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
画面看似真实,而又如此地不合情理。
远山、峭壁、达利肖像的变体以及软绵绵的钟表被不可思议地安排在同一个空间内,这些物体的并置有悖现实与现实中的景象,显示出一种充满荒诞色彩的梦境色彩。
而达利把固体的钟表表现成为一种如同奶酪柔软的东西,目的就是要撕掉理性蒙在现实上的种种面纱,努力表现面纱之下正在糜烂的软性世界。
画中以风景为衬托,软瘫的像蜡一样的钟表仿佛正在溶化,它们被跨在树枝上、落在不知名的方形体积上、搭在胚芽状的物体上。
达利利用这种不正常的极度夸张的形状来表现这些软绵绵的中标,让人不禁联想到柔软、糜烂、坍塌,挖掘出人类心灵深处隐秘的东西,也许他想揭穿资本主义内核中腐朽表面的本质,揭示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痛苦时代,人们对金钱、欲望的心理渴望的极度肮脏,如“软表”代表着人类肉体和精神的阳萎。
达利也许是洞见了人类这种精神的坍塌,所以他创造性地获得了这样一个符号,而正是这个符号,他深刻地揶揄了人类意识深处的某种灵魂的腐败,“而那些好像在挂表上蠕动的蚂蚁似的小虫大概也是‘性’的暗示。
”达利这幅作品以逼真的描绘,创造出一种过激的超现实梦境。
这幅画习惯性地被人们称为《软表》,那些不可思议的软化流淌的软表,实际上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超越现实的潜意识的一种可见形象的同义词。
达利于1931-1933年创作了《柔软的钟表》、1979年创作了《欲望的延伸》等,软化的钟表基本上是伴随了他一生的创作主体。
四结语总之,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的学说对超现实主义运动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画家已经把潜意识看作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并把表现潜意识内容当作是绘画创作的根本目的。
这样,艺术家的创作开始由意识层次转入到潜意识层次,开辟了以人的本能冲动、梦境内容和幻境视像为主的艺术表现,突破了传统绘画仅以潜意识的社会生活为描绘对象的藩篱,其结果使超现实主义绘画从思想意蕴、形象组合及艺术表现都与传统绘画迥然而异,显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