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数学建模获奖作品(互联网+)
数学建模大赛获奖作品

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C题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山西省运城学院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生命科学系:李磊2. 生命科学系:张敏3. 应用化学系:韩海龙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日期: 2009 年 09 月 14 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编号专用页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关于卫星或飞船如何合理设置测控点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航天事业也在蒸蒸日上。
许多的卫星被发射到太空,如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通信卫星,侦查卫星等。
为了使这些卫星进行正常运作,我们要对它们进行监测和管理,这就要在地球上选择合适的监测点。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我们设监测站和卫星的运行轨道为,以O 为圆心的同心圆。
一个监测站监控到的范围为弧长BC ,运用正弦定理求出弧长BC 所对的角度α,运用n=απ2就解决了当所有测控站与都与卫星运行轨道共面得问题。
地球自转的同时,卫星的运行轨道也随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转动,由于转动速度不一样,就有一个经度差量,我们设为S 。
我们若还按监测范围相切的那样分布,运行轨道的有些部分就监测不到,我们要求出在一定的经度差S 时,监测不到的部分d 。
数学建模获奖作品范例

数学建模获奖作品范例近年来,数学建模竞赛在高中和大学生中越来越受欢迎。
数学建模是一种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求解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得出有关结论和解决方案。
下面将介绍一些数学建模获奖作品的范例,以展示数学建模的应用和价值。
第一个范例是关于城市交通流量的建模。
城市交通流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车辆的流动、道路的拥堵、信号灯的控制等多个因素。
一支参赛团队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通过收集城市交通数据和实地观察,建立了一个交通流量模型。
他们使用了微分方程和概率统计等数学工具,对车辆的速度、密度和流量进行了建模和预测。
通过模型的分析,他们提出了一些优化交通流量的方法,如调整信号灯的时长、增加道路的容量等。
他们的建模方法和解决方案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并在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第二个范例是关于物种扩散的建模。
物种扩散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物种的扩散过程对于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支参赛团队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结合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建立了一个物种扩散模型。
他们使用了偏微分方程和随机过程等数学工具,对物种的扩散速度和扩散范围进行了建模和预测。
通过模型的分析,他们揭示了物种扩散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建议。
他们的建模方法和研究成果在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了特等奖。
第三个范例是关于金融风险管理的建模。
金融风险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涉及到金融市场的波动、投资组合的风险等多个因素。
一支参赛团队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通过收集金融数据和分析市场趋势,建立了一个金融风险管理模型。
他们使用了时间序列分析、随机过程和蒙特卡洛模拟等数学工具,对金融资产的风险价值进行了建模和预测。
通过模型的分析,他们提出了一些风险管理的策略,如分散投资、对冲交易等。
他们的建模方法和风险管理方案在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以上是关于数学建模获奖作品的三个范例。
这些范例展示了数学建模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价值。
数学建模 全国一等奖 作品

数学建模全国一等奖作品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主办的全国性数学建模竞赛,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
获得全国一等奖的作品如下:
《基于热功率优化的定日镜场设计》:由王林君老师指导、朱锐等同学完
成的一等奖作品,在绿色能源背景下,针对定日镜场这一能源技术展开研究,确定定日镜合适的规模与布局。
《古代玻璃制品的成分分析与鉴别》:由温州商学院基础教学部潘建丹老
师指导的本科组参赛队伍顾依群、杨昕恬、林瑞博三位同学(信息工程学院)完成的参赛作品。
此外,获得全国一等奖的作品还有很多,建议通过官方渠道了解更多获奖作品。
第二期全国数学建模微课程(案例)教学竞赛获奖结果

第二届全国数学建模微课程(案例)教学竞赛获奖结果“第二届全国数学建模微课程(案例)教学竞赛”(以下简称建模微课竞赛)是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数学模型专业委员会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联合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
自2017年12月通知发出之后,得到了全国高校相关教师们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本次建模微课竞赛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赛,对所有参赛作品的文稿、PPT课件和教学视频等材料由同行专家进行了认真的评审,在众多的参赛作品中评选出26项有代表性的作品进入第二阶段的现场授课决赛。
第二阶段的决赛于2018年7月在哈尔滨举行的“2018年全国数学建模培训与应用研究研讨会”期间进行,采用现场授课的方式,每个参赛教师就参赛作品进行时长不超过30分钟的现场授课,要求从案例的背景、问题提法、模型的建立与求解过程和结果的分析等内容进行授课。
决赛的现场授课分为两个场地同时进行,邀请了16名国内的同行专家评委现场对所有作品的授课效果进行评判打分,并有来自全国各高校的400余名同行教师聆听了决赛授课。
决赛主要依据案例的原创性、新颖性和应用价值、授课内容的组织设计和授课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经过一整天紧张激烈的竞赛,最后汇总专家评委的评分和参赛教师的相互评分,评选确定出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4项(获奖作品名单见附件)。
本次建模微课竞赛是第二次举办这类活动,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受到了广大数学建模教师的欢迎。
参赛作品所涉及的案例多数取材于实际科研和现实生活的原创性案例,也包括一些经典案例的推广与应用,为提高各高校的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也为后续数学建模案例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优秀素材。
本次竞赛活动得到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为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
对于获奖作品的进一步开发和推广使用,我们将会同高等教育出版社有关部门和参赛者进行协商,将优秀的作品尽快与广大教师见面。
数学建模竞赛获奖作品

新余学院2011年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新余学院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中选择一项填写): B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设置报名号的话):24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刘水根2. 游凯3. 王娟日期: 2011 年 05 月 15 日评阅编号:新余学院第二届数学建模竞赛评阅专用页最佳旅游路线设计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最佳旅游路线的设计问题。
在满足相关约束条件的条件下,实现小张的旅游愿望。
基于对此的研究,建立数学模型,设计出最佳的旅游路线和途径。
第一问没有时间的约束,要求设计合适的旅游路线。
该问题是典型的货郎担(TSP)问题。
我们建立了一个最优规划模型,在将八个旅游景点全部游完的前提下花最少的钱为目的。
从而推出交通费用、住宿餐饮费用和景点花费的函数表达式,给出相应的约束条件,使用lingo编程对模型求解。
推荐方案:新余→福建武夷山→温州梅雨潭→河南嵩山少林寺→四川九寨沟→云南丽江古城→贵州黄果树→广西桂林大漓江→宜春明月山→新余。
预计总费用为约2658.5元人名币。
第二问放松费用的约束,要求游完所有景点。
同样使用第一问的模型,改变时间约束,使用lingo编程得到最佳旅游路线为:新余→宜春明月山→福建武夷山→浙江温州梅雨潭→河南嵩山少林寺→四川九寨沟→云南丽江古城→贵州黄果树→新余。
第三问在一、二问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和费用的先限制,要求设计合适的旅游线路,使在约束条件下,所游景点最多。
2015年数学建模B题全国一等奖论文

精心整理“互联网+”时代的出租车资源配置模型摘要本文针对城市出租车资源配置问题,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衡量出租车供求匹配程度的指标,分析打车软件各种补贴方案对所建指标的影响,在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得到打车软件的最优补贴方案,对城市出租车行业资源优化配置、持续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软件公司三方的满意度,利用熵值法确定这三方各自满意度的权重,将三方满意度加权之和作为综合满意度,进而以综合满意度为目标函数,以打车软件对出租车司机每单补贴金额为控制变量,以补贴金额设置的范围为约束条件建立优化模型。
遍历所有可能的方案得到最优补贴方案为对出租车司机每单补贴9元,综合满意度为0.5710。
关键词: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灰色预测;阻滞增长模型;熵值法;最优化一、问题重述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人们对出行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出租车以其方便、快捷、舒适和私密性的特点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出行选择。
但是,国内各大城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打车难”也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数据显示,包括上海、杭州等众多大城市,出租车非高峰期的空驶率始终在30%上下徘徊,而高峰期却打不到车。
这与众多市民反映的打车难背后所隐藏的强烈需求看似形成了一个矛盾。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莫过于司机与乘客需求信息不对称,缺乏及时沟通交流的平台。
通过查阅文献可以确定居民出行选择出租车作为出行方式的比例从而,计算得出城市的出租车运输量的需求量。
然后根据供需平衡法预测出城市出租车需求量。
将城市实际出租车数量与城市出租车需求数量作比,得到衡量出租车资源的供求匹配程度的指标即供求匹配率。
对未来城市的出租需求量进行灰色关联预测,得到未来城市的出租需求量,通过计算不同城市的出租车需求量,进行不同时空的出租车资源供求匹配的分析。
对于各公司的出租车补贴方案是否对“缓解打车难”有帮助问题,由于难以得到各公司不同时间的补贴方案对居民打车难度的实际影响效果数据,我们从公司对每单的补贴金额入手,分析每单补贴金额范围为0~15元,认为补贴金额再高对公司利益有较大损失。
201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名单 (终稿本科组)
韦进强
靳琳
李良
学
188
四川
西南交通大 刘颢琦
杨文骥
陈茜文
徐跃良
学
189
四川
西南交通大 胡留春
付豪
吴明阳
王璐
学
190
四川
四川理工学 刘知发
陈军
向亚军
柏宏斌
院
191
四川
四川理工学 范川江
段胜秋
杜磊
刘自山
院
192
四川
西南民族大 李国强
邹青芸
刘帅
数模教练组
学
193
四川
西南交通大 陈航
曹浩
廖声磊
马丽琼
学峨眉校区
数模指导组
院
116
河南
洛阳师范学 张严鸽
张延馨
巴琳
数模指导组
院
117
河南
郑州轻工业 罗佳佳
管鑫鑫
谢先斌
指导教师组
学院
118
河南
郑州轻工业 卜俊良
李文博
余其文
指导教师组
学院
119
河南
洛阳师范学 倪辉
崔慧
姚毅强
数模指导组
院
120
河南
郑州轻工业 张令令
孙会平
赵炫
指导教师组
学院
121
河南
洛阳师范学 王松
李延林
北京
中央民族大 黄丹
周斌
马布惹留 指导组
学
15
天津
天津科技大 张如彬
顾世民
钟韵山
学
16
天津
中国人民解 王文豪
王健
顾存阳
张会鹏
数学建模获奖作品
走遍全中国——基于蚂蚁算法的解决方案摘要:本文是解决一个旅行商问题(TSP ),这里我们基于蚂蚁算法,对“走遍全国”这一具体问题建立了相应的TSP 数学模型,并且基于Matlab 软件编写了相应的程序,从而找出“走遍全中国”中34个城市的最短路。
对于第一问:由已知的地理位置(经纬度)设计并计算出了最短路旅行方案:哈尔滨—长春—沈阳—上海—杭州—南京—合肥—武汉—长沙—南昌—福州—台北—香港—澳门—广州—海口—南宁—贵州—重庆—成都—昆明—拉萨—乌鲁木齐—西宁—兰州—银川—西安—郑州—济南—天津—北京—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哈尔滨。
对于第二、三问:考虑到实际旅行线路的制约,本问基于上问设计的最短线路,对特定两城市之间加以分析,为此本文制定了相应的乘车规则,分别就省钱、省时、方便建立了数学模型。
第四问:本文应用程序运行时间的增长率,来刻画该算法的时间复杂性,即n p ∆=δ,从而通过对比说明了蚂蚁算法的可行性。
第五问:蚂蚁算法当接近最优解时收敛速度快,而开始时收敛速度很慢。
所以想到使蚂蚁算法去和其他一些开始收敛速度快的算法(如粒子群算法)结合,这样使蚂蚁算法得到优化。
关键词:蚂蚁算法 旅行商问题1 问题分析:由于人们在旅游方式、时间安排、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对于旅游线路的设计与选取变得更加迫切。
对于旅行社而言,不同的线路设计直接影响到旅行社的发展。
而对于旅行者而言,不同的路线使我们更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经济、时间等来安排自己的旅行路线。
对于模型的建立本文将旅行者分为经济型、省时和方便三方面建立了模型。
在设计最短路问题当中,本文仅从我国省会的地理位置(经纬度)方面加以设计,即不考虑实际当中的铁路、航空里程。
假设旅行者周先生能通过互联网订到从A 市到B 市的火车票(飞机票),那么在对于解决第二问的关键就转变为对第一问结果在现实背景下的“修订”。
本文所采用的算法为ACO 算法,其多样性和正反馈的特点不仅保证了系统的多样性,而且保证了优良性能得到强化,2 符号说明n 城市规模,即城市的数目;n ∆ 城市数目的增量;t某个时刻;t ∆ 乘坐火车时间;δ当城市数n 增大时,运行时间的增长量;p 算法执行的时间增长率;ji x x - 某两城市间距离;η 选取交通工具的距离参数。
历届正大杯获奖作品
历届正大杯获奖作品引言正大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下简称“正大杯”)是由中国工程化学品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一项学科竞赛。
比赛从1997年开始,已举办了多届,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获奖作品。
本文将对历届正大杯获奖作品进行综述,总结其主题、方法和成果,以展示正大杯在数学建模领域的积极贡献。
第一届正大杯获奖作品[获奖作品名称1][获奖作品简介1]该作品致力于解决[问题描述]。
通过运用[方法1]和[方法2]等多种数学建模方法,获得了[成果1],为[相关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应用价值。
[获奖作品结论1]第二届正大杯获奖作品[获奖作品名称2][获奖作品简介2]该作品研究了[问题描述]。
通过构建[模型1]和[模型2]等多个数学模型,并结合[数据1]和[数据2]等实际数据进行验证,得出了[成果2]。
这些成果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获奖作品结论2]第三届正大杯获奖作品[获奖作品名称3][获奖作品简介3]该作品探讨了[问题描述]。
通过对[方法3]和[方法4]等数学建模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获得了[成果3]。
这些成果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获奖作品结论3]第四届正大杯获奖作品[获奖作品名称4][获奖作品简介4]该作品研究了[问题描述]。
通过运用[方法5]和[方法6]等多种数学建模方法,获得了[成果4]。
这些成果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填补了国内外研究的空白。
[获奖作品结论4]结论通过对历届正大杯获奖作品的综述,可以看出正大杯在数学建模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些获奖作品不仅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还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
正大杯为广大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和展示自己数学建模能力的平台,同时也促进了数学建模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
相信在未来的正大杯中,将会诞生更多具有创新和实用价值的获奖作品。
注: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综述应根据具体的正大杯获奖作品情况进行撰写。
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论文(精品)
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论文(精品)2010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编号专用页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评阅人评分备注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关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评估——从历史文化交流方面进行讨论摘要本文从各国人民在历史文化方面的交流评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
根据题意以及互联网收集到的数据,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定量估计了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突出上海世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基本理念。
首先,运用灰色聚类法对互联网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灰类等级划分,再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其次,建立各灰类白化函数,再对各组数据进行聚类权F运算,进而得出各因素的相应数据。
最后,通过白化函数得到的矩阵和聚类n权运算得到的函数,应用求聚类公式,求得各聚类对象的,,,fd*,LjjLLj,,,jL,1j各灰色聚类系数及结果。
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推导出一种进行加权分析的方法,利用本方法对影响世博会的各个因素进行加权,得出了各个世博城市关于T,通过比较得到上海世博会影影响力的组合权重数据为(0.3634,0.3620,0.2743)响力均高于爱知、汉诺威世博会。
合适的评估体系是本课题的关键。
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及统计,并考虑到方案的可操作性。
通过组合权重数据,得到了三个世博城市关于影响力的权重。
由于此模型不受指数的影响,有很好的灵活性,使得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取指数,减少模型的工作量,增加模型精度。
关键字:定量估计、层次分析法、灰色聚类法1一、问题重述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从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各国人民交流历史文化、展示科技成果、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等的重要舞台。
可以从我们感兴趣的某个侧面,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互联网数据,定量评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998.79 7499.39 60.00% 14478.3 4302.75 59.51% 12000 6000 57.00%
由表1可知,反映车辆载客效率如果比例高,说明车辆行驶中载客比例高,空驶比
6
例低,对于打车的乘客来说打车难,乘客等待时间增加,万人拥有量减少,说明供求关 系比例紧张,如果比例低,则车辆空驶比例高,万人拥有量增加,乘客打车容易,但经 营者经济效益下降。 乘客的等待时间:乘客的等待时间应从与驾驶人约定开始直到出租车抵达乘客处结 束。对出租车而言,从 J 小区到达 I 小区的平均行程时间以及在 I 小区的平均搜索时间 之和构成了乘客的等待时间(详细介绍请见参考文献8) 。
4
三、符号说明
类似于以往的建模方法(详细介绍请见参考文献 9) ,首先定义下面一些符号的含 义。建模中将利用这些符号,同时,这些符号更详细的说明能在下文中找到。
V :为交通区域集
A :为有向路段集
I :为乘客出发区域集
J :为乘客到达区域集
Dij :为从 I 小区出发到达 J 小区产生的载客需求量
7
空车行车里程 (2) 总行车里程 并且乘客的等车时间和出租车空驶率存在如下非线性关系,当乘客最长等车时间在 空载率%
乘客可接受最长等车时间范围内,且出租车空驶率也尽可能小时,出租车即达到供需平 衡状态。供需平衡状态下的出租车乘客的等车时间确定出租车合理的空驶率。通过研究 出租车空驶率与出租车乘客最长等车时间之间的关系发现,出租车空驶率越小,则乘客 最长等车时间越长,且当空驶率减小到一定程度后,乘客最长等车时间将趋于一个最大 值而不再变化;反之,出租车空驶率越大,乘客最长等车时间越短,当空驶率增大到一 定程度后,乘客最长等车时间将趋于一个最小值而不再变化(程序介绍请见附录 2) 。
m :出租车日客运总量
m1 :出租车日客运居民总量
m2 :出租车日客运流动人口总量,显然 m m1 m2
N1 :居民人口总量
N2 :流动人口总量
5
四、模型建立与求解
问题 1 的建模和求解: 问题 1 指出如何建立合理的指标描述“互联网+”时代的出租车资源配置,并在此基 础上建立模型描述不同时空出租车资源的“供求匹配”程度。为此,我们给出如下步骤: 步骤 1: 首先分四个方面建立合理的指标: 1.出租车万人拥有量; 2.乘客的等待时间; 3.出租车空驾驶率;4.时间段。 出租车万人拥有量:出租车万人拥有量反映了城市的出租车规模水平,它等于出租 车的总数量与城市市区总人口之比,是反应“供求匹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详细介绍 请见参考文献2) 。
2
问题 3:出租车是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打车难”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社会 热点问题,帮助给出一款新打车软件设计的数学模型(详细介绍请见参考文献 5) ,并 根据所建立的模型给出合理的最优出租车补贴方案。 分析:为了实现乘客与出租车司机之间的信息互通,缓解打车难问题,因而依托移 动互联网建立新的打车软件服务平台,在问题 2 的基础上,把已知的各公司的出租车补 贴方案代入,考虑到出租车万人拥有量,乘客的等待时间,出租车空驾驶率的情况。建 立相对应的数学模型,利用择优分配最优化原理,将设计的补贴方案的最优解得出。
7650.80 12929 1.7 7223.7 17200 2.7 19500.6 66646 3.4 15123 20300 1.3
5141.5 14300 2.78 4884.1 12115 2.48 9000 8286 15637 1.7
10732 1பைடு நூலகம்3 23.77
533.96 9108.89 14898 1.64 23.5 195.87 3018.16 4462 1.48 22.78 458 227.6 8006.6 10018 1.6 7128.9 4627 0.65 22 20
Wi i
t
j
ji
ni 1
(1)
因此I小区的乘客平均等待时间为 Wi 式中: ni 为交通小区数。
图1:乘客等待时间比例图
由图1知用户平常打车的等待时间,48.5%的人都会等待10分钟左右,成为主旋律。 5分钟内可打到车的用户占比20.7%,26.6%用户表示打车会等待20分钟以内才顺利乘坐 到车。等待时间过长,也成为打车软件流行的重要因素,经数据显示,很大比例安装打 车软件的出租车会在接到订单后5分钟左右赶到乘客所在地点(程序介绍请见附录3) 。 出租车空驾驶率:出租车空驾驶率,即全日出租车载客行驶里程与载客和无客行驶 总里程之和的比值。即指出租汽车没有搭载乘客的行车里程在整个运营行车中的百分 比。 因此,出租车的空驾驶率计算公式为:
表1:各城市出租车万人拥有量
主城 亿元 出租 主城区 城市 人口 (万) 2013 年 GDP (亿) 区出 GDP 车 租车 出租 万人 拥有 车拥 拥有 量 大连 沈阳 北京 广州 哈尔滨 西安 武汉 南京 成都 厦门 青岛 宁波 360 510 1972 625.33 495 484.6 660 451.49 有量 量 36 34 34 32 29 25 24 22451.1 22500 17205 27350 22500 19000 23000 21094.5 23610 34211.91 22943 26000 出租车
1
一、问题的重述与分析
出租车是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打车难”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 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多家公司依托移动互联网建立了打车软件服务平台, 实现了乘客与出租车司机之间的信息互通,同时推出了多种出租车的补贴方案。然而如 何创建一个新的打车软件服务平台,进而满足这些顾客的特殊要求则没有具体的数学模 型以及算法来解答(详细介绍请见参考文献 4) ,很难有针对性的进行服务。如何利用 数学模型来解决这一现象, 就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本题目, 我们做出了如下分析: 问题 1:合理的建立供求匹配指标,要求建立数学模型描述并分析不同时空出租车 资源的“供求匹配”程度。 分析:在给定建立供求匹配指标的情况下,建立模型描述此“互联网+”时代的出租 车资源配置供求匹配指标的合理性,并分析不同时空出租车资源的“供求匹配”程度。假 设研究某一时段内,提供的出租车规模恰好能满足产生的交通出行量之间需求,则达到 了供需平衡关系。利用建立的供需模型表示出租车万人拥有量与出租车资源守恒,乘客 的等待时间与出租车资源守恒,出租车空驾驶率与出租车资源守恒,时间段与出租车资 源守恒。同时,利用定性分析法和数学知识,得到的是一个典型多元非线性方程组,由 于该多元非线性方程组的复杂形式,难以直接求解,运算工作量十分庞大,可采用遗传 学方法对其指标进行拟合(详细介绍请见参考文献 6) ,利用 MATLAB 软件得到不同时 空出租车资源的“供求匹配”关系。 问题 2:对于分析各公司的出租车补贴方案,通过模型表示出供求匹配指标之间的 数学联系,已达到判断各公司的出租车补贴方案是否对“缓解打车难”有帮助的目的。 分析:在给定各公司的出租车补贴方案的情况下,各公司的出租车补贴方案是否做 到对“缓解打车难”有帮助,这是一个最优化问题。对于这类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在问 题 1 的基础上,从不同时空出租车资源的“供求匹配”程度入手。等车时间少就要保证出 租车资源增多,出租车空驾驶率低就要保证乘客打车频率升高,出租车万人拥有量大就 要保证补贴合理。建立模型找出供求匹配指标之间关系。然后找出所有供求匹配指标与 补贴方案的数学联系(详细介绍请见参考文献 7) ,然后利用几何规划、运筹学基础理 论以及无约束优化等方法, 结合择优分配最优化原理、 多元非线性公式找出最优参数组, 性价比值越低越表明出租车万人拥有量越大,出租车空驾驶率越小,乘客的等待时间越 短,打车越方便,从而,得出各公司的出租车补贴方案是对“缓解打车难”有帮助。
图 2:出租车空载率和时间关系
D j :为 J 小区产生的空驶交通量 Pij : J 小区的空驶出租车选择存在需求的 I 小区的概率
Oi :为 I 小区出行总量
t :模拟时间步进
t :当前时间
TM a :最大模拟时间 x
p :单位时间内需要乘车的顾客批次概率(或来客速率) ;
p :单位时间服务完的乘客批次概率
p :单位出租车获取某个乘客批次的概率
出租车单 驾驶员 车 单班 里程
月营业额(元) 净月营业 月营收 利用率 额(元) (元) 9557.7 4778.85 85.51% 17268 11020.15 19500 10500 12000 18900 9084 10225 2362.27 77.40% 4000 4500 4500 4000 3200 5093 4601 78% 73.79% 68.10% 65.00% 69.02% 65.40% 64.88%
3
二、模型假设
1、该时段内,提供的出租车规模恰好能满足产生的交通出行量之间需求。 2、该区域内的所有出租车与乘客都使用了打车软件来完成运输服务及出行。 3、通过打车软件约定后,驾驶人不会拒载,双方不会出现违约等诚信问题。 4、假设未来城区面积不变,但人均居住面积将随着经济发展而扩大。 5、此城市的城区结构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 6、不考虑通货膨胀对出租车价格的影响。 7、该城市的交通始终通畅。 8、每辆出租车每年行驶里程不变。 9、平均每趟次载客里程、载客人数不变。 10、居民出行次数交通出行量分布的比例不变。
“互联网+”时代的出租车资源配置 摘 要
本题指出出租车是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怎样解决“打车难”问题,引起了 社会的关注。本题所涉及到的供求匹配指标为出租车万人拥有量,乘客的等待时间,出 租车空驾驶率等因素, 考虑到打车软件平台、 出租车公司以及乘客等三个方面的情况下, 寻求最优补贴方案。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定性分析法,相关的数 学建模知识、遗传算法以及利用 MATLAB 计算机软件(详细介绍请见附录 7) ,提取出 相关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解决了题目中所提出的三个问题。详细的解决方法如下: 问题 1:在建立供求匹配指标的情况下,建立模型描述此 “互联网+”时代的出租车 资源配置供求匹配指标的合理性,并分析不同时空出租车资源的“供求匹配”程度。假设 研究某一时段内,提供的出租车规模恰好能满足产生的交通出行量之间需求,则达到了 供需平衡关系(详细介绍请见参考文献 3) 。同时,利用定性分析法和数学知识,得到 的是一个典型多元非线性方程组, 由于该多元非线性方程组的复杂形式, 难以直接求解, 运算工作量十分庞大,可采用遗传学方法对其指标进行拟合,利用 MATLAB 软件中的 sqrt、polyfit、polyval、plot 等命令得到不同时空出租车资源的“供求匹配”关系。 问题 2:根据各公司的出租车补贴方案,补贴方案是否做到对“缓解打车难”有帮助, 这是一个最优化问题。对于这类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在问题 1 的基础上,从不同时空 出租车资源的“供求匹配”程度入手。等车时间少就要保证出租车资源增多,出租车空驾 驶率低就要保证乘客打车频率升高,出租车万人拥有量大就要保证补贴合理。建立模型 找出供求匹配指标之间关系。然后找出所有供求匹配指标与补贴方案的数学联系,然后 利用几何规划、运筹学基础理论以及无约束优化等方法,结合择优分配最优化原理(详 细介绍请见参考文献 1) 、 多元非线性公式找出最优参数组, 性价比值越低越表明出租车 万人拥有量越大,出租车空驾驶率越小,乘客的等待时间越短,打车越方便,从而,得 出各公司的出租车补贴方案是对“缓解打车难”有帮助。 问题 3:为了实现乘客与出租车司机之间的信息互通,缓解打车难问题,因而依托 移动互联网建立新的打车软件服务平台,在问题 2 的基础上,把已知的各公司的出租车 补贴方案代入,考虑到出租车万人拥有量,乘客的等待时间,出租车空驾驶率的情况。 建立相对应的数学模型,利用择优分配最优化原理,将设计的补贴方案的最优解得出。 关键字:多元线性回归法 择优分配最优化原理 统计学公式 Matlab C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