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名犬

合集下载

狗的古代称谓

狗的古代称谓

狗的古代称谓
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自古以来就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
着重要的角色。

在古代,狗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
有以下几种:
1. 斗犬
斗犬是古代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狗,因为它们有非常强的进攻性
和战斗力,可以用来进行犬力比赛。

斗犬通常是一些短毛狗,如斗牛犬、斗獒等。

2. 牧犬
在古代,狗还被用来协助人类进行牧羊、牛等畜牧生产。

这种狗
通常是具有优秀的嗅觉和听觉的中大型犬种,如牧羊犬、哈士奇等。

3. 猎犬
猎犬是在狩猎活动中使用的一种狗,主要用于寻找、追踪和攻击
猎物,如猎狐犬、猎鹿犬等。

猎犬通常具有较高的嗅觉和视觉敏感度,能够发挥出很高的猎捕能力。

总之,狗作为人类的忠实伙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不同
的称谓反映了人类对狗不同的需求和用途,也反映了文化和社会的发
展变化。

列举5种原产于中国的宠物名犬。

列举5种原产于中国的宠物名犬。

列举5种原产于中国的宠物名犬。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不仅拥有许多名胜古迹,还有许多独特的宠物犬种。

这些犬种既具有独特的外貌特征,又具备良好的性格特点,因此备受宠物爱好者的喜爱。

下面将列举出五种原产于中国的宠物名犬。

1. 京巴(Pekingese)京巴是中国最古老的犬种之一,起源于中国的古代王宫。

它们有着独特的外貌特征,如扁平的面部、长而密集的被毛以及狮子般的步态。

京巴性格独立、聪明、忠诚,非常适合作为家庭宠物。

尽管体型较小,但京巴非常勇敢,对主人极其忠诚。

2. 藏獒(Tibetan Mastiff)藏獒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犬种,是世界上最大的犬种之一。

它们原产于中国西藏地区,以其巨大的体型和勇敢的性格而闻名。

藏獒外貌威严、毛发浓密,性格稳定、忠诚,是传统意义上的护卫犬。

如今,藏獒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宠物选择,但由于其体型较大,需要较大的活动空间和专业的饲养技巧。

3. 梗犬(Chinese Shar-Pei)梗犬是中国广东省的一种古老犬种,以其独特的皱纹和粗糙的被毛而闻名。

梗犬外表硬朗、威严,性格沉稳而独立,非常适合作为家庭宠物。

梗犬对主人忠诚,但也有一定的固执性格,需要主人有耐心和坚定的领导能力。

4. 狮子狗(Chow Chow)狮子狗是中国最古老的犬种之一,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

它们有着厚重的被毛、蓝色的舌头和独特的外貌特征。

狮子狗性格独立、温和、保守,对主人忠诚。

它们对陌生人较为冷淡,但对自己的家人非常亲近。

狮子狗需要经常的梳理和清洁,以保持其被毛的健康和美观。

5. 四川犬(Sichuan Pug)四川犬是中国四川地区的一种小型犬种,与京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它们有着扁平的面部、深邃的眼神和紧凑的体型。

四川犬性格活泼、友好、善解人意,非常适合作为家庭宠物。

它们对主人充满热情,喜欢与人互动,是一种非常适合和人类一起生活的宠物犬。

总结起来,中国拥有许多独特的宠物名犬,每一种犬种都有其独特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啸天犬的原型,几近灭绝的中国猎犬―

啸天犬的原型,几近灭绝的中国猎犬―

xx的原型,几近灭绝的xx猎犬——细犬细犬说到中国本土最有名的宠物狗,大家会想起什么呢?肯定很多人脑海里都会蹦出二郎神手下的那个会吃月亮的天狗——哮天犬。

它在中国宠物界的地位可是非常尊崇的,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哮天犬是什么品种呢?很多人认为,哮天犬的原型是中国古老狩猎犬种之一的中国细犬。

一、历史现在已经没办法考证细犬最早的起源在哪里了。

但是不能否认细犬在中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

从神话传说二郎神哮天犬的原型到郎世宁笔下的狗,它已经是我们历史文化中的一部分了。

还有康熙皇帝的爱犬就是细犬,相传细犬曾经救过他的命,后来康熙帝就和他的细犬形影不离,御用画师为那只细犬画下了《康熙十骏图》,成为了唯一可以找到的古代细犬的图像。

在陕西,还有有一种著名的民俗活动叫作“细狗撵兔”,以前是一种狩猎形式,现在成了一种娱乐方式,就是在秋季带着一群体型矫健的细狗去追猎兔子。

目前在中国,有山东细犬、陕西细犬和内蒙细犬,它们在外形上略有差别,除山东细犬由山东省畜牧协会犬业制定了一个品种标准的讨论方案外,其它品种的细犬还没有规范的标准。

二、作用细犬是中国古老的狩猎犬种之一。

它是名副其实的细,从头部到身体,到四肢,都没有一丝多余的赘肉。

“头如梭,腰如弓,尾似箭,四个蹄子一盘蒜。

”是中国传统上对于一只好的细犬的标准。

细犬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的犬类之一,说它跑起来象离弦的箭一点儿也不夸张,它们的时速可以达到64公里,凶猛擅捕。

细犬现在在中国的处境十分尴尬,早年随着狩猎的减少,细犬的工作作用已经被弱化,而在细犬逐渐复苏的时候,国外的猎犬品种大量进入中国,使细犬受到同类群犬灵缇、惠比特的强烈冲击。

目前它们的数量十分稀少,几近消失。

细犬之所以会被灵缇、格力等狗取代,是因为人们认为它的速度没有灵缇快。

实际上在赛犬中灵缇早已是世界闻名的犬类,但细犬还从来没有走出国门,站在跑场上,真正的和那些洋狗赛过一场,就被人冠以了速度差的恶名。

希望这种中国古老的猎犬能够在这些爱着它们的人的帮助下重放光芒,打开国门,走上世界的赛场,让每一个人都知道它们的名字。

十犬十美——赏郎世宁《十骏犬图》

十犬十美——赏郎世宁《十骏犬图》

十犬十美——赏郎世宁《十骏犬图》作者:卢娜来源:《财富生活》2018年第02期郎世宁1688年出生于意大利米兰,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

年轻时在欧洲学习绘画,19岁他加入了热那亚耶稣会。

不久即运用他的绘画技艺为该市修道院内小教堂绘了两幅宗教画。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郎世宁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11月获康熙皇帝召见。

当时康熙61岁,酷爱艺术与科学,虽然不赞成郎世宁所信仰的宗教,却把他当作一位艺术家看待,甚为礼遇。

康熙对他说:“西方的教义违反中国正统思想,只因为传教士懂得数学基本原理,国家才予以聘用。

”他又表示诧异道:“你怎能老是关怀你尚未进入的未来世界而漠视现实的世界?其实万物是各得其所的。

”旋即派郎世宁为宫廷画师,不给他传教的机会。

康熙不喜欢油画,因为年代久了就会变得黑乎乎的,模糊不清。

于是郎世宁与其他欧籍画师学习使用胶质颜料在绢上作画的艰难技巧。

一笔下去就不能再加第二笔,也不容修改润饰。

笔触偶有踌躇,或下笔太重,那幅画就毁了。

1722年康熙驾崩,皇四子胤禛即位,即雍正继位,传教士皆逢厄运,唯有在宫廷服务的教士受到特殊礼遇,向中国的皇帝和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

作于雍正元年(1723年)的《聚瑞图》轴、雍正二年(1724年)的《松献英芝图》轴和雍正六年(1728年)的《百骏图》卷等画幅,都显示了郎世宁坚实的写实功底,体现了他早期绘画的特色和面貌,具有浓厚鲜明的欧洲绘画风格和情调。

在雍正年间,郎世宁根据皇帝的旨意,向中国的宫廷画家斑达里沙、八十、孙威凤、王珓、葛曙和永泰等人传授欧洲的油画技艺,从此,纯属欧洲绘画品种的油画,在清朝的宫廷内也开始流行。

从清代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中得知,在这段时间里,郎世宁创作了不少作品,但是保存至今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大多已经失传了。

雍正二年(1724年),皇帝开始大规模地扩建圆明园,这为郎世宁提供了发挥其创作才能的极好机会。

他有较长一段时间居住在这座东方名园内,画了许多装饰殿堂的绘画作品。

清代宫廷画师笔下的《十骏犬图》,乾隆皇帝的爱犬原来长这样啊

清代宫廷画师笔下的《十骏犬图》,乾隆皇帝的爱犬原来长这样啊

清代宫廷画师笔下的《十骏犬图》,乾隆皇帝的爱犬原来长这样啊《十骏犬图》是清代宫廷画师郎世宁所画。

这十条品种高贵的名犬都是当时清朝各地大臣进献给乾隆皇帝的。

在画上以汉、满、蒙文三种字书写,除了犬的名称之外还记录进献者的姓名与职衔。

图为金翅猃。

这是科尔沁四等台吉丹巴林亲进献的名犬。

猃,有形容长嘴的狗的意思。

这只犬身上的毛色如金,它奔跑起来速度飞快,就像有一双金色的翅膀一样。

金翅猃这个名字很适合它。

图为斑锦彪。

这是大学士忠勇公傅恒进献的名犬。

这种犬通体颜色为虎斑色,耳朵为虎斑色,趋近于等边三角形。

因身上的斑纹而得名。

中国民间传说,彪为雌虎一胎中多余的虎崽,是一种排在虎豹之间的神秘动物。

斑锦彪,寓意褐色虎斑纹的小老虎。

图为苍猊。

这应该就是藏獒,这是驻藏副都统傅清进献的名犬。

当时朝野上下都为该犬的英姿、气势而赞叹。

乾隆皇帝很是喜欢,他封该犬为狗状元,犬中之王。

猊,也称狻猊,又称金猊、灵猊。

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

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

苍猊,寓意青黑色的龙狮。

图为苍水虬,这是大学士忠勇公傅恒进献的名犬。

虬是古代神话传说中有角的小龙。

苍水是形容这只犬的毛色为灰白色。

苍水虬这个名字也起得很有寓意。

图为蓦空鹊,这是和硕康亲王巴尔图进献的名犬。

鹊是一种鸟,其背黑,肩、腹、翼皆白。

这只名犬的外形很符合鹊的这个外形特征。

鹊能振翅高飞,这只名犬奔跑速度很快,也很善于跳跃,蓦空鹊这个名字很符合这只名犬。

图为墨玉璃,这是侍卫领班卫华进献的名犬。

螭,是古代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是一种没有角的龙。

墨玉是形容这只犬的皮毛像墨玉一样墨黑、透亮。

图为茹黄豹,这是侍郎三和进献的名犬。

茹白、秋黄形容这只犬的外表的毛色,豹是一种凶猛的野兽,其身材矫健,动作灵活,奔跑速度快。

画中这只茹黄豹,正在树下,它听到了树上的喜鹊的鸣叫声,灵敏地回首昂视。

图为睒星狼,这是科玺沁四等台吉丹达里逊进献的名犬。

睒,有闪烁的意思。

睒星就是闪亮的星星。

狗年说狗(2)——那些古代的猎犬

狗年说狗(2)——那些古代的猎犬

狗年说狗(2)——那些古代的猎犬在古代,狩猎不仅是下层百姓的谋生手段,同时也是帝王贵族间流行的高级娱乐。

但不论哪个阶层的猎者,想必都以拥有一只忠诚可靠、勇猛善捕的猎犬为傲。

这期狗年说狗,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古代的猎犬。

1诗经里的猎犬对猎犬的描述,最早见于《诗经》。

《小雅·巧言》中有“跃跃毚兔,遇犬获之”,即用猎犬捕获狡兔来比喻君子能识破谄人的恭维巧言。

在《秦风·驷職》中有“輶车鸾辘,载猃(xiǎn)猲獢(xiē xiāo)”,记载了秦国公子携犬狩猎的场面。

其中“猃”和“猲獢”均为猎犬。

“猃”的嘴、腿、腰都很细长,依靠速度捕猎,被称为“细犬”。

现今的陕西关中大地上,仍存有这样的犬种(陕西细犬),当地的老猎人把它叫作“猃狗”。

“猲獢”则是一种短嘴狗,推测是利用嗅觉来搜寻和追捕猎物的品种,因为这种狗的嗅觉往往更加突出。

可以看到,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开始选育猎犬品种,使其在狩猎活动中优势互补。

▲陕西细犬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的猎犬犬种之一,主要生长在关中的渭南、西安、咸阳等地区。

2中山国的猎犬《诗经》的文字性描述难以展现早期猎犬的全貌。

幸而战国中山国遗址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参考。

中山国是仅次于“战国七雄”的诸侯国,也是当时五个“千乘之国”之一,为游牧民族白狄鲜虞所建。

20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村附近勘探了中山国都城灵寿古城,先后发掘了多座中山王族墓和平民墓。

其中在中山国第五代国王王厝(cuò)的墓殉葬坑中出土了两具带着金银项圈的猎犬骨架,从大小和形态来看,应属于善于奔跑的细犬类型。

▲两只猎犬体积庞大,长90厘米(不包括尾长),高63厘米。

经专家鉴定这两只猎狗活了七年左右,均为雄性,推测犬种为当时中山国著名的猎犬——北犬。

▲金银狗项圈,均长38.26厘米,金银扁管,相间穿缀,奢侈华丽。

国王给爱犬佩戴金银项圈,既表现出对猎犬的无比喜爱,也证明了猎犬在当时的受宠地位。

中国古代狗的种类

中国古代狗的种类

《中国古代狗的种类》
中华田园犬那可真是咱老祖宗的好伙伴就像家里的守护者我爷爷家那只田园犬可凶了外人都不敢靠近看家护院本事一流它就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家园的安宁
松狮你知道不?那模样憨憨的像个毛茸茸的大团子我邻居有只松狮走路一摇一摆看着就好笑它那毛厚厚的摸起来可舒服了就像抱着个大抱枕
沙皮犬啊那皮肤皱皱的像穿了件宽松的旧衣服我朋友家的沙皮犬总是眯着眼看起来懒洋洋的可好玩了那皱巴巴的样子有一种别样的可爱
藏獒可不得了凶猛得像头狮子我在草原上见过藏獒那体型那气势吼一声都能把人震住它是高原上的王者守护着牧民的牛羊
巴哥犬脸扁扁的像被人拍了一下我同学有只巴哥总是呼哧呼哧喘气那小眼睛滴溜溜转特别机灵看着就忍不住想逗逗它
西施犬那颜值高得很就像古代的美人我见过一只西施犬毛发长长的打理得可精致了走起路来优雅得很就像在走秀
冠毛犬这狗特别光溜溜的像个小怪物我在宠物展上看到冠毛犬有人觉得它丑可我觉得它独特啊那没毛的身子有种别样的魅力
北京犬以前可是宫廷里的宝贝呢像个尊贵的小王爷我在故宫附近看到有人遛北京犬那狗被打扮得漂漂亮亮趾高气昂的真有范
昆明犬聪明着呢就像个智慧的小军师我叔叔训练昆明犬那些指令它一学就会执行任务的时候可认真了帮了叔叔不少忙
细犬跑起来像风一样快我听说有人用细犬打猎那速度猎物都跑不掉它那修长的身材就是为奔跑而生的
中国古代这些狗的种类各有各的特点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喜爱。

古代人称呼狗的雅称(中国古代狗的雅称)

古代人称呼狗的雅称(中国古代狗的雅称)

古代人称呼狗的雅称(中国古代狗的雅称)首页>生活常识 >正文古代人称呼狗的雅称(中国古代狗的雅称)发布日期:2023-10-23 09:29:05 狗在古代的别称:犬、戌、尨、庞、豺舅、地羊、黄耳、韩卢。

从犬从彡('彡'表示毛饰。

《诗·召南·野有死麕》曰:'无使尨也吠(释义:别惹狗儿叫汪汪。

晋崔豹《古今注·鸟兽》:'狗一名黄耳。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狗》:'犬,齐人名地羊,俗又讳之,以龙释狗,有乌龙、白龙之号。

宋辛弃疾《满江红·和廓之雪》词:'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东郭。

色黑,故名卢,韩卢也在今后成为狗的别称。

大家都知道,有很多东西,我们现在的说法跟古时候并不相同。

当然,小动物们也不例外。

猫的别称大多数都是根据猫的品种,毛色所衍生出来的。

'因此民间又称猫为天子妃。

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称伊虎舅,斑斑玳瑁,身边频觑。

食有溪鲜,又上小庭高树。

云破林梢添远岫,月临屋角分层阁。

人已老,欢犹昨。

旧时以虎为山兽之长,故称。

主人既贤豪,能使宾客乐。

椒气从何得,灯光凿处分。

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三三狗在古代的别称:犬、戌、尨、庞、豺舅、地羊、黄耳、韩卢。

1、犬狗,犬也。

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2、尨[lóng]拼音:máng méng páng、lóng。

从犬,指多毛的狗。

犬之多毛者。

从犬从彡(“彡”表示毛饰。

本义:多毛的狗)。

《诗·召南·野有死麕》曰:“无使尨也吠(释义:别惹狗儿叫汪汪。

)”3、豺舅俗称狗为豺舅。

4、黄耳,狗的别名。

晋崔豹《古今注·鸟兽》:“狗一名黄耳。

”释义:狗有一个名字叫做黄耳。

5、地羊,犬的别名。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狗》:“犬,齐人名地羊,俗又讳之,以龙释狗,有乌龙、白龙之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的“名犬”
狗是许多人都非常喜爱的动物,加之今年又是狗年,所以大街上随处可见各种展示狗的形象的吉祥装饰物。

在中国历史上,从来不乏“爱狗人士”,他们中也有人通过艺术来表达对于狗的喜爱,看着文物上这些流传至今的古代“名犬”,您是否会与古人产生一丝共鸣呢?
1、汉代随葬陶狗
先秦时代的文物中,狗的艺术形象不是很多见,而到了汉代,随葬品中的陶狗突然间变得异常丰富,这些陶狗在陕西、河南、山东、四川等地的汉墓,特别是东汉墓中大量出土,其形象可爱程度不同于一般家畜。

对于这种现象,有学者认为:汉时由于政局相对稳定,经济长足发展,所以到了东汉时期,狗的用途发生巨大改变,由取肉食用的家畜逐渐变为看家护院的伙伴或者宠物。

汉代随葬陶狗形象生动、憨态可掬,有一种被网友戏称为“哮天犬”的陶狗在全国各地多有发现,陕西历史博物馆亦有收藏。

这种“哮天犬”一般高约30厘米,施绿釉或无釉,其头部较大,身体短小,四肢也很短,尾巴卷曲,两只耳朵弯曲向前,双目圆睁怒视前方,张嘴朝天狂吠,犬齿外露略显凶猛。

据学者推测,这种狗就是我国汉代中原地区比较常见的犬只,类似于现在的中华田园犬。

目前国内考古发现,所见较为奇特的汉代随葬陶狗,1972年出土于成都天回山东汉崖墓,现藏于四川博物院。

该陶狗高约74厘米,嘴角下垂成囊状,前腿直立,后腿卷伏,耳朵高耸,尾巴短小。

这只陶狗十分写实,看上去威风凛凛,许多参观者都惊呼:“这不是国际
热门名犬——卡斯罗犬吗?”事实上,学界普遍认为这只陶狗应该取材于重庆犬,这种狗驯养于川渝地区,虽然算不上世界名犬,但其早在汉代就已出现,真是非常古老的犬种。

2、《簪花仕女图》上的“拂秣狗”
唐王朝国力强盛,崇尚奢华,宫廷内、贵族间对于宠物的外形也十分挑剔,期望与唐朝通商的海外国家投其所好,将一些稀奇的宠物进献给唐皇,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拂秣狗”。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簪花仕女图》据传为唐代画家周昉所绘,画中雍容华贵的唐代贵妇形象可谓深入人心,然而画中人物脚下的两只小狗却很少有人注意。

这两只小狗毛色黑白相间,脖子上还系着红丝带,它们朝贵妇裙摆不停地张嘴摆尾,做出扑跳的姿态。

藏界历来认为,这种活泼可爱的小狗就是唐代的“拂秣狗”。

据《旧唐书·高昌传》记载:“武德七年,高昌王麹文泰献狗雌雄各一,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秣国。

中国有拂秣狗,自此始也。

”据了解,“拂秣狗”属于尖嘴丝毛犬,最早驯养于古希腊。

据史料记载,初唐时国内已有人开始豢养“拂秣狗”,并将其称作“康国狷子”“白雪狷儿”或“花子”。

唐中期及以前,驯养“拂秣狗”这种时髦而且花费很大的行为还仅限于宫廷,但“拂秣狗”聪慧、可爱的形象却在市井间流传甚广。

唐代小说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就讲述了一个“康狷乱局”的故事,说的是杨贵妃养的“康国狷子”为唐玄宗在下棋时解围的事情。

学界有一种说法称,“拂秣狗”正是现代哈巴狗、狮子狗的祖先,
但由于缺乏更多依据,所以只是一种猜测。

3、宋代《猎犬图》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全民养狗的时代,特别是村庄里几乎家家养狗。

据《宋史·孝义传》记载:“江州德安陈昉,家十三世同居。

长幼七百口,不畜仆妾,上下亲睦,人无间言。

有犬百余,共食一槽,一犬不至,群犬不食。

”南宋将领赵万年在《襄阳守城录》中也记曰:“各家所养之犬,在城外百十为群,有数千只,每遇夜出兵攻劫虏人营寨,则群犬争吠。


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狗并没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所以在绘画艺术中虽有狗出现,但其只作为配角,描绘得不够具体。

而到了宋代,得益于市井经济的繁荣,画师的创作理念有了很大进步,从而广泛涌现出以动物为主体的绘画作品,这其中就有著名的《猎犬图》。

《猎犬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南宋画家李迪所作,该图右上方署有“庆元丁巳岁李迪画”年名款,并钤有“都省书画之印”及清代收藏家耿昭忠鉴藏印多方,对幅有耿昭忠题记一则。

《猎犬图》画面没有任何背景,只有一只猎犬前行,犬头犬尾低伏,颈上戴着项圈而无绳索,说明它非常有灵性。

这只犬形态生动,造型准确,刻画细致入微,毛茸茸的细毛和脚爪清晰可见。

色彩深浅搭配柔和,整体造型呈三角状,使整幅画刚柔相济,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写实功力和娴熟的表现能力。

除了猎狗外,观赏狗也是宋代画家笔下常见的题材。

南宋画师毛益的《萱草戏狗图》与南宋无款的《乳犬戏蝶图》《秋葵犬蝶图》《鸡
冠乳犬图》《萱花乳犬图》都画的是十分可爱的小型观赏狗,宋人的精致生活从中能窥一二。

4、郎世宁《十骏犬图》
古代一些骏马往往会有自己的名号,比如“赤兔”“的卢”“青骓”,但您是否知道一些名犬也是有名号的。

清代画家郎世宁就曾创作了一组《十骏犬图》,画中描绘了十条品种高贵的名犬。

最有趣的是,这些狗还有自己的名字,它们分别是“霜花鹞”“睒星狼”“金翅猃”“苍水虬”“墨玉璃”“茹黄豹”“雪爪卢”“蓦空鹊”“斑锦彪”和“苍猊”。

署名郎世宁的《十骏犬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均有收藏,根据画中描绘,上述前九条狗都属小头长嘴、腰腹收缩、四肢细劲的猎犬品种,这些犬只擅长奔跑,敏捷强壮,速度与耐力惊人;而最后那条威猛的大狗,一看便知是藏獒。

从画面上所题写的字句来看,这些名犬大多是周边各个部落的首领或地方官进献给皇帝的。

从画面上看,图中的犬,无疑是由画家郎世宁所绘,因为狗采用的是西方的素描画法,造型立体具有质感,欧洲风味很足;而图画背景部分的花草坡石,讲究皴法、勾勒,追求平面的装饰效果,与动物的画法相比较,二者有很大的差异,这应当是由供奉在宫廷的中国画家用传统画法补画的,但署名只有郎世宁一人。

郎世宁十分精于画犬,故宫博物院还藏有其作《竹荫西猊狗图》。

此图作于雍正年间,画中犬只毛色银灰,光泽细润,骨骼肌肉很有质
感,为郎世宁的传世杰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