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老师百家讲坛爱上语文讲稿

合集下载

王崧舟 讲稿

王崧舟 讲稿

王崧舟讲稿一、引言王崧舟是一位杰出的中国学者和教育家,他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不可忽视。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王崧舟的生平和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二、生平2.1 早年经历王崧舟于1908年出生在中国湖南省的一个农村家庭。

他在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就对知识和教育充满了好奇心。

在上小学时,他表现出色,很快引起了老师们的注意。

2.2 学术成就王崧舟在求学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出色的表现。

他在中学时期就被湖南师范大学录取,并在那里学习了数学和物理。

毕业后,他获得了奖学金,赴美国留学。

在美国,王崧舟选择了哈佛大学继续深造。

他在哈佛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并成为该校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数学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

他的学术成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

2.3 教育事业王崧舟毕业后回国,开始了他在中国教育事业中的杰出贡献。

他先后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包括中国科学院院长和北京大学校长。

他致力于改革中国的教育体制,提倡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王崧舟对中国教育的影响3.1 教育体制改革王崧舟认为中国的教育体制存在诸多问题,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

他主张降低应试教育的压力,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他的理念对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2 素质教育的推广作为教育家,王崧舟强调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他提倡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

他的理念对中国的教育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3 终身学习的理念王崧舟认为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学校教育,而应该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他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人们在不同的阶段都保持学习的热情。

他的理念在中国社会中得到了广泛传播,促进了人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四、结论王崧舟是一位杰出的中国学者和教育家,他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不可磨灭。

他通过教育体制改革、推广素质教育和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浅析王崧舟“爱上语文”的四层涵义

浅析王崧舟“爱上语文”的四层涵义

2019年8月下第16期总第137期文化教育2019年7月底到8月初,杭州师范大学王崧舟老师于登上《百家讲坛》,开讲12集系列节目《爱上语文》,其同名图书也已由齐鲁书社出版。

《爱上语文》的12期节目,的确做到了有让人亲近的温度、有超越学科的高度、有扎根文化的厚度。

而王崧舟老师这本讲座同名书,也做到了让语文“超越学生”“超越学校”“超越学科”。

《爱上语文》节目和图书都做到了雅俗共赏。

按照《爱上语文》这本书的目录,全书12章,依次是:(1)学语文就是学文化;(2)看不见人怎么看得见语文;(3)书读百遍真能其义自见吗;(4)这样学语文才有味道;(5)学语文就是精神返乡;(6)学语文需要转化密码;(7)推敲语文就是推敲思想;(8)未经思辨的语文毫无价值;(9)用“三只眼睛”看语文;(10)学语文就是学做人;(11)像苏轼那样用语文成全自己;(12)语文学习的三重境界。

在讲座中,12期节目的标题分别是:(1)语文中的文化美;(2)诗歌中的人与情;(3)读诗中的“厚”与“薄”;(4)字词背后的味道;(5)文化意象的魅力;(6)言与意之间的转化;(7)含英咀华靠“推敲”;(8)童趣诗里藏思辨;(9)语文学习的“三只眼”;(10)文字背后见人心;(11)语文学习的人生价值;(12)语文学习的三重境界。

听过讲座,读了书之后可以发现:讲座虽然有时间限制,但其内容都是图书的精华。

我们结合自己学习语文的经历来讨论王崧舟老师所讲语文教学的方法,把相似之处归纳在一起就会发现:“爱上语文”这四个字,其实包含了四方面内涵。

一、爱上语文课“爱上语文”的第一层含义是爱上语文课。

这件事情需要师生通力协作才能实现:老师要鼓励学生,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老师的鼓励更多体现在与学生互动和对学生的奖励;学生也要积极配合老师,展现自己的求知欲。

在2000年,笔者刚步入初中。

当老师讲完《扁鹊见蔡桓公》并留下背诵全文的任务后,笔者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声情并茂地诵读了全文,获得了老师的奖励和赞赏,也把热爱古诗文的热情传染到了全班。

第十集:文字背后见人心

第十集:文字背后见人心

第十集:文字背后见人心为什么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样的教育理念,又该如何融入实际教学中?敬请关注《百家讲坛》系列节目《爱上语文》第十集《文字背后见人心》。

在中华文化灿烂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词歌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等等。

这些诗词承载了诗人们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和人生格局。

他们的作品流芳百世,而他们的为人更为后世所敬仰!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只有当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才能读懂这些诗人们的伟大。

那么,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样的教育理念该怎么融入实际教学之中?这种教育理念对于莘莘学子们,又会起到怎样的积极影响呢?杭州师范大学王崧舟老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爱上语文》第十集《文字背后见人心》。

语文是什么?有人这样说: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诗意的表达,诉说着语文的思想之美、人性之美、文化之美。

正如语文教育大家顾黄初先生说的那样:“语文这个工具,作为信息的载体,它在实际运用中总是承载着人们所要表达的情、意、理、趣的。

因此,在语文学科中,学习语文同时也学到了人们通过语文工具所表现出的情、意、理、趣,这是语文的重要特点。

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正是体现了这一特点。

”元朝的王冕在自己画的《墨梅图》上题写过这样一首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这首质朴晓畅的七言题画诗,大意是说:生长在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树,朵朵花儿仿佛浸染了清洗画笔时留下的淡淡墨痕。

特级教师王崧舟教案

特级教师王崧舟教案

特级教师王崧舟教案(一)教学科目: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 课文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 课文的意境描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2. 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学(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并尝试解释它们的意思。

三、讲解(20分钟)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 分析课文的结构层次。

四、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解题过程。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 分析课文的意境描绘。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营养,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课后学习的重点。

教学评价:1. 课后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对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特级教师王崧舟教案(二)教学科目:数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1. 本节课的知识点。

2. 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2. 灵活运用解题方法。

王崧舟老师百家讲坛《爱上语文》讲稿讲课讲稿

王崧舟老师百家讲坛《爱上语文》讲稿讲课讲稿

王崧舟老师百家讲坛《爱上语文》讲稿爱上语文(一)——语文中的文化味王崧舟一、语文的重要性对中小学生来说,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一般成年人来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离开语文很有可能寸步难行对民族来说,语文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对中国人来说,语文就是我们的母语精神家园我们应该要重视语文。

最中国最有文化最后魅力的就是中国古典诗词,语文中最璀璨的明珠二、带上这些思考中国古典诗词该怎么读?我们该怎么重新解读被误读的古诗词呢?为何读诗索然无味?我们带着什么目的读古诗词呢?如何学让更多的人爱上语文呢?三、从误读《泊船瓜洲》说起学语文,第一要紧的就是要建立正确的观念,学语文就是学文化,学古典诗词更是学中国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传承了非常丰富的中国文化,对其要有敬畏之心,不然闹笑话。

思考:这首诗的审美情感到哪里去了?文化意蕴到哪里去了?四、再看一首诗《江雪》教师逆向追问:天这么冷,学那么大,渔翁真的在钓鱼吗?触及了诗歌的内涵与文化底蕴,教师介绍柳宗元的生平事迹、政治状况,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如此孩子们触到了诗言“志”。

学好语文,习得文化五、再读《泊船瓜洲》——明月文化严羽:诗有别材,非关书也。

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诗应该形象地读,感性地读,充满想象力地读。

诗的逻辑不是知识的逻辑,而是情感的逻辑。

明月文化:明月不仅是自然的明月,也是心灵的明月明月不仅是天上的明月,也是人间的明月明月寄托中华民族许多特殊的情感,思乡、怀人举例:曹丕《杂诗》仰看明月光绵绵思故乡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明月被拟人化了,离人的知己,思念亲人南北朝谢庄《月赋》明月成了两人之间交流感情的中介,传递相思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里的月亮浸润包含着对故乡的无限思念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悼念妻子,明月夜,短松冈。

爱上语文(二)——诗歌中的人与情王崧舟一、从《枫桥夜泊》切入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密集的意象,集中在“愁”字上。

王崧舟老师百家讲坛爱上语文讲稿

王崧舟老师百家讲坛爱上语文讲稿

爱上语文(一)——语文中的文化味崧舟一、语文的重要性对中小学生来说,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一般成年人来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离开语文很有可能寸步难行对民族来说,语文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对中国人来说,语文就是我们的母语精神家园我们应该要重视语文。

最中国最有文化最后魅力的就是中国古典诗词,语文中最璀璨的明珠二、带上这些思考中国古典诗词该怎么读我们该怎么重新解读被误读的古诗词呢为读诗索然无味我们带着什么目的读古诗词呢如学让更多的人爱上语文呢三、从误读《泊船瓜洲》说起学语文,第一要紧的就是要建立正确的观念,学语文就是学文化,学古典诗词更是学中国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传承了非常丰富的中国文化,对其要有敬畏之心,不然闹笑话。

思考:这首诗的审美情感到哪里去了文化意蕴到哪里去了四、再看一首诗《江雪》教师逆向追问:天这么冷,学那么大,渔翁真的在钓鱼吗触及了诗歌的涵与文化底蕴,教师介绍柳宗元的生平事迹、政治状况,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如此孩子们触到了诗言“志”。

学好语文,习得文化五、再读《泊船瓜洲》——明月文化羽:诗有别材,非关书也。

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诗应该形象地读,感性地读,充满想象力地读。

诗的逻辑不是知识的逻辑,而是情感的逻辑。

明月文化:明月不仅是自然的明月,也是心灵的明月明月不仅是天上的明月,也是人间的明月明月寄托中华民族多特殊的情感,思乡、怀人举例:丕《杂诗》仰看明月光绵绵思故乡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明月被拟人化了,离人的知己,思念亲人南北朝庄《月赋》明月成了两人之间交流感情的中介,传递相思白《静夜思》望月思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里的月亮浸润包含着对故乡的无限思念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悼念妻子,明月夜,短松冈。

爱上语文(二)——诗歌中的人与情崧舟一、从《枫桥夜泊》切入唐代诗人继《枫桥夜泊》密集的意象,集中在“愁”字上。

江枫怎么解边界和底线是什么“以诗解诗”才能解出诗的涵与意境。

《爱上语文》征文系列在语文天地中诗意行走

《爱上语文》征文系列在语文天地中诗意行走

《爱上语文》征文系列 | 在语文天地中诗意行走2019-11-04#《爱上语文》26个在语文天地中诗意行走——观老师《爱上语文》系列讲座有感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熊风语文,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人生必修课。

在广阔无垠的文学长廊中漫步,在繁花满径的诗词园林中游走,我们触摸着华夏文明大厦的青砖黛瓦,我们轻捧着千年文化长河的碧水清波。

但为何,语文之于我们,总是亲近而疏离?学习语文却难爱上语文。

还有,语文教学的起点在哪里?终点又在何方?教语文,到底应该如何教?这些问号是萦绕在多少母语学习者和语文教育人心间难解的谜题。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假期里,央视“百家讲坛”播出的老师《爱上语文》讲座系列真如炎夏中一剂清凉,观之怡情、赏之养心。

此讲座不仅适合语文教师观看,也适合学生、家长,甚至社会各界人士观看,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不同的体悟,得到不同的收获。

王老师从上世纪的著名“吕叔湘之问”谈起,提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语文,我也借观看之机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语文教学。

结合王老师的讲座内容,我细细梳理观看后的所悟所得,为语文教学的努力方向制定目标,规划航线:一、语文教学应秉文化之心:在王老师眼中,学语文,就是学文化。

讲座中,王老师举的《泊船瓜洲》的教学案例很值得深思。

课例中的老师带着学生从改诗、辨诗再到疑诗,看似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热闹,课堂气氛很好,但这还是学诗吗?这是以牺牲诗的文化意蕴为代价的一场思维游戏,如果这样学诗,即便学上百千首,也是“轻叩柴扉久不开”,难以真正走进诗的国度。

1.广播诗心,培养诗化思维古诗文字凝练,但背后的内涵绝不简单,解诗不光是解诗意,还要解诗人、解时代等。

同时,读诗的思维是一种形象思维、感性思维,是审美的,超然的。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并没有用多么艰深晦涩的理论来谈诗,但诗的各种风格特点就在他的文字间呼之欲出。

如提到“典雅”风格时,他只用了四十八字来描述:“玉壶买春,赏雨茅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消息王崧舟教授央视百家讲坛开讲啦2

消息王崧舟教授央视百家讲坛开讲啦2

重磅消息!教授央视百家讲坛开讲啦!2019-07-24我在《百家讲坛》讲语文一上《百家讲坛》,于我,既非梦寐以求,亦非痴人说梦,只能用一句俗到不能再俗的俗话来形容——做梦也想不到。

做梦也想不到,却真实发生了:2018年5月22日,我接到《百家讲坛》总编导李伟宏老师的电话,邀请我前往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试讲“诗意语文”。

6月9日,我在《百家讲坛》试讲《被误读的古诗》。

6月12日,试讲通过后,我第一次向《百家讲坛》提交选题申报表,但没有通过。

7月1日,我第二次向《百家讲坛》提交修改后的选题申报表,还是没有通过。

7月14日,我第三次向《百家讲坛》提交修改后的选题申报表,依然没有通过。

7月30日,我第四次向《百家讲坛》提交修改后的选题申报表,也没有通过。

8月9日,我前往北京中央电视台,与《百家讲坛》制片人那尔苏老师、总编导李伟宏老师面谈选题事宜,最终将选题定为《爱上语文》。

8月12日,我第五次向《百家讲坛》提交新的选题申报表,获初步通过。

8月24日,我第六次向《百家讲坛》提交完善后的选题申报表,获正式通过。

以上为《百家讲坛》的选题申报。

9月10日,我在《百家讲坛》录制《爱上语文》第一集、第二集。

9月11日,我在《百家讲坛》录制《爱上语文》第三集、第四集。

10月15日,我在《百家讲坛》录制《爱上语文》第五集、第六集。

10月16日,我在《百家讲坛》录制《爱上语文》第七集、第八集。

11月12日,我在《百家讲坛》录制《爱上语文》第九集、第十集。

11月13日,我在《百家讲坛》录制《爱上语文》第十一集、第十二集。

以上为《百家讲坛》的节目录制。

2019年6月10日,我完成《爱上语文》第一集串词及讲述字幕的审改。

6月15日,我完成《爱上语文》第二集串词及讲述字幕的审改。

6月20日,我完成《爱上语文》第三集、第四集串词及讲述字幕的审改。

6月25日,我完成《爱上语文》第九集、第十集串词及讲述字幕的审改。

6月30日,我完成《爱上语文》第五集、第六集串词及讲述字幕的审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上语文(一)——语文中的文化味崧舟一、语文的重要性对中小学生来说,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一般成年人来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离开语文很有可能寸步难行对民族来说,语文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对中国人来说,语文就是我们的母语精神家园我们应该要重视语文。

最中国最有文化最后魅力的就是中国古典诗词,语文中最璀璨的明珠二、带上这些思考中国古典诗词该怎么读我们该怎么重新解读被误读的古诗词呢为读诗索然无味我们带着什么目的读古诗词呢如学让更多的人爱上语文呢三、从误读《泊船瓜洲》说起学语文,第一要紧的就是要建立正确的观念,学语文就是学文化,学古典诗词更是学中国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传承了非常丰富的中国文化,对其要有敬畏之心,不然闹笑话。

思考:这首诗的审美情感到哪里去了文化意蕴到哪里去了四、再看一首诗《江雪》教师逆向追问:天这么冷,学那么大,渔翁真的在钓鱼吗触及了诗歌的涵与文化底蕴,教师介绍柳宗元的生平事迹、政治状况,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如此孩子们触到了诗言“志”。

学好语文,习得文化五、再读《泊船瓜洲》——明月文化羽:诗有别材,非关书也。

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诗应该形象地读,感性地读,充满想象力地读。

诗的逻辑不是知识的逻辑,而是情感的逻辑。

明月文化:明月不仅是自然的明月,也是心灵的明月明月不仅是天上的明月,也是人间的明月明月寄托中华民族多特殊的情感,思乡、怀人举例:丕《杂诗》仰看明月光绵绵思故乡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明月被拟人化了,离人的知己,思念亲人南北朝庄《月赋》明月成了两人之间交流感情的中介,传递相思白《静夜思》望月思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里的月亮浸润包含着对故乡的无限思念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悼念妻子,明月夜,短松冈。

爱上语文(二)——诗歌中的人与情崧舟一、从《枫桥夜泊》切入唐代诗人继《枫桥夜泊》密集的意象,集中在“愁”字上。

江枫怎么解边界和底线是什么“以诗解诗”才能解出诗的涵与意境。

第一个诗指的是诗性诗味。

诗人往往借助意象抒发情感,枫树这个意象就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愁绪。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明月夕阳大雁芳草枫树有不少诗人写枫树、枫林:白居易《琵琶行》:浔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若虚《春江花月夜》: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杜甫《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以上意象都与愁绪、忧心有关二、钟声意象《枫桥夜泊》这首诗中更独特更有价值的意象是夜半钟声解读在时间长河里,《枫桥夜泊》它所传递的是什么小奇《涛声依旧》: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士帧《夜雨题寒山寺》: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高启《泊枫桥》:几度经过忆继,月落乌啼又钟声陆游《宿枫桥》: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为什么一代又一代的诗人都在写钟声且都在夜半时候三、知音文化——高山流水知音文化的源头在《伯牙绝弦》这个故事里。

五岳中泰山为至尊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渊明《咏士其一》:知音苟不存,已矣所悲鲍照《约下登楼连句》:嗽玉延幽性,攀桂藉知音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知音不易得,抚剑增感慨欧阳修《玉楼春》:未知处有知音,常为此情留此恨冕《客边其二》:知音无处问,冷落七弦琴时间的长河里,可见知音难觅知音文化是追求高贵的精神生活的表现四、总结继的钟声,伯牙的琴声,都在互换文化意义、精神意义上的知音。

而从根本上讲,要成为别人的知音,您首先得成为自己生命的知音。

爱上语文(三)——读诗中的“厚”与“薄”崧舟品读诗词纳兰性德《长相思》的法先把《长相思》读厚再把《长相思》读薄最后把《长相思》读活一、如读厚读厚是基础1.解读角度:可总体着眼,名句着手;可情感入手,层层递进。

2.阅读资料,了解纳兰性德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天才”“学霸”“专家”“情种”“大咖”3.读诗人的作品继续读《纳兰词》,书中《如梦令》《菩萨蛮》4.读相关诗人的作品(1)别的诗人是如写故园慈母手中线——孟郊《游子吟》当共剪西窗烛——商隐《夜雨寄北》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每人心中故园柔软的画面与记忆是不一样的(2)不同诗人写乡心又是如的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白《早秋》日暮乡关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颢《黄鹤楼》二、如读薄读薄是关键题目读成一个字:思这首词读薄,上片读成一个字“身”,下片是“心”上下片联系起来,发现“身”与“心”独特的审美力:“身”离故园越来越远,而“心”系故园越来越紧“身”的行进可以停顿,而“心”的思念无法停止“身”的轨迹不断变化,而“心”的指向始终不变如此发现他的身心分离分裂悖论,于是可联系纳兰性德的生平,他的一生也是如此三、如读活读活是最重要的,把自己放进去“只见他老人家端坐在黑板前,一遍又一遍地将名篇诵读。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这抑扬顿挫的吟诵声,把我们渐渐地静静地带入了美妙的诗境;然后……”——永康“(唐先生说)‘柳永啊,他想啊,想啊,想啊……’想什么呢唐老未做一字解释,只让我们全班同学由着性子自己去想象,去补充……”——永康爱上语文(四)——字词背后的味道崧舟一、解读轼《题西林壁》1.游庐山,写庐山,一般人会写庐山的景色景观,可写庐山的水,庐山的水最为有名的诗瀑布,如白的《望庐山瀑布》;可写庐山的峰,如白的《登庐山五老峰》:庐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

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也可写庐山云雾。

2.而轼到底写的是什么呢写的诗人心灵的觉悟。

一二两句也不是写山,是一种以境显理的写法。

三四两句直接点出理。

写诗要写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3.创作背景是什么因缘具足,诗能诞生。

具备了哪些因缘呢(1)庐山——对境起心(2)特殊的经历:乌台诗案贬官,途径,为庐山写了九首诗——困惑、迷茫、反思(3)特殊的政治:安变法(4).西林寺——千年古刹轼通儒释道三家,有很深的儒学修养,有很深的禅定功夫,有佛学境界,如《观潮》:庐山烟雨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潮。

不是观潮,其实是关心。

(5)轼这个人性格特征,不见风使舵,不阿谀奉承,用他的诗《游庐山次韵章传道》来说:尘容已似服辕驹,野性犹同纵壑鱼。

野性是超脱、超越,从而获得心灵的超拔,追求人生的自在与解脱二、解读陆游《游村》人们对他的刻板印象是:慷慨悲愤忧国忧民,而这首诗写的诗浓浓的,狂欢的乡情。

诗不能太雅,最好是以俗写俗,以朴写朴。

以戏剧的式写律诗。

三、两首诗放在一起轼《题西林壁》着眼理趣,意在阐发一种生命的哲理;禅意入墨,耐人寻味;处处写理,以境显理。

陆游《游村》着眼情趣,意在抒发的诗一种真挚的乡情;戏剧入笔,质朴亲切;处处写情,景中寓情。

爱上语文(五)——文化意象的魅力崧舟一、《秋天》一文的意象部编版一年级《秋天》,先写景,最后抒情。

文中的文化意象与文化趣味特别明显,他们是情感现象、心灵意象。

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色,“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对吧。

“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吧。

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趣。

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诗味吧。

——夏丏尊文中“大雁”变成了文化与情感的“大雁”。

如仲淹《渔家傲.秋思》,书写的诗思乡的情感色彩。

实甫《西厢记》,渲染了离别的愁绪。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鸿雁传书,大雁与书信联系一起。

还有清照《一剪梅》由古至今,大雁成了人们情感的寄托、精神的某种象征。

文化是生活,意象是情感。

有一种鸽子叫信鸽吗大雁也能传书。

创设情境,妈妈出差,在外地未归。

你想对她说什么呢写信。

请谁寄儿童是诗性的思维,童话的思维学语文,学的是文化涵与意蕴。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意象:水在中国文化中,水往往被承载思念、愁绪等情感,清照写道“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同时,水还被象征时间的流逝,煜写道“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然而,古人眼中,水还酝酿着力量,丰润着生命,轼“欲把西湖比西子”。

水和女性有一种天然的联系。

女性是人类的母亲,水是万物的母亲,都是生命之源。

哲学观念里,乾道为男,坤道为女,女性是阴柔、顺承的,水呢水者,阴也。

女性和水有高度匹配性。

1.水与女性的相似性:(1)形态相似。

水的形态流线、曲线的,女性的身体也是(2)质地相似。

触觉绵柔,视觉绵绵不绝。

女性多情,女性的思念是望穿秋水(3)纯度相似。

清白清丽清雅来形容女子2.为只想到了西子(1)地域:西湖雨西子都属于古越国(2)形态:他们都是沉鱼之美。

(3)气质:清丽美(4)音韵:读起来好听(5)西湖是现实的美,西子的美无人见过,给人无限想象学语文,就是寻找诗意的精神家园。

三、水文化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与水文化也有很大的关联,《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孟女哭长城》。

爱上语文(六)——言与意之间的转化崧舟语文应转化字句中的文化密码,使得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一、清照《声声慢》有人评价这首词字字写愁层层写愁,却只漏一字法国人克洛代尔也喜欢这首词,对这首词做了改写《绝望》,法国人有直抒胸臆的传统,中国人写词很少有直抒胸臆的写法。

如写想你,诗人会这么写:《卜算子》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赋得自君之出矣》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相思》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一剪梅》唐寅: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中国的古典诗词是意象的语言,不是词汇的语言;是情感的语言,不是逻辑的语言,用意象本身来说话。

余光中先生说:所谓意象,即是诗人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试图还原为诗人当初的在之意。

从言到意,从意再回到言。

需要找中介——意象,读诗或词需从言到象,再到意,诗人写诗词是从意到象再到言的过程。

二、林黛玉如教香菱学诗香菱又是如学的香菱读书,见意象,见场景。

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三、读白话文是否也要如此转换呢当然《我的伯父迅先生》如学“饱经风霜”这个词教师引导:1.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看到饱经风霜的脸2.我想请你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车夫的这脸,但不可用饱经风霜这个词。

3.我们都有两只眼,一只眼睛看到外貌,另一只眼睛通过眼睛透过外貌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点、社会地位等。

你从车夫饱经风霜的脸看出了什么4.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5.迅先生又是怎么对待车夫的呢如此学,可变成学生的积极语汇,原因在于意象。

四、我们该如转化意象举例志和《渔歌子》1.赋型还原2.切己还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白鹭是否就是你曾经的旧相识呢3.联想还原白鹭曾出现在不同诗人的诗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