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知识提纲(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

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知识提纲(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

第四章知识要点第一节地球的自转一、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1.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做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做顺时针方向旋转。

(北逆南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天(约24小时)。

3.地球自转引起的自然现象:①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太阳相对于地球自东向西运动,所以在地球上看太阳是东升西落。

②昼夜交替。

4.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一天中太阳的位置为:清晨(日出)时,太阳在正东,上午时太阳在东南边,正午太阳在正南边,下午太阳在西南边,黄昏时,太阳(日落)在正西。

二、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的原因::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

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地球在自转。

在同一时间里,太阳照射时,地球的一半地方处于亮的半球,另一半处于暗的半球;亮的半球是昼,暗的半球是夜。

这就使地球上有了昼夜之分。

地球每自转一周,白天和黑夜就更替一次。

2.晨昏线(圈): 白昼、黑夜的分界线。

(或:昼半球与夜半球的界线。

)晨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从变黑夜为白昼的界线。

昏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从白昼变为黑夜的界线。

3.地球昼夜交替的意义:地球的昼夜交替,使得地球表面温度不致于过高,也不致于过低,这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第二节北京时间和北京的时间一、地方时和区时1.地方时:同一瞬间,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例如:杭州的时间和北京的时间是不同的。

2.地方时的判断依据:当太阳位于某地的正南或正北时,该地就是正午12时;此时晨线上为6时,昏线上为18时。

由于于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所以东边的地方时总比西边的地方时来得早。

3.时区:国际上的分区计时制度把全球划分为24个经度宽15°的地区,叫做时区。

每个时区中间的经线叫中央经线。

★★中央经线的计算方法中央经线=时区数×15º+ 7.5°就能算出时区界线4.区时: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统一使用的时间,称为区时,也叫标准时。

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提纲

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提纲

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提纲1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天(约24小时)。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不断交替;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昼夜现象: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亮的球体昼夜交替现象:因为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是一个不透亮的球体晨昏圈:白昼、黑夜的分界线2北京的时刻和“北京时刻”地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区时:把某一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因此北京时刻不是北京的地点时)时区的划分:把整个地球划分为24小时区,每个时区为15度;日界线:国际上规定,180度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补: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从东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3地球公转运动太阳高度:太阳光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夹角大,太阳高度大;夹角小,太阳高度小。

太阳直射点:地表同意太阳垂直照耀的点叫做太阳直射点。

(太阳高度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邻近。

地球的公转周期:365.2422天。

太阳高度与季节的关系:夏季较高,冬季较低,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公转所产生的一种效应,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自秋分日至春分日,昼短夜长,冬至白昼最短;春分日和秋分日昼夜平分。

极昼现象:极地地区某些时候太阳整日不落,称之为极昼。

极夜现象:极地地区某些时候太阳整日不出,称之为极夜。

五带的划分:不同纬度地区,由于太阳高度不同,地面所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依照地面所获得的太阳能量不同,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热量带。

4日历上的科学我国日历的组成:公历和农历历法的分类:阳历、阴历、阴阳历。

第一章地球运动和海陆分布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运动和海陆分布复习提纲

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复习提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地球的自转:自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2、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海陆分布三分陆地,七分海洋1、海洋面积占71% ,陆地面积占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

2、半球无论怎么划分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

3、南北半球来看,陆地集中北半球,海洋集中南半球。

东西半球看,陆地集中在东半球。

二、七大洲1、主要概念: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四面临海。

半岛: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三面临海。

大洲: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2、六块大陆:全部在北半球的:亚欧大陆、北美大陆。

全部在南半球的:南极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跨南北半球的:非洲大陆、南美大陆。

3、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全部在北半球的:北美洲、欧洲。

全部在南半球的:南极洲跨南北半球的: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南美洲、北美洲。

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北美洲、亚洲。

被三个大洋包围的:南极洲。

跨经度最多:南极洲。

跨纬度最多:亚洲。

4、大洲界限: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里海、黑海)亚、非: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北美:巴拿马运河。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

三、四大洋1、主要概念: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

(黄海、东海)洋:海洋的中心部分。

(太平洋)海峡:连接两片水域的狭窄天然水道。

(台湾海峡)2、四大洋:太大印北。

太平洋:被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五个大洲所包围大西洋:被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南极洲五个大洲所包围印度洋:被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四个大洲所包围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三个大洲所包围四、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五、世界之最1、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高中地理地球和地球运动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地球和地球运动复习提纲

专题复习 地球和地球运动知识总结(一)地球知识1. 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 ”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 ”作代号。

北纬、南纬各有90°。

低纬、中纬和高纬。

南北半球划分。

(2)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 ”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 ”作代号。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用20°W 和160°E 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二)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的方法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中学生常见的经纬网图(图1)有以下三种形式:①确定纬线与纬度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

纬度数值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在俯视图上纬线为一组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北纬,且数值向北极点增大。

②确定经线与经度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一组线段;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

不论在哪种经纬网上,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数值随地球自转方向减少。

(三)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量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纬度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km ,赤道上经度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 ,因此只要知道了任意两地间的纬度差,或者是赤道上任何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

复习提纲:《地球的运动》
1. 地球的自转
- 地球自转的定义和特点
- 自转导致的昼夜交替现象
- 地球自转的时间和速度
2. 地球的公转
- 地球公转的定义和特点
- 公转轨道和周期
- 地球公转与季节的关系
- 地球公转对一年四季的影响
3. 地球的倾斜
- 地球轴倾斜的定义和特点
- 地球轴倾斜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
- 地球轴倾斜引起的四季交替
4. 月亮的运动
- 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 月亮的月相现象
- 月亮与地球的引力作用
5. 总结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如何利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进行时间计算 - 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倾斜与季节的关系
- 月亮的自转、公转和月相现象对地球的影响。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运动》复习提纲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运动》复习提纲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运动》复习提纲妥善保存熟读背诵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姓名【一】本单元重要知识点的归纳:一、托勒密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了“地心说”,主要观点:1、地球是个球体;2、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3、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转动。

二、哥白尼是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日心说”,不朽的名著是《天体运行论》。

主要观点:1、地球是球形的;2、地球24小时自转一周;3、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等星体绕太阳转动。

三、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地球在自转。

四、从世界时区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于东经,向西180度属于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差一小时。

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五、地球及其运动的特点:地球的形状自转的证据自转方向自转周期球形傅科摆、星体东升西落自西向东(逆时针)24小时六、北极星为什么“不动”?答: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为地轴。

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秘密。

因此,地球仪要做成倾斜的样子。

七公转:就是地球围绕太阳转动公转周期是一年。

八、怎样证明地球在公转?答:1、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东向西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

说明地球在公转。

2、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周年视差,也证明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

3、现在,人们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能直接观察到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九、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十、四季的成因: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关有规律性的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

地球运动复习提纲

地球运动复习提纲

地球运动复习提纲★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可以根据自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2、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3、速度:南北极点的线速度和角速度为0;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它地方相等,为15°/时。

4意义:(1)产生以24小时为周期的昼夜更替;(2)度量时间(3)产生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如图:虚线—偏转方向,实线—初始运动方向。

北半球南半球错误图错误图左右手法则:四指并拢,掌心面对自己,指尖指向物体的初始运动方向即去向,大拇指张开表示物体的偏转方向。

南半球用左手,北半球用右手。

如右图(4)地方时特点: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地方时东早西晚(东大西小);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个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

(5)日期变更线(可简单视为180°经线)为避免地球上日期的紊乱而人为划定,有三处不与1800经线重合;在日期的换算上,从东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从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或者:从东十二区经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从西十二区经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二、地球的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公转2、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3、速度: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

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

越接近近日点,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越来越大。

越接近远日点,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越来越小。

4、意义(1)、直射点的回归运动(2)、四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气候四季:3月、4月、5月—北半球春季6月、7月、8月—北半球夏季9月、10月、11月—北半球秋季12月、1月、2月—北半球冬季五带: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以内为寒带(3)黄赤交角:大小为23.5°或23°26′。

4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4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五下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12.日心说发表300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会与摆的方向发生偏移,由于345由于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

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为标准,将地球分成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

在地图上越是东面(右边)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6产生的现象。

7、(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8、(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9、(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地轴倾斜角度越大,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越大。

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不会超过南极圈北极圈。

10。

★★ 1导致阳光有规律性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变化,形成四季。

(当阳光直射北半球的时候,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被太阳斜射,处于冬季;当阳光直射赤道的时候,赤道都处于夏季,南半球,北半球分别处于春季和秋季。

)2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推断出地轴是倾斜的。

3另一端一直照不到太阳。

因此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

4围着太阳转,每24小时自转一周。

著作《天体运行论》。

5.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地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①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③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2.当我们坐在行驶的火车内看外面不动的树时,树的运动方向正好与我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我们处于运动的地球上,看到原本不动的太阳自东向西(顺时针运动),则我们原本转动的地球的运动方向正好是太阳运动的相反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人类理解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观点和学说,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处于宇宙中心,地球围着太阳转。
三、证明地球在自转: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的底盘上,摆摆动时转动底盘,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底盘的转动而改变,而是基本不变。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向发生的偏移,因为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以只能说明地球在自己转动。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已为世界所公认。
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逆时针转,周期为一年。
方式、方向、周期、特点
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
判断地球运动的依据:
傅科摆;
恒星的周年视差;
太阳东升西落;
不同季节同一时间天空中星座的位置由东向西移动;
卫星观测
卫星观测
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产生了昼夜交替
产生了四季
北极星不动
极昼极夜现象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北极星的位置并不是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们视线往上倾斜的北方的天空中。
六、地球在公转吗: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二、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证明地球在公转。我们在地球上观看两颗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不同的季节两颗星之间的相对距离和位置发生了变化。
14、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有(视觉位置差异)。
15、(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相关。
16、(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相关。
17、(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能够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8、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八、极昼极夜现象的解释: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主要的原因是地轴是倾斜的,倾斜角度大约是23度,并与地球的自转、公转都相关。在理解地球的运动过程中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如日照冬短夏长、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等。
九、地球的运动地球Fra bibliotek两种运动形式自转
公转
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转,周期大约是24小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
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成功地测出了恒星的周年视差。
七、为什么一年有四季?(答:因为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并且方向保持不变,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所以气温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
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正午,古人发现在同一地点的杆子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不一样的。其中春秋季影子适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这与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相关。四季形成的原因是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相关。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来回移动,不可能在南极或北极。
五、北极星“不动”的秘密:(答:地球是围绕着地轴实行转动的,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是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北极星的位置好象始终没有变化,其他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在顺时针旋转。人们发现,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都是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那些发亮的光环是星星们运行的轨迹。圆心附近的亮点就是北极星。
19、在地球的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冬季最长,夏季最短,春季和秋季适中。)
10、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地球围绕地轴转动,北极星正好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相对“不动”的秘密。)
11、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2、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13、(恒星的周年视差)是(贝塞尔)观察到的,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科学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一、昼夜交替现象: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能够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要判断哪种假说是准确的,我们能够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实验后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够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交替现象,只要太阳绕着地球或地球绕着太阳实行圆周转动就能够产生。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他的著作有《天体运行论》。
3、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4、(“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证明(地球在自转)。
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6、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地球自转方向:(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7、(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8、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9、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四、谁先迎来黎明: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不同。当我们坐在行驶的火车内看外面不动的树时,树的运动方向正好与我们的运动方向相反。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自东向西(顺时针)运动,则地球的运动方向正好是与太阳运动的方向相反,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周期为24个小时。
我们能够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在地图上越是东面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北京处于东八区,纽约处于西五区,相差13个小时,北京是白天时,纽约是黑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