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专题复习三 地球的运动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五下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五下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科学五下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2019.6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基础概念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

他认为地球是球体,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3.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出版了著作《天体运行论》。

他认为地球是球形,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日心说关于太阳不动的论述是错误的。

4“地心说”和“日心说”都提出了地球是球体这一观点。

※布鲁诺因为拥护日心说而被罗马教皇烧死,伽利略也因此被送进宗教裁判所。

5.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6.“日心说”发表300年后,法国物理学家傅科,进行“傅科摆”实验:“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所指示的方向与摆的摆动方向,沿顺时针方向发生偏移,证明地球在自转。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

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8.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9.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0.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1.北极星“基本不动”的秘密:地球围绕地轴转动,北极星正好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12.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3.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一周是一年。

14.恒星的周年视差是贝塞尔观察到的,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15.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6.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第四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昼夜交替现象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2、要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我们首先要在地球上确定一个区域,确定作为太阳和地球的工具,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来判断哪种假说正确。

(1)实验计划:(2)、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单是昼夜交替不能确定哪种假设是正确的,我们得寻找新的更多的证据。

第二课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提出“地心说”: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着地球每天做一次圆周远动。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太阳是不动的,地球是运动的。

地球是球形,地球围着太阳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24小时。

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提出“地心说”,相当于我们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的第一种解释;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相当于我们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的第四种解释。

我们仍然不能确定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所以我们仍得寻找新的证据。

第三课 证明地球在自传1、实验研究摆的特点。

(1)、实验计划(2)、摆的方向记录表:(3)、实验证明: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在1851年,也就是“日心说”发表300年后,法国物理学家傅科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他将一个摆长60多米、钟27千克的铁球摆锤悬挂在一个高高的圆顶大厦里,并且在摆下的地面上画上刻度盘。

摆摆动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向发生的偏移,由于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以只能说明地球在自己转动。

3、“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现在为世界所公认。

4、地球的自转是昼夜交替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第四课谁先迎来黎明1、老师在黎明时,分别给我一位远在北京工作的朋友和一位远在乌鲁木齐工作的朋友各打了一个电话。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知识点复习总结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本单元关于地球运转的各种实验都是实验(对比/模拟)。

2、我们生活的地球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它的产生与地球和太阳的有关。

3、对于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有四种:4、人类地球运动的历史5、国科学家在研究摆的规律时发现地面的刻度盘和偏移,由此发明了,证明了地球的。

这是利用了摆具有的特点。

6、在研究北京与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的实验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是实验。

在实验中,让一群学生手拉着手面向外围成一个圈是在模拟,在其中一位学生的身上贴着北京,一位学生身上贴着乌鲁木齐,再请一个学生站在外围举着一个红色牌子在模拟。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是影响黎明到来的先后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7,我们坐在车上或坐在转椅上转动时,会发现周围静止的物体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所谓的。

在现实生活中,天体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通过,我们就可以确定地球的运动方向是。

8、为了方便认识我们的地球,我们在地球上面增加了、、。

地球围绕着进行自转,围绕着进行公转。

是区分气温变化的。

是区分每个地区的时间的,地球总共可以划分为个时区。

其中0°经线穿过国天文台,所在时区为,向东为时区,共十二个时区,向西为时区,共十二个时区,注意:东西十二区共用一个时区,为区,它的中央经线为。

每相连的两个时区相差小时,中央经线相差度。

9,通过生活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天空中的星星在围绕着北极星进行旋转,这是由于地球旋转所造成的。

北极星一年四季在天空中基本是,这是由于北极星始终处在。

根据北极星的位置和地面并不是垂直的,可以推测出。

10,视差:当,我们观察的物体相对于远方的背景会发生改变。

当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视觉位置的相对差异就叫,这是由国天文学家发现的,由此证明了地球在围绕进行公转。

11、古人是利用立竿测影的方法来辨别四季的,春秋影子长度,夏季影子长度,冬季影子长度。

北半球: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是季节,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是季节,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是季节。

五年级科学下册地球的运动参考资料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地球的运动参考资料教科版

地球的运动参考资料地球自转运动地球自转指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轴是地球自转的旋转轴。

地球不停地绕地轴旋转。

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相同,为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观测者看到恒星及太阳随着天球在自东向西旋转。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即自转周期,叫做一日。

由于观测周期采用的参照点不同,有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和太阳日(24小时)之分。

地球自转一周3600,所需的时间是23时56分4秒。

这叫做一个恒星日,即天空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天体每天经过观测者所在的子午圈平面两次,离天顶较近的一次叫上中天)的时间间隔,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一天24小时,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太阳日。

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一个太阳日,地球要自转360059',比恒星日多出59'。

所以,时间上比恒星日多3分56秒。

地球自转运动是不均匀的,有季节变化、长期变化及不规则变化。

如地球自转的长期变化使自转速度减慢,但这种变化不大,每100年日长增加1毫秒一2毫秒。

地球自转的季节变化是每年3 ^- 4月速度最慢,8月最快,但季节性日长变化不超过0. 5毫秒一0. 6毫秒。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南、北两极点等于零。

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每小时150。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在南、北两极点等于零。

除南、北两极点外,自转的线速度因纬度和海拔的不同而不同,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海平面处约为1 6'70千米每小时,南、北纬300海平面处约为1 44'7千米每小时,南、北纬600海平面处约为8 3'7千米每小时。

在赤道处高度相差100米,线速度相差26米每小时。

地球自转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

1.它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如热量、气温、气压、蒸发、水汽凝结及有机界等)具有一昼夜的节奏。

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教科版(教师用 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教科版(教师用 含答案)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一、填空:1、(法国)一位物理学家名叫(傅科),他用实验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现已被世界所公认。

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2、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3、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一个特殊现象:(北极星)的位置好像始终没有变化,而其他的星星每天都围绕(北极)在(逆时针)旋转。

4、北极星的位置并不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们视线往上倾斜的(北方)的天空中。

5、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

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因此,地球仪也就是做成(倾斜)的样子。

6、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东向西)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这可以说明(地球公转)。

7、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8、(北)半球(夏季)时,太阳长挂在(北极)天空就是不会下落,(北极中心)的白天甚至长达半年时间;而到了(冬)季,就几个月见不到太阳,(北极点)附近有半年的时间都处在黑夜之中。

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极昼)和(极夜)。

9、在北半球对着太阳时,南极附近会出现(极夜)现象。

赤道地区(不可能)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10、现在人们已知道,地轴倾斜度大约是(23)度。

11、现在,人们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能直接观察到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二、问答题:1、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有哪些异同?这两种学说能否合理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呢?(P76)答:两种学说的相同点是,地球是球形。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

复习提纲:《地球的运动》
1. 地球的自转
- 地球自转的定义和特点
- 自转导致的昼夜交替现象
- 地球自转的时间和速度
2. 地球的公转
- 地球公转的定义和特点
- 公转轨道和周期
- 地球公转与季节的关系
- 地球公转对一年四季的影响
3. 地球的倾斜
- 地球轴倾斜的定义和特点
- 地球轴倾斜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
- 地球轴倾斜引起的四季交替
4. 月亮的运动
- 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 月亮的月相现象
- 月亮与地球的引力作用
5. 总结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如何利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进行时间计算 - 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倾斜与季节的关系
- 月亮的自转、公转和月相现象对地球的影响。

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地球的运动 教科版(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地球的运动  教科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一、填空:1、一位物理学家名叫,他用实验证明了。

作为地球的有力证据,现已被世界所公认。

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或),也就意味着越是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早,晚。

【地球产生了】2、人们以地球为标准,将地球分为个时区,将通过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向西180度属。

经线每隔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小时。

3、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一个特殊现象:的位置好像始终没有变化,而其他的星星每天都围绕在旋转。

4、北极星的位置并不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们视线往上倾斜的的天空中。

5、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

北极星就处在上。

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指向,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因此,地球仪也就是做成的样子。

6、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移动,比如就是如此,这可以说明。

7、阳光的和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8、半球时,太阳长挂在天空就是不会下落,的白天甚至长达半年时间;而到了季,就几个月见不到太阳,附近有半年的时间都处在黑夜之中。

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和。

9、在北半球对着太阳时,南极附近会出现现象。

赤道地区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10、现在人们已知道,地轴倾斜度大约是度。

11、现在,人们通过、等,能直接观察到地球确实在围绕公转。

二、问答题:1、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有哪些异同?这两种学说能否合理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呢?(P76)2、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P87)3、如果地轴的倾斜度再大一些,会怎样呢?(P89)4、如图所示(见教材86页):当地球公转到A、B、C、D4个方位时,太阳的照射情况季节是怎样的?一、填空:1、法国,傅科,地球在自转,傅科摆,自转。

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东边,地球的自转方向,东边,,西边2、经线,24,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东经,西经,15,1。

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和复习题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和复习题 教科版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和复习题A科学概念1.地球确实在自传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地球卫星的观测,而且还有来自观察和的试验多种现象。

2.傅科摆是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3.地球自转的特征有: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或自西向东,自转周期为24小时,地球在围绕地轴在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4.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地球上的昼夜现象,地球上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北极星不动等。

5.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

公转过程中,地球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形成极昼和极夜现象。

B目标测试题一、填空题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1)。

2.昼夜现象与(1)有关。

3.(1)和(2)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3)。

4.当我们同车、船、椅子一起运动的时候,看到车、船、椅子外的景物会向(1)方向运动。

5.(1)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2)。

6.在地球的南极、北极附近,太阳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1),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子叫(2)。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1)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1),即(2)或(3)。

9.(1)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2)西边晚。

10.不同地区所处的(1)决定了地区之间的(2)。

11.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有许多事情令人感到奇怪。

如:北半球夏季时,北极中心地区的白天可达半年时间,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1)。

12.天空中星星围绕(1)(2)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3)产生的现象。

13.从(1)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2)。

14.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1)转动;公转的方向是(2);公转一周是(3)。

15.(1)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2)。

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16.在围绕某一物体(1)时,在(2)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3)。

17.四季的形成与(1)、(2)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五升六科学专题复习三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有几种可能的解释?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③地球自转;④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2、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说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12、天空中星星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转动,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4、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15、在微淘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6、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7、极昼与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8、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9、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运动,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20、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2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北极星看上去不动等。

22、恒星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

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五升六科学专题练习三地球的运动一、填空题。

1.地球有两种运动方式,分别是和。

2.如图,A、B代表纽约和北京,北京是中午12时,纽约是晚上23时,则A代表,B代表。

3.阳光的与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4.不同地区所处的决定了地区之间的。

5.每年6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填“北半球”“赤道”或“南半球”),此时的南半球是季,可能会发生极昼的是极。

二、判断题。

6.北极星的位置在地轴北极的上空,所以在我们看来是一直不动的,永远在北方。

………………………………………………………………………………()7.如果地轴的倾斜度再大些,极夜现象发生的范围会更小一些。

……………()8.为了好看,人们把地球仪做成倾斜的样子。

…………………………………()9.在地球两极附近太阳都是直射的。

…………………………………………()10.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

……………………()11.在地球上,当南半球是白天时,北半球为黑夜。

……………………………()12.地球和月球都有自转现象。

…………………………………………………()13.在赤道上一年四季阳光都是直射的。

………………………………………()14.在同一地点,太阳每天升起的时间都是固定的。

…………………………()15.“地心说”和“日心说”都认为地球是球形的。

……………………………()三、选择题。

16.下列现象是由地球白转引起的是…………………………………………()A.昼夜长短的变化B.昼夜交替C.四季更替17.如图,从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你认为A点表示的是……………………()A.北极B.南极C.赤道18.地轴倾斜度大约是………………………………………………………()A.23°B.32°C.123°19.傅科发现地球上的摆在摆动时会发生( )现象。

A.速度加快B.方向偏转C.摆幅增大20.北半球在冬季时,南半球正处在……………………………………………()A.春季B.夏季C.秋季21.下列三个节日中,白昼最短的是……………………………………………()A.儿童节B.教师节C.国庆节22.一架飞机于10月1日由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后,日期变更为………………()A.10月2日B.9月30日C.不变23.0°经线经过…………………………………………………………………()A.美国B.中国C.英国24.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B.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C.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25.如果有一天地球自转变得忽快忽慢,则地球上……………………………()A.四季更替变慢B.每个昼夜的时间长短不一C.昼夜更替变慢四、连线题。

26.回忆在“北极星不动”的模拟实验中,不同的材料或动作各代表什么?用线把它们连接起来。

27.把下列观点与对应的科学家、国籍连起来。

五、图示题。

28.根据要求作图。

(1)分别标出极昼和极夜的区域。

(2)在图上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并用网格画出夜半球。

29.读地球自转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请用阴影表示黑夜。

(2)A、B、C、D四处中,即将迎来晨曦的是处,处于黄昏的是处,人们还在熟睡的是处,人们正在工作的是处。

(3)A与B,C与D,各相小时。

六、简答题。

30.请举出3个证据说明地球在公转。

31.请解释四季的成因。

七、探究题。

32.下图中,A、B分别代表北极和南极,D、E分别表示东半球和西半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本身不会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叫,另一半叫。

(2)如上图所示,这时的C地处于一天中的,E地处于一天中的(填“白昼”或“黑夜")。

(3)处出现极昼,处出现极夜。

(4)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表面会产生交替的现象。

(5)这时北半球所处的季节是季。

33.读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位于B处时,日期是前后,我国的节气是;地球位于D处时,日期是前后,我国的节气是________。

(2)地球位于B处时,北极圈以北处有(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地球公转至处时,我国的白昼最长。

答案解析部分一、填空题。

1.【答案】自转;公转2.【答案】北京;纽约3.【答案】直射;斜射4.【答案】时区;时差5.【答案】北半球;冬;北二、判断题。

6.【答案】正确7.【答案】错误8.【答案】错误9.【答案】错误10.【答案】错误11.【答案】错误12.【答案】正确13.【答案】错误14.【答案】错误15.【答案】正确三、选择题。

16.【答案】B17.【答案】A18.【答案】A19.【答案】B20.【答案】B21.【答案】C22.【答案】B23.【答案】C24.【答案】C25.【答案】B四、连线题。

26.【答案】27.【答案】五、图示题。

28.【答案】(1)略(2)略29.(1)提示:黑夜区域为球体的右半部分。

(2)B;A;D;C(3)12六、简答题。

30.昼夜长短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31.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七、探究题。

32.(1)昼半球;夜半球(2)白昼;黑夜(3)A;B(4)昼夜(5)夏33.(1)6月22日;夏至;12月22日;冬至(2)极昼;B第6页/共1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