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转运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急危重病人安全转运制度

急危重病人安全转运制度

急危重病人安全转运制度急危重病人安全转运制度是指在病人需要进行紧急转运时,为了确保病人的安全和保障其基本生命体征的稳定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程序。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因为紧急转运可能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需要专业团队的协助和合理的规范操作,保障病人安全并减少转运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发生。

1.紧急转运团队的建立:成立专业的急危重病人转运团队,包括医生、护士、急救人员、司机等,确保团队成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应对不同情况下的转运需求。

2.转运前的准备工作:在转运前,团队需要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和监测,包括病人的病情、生命体征、机体功能等方面的评估,并及时记录在转运单上,以备后续参考。

3.转运方案的制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转运方案,包括转运的目的地、转运所需的设备和药品、转运的交通工具等。

4.转运过程中的监护和护理:在病人转运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严密的监护和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保持通畅呼吸道、维持循环稳定等。

5.转运中的沟通和协调:转运团队需要与病人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及时告知病情和转运进展,以安抚病人及家属的情绪,并提供必要的情绪支持。

6.转运后的安全评估和跟踪:转运团队应对病人进行转运后的安全评估和跟踪,包括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记录病人的转运后情况等。

7.转运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转运团队需要对转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包括病人的突发状况、交通事故、设备故障等。

团队成员应具备应急处置的能力,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8.转运记录和报告:转运团队需要详细记录转运过程中的各项信息,包括转运前的评估、转运过程中的监测数据、转运设备的使用情况等,以便后续的评估和研究。

急危重病人安全转运制度的实施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和专业操作。

只有通过严格的制度规范和专业的操作流程,才能确保病人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转运团队成员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经过专业培训和实践,能够熟练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并确保病人的安全。

危重患者转运和抢救制度

危重患者转运和抢救制度

危重患者转运和抢救制度1. 前言为了确保危重患者能够在转运和抢救过程中得到及时、科学、安全的医疗服务,本医院特订立了本制度,以规范危重患者的转运和抢救工作。

2. 转运流程2.1 患者评估在转运开始之前,医务人员应进行患者评估工作,包含但不限于患者的病情稳定性、转运距离、转运途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等。

2.2 转运准备2.2.1 医务人员配备转运过程中必需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构成,包含至少一名具有急救经验的医生、一名护士以及一名司机。

2.2.2 转运设备确保转运车辆配备齐全、功能正常,包含急救设备、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等,并保持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

2.3 转运过程2.3.1 护送方案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转运距离,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包含但不限于陆路转运、空中转运(直升机、飞机)、水上转运等。

在选择转运方式时,需考虑患者的安全和稳定,同时与亲属协商充分沟通。

2.3.2 护送过程中的护理在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应紧密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适时的监护和护理措施,包含但不限于输液、氧气供应、疼痛掌控等。

2.3.3 转运记录医务人员应认真记录患者的转运过程,包含转运前的病情评估、转运中的监护和护理过程、转运后的处理措施等,确保后续医疗人员能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

3. 抢救流程3.1 快速反应一旦发现危重患者,医疗人员应快速反应,并立刻启动抢救流程。

确保医务人员具备充分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快速准确地推断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3.2 协同合作抢救工作需要医务人员的紧密协作和搭配,依照分工合作的原则,做好各项抢救任务。

医生应引导并统筹整个抢救过程,护士应供应全方位的护理支持,确保抢救过程顺利进行。

3.3 抢救设备抢救过程中的设备应保持良好工作状态,随时准备使用。

医院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抢救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

3.4 抢救记录医务人员应及时、准确记录抢救过程,包含抢救前的病情评估、抢救措施和药物使用、患者反应等。

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管理

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管理
在转运过程中,要注意病人的 安全和舒适,避免剧烈摇晃和 颠簸,防止病人发生意外。
与接收科室保持联系
在转运过程中,与接收科室保 持联系,及时告知病人的病情
变化和预计到达时间。
转运后的交接与记录
交接病人情况
检查急救设备和药品
到达接收科室后,与接收医生详细交接病 人的病情、治疗经过和注意事项等。
检查所携带的急救设备和药品是否齐全、 完好,并及时补充和更换。
明确团队成员职责
组建包括医生、护士、呼 吸治疗师等在内的专业转 运团队,明确各自职责, 确保转运过程无缝衔接。
建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机制
团队成员之间应建立高效 的协作机制,包括定期召 开会议、分享经验、共同 解决问题等。
强化团队凝聚力
通过团队建设活动、心理 辅导等方式,增强团队成 员之间的信任感和凝聚力 。
提高团队应急反应能力
记录转运过程
关注病人后续治疗
详细记录病人的转运过程,包括转运时间 、路线、病情变化和处理措施等,以便后 续治疗和追溯。
关注病人的后续治疗情况,及时了解治疗 效果和病情变化,为病人提供持续的医疗 服务。
03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风险与应对措施
风险识别与评估
01
02
03
04
病情不稳定
危重病人病情复杂多变,转运 过程中可能出现病情恶化、生
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明确改进目 标和时间节点。
优化转运流程
对转运流程进行持续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等待时间,提高转 运效率。
加强培训和指导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转运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确保转运过程的安全性和顺畅性。

危重病人转运管理制度范本

危重病人转运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危重病人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提高救治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危重病人的转运工作。

第三条危重病人转运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生命至上;2. 科学规范,确保救治;3. 协同配合,提高效率。

第二章转运前的准备工作第四条转运前,医护人员应全面评估病人病情,确定转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五条转运前,医护人员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确保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必要时进行抢救;2. 妥善固定病人各种导管、引流管,防止脱落;3. 配备必要的抢救药物、器械和设备;4. 告知病人及家属转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存在的风险;5. 填写转运申请单,经相关科室负责人审批。

第三章转运过程中的管理第六条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病情,确保病人安全。

第七条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应做好以下工作:1. 保持病人生命体征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2.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各种导管、引流管固定良好;3. 遇有紧急情况,立即进行抢救,并通知相关科室;4. 保持通讯畅通,确保信息传递及时;5. 安排专人护送,确保病人安全到达目的地。

第八条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应做好以下安全管理:1. 确保转运车辆安全,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2. 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3. 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焦虑情绪。

第四章转运后的交接第九条转运后,医护人员应与接收科室做好交接工作。

第十条交接内容包括:1. 病人病情、治疗方案、用药情况等;2. 各种导管、引流管固定情况;3. 转运途中的抢救情况;4. 病人家属的沟通情况。

第五章培训与考核第十一条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危重病人转运相关培训,提高转运技能。

第十二条医院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转运工作考核,确保转运质量。

第六章附则第十三条本制度由医院医务科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

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

XXXX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急诊是急危重症患者诊疗的重要平台,在院内诊疗过程中常常需要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转运,成功转运对降低急诊危重症患者病死率有积极意义。

鉴于急危重症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且常常依赖生命支持手段及转运难度大等特点,因此亟需规范并优化院内转运流程,以保证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

根据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特点以及急诊院内转运的临床实践,本共识协作组制定了“降阶梯预案、充分评估、优化分级、最佳路径、动态评估”为原则的分级转运方案,以保证转运安全。

一、基本概念危重症患者:在原有(或没有)基础病前提下,由于某一或某些原因造成危及患者生命,器官功能短暂或较长期发生紧急病理生理障碍,需要进行紧急和持续有效的气道管理,呼吸、循环等生命支持手段的患者。

院内转运:在同一医疗单位不同医疗区域之间的转运称为院内转运,安全转运是为了达到或完成更好的诊疗措施以期改善预后。

分级转运:根据患者的病情特征及临床实践等情况,从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主要临床问题及转运时间六方面进行评估,确定转运的分级及所需配备的人员和装备,以实现资源优化、安全转运。

二、院内转运特点①病情危急、变化快,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②病情危重,需要多种生命支持手段;③病情紧急,评估时间有限,需要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④转运工作繁杂且风险大,意外事件及并发症增多。

因此,必须制定适合急诊危重症患者自身特点的院内转运方案。

首先对急诊院内转运危重症患者充分评估病情,实施降阶梯预案,优化分级,实现最佳路径,并在转运过程中动态评估以充分保证患者转运安全。

三、危重患者分级转运原则1、降阶梯预案关注患者转运过程中的主要临床问题,依据患者病情可能出现的最高风险,按相应分级进行转运人员和装备的准备,并选用充分有效的应对手段,以保证患者转运安全。

2、充分评估转运评估是转运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充分评估有利于:①准确了解转运风险;②确定可行转运方案;③合理选择风险应对措施。

患者安全转运制度

患者安全转运制度

患者安全转运制度1、根据医嘱及时安排患者转运.2、转运前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病情稳定方可转运,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通知接收部门做好准备;3、转运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的安全.4、转运后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填写交接单.5、转运过程中,保证患者的舒适安全,做好沟通.6、转运过程中病人出现意外情况,医护人员应利用随身携带的仪器、物品和药品进行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1确认病人身份:腕带、病历、病人本人或家属.2病情评估: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妥善处理各种管路.3解释:告知病人、通知家属、联系转往科室或相关检查科室.4备齐用物:病历、X片、CT片等,危重患者备抢救物品急救盒、简易呼吸器等.5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及防雨工具如雨雪天使用消毒床罩,填写交接单.重点——导管安全原则:确保通畅、妥善固定、标记在位、防止感染.2.转运中1注意保暖;保持头在前或在高位上下坡;2护士站在患者头侧;密切监测各项生命指征;保证生命支持设备正常运行.3患者如出现意外情况,医护人员组织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4保证各种管路固定可靠,防止病人发生意外损伤.5做好沟通交流.3、转运后1确认病人身份:腕带、病历、病人本人或家属.2确保病人安全转移至病床上,与接收科室人员共同评估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各种管路、皮肤情况伤口、压疮等、用药情况药物过敏史、特殊用药情况等.3做好物品:X片、CT片、病历等,填写交接单.病人安全转运的评估及处理预案制订部门:护理部1、病人的基础情况评估1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等. 2专科注意事项.3转运的目的:因治疗需要转科或和诊断性检查或和进行本科室无法完成 的治疗、操作和急诊手术. 4权衡利弊.2、家属的心理沟通1危重病人病情严重、预后差,家属难以接受,需做心理沟通和解释. 2医生解释转运或检查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危险性. 3取得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4家属签字同意后方可转运.3、神经系统评估重点是神志、肢体活动.1清醒病人:①通知即将进行的转运.②评估病人的焦虑及疼痛程度.③适当应 用镇静、镇痛药物.2烦躁以及不合作的病人:①评估病人烦躁程度,根据医嘱适当给予镇静剂.② 评估病人肢体运动情况,适当给予约束.3昏迷病人:①评估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肢体运动情况、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观察有无舌后坠,备口咽通气管.4、呼吸系统的评估①呼吸频率、节律、深度.②脉氧饱和度.③痰液情况.④血气分析: pH 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⑤给氧方法和途径. 1需要氧疗的病人:备氧气枕或氧气瓶.2呼吸不规则,血氧饱和度不平稳的病人:①行气管插管接便携式呼吸机转运.② 准备简易呼吸器接面罩.3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病人:①妥善固定导管.②吸净分泌物.③评估自主呼吸情况, 选择给氧方法.4二氧化碳分压>50mmHg 的病人:①评估病人有无精神症状.②持续低流量给氧. 5、循环系统的评估重点是心率、心律、血压. 1BP 正常,ECG 显示HR 正常——脉氧饱和度监测.2ECG 提示心律失常:根据医嘱给药后观察ECG 变化,心律控制后与医生协商后决定是 否转运,如果必需转运:①家属签字.②医生随行.③心电监护、注射泵、简易呼吸器接 面罩等.④备齐药物西地兰、合贝爽、利多卡因等.3BP 不平稳,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①家属签字.②医生随行.③心电监护持续监 测血压变化.④微量泵,备足血管活性药物,确保药物有效泵入.6、 原发疾病评估过去史、现病史、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熟悉病情、了解可能的并发症.7、 其他常见问题1呕吐:未留置胃管的病人:①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②心理安慰.③观察面色、SpO2及呼吸情况.④到病房后立即将病情报告医生.留置胃管:①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②抽吸胃管、排除胃内容物、减轻不适感.③心理安慰.④观察面色、SpO2呼吸情况.⑤到病房后立即将病情报告医生,由医生判断是否给予药物.2转运前后血糖波动和胰岛素泵的使用:①监测血糖,请示医生遵医嘱处理.②妥善固定胰岛素泵,防止调节键在转运中出现误碰.3出血:按出血的护理常规处理.4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病人安全转运的管道护理。

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

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

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在医院内,危重症患者的转运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环节,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治疗效果。

一个良好的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对于医院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医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的定义、目的、患者选择、转运流程、转运人员及装备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重症患者转运的定义危重症患者转运是指在医院内,将病情危重、需要立即转运的患者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或到另一家医院,以获得更专业和及时的治疗。

二、危重症患者转运的目的1.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危重症患者病情多变,一旦出现意外,可能会导致意外发生,因此需要专业的人员和设备进行转运,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 提高医疗质量。

在更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医疗风险。

3. 缓解急重症患者集中的医疗资源。

通过转运,能够将不同病情的患者分流到不同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避免资源过分集中导致医疗供给不足的情况发生。

三、危重症患者的选择1. 病情危重。

必须明确诊断的病情危重患者,如重症监护室病人、病情急性发展的患者等。

2. 需要立即转运。

病情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急救、治疗的患者。

3. 医疗资源不足。

在当前医疗机构无法提供有效救治的患者。

四、危重症患者转运流程1. 评估患者病情。

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转运,并确定转运的紧急程度。

2. 患者准备。

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需要准备好转运所需的设备、药品等,确保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3. 通知接收单位。

在确定患者需要转运之后,需要及时联系接收单位,告知患者的病情及转运计划。

4. 转运过程。

将患者从原来的病房转移到车辆中,负责护送患者的医护人员需要全程监护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病情变化。

5. 接收患者。

到达接收单位后,将患者转交给接收单位的医护人员,并详细汇报患者病情及转运过程。

五、转运人员及装备1. 转运人员。

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负责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包括医生、护士等。

医院内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

医院内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

医院内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1 Women and Children ’s Hospital1.目的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安全、快速、有效转运,保障患者安全。

2.范围医院科室/部门、员工、医学学员、患者、来访者。

3.定义无。

4.内容4.1 转运条件:危重患者均应经积极抢救复苏等综合治疗后,待病情相对稳定,达到以下转运条件方可转运。

4.1.1 原发病有效控制如恶性心律失常控制、低血容量纠正、活动性出血控制、骨折颈托或夹板固定、癫痫控制等。

4.1.2 呼吸功能在转运吸氧条件下或转运呼吸机维持下满足;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 ,或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0%。

4.1.3 循环基本稳定[收缩压(SBP )≥90mmHg ,平均动 文件名称 医院内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版本号 2016-10-A 文件编号 QFE/JCI-M-2016-037总页数 共2页 制定部门 医务科 生效日期脉压(MAP)≥65mmHg]。

4.1.4 转运前病情记录在病历中。

4.2 转运前评估:在转运之前接诊医师应该全面评估患者病情,例如患者目前状态、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转运途中可能需要的设备及抢救药品等。

4.3 知情同意:4.3.1 院内转运可能导致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轻度及重度的改变,且可能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4.3.2 对于危重患者及存在高风险的患者,应该充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检查或治疗的必要性及转运风险,征得患者或家属的理解同意,必要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4.4 转运前协调与沟通;4.4.1 转运前必须协调好相关部门,包括目的地科室、途径各关口(如电梯、门卫等)。

4.4.2 通知要被转往的科室,告知患者的性别、主要诊断及需要特殊准备的物品,以便于对方科室能够有计划的接诊患者。

4.4.3 如需行辅助检查,转运护士电话告知医技科室,确保患者到达检查室后及时检查。

4.5 转运前患者准备:4.5.1 主动做好患者及家属解释工作,交待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意外,使患者有安全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重病人转运管理制度
一、根据检查医嘱,按照检查项目做好患者检查前的准备。

二、与相关的检查科室联系,预约时间。

三、外出检查应电话告知家属,并同意检查,应有家属陪同。

四、外出检查前应对患者进行评估。

五、危重患者检查时必须有医护人员护送,持续心电监护及吸氧患者,要保证各管道安全。

六、准备必须的抢救用物及药物。

七、在检查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如有异常,要及时、就近抢救并做好记录。

八、危重患者转科时必须由转出科室医护人员一同护送至转入科室。

九、认真交接患者生命体征、各种仪器、药物及皮肤状况等,并带好相关资料,做好详细交接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