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转移瘤患者短程全脑放疗的效果及预后因素
全脑放疗联合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全脑放疗联合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转移瘤是指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脑部形成的继发性肿瘤,是造成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约有30%至50%的全身恶性肿瘤患者会发生脑转移瘤,其中以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和结直肠癌等最为常见。
脑转移瘤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点,传统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疗等治疗方式在脑转移瘤治疗中各有优缺点。
全脑放疗与伽玛刀治疗作为脑转移瘤的新兴治疗方法备受关注。
全脑放疗可以覆盖整个脑部,杀灭大部分转移瘤,减少脑转移瘤的复发率。
伽玛刀治疗则是一种无创性的精准定位放射治疗技术,可以精准地照射肿瘤,保护周围健康组织不受损伤,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通过全脑放疗联合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减轻患者的痛苦。
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脑放疗联合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全脑放疗联合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通过对临床数据的分析和整理,我们旨在评估该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具体来说,我们希望通过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后的生存情况,探讨全脑放疗联合伽玛刀在治疗脑转移瘤中的疗效表现。
我们将关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以及治疗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治疗参考,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促进脑转移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的提高。
1.3 研究意义脑转移瘤是指原发癌灶细胞经血行、淋巴道或直接蔓延到脑部形成的继发性瘤,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脑转移瘤发生率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约为10%至30%,其中以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转移至脑部的病例最为常见。
由于脑转移瘤的发展往往会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索全脑放疗联合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
脑部放疗会有什么后遗症?

脑部放疗会有什么后遗症?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会患上脑部的肿瘤,大家都知道,脑部肿瘤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不过肿瘤的大小不同,所处位置不一样,造成的危害也会有所区别,患者除了会出现头部疼痛情况,还会伴随身上的诸多症状,针对脑部肿瘤疾病,最常见的就是做脑部放疗,那么脑部放疗会有什么后遗症呢?★脑部放疗后遗症:后遗症指的是病人在病情恢复后会出现复发、或者是身体因放疗而遗留下来的症状。
放疗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癌症治疗方式,放疗后身体深处的部分癌细胞可能会转移和增生。
那么化疗的后遗症到底有哪些呢?白细胞低食欲下降是放疗后遗症的典型表现之一,射线对人体有害,而放疗就是利用射线的穿透效果佳对肿瘤进行抑制杀死作用。
可想而知,放疗也会对体内正常细胞有一定的抑制损伤。
白细胞数量低会影响化疗疗程,食欲下降则会导致病人身体消瘦,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
不同的放疗产生的后遗症也不相同。
比如肺癌化疗、食管道化疗、乳腺癌的放疗所产生的后遗症也不尽相同。
首先,脊髓会受到放射的影响。
放疗患者会在结束疗程后大约3个月的时间内出现触电般的感受。
这也是因为放疗过程中射线对骨髓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
其次,患者无法控制身体的某些部位,通常表现为口部。
放疗过后,有些病人会出现张嘴说话困难的情况,这也是放疗后常见的后遗症。
在进行脑部放疗后,可能会出现放射性的后遗症是患者几个月内会有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的情况。
鼻咽癌放疗后遗症有哪些?不但会引起耳塞、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也可引起放射性中耳炎和中耳积液。
放疗也是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但是接受放疗的患者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副作用,这是治疗过程中无法避免的。
但是患者不必紧张,放射性肺炎经过一些措施是能恢复的。
如果癌症患者选择在放疗期间辅以灵芝制剂,对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的提高、西药效果的强化以及抑制肿瘤生长转移都有较为明显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要从本质上改变放疗后遗症的问题,需要结合专业的抗放疗药物。
肺癌脑转移需要放疗几次,还能康复吗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多发病,肺癌又是其中之首。
肺癌在早期很难被发现,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进入晚期,给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当肺癌转移到脑部时,放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那么肺癌脑转移需要放疗几次,还能康复吗?肺癌脑转移需要放疗几次肺癌脑转移需要放疗的次数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的生长速度。
一般来说,放疗需要进行多次,每次间隔一定的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放疗的次数通常为5-15次不等,每次放疗的时间为几分钟到半小时不等。
放疗对肺癌脑转移的康复效果放疗可以通过杀死癌细胞来减少肿瘤的负荷,从而减轻疼痛和其他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放疗的康复效果取决于肿瘤的生长速度和放疗的剂量和频率。
一般来说,放疗可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缓解疼痛和其他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既可单独使用帮助控制病情,缓解病人痛苦,也可与手术放化疗共同使用,帮助减少复发,增强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肺癌晚期可以选择中医治疗,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治疗对肺癌能起到祛毒的作用,对于转移范围广、身体机能弱、已经难以耐受化疗的晚期肿瘤病人,可以用中医进行保守治疗。
中医辩证用药,帮助患者机体扶正,补充元气,调理患者的饮食和睡眠质量,恢复患者体力,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并调动患者的自主抗癌能力,抵抗癌肿的发展,从而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背靠传统中医学理论,并结合多年临床抗癌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袁希福老中医提出的“三联平衡”抗癌理论,其实质内涵是针对癌症“虚、瘀、毒”等主要病机的调理,正气亏虚是癌症发生、发展的关键,运用中医药防癌抗癌,亦要从此方面入手,并灵活辅以消痰瘀、攻癌毒等治法,调节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功能,改善患者饮食、睡眠、体力和精神状态,以此固护机体自身的有生力量,抵抗癌邪的侵袭,促使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归。
肺癌脑转移的康复总之,肺癌脑转移需要放疗的次数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的生长速度,放疗可以帮助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缓解疼痛和其他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患者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定期进行检查和治疗,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原发性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早, 多因为神经系统岁 , 中位 年龄 5 7岁 。肺 癌 患 者 经 转移瘤单发或局 限病灶有 1 5例行立体
体征 、 影像学检查和 纤维支气 定 向放 射 治 疗 , 6 例 在 外 院行 Y _ 刀治 疗 , 世纪 八十 年 代 以后 C T及 MR I 的 普及 , 使 临床症状 、 肺癌脑转移得以及早诊断, 但是, 由于疾病 管镜 检或 穿刺 活检或 手术获 得病理 诊 2例行开颅手 术, 放疗同时进行甘露醇 、
症 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 J ] . 中华结核 和 呼吸杂志, 2 0 0 1 , 2 4 ( 5 ) : 5 . 1 0 . 【 2 】 刘 晓婷, 林光柱, 赵学忠. 3 0 3例住院肺栓
几乎所有 的患者都耐受 C T P A检 查, 特 别是严重肺动脉高压 的重症患者和老年
感性达 9 2 ~1 0 0 %, 但特异性较低 , 为 确诊断的, 同样证实耐受 陛良好。由于通
4 0 ~ 4 3 %0 。 在 临床 应 用 中 D. 二 聚 体 气/ 灌注显 像 、 肺动 脉造 影操 作 的复杂和 创 对A P T E有 较 大 的 排 除 诊 断价 值 , 若 其 伤性 ,且许 多医 院 不能 开展 这 两项 检查 ,
P u h l i s hi n g , 2 0 0 0 : 61 1 - 61 3.
展l 生的密闭器官, 多 眭脑转移容易产牛颅 【 3 】 Ra d e s D, S e h i l d S E, L o h y n s k a R, e t a 1 . 内r 位 效应 , 癌 细胞通过脑循环产 生更加广 Two r a d i a t i o n r e g i me n s a n d p r o gn o s t i c
VA方案与“7+3”方案治疗新诊断老年AML的疗效与预后分析演示稿件

免疫治疗
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白血病细胞。
VA方案与“7+3”方案介绍
VA方案
包含两种药物,Ara-C和6-TG,通过 抑制DNA合成和干扰RNA转录达到治 疗目的。
“7+3”方案
使用7天的高剂量化疗药物和3天的低 剂量化疗药物,旨在快速清除白血病 细胞。
03
研究方法
样本选择
纳入标准
年龄≥60岁,新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患者。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血 液系统恶性肿瘤,起源于骨髓造血干 细胞,导致异常的髓系细胞增殖和积 累,干扰正常的造血功能。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进展迅速的恶性血 液病,需要及时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 。
AML的常见治疗方案
化疗
使用化学药物杀死异常细胞或阻止其增殖, 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
靶向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的药物,可更精 确地攻击异常细胞。
01
合并症
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能影响患 者的治疗反应和预后,需要积极控制和 治疗。
02
03
遗传因素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等遗传因素对 预后也有一定影响,可能需要根据患 者的遗传背景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本研究的局限性
01
样本量较小
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对 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产生一定 影响。
VA方案与“7+3”方案治疗 新诊断老年AML的疗效与预
后分析
汇报人:XXX
2024-01-07
目录
• 引言 • AML概述 • 研究方法 • 结果分析 • 讨论 • 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占比 较大。
肿瘤的老年患者治疗

肿瘤的老年患者治疗引言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老年人是肿瘤患者的高危人群之一。
老年患者在接受肿瘤治疗时面临着许多特殊的挑战和困难。
因此,本篇文章旨在介绍肿瘤的老年患者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于早期肿瘤尤其有效。
然而,老年患者由于身体的衰老和其他疾病的存在,手术风险较大。
因此,在老年患者的手术治疗中,需要医生综合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此外,在手术后的术后护理中,也需要特别关注老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功能恢复。
二、放疗放疗是通过使用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老年患者在接受放疗时常常需要面临放疗后的副作用,如乏力、恶心、呕吐等。
因此,对于老年患者的放疗治疗,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耐受能力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此外,在放疗过程中的支持性护理也十分重要,包括对老年患者的饮食、心理和疼痛管理的关注。
三、化疗化疗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老年患者在接受化疗时常常需要面临药物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因此,在化疗治疗中,医生需要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耐受能力来确定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式。
此外,在化疗过程中的支持性护理也十分重要,包括对老年患者的饮食、心理和免疫调节的关注。
四、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通过使用特定的药物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来治疗肿瘤的方法。
与传统的化疗不同,靶向治疗更加精准和个体化。
对于老年患者而言,靶向治疗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因为它通常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和更好的疗效。
然而,靶向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肿瘤,对于老年患者的靶向治疗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五、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且对许多肿瘤具有良好的疗效。
然而,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通常较弱,并且容易出现严重的免疫毒副作用。
因此,在老年患者的免疫治疗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整体状况和免疫功能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及时进行副作用的监测和管理。
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癌症,作为一种严重的疾病,给患者和他们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然而,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肿瘤治疗的方法也得到了显著改进。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文将探讨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其在不同类型的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 放疗简介放射治疗是一种利用高能射线或其他粒子来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治疗方法。
这些射线会引起DNA损伤,从而阻止癌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放疗可以作为独立治疗手段,也可以与手术、化疗等其他治疗方式相结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 放疗的作用### 摧毁癌细胞放射治疗的主要作用是摧毁癌细胞。
高能射线会定向照射到肿瘤部位,使癌细胞受到损害,从而减少肿瘤的大小或停止其生长。
这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症状,并可以提高他们的生存率。
### 缩小肿瘤对于一些无法手术切除的大型肿瘤,放疗可以用来缩小肿瘤的体积,使其更容易被手术切除。
这种辅助治疗可以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 防止肿瘤复发放射治疗还可以用于预防肿瘤的复发。
即使手术或化疗已经将大部分肿瘤清除,残留的癌细胞仍可能存在。
放疗可以帮助确保这些残留癌细胞被消灭,降低复发的风险。
### 缓解症状在晚期癌症患者中,放射治疗可以用来缓解症状,如疼痛、呼吸困难和出血。
它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提高生活质量。
## 放疗在不同类型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乳腺癌对于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通常在乳腺癌手术后使用,以预防复发。
它也可以用来治疗晚期乳腺癌,缓解疼痛和其他症状。
### 肺癌放射治疗在肺癌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对于那些不能进行手术的患者。
它可以用来缩小肿瘤,减轻呼吸困难,或减少疼痛。
### 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患者通常可以选择放射治疗作为一种主要治疗方法。
这有助于控制癌症的生长,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生活质量。
### 脑癌对于脑癌患者,放射治疗可以用来缩小肿瘤,减轻头痛和神经症状。
它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35例肺癌脑膜转移瘤临床及预后因素分析

资料,总结影响患者生存期的预后因素,探讨该病 结节、脑膜线样强化或弥漫强化等直接征象或脑实
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5 例病历资料来自天津医科大学 肿瘤医院,确诊时间为 1998 年 7 月~2008 年 7 月, 随访时间截止到 2009 年 12 月,随访率 95%。35 例 患者中男性 23 例,女性 12 例;年龄 27~72 岁,中位 年龄 58 岁;病理分类腺癌最多(26 例,占肺癌病例 的 74%),其次为鳞癌(6 例,17%)、小细胞癌(2 例, 6%)、腺鳞癌(1 例,3%)。确诊原发灶与发现脑膜转 移间隔时间为 5~2 880 d,中位时间为 407 d;11 例 患者合并脑实质及脑外多发转移,9 例合并脑实质 转移,6 例合并脑外转移,9 例患者单纯肺癌脑膜转
诊原发灶到发现脑膜转移间隔时间和原发灶控制情况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确诊原发灶到脑膜转移间隔时间
和原发灶控制是影响肺癌脑膜转移瘤患者生存的重要预后因素。
关键词 肺癌;脑膜转移瘤;预后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A
脑膜转移瘤最早提出是在 140 年前, 到目前为
[1]
止,患者生存期无明显提高 。在现今治疗技术下, 中位生存期为 2~4 个月。大约 24%~34%患者死于 单独脑膜转移瘤;22%~25%死于脑膜转移瘤同时合 并肿瘤全身扩散;19%~44%死于原发肿瘤进展;大 于 10%患者死于其他原因。脑膜转移瘤现无标准治
摘要 目的:探讨肺癌脑膜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并进行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复习 35 例肺癌脑膜转移瘤患者临床资
料, 利用 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因素分析及 Cox 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 KPS 评分<7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10
0. 160
时间间隔( 个月)
> 12 26
25
12
2. 3 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 量引入 Cox 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KPS 评分 < 70 分、 脑转移灶数≥4 个、原发灶肿瘤( 肺癌) 及低白蛋白血症是老年 脑转移瘤患者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而有颅外转移灶与老年脑 转移患者预后无关( 表 2) 。
0. 78 ~ 1. 82 0. 00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59 2. 12
1. 18 ~ 2. 02 0. 049 1. 24 ~ 3. 18 0. 001
3讨论 老年脑转移患者预后极差,中位生存仅 2. 5 个月,短程全
脑放疗仅是其接受治疗的一部分,然而,如果总生存与局控率 相似,短程全脑放疗不失为一种选择。一种可能是通过给予更 高的放疗总量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而辐射生物效应表中等效 生物剂量 ( EQD2 ) 既考虑辐射总剂量,又考虑每部分剂量,而 EQD2 杀死肿瘤细胞的剂量是 23. 3 Gy( 5 × 4 Gy) 和 32. 5 Gy ( 10 × 3 Gy) 、40 Gy( 20 × 2 Gy)〔1〕,因此,根据 EQD2 ,一般认为
2结果 2. 1 两组远期疗效比较 短程全脑放疗组及标准放疗组中位 生存时间分别为 2. 8 和 2. 5 个月,1 年生存率分别为 16. 7% ( 5 /30) 及 13. 3% ( 4 /30) 。短程全脑放疗组疗效略高于标准放 疗组,但无显著差异( P > 0. 05) 。
张清琴等 老年脑转移瘤患者短程全脑放疗的效果及预后因素 第 11 期
1 资料与方法 1. 1 对象 2007 年 8 月至 2010 年 8 月,符合入选标准的脑转 移瘤患者 60 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分为短程全脑放疗组和标准
1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通讯作者: 寇小格( 1969-) ,女,主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肿瘤化疗方面
的研究。 第一作者: 张清琴( 1973-) ,女,硕士,主要从事肿瘤放化疗研究。
大约 70% 的癌症死亡患者发生于 65 岁以上年龄段,接受 肿瘤治疗的老年患者比例持续增加,至 2030 年死于癌症的老 年患者数量将翻倍〔1〕,大多数脑转移患者仅接受全脑放疗,但 是关于全脑放疗的理想剂量分割方式仍有争议。目前,多数学 者认为 2 w 内给予 10 × 3 Gy 照射是标准的剂量分割方式〔2〕,具 有脑转移的大多数患者生存预后极差,未经治疗的多发脑转移 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 1 个月,尤其这部分中位生存期较短的患 者应该能够从短程放疗中获益。比较短程放疗如 1 × 10 Gy、 2 × 6 Gy、5 × 4 Gy 与标准放疗 10 × 3 Gy 的总生存期的多数研 究证明短程放疗优于标准放疗方案,但两者无显著差异〔3〕。仅 一个研究比较了 5 × 4 Gy 与 10 × 3 Gy 的局控率〔2〕,尚无老年患 者短程放疗与标准放疗的对比研究。本文拟比较短程放疗及 标准放疗对老年脑转移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以为其临床应用 提供依据。
20
5
颅外转移
无 21
34
20
< 0. 001
有 39
17
7
血清清蛋白( g / L) ≤35 27
21
12
< 0. 001
> 35 33
40
21
年龄( 岁)
65 ~ 70 26
28
12
0. 028
> 70 34
19
10
性别
女 23
28
12
0. 180
男 37
23
10
肿瘤确诊至 WBRT ≤12 34
表 2 脑转移老年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变量
脑转移灶数≥4 个 KPS 评分 < 70 分 原发灶肿瘤( 肺癌)
有颅外转移灶 血清白蛋白 < 35 g / L
相对危险度 95% 可信区间 P 值
1. 98
1. 05 ~ 2. 89 0. 003
2. 48
1. 68 ~ 3. 25 0. 001
1. 78
放疗组。入选标准符合: ①经头颅 MRI 证实的脑转移瘤。②有 病理确诊的原发瘤。③未曾行过脑部放疗。两组患者临床资 料如年龄、性别、KPS 评分、原发肿瘤、脑转移灶数、是否有颅外 转移灶、血清清蛋白含量及肿瘤确诊至全脑放疗( WBRT) 时间 间隔等具有可比性。见表 1。 1. 2 治疗方法及观察指标 采用前瞻性随机分为短程全脑放 疗组 30 例,给予 5 × 4 Gy 短程全脑放疗,1 w 内完成; 标准放疗 组 30 例给予 10 × 3 Gy 标准放疗,2 w 内完成。放疗期间均接 受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脱水对症治疗。按放疗结束之日起计中 位生存期及 1 年生存期,并且评估潜在的预后因素。 1. 3 随访 入组患者出院时,建立其住院信息电子档案,包括 姓名、年龄、单 位、住 址、联 系 电 话、住 院 治 疗 结 果、出 院 诊 断。 出院后 2 ~ 4 w 内随访 1 次,此后每 2 个月至少随访 1 次,了解 患者出院后治疗效果、病情变化和生存情况等。随访截止时间 为 2011 年 9 月,无失访患者。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2. 0 软件,采用 Cox 回归模型, 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明确每个预后因素与生存期的关系。
老年脑转移瘤患者短程全脑放疗的效果及预后因素
张清琴 岳军艳1 寇小格 崔艳慧 李小瑞 (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河南 卫辉 453100)
〔关键词〕 短程全脑放疗; 脑转移瘤; 生存率; 预后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39.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 2012) 11-2388-02; doi: 10. 3969 / j. issn. 1005-9202. 2012. 11. 089
P值
( %)
( %)
短程全脑放疗组
30
31
16
0. 023
标准放疗组
30
27
13
KPS 评分
< 70 分 28
6
3
< 0. 001
≥70 分 32
41
21
脑转移数目( 个) 1 ~ 3 14
36
24
< 0. 001
≥4 46
17
8
原发灶肿瘤
乳腺癌 9
32
16
< 0. 05
肺癌 32
22
7
其他肿瘤19
·2389·
2. 2 预后因素单因素分析 KPS 评分、脑转移的数目、原发灶 肿瘤、颅外转移、血清清蛋白与老年脑转移瘤预后有关,而全脑 短程放疗、年龄、性别及肿瘤确诊到 WBRT 时间间隔与其预后 无关( 表 1) 。
表 1 脑转移老年患者预后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指标
6 个月生存率12 个月生存率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