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与建筑作品
贝聿铭建筑作品集

中央车站双曲面大楼纽约州,纽约1954—1956(未建)
圆形螺旋公寓纽约州,纽约1948—1949(未建)
路思义纪念教堂中国台湾,台中,东海大学1956—1963 pic 7
里高中心科罗拉多州,丹佛,1952—1956 pic1
里高中心科罗拉多州,丹佛,1952—1956 pic5
里高中心科罗拉多州,丹佛,1952—1956 pic4
里高中心科罗拉多州,丹佛,1952—1956 pic3
基普斯湾广场纽约州,纽约1957—1962 pic 1
法庭广场科罗拉多州,丹佛, 1960 pic 1
法庭广场科罗拉多州,丹佛, 1960 pic 5
法庭广场科罗拉多州,丹佛, 1960 pic 4
法庭广场科罗拉多州,丹佛, 1960 pic 3
法庭广场科罗拉多州,丹佛,1960 pic 2
Government Center Urban Renewal Plan Boston, Massachusetts Planning completed 1961.jpg
Government Center Urban Renewal Plan Boston, Massachusetts Planning completed 1961.jpg
路思义纪念教堂中国台湾,台中,东海大学1956—1963.jpg(154.58 KB, 下载次数: 5)。
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及作品

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一、贝聿铭与北京国家大剧院贝聿铭是中国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他设计了许多标志性建筑。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位于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也被称为“鸟巢”。
这座建筑独特的外形酷似一只巨大的鸟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贝聿铭通过巧妙地运用钢结构和玻璃幕墙,打造了这座具有现代感的建筑。
国家大剧院不仅成为了北京的地标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具创意和壮丽的建筑之一。
二、伊.米.佩伦与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伊.米.佩伦是20世纪最具创造力的建筑师之一,他的设计作品遍布世界各地。
其中,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座高度达到468米的塔楼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全球最高的电视塔之一。
佩伦大胆创新的设计理念,使得东方明珠电视塔成为了上海的地标之一。
塔楼上设有观光层,游客可以从塔顶俯瞰整个上海的美景,令人印象深刻。
三、王澍与中国杭州的“竹屋”王澍是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师,他以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他设计的“竹屋”项目位于中国杭州,是一处集居住、办公和展览为一体的建筑群。
这里的建筑外观以竹子为灵感,利用竹子的韧性和轻巧感,打造出了独特的建筑造型。
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王澍将现代建筑与传统材料相结合,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
四、张纪中与中国北京的水立方张纪中是中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设计的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创意而闻名,外观酷似一个巨大的水泡。
水立方采用了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使得整个建筑看起来如同一座透明的水晶宫殿。
水立方内部设有多个室内游泳馆和水上项目设施,为奥运会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比赛场地。
五、马岩松与中国深圳的华侨城创意文化园马岩松是中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设计的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是深圳的一处著名景点。
这个园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创意而吸引了无数游客。
马岩松在设计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建筑概论课——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作品

• 在拿破仑大厅仰视675片钻石状的玻璃,因为室内 外光线之亮度的差异,玻璃几乎视而不见,确实做 到了贝氏追求的目标,更可贵的是能从地下室体会 户外,欣赏卢浮宫优雅的建筑,让内外相边接,着 实创造了划时代性的室内空间设计。
卢浮宫院内的玻璃金字塔
玻璃金字塔的成功
• 自1989年建成以来,玻璃金字塔逐渐成为卢浮宫的标志性 建筑,挑剔的法国人也慢慢接受并称赞这一建筑创举。玻璃 金字塔成为卢浮宫中与《蒙娜· 丽莎》画像和断臂维纳斯雕 塑相提并论的观赏热点。据说,三分之二的游客宁肯挤在玻 璃金字塔前排长队,也不愿从游客相对较少的另外两个入口 进馆参观。 • 玻璃金字塔不仅成了二十世纪现代经典建筑之一,而且成为 巴黎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法国人称赞它是罗浮宫里飞来的巨 大宝石,法国政府为此授予贝聿铭法国最高荣誉奖章。
建筑装饰是 铝质框架及玻璃天幕,石灰石, 有专门开发的染色混凝土等暖色物料。
在屋面玻璃与钢管支撑 杆之间的空间,设计了滤光 作用的仿木色铝合金格栅。 除了美学上的成功外,格栅 梦幻般的影子泼撒在美术馆 的大厅及走廊,它与传统的 日本竹帘式的“影子文化” 对上了话,这个强烈的效果 是始料未及的。
一向喜欢将隐藏在造型中 的几何形提纯。这个入门建筑, 细看屋顶的框架线,由大小正 方形和三角形构成,它们互相 交错、像是一幅几何形错觉绘 画。屋顶中最大的一个三角形 的腰边,向两边延伸,就会自 然与台阶两边的围墙斜边相连 接,这时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 巨大的、稳定的正三角,这便 是贝聿铭的妙笔所在。如果说 有受到日本的影响,应该是被 强调了的清析的轮廓和剪影效 果。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 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 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这些特色在 「东馆」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贝聿铭与他的建筑作品论文

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作品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是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1935年贝聿铭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
1948年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中国人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韦伯纳普建筑公司的建州研究部主任。
他们合作了12年,这12年之久的合作,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
贝聿铭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和石材。
早期贝聿铭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玻璃为主要建材,贝聿铭采用的是混凝土。
1964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政府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约翰·肯尼迪图书馆。
这座建造时间长达十五年,于1979年才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
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而于此前一年落成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的设计,已经奠定了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
从1990年开始,贝聿铭不那么在乎建筑物的造型了。
设计一个独特的建筑造型对贝聿铭不再是件难事。
于是贝聿铭开始研究各种文明,这也为博物馆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做好了准备。
香山饭店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在中国的第一件作品,这座350个房间的酒店以中国庭院式风格建成。
它的屋顶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轮廓,大堂像一个中国庭院。
在香山饭店,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应在手法巧妙的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
作品中,贝聿铭大胆地重复使用两种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和圆形,大门、窗、空窗、漏窗,窗两侧和漏窗的花格、墙面上的砖饰,壁灯,宫灯都是正方形,连道路脚灯的楼梯栏杆灯都是正立方体,又巧妙地与圆组织在一起,圆则用在月洞门、灯具、茶几、宴会厅前廊墙面装饰,南北立面上的漏窗也是由四个圆相交构成的,连房间门上的分区号也用一个圆套起来,这种处理手法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深藏着设计师的某种意图——重复之上的韵律和丰富。
贝聿铭建筑艺术赏析

贝聿铭建筑艺术赏析贝聿铭(Ieoh Ming Pei),一位享誉全球的华裔建筑师,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创新的建筑理念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融合了东方与西方的元素,具有独特的审美和艺术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贝聿铭的建筑艺术进行赏析。
贝聿铭的作品以其简洁而富有力量感的设计风格而著称。
他善于利用几何形状和线条,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态。
例如,他设计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座玻璃金字塔以其简约的外观和优雅的线条,将传统的卢浮宫与现代的建筑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它不仅成为卢浮宫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为贝聿铭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还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融合。
他尊重自然和文化的特点,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要素。
例如,他设计的香港文化中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座建筑坐落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的海滨地区,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海浪的起伏和流动。
建筑外观的曲线和光滑的表面与周围的海洋景观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和谐而舒适的氛围。
在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他对材料的巧妙运用。
他善于使用混凝土、钢铁和玻璃等现代建筑材料,将其与传统建筑元素结合起来。
例如,他设计的中国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座建筑的外观犹如一对倒置的“V”字形,由两座巨大的钢铁框架构成。
这种独特的设计不仅赋予建筑独特的外观,也展现了贝聿铭对材料的创新运用。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还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他的建筑设计不仅追求美感,也注重建筑的实际使用效果。
例如,他设计的德国柏林银行总部大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座建筑结合了银行的功能需求和当地的城市规划,创造出一个既实用又具有艺术价值的建筑。
贝聿铭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创新的设计,将建筑与周围的城市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总的来说,贝聿铭的建筑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创新的建筑理念。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美感和艺术价值,也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融合和功能性的实用性。
通过赏析贝聿铭的建筑艺术,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他对建筑的独特贡献,同时也能够启发我们对建筑艺术的思考和理解。
贝聿铭最著名建筑作品 [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作品]
![贝聿铭最著名建筑作品 [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f1d1a30d33d4b14e8424683d.png)
贝聿铭最著名建筑作品 [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作品]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美籍华人建筑师。
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
其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
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实为卢浮宫博物馆入口,巴黎地标性建筑之一。
正如贝氏所称:"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
" 玻璃金字塔塔高21米,底宽34米,四个侧面由673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而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1985年破土动工,以每4天盖一层楼的速度拔地而起。
整座超级建筑结构在16个月内完成。
”并成为香港地标性建筑。
共70层,高367.4米,这座银光闪闪的摩天大楼,其外形正如贝聿铭所形容,像是雨后春笋—中国传统文化中希望和进步的象征。
即使如今中环超高建筑林立,亦难掩其锋芒。
北京香山饭店。
贝聿铭说:“香山饭店在我的设计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下的功夫比在国外设计有的建筑高出十倍”。
饭店只用了白、灰、黄褐三种颜色,室内室外都和谐高雅。
因为重复运用了正方形和圆形两种图形,建筑产生了韵律。
后花园内远山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既有江南园林精巧的特点,又有北方园林开阔的空间。
并考虑到香山幽雅的环境以及众多历史文物,刻意设计成与周边环境因素融合起来的特别形式。
北京香山饭店。
贝聿铭说:“香山饭店在我的设计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下的功夫比在国外设计有的建筑高出十倍”。
饭店只用了白、灰、黄褐三种颜色,室内室外都和谐高雅。
因为重复运用了正方形和圆形两种图形,建筑产生了韵律。
贝聿铭建筑作品中的美学思想探析

2021·04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同时他也被人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回看贝聿铭的一生,他独特的具有不同角度的设计手法和宝贵的经历在他的建筑设计作品中直接体现出来。
儒学思想在众多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不可取代的地位,其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儒学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化理念,不仅体现了生命对于历史文化的态度和生命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也强调了人的主体性。
贝聿铭将儒学思想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创造了其独一无二的设计风格,他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到作品中,使建筑不再冷冰冰没有温度,而成为一个代表中华民族的符号,并且使建筑具有了艺术性和传承性。
一、研究背景目前国内一些建筑设计风格趋同化,一味追逐国外的风格,部分设计师没有自己的思考,摒弃地域特色,但是建筑应该有自己所承载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在这种背景下,贝聿铭恰当地将儒学思想与建筑设计作品融为一体,呈现了具有明显中国特色中国思想的中式美学建筑,既成就了建筑的艺术性,又用建筑传承了文化,使建筑以其特有的形式传达情感,引起人们的共鸣。
在建筑艺术不是一味仿古就是全面西化的今天,建筑设计师也应该恰当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建筑艺术相融合,使更多的人将目光聚焦于我们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优秀文化。
(一)贝聿铭简介贝聿铭1917年出生于中国广州,是苏州望族之后,因为一些机缘巧合曾在家族祖叔父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他童年的美好时光。
他18岁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攻读建筑专业,其间凭借自己独特的设计视角和超高的智慧完成了多项复杂的设计任务,于1955年成立了个人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理念与儒家思想有很多契合的地方,早期的他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思想也受到传统儒学观念的影响,因此他在设计时将中国人所讲究的意境用现代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他的建筑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他的建筑思想打破了20世纪以来单一的模块化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
贝聿铭主要建筑作品范例分析

•
他设计的许多大型建筑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位于
华盛顿市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法国巴黎卢浮宫扩
建工程、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等作品为世界建筑史
留下经典杰作。
• 1999年在北京建成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是贝聿铭建筑 设汁生涯中的最后一项大型建筑设计项目,耗时七年 ,大楼的一砖一木,一水一石皆凝聚着他的心血。
• 这座历时15年的建筑,由于其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 高超,在美国建筑界引起了轰动,被公认为美国建筑史上 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于是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 ”,并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就此,贝 聿铭开始跻身世界级建筑大师之列。
• 肯尼迪图书馆选址的时候,本是选在哈佛大学的,不知是 什么原因,也许来自哈佛大学本身,也许是剑桥市政府, 可能由于怕太多参观者所嚼的口香糖会弄脏了环境,总之 ,最终被拒绝。最后偶然找到了多切斯特海滨的一片垃圾 场,就是这个垃圾场,无意中成就了贝聿铭的杰作,如今她 被公认为波士顿的一大最佳风景名胜。
该大厦楼内有园,似北京四合院,园内水池中 自云南石林采来的黑石分布有致,两侧竹丛相 映成趣,在空间组织上将中国传统设计手法运 用得十分精到。
• 贝聿铭认为:“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 • 贝聿铭具有统观全局的设计思想,他说:“建筑设计中有三点
必须予以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 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
贝聿铭从造型入手,为该 馆设计了大小、高度都不 相同的10个展览室。最大 的是50尺见方的雕塑院。 在雕塑院西北部,有一个 旋转的楼梯,是整个雕塑 院的中心。伊弗森美术馆 院长认为旋转楼梯是全馆 最“夸张”的地方。
伊弗森美术造型主题 是高低差异的四方大 盒为主。展览室以展 画为主,所以以人工 采光为主,被展览室 包围的雕塑庭,边缘 有两道边窗,自然光 从屋顶边缘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