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

合集下载

河南投资逾7亿元建设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

河南投资逾7亿元建设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
按照水 利部水文局统一部署, 0 2 2 1 年, 2 1- 0 3 河南省 中小河 流水文监测系统工 程建设将安排投 资7 56 2 1万元 , 其中中央投资3 2 8 6 5 万元 , 地方配套3 2 8 6 5 万元。 建水文站2 4 , 文巡测基地 4 改建水文 巡测基地 3 , 新 4处 水 处, 处 配
置2 6 预警预报服务软件。 3套
于 新 伟
7 2
讯 — RA N I MT N —I F O O
湖南启动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 中心建设
湖南作为全 国首个农 村饮 水安全水质 检测试点省, 0 2 1 2 1 年 月6日在长沙举 行湖南农村饮水安全 水质检测
车交 接暨启动仪式 , 这标 志着湖南省正式启动了县级农村饮水安 全水质 检测中心建设。 湖南省县 级水质检 测中心建设遵 循 “ 整体规 划 、 理布局 、 合 统一标准 、 步实施”的原则 。 分 原则上每个县市 建成一个水质 检测中心站 , 目前 已安排部 分县市建设水 质检测中心。 同时, 按照固定加移动的方案 , “ 到 十二五”
测没有盲点。 现两台样 车已试制完成 , 正式渭 河杨 凌 段 生 态景观 工程 建 设 .亿
2 1年 1 1 陕西渭 河杨 凌段生态景观 工程正 式启动建 设 。 02 月1 日, 工程 主要建设 内容为渭河杨凌段 生态 恢复 和水面景观工程 , 治理河段全长88 m, 程预计投资63 . k 工 . 亿元 。 工程采用北侧 “ 滨河生态园+ 河道 蓄水 + 南侧绿地 生态 园”的总体 布局方案 , 河道 布置三级蓄水 , 蓄水区总长69 k 形成景观蓄水  ̄3 4 m , .8 m, 4 h 可
洪涝灾害已逐 渐成为广西洪 涝灾害损失的主体 。 中小河流 的雨水情监测 工作非常薄弱 。 0 2 广西 中小河流水文 2 1 年,

吉林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建设

吉林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建设

吉林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建设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破坏力也越来越强。

加强自然灾害特别是城市的洪涝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成为城市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本文以我国吉林市的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和建设为例,详细阐述了水文监测系统的原理、功能以及各相关子系统的设计、建设,为兄弟城市类似系统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城市灾害预防水文监测预警系统设计与建设1 吉林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工作的现状吉林市原水文站网存在诸多不足:一是水文观测站点覆盖面不足,郊区部分小河流几乎没有观测站点;二是已有的水文监测站点密度较低,满足不了城市防洪对中小河流水文信息的采集要求;三是水文监测信息的处理、输送技术水平落后,适应不了城市水资源管理的要求。

再加上近几年极端气候的增多,气象预报技术的制约,使得中小河流水文的监测工作成为城市预防洪水或山洪的一块短板,给城市的防灾、减灾工作造成不便。

为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吉林市有关部门加大投入,紧密配合,设计和建设了一套适合城市灾害防治的水文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能有效完善吉林市中小河流的水文监测预警体系,提高中小河流水文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水平和洪水预警预报能力为原则,增建18处水文站,17处水位站,120处雨量站。

本次建设工程均严格依照《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修编)进行设计。

2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2.1 设计原则针对前面的几点不足,以完善现有水文监测预警体系,提升水文监测信息的处理技术,有效增强洪涝灾害的预报能力为总体设计原则。

2.2 设计标准土建工程建设和技术装备的采购与配置以《水文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标准》(修编)为标准,综合资金、环境等条件,尽量提升站点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3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和水利部的“总体规划”中,对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都做了详细而又科学的部署。

【全文】智慧水利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全文】智慧水利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防汛抗旱
水库/湖泊水雨情监测系统
安徽省水库水雨情监测 江西省水库水位雨量监测 云南省水库水雨情监测
水库水雨情监测系统软件界面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一种重要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集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和预警等多功能于一体,实现了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上传下达,从而使可能受灾区域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
黑龙江省国家自然保护区水文监测
长江流域河道水位监测
山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
四川省水位、降雨量监测
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适用于水务部门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水量、水位和水质进行监测,有助于水务局掌握本区域水资源现状、水资源使用情况、加强水资源费回收力度、实现对水资源正确评价、合理调度及有效控制的目的。
水政水资源
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水资源税用水信息管理)
河北省水资源监控 北京市水资源监控 山西省取水计量监控
浙江省水利厅取水计量监控 新疆水资源监管平台
防 汛 抗 旱
水库/湖泊水雨情监测系统适用于水利管理部门远程监测水库/湖泊的水位、降雨量等实时数据和现场图像,以便及时了解水库/湖泊的蓄水量变化、保障适度蓄水和安全度汛。
山东省机井灌溉控制
系统拓扑图
农村水利
农田机井灌溉管理系统
内蒙古机井灌溉控制 河北省灌区高效节水灌溉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信息化管理平台(节水增效管理平台)
节水增粮信息化监控系统基于机井取水计量监控、地下水位监测、土壤墒情监测、田间气象监测、灌溉自动控制等系统进行多功能设计,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实现监控中心对多测点的远程监控,为农田水利管理和水资源监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防汛抗旱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河流水质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河流水质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河流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方案目录1、项目概况 (1)2、建设目标和任务 (1)3、建设内容 (1)4、水质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2)4.1水质监测系统概述 (2)4.1.1设计目标 (2)4.1.2系统特点 (3)4.1.3系统架构 (4)4.1.4设计流程 (5)4.2户外屋型水质监测站(常规站) (5)4.2.1总体设计 (6)4.2.2集成设计 (10)4.3户外柜型水质监测站(微型站) (36)4.3.1总体设计 (36)4.3.2集成设计 (42)4.4分析仪器功能及技术指标 (51)4.4.1基本功能 (51)4.4.2技术指标 (52)4.5水质应用平台 (56)4.5.1监测应用平台建设 (56)4.5.2平台软件建设内容 (60)5、项目报价 (64)1、项目概况根据踏勘情况询问了解,现在辖区内主要河道属于历史最高丰水期,河床一般淤积深度在1.5米以上,丰水期高程30米,枯水期高程25米,水位落差超过5米,枯水期水深超过0.5米,具备建设取水平台的条件。

主要河道紧领经济开发区,沿线为主要工业企业聚集区。

通过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时时监测主要河道的水质,可以有效的预警污染事故。

2、建设目标和任务通过建设水质河流在线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PH值、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等指标,分析各河道段面出水水质是否低于河道进水水质;系统应能够自动、准确、及时地获得并传输水质数据;能对获得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分析、评价结果,为预防和及时发现污染事故提供辅助决策功能。

3、建设内容拟建设1个常规水质监测站站房、采水/配水/预处理单元、控制与数据采集传输单元、仪表分析单元、防雷设备、视频监控设备等辅助单元组成。

水质监测站建设后,可实时监测河流的水质中pH值、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等指标实时变化情况。

水文监测智能系统项目计划书

水文监测智能系统项目计划书

水文监测智能系统项目计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水资源的日益紧张,水文监测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传统的水文监测方式存在着数据采集不及时、不准确、监测范围有限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建设的需求。

为了提高水文监测的效率和精度,实现水文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我们计划开发一套水文监测智能系统。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开发一套集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和预警于一体的水文监测智能系统,实现对水位、流量、降雨量、水质等水文参数的实时监测和精准分析,为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设、防洪抗旱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三、项目内容1、传感器网络建设选择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水位传感器、流量传感器、雨量传感器和水质传感器等,构建覆盖监测区域的传感器网络。

优化传感器的布局,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2、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开发数据采集终端,实现对传感器数据的实时采集和预处理。

采用 GPRS、NBIoT 等无线通信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及时传输至数据中心。

3、数据中心建设搭建高性能的数据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确保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快速访问。

建立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对数据的分类、整理、归档和备份。

4、数据分析与处理系统运用数据分析算法和模型,对采集到的水文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提取有用信息。

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展示,为用户提供直观、清晰的数据分析结果。

5、预警系统根据设定的阈值和预警规则,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时,及时发送预警信息。

建立多种预警方式,如短信、邮件、手机 APP 推送等,确保预警信息的及时送达。

四、项目技术路线1、传感器技术选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如雷达水位计、超声波流量计、翻斗式雨量计等,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度和可靠性。

2、通信技术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如 GPRS、NBIoT 等,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

同时,考虑采用卫星通信作为备用通信方式,确保在通信网络故障时数据的正常传输。

3、数据库技术选用关系型数据库(如 MySQL、Oracle 等)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如 MongoDB、Redis 等)相结合的方式,存储和管理海量的水文数据。

河道治理河长制水质监测系统方案

河道治理河长制水质监测系统方案

河道治理河长制水质监测系统方案河道治理是指对河流进行综合整治,包括水质改善、河道疏浚、堤防加固等一系列措施,旨在提高河流水质和水环境的整体质量。

而河长制是指通过设立河长制度,明确河长职责,加强河道管理和治理的一种机制。

河长制水质监测系统则是为了配合河长制,实时监测河流水质情况,为河长制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的方案。

河道治理水质监测系统的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监测点的设置:首先要对河流进行全面的调查,确定监测点的布设位置。

监测点应覆盖整个河流的主要断面,并考虑到上游、中游、下游的分布情况。

根据河道的特点和水质问题,还可以将监测点设置在河流的污染源附近,以便及时掌握污染源的情况。

2.监测参数的选择:水质监测参数的选择应考虑到河流的水质特点和治理目标。

常见的水质监测参数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悬浮物浓度、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采集水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营养盐等其他参数的数据。

3.数据采集与传输:为了实现实时监测,系统应采用现场自动化监测设备,如水质多参数在线监测仪、自动采样器等。

监测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可以通过无线传输或有线传输技术传输到监测中心,并进行实时存储和分析。

此外,还可以考虑在监测点安装摄像头,实时监测河道的水质情况。

4.数据处理与分析:监测中心应配备专业的水质监测仪器和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抽样分析和趋势分析,从而判断河道水质的变化趋势和异常情况。

同时,还可以利用GIS技术将监测数据与地理信息进行关联分析,绘制水质分布图和变化趋势图,以便河长制的管理和决策。

5.数据共享与公开:河长制水质监测系统的数据应及时共享和公开,以方便相关部门和公众了解水质状况和河道治理进展。

可以通过建立网站或移动应用程序,向公众提供实时的水质数据和污染源信息。

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河道治理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水质监测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中小河流山洪预警预报系统开发设计及应用

中小河流山洪预警预报系统开发设计及应用

收稿 日期 :0 1 O — 5 2 1- 1 1
基 金 项 目 : 利 部 公 益 性行 业 科 研 专 项 经 费项 目 f07 10 ) 水 20 0 0 1 作 者 简 介 : 健 伟 (9 9 , 苏启 东 人 , 士 , 胡 17 一)江 硕 工程 师 , 要 从事 水 文 情报 预报 工 作 。E m ij h @m r o. 主 — alw u w . vc : g n
供参 考 。
关键 字 : 小河流 :山 洪灾害 ; 报预 警 ; 计 ; 用 中 预 设 应
中图分 类号 :3 8. P 3 ̄ 9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0 0 0 5 (0 1 3 0 1 — 4 10 — 8 22 1) — 0 8 0 0
1 引 言
我 国 中小 河 流 众 多 . 大 部 分 中 小 河 流 站 网偏 稀 , 且
流 山 洪 预 报 预 警 技 术 研 究 还 处 于 初 步 阶段 , 洪 监 测 预 警 系 统 尚在 试 点 建 设 中 。 介 绍 水 利 部 公 益 性 项 山
目“ 中小 河流 突发 性 洪水监 测与预 警预报 技 术研 究” 开发 的 中小河 流 山洪预 警预报 原 型 系统 , 包括基 于
第3 期
胡健伟等 : 中小 河 流 山洪 预 警 预 报 系统 开 发 设 计 及 应用
1 9
者 有机 结合 。建设 内容包 括模 型库 、方 案库 、作业 预
报 软件 、预警 监视 和预警 发布 。系统总 体逻辑 结 构采 用 B CS三层 结 构 ,即通过 C S系统 完 成 中小 河 流突 // / 发 性洪水 的 预报功 能 以及预警 监 视 ,通 过 B S系统 完 / 成 预 警 信 息 的定 制 、查 询 与 发 布 。系 统 的 开 发 遵 循

211065576_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难点及对策

211065576_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难点及对策

科学研究创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难点及对策郭如侠(河北省张家口水文勘测研究中心河北张家口075000)摘 要:洪水预报是关键的非工程防洪措施,是新时代确保社会稳定、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所以,提升各区域的洪水预报能力尤其关键。

在新时期背景下,传统的防洪建设工程已无法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亟需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洪水监测与预报技术手段来增强防洪水平。

为此,有关部门需要充分分析中小河流洪水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来保障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时效性与精准度,为防洪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支持。

关键词: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难点对策中图分类号:P3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4-098X(2022)08(c)-0009-04 Difficulty Point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lood Forecasting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RiversGUO Ruxia(Zhangjiakou Hydrological Survey and Research Center of Hebei Province, Zhangjiakou, Hebei Province,075000 China)Abstract: The flood forecast is a key non-engineering flood control measure, and is an important work to ensure social stability and promot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critical to improve the flood forecasting capacity of each region. In the new era, the traditional flood control construction projects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tim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t is urgent to explore mor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flood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technology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flood control. Therefore, relevant departments need to fully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ood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rivers, adopt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ways to ensure the timeliness and accuracy of flood forecasting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rivers, and pro-vide necessary basis and support for flood control project construction.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rivers; Flood forecast; Difficulties; Countermeasures受到我国地理条件的影响,全国各地遍布着众多的中小河流,而这些流域频繁发生的洪水灾害一直影响着当地的发展,威胁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平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四平市中小河流雨量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阐明开展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是我国水文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该系统,使监测系统发挥最大效益。

关键词:中小河流;水文监测;四平市
中图分类号:p332 文献标识码:?e
1 项目背景
2011年8月31日,水利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及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全面部署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工作。

2 系统功能
2.1总体实现功能
系统建设的总体任务是对辖区内的报汛站进行水文信息的自动采集、本地存储、远程传输、异地接收处理和入库等建设。

2.1.1 遥测站集成
完成报汛站的水雨情信息采集系统设备开发、安装、调试,实现水雨情信息采集及报汛通信。

2.1.2 中心站集成
雨量站发往市局的数据,统一传输格式,接入原系统;按统一
的数据库结构建立遥测数据库。

建立信息中心水情(远程)查询、分析、报表生成、报警提示、信息发布等应用系统。

2.2 遥测站的功能
本系统遥测站具有以下功能:
雨量采集:雨量计每次翻斗触发rtu将降雨时间写入固态存储模块,并使雨量累计值增量。

遥测站平时报汛采用定时自报、限时增量报的工作方式,当满足自报或加报条件时自动把测站的信息发回中心站,定时自报的时段值(1~24)可设置。

雨量增量加报。

雨量加报阈值(2个)可设置。

雨量计每翻斗一次,rtu使雨量累计值增量,同时比较当前雨量累计值和上次上报的雨量累计值,如果二者之差超过设定的阈值,并且当前时间和上次上报时间之差也超过设定的阈值,则rtu进行一次加报。

本地或远程修改系统参数后,与中心站进行通信确认,保证遥测站参数与中心站存储参数的一致性。

具有实时钟,以完成对水位、雨量的自动记录与定时上报。

可采用gprs/gsm通信模块或北斗卫星终端作为通信工具,同时支持gprs数据传输、gsm短信息(sms)传输和卫星数据传输三种传输手段。

具备测试功能,测试数据只显示、不存储。

具有实时钟,并具有自动校时、系统时钟同步功能。

一站多发功能,配置专为燕禹制作的dtu,满足一站多发需要。

发送报文中含有:采集时间、发报时间、测站站号、中心站号、电源状态等工况信息和雨量、水位信
息。

2.3 分中心的功能
本系统中心功能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通过gprs(gsm)主信道全天候收集所有测站的数据,并进行解码、合理性验证、自动纠错、分类入库、转储、备份。

数据转发至省(区、市)、流域、其他水情中心、测站及上级领导机构。

远程管理遥测终端(校时、修改参数等)。

兼容自报体制和应答体制,可以实现对测站的召测、巡测及查询。

可以与其他遥测系统中心站进行联网,实现信息共享。

数据库的本地、远程查询及维护。

雨水情信息可提供15min、30min、1h、2h、3h、6h、12h、24h 等任意时段的web远程查询。

数据整编、数字显示、数据查询、报图报表。

具备测站监控、系统告警指示功能。

远程写库功能。

远程提取固态数据。

故障后的数据恢复功能。

数据维护(人工填补数据、去除冗余、合理性检查等)。

站点管理(改变属性、配置参数、站点增减)。

预留其他信息入网接口。

可与其他系统联网,实现信息共享。

2. 4 通信方式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本系统通信体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测站以gprs通信方式为主,以gsm短信通信方式为备。

定时自报、限时增量加报与查询-应答报送相结合。

定时自报:本系统拟选用的rtu支持现场或远程设定工作参数,其中包括定时自报间隔参数。

用户根据量级和需求由中心设定定时自报时间间隔,定时自报的时间间隔可以任意设定。

例如用户可以设定rtu每1小时定时上报一次数据,也可设定为每6h(或其他间隔)上报一次数据。

限时增量加报:每当被测水文参数变化超过设定门限值,并且与上次发送数据时间间隔大于规定值即自动向中心发送一次数据。

本系统拟选用的rtu可现场或远程设定雨量加报门限。

查询/应答式:本系统拟选用的rtu可以设置为具有定时开机以接受中心站召测或远程管理的功能。

当报汛站rtu及通信终端处于开机状态时,报汛站可自动响应中心发出的巡测或召测指令,实时采集水文数据并发送给中心。

定时自动巡测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数据处理和预报作业的需要。

混合式:本系统同时定时自报、限时增量加报和查询一应答式三种工作制式。

3遥测站安装
根据招标要求,自动雨量站包括如下几部分:双杆式机箱、太阳能板、电池、雨量计、终端机。

自动雨量站的安装过程如下:组装杆式机箱;安装雨量筒;安装太阳能板(注意方向);将终端机、蓄电池安装于杆式机箱内;连接各种线缆;立杆、浇筑;做地网设施;测试设备,完成安装;
自动雨量站设施设备主要包括观测场地选择、雨量测验及配套设施建设、观测仪器安装调试等三个方面。

开展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是我国水文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该系统,使监测系统发挥最大效益。

作者简介:张庭秀(1981-),男,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工程师,现从事水利工程研究与设计工作;柴禾蕾(1983-),女,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四平分局,助理工程师,现从事水文测验工作;李大鹏(1985-),男,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助理工程师,现从事水利工程研究与设计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