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

合集下载

河南投资逾7亿元建设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

河南投资逾7亿元建设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
按照水 利部水文局统一部署, 0 2 2 1 年, 2 1- 0 3 河南省 中小河 流水文监测系统工 程建设将安排投 资7 56 2 1万元 , 其中中央投资3 2 8 6 5 万元 , 地方配套3 2 8 6 5 万元。 建水文站2 4 , 文巡测基地 4 改建水文 巡测基地 3 , 新 4处 水 处, 处 配
置2 6 预警预报服务软件。 3套
于 新 伟
7 2
讯 — RA N I MT N —I F O O
湖南启动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 中心建设
湖南作为全 国首个农 村饮 水安全水质 检测试点省, 0 2 1 2 1 年 月6日在长沙举 行湖南农村饮水安全 水质检测
车交 接暨启动仪式 , 这标 志着湖南省正式启动了县级农村饮水安 全水质 检测中心建设。 湖南省县 级水质检 测中心建设遵 循 “ 整体规 划 、 理布局 、 合 统一标准 、 步实施”的原则 。 分 原则上每个县市 建成一个水质 检测中心站 , 目前 已安排部 分县市建设水 质检测中心。 同时, 按照固定加移动的方案 , “ 到 十二五”
测没有盲点。 现两台样 车已试制完成 , 正式渭 河杨 凌 段 生 态景观 工程 建 设 .亿
2 1年 1 1 陕西渭 河杨 凌段生态景观 工程正 式启动建 设 。 02 月1 日, 工程 主要建设 内容为渭河杨凌段 生态 恢复 和水面景观工程 , 治理河段全长88 m, 程预计投资63 . k 工 . 亿元 。 工程采用北侧 “ 滨河生态园+ 河道 蓄水 + 南侧绿地 生态 园”的总体 布局方案 , 河道 布置三级蓄水 , 蓄水区总长69 k 形成景观蓄水  ̄3 4 m , .8 m, 4 h 可
洪涝灾害已逐 渐成为广西洪 涝灾害损失的主体 。 中小河流 的雨水情监测 工作非常薄弱 。 0 2 广西 中小河流水文 2 1 年,

水文监测站建设施工方案(监测设备与布局)

水文监测站建设施工方案(监测设备与布局)

《水文监测站建设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准确、及时地获取水文数据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水文监测的精度和效率,满足地区水资源管理和防洪抗旱的需求,决定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水文监测站。

该水文监测站将建设在[具体地点],地理位置优越,能够对周边河流、湖泊等水域的水位、流量、水质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先进的监测设备和科学的布局,为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二、施工步骤1. 场地准备(1)进行场地平整,清除场地内的杂物和障碍物,确保施工场地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2)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场地测量和放线,确定监测站的位置和布局。

2. 基础施工(1)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基础开挖,确保基础的尺寸和深度符合要求。

(2)进行基础垫层施工,采用混凝土垫层,确保基础的平整度和强度。

(3)进行基础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确保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3. 主体结构施工(1)进行主体结构的钢筋绑扎和模板安装,确保主体结构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要求。

(2)进行主体结构的混凝土浇筑,采用商品混凝土,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3)进行主体结构的养护,确保主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4. 设备安装(1)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监测设备的安装,包括水位计、流量计、水质分析仪等。

(2)进行设备的调试和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附属设施施工(1)进行附属设施的施工,包括围墙、大门、道路等。

(2)进行附属设施的装饰和装修,确保附属设施的美观和实用性。

6. 竣工验收(1)进行工程的自检和整改,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符合要求。

(2)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提交竣工验收报告和相关资料。

三、材料清单1. 建筑材料(1)水泥:[具体品牌和型号]水泥,用于基础和主体结构的施工。

(2)钢筋:[具体规格和型号]钢筋,用于基础和主体结构的施工。

(3)商品混凝土:[具体强度等级]商品混凝土,用于基础和主体结构的施工。

四平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

四平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

四平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四平市中小河流雨量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阐明开展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是我国水文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该系统,使监测系统发挥最大效益。

关键词:中小河流;水文监测;四平市中图分类号:p332 文献标识码:?e1 项目背景2011年8月31日,水利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及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全面部署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工作。

2 系统功能2.1总体实现功能系统建设的总体任务是对辖区内的报汛站进行水文信息的自动采集、本地存储、远程传输、异地接收处理和入库等建设。

2.1.1 遥测站集成完成报汛站的水雨情信息采集系统设备开发、安装、调试,实现水雨情信息采集及报汛通信。

2.1.2 中心站集成雨量站发往市局的数据,统一传输格式,接入原系统;按统一的数据库结构建立遥测数据库。

建立信息中心水情(远程)查询、分析、报表生成、报警提示、信息发布等应用系统。

2.2 遥测站的功能本系统遥测站具有以下功能:雨量采集:雨量计每次翻斗触发rtu将降雨时间写入固态存储模块,并使雨量累计值增量。

遥测站平时报汛采用定时自报、限时增量报的工作方式,当满足自报或加报条件时自动把测站的信息发回中心站,定时自报的时段值(1~24)可设置。

雨量增量加报。

雨量加报阈值(2个)可设置。

雨量计每翻斗一次,rtu使雨量累计值增量,同时比较当前雨量累计值和上次上报的雨量累计值,如果二者之差超过设定的阈值,并且当前时间和上次上报时间之差也超过设定的阈值,则rtu进行一次加报。

本地或远程修改系统参数后,与中心站进行通信确认,保证遥测站参数与中心站存储参数的一致性。

具有实时钟,以完成对水位、雨量的自动记录与定时上报。

可采用gprs/gsm通信模块或北斗卫星终端作为通信工具,同时支持gprs数据传输、gsm短信息(sms)传输和卫星数据传输三种传输手段。

水文水资源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

水文水资源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

水文水资源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一、引言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良好的水资源管理对于保障水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水资源监测预警系统作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水文水资源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发出预警提示,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水文水资源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方案,以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二、系统需求分析1. 数据采集需求水文水资源监测预警系统需要搜集水文水资源的各类数据,包括水文数据(如水位、流量、降雨量等)和水资源数据(如水库蓄水量、河流水质等)。

系统需具备数据采集的能力,能够自动、准确地获取这些数据。

2. 数据存储和管理需求系统需要提供可靠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能够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存储,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同时,系统应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对数据进行清洗、校正和分析。

3. 数据分析和预测需求系统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预测功能,能够基于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模型建立和预测。

系统应当能够根据预设的指标和标准,自动判断水文水资源的状态,及时发出预警提示。

4. 预警和报告需求系统需要具备预警和报告的功能,能够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或人员,并生成相应的报告。

预警信息应包括预警级别、预警原因和建议措施等内容,报告应该直观、清晰地展示预警信息和分析结果。

5. 系统安全和可靠性需求系统的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过程应具备安全性,能够有效防止数据丢失、泄露或遭到非法篡改。

系统应具备完善的备份和恢复机制,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系统设计方案1. 硬件设备根据数据采集需求,系统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传感器和仪器设备,用于实时监测各类水文水资源数据。

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存储和高效处理,系统需要配置一台或多台服务器,并具备相应的存储和计算能力。

2. 软件平台为了实现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功能,系统需要开发相应的软件平台。

河流水质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河流水质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河流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方案目录1、项目概况 (1)2、建设目标和任务 (1)3、建设内容 (1)4、水质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2)4.1水质监测系统概述 (2)4.1.1设计目标 (2)4.1.2系统特点 (3)4.1.3系统架构 (4)4.1.4设计流程 (5)4.2户外屋型水质监测站(常规站) (5)4.2.1总体设计 (6)4.2.2集成设计 (10)4.3户外柜型水质监测站(微型站) (36)4.3.1总体设计 (36)4.3.2集成设计 (42)4.4分析仪器功能及技术指标 (51)4.4.1基本功能 (51)4.4.2技术指标 (52)4.5水质应用平台 (56)4.5.1监测应用平台建设 (56)4.5.2平台软件建设内容 (60)5、项目报价 (64)1、项目概况根据踏勘情况询问了解,现在辖区内主要河道属于历史最高丰水期,河床一般淤积深度在1.5米以上,丰水期高程30米,枯水期高程25米,水位落差超过5米,枯水期水深超过0.5米,具备建设取水平台的条件。

主要河道紧领经济开发区,沿线为主要工业企业聚集区。

通过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时时监测主要河道的水质,可以有效的预警污染事故。

2、建设目标和任务通过建设水质河流在线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PH值、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等指标,分析各河道段面出水水质是否低于河道进水水质;系统应能够自动、准确、及时地获得并传输水质数据;能对获得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分析、评价结果,为预防和及时发现污染事故提供辅助决策功能。

3、建设内容拟建设1个常规水质监测站站房、采水/配水/预处理单元、控制与数据采集传输单元、仪表分析单元、防雷设备、视频监控设备等辅助单元组成。

水质监测站建设后,可实时监测河流的水质中pH值、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等指标实时变化情况。

水利部稽察组对浙江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进行稽察

水利部稽察组对浙江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进行稽察
( 含绍兴县 ) 、平湖市 等 已列
入省 实施 最严 格水 资源 管理制 度试 点 ,各试 点地 区组 织编 制方 案 ,落实 各 项 工作 任 务 ,在 2 0 1 5年 底 前 完 成试 点 建
上 的公共供水 的非居民用户的取用水在线监控 。
强化用水管 理 ,进一 步推进 重点 行业企 业水 平衡 测试
3 . 4 严格 水功 能 区监督 管理
加强水功能 区监测 ,加 强对 国家 和省级 考核 重点水 功 能 区的水质监测工作 。 落实入河排 污 口监 督管 理。根据人 河湖 排污 口补充 调 查成果 ,建立主要 水功 能 区排污 口数据 库。加强 人河排 污
口 日常 监 管 。
高用水效率 ,推动 节水 减排 ,促 进水环境改善 。
3 近期水资源管理工作任务
3 . 1 积极 推进 最严 格水 资 源管理 制 度的建 立
建立 全省最严 格水 资源 管理 的考核 指标 体系 ,各 市根
据全省分解的 “ 三条 红线 ”2 0 1 5年控 制指 标 ,分 解落 实 到 所辖 县 ( 市 、区) ,建 立市对县 ( 市 、区)的考核制度。 积极开展最严 格水 资源 管理 制度试 点 建设 。舟 山、永
3 . 3 加强 节约 用水 管理
开展节约用水 通报工 作 ,及 时准确 地反 映各市 节约 用
水 工作的基本情况 。 加强取 水计 量监 督管 理 。制定 进一 步加强 取水计 量设
施规范化建 设标 准 ,开展 计量 设施 规范化 建设 工作 ,达 到 取水监 管的基本要求。 加快取水 实时监 控 系统 建设 。完 成对 年取水 量超 过 1 0 万 m 3 的非农业取水户 的实 时监 控管理 ,并逐步扩 大限额 以

浅谈普洱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与暴雨灾害的防治

浅谈普洱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与暴雨灾害的防治
远 难 以满 足 中 小 河 流 防汛 减 灾 的 需 要 ,在 中小 河 流 山 洪 易 发 区 ,不 仅 存在 大 量 水 文 监测 空 自 区 ,而且 观 测 手 段及 报 汛 手 段
物等财产损失的主要灾种,严重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
为 了 加 强 普 洱 市 中小 河 流 水 文 应 急 监 测 和 突 发 性 洪 水 预 警 、预 报 ,提 高 水 文 对 中 小 河 流 区域 的 防洪 、 减 灾 预 警 预 报 能 力 ,建 立 中小 河 流 水 文 监 测 系 统 ,切 实 为 山 洪 灾 害 防治 非 工 程 措 施 提 供 强 有 力 的信 息 支 撑 。 二 、 中小 河 流 水 文 监 测 系 统 建 设 的重 要 性 和 必要 性
别是 山区的中小河 流 ,在 一个较大 的流域 内有 多条 受洪水威
胁 的小 流 域 时 ,采 用 分 区综 合 布 站 ,优 先考 虑 流 域 内有 重 要 防 护 对 象 的河 流 ;
水 生态 环境 保护、水资源 的可持 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加快
普 洱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 系统建 设 ,是贯彻水利部 、省 水利 厅、水文局的决策部署 ;也 是完善普洱市水文站 网布局、拓
河流水文监测 系统 ,分析 暴雨洪水成灾原 因,介绍暴雨灾害 防治 的基本 方法 ,阐述建设 中小 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在暴 雨灾 害防治,防洪减 灾工作中的重要作 用。
关键 词 : 中 小河 流 ;水 文 监测 系 统 ;暴 雨 ;灾 害 ;防 治 中图分类号:P 3 3 2
引 言
文献标识码:A
我 们 知 道 ,诱 发 山洪 灾 害 的主 要原 因 是 暴 雨 、 强 降 雨 , 因 此 ,能 否 捕 捉 到 暴 雨 中 心 是 洪 涝 灾 害 防 御 和 预 警流域状况密切相 关。

附表2 安徽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水文站建设一览表

附表2 安徽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水文站建设一览表
琴溪镇琴溪大桥
1
1
芜湖
80
青山河
查湾
查湾
马鞍山市当涂县
年陡乡查湾村
1
1
芜湖
81
宛溪河
宛溪
宛溪
宣城市宣州区
宣州城区北门
1
1
芜湖
82
资福河
中渡
中渡
芜湖市南陵县
弋江镇东七大桥
1
1
芜湖
83
钟桥河
鞍山
东夏
宣城市郎溪县
东夏镇钟桥河大桥
1
1
芜湖
84
周寒河
寒亭(寒亭、文昌2个断面)
寒亭(寒亭、文昌2个断面)
宣城市宣州区
1
1
滁州
51
马厂河
炉桥
蔡集
滁州市全椒县
古河镇蔡集村
1
1
滁州
52
小马厂河
高亮
新坝
滁州市全椒县
大墅镇新兴村
1
1
滁州
53
马桥河
马桥
马桥
滁州市定远县
张桥镇马桥村
1
1
滁州
54
新白塔河
南庄
汊涧
滁州市天长市
汊涧镇
1
1
滁州
55
得胜河
东门
含山
马鞍山含山县
含山县城
1
1
1
巢湖
56
得胜河
金河口
金河口闸
马鞍山市和县
金河口闸
1
1
1
1
芜湖
68
浦溪河
太平
太平
黄山黄山区
经济开发区
1
1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技术指导意见水利部水文局二○一一年九月目录一、目的意义 (2)二、适用范围 (2)三、建设目标 (2)四、建设原则 (3)五、防洪与测洪标准 (4)六、雨量、水位、水文站设备通用要求 (5)七、雨量站建设 (6)八、水位站建设 (7)九、水文站建设 (10)十、水文巡测队和巡测基地建设 (18)十一、水文应急(机动)监测队建设 (20)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技术指导意见一、目的意义为指导全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统一全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建设技术标准,规范水文信息采集、数据传输处理流程,加快水文现代化进程,提高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预警能力,兼顾公共服务和管理、决策需求,特制定《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技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全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所涉及的雨量站、水位站、水文站、巡测基地、应急监测队等水文监测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配置及规范化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

亦可作为系统设计、审查和验收的技术依据。

三、建设目标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应以先进测报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通过系统建设达到提高水文测报自动化水平,改善测验人员的工作条件,减轻劳动强度的目的。

确保设施设备先进可靠,测验精度满足规范要求,水雨情信息采集及时准确。

中小河流新建或经过改建后的雨量站应全部实现自动测报,水位站、水文站水位监测应95%以上实现自动测报,水文站应优先采用自动化测流。

测站数据传输以公网为主,公网未覆盖地区采用卫星通讯方式,国家重要站或本地区防洪特别重要的站可以采用公网和卫星双保险传输模式。

数据接收处理应建立统一的水文测验管理公共数据平台。

四、建设原则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应遵循实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统筹兼顾的原则。

1、实用可靠原则监测系统建设方案的确定,测验方式的选择和仪器设备的选型,应因地制宜,功能完善,操作方便,维护简单,实用可靠。

系统建设应选用实用、先进、成熟的技术。

2、技术先进性原则新建和改建的中小河流测站在水文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储存等各环节,应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优先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水文测报技术和自动化仪器设备,提高监测精度和时效性,力求做到技术先进,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测验方式以自动监测和巡测为主,新建站尽可能减少驻测方式。

3、经济合理性原则监测系统建设应尽可能依托现有管理机构与体制负责测站的运行管理工作。

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及服务系统,实现水文信息的形式统一、快速传送、集中接收和处理。

监测系统建设要在保持技术先进,实用可靠的前提下,采用的设备和方式,充分考虑经济合理性,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和现有设备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

4、统筹兼顾原则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的水文站原则上应为防汛专用站,但根据站网规划分析,符合水资源监测需要的站,可结合水资源监测站网规划进行建设,符合基本站条件的站,可结合规划按基本站建设。

五、防洪与测洪标准水文测站设施建设应分别满足防洪标准和测洪标准的要求。

当出现防洪标准相应洪水时,应能保证设施设备、建筑物不被淹没、冲毁,保障人身安全。

当发生测洪标准相应及其以下洪水时,测验设施设备应能正常运行,当发生超标洪水时应有相应测洪预案。

中小河流水文站、水位站的防洪、测洪建设标准可按表1的规定执行。

重点防护区或重要防护目标上游新设水位站、水文站的,其设立地点应确保洪水从该测站到防护目标(区)有一定的传播时间,一般应有30分钟的预见期。

六、雨量、水位、水文站设备通用要求监测系统仪器设备的数据传输处理及资料整编应实现全国统一的水文数据业务模式。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选用的仪器设备,其数据上传应遵循《水文监测数据通讯规约》(编制中),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应充分利用水文行业主管部门采用的水文测验管理公共数据平台,水文数据、应急信息、图像视频等数据的接收处理应在同一公共数据平台进行。

选用的仪器设备应具有检测报告(本专业第三方质检单位,按照行业标准进行检测)或鉴定证书(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产品、技术鉴定)仪器设备在发送观测要素实时数据的同时,应能够传送资料整编用密集数据。

并可以通过水文测验管理公共数据平台业务处理软件直接生成符合水文资料整编程序和数据入库格式要求的数据文件。

仪器设备实时数据发送项目应包括数据所属单位、站名、设备编号、数据值、数据值对应时钟、设备温度、供电电压等。

为保证水文数据及时准确的采集传输,系统建设中应增加网络数据服务和业务数据服务的要求,并充分把握设备系统集成、运行维护的简易和方便,从而减轻水文系统因站网扩充,设备数量增加和数据处理任务繁重带来的工作困难和负担。

测验仪器设备应具备数据召测功能,包括实时数据的召测和资料整编用密集数据的补召。

仪器设备工作参数修改应通过远程操作完成,设置完成应回复操作者确认信息。

仪器设备尺寸应尽量小,设备功耗要尽量低,易于隐蔽式安装。

所有仪器设备均应尽量使用太阳能补充的直流供电,避免通过电网感应雷电,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

数据平台应能随时随地供水文测验管理人员和测验实施人员查询到本地设备发送的数据和设备的工作状况信息。

七、雨量站建设雨量站仪器设备配置应按自动采集、长期自记、自动传输的标准进行建设。

雨量站建设一般可采用杆式雨量装置,有条件的测站按降水量观测规范的要求建设雨量观测场地。

杆式雨量装置的安装应避开树木和高大建筑物。

仪器配备包括雨量传感器1套、GPRS/GSM(卫星)数据端机1套、太阳能电源1套。

雨量计分辨力与数据端机可靠性指标可参照以下标准:1、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大于800mm的地区,可选用分辨率为0.5mm雨量计。

2、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在800mm~400mm的地区,可选用分辨率为0.2mm雨量计。

3、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小于400mm的地区,可选用分辨率为0.2mm或0.1mm的雨量计。

4、雨量数据端机可靠性指标MTBF应不低于16000小时。

八、水位站建设水位站应按“无人值守、有人看护、巡测管理”模式进行建设,新建和改建的水位站应实现水位数据自动采集、长期自记、自动传输。

水位观测设施应包括固定水尺和水位观测平台。

水位观测平台应根据测站的河床地形条件、水位变幅、河道冲淤变化、水位传感器原理等情况,建设水位测井、水位计支架(水位计塔)或水位计管道等设施。

在河床、主流稳定的水位站,应尽量建设水位测井。

其他情况下,河岸边坡陡直的宜建设水位计岸边支架,可采用雷达水位计;河岸漫坡的宜铺设气管通道,可采用气泡式水位计;在山溪性、浅水域断面可选用电子水尺或超声波水位计等进行水位观测。

方式选择可参考表2,设施设备配置见表3。

对于水位变幅较大的水位站,水位观测可采用低水、高水分级解决的方案。

低水部分宜选用集成度高,便于拆卸安装的仪器设备,高水部分上水频率较低,应选用数据通讯费用低的仪器设备。

表3 水位站观测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装备表考虑到经济合理的建设原则,可根据需要在水位站增加雨量自动监测项目。

为提高水文数据传输可靠性,雨量自动采集部分可使用单独的电源系统,防止电源故障时,水位、降水数据均不能正常发送。

九、水文站建设各省(区、市)、流域水文部门,应对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的防汛专用水文站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水资源管理、本地区(流域)水文站网规划确定测站属于防汛专用站、防汛兼水资源站还是水文基本站,并注意统筹考虑,兼顾建设。

属基本水文站的测站,应根据《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相应的区域代表站或小河站规定的标准,结合有关规划进行建设。

属防汛兼水资源的测站,应根据水资源监测站网规划进行建设,以满足防汛和水资源管理的要求。

列入基本水文站或防汛兼水资源的测站可采用自动监测、委托观测、巡测或驻测。

仅属防汛专用站的测站一般应按巡测站建设设施和配置仪器设备。

有条件的站尽可能采用自动流量监测设备,提高测站自动化监测水平。

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委托观测或驻测。

必要时可进行河段或断面整治,提高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关系。

1、流量测验流量测验方法选择与测验方式相关,应首先确定驻测、巡测或无人值守自动测流的方式。

中小河流流量测验可根据断面形态和河道冲淤变化、水位涨落率、测验人员、交通便利等情况分别采用比降面积法、超声波多普勒定点测流法、量水建筑物法、非接触式雷达表面流测流法、声学波多普勒动船测流法、桥上测流法、缆道测流法、船测法和浮标法等方法进行流量测验。

各地应因地制宜选择一种测流方法作用常用方法,选择另一种测流方法作为备用方法。

测流方法选择可参考表4。

改建站和新建站可参照表5进行测流基础设施建设,并配置仪器设备。

表4 流量测验方法参考表表5 流量测验设施设备配置表采用巡测的测站,巡测车、流量测验通用仪器设备及配套软件可配置在巡测队。

2、泥沙测验新建站防汛专用的中小河流站一般不开展泥沙测验,有需要进行泥沙测验的测站,可按以下两种方式建设泥沙测验设施和配置泥沙测验仪器。

(1)水样法测沙,测站应尽可能采用测桥缆道取样,参照《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建设相应泥沙测验设施,配置相应的泥沙测验仪器设备(如采样器2个、电子天平1台、烘箱1个、水样桶80个、比重瓶3套)。

(2)在线式测沙,配备不需采样的测沙仪设备(震动式测沙仪等),结合缆道测流等测验设施完成泥沙测验任务。

3、水位降水蒸发观测(1)水位观测中小河流水文站的基本水位观测断面可设立永久性水尺和建立水位观测平台一处,其他水位观测断面可设立固定水尺,也可建立水位观测平台。

采用比降面积法测流的测站,上下比降断面应建立水位观测平台各一处。

每处水位观测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配置参见本指导意见水位站部分。

(2)降水蒸发观测:中小河流水文站应按规划,按《降水量观测规范》的要求建设标准气象观测场,开展降水观测。

规划为使用杆式雨量计观测的可不建气象观测场。

建气象观测场的可按需求开展蒸发观测。

降水观测仪器设备配置参考本指导意见的雨量站建设内容,有蒸发观测项目的雨量站, 应选用分辨率为0.1mm的雨量计,确保观测精度相匹配。

蒸发观测仪器宜配置自动监测型设备(实现远程控制补水)。

降水、蒸发观测数据应无线传送至水文测验综合管理公共数据平台。

4、水文站站房水文站站房建设应避开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易发地点,防震抗震应不低于当地规定标准。

驻测站站房及其附属设施可按照《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建设。

采用委托观测的水文测站可建60~100 m2站房。

巡测站和自动监测站一般不建设站房,可建测站保护或视频监视设施。

巡测站、自动监测站因测验设施看护和存放测验设备需要,或有岸上设备的,根据需要可建50~80 m2站房。

具有巡测管理任务的中心水文站,其站房面积可按300~500 m2面积建设。

十、水文巡测队和巡测基地建设各地应根据雨量、水位站、实行巡测的水文站的数量、分布、交通条件、测站特性、人员情况等因素确定水文巡测队的设置,水文巡测队可按流域或行政区域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