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高锰酸钾可以制取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KMnO₄ + 8HCl →K₂Cr₂O₇ + 2MnCl₂ + 4H₂O + 5O₂。

一、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1.氧化作用:高锰酸钾(KMnO₄)是一种强氧化剂,在反应过程中会发生正极氧化,将氢原子正极氧化成氧气,在反应过程中出现5摩尔的氧气;2.还原作用:高锰酸钾得到还原,将其酸性氧原子正极还原成氢原子,同时,次等氯酸(HCl)发生碳原子的还原作用,将次等氯酸的氯原子极还原成了氢原子。

二、反应条件1.温度:反应过程温度太高容易破坏反应体系;2.酸度:正常情况下,反应酸度一般为弱酸性,宜使用次等氯酸或者硫酸来调节酸度;3.反应时间: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一般在30~60分钟范围内。

三、实验步骤1.准备:将适量碳酸钾、高锰酸钾、次等氯酸以及其他试剂准备好;2.调节温度:将试剂混合放入实验釜中,调节温度至90℃~100℃;3.调节酸度:加入次等氯酸调节酸度,控制在pH=3~4;4.反应:控制反应时间在30~60分钟内;5.停止反应:当反应完成后,收集氧气,停止反应,测量氧气产量。

四、安全防护1.携带口罩和防护眼镜,以防止氧气的腐蚀;2.运行前应先校准好实验仪器,以避免反应过程中的安全事故;3.操作结束后,释放实验室的氧气;4.不宜长时间暴露在高锰酸钾的环境中,以免损伤皮肤。

五、反应注意事项1.实验时要控制温度,避免反应过热,以防损坏反应体系;2.操作时注意安全,提前备好个人防护装备;3.反应过程中一定要加有注入液,以保证反应的质量和效率;4.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反应液的稳定性,以免造成反应失败;5.实验室内要及时通风,以降低反应体系中有害物质的挥发。

六、结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操作简便,效率高,可以较好地实现对氧气的制取。

然而,也应该注意反应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科学操作,了解反应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以便获得较高的反应效率。

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注意事项和后果

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注意事项和后果

高锰酸钾(英文名称:potassium permanganate)是一种深紫色的氧化剂,可以用来制造氧气。

它通常是以干燥的粉末形式存在,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使用。

制氧气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有强烈的腐蚀性,触及皮肤或眼睛会引起严重灼伤。

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安全防护,穿戴手套、眼罩等防护用品。

2.在制氧气时,应使用干净的、无杂质的水,否则可能会影响氧气的质量。

3.制氧气时,应注意观察氧气的产生速率,如果过快可能会导致氧气瓶爆炸,造成严重伤害。

4.在使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废液中会产生大量的高锰酸盐。

废液应及时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如果不注意这些事项,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和环境污染。

因此,在使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应谨慎注意安全。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一、引言氧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中的气体,它对于维持生物体的呼吸和燃烧过程至关重要。

高锰酸钾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可以通过与酸反应释放氧气。

本文将介绍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二、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实验室所需的器材和药品,包括高锰酸钾、硫酸、漏斗、试管、橡胶塞等。

确保所有器材干净无杂质。

2. 高锰酸钾的制备将高锰酸钾溶解于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制备高锰酸钾溶液。

注意,溶液的浓度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过高或过低的浓度都会影响氧气的产生。

3. 加入硫酸将制备好的高锰酸钾溶液倒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硫酸。

硫酸的作用是加速高锰酸钾的分解反应,释放出更多的氧气。

4. 反应过程将试管用橡胶塞封口,将漏斗的一端插入橡胶塞的孔中。

漏斗的另一端放入水中,保证试管与外界隔绝。

这样,漏斗就起到了收集氧气的作用。

5. 观察与记录打开橡胶塞,开始观察反应过程。

可以看到氧气从试管中向漏斗中逸出,并在漏斗中集聚。

同时,反应液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从紫色逐渐变为无色。

6. 收集氧气待漏斗中的氧气达到一定的量后,用水封收集法将氧气收集起来。

将漏斗取出水中,保持漏斗的开口向下,然后将一个杯子或烧杯放在漏斗口下方,将氧气冲入杯中。

7. 清洗与保存将收集到的氧气进行清洗,去除其中的杂质。

然后,将氧气转移到氧气气瓶中,并用塞子封好。

注意,氧气是一种易燃气体,保存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三、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戴上防护眼镜和实验手套,避免化学药品溅入眼睛或接触皮肤。

2. 实验操作要轻柔,避免试管破裂或溅出液体。

3. 在加入硫酸时要小心,避免与皮肤或衣物接触,以免引起灼伤。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四、实验原理高锰酸钾与硫酸反应时,高锰酸钾会分解为锰酸盐和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 + 3H2SO4 → K2SO4 + 2MnSO4 + 3H2O + 5[O]其中,[O]代表释放的氧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的注意事项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的注意事项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的注意事项
1. 嘿,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啊!这就好比你出门得把门关好一样重要呀。

你想想,要是装置漏气,那不就像没关好门家里进小偷了一样,氧气都跑光啦!比如上次我做实验的时候就没仔细检查,结果可悲剧啦!
2. 药品的用量可得把握好哦!可不是越多越好呀,多了那就是浪费呀,而且还可能出问题呢。

就像吃饭不能吃太多,不然会撑着呢,你说对吧?可别像小明那次,放太多高锰酸钾,差点搞出乱子。

3. 加热的时候要均匀受热呀!你可不能一会儿这边热一会儿那边冷的,那可不行哦。

这就好像烤面包,要均匀烤才好吃,对吧?上次同学就是受热不均匀,试管都裂了呢!
4. 试管口为啥要略向下倾斜呢?哎呀,这可太重要啦!要不然冷凝水倒流回来,那不就把试管搞炸啦,就像下雨天你不打伞让雨往头上浇一样呀!还记得那次做实验,有个同学就没注意,结果多吓人呀。

5. 收集氧气的时机要选对呀!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就像等公交,车没来你去等啥,车刚走你又白等,是不是?上次我就是没把握好,结果收集得不理想呢。

6. 导管伸进集气瓶可不能太长哦!太长了就像腿伸太长容易绊倒一样啦。

有次做实验一个同学就伸太长了,效果就不太好哟。

7. 实验结束先撤导管再熄灯呀!这可不能乱来哦,要不然水会倒流回去,那不就像涨潮一样危险呀。

你看我之前有次就差点犯错误呀。

8. 哎呀,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不能心急呀!这不是一下子就能搞定的事儿,就像跑马拉松,得慢慢来。

可不是像一阵风一样呼呼就完啦,上次有人太心急,结果出了不少乱子呢。

9. 总之,做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一定要仔细、认真!每个步骤都不能马虎,这关系到实验能不能成功呢!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呀!。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注意事项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注意事项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注意事项实验药品:高锰酸钾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连接仪器,导管露出橡皮塞不宜过长,目的是:便于气体的排出。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装药品,塞棉花(1)、向试管中装入高锰酸钾的操作:先将试管横放(或倾斜),将装有高锰酸钾的药匙送入到试管的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

(2)塞入棉花的目的: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氧气流进入导管,堵塞导管或污染水槽中的水4、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1)、铁夹应从试管的底部套上、取下。

(2)、铁夹应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或者距试管口的1/3处)(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4)、将集气瓶中装满水,倒立在水槽中,不能留有气泡,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5)、药品要平铺。

5、点燃酒精灯(1)、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否则加热时容易造成试管炸裂。

(2)、先移动酒精灯给试管预热,否则可能造成试管炸裂。

(3)然后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因为酒精灯火焰外焰温度最高。

6、收集气体(1)、排水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

①刚开始有气泡冒出不能立即收集,因为刚开始排出的是装置中的空气,会导致收集的气体不纯。

②当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③集满的标志:集体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④集满后的操作:在水下用玻璃片的毛片盖好集气瓶口,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①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

②验满的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收集满了。

7、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目的: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8、氧气的检验:把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

9、实验结束后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①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②试管口未向下倾斜③没有预热④加热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⑤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⑥加热后的试管骤冷。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KMnO4)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试剂,广泛用于实验室和工业领域。

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可以制取氧气,这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和实验原理。

一、实验原理高锰酸钾是一种含有氧的化合物,化学式为KMnO4。

当高锰酸钾受热时,它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氧气和锰酸钾(MnO2)。

2KMnO4 → 2KOH + 2MnO2 + 2O2这个反应可以通过加热高锰酸钾的方式来实现制取氧气。

二、实验操作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高锰酸钾、加热设备(如酒精灯或燃气灯)、试管、试管架、水槽、水、蓄气瓶等。

2. 将适量的高锰酸钾称入试管中。

3. 将试管固定在试管架上。

4. 用酒精灯或燃气灯加热试管底部。

5. 观察试管内的变化,当高锰酸钾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氧气。

6. 将产生的氧气通过实验装置收集到蓄气瓶中。

7. 将实验结束后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并进行妥善处理。

三、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高锰酸钾的接触和吸入。

2. 加热高锰酸钾时要小心操作,避免碎裂产生危险。

3. 在收集氧气时要注意保持仪器的密封性,防止氧气泄漏。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确保安全。

四、实验结果及讨论通过加热高锰酸钾,我们成功地制取到了氧气。

高锰酸钾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氧气和锰酸钾。

这是一种常用的制取氧气的方法。

制取氧气有着广泛的应用。

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气体,可被用于制取其他化合物或燃料的实验室合成。

此外,氧气还被广泛用于医疗、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安全,并且要进行适当的废液处理。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可引起燃烧或爆炸,因此需要小心操作。

总结: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可以制取氧气的实验。

实验原理是高锰酸钾的分解反应,产生氧气和锰酸钾。

这种实验方法简单易行,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领域。

在进行实验时,我们要注意安全,并且及时处理废液。

制取到的氧气可以在实验室合成化合物或在其他领域有着重要应用。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一、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1、连:按要求连接好仪器2、查:检验装置气密性3、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然后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4、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5、点:点燃酒精灯加热药品6、收:收集气体7、离:收集氧气结束后,将导管撤离水槽8、熄:熄灭酒精灯二、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三、实验中思考的问题1、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怎样验满?2、“自主探究,积极参与”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方式,使学生从单纯的注重学习知识转变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

通过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尝试,我感到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它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学生创设新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效果良好。

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针对课题的研究进行进一步的反思总结。

一.首先总结一下自己的成功做法。

1.创设情境,引导探究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3.师生互动,构建新知4.创新反思,总结升华二.反思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1、关注学生实情和需要不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比如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在方法上做得不够到位,应该注意到个体差异,并且承认这种差异,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更有效的采用不同的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人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要了解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师不仅要敏锐地发现这种变化,而且要有效地促进这种变化,教师永远要对学生满含期待。

(新)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新)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一、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1、连:按要求连接好仪器2、查:检验装置气密性3、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然后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4、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5、点:点燃酒精灯加热药品6、收:收集气体7、离:收集氧气结束后,将导管撤离水槽8、熄:熄灭酒精灯二、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三、实验中思考的问题1、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怎样验满?2、“自主探究,积极参与”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方式,使学生从单纯的注重学习知识转变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

通过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尝试,我感到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它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学生创设新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效果良好。

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针对课题的研究进行进一步的反思总结。

一.首先总结一下自己的成功做法。

1.创设情境,引导探究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3.师生互动,构建新知4.创新反思,总结升华二.反思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1、关注学生实情和需要不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比如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在方法上做得不够到位,应该注意到个体差异,并且承认这种差异,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更有效的采用不同的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人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要了解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师不仅要敏锐地发现这种变化,而且要有效地促进这种变化,教师永远要对学生满含期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步骤:
⑴连接仪器(先下后上,从左至右);
⑵检查气密性;
⑶装药品,并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⑷加热(先预热);
⑸收集;
⑹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2、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先把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后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移开手后,导管中会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好。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若通过导管进入水槽,则水会变红)。

4、为什么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防止在试管口形成的冷凝成水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5、为什么试管内的导管不宜过长?(一般导管只要稍露出橡皮塞即可)
使瓶中的空气完全排出,收集到的氧气更纯。

6、什么时候收集?
——产生连续、均匀气泡时收集。

(开始时含有空气,会使收集到的氧气不纯)
7、为什么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8、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何时表示收集满了?
当集气瓶口的气泡向外冒时,表示收集满。

9、收集好的氧气瓶如何放置,为什么?
氧气瓶应正放,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10、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结束时,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破裂。

(若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就沿导管倒吸入热的试管中)
11、若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水沿导管倒吸时,应如何处理?
立刻拔掉橡皮塞。

12、还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为什么?
还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利用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反应的性质。

1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一定要伸到集气瓶底部,为什么?
便于瓶中的空气完全排出,使收集到氧气更纯。

1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为什么瓶口要放一玻璃片?
防止流动的空气进入瓶中。

15、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验证氧气已经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集满。

16、怎样验证制得的气体是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17、排水法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有何不同?
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但气体潮湿不干燥;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但气体不是很纯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