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新人教必修1

高中物理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新人教必修1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2021高中物理 3.1重力基本彼此感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一、导入新课,展示方针1.理解力的定义及力的性质,知道力的两种感化效果.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重力的定义及三要素。

4.了解四种基本彼此感化.二、课前自学,提出问题1.(回顾初中知识)物体间力的感化是_____的.力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符号是N.力有三个要素,即_____、______、________.力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_____测量.2.速度是___ (填“矢”或“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标的目的.3.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__________;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_或______发生改变.4.力的图示: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暗示力.线段按必然___________画出,它的_____暗示力的大小,它的_____暗示力的标的目的,____________暗示力的感化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________.5.力的示意图:只需要暗示出力的_____和_______的线段.6.重力:由于__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G=___暗示,重力的标的目的总是__________的.7.重心: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感化,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感化______________,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形状轨则、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的重心在___________上.8.四种基本彼此感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学习过程1、师导生学,合作探究探究一、力和力的图示[问题设计]1、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指的什么?你能举出例子吗?2、你还能举出物体发生形变的例子吗?如?[要点提炼]1.力的特性(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间的__________,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我们谈到一个力时,必然同时具有_____物体和_____物体.(2)力的彼此性:力总是成对泛起的.施力物体同时又是_____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又是_____物体.3.力的暗示方式(1)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暗示力的三要素.①线段的长短(严格按标度画)暗示力的_____;②箭头指向暗示力的_____;③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________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便当,常把一个物体用一个点暗示).(2)力的示意图:只暗示力的标的目的和________.探究二、重力[问题设计]秋天到了,金黄的树叶分开枝头总是落向地面;高山流水,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无论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最终总会落到地面上…….(1)试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2)重心位置与什么有关?重心必然在物体上吗?[要点提炼]1.产生原因:重力是由于__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不能说成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大小:G=___,g为重力加速度,g=9.8 m/s2,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_____,分歧地点因g 值分歧而分歧.3.标的目的:重力的标的目的总是__________的(竖直向下不是垂直于支撑面向下,也不是指向地心).4.感化点:在_____上.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___________,重心位置与__________和物体_____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轨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_________上.重心_________ (填“可以不在”或“必然在”)物体上.2、互动交流,突破疑难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甲对乙有力的感化,乙对甲没有力的感化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不会施力C.任何一个物体,必然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D.只有施力物体或只有受力物体的力是存在的例2如图所示,叠放的物体A、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10 N,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和示意图.例3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非论怎么运动都受到重力的感化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例4关于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B.重心就是物体的几何中心C.直铁丝变弯后,重心便不在中点,但必然还在铁丝上D.重心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感化点四、当堂检测,竞争展示《优化探究同步导学案》P37高效题组训练1-5题五、表露问题,反馈小结。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鲁科必修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鲁科必修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重点:1.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重力的方向及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2.重心的概念及对重心的理解。

教法导学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笔记 知识梳理与整理归纳 (一)力 1、概念:2、作用效果:探究:力的产生及作用效果(1)两个条形磁铁相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改变磁铁相对的磁极,又会怎样?两个同学不小心碰头了,谁会疼?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2)观察图片,试总结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有几种表现形式?【提示】在作力的图示时,力的作用点可以画在重心上,并;当弹簧秤拉着物体向上匀速运动时对物体所受的拉力而言时,2019-2020学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放置着一个密闭绝热的容器,容器内一个有质量的活塞封闭着理想气体,活塞.两端固定的轻弹簧被压缩后用绳扎紧.现在绳突然断开,当轻弹簧推动活塞上升的过程中,理下部为真空想气体()A.压强增大,温度升高B.压强增大,温度降低C.压强减小,温度升高D.压强减小,温度降低2.如图所示,B、M、N分别为竖直光滑圆轨道的右端点,最低点和左端点,B点和圆心等高,N点和圆α=︒。

现从B点的正上方某处A点由静止释放一个小球,经圆轨道飞心O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重力加速度为g,则一下结论正确的是出后以水平上的v通过C点,已知圆轨道半径为R,v gRA.C、N的水平距离为R B.C、N的水平距离为2RC.小球在M点对轨道的压力为6mg D.小球在M点对轨道的压力为4mg3.雨滴从空中由静止落下,若雨滴下落时空气阻力对其阻力随雨滴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则图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反映雨滴下落运动情况的是:( )A.B.C.D.4.已知光速为3 × 108 m/s 电子的质量为9.1 × 10−31 kg ,中子的质量为1.67 ×10−27 kg,质子的质量为1.67 × 10−27 kg。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同步导学案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同步导学案

§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习目标】1. 知道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发生形变的原因2. 知道力的物质性和相互性。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4. 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力的概念。

【重点难点】1. 知道力的物质性和相互性。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3. 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力的概念。

【课前预习】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是改变物体的和产生的原因,力是量,它不仅有还有,它的大小可以用来测量。

在国际单位之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2力的图示:力可以用来表示,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它的指向表示力的,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叫做力的作用线,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

3.重力:重力是由于。

它的施力物体是,物体受到的重力G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是。

【高效课堂】一、力和力的图示1.力的定义:(1)力的物质性:力是的作用,力的作用离不开,我们将其中一个物体称为,另一个物体称为。

(2)力的相互性:施力物体对施加力的同时,也会受到对它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因此,施力物体同时也必定是。

(3)力的矢量性:力不但有,而且有。

通常把力的、和叫做力的三要素(4)力的作用效果:和(5)力的种类: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等。

按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力,电力,磁力,核力等。

2.力的图示例题1:画出一物体受到向东20N的力的图示练习: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大小为30N的拉力作用,该拉力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o角斜向上,画出这个力的图示二、重力1.概念:重力是由于,它的施力物体是大小:,其中g是方向:。

2.重心:。

(1)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与物体怎样放置无关。

(2)均匀物体的重心只跟有关,重心在在;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有关外,还跟物体内有关2、如图所示,画出均匀矩形木块在不同情况下所受重力的示意图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课堂练习】1.用图示法画出力,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高一人教版物理导学案:第3章 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高一人教版物理导学案:第3章 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第三章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课前自主学习㈠课本导读1.物体的运动状态用什么描述?什么叫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用速度来描述,只要一个物体的变化了,不管是_________还是________改变了,都说这个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

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为什么说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⑴力有两个方面的作用效果:⑴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⑵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

⑵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如果不受任何外力,将做______________运动或处于_________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变)。

由此可推知: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要发生改变,必须受外力。

→ ____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⑶物体的形状要发生改变也须要外力。

______也是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

3.什么是力?怎样理解力的矢量性?人们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做_______。

力的大小可用_________测量,力的单位是_____,简称______,符号_______。

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

力的作用效果不但与力大小有关,还与力的有关,力的运算遵循_______________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4.怎样理解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

我们谈到一个力时,一定有受力物体,也一定有施力物体;不存在只有受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不存在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的力。

5.怎样理解力的相互性?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

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例.如右图,物体A静止在水平面B上。

A与B之间同时产生了两个力,A对B的________,B对A的__________。

对于A对B的压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对于B对A的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

6.什么是力三要素?什么是力的图示?怎样作力的图示?什么是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优秀导学案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优秀导学案

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等第)课题:§高中部分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1)【学习目标】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图示、示意图【重点难点】重点: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力的作用效果难点: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自主学习】教师评价: (等第)(同学们阅读课本,独立完成下列问题,记下不明白的问题在“我的疑问”中。

)1、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指什么?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速度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即速度的方向改变了。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中只要有一个因素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就改变了。

2、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使物体发生形变。

用手压据条,锯条变弯,用手拉橡皮条,橡皮条变长。

3、什么是力?在物理学中,人们把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形变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做力。

力的大小可以测力计(弹簧秤)测量。

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

4、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力是矢量,它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的方向不同,它的作用效果也不同。

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力,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将加快物体的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将阻碍物体的运动。

可见,要把一个力完全表达出来,除了力的大小外,还要指明力的方向。

力的图示的画法: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线段是按一定比例(标度)画出的,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

有时只需画出力的示意图,即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下图是力的图示还是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即可。

【我的疑问】【合作探究】(先独立思考完成,小组交流、讨论、展示,其他小组随机发问、点评)5、水平地面上的一辆小车受到与水平面成30°的斜向右上方的30N 的拉力。

高中物理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物理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物理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习目标】1、知道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发生形变的原因。

2、知道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及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表示力。

3、知道重力的产生及三要素,理解重心的概念。

4、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重点、难点】1、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2、G=mg中,g值因在地球的不同纬度而不同;重心的概念。

预习案【自主学习】1、物体的运动状态用来描述,只要物体的变化了,不管是还是改变了,都说这个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2、在物理学学中,人们把改变物体的,以及产生形变的原因,即物体之间的,称为力。

力的三要是。

3、力的矢量性:力是,它不但有大小,而且有,力的大小可以用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符号4、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其中g是,重力的方向总是,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

重心在几何中心。

【学始于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探究案【合作探究一】力的作用和表示方法问题1:什么物理量变化属于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怎么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问题2:什么是力?力能否脱离物体单独存在?力有哪些要素?问题3:什么是力的图示?用力的图示表示力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与力的示意图有哪些不同?归纳总结【合作探究二】重力及其特点问题1:重力是怎么产生的?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有什么特点?问题2:力都有作用点,那么重力的作用点呢?问题3: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什么地方?怎么才能找出薄板物体的重心?归纳总结:【合作探究三】问题1:你知道那些力?通过阅读课本,总结怎样对力进行分类?问题2:质子带正电,彼此互相排斥,但质子(与中子一起)却能聚在一起构成原子核。

根据你的推测原因可能是什么?归纳总结:【课堂小结/本节知识网络】【思考】怎样确定某处的竖直方向?【当堂检测】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一定垂直物体所在处的地面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C、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D、重力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磁铁间有作用力,说明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B、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C、一个力必定与两个物体相联系D、力可以用天平测量3、下述不正确的是A、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B、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C、力可以由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D、一个受力物体可以对应着一个以上的施力物体、4、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B、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必在物体的几何中心C、把一物抬到高处,其重心在空间的位置也升高了D、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在跃过横杆时,其重心在身体之外【课后巩固】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

高一物理“十˙一”假期作业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2、知道重力的产生、重力的三要素及重心位置的确定方法;3、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一、力1、力的概念:(1)力是_______对_______的相互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①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_______________;②使受力物体产生_______________。

2、力的基本特性:(1(2)力是,不但有而且有____________;3、力的表示:(1)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力的图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力的示意图。

4、力的分类:①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安培力等②按效果分类: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浮力、回复力等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是_____________,力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

6、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例1】甲、乙两拳击动员竞技,甲一拳击中乙肩部,观众可认为甲运动员(的拳头)是施力物体,乙运动员(的肩部)是受力物体,但是在甲一拳打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的特殊情况B此时的受力物体是空气C甲的拳头、胳膊与自身躯干构成相互作用的物体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同时存在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只要有力产生必然存在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甲运动员击空了,但在其击拳过程中,其拳头、胳膊与躯干的相互作用系统内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力,故选C.二、重力1、重力是由于2、重力的大小:G=mg①在地球表面Nkgg/8.9②随着纬度升高,g值增大,两极最大,赤道最小。

高一物理《3.1重力_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docx

高一物理《3.1重力_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docx

高一物理《 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编写人:徐伦伟审核人:徐伦伟使用时间:2013-11-11班级:姓名:学习目标( 1)要明确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知道重力及重心的概念.( 3)掌握力的图示法,会画力的示意图.(4)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第一部分:课前自主学习、主动落实学案一、力和力的图示1.物体的运动状态及状态变化(1)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的.(2) 运动状态的变化:只要物体运动的.改变了,不管是其还是其改变了,都说物体的运动状态改2 .力的概念:物体与物体之间的.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4 .力的矢标性: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大小可以用测量.5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6 .力的图示:用一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和,线段是按一定的比例( 标度 )画出的,它的表示力的大小.7 .力的示意图:用一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和,只表明物体在这个上受到了力,不严格表示力的大小.二、重力产生由于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大小物体的重力大小跟其成正比,即G=,G、 m、g 单位分别为:、、方向总是向下的重心物体都受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可认为受到的重力作用,即为物体的重心决定重心的位置( 1)物体的的因素( 2)物体的确定重心的方法( 1)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其上( 2)对不规则的细棒和薄板,可用和确定其重心强调2.重力方向总是向下的。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万有引力:之间都存在的一种相互吸引作用,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弱.地面物体所受的重力只是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一种表现.2.电磁相互作用:电荷间、磁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3 .强相互作用:组成原子核的核子间的相互作用,作用范围只有10-15m,即原子核的大小.距离增大时,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发生在放射现象中,作用范围与强相互作用相同,强度.第二部分:课堂互动探究、整合提升一、对力的概念的正确理解[ 温馨提示 ] (1)相互作用的物体,可能是直接接触的,也可能不直接接触.比如:(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判断谁为施力物体,谁为受力物体时,是由研究对象决定的,即研究对象为受力物体,另一个就是施力物体.例如:三、对重力和重心的进一步理解1.对重力的理解(1) 概念: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重力一般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大小:由于 G=mg,在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在不同地点,如从两极到赤道或离地面越高, g 值均减小,从而使同一物体的重力也有所不同;物体的重力与其运动状态无关.(3)方向: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不能将重力的方向描述为“垂直向下、向下、指向地心”.2.对重心的理解(1) 重心概念的提出,采用了“等效”的观点,“等效”意味着作用效果相同.(2)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例如一个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质量均匀分布的铁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3)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在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内质量分布发生变化时,其重心的位置也发生变化.如一个充气的篮球,其重心在几何中心处,若将篮球内充人一半体积的水,则球 ( 含水 ) 的重心将下移.典例精讲坛题型 1对力的概念的正确理解[ 例 1]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思路点拨】理解力的概念和力的特性以及力的作用效果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解题指导】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A、 C 正确;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使物体发生形变,故 C 正确;力可以发生在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如两块靠近的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故 D 错误.【答案】D活学活用1.关于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就可以产生力的作用B.力的作用效果只跟力的大小有关,一个力只能产生一种效果C.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是矢量D.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题型 2对重力概念的理解[ 例 2]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方向一定指向地心B.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C.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杆秤直接测出D.在不同的地点,质量大的物体可能比质量小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小.【思路点拨】从重力的产生、大小、方向等方面理解重力.透彻理解和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正确解题的前提.【解题指导】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产生的,但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通常情况下重力只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的一部分,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而并不一定指向地心,选项 A 错误.将物体由静止开始释放,只在重力作用下物体自由下落,所以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选项 B 正确.杆秤称量的是物体的质量而非重力,选项 C 错误.由公式G— mg可知,重力 G的大小由质量m和重力加速度g 共同决定.由于不同地点g 值可能不同,因此在g 值小的地点质量大的物体所受重力有可能反而小,选项D 正确.可见,正确选项为B、 D.【答案】BD活学活用2 .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所以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一个确定物体的重力大小是不变的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D.地球表面各处的重力方向都相同自测 10 分钟1.关于力的说法,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会施加力B.受力的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的物体C.静止的物体不受力,运动的物体才受力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可能相互施加力2.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 .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的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3.关于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B.重心就是物体的几何中心C.直铁丝弯曲后,重心便不在中点上,但一定还在铁丝上D.重心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点的等效作用点4.关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万有引力只发生在天体与天体之间,质量小的物体( 如人与人 ) 之间无万有引力B .强相互作用只发生在宇宙天体等宏观物体之间C.弱相互作用就是非常小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D.电磁相互作用是不需要相互接触就能起作用的5.物体 A 对物体 B 的压力是20 N ,如图 3— 1 一 1 所示,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分类
问题: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有什么区别?
按力的性质分类:
力的分类:
按力的作用效果分类:
二、重力
1、定义
注意:①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②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所处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无关
③重力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引起,但不能说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2、重心
决定物体重心位置的因素:
思考:怎样确定薄板的重心?重心是否一定在物体上?
3、方向
应用:(举例说明)
学习札记
实战演练
1、下述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
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C、力的作用效果一定会使物体运动
D、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力产生的效果不一定相同
(略)
困惑问题:请把自主学习或课堂讨论、展示时存在的困惑问题及时记录
. .
D、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
4、一个被吊扎一小孔,在水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球壳与水的共同重心将:( C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不变 C、先下降后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5、水平地面上一辆小车的重力是50N,受到与水平面成30°的斜向上的25N的拉力。试画出小车的重力和拉力的图示。
2、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的
D、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支持物的支持面垂直的
3、下列关于物体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B、C )
A、物体的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B、重心位置随质量分布的变化而变化
C、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课题: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掌握重力的方向和大小,掌握重心的概念,会找形状不规则且质量分布不均匀物体的重心。
3、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特点及重力和万有引力间的关系。
自学导航:
一、力和力的图示
1、力
(1)力的概念
理解:物质性:
相互性:
矢量性:
瞬时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