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013年人教地理选修2课件:第六章第二节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3.海洋石油污染 分布 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 区域 形成 沿海石油工业,海上运输和海上 原因 采油 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 危害 破坏海滨娱乐场所,使整个海岸 环境退化
学法指导
(1)表解赤潮的成因
(2)图示法表示海平面上升的原因
例1
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
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淹没沿海低地; 加剧风暴潮、 气候 洪涝等灾害的 变暖 威胁,引起海 导致 水入侵、水质 极冰 恶化、地下水 融化、 位上升;渔业 上层 资源受损,破 海水 坏珊瑚礁、红 热膨 树林、海岸沼 胀等 泽和湿地等环 境
海岸带, 尤其是滨 海平原、 河口三角 洲、低洼 地带和滩 涂资源
荷兰、 孟加拉 国以及 热带的 一些小 岛国
林和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受损,使海洋生物 过度捕捞 多样性减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海洋生物资 源不断减少;
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导致海洋生境不断恶化, 赤潮 _______等生态灾害频繁发生。
思考
2.中国急需关注的四大海洋环境问题是什么?
【提示】 (1)有近半数城市的城市污水处理率 不到50%,造成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海。(2)企 业偷偷排污和暗自排污现象很严重。(3)海上污 染事故应急能力不足。(4)海洋及陆源污染日益
石油污染的主要原因。石油污染破坏
渔业生产 ______________,危害___________,破坏海滨 海洋生态
娱乐场所,使整个海岸环境退化。
思考
1.海上石油泄漏清污的方法有哪些?
【提示】 分散 沉降 海上石油泄漏清污的方法主要有:
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迅速分散。但 这种化学物质不宜在近岸或渔场周围使 用 播撒粉状石灰,使其沉降。但这会危害 海底生物
【人教版】地理选修二:6.2《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导学案(含答案)

第二节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学习目标 1.理解海洋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包含内容。
2.认识海洋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污染途径、危害与分布。
3.了解海洋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4.能够理解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5.了解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对策和重要性。
一、海洋环境问题(一)海洋环境污染1.概念:污染物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①____________。
2.污染物类型:废水、废物、②______化学品、③________物质。
3.海水自净方式:扩散、稀释、氧化、沉降。
4.污染物来源(1)工业④________:重金属、CO2、SO2、NO X、冷却水等。
(2)城市⑤______:生产生活垃圾及冷却水。
(3)⑥______污染:石油运输、海上石油开采、石油运输事故。
(4)⑦______排放物:农药、化肥、除草剂。
(5)核电站:⑧________、冷却水。
5.分布:集中分布于⑨____________、工业城市及⑩______附近。
6.危害:危害海洋生物和人类自身。
7.石油污染(1)分布: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⑪______沿线。
(2)原因:沿海石油工业、海上⑫______和海上⑬______。
(3)危害: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破坏海滨娱乐场所,使整个海岸环境退化。
(二)海洋生态破坏1.概念:在各种⑭______因素和⑮______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的海洋生态失调。
2.表现(1)海岸湿地和海岸带⑯____________被破坏。
(2)⑰________和⑱________等典型生态系统受损,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
(3)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减少,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4)近岸污染及⑲______频发。
(三)海平面上升21________。
1.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极⑳______融化,上层海水○22________是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最强烈的地区。
特别是沿海低地国家和一些海岛国家。
知识点测试: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知识点测试: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一、单选题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平均深度只有8米,海水盐度低,沿岸常年有海流,海底地形平坦,冬季大幅封冻。
冬季盛行偏北风,西北部海区常有惊涛巨浪,景象十分壮观。
刻赤海峡是连接亚速海和黑海的通道,二战时建有铁路大桥,后因自然原因损毁,2018年俄罗斯新建的刻赤海峡公路两用大桥通车。
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与锡瓦什湾相隔,锅瓦什湾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米到1米之间,海底有厚达5m的淤泥。
由于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
下图为亚速海及周边区域略图。
据此完成1~3题。
1.近百年来,亚速海的盐度发生了变化,关于其盐度变化及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变小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增多,补给水源增多B.变小经济发展排放的废水增多,稀释了海水C.变大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盐度增加D.变大生产活动中大量引水,海平面下降,黑海海水倒灌2.二战时修建的刻赤海峡铁路大桥被损毁的原因,最可能是A.因发生地震灾害而损毁B.由火山喷发的熔岩摧毁C.海水挟浮冰撞毁桥墩D.因泥沙淤泥积航道而废弃3.关于夏季锡瓦什湾“尤臭”的自然原因,描述错误的是:A.夏季亚速海的洋流较弱B.夏季蒸发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浅C.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D.沙嘴阻挡了内外海水的交换4.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①南方近岸海域②城市近岸海域③北方近岸海域④乡村近岸海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下图为世界某海区表层水温等温线图,图中等温线的弯曲是受洋流影响而形成,完成5~6题。
5.图中四地在该季节发生的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A.① 地盛行偏南风B.② 地气温较高C.③ 地日温差变小D.④ 地降水较多6.珊瑚对其生存环境的要求极高,图中所示海区曾是珊瑚的重要分布区,但现在约有90%左右的珊瑚死亡,其原因最合理是A.海洋运输污染海域B.风暴潮与海啸摧残C.洋流改向破坏生态D.风卷沙尘沉积掩埋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
新教材 【人教版】地理选修二:6.2《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导学案(含答案)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2019.4第二节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学习目标 1.理解海洋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包含内容。
2.认识海洋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污染途径、危害与分布。
3.了解海洋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4.能够理解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5.了解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对策和重要性。
一、海洋环境问题(一)海洋环境污染1.概念:污染物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①____________。
2.污染物类型:废水、废物、②______化学品、③________物质。
3.海水自净方式:扩散、稀释、氧化、沉降。
4.污染物来源(1)工业④________:重金属、CO2、SO2、NO X、冷却水等。
(2)城市⑤______:生产生活垃圾及冷却水。
(3)⑥______污染:石油运输、海上石油开采、石油运输事故。
(4)⑦______排放物:农药、化肥、除草剂。
(5)核电站:⑧________、冷却水。
5.分布:集中分布于⑨____________、工业城市及⑩______附近。
6.危害:危害海洋生物和人类自身。
7.石油污染(1)分布: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⑪______沿线。
(2)原因:沿海石油工业、海上⑫______和海上⑬______。
(3)危害: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破坏海滨娱乐场所,使整个海岸环境退化。
(二)海洋生态破坏1.概念:在各种⑭______因素和⑮______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的海洋生态失调。
2.表现(1)海岸湿地和海岸带⑯____________被破坏。
(2)⑰________和⑱________等典型生态系统受损,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
(3)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减少,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4)近岸污染及⑲______频发。
(三)海平面上升21________。
1.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极⑳______融化,上层海水○2.影响区域:○22________是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最强烈的地区。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哪些主要问题和挑战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哪些主要问题和挑战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
然而,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正面临着诸多严峻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过度捕捞是海洋生态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对海鲜需求的不断增加,渔业捕捞的规模和强度日益加大。
大量使用的现代化捕捞工具和技术,如大型拖网渔船、围网捕鱼等,导致了海洋鱼类资源的急剧减少。
许多重要的经济鱼类,如鳕鱼、金枪鱼等,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甚至濒临灭绝。
过度捕捞不仅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对依赖渔业为生的社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影响。
其次,海洋污染问题触目惊心。
陆地上的各种污染物,通过河流、污水排放等途径源源不断地进入海洋。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等都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营养盐等。
这些污染物在海洋中积累,对海洋生物造成毒害,影响它们的生长、繁殖和生存。
此外,塑料垃圾也是海洋污染的一大顽疾。
每年,数以百万吨计的塑料垃圾被丢弃到海洋中,形成了巨大的“塑料漩涡”。
塑料垃圾不仅会缠绕海洋生物,导致其受伤甚至死亡,还会在海洋中分解为微小的塑料颗粒,被海洋生物误食,进入食物链,最终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石油泄漏事故也是海洋生态的噩梦。
海上石油开采、运输过程中的意外泄漏,会在海面上形成大面积的油膜。
油膜不仅会阻碍海水中氧气的交换,导致海洋生物缺氧死亡,还会附着在海洋生物的体表,影响它们的呼吸、摄食和繁殖。
例如,著名的“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故,给美国阿拉斯加海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多年后该海域的生态系统仍未完全恢复。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的湿地和珊瑚礁等生态系统。
同时,海水温度的升高还会影响海洋环流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例如,珊瑚礁对于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海水温度的升高会导致珊瑚礁发生“白化”现象,即珊瑚虫失去共生的藻类,从而死亡。
高考地理第一阶段复习 第13讲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海洋环境保护知识点梳理(含能力训练)

(第13讲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海洋环境保护)[考纲要求](1)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中国邻近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
(2)海洋环境保护。
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
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知识讲解]一、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1、海洋资源类型(1)化学资源:我国海盐产量世界首位。
天津、河北境内的长芦盐场有平坦的海滩和利于蒸发的天气(春季),是我国最大盐场。
附近的化工厂的原料之一。
台湾布袋盐场:北回归线附近,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加之位于台湾山脉的背风坡,故降水少,多晴天,气温高,有利于蒸发;台西平原地势平坦,有利于晒盐。
海南岛莺歌海盐场:位于热带、地势低平、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
(2)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等,捕捞活动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
大陆架海底: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
(3)矿产资源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海盆:深海锰结核,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我国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南海的一部分为大陆架。
亚洲东部岛弧链东侧多深海沟: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
(4)海洋能源:巨大、可再生、清洁;能量密度小,需采用特殊的转换装置。
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但也投资较大,效益不高。
2、海洋渔业生产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饵料丰富,底部沉积着大陆带来的泥沙,有利于鱼类产卵发育。
渔业资源分布温带海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上泛的底部海水有丰富的营养盐类。
寒暖流交汇海区或冷海水上泛区:饵料比较丰富,冷水性与暖水性鱼类在寒暖流交汇处集聚。
主要渔业国:中、日鱼产品消费量高,市场需求大,日本可耕地有限,人口密度高,海产消费多;我国东海素有“天然鱼仓”之称,舟山渔场全国最大。
鱼汛:舟山渔场冬季带鱼汛,渤海渔场秋季对虾汛。
3、海洋油气开发:一项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工程,国际合作和工程招标是可行方式。
6.2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方法 分散 沉降 吸收 围栏 放任 燃烧
具体做法
局限性
喷洒强效洗涤剂,使 石油迅速分散
不易在近岸或渔场周围 使用,出现二次污染物
播撒粉状石灰,使其沉降
会危害海底生物,出现 二次污染物
利用麦杆、泥炭、聚苯 乙烯等吸收石油
只能在静水环境中使用
用围栏圈住回收
小面积,静水环境
让其自然分解
只适用于大洋中的原油 泄漏,且扩大污染范围
例二:石油入海流
石油是海洋污染物中最主要的一种。据估计,通 过各种途径每年进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世 界石油总产量的干分之五。 石油进入海洋的途径有: 1.陆岸排油:是海洋石油污染危害最大的污染源之 一。 2.海洋运输与港口建设。 3.海上油田的开发。
石油污染的危害
1.海鸟首当其冲,受到严重的危害 2.由于石油的密度小,且不溶于水,一旦进 入海洋,石油就会漂浮在海面上,一方面隔绝了 水和空气之间的氧气交换,另一方面石油的氧化, 需要消耗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造成海水中严重 缺氧,会使海洋中的生物很快窒息死亡。
1.全球变暖问题谈判中,小岛国尤为 迫切,为什么?
提示
全球变暖对低地国家和海岛国家危 害更严重。
2.分析下列地理现象的关系,并用图表 示。
海平面上升 冰川融化 海水膨胀 大 气中CO2增多 全球变暖 淹没低地
提示
大气中CO2 增多
全球 变暖
冰川 融化
海水 膨胀
海平面 上升
淹没 低地
二、海洋环境保护
主要特点: 1.污染源广。 2.持续性强。 3.扩散范围广。 4.防治困难。
污染物质来源: (1)石油及其产品:主要是原油、各种燃料油 和润滑油; (2)重金属:主要有汞、镉、铜、铅、锌、银 等金属元素,来源主要为工业污水、矿山污泥和废水 以及石油燃烧生成的废气中包含的重金属; (3)农药:包括汞、铜、砷、铅等金属农药、 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来源主要为森林、农田而 随水流迁移入海;
高中地理6.2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测试新人教版选修2

6.2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一、单选题废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
同时又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
据此回答下列1-2题。
1.以下最不可能是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污染物主要来源的是()A.人类生活污染B.海洋石油的开采C.近海石油的加工D.海洋石油运输2.对海洋沙漠化产生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海洋生物因为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B.使沿岸地区干旱程度加剧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D.更易诱发当地沿海的赤潮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阴影部分是某海洋污染物质分布图。
这种污染物质最可能是()。
A.石油B.塑料C.化肥D.重金属4.这种污染物除了会造成海域动物大量死亡外,还会()。
①破坏海滨娱乐场所②造成海岸环境退化③造成珊瑚死亡④使海水富营养化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阅读下列资料,完成第5-6题。
大部分国土仅比海平面高出1.5米的马尔代夫总统纳希德说:“我们不想离开马尔代夫,我们也不想沦为‘气候难民’,在临时帐篷里住上几十年。
”5.导致马尔代夫居民成为“气候难民”的直接原因是()。
A.海洋污染B.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C.全球气候变暖D.海平面上升6.下列国家中,同样受马尔代夫遭遇的问题困扰严重的是()。
①荷兰②俄罗斯③哈萨克斯坦④孟加拉国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一艘油轮满载石油沿下图中海峡驶往汉堡,据此完成第7-9题。
7.该油轮装载的石油最有可能来自()。
A.尼日利亚B.墨西哥C.伊拉克D.委内瑞拉8.该油轮经图中海峡后,船员会看到()。
A.风大浪高,波涛汹涌B.船体下沉,阻力增大C.碧海蓝天,干热少雨D.渔船往来,作业繁忙9.若该油轮经过下图中著名海峡时,发生油轮泄漏,则油污很有可能影响到的国家是()。
A.英国B.阿尔及利亚C.索马里D.德国读“某海域示意图”,完成10~1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