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子炒制前后毒性部位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合集下载

不同炮制方法对苍耳子成分及药效的影响

不同炮制方法对苍耳子成分及药效的影响

第19卷 第1期 安 徽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V ol19 N o1 2000年2月 JOU RN AL O F ANHU I T CM COLL EGE Feb2000不同炮制方法对苍耳子成分及药效的影响金传山,吴德林,张京生1(安徽中医学院药学系,合肥 230038)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苍耳子成分、镇痛作用及毒性的影响。

方法:以水浸出物、脂肪油含量及物理常数、扭体镇痛实验、毒性实验对苍耳子样品进行综合分析评定。

结果:苍耳子以炒后碾去刺品水浸出物含量最高,苍耳子炮制后脂肪油含量降低,物理常数及化学组分无多大变化,镇痛作用最强,毒性较小。

结论:苍耳子入药以炒后碾去刺为宜,为其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苍耳子;薄层层析;脂肪油含量;水浸出物;镇痛作用;毒性中图分类号:R282.7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19(2000)01-0054-02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具有散风、通窍、去湿的功效。

自古以来,多要求以炒后碾去刺入药,生品少用。

关于苍耳子现代研究亦见报道 1~4 ,然而对其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变化未见报道。

笔者对苍耳子不同炮制品的脂肪油含量、薄层层析、水作者简介:金传山(1963-),男,讲师1 安徽省亳州工业学校浸出物等项目进行测定,并探讨了各品种的镇痛作用及毒性情况,从而为苍耳子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实验材料1.1 样品制备 苍耳子购自安徽省合肥市药材公司,经鉴定为菊科植物苍耳X 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带总苞的果实。

生品:取样品,除去杂质。

炒苍耳子:按文献 1 方法将生品于230 炒11min。

峰面积积分值基本稳定。

2.7 精密度试验 吸取对照品溶液,在同一块薄层板上点相同量6点,展开,扫描测定,RSD= 1.10% (n=6)。

2.8 重复性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批样品溶液6份,按上述方法测定,结果RSD=3.08%。

苍耳子炒制前后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苍耳子炒制前后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1)01: 10.111苍耳子炒制前后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李明达',闻光磊二杜跃中2,马双欣2,王悦\武子敬'*(1.通化师范学院,通化134002; 2.吉林人参研究院,通化134001)摘要:目的木论文研究苍H:子炒制前后嫁原酸的含ht方法利用问流提取法提取炒割前和炒割后苍耳子中的绿原酸.采用紫外■可也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绿嶂酸的含&L结果炒制而苍耳子中绿原触含吊0.20m^niL.炒制后的芷耳f中绿嶂酸含M 0.X0曲mL结论炒制后在耳了中绿原酸含域相比炒硼苍耳子中绿原酸含量有所提高关键询:苍耳子;炒制:绿原酸;含址测定Determination of chlorogenic acid in Xanthii Fructus after processingI.I Ming-ila'.M EN GmmgHH'.DU Yuc-xhong\M A Shuang*-xin J.WANG Yur'.WUZt-jing1*(School of Phamuify and M c<l>r i n<% Tonghua Nonna I llnivrrxity, Ton^iniiu Jilin 1)4002, China)Abstract:Objcctivc To com|>arc lhe content of the chk>n>gcnic Acid in Xanthii Frnclus Method Using rclum extraction methixl to exliact chluivgenit* acid in th<* piiM-ebHing ami cm<le. Using uv-v iA to (iHrmiinatr I hr contrnl <rfrhIiHTigrnir Vfi<l. Kr*uh、The rnnlrnt is 0.20iii|^niL in the (I80ni^/ml. in the processing Conclusion Afterprocessing the content of chlomgcnic M% incivaswLKey words: Xanthii Fiuctus;Saute nw(th<Kl ; chloiogenic ac-Kl; content cktemnnation苍耳子为菊科梢物苍耳Xanthiumsibiricum Pali•.的「•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来收.「燥•除上杪、叶""L具有散风您、通卵窍、祛凤湿的功化.I 要用于风腐头痛、鼻塞流涕、鼻孰、食源、风疹寇痒、湿痹拘七中医认为苍叩子生品有毒,过虽使用或炮制不当易导致中毒、甚至死「售苍耳了经炒制后,毒性明!」够伸, 现代药理学研究说明,苍耳子具有降血糖、钮咳、降压、抗炎、抑萌等作用%苍耳子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有脂肪酸、倍半赣内酯、唾嗪双洵、励酸类、水溶性件类、脂肪油、蛋白质等成分.研究说明苍耳子主要活性成分为酚酸类化合物吃其中以绿原酸为主的酎酸类成分被认为是苍耳子中的主要痛抗炎活性成伊,具有抗炎和钮痛等作用户因绿原破是苍耳子中含房最多的有H撤之一,建立对其含筮测定的方法,为药材及炒捋品质鱼评价提供重要依据:1材料与方法1」材料、仪器和试剂LL1材料苍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苍耳子毒性成分及炮制工艺研究进展

苍耳子毒性成分及炮制工艺研究进展

苍耳子毒性成分及炮制工艺研究进展近年来关于苍耳子药理作用及其复方制剂的研究比较丰富,本文着重对苍耳子毒性成分方面的研究及其炮制工艺和改进等方面进行简述,以期为以后苍耳子的研究和利用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标签:苍耳子;毒性成分;炮制工艺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除去梗、叶等杂质。

归肺经。

辛、苦、温; 有毒。

功能为散风除湿, 通鼻窍。

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1]。

本文对苍耳子毒性成分研究进展及炮制工艺进行了简述,并通过反复实验得出较理想的苍耳子炮制方法。

1苍耳子毒性成分研究与我国苍耳子的丰富资源相比, 其临床使用量较低, 究其原因,可能与苍耳子有毒(临床上常可见到苍耳子中毒, 甚至死亡病例报道) 和缺乏科学的药材质量标准有关[2]。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中指出:“苍耳全株有毒,以果实毒性最大,鲜叶比干叶毒,嫩叶比老叶毒”。

苍耳子油其所含蛋白质无明显毒性,而从脱脂部分得到的水浸剂毒性很大。

动物中毒后发生的强烈阵发性惊厥,与苍耳子中所含的苷类物质使血糖显著降低有关。

苍耳子中水溶性苷类主要指苍术苷与羧基苍术苷[3]。

王素贤等[4]从蒙古苍耳种仁中分离出苍术苷,并确定其结构如下:并认为苍术苷是苍耳子的主要毒性物质基础,毒性反应与苍耳子水煎剂的毒性反应基本一致。

其他成分如羧基苍术苷、羧基苍术酸钾也具有较强的毒性。

2苍耳子的炮制工艺及改进临床上苍耳子生用, 既影响疗效,又增加了毒性反应。

故应严格按照炮制规范炮制,破坏其毒性成分后应用。

2.1苍耳子炮制历史沿革苍耳子历史上的炮制方法很多, 历代文献记载有10 余种,可分为净制、火制和加辅料制三大类。

2.1.1净制净制即净选加工。

主要目的是去刺及其杂质。

本品在去刺时, 应防止果实被压碎, 否则达不到去刺的目的。

2.1.2火制火制为加热炮制,现版药典载有炒苍耳子。

苍耳子辛夷合煎液指纹图谱变化分析

苍耳子辛夷合煎液指纹图谱变化分析

苍耳子辛夷合煎液指纹图谱变化分析王荧荧;冯紫薇;高天【期刊名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09(25)6【摘要】目的建立苍耳子辛夷合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研究临床苍耳子与辛夷配伍的药效物质基础成分变化提供可行手段.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选用Diamonsil C18柱(5 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258 nm.通过对配伍后与单味药材的指纹图谱中各峰相对保留时间的比较分析.进行主要色谱峰的药味归属;利用色谱峰保留时间的对比,鉴定相关色谱峰.结果建立了苍耳子与辛夷配伍的HPLC指纹图谱,未见新成分的增加,苍耳子与辛夷合煎有相互增溶的作用,并对辛夷某些成分溶出有抑制溶出作用.结论该实验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较好的分离效果,为苍耳子与辛夷临床配伍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总页数】3页(P829-831)【作者】王荧荧;冯紫薇;高天【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相关文献】1.酸枣仁-五味子药对的单煎液、单煎混合液与合煎液UPLC特征指纹图谱相关性研究 [J], 高家荣;吴溪;韩燕全;魏良兵;孟楣;夏伦祝2.柴胡疏肝散分煎混合液和合煎液指纹图谱及有效成分变化分析 [J], 李吉锋;王淑荣3.痛泻要方分煎液和合煎液有效成分变化分析 [J], 李吉锋4.苍耳子炮制对苍耳子-辛夷药对6种指标成分含量和指纹图谱的影响 [J], 孙远;汪永忠;韩燕全;洪燕;陈倩倩;吴影;潘凌宇5.丹栀逍遥散分煎液和合煎液中芍药苷变化分析 [J], 张茜;李吉锋;周慕荣;白毕艳;韩新;初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的苍耳子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的苍耳子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的苍耳子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敖慧豪1,2,付梦雅1,2,谢冬梅2,朋汤义1,吴德玲1,韩燕全1*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制剂三级实验室/中药复方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现代药物制剂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安徽合肥230601;2.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230031〔收稿日期〕2022-09-19〔基金项目〕安徽省徽派炮制传承工作室项目(皖中医药发展秘〔2021〕10号);2019年度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中药学)开放基金资助项目(ZYAOXZD2019005)。

〔第一作者〕敖慧豪,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炮制及质量控制研究。

〔通信作者〕*韩燕全,男,博士,主任药师,E-mail:******************。

〔摘要〕目的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预测苍耳子质量标志物,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效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10批不同产地苍耳子饮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Waters Acquity UPLC H-Class 建立其UPLC 指纹图谱,通过对照品指认确定其共有峰并初步预测其候选Q-Marker ;运用网络药理学构建“核心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进一步预测苍耳子Q-Marker 及核心靶点,再用分子对接方法预测分析苍耳子Q-Marker 生物活性。

结果建立了10批苍耳子饮片的指纹图谱,确认了18个共有峰,通过苍耳子对照品指认了其中8个峰,分别为原儿茶醛、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4,5-二咖啡酰奎宁酸。

经网络药理学分析,以上8种成分关联29个核心靶点与20条关键通路,与苍耳子抗炎、抗肿瘤等作用密切相关,可作为苍耳子药效活性成分。

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该8种成分与其对应的核心靶点之间均有较好的结合能力,表明苍耳子候选Q-Marker 拥有较好的生物活性。

结论通过UPLC 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出苍耳子的Q-Marker ,为其质量及药效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UPLC指纹图谱技术结合毒性成分含量优选苍耳子的炮制工艺

UPLC指纹图谱技术结合毒性成分含量优选苍耳子的炮制工艺

UPLC指纹图谱技术结合毒性成分含量优选苍耳子的炮制工艺通过16个不同工艺炮制样品水提取部位的UPLC指纹图谱和毒性成分含量比较,优选苍耳子炒制的最佳工艺。

UPLC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为Acquity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1;检测波长327 nm。

毒性成分含量测定的色谱条件为Agilent T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01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35∶6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03 nm。

实验建立了16个不同工艺样品的UPLC指纹图谱,并对其分别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SPSS16.0软件和SIMCA13.0软件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16个炮制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97;聚类分析表明炮制样品可大致聚成4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认为影响最明显的3个成分分别是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咖啡酸;毒性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炮制后毒性成分明显降低,炮制可起到减毒作用;该实验方法可用于优选苍耳子的炮制工艺。

标签:指纹图谱;毒性成分;苍耳子;炮制工艺苍耳子是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其名苍耳子最早出现于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所著《千金·食治》一书,但在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就以葈耳实之名收载,并列为中品[1]。

《中国药典》2010年版项下收载其来源于菊科植物苍耳Xau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规定其常用量3~10 g,并应炮制后入药[2]。

苍耳子生品有毒,如炮制不当、未经炮制使用或用量过大(单次剂量超过30 g)均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3]。

现代研究表明,苍耳子所含化学成分较多,已明确的有效成分有绿原酸、咖啡酸等多种酚酸类[4],毒性成分有水溶性苷类包括羧基苍术苷、苍术苷及其衍生物等[5]。

基于目标成分“敲出敲入”的苍耳子毒性物质辨识和质量评价研究

基于目标成分“敲出敲入”的苍耳子毒性物质辨识和质量评价研究

基于目标成分“敲出/敲入”的苍耳子毒性物质辨识和质量评价研究1目的本研究以临床常用的有毒中药苍耳子为对象,基于目标成分敲出/敲入的中药毒性物质辨识和质量控制研究模式,对苍耳子中的毒性物质进行辨识、确认,并对其毒性成分的定量控制与评价方法进行初步研究。

2方法1.采用UPLC 分别对10批苍耳子药材的主要药效成分绿原酸、新绿原酸等5种酚酸成分及毒性成分水溶性苷类苍术苷与羧基苍术苷进行了含量测定;并建立了基于UPLC-DAD的苍耳子水溶性苷类部位的化学指纹图谱。

2.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测定肝毒性相关指标如ALT、AST及脏器指数等,结合化学指纹图谱信息,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将“谱-毒”关系相关联,辨识苍耳子的毒性成分。

3.利用薄层色谱法对苍耳子样品进行分离,“敲出”确定的2个目标成分——苍术苷与羧基苍术苷,采用UPLC色谱法对“敲出”的目标成分及其阴性样品进行鉴定,评价该方法的“敲出率”。

采用体外细胞毒性试验MTT法、台盼蓝拒染法和LDH释放法测定“敲出”的目标成分的细胞毒性作用,进一步辨识和确认苍耳子中的主要毒性成分。

4.通过“敲入”策略,将目标成分混合样品“递增敲入”各阴性样品中,并对所得样品进行细胞毒性评价,得到目标成分的“量-毒”关系。

基于“量-毒”关系,得出敲出组分的最高含量限度,为制定毒性成分含量控制的上限提供依据。

3结果1.10批苍耳子药材中的主要药效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均较高。

苍耳子中的水溶性苷类成分苍术苷与羧基苍术苷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0批苍耳子中羧基苍术苷含量较均一,不同产地、来源的药材的酚酸类和苍术苷与羧基苍术苷含量较佳,具有代表性。

实验建立了以水溶性苷类为指标成分的化学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表明所选的10批苍耳子药材总体质量较均一。

2.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10批苍耳子水提液对小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肝毒性,血清AST值均大于73.16±1.02 IU/L,ALT值均大于22.65±0.89 IU/L,脏器指数也与血清ALT、AST值呈现相似趋势,表明不同苍耳子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不大相同,其中S9、S10样品毒性较弱,S7样品毒性较强。

中药苍术炮制前后DNA指纹图谱研究

中药苍术炮制前后DNA指纹图谱研究

中药苍术炮制前后DNA指纹图谱研究
许腊英;夏险峰;毛维伦
【期刊名称】《中成药》
【年(卷),期】2006(028)005
【摘要】目的:探讨苍术炮制前后DNA指纹图谱研究方法.方法:采用RAPD技术对不同产地的茅苍术炮制前后进行DNA指纹图谱研究.结果:不同产地的茅苍术生品DNA指纹图谱一致,几种麸炒苍术的DNA指纹图谱与生品有较大差异.结
论:DNA指纹图谱可用于鉴别同种药材的生品.
【总页数】3页(P674-676)
【作者】许腊英;夏险峰;毛维伦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学院药学院,湖北,武汉,430061;湖北中医学院药学院,湖北,武汉,430061;湖北中医学院药学院,湖北,武汉,43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中药苍术炮制方法及理论研究进展 [J], 杜庆山
2.南北苍术炮制前后特征图谱及苍术素含量研究 [J], 张金龙;秦昆明;徐自升;姚仲青;蔡宝昌
3.焦苍术中药炮制规范项目的测定研究 [J], 程华;谢冬;李健;毕建洪;洪志坚
4.孟河医派苍术特色炮制品与其他炮制品中β-桉叶醇、\r苍术酮和苍术素含量差异的研究 [J], 曹琰;刘产明;张琪;朱月琴;黄玮
5.以苍术饮片炮制为例虚拟仿真技术在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中的探讨 [J], 曹国胜;杜鸿志;刘先琼;王光忠;刘艳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 考文 献 :
[ 1 ] 湖北 中医学 院. 伤寒 论讲 义 [ M] . 湖南: 科学 技术 出 版社 , 1 9 8 6 :
23 2.
[ 2 ] 国家药 典委 员会 . 中国药 典 , 一部 [ S ] . 北京 : 化 学 工业 出 版社 ,
2 01 0: 8 0 .
[ 3] 李培生 , 成肇仁 . 伤寒论 [ M] . 北京 : 人民卫生 出版社 , 2 0 0 6 : 4 3 7 .
表1 1 O批 四逆 汤 复方 颗 粒 相 对 保 留 时 间
本试验采用 H P L C法建立了四逆汤的指纹 图谱 , 用《 中药色谱
指纹 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 对1 0批复方颗粒实验结果进行相似度 评价 ; 并 比较了传统 汤剂 、 复方 颗粒及配方颗 粒 的相 似度 , 3种剂 型 的相似度均大于 0 . 9 7 , 说明几种剂型在制备过程中稳定 , 化学成 分没有发生 改变 , 为其复方颗粒 、 配方颗粒 的制备及相关制剂质量 控制 , 经典名优 复方 的二次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制的研究工作.
1 仪 器 与 试 药 来自1 . 1 仪器 A g i l e n t 1 1 0 0 s e r i e s高效液相色谱仪 , A g i l e n t 色谱 工作
高效 液相 色谱 法 , 梯度洗脱 , 分别测定苍耳 子及 炒苍 耳子醇提 物的指纹图谱 , 并作相似度 比较 。结果 两者指纹 图谱 比较
结果表 明, 两者的成分基本一致 , 但是含量 上有较 大的区别。结论 所建立的指纹 图谱 分析 方法特征 性强 , 为炒制前后 的
苍耳 子的质 量评价提供 了科 学依 据。
表2 1 O批 四逆汤复方颗粒相对峰面积
mo n s i l C 。 5 m) 的色谱 柱 , 结果 表明 , A l h i m a色谱柱分 离度和重 现性好 , 基线平稳 , 故选用 A l l t i m a色谱柱 。 3 . 2 流动相 的选择 本实验考察 了乙腈 一 0 . 0 5 %磷酸水溶 液 , 乙 腈一 0 . 1 %磷酸水溶液等 流动相体 系 , 结 果表 明 , 以乙腈 一 0 . 1 % 磷 酸水 溶液 , 峰形 良好 , 保 留时间稳定且 分离度较 好 , 故选用该系
对苍耳子炒制前后醇提物的指纹图谱进 行比较研究 , 旨在分析炒 制前后苍耳子化学成分变化 , 为炒制前后 的苍耳子质量评价提供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0 6 - 2 7 ; 修订 日期 : 2 0 1 2 — 1 2 0 - 6 基金项 目: 湖北省教 育厅重点科研项 目( N o . D 2 0 1 0 1 8 0 5 ) 科学依 据 , 且为进一步诠 释苍耳子产 生毒性 的物质基础 , 探讨 炒 作者简介 : 王光忠( 1 9 6 5 一 ) , 男( 汉族), 湖北 随州人 , 现任 湖北 中医药大 学 制苍耳子降毒的作用机理奠定 良好 的基 础。 药学院副教授 , 博士学位 , 主要从 事中药饮片及其制剂物质基础和 质量控
苍 耳 子炒 制前 后 毒 性 部 位 的高效 液相 指 纹 图谱研 究
王光 忠, 安 靖, 吴 慧, 王耀登 , 盛 昌翠
(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 湖北 武汉 4 3 0 0 6 5 )
摘要 : 目的 H P L C— u v法建立苍耳子炒制前后毒性部位的指纹图谱, 分析炒制前后苍耳子的成分变化。方法 采用反相
L I S H I Z H E N M E D I C I N E A N D M A T E R I A M E D I C A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V O L . 2 4 N O . 3
3 讨论
时珍国医国药 2 0 1 3年第 2 4卷第 3期
3 . 1 色谱柱 的选择 本 实 验考 察 了几 种 不 同厂 家 和不 同型号
( A g i l l e n t E c l i p s e 、 X D B—C 1 8 5 m 、 Wa t e r s S y mm e t r y C 1 8 5 m、 D i a -
关 键词 : 苍耳子; 炒苍耳子 ;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 色 谱法 D O I 标识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 0 8 0 5 . 2 0 1 3 . 0 3 . 0 6 5 中图分 类号 : R 2 8 4 . 2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8 - 0 8 0 5 ( 2 0 1 3 ) 0 3 06 - 6 3 03 -
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 X a n t h i u m s i b i r i c u m P a r r . 干燥成 熟带 品有毒 , 过量使 用或炮 制不 当易导致 中毒 、 甚 至死 亡 。本 课 总苞 的果 实 , 具有 散风寒 , 通鼻窍 , 去风湿 的功能 , 主要用 于风寒 题组的前期药理实验结果表明 , 苍耳子 的醇提物部位是苍耳子 的 头痛 , 鼻塞流涕 , 鼻鼽, 鼻渊 , 风疹 瘙 痒 , 湿痹拘 挛 … 。苍 耳子 生 主要毒性部位 , 炒制 后毒性 降低 。本研 究采用 H P L C—u V法 ,
统为流动相。
3 . 3 检测波长 的选择 本 实验 曾用 紫外检 测器对 不同波长 ( 2 3 0 n m, 2 4 0 n m, 2 5 0 n m, 2 6 0 n m, 2 7 0 n m) 的指纹 图谱进 行考察 , 以确 定最佳的测定波长 , 结 果在 2 3 0 n m处 , 吸收 峰较多 , 各峰 吸收信 号 较强。所 以 , 选择 2 3 0 n m作 为检测波 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